车内陆S起伏路技巧巧

  澳大利亚的内陆(outbake)地区位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所推荐的全球50个伟大的旅行目的地之一。这里大部分是戈壁荒漠,但也有植物、河流、湖泊甚至温泉,引人入胜,魅力无穷。  对这块土地,我们国人最熟悉的可能是艾尔斯岩,平原上一块巨大的岩石突然跃入眼前,高348米,长3公里,宽2.5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岩石,生成于五六亿年前。当地土著称之为“乌鲁鲁”圣地。艾尔斯岩主要是由含铁量极高的红色砾石组成,岩石表面的氧化物在一天中阳光的不同角度照射下,就会不断地变化颜色。这种光影的奇妙变幻,让艾尔斯岩平添无限的梦幻神奇。    然而澳大利亚的内陆可不仅是艾尔斯岩,这里有乌鲁鲁-卡塔丘塔(Uluru-KataTjuta)、国王峡谷(Kings Canyon)、辛普森沙漠(Simpson Desert)和麦克唐纳山脉(West McDonnell Ranges)等标志性景点。从北领地穿过澳大利亚的地理中心兰伯特(Lamberts Centre),向南进入南澳大利亚州,还有Oodnadatta(乌德纳达塔-为原住民发音)、Marree 等著名小镇,澳宝之都库伯佩迪(Coober Pedy),以及彩绘沙漠、埃尔湖、地球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弗林德斯山脉等自然景观和纵贯澳大利亚老甘铁路的遗迹。          有人说,澳大利亚内陆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之一,但绝对也是最有魅力的地区之一。因此我和老伴就想利用冬天在澳洲的机会到此一游,因为澳大利亚内陆夏天不仅酷热,更糟糕的是像乌鲁鲁-卡塔丘塔、国王峡谷等地的人行步道,夏天温度超过36摄氏度,就要求11点前离开,关闭了,那岂不就等于白来一趟。              事前了解不多,我们计划从南澳首府阿德莱德向北走,到乌鲁鲁或艾丽斯泉,然后游览乌鲁鲁-卡塔丘塔和国王峡谷这两个内陆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随后发现虽然阿德莱德径直向北就是这两个地方,但也不是想像的随走就走那么简单。  乌鲁鲁机场很小,没有联通阿德莱德的航班,艾丽斯泉机场稍大,每天有到阿德莱德、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澳洲主要城市的航班。但艾丽斯泉距离乌鲁鲁-卡塔丘塔有500公里,半天的车程,国王峡谷在乌鲁鲁-卡塔丘塔的北面,也有小半天车程,从国王峡谷返回艾丽斯泉,还要半天车程。很多旅游攻略都介绍过,在乌鲁鲁或艾丽斯泉每天都有发往这些地方的旅行团,住到旅馆后即可联系。不过因我们人生地不熟,住下后再联系担心会损失宝贵的时间,因此想在阿德莱德就联系好旅行社。  先到唐人街华人旅行社,被告知此地华人很少去,没有中文团,介绍我们去找西人的旅行社。说到这里我们很是不解,我们从国内来的游人,一般首选悉尼、墨尔本、黄金海岸、大堡礁等地,到内陆机会少情有可原。可住在澳洲,特别是住在阿德莱德的华人,守着这么著名的景点,为什么就没有去看看的欲望?  随后只好挨家寻找西人的旅行社了解情况,一般是这样:从阿德莱德坐澳航飞机中午到达艾丽斯泉(每天就这一班),旅行社直接接人就奔乌鲁鲁,赶上看日落的艾尔斯岩,夜宿乌鲁鲁;第二天早上看日出的艾尔斯岩和卡塔丘塔,然后奔卡塔丘塔里的步道;第三天上午游玩国王峡谷,下午返回艾丽斯泉。可要是我们从国内万里迢迢过来,就这样玩三天,太走马看花了。这个地方一般人是很难再有第二次机会的,当然花公款的除外。  顺便说一下,走了几家就发现,这里街面上的旅行社,就是他们英文travel agency的意思,旅游代理,代理各种旅游产品。这些家到某一景点的介绍手册,都是一个版本,仅更换了旅行社的名称而已。这样也有好处,就是某一条线路、或某地,都是长期有经验的公司在经营,找到那都是他们家,很放心。华人旅行社也代理西人的产品。  他们的旅游产品有一定的弹性,比如住宿,从青年旅舍到星级酒店,你自己挑选,最后计算出价格,也就不存在因住宿名不副实的纠纷。  比较好的办法是在当地租车或租房车自驾游,这样可随心所欲,很多攻略都有介绍。因澳洲汽车是右舵,靠左行,还有交通规则也不熟悉,这次我们没有打算自驾,还是再多问几家旅行社吧。  在阿德莱德市中心的King William大街上,紧邻买公交卡的地方,有一个名叫Australian Holiday Centre的旅行社,进去就问有会说中文的吗?西人姑娘手一指,说这就是呀。原来旁边的柜台就是一位来自我国吉林的姑娘,姓王。同胞相见,自然万分亲热,老伴可找到倾诉的人了,不管与人家业务是否有关,一通狂问。  用母语交流,确实流畅。王姑娘根据我们的想法,找了几条旅游线路。老伴听人说,库伯佩迪是非常有特色的小镇,人们都住在地下以躲避酷热,又正好位于阿德莱德到艾丽斯泉的中间,以为旅游车都会经过。但很不幸,除了自驾,游览乌鲁鲁-卡塔丘塔和国王峡谷的旅行团没有到库伯佩迪的(还是太远,就和咱们在新疆一样)。  说到这里,王姑娘突然想到,说你们要是参加一个10天的团,这些地方都可以到。但不是乘坐旅游大巴,而是乘四驱车,并且是露营。线路则是避开高速公路,走一般车到不了的地方,能看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  以下是这个项目的介绍,我们从英文翻译过来是这么说的:  你只要知道:   自1989年以来...,目前仍是最好的!   我们地球上最偏远的地区旅行和探索。这10天的澳大利亚内陆探险之旅被大多数游客评为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经历之一。  不像巴士之旅,我们的四驱车探险是原始的内陆露营探险:团团围坐在营火旁,用灌木烹饪,在成千上万的星星下睡觉。我们带你到别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这不是正常的巴士之旅,我们用四轮驱动车和大家探索地球上一些最偏远的地区,包括彩绘沙漠、辛普森沙漠、温泉、芬克原住民社区、兰伯特中心(澳大利亚的地理中心),乌鲁鲁(艾尔斯岩),卡塔丘塔(奥尔加斯),国王峡谷和西麦当劳山脉。我们是唯一一家包括西麦当劳山脉在内的从阿德莱德到爱丽斯泉之旅。   我们的导游都经过专门培训,具有沙漠探险经历,会野外急救,并能提供丰富的当地知识。你将会在内陆地区的温泉里游泳、徒步旅行和探索蛮荒的原野,感受澳洲独特的野生动物,并见证内陆最大的景观。你会遇到当地人,了解原住民和欧洲移民的历史,体验到丰富的从阿德莱德到爱丽斯泉的旅游经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旅行者,想探索世界上最偏远的和令人兴奋的地方;如果你知道一支探险队进入内陆总是面临不可预知和挑战;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外向的人,并乐意在营地和探险活动中互相帮助,那么欢迎你加入我们内陆冒险家的小团体。  听着诱人吧?事实还真是如此,这10天成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后面会慢慢道来。并且对“乐意在营地和探险活动中互相帮助”深有感触,团队成员要是做不到这点,怎么能相处10天(中途没法散伙,都是戈壁,人都看不到,别说找车了)。  尽管我们已是60岁老人,乘坐四驱车我们不怕,我们在国内也经常走路爬山,年轻的时候更是吃过多少苦,累一点算什么,何况是在玩。听到这些,王姑娘说那你们可以试试这个团,对不愿意吃苦、讲卫生、在乎食宿条件的游客,她就不推荐了。我们唯一担心的是露营,因为澳洲南部和中部,冬天晚间的温度仅有3-4度,甚至更低。当时还没有想到露营是怎么回事,以为总有帐篷什么的,后来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我们问怎么吃,王姑娘说导游给做。老伴喜欢奶酪什么的,也愿意尝没有吃过的东西,因此西人的饭没有问题。我担心10天连续吃西人的饭会受不了,王姑娘建议带点榨菜、方便面,以调剂口味。老伴喝不惯冷水,王姑娘说西人整天咖啡、红茶不断,也要烧热水,于是这也不成问题了。  王姑娘介绍说,这个团从阿德莱德出发,10天后到艾丽斯泉结束并解散。因为团友从世界各地来,也不知道还要到哪里去。但我们在三天后可以随车返回阿德莱德,这一段行程免费。王姑娘与该旅游公司确认,下周一发的团还有空额。  就这样很痛快地答应了,王姑娘还帮我们预定了艾丽斯泉的旅馆,计算好价钱,告我们旅行公司的电话和在哪里集合。我们问要看护照吗,要登记护照号码吗?被告知一概不用,只要我们给的名字与护照一致就行。半小时里就确定了我们难以忘怀之旅,后来才想到要到公司的网站上看看,一看吓一跳,很多晚上是在既没有厕所、也没有自来水的野地里露营。并且露营就是直接把睡袋铺在地上,哪有帐篷什么的。但钱都交了,不能打退堂鼓了。  这个公司叫:HEADINGBUSH,网址:,有兴趣的可以上网详细了解。      下面分行程篇和感触篇向大家介绍,说行程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导游:我们的导游叫谢恩(Shane),26岁澳大利亚小伙子,爱好橄榄球、冲浪、驾驶摩托车,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他的工作集司机、导游、炊事员为一身,从早上叫我们起来、做早饭,到晚上我们睡了,他还要检查汽车底盘、轮胎,不知道澳洲劳动法是怎么界定他的劳动强度。  团友:除我们老两口,来自荷兰的小伙儿黑拉吉、爱说爱跳的姑娘吉米、既活泼又老城的姑娘依瑞斯、文静姑娘琳娜,还有来自英国的姑娘苏菲,年龄从18岁到26岁。  交通工具:1辆丰田13座越野车,昵称Arnie,挂一拖车,内有食物、冰箱、炊具、餐具、煤气罐、水罐、折叠桌椅、铁锹、千斤顶等等,再加大家伙儿的行李。补充一次给养,可独立维持我们3天的生活。实际生活中,在野地露营时,洗手、洗脸甭想,用干洗液擦擦手就凑合了。这就是我们10天的家。  瞧这一家子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
  @返璞归真2014   行程篇  第一天,弗林德斯山脉,南部和中部  早上7点前,我们到达集合地阿德莱德长途汽车站,天还没有亮。此时我们对是什么车、有几位团友都一无所知。等了一会儿,一辆挂着拖车的越野车从对面车道掉头过来,应该就是它了,便迎了上去。导游谢恩也发现了我们,下车热情招呼,连姓名都没问,就认定我们是参团的。随后10天的旅途证实,这真是缘分。  在往拖车上放行李时,导游谢恩说这就是我们的家,一路行来,才体会到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家”。    上得车来,其他5位团友已在车上。导游谢恩请大家各自介绍,才发现4位是荷兰人,而此前他们彼此都还不认识,真是巧了,还有一位是英国人。荷兰人英语非常好,几乎和母语一样,因此这5位团友加导游,在我们的眼里都是西方人,其实还是有些差别的,后面会提到。导游谢恩说,我们组成了一个家庭,非常形象,只有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才能支撑我们10天的旅途。  第一天上午是沿着海边一直向北,中午到达Pt Augusta,在南澳地图上很容易找到。开出阿德莱德后,在一个大加油站休息,导游谢恩将大家招呼在一起,对着地图讲解这10天的行程。这叫“map time”,以后每天都有map time,交待当天的行程。    对地名我记不住,只记住他说如果我们沿着高速公路到艾丽斯泉,约1500公里,而我们这次偏离公路深入内陆,有3千多公里,准确数我没有听清,其他几位大多心不在焉,也没有记准,我是在旅行结束后小游戏揭秘时发现的。导游说这10天里除了两天,其他都可以洗淋浴、泡温泉,这我不仅记住了,还十分惊讶,是事前没有料到的意外惊喜。  随后导游谢恩又将大家带到拖车前,告诉大家炊具、折叠桌椅、冰箱在哪里,餐具及咖啡、红茶、面包、各种佐料则是按照早餐、午餐、晚餐放在各自箱子里,吃那顿就拿哪个箱子,便捷不乱。卫生纸、洗手液、洗涤灵、擦碗布也都有固定的地方。这是他们通过丰富的露营经历总结出来的,十分管用。  西人自小就要做家务,因此这几个年轻人一说就灵,无需导游再唠叨,就知道做饭时该干什么了。我们对西人做饭、洗碗程序不了解,几天后才慢慢熟悉。  随后方便、上车,接着前行。在车上,导游又让我们记住一个词,“dunny”,就是当地语言“解手、方便”的意思。的确,我们在中文里,如果内急了,也不会文绉绉地说请问洗手间在哪里,肯定上来就说要方便方便,看来西人也是如此。于是“dunny”就成了车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车上定员13人,我们人少,后面的座位就用来放置睡袋。驾驶员边上的副座,视线好,不颠,导游安排大家轮流坐,都有机会。  中午到达Pt Augusta,我们到海边游玩,导游开始做午饭,是简单的三明治,各自根据自己的喜好放蔬菜、火腿、香肠、奶酪及西人的各种酱什么的。    下午开始进入弗林德斯山脉南部,森林和袋鼠都开始出现。从此开始,就进入了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世界了。坐在前面的吉米姑娘开始撕纸片,每人发一张,要我们在上面写上各自的名字,和你认为的此行全程有多少公里,作为小游戏,旅途结束后揭秘。我上午没有听清,依稀记得有3000多公里,就写上3000公里,没想到最后揭秘时精度还不太差。  我们到达Warren 峡谷,一派热带雨林景象(此时还没有进入内陆地区)。留心观察过澳大利亚国徽的人会发现,其左边是一只大袋鼠,右边则是一只鸸鹋(又名澳洲鸵鸟)。鸸鹋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国徽,得益于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鸟,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动物之一。这里能看到蹦蹦跳跳的袋鼠和闲庭信步的鸸鹋。二者皆可食,导游谢恩开玩笑说,只有澳洲人吃自己国徽上的动物。        随后导游将车开进一个灌木林里,要大家拣柴火,晚上烧水做饭用,这叫“wood time”。以后每天都有wood time,捡拾柴火。    冬天夜长昼短,我们到达宿营地时太阳已落山。这是一个仅有旱厕的简易营地,没有水,一个火塘就是一个车位。我们的车加上拖车比较长,找到一个大的空地就开始安营扎寨。这时西人自小做家务的童子功开始显现,无需多语,分别支炊具、摆桌椅、按导游的吩咐切菜、烧水,一切井井有条。    这样的团,是需要大家都得干活的。因为导游一人身兼司机、炊事员三职,要等他把一切料理利索了开始做饭,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并且第二天导游还能不能起得来。因此对于做饭,导游管备料、制定每顿食谱、掌勺,其他都需要团友来做,包括烧水沏茶、沏咖啡,最后洗碗收拾。这也就是为什么旅行公司在产品介绍里要强调的必须“乐意在营地和探险活动中互相帮助”。  等烧着篝火,摆开桌椅、炊具,天就黑了。于是导游开始摸黑做饭,主食是西人做法的米饭,米煮熟后把米汤倒掉,而不是像我们用文火把米煮干。主菜是鸡肉加蔬菜,他们也呛锅,只不过油是黄油,葱是洋葱,但都一样香。然后放入鸡肉丁、切好的蔬菜、配置好的佐料一起煮,最后黏黏稠稠的一锅,也十分好吃。  摸黑吃完饭,各自按照自己的喜好,泡茶或泡咖啡。导游说还有甜点,大家惊愕,其实是超市里卖的澳洲风味小点心,再浇上奶油。虽然简单,但能感觉到他们的饮食文化,餐前餐后,每一道都有。  在野外洗餐具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因没有水源,只能十分节俭地用拖车上带的水,餐具先在清水里过一下,然后用加了洗涤灵的水洗,随后直接用餐巾布擦干,没有条件再用清水洗了。用过的餐巾布也没有水投,晾干了事。这10天里,无论早、午、晚饭,都是这样。所以旅行社的王姑娘说,讲卫生的参加不了这个团。  其实卫生不卫生不看表面,这样未必不干净,后面谈到衣、食、住、行时还会细说。  吃过晚饭,导游开始介绍怎么用睡袋。此时月亮还没有升起,虽有星光,还是漆黑,大家用各自电筒照亮,吉米人瘦,被导游挑中做示范。提供给我们的睡袋分里外两个。里面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鸭绒睡袋,外面是一个厚帆布做的壳子(cover),里面有防潮垫。把鸭绒睡袋放到外层壳子里,就可以防风、防雨,并且放在土地、草地上都可以。  老伴有点累,找个平坦地方就先铺开睡了。我则听他们聊完天,大家各自找地方去睡。依瑞斯和琳娜喜欢睡在火塘边,我们三位男士则到车的另一侧,反正是大野地,找地儿铺开就钻了进去。  等进入睡袋就发现,里面非常暖和,不用穿袜子,只穿贴身的薄棉毛衣裤即可,穿厚了不舒服。由于睡袋脚部是封闭的,成了最暖和的部位。但头部需要呼吸,不可能全包严实了,就需要带一个毛线帽,防止风吹头。厚帆布做的壳子最上部是个盖子,用它把头盖上,既防风又防雨。其实野外星光也是很亮的,不盖上还真睡不着。  澳洲空气洁净度高,星星特别清楚。在野外看星星,没有灯光的干扰,更是清楚。躺在地上看天空,从地平线到天顶全是星星,仿佛被星星包裹了,又万籁无声,真是心旷神怡。年轻时在中国乡下时也是这样,现在随着城镇化和大气污染,已多年没有这种体会了。  仰望漫天繁星,不时还有流星划过,让你什么都不去想,远离喧嚣,远离争斗,完全沉浸在大自然里。之后每晚钻进睡袋后,我都要伸出头,静静地看一阵星星再睡。
  第二天 穿行弗林德斯国家公园,Wilpena Pound和北弗林德斯山脉  导游用音乐把大家唤醒,并燃起篝火,开始准备早饭。我们起来就叠睡袋,这需要一点力气,但更多的是技巧。导游教大家将鸭绒睡袋放在壳子里一起叠,需要仔细展平,每卷一下都要把里面的空气赶出来,再接着卷,否则就是鼓鼓泡泡的一大团,车里可没地方放。    早饭又让我们看到了西人的饮食文化。他们通常早餐的麦片、牛奶、黄油、果酱、奶酪,都摆放在折叠桌上,每个人都先按自己的喜好,挑选麦片再浇上牛奶,有人还把苹果切碎拌进来。吃完牛奶麦片,再烤面包,然后涂抹黄油、果酱、奶酪,放到盘子里,用餐刀切成小片再吃。最后是咖啡或红茶。虽在野外,时间有限,程序不减。    老伴喜欢尝试新事物,每样都要尝尝。这里我最简单,在篝火上烤好两片面包,抹上果酱、黄油,几口就吃完了。心想即使在家里,也不会如此复杂。  饭后大家一起收拾,很快就装车完毕,等待出发。导游却不急,手举一瓶澳洲特产维吉麦(一种咸酱),大家不解,这是要干什么?  谢恩说,有人犯错误了,处罚就是吃一勺子维吉麦。谁犯错了,犯了什么错?谢恩让大家看脚下,原来有一烟头。我们这个家庭里,只有黑拉吉和依瑞丝抽烟,黑拉吉不好意思地承认了烟头是他丢的,没说的,主动吃一口维吉麦吧。  导游用这种不让人难堪的方式,使大家又一次认识到,在大自然里,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其实西人青年已经很有环保意识,他们所有的垃圾都会放到车上的垃圾袋里。洗过碗的油水,不是一泼了事,而是挖一个坑,倒入后再用土掩埋。  上午先到hawker小镇,导游给车加油补气,我们逛镇上的艺术品店,中午到达Wilpena Pound,午餐。随后进入弗林德斯国家公园,沿Wilpena北侧通过“穿越时空走廊”之称的著名Bunyeroo和Brachina峡谷,蔚为壮观。    从这里的地貌可以看到9亿年地质历史,从几块三叶虫化石可以追溯到地球上的生命的开始。下车后,四处看景,依瑞丝一句“我们是一个家庭!”让我马上意识到,要一起行动。导游领我们看化石、看土著人的岩画,走到观景台看远处的山脉。      在这里,我又发现,这些国家公园、营地,虽看不见管理人员,但你却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有人在管。比如营地都有垃圾箱、厕所,到了Brachina峡谷的观景台下,又看到了垃圾箱和厕所。这些幕后的管理,方便了游人,保护了环境。    典型的营地旱厕,很干净。雨水存储下来用于洗手,但不能饮用。    午饭在公园里公共的棚子里做和吃。有自来水、长条桌椅,太方便了。    夜宿Oraparinna(是土著人发音),比第一天营地要大,但仍然没有自来水和电。    这次导游谢恩为大家准备的是通心粉。他用一个锅煮通心粉,一个锅做肉酱,肉酱仍是用黄油和洋葱呛锅,很快就出来香味了。  
  第三天 Marree镇、穿越澳洲野狗围栏、擦过艾尔湖  营地的早上    晨走      中午到达偏远的、著名的内陆小镇Marree。这里有旧甘铁路遗迹和博物馆。甘铁路(Ghan Railway)是贯穿澳大利亚南北、连接阿德莱德和达尔文的铁路大动脉,全长2900多公里,相当合肥到北京的三倍。老铁路1878年开始动工兴建,直到1929方建成,现在已废弃。    这里为旅客提供的设施也很好,因此导游谢恩还是给大家做热食。    Marree是交通要塞,有加油站、咖啡馆、小超市,汽车旅馆50澳币一晚,以所处的边远位置看,并不贵。    澳洲野狗围栏(the dingo fence)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栅栏,横跨澳大利亚,将野狗隔离在澳洲北边,南部则是牧羊的地方,以保护羊群免受野狗的伤害。      野狗曾经很猖獗,一只野狗每天可以杀害5只羊,造成牧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保护羊群及蓄牧业,澳洲人就建造了这个长达 5,320 公里、横跨3个州的野狗围栏 ,把野狗阻隔在外。虽然论长度还是规模都不及中国的万里长城,但因是连续的,澳洲人仍然引以为傲。  去往艾尔湖的路上有很多人造景观:      到达艾尔湖的南端    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湖泊,和比利时面积差不多,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是澳大利亚大陆海拔最低的地方,湖面比海平面低12米。    艾尔湖最不寻常的特点是湖中难得有水。澳大利亚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127毫米。大部分时间湖泊只是干涸的湖床,覆有一层厚20厘米闪闪发光的盐壳。据说湖泊完全被水充满平均每100年只有两次。    因此我们踏着盐碱往湖里走了很久,仍然是一望无际的湖底,见不到水。反之是遇到了此行10天里最为旺盛的澳洲苍蝇,遇到人就铺天盖地而来,疯狂地往我们嘴里、鼻子里、眼睛里乱钻,稍不注意就进嘴里和眼睛里。这么多的苍蝇怎么能在这不毛之地生存?怎么就那么敏感地嗅到人和动物?大自然真是奇怪!    我们毕竟是探险的菜鸟,不是职业探险家,旅行公司的线路就是让我们看一下盐湖而已,于是接着走,晚上露宿Beresford。  我们偏离公路,来到一处旧甘铁路遗址,巨大的水塔是明显的地标,周围是沼泽,遍布水鸟。这里不是有人管理的营地,但风景优美、又有历史的沧桑感,因而吸引了众多露营的人。我们安营扎寨的周边,已有不少房车和帐篷。      见到我们,这些人纷纷过来搭讪,荒漠里见到人都有亲近感,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路况怎么样。和我们在国内一样。  和前几天一样,开始做饭时天就黑了。这时过来一个老者,手拿一个自制的LED电瓶灯给我们演示。他在这个灯后面放上了磁铁,可以吸附在汽车上的任何地方,这当然就很方便了,灯放在高处,可以照亮很大的面积,比我们用手电筒和头灯效果要好多了。  我以为他是看到我们在做饭,来借给我们用的,没想到演示完了老者径自就走了,空欢喜一场。  这天晚饭要BBQ,烧烤。把篝火产生的炭火摊开,架上烤盘,谢恩就开始给我们烧烤各种肉。琳娜把长条蒜蓉面包用锡纸包好,也放到炭火上,不一会各种香味就出来了,大家食欲大增。这时导游谢恩宣布,明天早上还要给大家做热早餐,真是热心人。    晚上导游谢恩用手机给我们放他录的视频,他的朋友骑摩托车奔驰在南澳的海滨和内陆,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第四天 William Creek小镇和库伯佩迪(Coober Pedy)  早上谢恩用音乐叫醒大家后,就开始给大家煎蛋,原来这就是他说的“热早餐”。野地里煎蛋也很奢饰了,但他动作很快,一会儿就把大家的鸡蛋煎好了。我们烤面包加煎蛋,配上黄油、果酱、红茶、咖啡,一顿像样的西式早餐。真要感谢导游谢恩的良苦用心。    上午先到William Creek小镇休息、加油。地不大,可镇上的酒吧却非常有名。这里是连贯澳洲内陆和南澳的必经之地,无数旅行者都把随身带的纪念品留在这个酒吧里,久而久之,名声在外了。    我们也不能免俗,老伴找出一条手绢,跟酒吧伙计借了只粗笔,写上“中国,北京”,导游谢恩给钉在窗户框上了。环顾四周,只有一个用中文繁体字写的纪念品,甚是遗憾。    中午到达号称“澳宝之都”的库伯佩迪。Opal,蛋白石,变彩石,因其主产地为澳大利亚,所以多称为“澳宝”。澳大利亚目前供应了国际市场上95%的澳宝,全世界八成以上的澳宝来自南澳大利亚州。    1993年,澳大利亚政府将澳宝定为“国石”,使这种古老的世界性宝石成了一个年轻国家的象征符码。澳宝是种极有个性的宝石,每一颗都与众不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库伯佩迪地表矿洞多达25000个,没到镇上先看到遍山的矿渣。在一个博物馆里,我们参观了矿洞、用矿洞改建的起居室、卧室、厨房,见到了美妙的澳宝。        库伯佩迪人们生活在地下,是这个镇子的另一大特色。为了避开内陆的高温,居民基本都在地下工作和生活。我们随处都可遇到地下书店、地下教堂、地下工作室、地下艺术馆及矿洞。            库伯佩迪有多家地下酒店,房间内各项生活设施齐全;虽然地上温度可高达55摄氏度,但房间内常年维持在20多度,很舒适。  旅行公司的安排非常有经验,我们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导游开着车去补充给养。等我们参观完毕,正好吃午饭。这个博物馆附带汽车旅馆,也是在矿洞里,我们不住宿,但中午在这里打尖和洗澡。公共浴室又大又干净,热水充裕,所有人都尽情享受。  这也是几天来有电和手机信号的地方,大家把能充电的电器都拿出来充电,抓紧用手机与外界联系。  下午给大家两个小时的时间逛库伯佩迪,因我们没有采购澳宝的任务,因而很从容地从镇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看了地下教堂、地下书店、多处地下艺术馆。还遇到一家香港人开的澳宝店,店家非常热情,要泡茶招待。可我们不买澳宝,也就不敢久留。        回到汽车旅馆,女孩们还在梳头。看年轻人买的澳宝,确实好看,在阳光下变化无穷。  夜宿Mount Barry HS 附近的野地。导游谢恩告诉大家,明天和后天都要离开公路走土路,做好颠簸和吃土的准备。    这是Finke River河滩,我们现挖火塘,这晚谢恩给我们秀了另一个做饭手艺,把超市里买的腌制好的肉块,加上切好的土豆、胡萝卜、洋葱,放到厚铁焖烧锅里,再用篝火产生的炭火把锅埋起来,焖上半个小时左右。打开肉质鲜嫩,配上蔬菜,特别好吃。此法简单易行,无论野外还是家里,都可炮制。    因是河边,太阳落山后开始起风,并越来越大,我担心睡觉会受风。但钻进睡袋,发现只要把各处的拉链拉好,把头盖好,能听到呼呼的风声,但风钻不进来。通过这一晚,我对睡袋有了信心。后来又一年轻人告诉我,下雨也没事,我相信。
  第五天 彩绘沙漠(the Painted Desert)和辛普森沙漠(the Simpson Desert)  早上经过一个沙漠里的牛栏。      南澳大利亚有多处彩绘沙漠(Painted Desert),由突起于平坦沙漠的大小、色彩不一的石山形成。单词“painted(色彩缤纷的)”形象地体现了山石鲜艳的色彩——赭黄色、氧化红色、深褐色,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洁白色和乌黑色,各种色彩的石山形成了这一自然奇观。      我们路经其中一处,位于Arkaringa hills。吃过早饭便直奔而来,确实好看、壮观。导游谢恩把车停在路边,任由我们上山观景。虽然是沙丘,也需要沿着小径攀爬,每个岔路口都有热心人在地上用石头子码成路标,为后人带来了方便,这也是野外互助的意识所在。    面对美景,年轻人在沙丘上尽情蹦呀,唱呀, 十分欢快。    玩够了导游又把车开到几公里外另一个山包上,可以俯瞰整个彩绘沙漠全景。因导游经验丰富,让我们即实地行走在沙漠之上,又看到了沙漠全貌。    中午到达又一个内陆重镇乌德纳达塔(Oodnadatta),这是原住民的发音,镇上看到了很多原住民。    这里最著名的标志是“the Pink Roadhouse”,集加油站、酒吧、超市、邮局、汽车旅馆为一身,为途经的人们提供服务。    对喜欢自驾的人来说,著名的Oodnadatta Track(乌德纳达塔小径)是非常合适的路线。它自南澳大利亚州中部东南的Marree镇起,到西北的Maria镇,Oodnadatta 镇位于中间,周边遍布旅游景点,真是值得细细走。  以下是有关资料对的乌德纳达塔小径介绍,供大家参考:  乌德纳达塔小径(Oodnadatta Track)是澳大利亚内陆最棒的车道之一。 小径洋溢着浓郁的历史风情、大自然的神秘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或许是最迷人的悠久内陆小径。 早在 19 世纪,探险家约翰?麦克杜尔?斯图尔特(John McDouall Stuart)就曾踏上这条路线。 小径沿着一条古老的原住民贸易路线,穿越半沙漠化的乡间,途经自流泉和水潭。 现在全年都用做旅游必经之路。 您可欣赏五彩缤纷的多变地貌,沿途可在腹地小镇例如乌德纳达塔(Oodnadatta)、马里(Marree)、玛勒(Marla)和威廉姆小溪(William Creek)暂停稍事歇息。 乌德纳达塔小径绕过迷人的艾尔湖(Lake Eyre),从中横穿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流泉“高地”以及从马里延伸至温暖的达尔豪西泉水(Dalhousie Springs)的温泉带。 环绕着乌德纳达塔小径的乡间点缀着原住民历史与传奇。 请注意小径未封闭,但可根据极端天气状况决定是否关闭。    吃罢午饭,直奔著名的辛普森沙漠(the Simpson Desert)。辛普森沙漠位于澳大利亚中部,跨越北领地、南澳大利亚以及昆士兰州,面积约176500平方公里,是长度排名澳大利亚第四位的沙漠,因其红色的沙丘而出名。辛普森沙漠的名字源于澳洲的的一个探险家和地质家,他以阿德莱德市长Alfred Allen Simpson的名字来命名这片鲜红的沙漠。    旅游公司对我们这些菜鸟,也还是安排我们擦肩过一下辛普森沙漠而已,不可能让我们深入沙漠腹地,就像前天路过艾尔湖一样。所以我们晚上的目的地是位于沙漠西北边缘的维吉拉国家公园(Witjira National Park)。    维吉拉国家公园里有著名的达尔霍西温泉(Dalhousie Springs),冬天、沙漠里的温泉,真是别有风味。别看一路上走土路,除了尘土,看不见一个人、一辆车,可到了营地,好家伙,那么多房车和帐篷,都是奔着温泉来的。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营地,但仍然没有电和自来水,手机网络更甭想。我们的车到后,导游谢恩找到营地管理员,分到了一个车位。因下午没有在其他地方停留,到得较早,卸下东西,天还大亮,谢恩便招呼大家先去看温泉。  资料记载,这里有70多个泉眼,里面的泉水直接来自大自流盆地(Great Artesian Basin),水温从38到43摄氏度。我们到的是主泉,比一个篮球场还大,周围茂密的芦苇、灯心草和白千层树把泉水围住,走近才能看见。有修建很好的木头台阶通向水里,周围还有很多木头长椅,非常舒适、温馨。  
  导游谢恩宣布,我们今晚顶着星星泡温泉,明天早上伴着日出再泡一次,迎来大家的欢呼。  做完和吃完晚饭,顾不上咖啡和甜点,大家迅速换上游泳衣、裤,一是年轻人身手敏捷,二是天气实在太冷,只有几度,需要赶快入水。  到了泉边,还没等我们脱掉浴巾,导游谢恩就一个猛子扎了下去。大家纷纷入水,因水还是比较深,池边有供游人的救生圈等漂浮器材,众人伴着漂浮器材,或躺或立在温暖的泉水里。  冬日洁净的空气里,看着满天星斗,只有我们几个人,周围万籁寂寞,还是在沙漠里!真是说不出的感觉,说是仙境也不为过。水里还有吃我们皮肤的小鱼,只要站立不动,一群群小鱼就开始咬腿和脚。  导游谢恩笑称,在阿德莱德的足疗店,这可是要钱的。我一激灵,足疗是国粹,还是国际化了。  大家在泉水里,或窃窃私语,或独自游泳,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泡够了回到营地,喝上热腾腾的咖啡和红茶,感觉无比舒畅。  第六天 原住民社区芬克(Finke Aboriginal Community)和澳大利亚的地理中心朗伯中心(Lamberts C Geographical centre of Australia)    因导游谢恩头晚宣布今天早上还要赶在日出前再泡一次温泉,比平常要早很多就叫醒大家。谁也不愿意贪睡,还是迅速换上泳装就走。所不同的是头天换下来的泳装都是湿的,冬天凌晨穿湿衣服,还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温泉边上没有更衣室,我们只能在营地里先换好,再走几百米到温泉)。想到在沙漠里,泡温泉看日出,可能这辈子没有第二次了,再苦再累也心甘啊。        又享受了一次温泉和小鱼咬脚,看着太阳出来,舒服无比。一对老夫妇穿着羽绒服走来,看到池子里我们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甚是惊讶,这么冷的天,这么早就有人来泡温泉了。  早饭后开路,今天主要是赶路,要从辛普森沙漠进入北领地,以便第七天中午能赶到乌鲁鲁。全程土路,先到达传统的原住民社区芬克,在这里歇脚。    因内陆人烟稀少,这些小镇别看才百把人,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都是必经之地,也是加油、打尖的驿站。这里的酒吧也很有特色,墙上也全是旅行者留下的纪念品。    很快就进入北领地了    走出去没多久,迎面遇到一辆骆驼大篷车,前面两匹骆驼拉车,后面还跟着一匹母骆驼和她的幼仔小骆驼。毕竟是年轻人,在沙漠里看到骆驼,都万分激动。特别是小骆驼,一点不怕人,一会儿主动在大家身上嗅来嗅去,一会儿和妈妈吻来吻去,招人喜爱。        导游谢恩与篷车主人聊天,其他人则围住骆驼转来转去。本来沙漠里遇见人就不易,遇到骆驼大篷车就更惊喜了,人家看到我们也高兴,呆了好一阵子才散。      为省时间,午饭就在路上将就了。就着热茶、咖啡吃三明治,也还可以。我们真是随遇而安,这就在路边,但这条路基本没有车,也就不用担心其他车扬起的灰尘了。    下午穿过澳大利亚的地理中心朗伯中心(Lamberts C Geographical centre of Australia),导游招呼全家人合影,脖子上、手腕上是大家的照相机,忙的不亦乐乎。    注意牌子最底下一行字:“4WD ONLY”,坐旅游大巴可到不了。  夜宿Granites Kulgera。    导游谢恩又用焖烧锅焖肉和蔬菜了  
  第七天 乌鲁鲁(Uluru)    这天转入公路,直奔乌鲁鲁,中午即到达艾尔斯岩营地。这是一个即漂亮,又设施完善的大型营地,来乌鲁鲁的房车都停在这里。旅游公司的线路介绍上说这里是“Full facilities”,意为什么设施都有。确实如此,是我们这10天来设施最为完善的宿营地,水、电、洗衣房、浴室都有。分配给我们的是巴士停车位,有巨大的棚子,吃饭的长桌、长条椅子,水槽,当然还有电源插座。        吃过午饭又是尽情的热水淋浴,一扫多日尘土,大家清清爽爽奔艾尔斯岩而去。有关艾尔斯岩的介绍、攻略已经很多,就不再赘述。但有两点是我自己的体会。    一是乌鲁鲁-卡塔丘塔(Uluru-KataTjuta)这块地,政府已经还给原住民,又从原住民手中租过来经营,原住民是这里的主人。原住民对艾尔斯岩的膜拜,使得他们不喜欢游客攀爬艾尔斯岩,并且对艾尔斯岩有几个角度是禁止拍照的。我们是围着艾尔斯岩走了一圈,约10公里,并按照路标,在禁止拍照的地方都没有拍照,尽管景色很好,也没人管,但对这块土地还是存有敬畏之心。      二是在阿德莱德找旅行社的过程中,看到有豪华团介绍,边品红酒边看日落。到这里发现,就是旅游公司的伙计在观景的停车场先摆好桌椅,铺上台布,放上美酒佳肴,游客就可以边吃边欣赏日落的艾尔斯岩。而我们打开自带的折叠桌椅,摆上红酒、点心,也是边欣赏美景,边举杯庆贺,一样欢快。我觉得能到这些地方最重要,享受则是最不重要的。    导游安排我们环绕艾尔斯岩走一圈约2个小时,这期间谢恩去超市采购,再回到停车场等我们。我们走回停车场时,太阳已经很低了,夕阳照着的岩石已经变得非常红,甚是好看。我觉得就在艾尔斯岩脚下看(这里有很多长条靠背椅,就是供游人仰头看岩石的)日落的岩石,效果更好。但还是不能免俗,随大流到观景的地方吧。如果能有下一次,我就留在山脚下看日落了。          导游谢恩很有经验,看着太阳已快落山,他也不着急,有人要上洗手间(距离停车场300米!)也没关系。有两个观看日落艾尔斯岩的停车场,一个停小车,一个是下午4点后小车要离开,专门停巴士。我们的车可以停在巴士车位,到了后离日落还有约半小时,从容支起桌椅,摆上红酒、点心,然后就是看岩石随着日落不断改变颜色… …                    晚上回到营地,遇到一对荷兰中年夫妇,我们团的荷兰人见了,自然十分亲切。导游谢恩向他们介绍了我们第二天的行程和宿营地。他们是租车自驾,带着小煤气炉子等家什,但人少,就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做那么多花样了。
  第八天 卡塔丘塔(Kata Tjuta)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为世界遗产。卡塔丘塔(Kata Tjuta)距乌鲁鲁(Uluru)约 30 公里。大型古老岩石群原名为奥尔加斯(Olgas),这些巨大的岩石群成为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 rk)中的两个主要地标。  卡塔丘塔(Kata Tjuta)共有 36 座圆顶巨石,分布区域超过 20 公里。 其中的最高点为奥尔加斯山(Mount Olga),是为了纪念古腾堡(Württemberg)的奥尔加斯皇后(Queen Olga)而命名。    各种形状的红褐色巨石令人好奇赞叹不已,有些人甚至认为比乌鲁鲁(Uluru)更引人入胜。   早上先到观景台看日出的乌鲁鲁和卡塔丘塔,离开度假村向西,我们到的观景台同时可以看到乌鲁鲁和卡塔丘塔两个方向。日出时,圆顶巨石看似散发光芒并转为深红,令人肃然起敬。      看完日出便奔卡塔丘塔,没多长时间就到了。卡塔丘塔(Kata Tjuta)周围有两条步道,其中较短、较容易走的是瓦帕峡谷(Walpa Gorge)步道,等级3-适中,往返2.6 公里,约1小时。长的风之谷步道(Valley of the Winds Walk),到卡鲁了望台(Karu lookouts):等级3-适中,到卡琳格纳了望台(Karingana lookouts):等级4-较难,全部环道:等级4-较难,全程7.4公里,4小时。 导游让我们选择,我们没有犹豫就选择了7公里的风之谷全程徒步之旅,虽然有些路段十分陡峭,但既然来了,就得看全了。       我们沿着步道穿梭圆顶巨石之间,越过河床直达卡鲁了望台和卡琳格纳了望台,一点不落,走了4个多小时。冬天是享受步道漫步的最佳时机,夏天(十二月至二月)气温如果超过36 摄氏度,这时步道将暂停开放。  中午折回乌鲁鲁-卡塔丘塔文化中心(Uluru-Kata Tjuta Cultural Centre),了解原住民文化,这里还有原住民在现场绘制他们的图画。午饭也是在这里吃的,三明治,简单快捷。    吃完午饭我们就奔国王峡谷方向(Kings Canyon),夜宿野地,看见那对荷兰夫妇的车,他们已经到了。晚上自然邀请荷兰夫妇参加我们的篝火,丈夫认出我们来自中国,就说他到过中国的南方。一问,他到过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好多地方,是去讲学和参加学术活动,真不简单。    
  第九天 国王峡谷(Kings Canyon)  国王峡谷(kings canyon)坐落在瓦达尔卡国家公园(Watarrka National Park)内,位于艾尔斯岩东北300公里左右或爱丽丝泉西南450公里。峡谷长1000多米,高低落差270米,是澳洲最深,最陡峭,最壮观的峡谷,有“澳大利亚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之美誉。这些岩石的色彩由白色,红色和紫色构成,让游人有一种大自然的梦幻之感。  谷中有一块仿佛被刀切了一般的断层岩石,最高处达270米,蔚为壮观。有人形容像奶酪被切了一样。    在这块红土地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植物和花草,甚至貌似热带雨林的植物,除了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特外,也体会到大自然也一样刚柔并济。    峡谷中有一处称为伊甸花园(Garden of Eden)的绿洲,其实就一点点水,但这点水点缀在峡谷之中,色彩斑斓,成为澳洲中部(极其缺水)最有魅力的迷人景色。    游览完国王峡谷,中午在国王峡谷度假村午饭和淋浴      人都到上面的房子里洗澡去了,留下车和行李    这次是用度假村的BBQ烤炉烧烤。因旅途已近尾声,我们的主要目标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和国王峡谷都已游览完毕,天公作美,一路没有下雨,十分完满,大家都非常轻松。我们尽情享受澳洲牛肉、袋鼠肉,回忆一路种种乐趣。  下午谢恩把车开到一个山坡上,远眺西麦克唐纳山脉。    夜宿Finke River河边,是我们第四天晚的同一条河。到的时候正好日落,夕阳照耀着山坡、河水和树木,宁静而漂亮。  
  第十天 西麦克唐纳山脉(West McDonnell Ranges) 爱丽斯泉沙漠公园  早上的河边,宁静美丽。    大家庭的最后一顿早饭,依依不舍    这天的终点是爱丽斯泉,时间宽裕。早上先到西麦克唐纳国家公园(West McDonnell National Park)      这些天里难得的休闲          最后一顿午饭,年轻人都这样洗碗了    下午到爱丽斯泉沙漠公园。这个公园的特色是以动物的栖息地实景来做成环境, 用故事来带动参观者, 让人仿佛置身于野外。    沿1. 6公里人行步道经过3个主要地形区域 – 沙漠河流区, 沙地国度, 及野生森林区. 在这3个区里面可以看到超过120种类的动物和350种类的植物。专业的沙漠公园导游们会带我们看肉食性鸟类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还有面临绝种的动物们在全世界最大的夜间动物区里面的生活情况。爱丽斯泉沙漠公园的爬虫类中心收藏著全北领地最大的爬虫类展览。从小如手臂到大如树干的蟒蛇, 加上形形色色种类不同的蜥蜴。        澳洲野狗,到这里才见着    爱丽斯泉沙漠公园距离爱丽斯泉10分钟车程的距离,我们本想住下后第二天来,没想到谢恩安排了,这是原来日程之外的。  爱丽斯泉不在旅游公司行程之内,导游谢恩把大家送到各自事先预定的旅舍、旅馆,工作就完成了。  但大家10夕相处,依依不舍,年轻人又喜欢热闹,谢恩预定了市里的岩石酒吧(Rock Bar),约好晚上见。  天黑后大家又见面了。虽然仅仅隔了2个多小时,却有重逢的感觉,分外亲热。年轻人诉说着旅舍的种种不便,回忆一路露营的美好时光。  到了酒吧,谢恩已为大家点好餐前冷食,主菜大家各自选择。酒保送来一张单子,每个人写上自己点的菜名和预付的钱数,大家把钱放到一个空啤酒杯里,酒保结完账后按照单子把找的钱分别还给大家。这种在西方习以为常的方式,我觉得应该学习,使参加私人聚会的人没有思想负担,无论贫富贵贱,在饭桌上是平等的。比如同学聚会、亲友聚会,只谈友情,与职位、职业无关。  导游谢恩拿出第一天下午大家写的小纸片,问还记得吗?现在要揭开谜底了,从阿德雷德出发,我们一共走了多少公里?看来很多人那天map time的时候都没有认真听,有写1000多公里的,2000多公里的。谢恩告诉大家,是3180公里,小姑娘苏菲最精确,写的是3200公里,我们填的3000公里,精度第二。  在酒吧呆到半夜,年轻人还要换个地方,我们熬不住就告辞了,他们陪我们走到旅馆门口,按西方礼仪拥抱相别。  还有在爱丽丝泉的经历,请稍候。
  终点 爱丽斯泉 (Alice Springs)  虽然我们的团到爱丽斯泉就散了,但爱丽斯泉还是很值得游玩的。如果仅仅把爱丽斯泉当成中转地,就太可惜了。因为我们很难再来第二次,也很难专为爱丽斯泉而来。  爱丽斯泉 (Alice Springs) 位于澳洲内陆心脏地带,天气干燥。是一个位于澳洲中心沙漠城市。由于南澳大利亚洲的阿得莱德与北领地的达尔文南北相距达三千公里之遥,测量师为了建筑一条公路以贯通南北的交通,恰巧在爱丽斯泉附近发现泉水,于是便选择此地最为电报中转站,开始逐渐开发这个地方。  爱丽斯泉城虽不大,大型超市、商业街、餐馆酒吧等一应俱全,自然和人文景观很多。在市中心登上安萨山丘(Anzac Hill),可以俯瞰爱丽斯泉和遥远的麦克唐纳山脉(MacDonnell Ranges)全景,也是观看日落的好位置。        托德商业步行街(Todd Mall)遍布艺术品商店和艺术馆,是色彩浓厚的土著艺术区,周边还有旧总督府、阿德莱德小屋(这里最早的医院,建筑十分有特色)、旧学校等人文景观,但标识不明显。我们按地图索骥,有时走到跟前还没有发现,需要不停地问当地人。              谁小时候用过石板?      旧总督府室内陈设,放到现在也是奢侈的:            在Todd Mall路口,有一家旅游服务中心,可以拿到免费的地图、公交车时刻表和路线图、旅游宣传资料,还可以预定行程和床位。隔壁就是一家青年旅舍。  我觉得爱丽斯泉有两个很值得看的地方。一个是电报站历史保护区(Telegraph Station Historical Reserve),建于1872年。另一个是皇家飞行医生服务队(Royal Flying Doctor Service)博物馆。  电报站历史保护区唤起了人们往昔的回忆,让人们认识到在澳大利亚荒芜的内陆铺设跨大陆电报线绝非易事。电报站里古老的石头站在19世纪70年代初建立,一直运营到1932年。电报站后面托德河(Todd River,通常干涸)上的半永久性小水潭被称作爱丽丝(Alice),它是城镇名称的起源。  我感兴趣的是在一个半世纪前,怎么能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复制一个与在英国完全一样的电报站,包括机房、站长一家的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儿童房,其家具、钢琴、厨具、餐具,搬到现在也是不过时呀。              皇家飞行医生服务队是澳大利亚一个独特的组织,1928年由澳大利亚基督教长老会的牧师约翰弗林所创立。它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通过航空提供全天候的紧急医疗和保健服务。服务对象是在澳大利亚偏僻内地居住、工作和旅行的人们。        博物馆为我们放了录像,因有中文字幕,感受就深了。原来澳大利亚地广人稀,非此不能解决边远地区牧场和矿山人员的看病问题,特别是急症。介绍片中有在牧场遇到车祸的,也有因器官移植要抢时间的,没有飞机就全耽误了。我问博物馆讲解员,是免费的服务吗?回答是对澳大利亚居民全免费,对外国人,就需要有相关的保险,否则要自己承担。  最后看一下艾丽丝泉机场的租车柜台  
  感触篇   先聊一下衣、食、住、行  衣  去之前在网上了解了内陆冬天的气温,最低气温约4-5度,最高气温在20多度。考虑到要露营,主要关注厚衣服和鞋了,带了棉衣、毛衣等厚衣服,甚至还带上了澳洲特产UGG羊毛鞋,但对夏天穿的薄衣服有所疏忽,带得很少。在旅游公司产品介绍上看到了有温泉,带上了短裤,老伴还带了游泳衣,事后看,幸亏有所准备,要不然面对热气腾腾的温泉,只能是望泉兴叹了。  但我们面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还是准备不足。我们这几天里,夜间最低气温降到了2-3度,太阳一落山温度就很快降了下来;白天太阳出来后,温度上升很快,午后就是25-26度了。  西人抗冻又抗晒。冷的时候他们可以脚穿拖鞋、下穿短裤,上穿羽绒服;太阳当头的时候穿着短衣顶着毒日头,没有打伞一说。因此我们车里一地都是这些年轻人换下来的衣服:每天随着太阳升起,他们逐渐脱下厚衣服,最后到拖鞋、短裤、短衣。我们带的厚衣服多,薄衣服少,没法向他们这样随时更换。  西人喜穿人字拖,这次他们也是人脚一双,确实方便,带起来也不占地方,十分适合在车上、涉水和沙地里。  总结起来,冬季在澳洲内陆,厚衣服就带御寒能力强的羽绒服,一件薄羽绒服即可,里面无需再穿毛衣一类衣服,热了一脱了事,十分轻便。并且晚上最冷的时间已经在睡袋里了,仅早晚很短时间穿着,不会感到很冷。薄衣服要带够,随着气温随时调整,这样会很舒服。因内陆少雨,冲锋衣一类的衣服用不上,这次就没见有人穿。其实不用过多考虑“装备”,舒适就行。  鞋带三双比较好,一双登山鞋,乌鲁鲁-卡塔丘塔和国王峡谷这些地方,都是碎石山路,厚底的登山鞋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脚。一双轻便旅游鞋,在车上和一般土路、沙地上,以及宿营时穿。一双拖鞋,热天和洗澡、涉水时用。  食  对此类旅游,旅游公司都有成熟的经验,在哪里补充给养,每天安排的食谱,等等。参加西人旅游公司的旅行团,自然得吃他们烹饪的食物。事前担心吃不惯,我们带了榨菜和方便面,万一胃口倒了好调剂一下,但没有用上。  拖车上携带有各种炊具,可以煎、煮、焖等操作。也采购了便于烹饪的各种调料、酱汁。这样不仅每顿可以很快准备完毕,并且还很少重样(事先没想到的)。大致有烧烤类(BBQ)、通心粉类、焖烧类-用厚铁锅在炭火上焖肉、土豆、胡萝卜、洋葱等、熬制类-熬制蔬菜鸡肉、肉酱等,基本上西人厨房里的操作都有,就是野外的简化版。  有一晚还现烤面包,就是用自发粉,和好面团后放到厚底的铁锅里,用篝火产生的炭火慢慢烤制,即原始,又好吃。炭火比较柔,他们把长面包用锡纸包好,放到炭火上烘烤,一会儿香气就出来了。其实过去我们农村也是如此,把土豆、白薯、新鲜玉米扔到灶塘、火塘里,用灶灰慢慢煨熟,其香味是高压锅、煤气灶完全无法企及的。我们都会怀念以往用柴草、大铁锅焖出的米饭,现在最高级的日本电饭锅不就想模仿这个吗。这些最自然的烹饪,最自然的生活,对我们是太久违了。  主食有米饭、通心粉、墨西哥薄饼、面包。每天这些进行搭配,就做到了在10天里很少重样,也就没有机会吃我们带的榨菜和方便面。  大约3天补给一次,导游安排好我们的活动,就到超市采购,这在设计路线时已考虑好,都会经过比较大的镇子,有大超市。谢恩说我们也可以做中国菜呀,只要你们提出要采购什么,超市里都有亚洲食品。我的第一反应是那就吃面条好了,做起来也不复杂。后来一想,我们老两口的烹饪水平不高,别辱没了中国饭的名声,到超市采购要占游玩的时间,并且还不知道这些年轻人是否习惯,遂放弃了。还是给什么吃什么吧。  最后说到卫生。我们这一路,因携带的饮用水有限,又大都在荒漠行走,没有条件洗菜。从超市买回来的水果、蔬菜,不洗、不削皮,直接入口或入锅。喝的就是加油站加的自来水,除了老伴要喝热水,大家都喝生水。这其实是西人的习惯,他们在家也是如此。  我的感觉是,要看上去卫生,还是实质上卫生。用水仔细清洗水果、蔬菜,能削皮的削皮;用流水洗餐具、洗餐巾,看上去十分卫生。但如果水是污染的水,菜是从污染的土地上种出来的,富含重金属、农药残余,洗得干净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这些食物本身干净,洗不洗又有什么关系?我们还带了些黄连素什么的,但这10天里,没有拉肚子的,没有因吃而不适的。西人似乎认为就该如此,无人对食品的质量和新鲜程度有所疑问。  住  我们是露营,睡睡袋,但对澳洲露营和营地的条件有了直接的感受。关于澳洲营地的条件,已有很多介绍,这里想说的是,不住营地,就感受不到营地放松、悠闲的乐趣。  我们如果坐大巴,住旅馆,是很舒适,但会不会感到并不放松?每天都有时间安排,旅馆仅是睡觉的场所,第二天一早又匆匆出发。  营地则不同,有点在景点居家过日子的感觉。想什么时间起床,就什么时间起;想吃什么自己做;想多呆几天,就呆几天;想出去玩了就开车出去… …。  因此建议有时间的驴友,不妨安排住营地。也不一定是房车,租普通车,住营地的客房,公用厨房、洗衣房、浴室一应俱全。加上他们人少,即使是公用,也不拥挤,能保持干净。真正是休闲。  因我们大多在野地露宿,能住到条件好的营地,有淋浴、抽水马桶,就感到非常满意了,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便。  行  这趟虽说是乘四驱车,进内陆荒野,但道路并无危险。第一澳洲内陆没有高山峻岭,比起我们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险路,那真是一马平川。第二虽说是离开高速公路走土路,除了有些搓板路,没有沟壑,卡车即可通行无阻,像普桑这样的轿车,也没有问题。但不能有雨,一旦下雨,这些土路就成了泥泞地。所以导游开始就交代,我们这10天行程里,有些地方下雨就要改道了。第三是一路上很少遇到车,与车有关的碰撞概率几乎没有。  旅游介绍上说是进内陆探险,但毕竟是旅游,乘客是菜鸟,因此像埃尔湖、辛普森沙漠等都是擦肩而过,并没有深入。旅行线路经过认真设计,每天既有荒野,也会经过集镇、大加油站。无论人、车遇到问题,都能及时得到援助。  在内陆驾车,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公路、碎石路、沙地等)调整胎压。所以我们总见导游拿着胎压表,时时测量。好在他们的加油站都有免费气泵,在沙地上放了气,回到公路还可补回来。  内陆荒凉,加油站就是重要的地标和人们交际的场所。有小超市、咖啡馆、卫生间,免费打气、充水,很多和旅舍、营地挨在一起,还有淋浴。找到加油站就有依靠了。  但如果是我们自己自驾车进入内陆,还是要事先询问好线路,不是有GPS就行。导游谢恩告诉我,他到旅游公司后,实习了一年才独立当导游,就是为了熟悉内陆的各条线路。在南澳,有一位有50多年内陆野营经验的老者,谢恩这些导游遇到问题还要向他请教。平坦的戈壁下也隐藏着我们不了解的东西。  这里还要提及澳大利亚皇家飞行医生服务,这是自上世纪20年代起就开展的服务。因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边远牧场这些地方的人有急病、受伤,没有飞机是无法救援的。现在澳大利亚皇家飞行医生团队在全国有60多架飞机,机上有完善的急救设备,机场遍布全国。内陆的爱丽丝泉,南澳的阿德莱德,都有中心基地。澳大利亚人享有免费服务,对外国人则要收费,看你买的旅游保险里是否包含。  聊完衣、食、住、行这些直观感受,就说一下我们这些年轻的伙伴,从开始就没有生疏感,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欢乐。  请注意前面提到的旅游公司产品介绍,最后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外向的人,并乐意在营地和探险活动中互相帮助,那么欢迎你加入我们内陆冒险家的小团体。”  看见了吗,为什么要强调性格快乐、外向,并且乐意帮助别人?大家想,10天里除了睡着了,醒来就在一起,要是有一个人各色,不合群,整个家庭就没法办了。  而我们这一家,大概是年轻人天性活泼,再加上导游谢恩善解人意,时时关照每一个人;吉米姑娘爱唱爱跳,用咱们的话,就是一个疯丫头;依瑞丝自己活泼,还能调动大家的情绪。有这几个人的带动,剩下的年轻人虽有腼腆的,也逐渐放开,显露出年轻人天性。这些也感染了我们老两口,老伴也喜说好动,和他们混在一起,唱唱跳跳,大家很快就亲如一家了。
  很好的帖子,收藏,慢慢看!!!
  请问费用是好多呢?
  感慨啊,我们几时能有这样的天下
  @三亚204 15楼
20:47:54  请问费用是好多呢?  -----------------------------  两个人的团费+艾丽丝泉3晚住宿费,全部是澳币3321元。澳洲物价贵,这个价位玩十来天还是值当的。
  很美啊,顶一下,喜欢喜欢
  这个好
  为了让武汉人有一个平台交流,欢迎大家加入2000人的群
  等更新
  敬佩老人家的活力,送上红石头顶的风光,一同分享。      
  不错,澳大利亚那一片地很原始
  @早上的神父 24楼
22:12:51  敬佩老人家的活力,送上红石头顶的风光,一同分享。        -----------------------------  真不简单,上到顶了。
  很不错,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去
  感觉好贫瘠啊。
  我什么时候能这样去一次呀
  哈哈,不知楼主是否围着石头转了一圈?当年我自己一个人,顶着炎炎烈日40度高温,围着石头徒步一圈,耗时3个多小时。为了抵御苍蝇,我把T恤脱下来蒙在脑袋上,光着膀子一路前行,结果回来浑身爆皮。不过这一圈还是挺值的,从各个角度欣赏并抚摸了石头,而且还看到了一些土著人祭祀的洞穴,里面还有烟火熏黑的痕迹。可以想象,千百年来当地土著在这里祭拜神灵,与猛兽搏斗,互相厮杀争夺地盘。石头是土著至高无上的神,据说土著人是不可以攀登石头的。可是时过境迁,现在游客蹬上了石头,土著人得到了食物,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这块大石头了。看着土著人开着破旧的汽车,到当地超市买东西,感觉挺滑稽的。
  @tsinghuahouke 31楼
15:18:23  哈哈,不知楼主是否围着石头转了一圈?当年我自己一个人,顶着炎炎烈日40度高温,围着石头徒步一圈,耗时3个多小时。为了抵御苍蝇,我把T恤脱下来蒙在脑袋上,光着膀子一路前行,结果回来浑身爆皮。不过这一圈还是挺值的,从各个角度欣赏并抚摸了石头,而且还看到了一些土著人祭祀的洞穴,里面还有烟火熏黑的痕迹。可以想象,千百年来当地土著在这里祭拜神灵,与猛兽搏斗,互相厮杀争夺地盘。石头是土著至高无上的神,据......  -----------------------------  我们也是围着石头转了一圈,近4个小时,为了赶在日落前回到停车场,弄得挺紧张。只不过我们是在冬天,没有烈日炙烤和苍蝇袭扰。从各个角度看艾尔斯岩,才不枉来一趟。
  顶一个,很详细的游记哦!小伙伴们是不是也爱上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了呢,心动了赶紧行动吧跟着任游去旅游!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震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