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科学发展观名词解释释

GDP缺口_财经名词解释_财经纵横_新浪网
财经名词解释:GDP缺口
 GDP缺口:  
  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额或缺口。
 英文名:
  GDP gap
 同义词:
电话:010-4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您现在的位置:
气候变化的基本名词解释
日 17:37:44&&&&来源:晋城在线
】&&【】&&【】
&&& 基本概念
&&& 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收和放射长波或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CO2、CH4、N2O、HFCS、PFCS、SF6。
&&& 温室效应:地球表面覆盖一层气体,允许太阳光射入地球并转化为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重新散射回太空,但也有一部分留在地球保持地球温度。这一自然的过程成为温室效应。
&&& 排放源: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活动。
&&& 吸收汇: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如森林的碳吸收活动。
&&&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空气中的CO2从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过程和活动。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 “碳吸收”手段。
&&& CDM:《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京都会议)通过的附件I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其目的是协助未列入附件I的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益于《公约》的最终目标,并协助附件I所列缔约方实现遵守第三条规定的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其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
&&& 气候极端事件:世界气象组织规定,如果某个(些)气候要素的时、日、月、年值达到25年以上一遇,或者与其相应的30年平均值的差超过了二倍均方差时,这个(些)气候要素值就属于“异常”气候值。出现“异常”气候值的事件就是“气候极端事件”。
&&& GWP:全球变暖潜势值。指某一给定物质在一定时间积分范围内与CO2相比而得到的相对辐射影响值,用于评价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对能力。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100年时间尺度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分别为21和310,即1吨甲烷和1吨氧化亚氮分别相当于21吨和310吨的CO2的增温能力。
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
备注:建议采用第二次评估报告数值,考虑到第四次评估报告值尚未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属机构所接受。
&&& 二氧化碳当量: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可以把不同温室气体的效应标准化。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不同,由于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规定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把该气体的吨数乘以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后得出的。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1992年联合国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核心内容,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 排放强度、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排放强度广义是指特定活动中特定污染物相对某一源的平均排放率。碳排放强度是指与GDP相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率,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分别指一国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除以其面积或人口数量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均值。与排放总量这一绝对概念相比,排放强度、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都是相对概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该承诺具体量化的减排指标,这就是指减少排放总量;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 缓温室气体排放,这就是指排放强度等相对概念。
&&& “G8+5”国家:8个工业化国家加5个发展中国家,即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的八国集团,以及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
&&&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Carbon
Offset),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企业或个人计算自己日常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企业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这里的碳并非仅指二氧化碳(CO2),而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联合国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来计算),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形象地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碳足迹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如自己开车、坐飞机出行导致的排放是第一碳足迹;而买衣服、喝一瓶瓶装水等使用产品(产品的生产、运输等需排放碳)导致的间接排放为第二碳足迹。&& &&&
碳税与碳关税: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通过经济手段,改变家庭和企业在能源方面的消费习惯,以达到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的目的。迄今的碳税多是国家内部征收。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将对其国内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设定限额,超出限额部分企业需支付“排放成本”。这些国家称,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对其企业采取类似措施,为消除因此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强调所有的国家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2005年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约束性的量化节能减排目标,即以2005年为基年,2010年相比200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减排20%,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减少10%。
&&& 国家“十二五”节能目标:2011年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降低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④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m3。
&&& 我省“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降低16%。
&&&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
&&& WMO: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前身为国际气象组织,于1873年在维也纳成立,是世界各国政府间展开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日,国际气象组织正式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1951年12月,正式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并开始运作。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于1972年,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一(另一个是“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做出决议,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一个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组织,统一协调和规划有关环境方面的全球事务,环境署由此诞生成立。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是一个政府间机构,于1988年成立,它向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WMO(世界气象组织)所有成员国开放。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这些评估吸收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数百位专家的工作成果。IPCC的报告力求确保平衡地反映现有各种观点,并具有政策相关性,但不具有政策指示性。
&&& IPCC定期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提供有关气候变化、其成因、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有关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对策。至今,IPCC共发布了四次评估报告:《第一次评估报告》于1990年发布,该报告促使联合国大会做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决定;《第二次评估报告》于1995年发布,并提交给了UNFCCC第二次缔约方大会,并为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会议谈判作出了贡献;《第三次评估报告》于2001年发布,包括“科学基础”、“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和“减缓”3项报告;《第四次评估报告》于2007年初发布,由于气候变化的明显表现,该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
&&& COP:缔约方大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高机构,由公约的签署国组成。自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
&&& 基础四国:具体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其称呼来源于各国英文的首字母缩写:巴西:Brazil;南非:South Africa;印度:India;中国:China。取各国首字母刚好组成英文单词:BASIC(基础),基础之意也喻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四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 77国集团: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1963年在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问题时,75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一个《联合宣言》,当时称为“75国集团”。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自此称为77国集团,1979年成员国已增加到120个,但仍沿用了77国集团的名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77国集团为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中国不是77国集团成员,但一贯重视发展同77国集团的合作,支持77国集团的正义主张和合理要求,并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曾以特别客人或观察员的身份多次出席77国集团的部长级会议。自1990年以来,中国同该集团的关系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77国集团+中国”的新合作模式,中国已全面参加与该集团的所有会议和活动。
&&& 伞形国家:具体是指除欧盟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因为从地图上看,这些国家的分布很像一把“伞”,也象征地球环境“保护伞”,故得此名。
&&&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
&&& 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于日正式生效。《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截至日到19日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为止,目前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增加至192个。
柏林授权书:日,为期11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一届会议在德国柏林国际会议中心闭幕,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其核心内容认为,现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是不充分的,应该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 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明确规定该进程不为发展中国家引入任何新义务。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终于在1997年达成了《京都议定书》。
&&&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京都议定书》和《公约》一样,都是具有法律约束力协议。《京都议定书》于日生效,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年底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
&&& 德里宣言:2002年10月,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最终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同时也强调了解决脆弱性和适应性问题的紧迫性。这表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各缔约国今后履约的重要任务。《宣言》重申了《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敦促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
巴里路线图:日―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92个缔约方以及《京都议定书》176个缔约方的1.1万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经过十多天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巴厘岛路线图”。其重要意义在于确定了“两轨”谈判进程。一是在公约下启动旨在加强公约实施的谈判进程,重点讨论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问题,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继续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且相互间的减排努力要具有可比性,发展中国家要在发达国家“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下,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国内适当减缓行动。二是在议定书下继续谈判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在2012年后第二减排期的进一步减排指标。总方向是强调加强国际长期合作,提升履行气候公约行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气候公约制定的目标。为此,会议决定立刻启动全面谈判进程,以充分、有效和可持续地履行气候公约。谈判进程要依照气候公约业已确定的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及其他相关因素。
哥本哈根协议: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及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表面上看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而实质上则是生存权、发展权和主导权之争。参会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谈判目标各异,因而会议一开始就面临极大困难,谈判过程也起伏跌宕,会议最终只达成了一项对各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协议,但其积极意义有二:一是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框架和原则,特别是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巴厘岛路线图”,明确了下一步继续谈判的方向;二是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没有在所有缔约方中达成一致,但在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问题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长期目标、资金和行动透明度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这为今年在墨西哥举行的气候变化第16次缔约方会议谈判奠定了基础。
责编:冯丹丹
【】&&&【】&&&【】&&&【
】&&&【】&&&【】
&&相关链接
  您还要浏览: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 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 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它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了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通过支出法计算的GDP,我们可以计算出消费率和投资率。所谓消费率就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率,所谓投资率就是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按照有关统计资料,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的消费率为52.1%,投资率为43.4%。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首页 1
【】【】【】【】
练习册中的习题涉及F2大纲的所有内容,并根据课本章节分为不同部分。每个章节都配有..
定价:¥130.00
优惠价:¥130.00
&&F4中国课本经由考官审核,让读者从一无所知的新手成长为深谙企业相关的法律问题的会..
定价:¥182.60 优惠价:¥182.6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名词解释: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循环经济
您的位置:
欢迎访问新华网 新华网 全球新闻网
名词解释: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循环经济
( 20:05: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谢登科)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和循环经济正在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高频词。认真解读这几个新名词,就不难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可持续发展: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不同程度地尝到
了环境破坏的苦果,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可持续发展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需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做出了科学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郑重宣告“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的一种否定。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原则、一种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
&&&&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经济走势最重要的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耗竭、矿产品耗竭和二氧化碳的排量等记录进绿色帐簿。将这些资源耗量与二氧化碳的排量等折合成美元,再对GDP进行核减,形成绿色GDP。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在我国,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福建、江苏等多个省市早已明确要求将计入环保等方面损失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
&&&&循环经济:在技术层次上,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核心是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它的技术经济特征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对生产和生活使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扩大环保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也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泡沫的必由之路。(完)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链接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华 网 检 索
每日新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评估师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