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最新电影年12月股市行情

12月a股投资攻略 影响12月行情的4大因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2月a股投资攻略 影响12月行情的4大因素
上传于||文档简介
&&股​票
大小:14.74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12月7日六大重磅消息或影响股市走势_凤凰财经
12月7日六大重磅消息或影响股市走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财经讯 综合今日市场消息,可能以下五大消息或影响股市走势;
一、熔断机制增固A股&安全阀& 将降低市场异动风险
二、2016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实、改、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让我们期待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词猜想:将怎样影响A股
三、证监会检查25家机构 或剑指&救市&违法行为
四、投资者信心指数连升三月
五、就业数据好于预期 美联储12月加息似无悬念
六、万科第一大股东15年来首易主 钜盛华6天扫货百亿
熔断机制增固A股&安全阀& 将降低市场异动风险
上海证券报⊙记者马婧妤○编辑于勇
熔断机制将自2016年首个交易日起正式实施。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发布了指数熔断相关规定,正式发布的新规采纳公众意见将触发5%暂停交易30分钟缩短为15分钟,其余制度要点仍然保留。
根据即将实施的指数熔断机制,我国市场选择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指数,熔断机制实施期现联动;采取双向熔断的做法,设置5%和7%两档阈值,触发7%涨跌幅直接暂停交易至收市;集合竞价阶段触发熔断的自开盘实施,早盘熔断时间不足的午盘补足;股票停牌和指数熔断时间重复的采取熔断优先等。
市场专家及机构从业人士认为,指数熔断机制具有价格稳定、情绪冷却、降低违约风险等三重效应,虽无法根本解决股市暴涨暴跌的问题,但可以应对突发情况,有效改善交易氛围。在个股设涨跌停限制的同时引入指数熔断机制,能够增固A股&安全阀&,在我国当前市况下看,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可以起到相互补足的作用。
据其分析,熔断机制对短期交易量、长期流动性的影响均不明显,实施指数熔断后,A股股指波动性将减小,股市长期波动率也将下降。
熔断机制具备三重效应
熔断机制又称&断路器&,起源于美国证券市场,是对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溃进行研究的布雷迪报告中提出的名词,意指当股市波动超越预先设置标准时所必须采取的交易中断或暂停措施。
业内专家介绍,熔断机制是在整个市场出现恐慌时,防止市场非理性的大幅度下跌、维护市场的相对稳定的稳定机制之一。目前,纽交所、纳斯达克、东京交易所与韩国交易所等均实施熔断机制。
渤海证券对冲交易总部总经理房振明认为,熔断机制作为股票市场的&安全阀&,具有价格稳定、情绪冷却,降低违约风险等三重效应。
&我国市场散户投资者占比大,羊群效应显著,更易受非理性情绪影响。个股涨跌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个股暴涨暴跌问题,但市场整体出现严重非理性行为时,暴涨暴跌却难以避免。尤其是在市场集体大幅去杠杆过程中将引发流动性匮乏,年中股市大幅震荡即是如此。&
他表示,引入股指熔断,可在市场出现急剧暴跌之前抑制过度看空投机行为,缓解投资者极度恐慌情绪的蔓延。若出现非理性暴涨,其冷却效应也可为投资者提供深入冷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从境外市场实施熔断机制的效果来看,这一制度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股市的暴涨暴跌问题,但可以应对突发情况、缓和市场情绪,有效改善交易氛围。
王旭、吴一萍认为,A股市场的暴涨暴跌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环境因素,要根本解决不可能就依靠熔断机制这一个&法宝&,但也不能因此否认熔断机制的合理作用。
海通证券分析提出,综观国外多次股灾的发生,以及年中A股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其中均包括了市场情绪的恐慌、融资杠杆的过度放大、计算机量化自动交易的过度推广、衍生品的泛滥等共同因素,这些因素在熔断机制面前可以得到一定的时间&冷冻&,使之&传染力&受限,市场情绪也可因此得到一定程度平复。
个股涨跌停与指数熔断相互补足
就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影响,中外学术界及业界也存在诸多争论。支持者认为指数熔断机制具有市场稳定效应,熔断后价格波动性下降,并存在价格发生反转的可能;反对者则认为指数熔断可能导致波动性溢出和价格延迟,并可能干扰市场正常流动性,不但牺牲了市场效率,还会导致波动持续。
对此,安信证券衍生品及交易部主管杨阳提出,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强化价格发现功能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职能,与此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价格非理性变化可能导致的风险。
&任何制度设计都必须在提高市场效率和加强风险管理两个目标之间进行相应的权衡,而指数熔断机制是风险管理目标优于市场效率目标的制度设计。&他表示,指数熔断和涨跌停板制度,都属于市场的外生稳定机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风险的发生。
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涨跌停板制度虽与熔断机制有一定类似之处,但也有明显不足。
首先,涨跌停板制度只针对个股,难以控制全市场的恐慌情绪。实践中个股涨跌停往往具有很大溢出效应,从而影响相近股票的价格。
其次,涨跌停板制度仅针对股票市场,对市场间的恐慌蔓延无能为力。当前我国股票衍生品已大量存在,等合约也成为股市风险的有效对冲工具,但不同市场间的恐慌蔓延和放大难以为涨跌停板机制所阻断。
&正因为当前包括涨跌停板在内的A股制度在防控风险方面存在不足,我国很有必要在资本市场中再引入熔断机制,在更大范围上抑制恐慌的传染,维护市场的稳定。&徐高表示。
联合熔断有利期市价格稳定
此次三家交易所计划实施的指数熔断引入了期现联动的&三市联合熔断&,并采取双向熔断、分档熔断等机制。专家认为,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平抑股票现货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也有利于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稳定。
武汉科技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介绍,在引入熔断之前,股指期货市场价格稳定措施主要有三类:
一是实行涨跌停板制度,沪深300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10%;二是取消股指期货两个季月合约市价指令的使用,并推出多种市价指令类型,防范市价指令可能对市场价格的冲击;三是盘中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价格异常波动的交易行为,降低市场冲击。
&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引入熔断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稳定机制体系,更好地促进股指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他评价。
瑞银期货董事长房东明表示,在股指期货交易中推出熔断制度,为期指交易设置了缓冲和警示,又不妨碍股指进一步通过市场寻找合理价值。同时,股指熔断可给予投资者追加保证金的机会,避免由于强平造成再一波的追涨杀跌,也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清算和信用风险。
他还提到,对于程序化交易而言,实施指数熔断也可让程序化交易员有时间调整机器,避免发出大批不必要的对冲指令,降低股价异动引起不必要的交易纠纷。
有助降低股指长期波动率
对于实施指数熔断机制可能给A股价格及流动性带来的影响,中投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夏崇卫分析认为,熔断机制对短期交易量、长期流动性的影响均不明显,实施指数熔断后,A股股指波动性将减小,股市长期波动率也将下降。
美、韩两国是实行分级股票指数熔断机制的两个国家,制度设计与我国相近。从该制度实施的历史来看,熔断机制实际使用的次数并不高。其中,美国只在日实行了一次熔断;韩国分别在日、日和日实行了3次熔断。
中投证券研究分析认为,整体而言,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负面影响不明显。上述四次触发熔断的案例中,熔断当日及次日的平均成交量都大于前五日成交量均值。从股指波动性来看,韩国市场触发熔断的第二天,股指日内振幅呈下降趋势;美国市场熔断的第二天,日内振幅有所上升,但是升幅不大,第三、四个交易日的日内振幅则大幅下降。
夏崇卫据此提出,国际经验表明,即使在熔断当日因为暂停交易和投资者观望的缘故,成交量可能会略有下滑,股票市场的成交量在随后一两日中迅速恢复。同时,熔断机制对于减少股指的短期波动性存在正面作用。
对于部分投资者对于熔断机制可能降低股市流动性的担忧,他表示,境外市场数据分析表明,熔断后的一段时间内,日均成交量非但没有减小反而还有所上升。交投更多可能是市场自身因素造成,而无关熔断机制。&总之,在数个月的时间维度内看,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的成交量影响十分有限。&他说。
此外,机构普遍认为,实施熔断机制能够降低股市的长期波动率。
美、韩市场的波动率均在熔断介入的当月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具体而言,在实行熔断的1个月后,指数的波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逐步下降,大约6个月后就恢复到实行熔断机制之前的水平。
2016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实、改、松
证券时报记者许岩
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走向。
不必讳言,2015年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下滑,地方财政收支也不乐观;从微观上看,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继续承压;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艰难挑战。
好在,经济新动能的效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大潮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稳定,民生稳固,经济增长虽然步履艰难,但结构调整逐步好转,并且动力不减。
这种喜忧参半的经济现状,让2016年的经济工作如何安排变得更加引人关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无论是全面小康要求还是社会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依旧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为此,稳增长仍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与此同时,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如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继续推进稳增长+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等等。
稳:稳增长仍是头号议题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改革的基础,为此,稳增长仍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来自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增速达到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
&2016年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力点还是稳增长和保增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称,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担还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保增长。所以,明年上半年是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调动地方积极性,包括给地方政府、地方官员正面激励,树榜样,破格提拔,鼓励创新,鼓励多试。通过这些办法把已经批准的、已经立项的项目落实下去,这些事在明年一季度会密集布局,到明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会逐步发力。这是一个因素会导致明年的增长前低后高。
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则认为,库存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将使中国经济继续面向下行压力,在此状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推出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定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后,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地方政府都陆续对经济工作进行战略布局。
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稳定工业增长、消费升级、优化结构等议题。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2016年稳中有进大基调不会有太大改变,稳增长在经济目标中仍处于优先次序。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考虑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结合目标与现状,中国经济增长的弹性空间并不算很大,正如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所言:6.5%~7%的增长速度能不能实现?我们看淡GDP不是不要GDP,发展还是第一要务。
&从目前趋势来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回落至6%~6.5%是&大概率事件&。&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
李稻葵预计,2015年GDP是6.8%,因为四季度会略有下降,2016年略有回升,2017年还是这样的格局,6.7%、6.8%或者高一点。
对于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关键,但更需着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巴曙松认为,鉴于经济进入结构转换期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特征,未来五年官方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改革需以市场化为原则,更加重视调整供给面,加快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具体到金融改革,将聚焦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实:供给侧改革将出实招
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供给侧加强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率。
紧接着,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表示要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高层领导人先后两天连续阐述宏观调控的同一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措施落地,先是国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消费升级的政策,接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的宏观思路愈发明晰。由以前的需求管理、短期刺激更多地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甚至将把更多笔墨用于供给侧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预测,&供给侧改革&的说法还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所体现,但不会局限于某个的改革,而会涉及到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在改革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如何将改革落地,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难点所在。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在需求方面,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支持信息、绿色、等领域新消费发展,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
好的改革思路若要变成现实,离不开政策落地的改革&实招&。尽管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但行政部门或其他强势机构通过人为制造&供给短缺&,从中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于经济生活与百姓利益相关的诸多领域。
比如眼下正在推进的出租改革、医疗、教育等,上述领域中普遍存在供给抑制造成了打车难、入学难、看病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民间资本能否顺利进入并参与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直接关乎高效率供给的增加,供给侧的改革期待能否顺利完成考验着政府的决心和勇气。
&供给侧改革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经济改革往往是针对问题进行的,中国经济的改革亦是如此。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领域也将重点解决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
在潘向东看来,供给侧改革可能会从降低过剩产能、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要素市场等方面进行:一是降低过剩产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过剩产能不仅本身不具有发展潜力,还占据大量的生产要素造成新兴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目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如果不能有效降低过剩产能,很有可能错过这一实现转型升级再平衡的有利时机。
其次,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行政垄断行业长期以来效率较低、缺乏市场活力,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等。可采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行业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垄断行业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打破行政垄断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活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有就是要素市场的改革。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合理流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要素改革要落脚于建立和完善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交易、优化的体制。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使其享受城市化进程的溢出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国企、财税、金融改革将深化
深化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在过去短短的两年内已经得到了集中体现。未来五年官方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而且在2016年将继续深化,而且也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中国一直在进行的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等各项改革事实上都是&供给侧改革&,借由这个新名词,这些改革将更受重视。
俞平康指出,结构改革是目前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议题,但考虑到经济刺激可能会延缓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中央经济工作工作会议最重要的关注点是如何把握好结构调整和经济刺激的关系&。
以国企改革为例,自日针对六家央企的&四项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国企改革逐步推进。
2015年9月以来,国企改革措施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开始,此后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企的改革方向。
&预计国企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突破的领域。&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因为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依赖于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没有突破,其他方面的改革可能很难继续推进。改革能否突破,决定中国经济前途,可以预料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陈波也指出,国企改革依然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现在的重点是如何推进国企改革,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
财政政策将成明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杠杆,而财税体制改革被赋予创造改革红利、牵动经济稳增长的任务。但目前财税体制改革如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理顺、地方举债融资体制、税制等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则表示,目前看,困难比较大的是财税体制改革,也应是最重要的改革领域,因为财税体制涉及到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涉及到国家治理机制化的问题。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是财政收入下降,而支出增加;如何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和责任?现在思路似乎还不清晰。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财税体制改革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让政府财力运行于之下;同时匹配合理的事权和支出,既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也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来扬弃和升级传统的&GDP锦标赛&。
在金融改革方面,陈波介绍,现在国际化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在把握宏观审慎原则的基础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推进金融对内对外的改革,形成资本的开放,建立的市场汇率机制,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要研究的问题。
潘向东指出,因为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与实体经济的传导还不通畅。以股票市场为例,如何有效防范缓解金融风险,建立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利益,形成有效监管的市场是供给侧改革的焦点所在。
&人民币纳入SDR仅仅是万里长征的一步,坚信明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改之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如是说。可以预见,2016年中国仍将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改革步伐不会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内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中国领导人最近频频通过外交活动为中国经济拓宽国际市场。
习近平在10月的访英行程中,签署了超300亿的中英贸易投资协议。
11月初,在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中法达成了200亿的合作协议。
李克强在11月下旬与吉隆坡总理、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的会面中,也积极推进中外在高铁、铁路、港口建设上的合作。
尽管如此,陈波认为,中国明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将给经济合作增加不确定因素,而中国的内部供给侧改革则以中长期为目标,短期内不会带来明显的效果。
松:宽松政策将显著加码
对于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关键,按照目前的态势,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还是要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
除了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以外,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专家指出,一些政策将更加&松&,比如,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应当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全面重构。在宏观经济探底的进程中,货币政策必须旗帜鲜明地转向&适度宽松&,以稳定市场预期,打破&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扭转目前的悲观情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汇率稳定+加强外部宏观审慎监管&依然是应对未来两三个季度经济波动的核心,同时应坚持&财政挖渠,货币放水&的原则。
刘元春建议,强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建议财政赤字率可以达到3%左右,总量达到2万亿左右,同时逐步将结构性减税转变为总量性减税,改革现有财政支付模式。
&未来宽松政策将显著加码。&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特别是在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方面,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支持项目推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疏通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扩张的传导渠道。
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短期内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失速和失业率上升,三驾马车的需求端管理依然不可放松。在政策层面,依然要维持货币和财政的&双宽&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拉动基建投资为核心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配合减税等手段来刺激和培养新的消费热点。
在潘向东看来,宏观政策预计以稳为主,而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需要,预计&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组合的概率较大。
此外,从供给侧进行宏观调控,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减少税费。
日前,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表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扩大有效供给。
&通过减税、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行政成本的约束,给企业减负是刺激经济恢复增长动力的最短期和最有效的措施。&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假设明年能减税3万亿元,并通过增发国债的形式吸纳社会闲置资本以弥补财政缺口,未来在经济出现过热或者风险时再通过还债来熨平经济周期,可以实现一箭多雕。
近期的政策依然在向此方向倾斜。12月3日,三部委发布《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及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通过PPP等多种方式,整合发展返乡创业园区,降低创业成本。落实完善鼓励创业的用地支持、税费、租金减免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适当放宽用电用水标准,吸引更多农民工等人员入园创业、集群创业。
我国减税空间仍然较为充足,且需根据经济结构现状进行调整,这是专家们的一致看法。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为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一些全球知名品牌、质量领先、行业领先的商品,还有包括、工业品等各国有代表性的特产,都可以考虑纳入减税范围。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诸多改革举措,如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继续推进稳增长、深化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让我们期待什么?
证券时报记者许岩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入倒计时。作为中国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会议,其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什么判断,如何定调2016年经济政策,释放什么最权威的新信号,备受市场期待。笔者认为,为稳经济定调,供给侧改革背后的经济调控新理念应该会在会议上得到体现。
供给侧改革是近期的政策热词,它在11月中旬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被提出,随后,供给侧改革这一宏观调控理念被高层连续阐述,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供给侧改革似乎成为中国宏观调控最新的指向。
回顾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地方财政收支不乐观,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堪忧转型压力倍增,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去库存化面临严峻挑战。&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正凸显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障碍。供给侧改革正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困境的一把钥匙。
2016年,不仅因为正处于新旧经济结构转换的&中继期&,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而且将面对美国加息、人民币国际化、大宗商品持续低迷等外部复杂影响。走得好,结构调整应该可以见到明显效果;走不好,会出现&旧的增长模式没去,新的增长模式没来&的尴尬局面。
而此时提出结构性改革正是体现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由以前的需求管理、短期刺激更多地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甚至将更多笔墨用于供给侧管理。
正如业内许多专家预计的,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构性改革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改革,而会涉及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在改革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如何将改革落地,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难点所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用,扩大有效供给;在需求方面,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支持信息、绿色、旅游等领域新消费发展,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
经济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短期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严峻挑战,长期则是追求一个供需匹配的新经济结构。以国企改革为例,供给侧改革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国有企业在分类监管的基础上,从传统上的管人、管事、管钱,升级为管资本,注重提高国有企业供给系统的生产效率。相比民营和外资企业,当前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总体不高,主要不是源于&国有&的所有权结构,而是企业治理结构上的政企不分。用现代金融机制倒逼被充分授权的国有企业管理者按市场规律办事,提高经营效率,是被广泛证明有效的供给侧改革路径。
笔者相信,供给侧改革与房地产、金融风险、产能过剩,以及发展实体经济和降低企业成本等议题,可能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焦点,尤其是供给侧改革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改革主旋律,并为落实推进&十三五&开好局增添新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词猜想:将怎样影响A股
按照惯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于12月上旬或中旬召开。据统计,会议期间股指下跌的概率微微高于上涨,不过12月行情在开会前却表现很强势,在会议结束后到12月31日,股市表现又有所低迷。
关键词猜想
A、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在11月中旬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被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为各界热议。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入手,解放生产力,改革创出新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减税和减少政府干预是供给侧的典型做法。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内地经济界,凯恩斯主义本来占着主流,而新供给学派不断崛起。
习近平主席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李克强总理亦在11月的《中国经济的蓝图》一文中指出,我们将很多政策工具组合成两大经济增长引擎,一个是创业、万众创新,这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个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既拉动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
诸多分析人士表示,供给侧改革背后的经济调控新理念应该会在中国年度最高级别经济会议上得到体现。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新常态这个词汇,本身就包含了GDP增长速度下滑的预期,更加强调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与往年相比,新常态概念提出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更加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体制改革深化,更加关注如何扩大内需,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改革和政策风向标,预计&新常态&将成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
C、国企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9月中旬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到2020年将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
中央通过发文的方式推进国企改革,可见国企改革亦是近期高层关注焦点,亦很有可能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之一。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国企改革也将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话题,也将是明年能看到明显效果的一项改革。混合所有制的&底线&和&红线&以及国企分类问题都将在中央经济会议中有具体的讨论,会进一步明确。如何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并且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层面酝酿的政策或会出台。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依赖于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没有突破,其它方面的改革可能很难继续推进。改革能否突破,决定中国经济前途,可以预料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D、金融改革
十八大报告中,金融改革的任务被明确表述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事实也证明,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在不断深化:
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推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过一个月的征求意见后,有望在明年1月正式推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推进需要这样的制度保障。
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从日起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的占比将达到10.92%,超过英镑和。
此外,部分地区的金融改革试点也在稳步推进。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浙江省台州市、吉林省等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申万宏源李慧勇指出,金融改革重点是打破刚性兑付,推进普惠制金融、资产证券化、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F、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财政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全面体现,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愈显迫切。
财税体制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方方面面的权益调整,情况复杂、矛盾交织。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改革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营改增全面推行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消费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改革事关百姓和企业切身利益;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更是关系全局性调整。
财税体制改革被赋予创造改革红利、牵动经济稳增长的任务。但目前财税体制改革如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理顺、地方举债融资体制、税制等改革,更是吵得热闹。从这个意义上说,财税体制改革可能也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关注此项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A股的关系
据统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股指下跌的概率微微高于上涨,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除了2012年为周末外,另外9次,股指有5次下跌,只有4次上涨。
不过12月行情在开会前却表现很强势,剔除2005年在11月底会议开幕,9次的12月会前行情中上证有7次上涨,2次下跌,而深证更是只有1次是下跌,其余8次均上涨,上涨概率都很高。
在会议结束后到12月31日,股市表现又有所低迷,10年中股指上涨和下跌各占一半,但上涨幅度却远高于下跌幅度。
可见中央经济会议的召开之前,12月的市场行情较明确,一旦会议开幕后,股市将有所走弱,整体看行情分界线很明显。
附:近十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下一年经济工作任务
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任务: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任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提出2007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提出2006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投资者信心指数连升三月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于勇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保基金&)日前发布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调查显示,投资者信心指数保持乐观,并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其中,买入子指数上升较为明显,且达到近六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在经历了月初快速反弹后,11月市场呈现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格局,逐渐进入震荡整理阶段。同时,在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在增强市场信心,结构性投资机会及局部热点频现。
从本月调查结果来看,短期震荡并未改变投资者对于大盘未来向好的预期,投资者总体信心稳中有升。11月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57.8,环比上升4.5%,投资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上升。
子指数方面,除股票估值指数微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指数与上月持平以外,其他六项子指数均有所上升。
11月国内经济基本面指数达到58.5,较上月上升了0.3,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有利于股市的信心保持稳定。其中,有32.2%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基本面对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会产生有利影响,17.2%的投资者认为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国内经济政策指数则达到63.7,较上月上升2.2。其中,38.4%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政策将会对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产生有利影响,35.8%的投资者认为影响不大,14.1%的投资者预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随着股市上涨,投资者对股票的估值更偏谨慎。11月股票估值指数达到46.5,较上月微降0.5。其中,15.4%的投资者认为目前股票价格低于其真实价值或合理投资价值,48.5%的投资者认为差不多,21.3%的投资者认为目前股票价格高于其真实价值或合理投资价值。
对于大盘未来走势,投资者抱有乐观预期。11月大盘乐观指数达到59.1,较上月上升2.5;大盘反弹指数为55.1(上月为53.3);大盘抗跌指数达到61.5(上月为59.3)。
投资者对大盘的乐观预期也影响了投资决策。本月买入指数达到55.1,较上月上涨3.9,达到近六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在未来三个月内考虑增加投资于股票资金量的投资者占比21.6%,而上月仅为17.2%,考虑减少资金量的占13.5%,上月为15.2%,45.4%的投资者选择维持现有资金量。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数值介于0-100之间,50为中性值。指数大于50时,表示投资者中持乐观、积极看法的比例大于持悲观、消极看法的比例,投资者信心整体偏向乐观。指数值越高,表示投资者信心越强。指数小于50时,表示投资者中持乐观、积极看法的比例小于持悲观、消极看法的比例,投资者信心整体偏向悲观。
本期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调查自日起依托投保基金公司投资者调查固定样本库进行,其中包括1375名个人投资者和186名一般机构投资者。
证监会检查25家机构或剑指&救市&违法行为
第一财经网
2015年最后一个月,券商、基金业再迎专项检查。
证监会周五宣布,近期将针对券商、基金等总计25家机构启动专项检查,范围涉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各类机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的子公司也是本次检查的重点。证监会并未透露专项检查针对哪些问题,发言人邓舸仅透露是&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来抽取部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专项检查。
&应该是针对救市过程中的问题。&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另有基金公司业务人士表示,前期多家公募基金被查,可能跟这次专项检查也有关系。事实上,证监会在8月份曾开展过一次专项检查,其主要针对的券商外部系统接入等于场外配资相关的问题。而此次检查,则更可能是针对救市过程中机构存在的问题。
锁定25家机构
本次专项检查的范围已经确定。
据邓舸介绍,本次被抽查的机构总计25家,其中包括7家券商和3家基金管理公司。另外,还包括1家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3家基金管理公司,5家基金子公司,1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3家期货公司,3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2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专项检查行动启动于今年年初,此前已经查处多批。在今年1月召开的2015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对今年工作重点做出安排。其中一项即行业专项检查。
按照计划,证监会在2015年上半年在证券期货业全面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加强内部管控、加强外部监管,遏制违规经营、遏制违法犯罪)专项检查。肖钢当时曾表示,专项检查的重点,是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市场主体、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系统内相关经营性单位。
根据年初印发的检查方案,包括自查、抽查和整改3个阶段,计划于2015年5月底前完成并将相关情况上报国务院。但是,由于股市二季度的暴涨、三季度的暴跌,股市持续异动打乱了原本的检查计划,特别是场外配资问题的持续暴露。
在前期的专项检查中监管层发现,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及场外利用HOMS系统开展股票配资业务中存在的违规问题与风险隐患。证监会立即组织力量进场核查,并根据核查掌握的情况,证监会已启动了10起针对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机构、中介机构的立案调查。
但场外配资实际的发展状况超出了监管预期,为彻底遏制场外高杠杆配资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8月中旬证监会再启动针对机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项检查,严格券商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的管理要求。
此前两批专项检查主要是打击与场外配资相关的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而目前的这一次专项检查,可能是针对&救市&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或围绕&救市&
今年6、7月份的股市异动之后,可以观察到,监管层一直在反思、整顿。
从被打击的市场主体来看,范围既包括上市公司、&牛散&、私募,也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公司等中介。但是体量和影响力最大的公募机构&&公募基金和券商,并未集中查处。本报在11月16日曾在《监管风暴转向公募机构预计年前收网》一文中曾就此做过详细阐述。
事实上,监管层针对公募机构的&围猎&布局早已开始。11月9日,广东证监局到访嘉实基金、长盛基金[微博]等多家公募基金。本报多方求证获悉,这正是监管层针对公募机构进行的前期了解和取证。在掌握一定线索后,监管层才会宣布正式介入调查。
这一次专项检查,又针对什么问题呢?
据本报了解,市场针对券商、基金等机构的指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年初开始A股疯涨,泡沫累积,基金抱团扎堆中小创,不但未发挥发现价值、稳定价格的机构投资者作用,反而助涨杀跌,加大股市波动,甚至与私募、上市公司或个别自然人联手搞内幕交易、操纵市场。
二是股市下跌期间,机构撤离比散户更快,特别是在救市期间,机构未履行公开承诺,发挥&护盘&作用,甚至有机构利用信息优势做&国家队&对手方,联手操纵、从中渔利的行为。当然,对机构的长期诟病还集中在&坐庄纵市&等痼疾之上。
根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表述,专项检查将&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而这些问题和风险很可能正是针对救市期间。
&近期查处的案件,虽然还没有最终公布调查结果,但基本都与救市有关系。&前述基金业人士对本报表示,就算最后被查出的问题不在救市期间,那机构在救市中的表现,也极有可能是其被调查的触发因素。
就业数据好于预期 美联储12月加息似无悬念
证券时报记者吴家明
美联储将于12月15日至16日召开今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本周就是美联储决议前最后一周。不过,从市场预期和最新经济数据来看,加息似乎已板上钉钉。
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21.1万个,高于市场预期,增加的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零售业;11月美国非农部门失业率维持5%不变。鉴于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强劲,美联储年内加息的最后障碍已经被扫除,多数华尔街人士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议息会议上启动加息。
美国威尔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表示,最新就业数据对于美联储来说是12月采取行动一个明亮的绿灯,也暗示未来加息可以中等速度进行。&债王&格罗斯则表示,美联储准备行动了,将在2016年进一步加息一或两次,预计美联储将在利率达到2%之后停止加息。德国商业银行外汇分析师Lutz Karpowitz更坦言:谁还在谈论美联储会不会在12月加息?
由于普遍预计美联储会在12月加息,所以现在的重点是加息的节奏如何。潘西恩宏观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Ian Shepherdson预计美联储第二次加息将会发生在明年3月。像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他认为美联储将在本月加息。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更表示,投资者可以开始对美联储明年3月第二次加息布局。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显示,美联储在12月加息的机率为79%,而明年3月前再次加息机率约为50%。
不过,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联储主席柯薛拉柯塔依旧严辞抨击美联储太着急加息,因此可能断送及时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的机会。资产管理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达里欧预计,一旦美联储开始加息,全球范围内的通缩形势会给加息带来威胁,为保护美国经济免遭这一风险,美联储将会在明年向经济注入更多的现金。摩根警告,美国经济三年内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高达76%。
受益于美联储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投资者对于风险偏好和收益的追逐令过去几年来美股一直保持了强劲的上行势头,并且未出现过显著的回调。对此,加拿大Gluskin Sheff财富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大卫认为,无需过度担心美联储加息,&历史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首次加息都不会终结美股牛市&。
对新兴市场而言,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风险仍然存在。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如同&狼来了&,市场已经等了很久,正因为等得太久,到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新兴市场对此可能会束手无策。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欧日央行的进一步宽松将削弱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加上多数新兴经济体实施浮动汇率制度,资产负债情况相对良好,新兴市场再度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较低。
万科第一大股东15年来首易主 钜盛华6天扫货百亿
证券时报记者周少杰
伴随(000002)股价暴涨,公司今日的一纸公告揭开了背后金主的神秘面纱,前度举牌者今又来。11月27日至12月4日,钜盛华通过资管计划买入公司A股股票5.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69%。
此次权益变动后,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股股票22.11亿股,占总股本的20.008%,取代华润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钜盛华百亿抢筹
万科A上周股价四天涨三成,股价创7年新高,成交量也快速放大,周成交额达到360多亿元,为此前数周的六倍以上。股价异动也引来各方猜测,有媒体报道称前海人寿逾百亿买入,而前海人寿也予以澄清。
然而,万科今日公告显示,抢筹者正是前海人寿的一致行动人钜盛华。根据公告,钜盛华于今年11月25日与西部利得基金等三家机构签署资产管理计划合约约定,资管计划可用于投资万科A股股票,且资产管理人需按照委托人意见行使表决权。钜盛华在11月27日至12月4日期间,通过三家资管机构管理的7只资管计划共买入万科A股票5.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69%。
上述资管机构买入万科的每股价格在14.37元~19.80元之间,按照万科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所列权益变动明细,钜盛华此次通过资管计划买入万科A股股票耗资约92亿~103亿元。
此前,钜盛华和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股16.62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15.04%。
今年1月~6月,前海人寿作为&前锋部队&先行买入万科股份,随后也有少量卖出记录。进入7月份,钜盛华同前海人寿双双大举买入万科股份。前海人寿在7、8月间密集增持,旗下的两只产品&&海利年年和聚富产品分别以3.5亿股和2.18亿股位居第四、第十名。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约5.6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4%。
此后,前海人寿止步不前,钜盛华却多管齐下,连连增持万科股票,并由此四度举牌万科。今年7、8月,钜盛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融资融券的方式以及收益互换的方式持有万科A股股票。其后,钜盛华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回购了其享有收益权将股票转为钜盛华直接持有。
若算上上述交易,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自今年6月以来,合计买入万科股份斥资约299.15亿元至357.60亿元,合计持有万科22.1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008%。
万科从此朱颜改?
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由此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面对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步步紧逼,华润及万科管理层似乎措手不及。在钜盛华及前海人寿第三次举牌之后,华润有少量增持万科股份。
万科三季报显示,华润持股比例约15.23%,以微弱的持股优势暂居第一大股东席位,同时由公司管理层组成的事业合伙人万科盈安财务顾问企业旗下资管计划持有约占万科总股本4.14%的股份。
对此,万科A在公告中称,公司股权结构分散,第一大股东虽然发生变更,但公司目前仍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而钜盛华则表示,此次权益变动主要是出于对万科A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或减持万科A股份的可能性。
据悉,宝能集团为钜盛华的控股股东,而宝能集团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姚振华,因此钜盛华的实际控制人为姚振华。与此同时,钜盛华还持有前海人寿51%的股权。
有意思的是,在钜盛华及前海人寿屡次举牌中,万科凭借《万科周刊》频频发声。在7月29日,《万科周刊》发布了一篇《被收购的滋味》文章,提到了英国《金融时报》被收购后的心中五味,其中一味就是大股东与报社管理层将来的种种可能;《万科周刊》在8月27日又发布《第一大股东换人之后》的文章,以《经济学人》周刊第一大股东易主说事。
据了解,王石和郁亮在此期间曾主动到访华润,得到了华润会积极支持万科的表态。过去15年内,华润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一直坚持不干预政策,并且每到关键时刻都会支持万科管理层。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董事会此前通过100亿元额度内回购公司A股的议案,今年9月进行首次回购,截至11月30日,公司回购股份数量为1248.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113%,总金额仅1.6亿元。
此外,证金公司今年三季度亦入驻万科十大流通股东榜,以3.3亿股(占2.99%)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每日早间捕捉涨停股,请关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盘后复盘洞悉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追踪主力动向,请关注微信号【主力抓黑马】或【zhuliheima】
[责任编辑:lanl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市场分化明显,未来持续看好民生消费领域。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绩优新蓝筹,未来市场主力方向,政策支持,资金流入。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410302
播放数:217988
播放数:619705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最新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