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领取养老院保险共440元,有20元,50元,10元的,一共20张,10元.20元的一样多,请问

王大爷领取了农民养老保险440元,有10元,20元,50,元三种人民币共20张,其中20元的和10元的张数同样多。_百度知道
王大爷领取了农民养老保险440元,有10元,20元,50,元三种人民币共20张,其中20元的和10元的张数同样多。
那么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提问者采纳
10元的人民币有x张10x+20x+50(20-2x)=440x=820-2x=410元的人民币有8张20元的人民币有8张50元的人民币有4张
10x+20x+50(20-2x)=44010x+20x+010x+20x-100x=440-1000-70x=-560x=8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设20的和10的各有x张,50的有(20-2x)张20x+10x+50(20-2x)=440x=8张20-2x=穿搐扁诽壮赌憋涩铂绩420的和10的各有8张50的有4张
农民养老保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玉溪日报__三版_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背后
往期回顾:
&0) searchform.submit();" border="0" align="absmiddle" style="cursor:pointer"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背后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3448
&&&& 洛河乡社保工作人员在给飞士亮老人讲解新农保养老金发放情况
策划人语&&&&养老,对于收入不稳定的城乡居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沉重且无奈的话题。早在1995年我市就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老农保)工作。但由于政府不直接补钱,全靠农民储蓄养老,有些农民参保“一辈子只交200元”,较低的缴费标准带来了较低的保障水平,全市最低的每月只能领取0.8元的养老金,最高的可领到660元,但80%的人每月养老金处于10元至50元的水平,甚至不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2009年底,新平、华宁两县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截至今年7月,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意味着全市近24万满60周岁的城乡老年人,每月可以领到60元基础养老金,改变了过去“中央财政支出没有一分钱用于农民养老”的局面。城乡居民都有养老保险了&&&&“现在政策好啊,看病有新农合报销,国家还帮着养老。”红塔区洛河乡把者岱村委会1组农民飞士亮提起新农保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农民也可以像工人一样按月领取“退休金”了。&&&&今年70岁的飞士亮,患有二级视力残疾,基本丧失劳动力的他没想到,从去年7月起,他也像城里的退休工人一样可以领取养老金,每月110元。因为患有残疾,按照政策规定,飞士亮可比其他农村老年人每月多领取50元的基础养老金。截至今年7月,一年时间里飞士亮一共领取了1400元养老金。对于这样一笔养老金,飞士亮很是满足,他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吃住都和儿子在一起,而且在农村,吃的都是自己栽,猪、鸡、鸭也不缺,这110元的养老金可以当零花钱,打几斤酒、买条烟,买点解馋的糕点。“如果不生什么大病的话,基本够用了,一年下来攒攒还能买大件的东西。”&&&“以前,家庭贫困的老人最怕做客,因为做客要凑份子钱,不多,5块或者10块,但很多老人拿不出来,又不好意思向儿子伸手要。”飞士亮说道,现在好了,每个月都有养老金可以自由支配,不用一分一文都向子女要。&&&&飞士亮的话道出很多农村老人的心声。家住把者岱5组的王富贵也告诉记者,60元的养老金对老人甚至对整个家庭的帮助都很大,76岁的老父亲自从开始领取养老金,就基本不用自己负担什么。“以前每年要给老人五六百元零花钱,现在基本不用给了,政府给的比我们还多。”王富贵说,农民没有固定收入,有时候经济紧张难免会顾及不到老人,而老人又不好意思向儿女张口。现在养老金按月发放,不但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让老人更有尊严,每天都乐呵呵地。“我爹去赶街的次数明显多了,以前一两个月才去一次,现在每个月都会去2次,每次回来还会买着零食来给家里人吃。还经常跟村里的文艺队到昆明、澄江等地演出,人明显开朗了。”王富贵满脸笑容地说。&&&&其实,不止农民有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也从去年7月开始同步实施。和新农保一样,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日前出生)、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不用缴费,都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今年84岁的李保仙是红塔区瓦窑社区7组的居民,从去年7月份起,她开始领取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今年提高到60元。虽然60元在城里并不能干些什么,但李保仙还是很知足,“什么钱也没交过,每月还能有60元,这是我活了一辈子从未享受过的待遇。”&&&&&&据市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统计,截至日,全市共有102.1万农民参加新农保,近4万人参加城居民保,其中23万名农村老人和8372名城镇老人领到养老金。参保政府有补助&&&&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参保对象都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自愿参保。但从全市的参保情况看,60岁以上居民参保积极性非常高,且他们对不用缴费即可领取每月至少60元的养老金表示满意;而40岁至59岁的需缴费群体有一定参保积极性,但是对缴费档次的选择较为谨慎;年龄层次较低的中青年群体,因为职业变数大,参保积极性比较低。&&&&一些基层社保干部反映,相对于适龄老人的积极,中年人参保态度则较为谨慎,许多45岁以上的中年居民大都选择100元的最低档次,大部分农民倾向跨过最低门槛而获得领取基础养老金的资格。这其中有经济实力不够的原因,也有观望的心理因素。而16岁―30岁是参保积极性最低的群体,红塔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局高艳鸾分析,很多没有就业的年轻人靠父母承担生活费用,一些父母认为十几岁就缴纳养老保险为时过早,迟早还得找到工作,而企业是强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所以很少参保,即使参保了,续保也很成问题。&&&&为鼓励符合条件的人积极参保,政府对选择缴费档次越高的参保者给予的缴费补贴越高。参保者选择每年缴费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及其以上缴费档次的,政府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0元、40元、50元、60元、70元的缴费补贴。&&&&参保者领取养老金时,每月可得到政府给予的养老金补贴,缴费的年限越长,得到的养老金补贴越多。参保者连续缴费年限满15年不满20年的、满20年不满25年的、满25年及其以上的参保人(不包括补缴年限),到60周岁领取养老金时,政府每人每月分别增加养老金补贴20元、30元、40元。&&&&在玉溪市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安华眼中,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怎么也亏不了的事。他给记者举例:一个45岁的农民今年缴纳最低保费100元,相当于每月个人缴费8.3元,国家每年补助30元。如果他按规定持续缴纳了15年保费到60岁,按照现在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25%计算,他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2457元。根据国家规定的计算方法,他应该领到的“退休金”是2457除以139,再加上基础养老金60元,每月便可领取97.7元,一年可领1172.4元,是保费的11倍多。按此支付后,他的个人账户在领取139个月(相当于11.58年)后,余额为零,也就是到那时,参保人缴纳了15年的本息已被他全部领回。他72岁以后领取的养老金,全部将由国家财政支付。&&&&即使参保人死亡,个人缴费部分也可退还。根据规定,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如果死亡的,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缴费补贴(本息)外,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而参保人在领取待遇期间死亡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养老保险终止注销手续,政府将给予一次性丧葬抚恤费补助600元。&城居保吸引力有点低&&&&新农保和城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均为每人每月60元,省、市、县(区)政府补贴标准也是一样的。只是在缴费标准上有差异:新农保为每人每年100元至500元五个档次,城居保为每年100元至1000元十个档次。与农民不同,城镇居民没有保障基本吃饭问题的土地,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普遍觉得保障水平过低。&&&&李安华算过一笔账,按最高的1000元档算,缴费15年后,核算个人账户,加上现行国家规定的最低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贴,最后每人每月领取220元,对城镇居民“激励性”不大。&&&&70岁的贾大爷也对自己的生活算过一笔账。他是瓦窑社区四组的居民,两年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伴因脑出血导致全身瘫痪,被定为一级残疾。目前两位老人靠每月232元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加上170元的城居保养老金为生。而其支出:每月老伴注射胰岛素、治疗高血压的药费为350元,一个月吃40斤米需要80多元,今年菜价上涨,光是买一些白菜、豆腐等小菜,一个月下来就要300元。他说:“光靠目前的养老金很难维持生活,现在物价涨得厉害,希望养老金能够再提高一些。”&&&&今年58岁的市民李大妈表示,“60元能买30斤大米或仅够一个星期的菜钱,如果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仅仅是能保证一天有一斤大米,那对我们的吸引力确实是有点低。城市里消费高,每个月光吃饭就要四五百元,偶尔有些小病小痛,一去医院又是几百块钱没了。”&&&&“每月60元对于农村老人是一笔不小的现金收入,但随着物价变动,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并不高。”李安华说,不过,城居保从无到有,待遇从低到高,应该是一个建制度、广普及、再提高的过程。&&&&新农保和城居保虽然是两个险种,但在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贴等公共财政投入方面实现了城乡统一,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决心。然而,在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操作中,并不是城乡一体化就符合实际需求,还要考虑到城乡生活成本差别。在农村,60岁、70岁的老人还相当于半个劳动力,蔬菜、粮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保障基本生活;而在城市,50岁以上的人就很难找到事做,而城市生活成本又高,就连喝水、上厕所都需要钱。因此在广覆盖之后,适当提高待遇水平是所有符合城居保参保对象共同的期待。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
电话:& 传真:
CopyRight:玉溪新闻网
技术支持:「保险」到底保险吗?
1、保险业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对赌,而保险公司押的是大概率,用户永远押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从整体上分析,客户的总体收益永远是亏损的,对不对?
2、有没有什么法律或者规定来限制保险公司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来兑现用户承诺的呢?3、保险这个东西,在人民生活中普及才不过几年,那遥远的多少年以后的利益怎么去保证?是不是如果有严重通胀、战争等情况,这些都化为乌有?
按投票排序
110 个回答
不知道楼主听没听过盘子的故事,看完下面这个故事,很多关于保险的话题都会明白了:100个学徒工来到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学习厨艺,他们要勤勤恳恳学习十年才能出师。学徒们的薪水不高,一年只有几百块,但是五星级酒店的餐具都非常名贵,一 个盘子要1000块钱。如果哪个学徒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盘子,那么他不仅要倾家荡产来赔偿这1000元钱,还可能会被开除,不能再继续学习和工作。因此学徒 们都非常小心谨慎,但还是每年都有人打碎盘子。这一年,酒店来了个聪明的财务,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每个学徒每年愿意交一点点钱,把这些钱集中起来,那么无论谁打碎了盘子,就用这钱来赔偿盘子,而且 学徒们都不再受到处罚。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很好,都愿意花一点点钱买个心安。那么需要交多少钱呢?聪明财务就问大家:“你们一年之内大约会打碎几个盘 子?”大家想了想答到:“大约四个吧”(预定死亡率)。那么假定一年内需要赔偿四个盘子的话,就需要每个人交40元钱。聪明的财务又建议大家聘请一名经纪 人来帮助大家管理这些钱财。按照当时的市场情况,雇佣一名经纪大概一年需要600元,为经纪人租个办公室要400元(预定费用)。这1000元的费用分摊 到每个学徒身上是10元,这样算下来每个学徒一年只交40(保障成本)+10(费用)=50元,就可以打碎盘子不被开除了。(短期消费险诞生了)可是这一年大半年过去了,竟然还没有人打碎盘子,这时候,一个平时做事最谨慎小心的人想了,我是最不可能打碎盘子的,这一年损失50块钱,十年也是500 块啊!不行,我得找财务去谈谈。小心人跟财务这么一说,财务说:那简单,你不想交就不交呗,反正出了事风险自己承担。小心人想想又觉得不踏实:万一我打碎 了盘子还是赔不起的,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啊?聪明财务脑子一转,既然他想要拿回本金,我就要多收他一些钱,用这些多收到的钱去投资,用投资的收益把他的 本金赚回来。那么现在的市场收益率大概是12.4%(预定利率,现在保监委规定预定利率不得大于2.5%)。通过计算10年后要想拿回本金,现在就收取 40(赔盘子)+10(费用)+50(为回本投资)=100元。于是聪明的财务说:我也相信你不会打碎盘子的,但是万一的事情谁也不敢担保,要不你看这样 吧,你每年交100块押金(两全险),如果打碎了盘子这押金就没收了,如果十年都没打碎,到时候1000块钱我原样还你。小心人自己一算,几年内打碎了盘 子,本来要赔1000的,现在如果十年中途打碎只要赔几百,如果十年都没打碎盘子,自己一分钱都没损失,确实两全其美!“但是咱们得有一个约定”财务又 说,“你既然按100交押金了,这十年都得交,中途也不能再把押金取回,否则要算你违约。”小心人想想自己总归不亏,就一口承诺:“没问题!”(两全保险诞生)这一年小心人果然没有打碎盘子,看见其他工友大都损失了50块钱,他不禁得意起来,把自己的方案告诉几个好朋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觉得自己没那么 倒霉就是那个会打碎盘子的人,于是纷纷要求交押金。财务也很乐意,于是第二年一下子收了10000元押金。财务留下4000元准备赔盘子的钱,1000元 费用,剩下5000元就去投资,这一年市场非常的好,投资回报率升高到了15%(利差益,预定利率12.4%),而且这一年学徒们打碎的盘子也只打碎了3 个(死差益),雇佣的经纪也只花了500(费差益)。到了年底,还赚了不只一个盘子的钱。听说了这个事情,小心人又不平起来,他找到财务说,原来你用我们的钱去赚了那么多钱,却不分给我们,太不公平了。财务想了想说:我赚钱是靠自己的脑力体 力,也有我的功劳。要不这样吧,你再多交点,每年150元(分红险),十年后我不仅还你1500,还每年把盈利的70%分给你,如何?小心人一听,觉得这 样更划算,于是自己马上交了150,回去还鼓动别的工友也多交一点。这一年恰逢股市大涨,财务赚了很多,到了年终,大家一看自己的帐户,非但没有像去年一样花掉50块,反而还多了几块钱红利。于是财务鼓动大家说,明年行情 还会很好,大家不如把自己不急用的钱都给我吧,除了扣除帮大家赔付打碎盘子的保障成本40元钱,以及扣除管理费用10元。其余多给我的钱我帮你们运作,我 每个月给你们结算利息,而且是利滚利。“可是我们交了那么多钱,万一要急用咋办呢?”有人问。财务说,那没关系,这部分钱急用的时候你们可以随时取出(万 能险)。“那你要投资亏了怎么办?”又有人担心的问道。“放心吧,我给你们承诺每月给大家的利息不会低于0%的。而且年利率一定在2.5%以上”,众人一 盘算,我们哪里懂什么投资运作,财务是个聪明人,交给他放心!于是众人你150,他180的都交了出来。 (万能险)第三年年末,大家帐户上果然又多了若干盈余,有人感觉赚的真不少,但也有人感觉投的钱不少没有赚到心目中所想要得到的钱。他们又找到了聪明的财务,财务 说:收益高的项目当然有,但是风险也大,如果你们不怕风险,我可以帮你们投到这些项目中去,这样吧,我帮大家设置几个投资的帐户,其中有风险高的,有风险 低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投资的帐户,选择好了,我来帮你们运作,我每年只按帐户价值的百分之几收大家一点管理费,其余赚多少都归你们,但是万 一亏了,请大家也别怪我(投连险)只要存满五年,我连手续费都不扣。大家感觉这样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就把所有的钱交给了财务。这时候来了一个新的学徒,众人纷纷向他解释这个项目的吸引力,劝他多拿一点钱出来。新学徒听得一头雾水,最后终于搞清楚来龙去脉,说:不就是交50块钱赔盘子吗?我家庭困难,不把这20%的工资都押进去行么?从故事中,可以看到保费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保障成本+费用+投资的钱=保费。其中无论你购买的是消费型险,还是分红、万能、投连险,每年的保障成本和费用都被消费掉了。保险公司之所以能返本、分红、付息,无非是在拿客户的钱去投资,然后把投资收益再分给客户。而且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不可能太过激进。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是比较低的。所以建议客户:尽量购买消费型保障功能的保险,这样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购买的很高的保障。然后把省下来的钱投资到其他能带来更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中去,如债券、基金定投等。这样客户的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更高。思考:在上面的故事中,随着故事的推进,人们的关注点在改变,开始关注的是保障,随着事情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越来越重视收益而忽略了保险的本质。想想现在的保险行业和保险市场是不是这样呢?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再买保险的时候不要过多考虑资金回报,而应该重点考虑保险保障的本质,个人对于风险的厌恶才应该是购买保险最原始的初衷。
第一次回帖,我是保险专业的学生,想简单直白地回答题主的3个问题:1.首先保险并不是赌博,楼上已经多次用到大数法则证明了。其次仅仅比较概率是不是不公平呢?投保人的出险概率确实比保险公司更加小,但是万一意外发生,保险公司赔给被保险人的金额也比交的保费多很多呀。买保险,交保费,为的就是预防小概率事件带来的巨大财务冲击。2.说拆东墙补西墙不大恰当。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的风险应对机制,它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众人为一。假设10个人每个人都交了1块钱,后来这里面有一个人出现了意外,大家把积攒起来的10块钱都给他,帮他渡过难关,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用墙的比喻来讲,东西南北墙各自贡献出了几块富余的砖,西风来了把西墙吹倒了,那么就把这几块砖都给西墙。虽然屡遭误解,但保险确实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人们共担风险岂不是很好?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GDP产值,但一定程度上使社会更加公平——在遭受厄运者和未遭受厄运者之间的公平。3.通货膨胀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严重通胀时连银行都存不住你的钱,保险金跟所有货币一同贬值;战争一般都在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内,如果大规模参与分担的人都遭遇意外,那就分担不过来了,只有自求多福。所以和平多好~
回答这个问题的保险业内人士比较多,倾向性比较明确。我从路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1.保险的财务效用:摊薄损失而非规避风险。一般认为保险的意义在于规避风险,但:风险=出险损失*出险概率。风险并没有变小,就谈不上规避,只是摊薄了损失。一栋房子价值1亿,火灾概率每年1%,风险就是100万,每年花120万买火灾险相当于花20万元购买了将该损失摊薄的权利。商业组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将损失摊薄是有较大意义的(可参照"资产折旧"来理解),因此保险是在商业领域中诞生的。对个人来说,这个意义就小一些,我个人觉得仅当出险损失大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比如面对重大疾病、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人遭意外之类的情形,才有必要考虑做摊薄处理。上面有些同学提到了航班延误险,把这么小损失去做摊薄,一旦出险还要付出申请理赔的操作成本,我觉得实在不划算。2.保险对个人具有心理效用:缓解焦虑。个人面对风险时,特别是在面对损失大、概率低的风险时,会有焦虑情绪。典型的比如乘飞机,虽然意外风险很小,后面会谈到大致是几毛钱,但心理压力和丢掉几毛钱显然不同。保险能帮你缓解一些(非理性的)焦虑情绪,如果你对什么风险特别焦虑,不妨考虑购买相应的险种。如果你的心理比较强大,能够自己克服这种焦虑情绪,保险对你的心理效用就比较小。3.投保人对风险概率的非理性认知、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保险公司的重要盈利点。保险公司是商业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拿航意险产品来讲,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8.8亿人次,运输航空事故1起(伊春),死亡44人,伤亡人数暂未查到,但不会超过机上总人数96人),概率在1000万分之一,如果某个单次航意险产品的保额是100万,摊薄到每人次乘机就是1毛钱。对投保人来说,这就是该产品的基本价值,但这样1份产品在市场上可能卖到20元。不能简单地说这样的产品就不值得买(因为投保人还有财务效用和心理效用),但至少可以说它是挺”贵“的。由于人们通常会有高估小概率风险的非理性倾向,加上对许多风险的概率并不了解(你知道住所遭遇火灾的概率多大吗?知道管道煤气中毒概率多大吗?),保险公司显然会利用这些来赚钱,精算算的就是这些。举的例子是针对小概率风险的险种,至于针对非小概率风险的险种,程度会轻一些,但也会存在。4.保险代理人销售模式抬高了产品价格。保险业目前普遍采用代理人销售的模式,这意味着产品价格中销售费用的比例较高。百度百科的航空意外险条目中提到”20元的航空意外保险,保险业务员仅仅以3元甚至不到3元的批发价卖给机票代售点等零售商。“投资险的情况应该也类似,代理人的提成越丰厚,产品对投保人的价值就越低。由于销售费用高于同类产品,因此从保险代理人手里买到高收益投资险产品的可能性不大。5.购买投资险时,要计算IRR(内部收益率)购买比较复杂的投资险前,强烈建议算一下IRR(可以用EXCEL来算),我个人比较反感保险公司经常有意把投资产品做得很复杂,掩饰其实际收益率,很大程度上误导消费者。我试算过一些产品的IRR,结果相当失望。保险公司提供的投资产品中有一类比较特殊,就是人寿险,它的存续期特别长,市场上同类产品比较少。如果你对宏观经济长期走势(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的预测有异于主流,而且你自信是正确的,那就可以将人寿险纳入考虑范畴。6.多尝试线上渠道购买。线上渠道由于销售费用较低、推广力度较大,往往会有价格更合理的产品,还是拿航意险为例,刚在搜索资料时看到某保额100万的全年航意险产品卖12元,这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了。7.如有信息不对称优势,请善加利用。保险产品都是根据总体(或至少是某个群体)的平均出险概率设计出来的,如果你在某些风险上具有保险公司所不掌握且不违法、不违反保约的高出险概率,相应的险种就会更合算一些。比如说按照上面的估算,每年要飞120次的人去买12元的全年航意险产品,就能获得消费者剩余(财务效用和心理效用)。以上
保险分为:教科书中的保险;现实中国的保险业;这个是最大的关键区别,楼上所有保险业者几乎全在说教科书中的保险。这个就是在耍流氓。受过足够教育的人大概都能明白,教科书中的保险很有用。但现实中,除了车险确实做得不错,价格和理赔相对合理,其他的呢?有些商业医保目前做的也还可以。尤其是企业集体购买的那种,我大概的了解好像人均月几十块钱。理赔额度和范围都还合理。保险业者你们敢不敢秀一下,除了车险和商业医保以外,其他保险你们一单的销售成本(各种提成)是多少,高管的天价年薪是多少?-----------补充---------------------另外保险业者还一个论调,销售瞎承诺,哄骗用户欺瞒用户这个事情和他们(保险公司)无关。我一开始看到这些论调很愤怒,后来才知道,代理人制度。就是说,确实销售不属于保险公司的员工。我只能哈哈大笑了。原来中国的所有临时工(外包工,代理人),都不是人啊!!!!!出问题的永远都是他们。(本片由中华临时工协会赞助,背黑锅,我们特专业)那我倒要问问,当真正的客户们没有几个知道代理人其实不是保险公司员工,保险公司从未打算澄清这个事情,装作是其实一家人,但是出了问题就撇清,他们根本不是我们公司的员工,他们的言论不能代表公司。这种行为到底是什么。---------再次补充--------------------我车在湖南出了事故,太平洋的保险,在那边扯了两个多月不给赔偿,还托人给保险公司的人送礼,还是拖着不给赔,没有理由,就是不给办。然后我们把case在上海来办理,大厅里排了半小时队,然后不到20分钟处理全部完成,一周后赔偿款到账。所以这个进步也就是大城市里有进步,二线三线城市依然扯淡的很。我想问下善于讲盘子事情的诸位保险业者们,你们在扯淡的时候请解释下如果你们那个想出这个妙招的天才财务,在真有人打碎盘子的时候,各种扯淡就是不给办理,这个故事的后面会是怎样的。还有,有个在那扯骗保的,真想(此处删节若干字)。就像对一个快饿死的人,说,你看吃撑了长胖了会得高血脂的一样。你说的没有错,但是你说的话放在这个场合这个问题下,是合适的么?就像讨论中国的高税收低福利的时候,你跑出来说,欧洲的高福利有一堆的问题!如何如何。
保险的本意很好:大家共同承担风险,也就把风险分解了。其间有管理、运作成本,也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在国内的保险公司的精算过程,是不是把老板6000万的年薪都算作成本了,你也不知道。。。转一个以前自己写的:警惕分红型保险的“陷阱”在个人理财没有能力、精力的今天,又请不起专业的理财服务(也无从判断它是不是真的专业尽心)分红型保险好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又能理财,又能起到保险的作用。。。。。。。。国人一般喜欢一举两得,于是纷纷在保险业务员的游说(没有意外,能分红;有了意外,能赔偿)之下,办理了。。。。其实,正是这个“一举两得”,使得不厚道的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国人只知道定性分析不知道定量分析的普遍素质而让顾客上了“陷阱”!陷阱带引号,是因为保险公司可以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谎话。但是关键的数据它不一定告诉你!看下面这个例子就很清楚了:我找到工作了!——家人如果定性分析,是好事啊!月工资900元!——有数据了,定量分析一下:离深圳的最低工资850元这么近,显然是最低档的工作了,还能高兴得起来吗?显然,如果没有这个数据,家人显然就要空欢喜了!而第一句话显然也不是谎言!好,下面就好好分析一下这种分红型保险的“陷阱”究竟在哪里。这种保险一般是这样的:顾客每年交a元,交满b元(显然需要c年,c=b/a),每年返回分红d元(这个d是随国家的经济景气程度变化的,一般不会保证多少比例)c年前出现意外(死亡),则赔偿e元(保单终止),c年以后出现意外(死亡),则赔偿f元(保单终止)。这里,显然就漏掉了另外的2种保单终止情况的处理办法:1、c年前的某一个时间,顾客中止交钱,顾客能否收回以往所交的钱,是按什么比例收回;2、c年后的某一个时间,顾客中止等待(否则,需要等到自然或意外死亡,家人才能得到这f元),顾客能否收回以往所交的钱,是按什么比例收回。结果,顾客提出提前中止时,保险公司才具体告诉你,现在你只能按某个低得无法相信的比例收回以往所交的钱!办理之前,保险公司一般不会明确告诉你这个比例,甚至都不提如果提前中止会怎么办最多只会告诉你,办这种保险提前中止是很吃亏的,然后告诉你要办就要长期、永远(直到死亡)的坚持。。。。。有些保险还故意设了一个时间点,过了这个时间点,可以随时取钱退出!这样好像顾客更放心了,过了这个时间点要取钱退出,应该没有任何违约了。违约要吃亏,顾客都是能理解的,不违约,应该吃亏更少——提前退出,的确影响了保险公司的资金计划一般人理解的吃亏是利息没有了,分红没有了,“本金”应该总能返回吧。。。。。。。其实,很可能只能返回“本金”里的一部分(这也定性了,定量的讲,可能是70%到30%)往往顾客交了若干年,想提前退了,才会知道这个比例的数字!这时候,往往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我利息不要了,分红也不要了,还不行,连“本金”都要不全了!这哪里是能退出,根本就是无法“全身而退”嘛!!如果这样定性的讲,保险公司一定就成了大骗子了!定性分析就是这样的极端,刚才是把分红型保险当成是好事,现在又把分红型保险当成是坏事了!其实,保险公司是不是大骗子,也取决于提前中止时到底能返回所交“本金”的比例数字,以及赔偿金e和f相对于“本金”的比例数字。就像“我找到月工资900元的工作了”和“我找到月工资9000元的工作了”,定性分析都是找到工作了,是好事;但是定量分析才知道前一个其实是坏事,后一个才是好事。上面的本金为什么都带引号呢?看了下面的分析就知道了。其实,这是2件截然不同的事情,被保险公司混在一起了,才能让顾客走极端,也不排除有保险公司故意浑水摸鱼。事情1是:每年交a1元作为投资理财,享受分红和退出后的本金加利息(理论上也有赔本的可能,如果经济环境特别差)事情2是:每年交a2元买意外保险,万一有意外,能获赔e元或f元(有些这2个金额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没有意外,就算白送给保险公司了(有点赌的性质)所以,前面的本金为什么都带引号呢?就是因为真正的本金应该是a1积累出来的金额,而不是a(a1+a2才等于a)。所以,关键是看这个分红型保险的a2是怎么定的!如果定的很高,保险公司是奸商,这个险种对你就是陷阱!你还远远不如把钱分2份,1份作为投资理财,1份作为买意外保险;如果是比较低的,保险公司是本份的,也是值得信赖。
既然“保险到底保险吗?”成为了一个问题,并引起大家的广泛讨论,就说明在我们的潜意识或者我们的周围,存在“保险”不保险这一担忧。
在西方成熟市场中,没人会为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因为无数理论及事实均已证明,保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它在风险管理、资产保全、事故应急等方面,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那为什么,在当今的中国,我们仍会存在保险是否保险这一疑虑呢?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销售的误导及保险公司对利润的追求,使得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保险,特别是人身险产品,严重偏离了保险的本质。
保险最基础的作用是风险管理。以人身险举例,人们之所以购买各类人身险产品,最原始的想法是当风险来临之时(疾病、意外等),保险产品至少能在经济上,减少我们的损失。但人身险中,纯粹的意外或者健康保险,保费相对便宜。而保险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年年拨高,保险代理人的收入又与业绩的高低直接挂钩,保费低了当然不行。怎么办呢?答案是,把保险产品当投资产品卖!我们可以看一个保监会的数据《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寿险(以万能险、分红险为主)的销售额为6801亿,为健康险和人身意外险销售总和1055亿的6倍多!当然,并不是说寿险完全无保障功能,但我们的确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销售用词“先生,您每年存××元,一共存×年,期间每×年返还××元,到您×岁,一共就有了××元。”最后还不忘补一句,“看,投资收益这么高!比存银行划算多了!”不管风险保障是否齐全,以投资的角度买/卖保险都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为了保费规模的扩大,保险公司加快了保障低、分红快、预演收益高的产品的推出。代理人为了收入的提高也着重推销这样的产品。客户原本就很少花时间去研究产品,主要听代理人的推介和忽悠。但是,当风险来临之时,傻眼了,当初所买的保险只有极少的保障功能,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保险”不保险流传开来。
第二,理赔困难。这也是保险公司经营理念的问题。成熟市场的保险公司经营思路基本是“严核保,宽理赔”,而我们恰恰相反,为“宽核保,严理赔”。保险产品理赔条件之复杂、需准备的材料之繁琐,或许连代理人自己都没有搞清楚,更不用说客户了。关于理赔难的案例,百度上有很多,不管是谁的责任,一旦理赔难发生,“保险”不保险的说法又会流传开来。
第三,发展阶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2.5%的预定利率数十年未曾改变。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与出国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家对比成熟保险市场(特别是香港)的产品之后发现,无论费率、保障范围、投资收益,大陆产品被各种秒杀,不免又会出现很多怨言。
那么,如何让“保险”保险起来呢?
1、明确自己的需求,了解清楚自己的保障,特别是医疗、意外保障是否充足,需要多少的保险金额才足以抵御风险。
2、详细了解保险的免责条款及理赔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一旦出险,及时报案并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
总之,保险是一种很好的工具,无可替代。只有了解了它,才能真正运用好它!
保险并不是对赌,如果你要学习保险课程的话,那么你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保险与赌博一样吗?”。你提到保险的行业本质,请问在你看来什么是保险的行业本质?我们先说说保险的本质,保险公司卖的就是承诺,做的是买卖风险的生意。或者更准确的说,保险人测算某一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基数人群所需的赔款,这些赔款加上一定比例的营运费用再除以基数人群就是保费,本身就是集合风险提供保障的方式。对于你的拆东墙补西墙实在觉得非常可笑,这简直是侮辱了保险人,这就像用一项专用资金做一个项目一样,你要买设备,你要雇人,你要生产,这些都要花钱,你能说雇人的钱是从买设备的钱里东拼西凑的吗?所有买了保险的人等于入伙,所有标的是一个集合,你能说一个集合里的数这个数是那个东拼西凑的吗?保险的行业本质就是更精准的测量和更有效的展业,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更有效的数据和更多的客户,谁就能生存。不靠谱是因为你想用只用抵御一样儿风险的钱买抵御十样儿风险的产品,得到的结果不满意当然不靠谱了。保险是经过严格测算的东西,你把车停在自家车库和放在加油站外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你的保险合同里如果约定了不能在加油站外,那在那里发生事故,即使失窃,也是不同的,就像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但他们是不同的,懂吗?从你的第一点上来说,用公式验证,是对的。但你要思考什么是风险,你这句话所对应的验证公式所需要满足的前提假设就包含我上面提到的“集合”,也就是所有保单持有者,这本身就很好理解,保费本身就是赔款+费用嘛,多了费用这一项,集体当然有损失。但注意,对个体来说,张三的房子烧了对毫无关系的李四来说有什么关系呢?黑天鹅不常出现,一出现就是很糟糕的事情。以小概率事件区域外的概率分布使房子被烧损失巨大和花很少钱从而保证不受损失,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算呢?所谓的阴谋主义思想?开什么玩笑?即使假设你没有任何基本的金融素养,你这句话也说得非常傻逼。金融业的基本机构种类有银行、保险、证券,就这三大类,其他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衍生和延伸。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你的第三点因素,在人民中不过这几年普及?那也可以说中国只有60年的历史嘛,之前的N千年是不是只因为你不知道就不算哪?保险的思想在公元2000多年前就有了,保险最早是起源于海上保险,1347年就有第一张海险保单了,这意味保险从那时候就开始标准化。即使是“人民生活普及”也不是这几年的事情。只不过这几年你长大了,赚钱了,需要考虑资产配置了你才发现,哦,有保险啦!你所说的通货膨胀和战争问题,和第二条因素一起说。这些都是保险合同约定条款的问题,再次强调,保险卖的就是合同,而上面条款多到想把隔夜饭都吐出来的程度就是为了精确定义事故风险以匹配之前精算得出的准确费率。而加不加通胀条款、战争条款、巨灾条款等都是和费率相关的,比如说你去给你家房子投保,绝对有“战争除外”这一条款,还会有“洪水、地震除外”条款,除非你加了钱,第二条可以去掉哦,但也会有“本协议中所涉及洪水、地震定义以xxoo为准”。又比如说你买人身险,通胀条款会允许你保额与CPI挂钩浮动一定范围,一般是5%~10%,但这也要增加费率,因为你要求更多的保障。而你说的法律问题,通常不是因为保险公司不规定,而是规定太多了使用户迷惑,法律会在这方面限制,比如告知义务(确保投保人明白所有条款含义),而保障赔付这方面法律的规定是和银行保障取款一样的,限定准备金率。上面说了这么多明白了吗?一分钱一分货,你花多少钱就得多少保障。而我们“人民”为什么对保险这么迷茫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太失败了,没有任何基础经济课程,对银行的认识就是存钱和贷款,对证券的认识就是炒股,甚至没人教什么是股票。对保险的抱怨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一个人花了小灵通的钱却抱怨“为什么我的手机这么难看,对面的那个拿的那什么IPHONE也是手机呢,我可是花了钱的!卖手机骗人,我再也不相信卖手机了“╮(╯_╰)╭
从纯粹的理论角度讲一下:其本质是 边际效用递减 和 大数定理 的应用举例:假设情况:我年收入10万元,但每年有5%概率出现一个造成我10万元损失的事故。现有一个保险,每年交1万元,如果出现事故则保险公司帮我负担 10万元的损失。接下来就是几种状况,我不买保险,不出事故,收入10万,对此十分满意,幸福感指数达到100。我买保险,不出事故,收入9万,但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少一点收入对我影响不大,幸福感指数还是高达95我买保险,出了事故,但对我而言与2.无区别,照样幸福感指数达到95。 我没买保险,出了事故,一年没有收入,饭都吃不上,幸福感指数狂跌到 -100。这样来看 我买保险实际上是 95% 的概率亏 5个幸福点, 5%的概率赚195个幸福点 。从期望的角度上来讲 95%×5&5%×195.所以买保险对我追求个人幸福感最大化是有利的。我会选择买保险。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他有无数多个像我这样的客户。所以根据大数定理,其最后遇到出事故的客户是接近于5%的,所以他平均在每个客户上转到的钱是 10000-5%×0。当基数大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这就近似于稳定无风险的的收益了。所以基本上是双赢的一个状态。当然这是非常理想化的一个解释,现实中表现也确实存在着虚假/夸大宣传,糊弄消费者,恶意添加理赔障碍,等行为。这就需要自己的法眼了。突然发现只回答了问题1,问题2:有点看不懂,但我按字面意思来理解一下你的问题。保险公司绝壁会拆东墙补西墙,但是这合情合理合法合道义,就像你去银行存钱银行也不是把你存的钱专门放在一个你名下的箱子里不准去动一样。理论上进去的钱绝大部分就投入资本市场进行升值了,另外保险公司会根据概率 和经验 及者法律规定 准备一部分现金 或 易变现资产,来保证能够及时有足够的款项理赔。问题3:保险在世界上应该是有比较长的历史了,国内保险做起来怎么也有小20年了吧。其次,遥远的利益还是靠法律保证,本质上来说是 靠信用保证,(插一句,你手里的钞票也只是信用的载体而已,本质上跟我打给你的一张白条没有区别)再其次。。。题主说的战争,严重通胀等情况发生的话,人民币,房子,美元,欧元可能都会化为乌有了,估计可能就黄金还能保值点。。。就别想这么多了。。。第一次认真答题,纪念一下
就经济手段而言,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保险更保险的东西了!
很多时候,说保险不保险,其实无非就是怕被骗,而现在国人提得特别特别多的,就是“保险是骗人的!”说“保险是骗人”的几种心理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由于代理人不专业造成对客户的误导以及客户对保险的误解和误会是客观存在的(那些品质恶劣欺诈客户的个案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以下主要讨论那些并没有客观事实的主观偏见的心理成因。1、得失偏见:
得失偏见就是抓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买一个年缴保费3000元,缴费30年,保额1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有人就说,如果我交足了30年,保费就交了9万,你才给我10万,如果算上利息,肯定不合算,所以保险是骗人的。
这种说法属于以点代面,保险保障是一个过程,应该看30年这个时段,而不是30年末这个时点。有资格谈论30年末这个时点的不合适,正是因为保险保障的这个30年的时段你没有出险。在没有出险的这个前提下,你损失的是金钱(保费)的时间价值,你获取的是时间的金钱价值(30年赚取了收入的机会,节约了医疗的开资等)。如果出险了,比如第二三年身故,保险公司赔付10万,好像是合适,其实也不能简单这样看。因为虽然你赚取了保险赔款(等于提前兑现了金钱的时间价值),但你却损失了时间的金钱价值(未来赚钱的机会)。
所以,买保险赚了就是亏,亏了就是赚,把保险和人生综合看,而不是单独计算,你才会接受保险的科学含义。2、狭窄视野:
保险的林林总总,对不少人来说,都是道听途说的多,亲身感受的少。在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时间都比保险长,所以我们不小心就会用看待银行(方便、安全)和证券(高回报)的视角来看保险,陷入一个狭窄的利益比较视野中,就很难去认真了解保险的特性和功能。3、心理账户:
你的钱,价值本来应该是一样的,但我们的心理账户却赋予不同的钱不同的价值和情感。比如钱包里的钱,丢了1000元,你会很心疼,但是股票跌掉1000元,你会觉得无所谓。银行储蓄,表面因为利息的原因在变多,其实因为通货膨胀在变少,很少有人到银行去投诉。你存的定期,中途取用,变成活期,损失了利息,也没有人跟银行计较,都认为是自己造成的。但是,如果买了保险,中途退保有了损失,就有人说保险是骗人的,而不承认是因为自己违约。炒股票的人,因为操作失误,听信消息,造成损失,也没有怪罪专家、证券公司、上市公司。但是如果买的是投资连结保险,处于亏损期,就会投诉抱怨。4、鲜明偏见:
从媒体上得到一些保险公司的负面报道,就认为保险是骗人的。而不知道这些被报道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保险公司的真实情况是理赔才是主流的,拒赔是个案(大概行业的理赔率超过95%)。因为保险行业的特点(对客户的理赔都涉及到客户的隐私,不能全面报道)和媒体的审丑爱好(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世界通病)就造成了我们的错觉。当然,保险行业对理赔的客观全面的分析和报道也没有,这是行业的欠缺。5、结果偏见:
拿某一个点来比较保险和别的金融产品,比如拿五年期的银行储蓄利率比投入五年的保险,觉得保险退了还损失,不如存银行。股市好的时候拿股票的高回报比保险,说买保险不如股票。但是忽略了长期看,保险的利率比较稳定(比如现在看95、96年的保险)。更重要的是,买保险就不是为了回报率,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和风险管理的不可替代的功能。6、后视偏见:
即事后诸葛亮的心里。买了保险没用着,就说保险不好。买了车险没用过,难道应该后悔吗?买了寿险没用上,可以后悔吗?其实正确的认识是:保险是用有限的财务支出,避免不可控的财务损失。通俗地说,就是“没事是好事,有事也没事”。7、证实偏见:
周围有人理赔不满意或者遭遇欺诈(简单说就是对保险公司不满意),就成为了一些人不买保险的证据。而这种以偏概全的证实,并不代表保险的真实面目,我们需要在证实的同时,进行证伪的实验,才会有科学的结果。比如,有人买了辆宝马,命不太好,总是出问题,就到处抱怨说宝马有多么差劲,周围人受其影响,或许多少对宝马的印象会打折扣。但我们需要的信息是,宝马车的故障率和别的车型比较,到底是高还是低,而不是依赖一个个案。所以说,保险是不骗人的,骗人的是我们的观念(某种主观偏见)。如何减少这些偏见呢?就是要多学习,多了解。俗话说,看病找大夫,打官司找律师。要有对保险的科学认识,不是躲避,不是拒绝,而是主动了解,多听保险公司的课,多学保险的常识。另外,学会换位思考和反向纠正也很重要。综上所述,保险只是一种工具,工具不会骗人。说:“保险是骗人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悖论,正如同说钱如何害人一样。因为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好人用钱救人,坏人用钱害人。所以有人说: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简单说,就是告诉我们,东西没好坏,关键看人怎么利用。(引用自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王辰总博客)保险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发明出来的风险管理的工具。 ===========================================================================那么,保险作为一种工具,如何来发挥它的功能,保险究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其一,人生的三大悲哀:活得太短(英年早逝);活得太长(老不死);活得太惨(半途而废)其二,所有的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残)这几个人生宿命其三,我认真的研究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死,是的,每个人!……很多人问我,保险究竟是什么?保险很简单,就是:一大笔急用的现金!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是我们收入的保障;2、是我们财产的保全;3、是我们生命价值的体现。接下来,简述一下人寿保险对我们来说的五大好处:1、病有所医2、老有所养3、子有所教4、故有所顾5、????(先放一放)1)病有所医保险是什么?保险不能让我们不得病!但是,保险却可以在我们还健康的时候,有计划的定期做一个长期的规划,当我们真的遇到了这样不希望遇到的事情的时候,保险将立刻变成一大笔急用的现金,可能是10万、可能是20万、可能是更多……这一笔钱不能确保亲人一定能够治愈!但是,这笔钱至少可以保证整个家庭不至于“因病返贫”——这样的故事,大家听得不算太少吧?2)老有所养我常常会把老一辈的老人家比喻成篮球或者足球(被子女们抢着养;被子女们踢来踢去——这些故事也听的应该不少吧)。大家知道我们未来会是神马球吗?高尔夫球——一竿子打过去,能飞多远飞多远吧!保险是什么?保险就是让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有能力的时候,为年老的那个自己有计划的进行一笔养老金的准备,以保证退休之后的我们,有一笔固定的钱保证自己的生活!如果子女孝顺,有能力孝顺,那么,这笔钱是锦上添花;如果子女孝顺,但没有能力孝顺,那么,这笔钱就是雪中送炭!3)子有所教各位有了孩子的朋友,请问,有了孩子,您最在乎孩子的什么?(别我说教就是教育啊,呵呵)一定最在乎的是健康!接下来才是成龙成风接受良好教育了……有这样两个父亲,第一个父亲对孩子说:孩子,好好读书,只要老爸我在,砸锅卖铁买房子我都供你读书,你不要担心!是啊,中国的父母都是这样为了孩子从不计较自己的!第二个父亲对孩子说:孩子,好好读书,不管老爸我在不在,我都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你未来学习所需要的所有费用!大家能够看出不同了吧?因为,我们听到过太多孩子还在成长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因意外或其他原因而离开——难道他们就不需要继续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了吗?作为父母,我们在,我们就是孩子最大的保险!而我们不在,保险将是延续我们对孩子责任的对有效的途径!说到了这三点,我必须要把话题岔开来说一下。大家知道中国老百姓在银行放了多少钱吗?有近40万亿!请问大家为什么要存钱呢?知乎上很多80后、90后的朋友,如果还没有开始考虑这个话题,那么去问问父母,为什么他们要每个月辛辛苦苦的存钱?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了老三座大山的中国老百姓,正面对新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养老!大多数的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其实最根本的担心,总是离不开这三件事……而保险,真的是最好的解决老百姓减轻这三件大事压力的最好途径(好吧,加上之一),也一定是最好的能够帮助政府分担社会压力的一个有价值的行业!4)故有所顾在中国传统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一个男士通常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绝对不是重男轻女,因为后边的话,颠倒过来同样适用)。而一个男人的离开,对整个家庭来说,通常意味着四件事物的离开……对男人的父母来说,他们失去了孝顺的好儿子;对男人的妻子来说,她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好丈夫;对男人的孩子来说,他/她失去了一个好父亲;最重要的,对整个家庭来说,他们失去了一笔持续的、稳定的、客观的收入!是的,保险不能帮助父母挽回儿子、不能帮助妻子挽回丈夫、不能帮助孩子挽回父亲,但是,保险却可以延续这个男人的经济生命!(可以优酷一下刘彦斌老师做客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节目的时候,他讲到的保险的话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印钞机!每个月辛辛苦苦努力工作,就是在印钱,到了发薪日,就把钱吐出来。如果说,我们每个家庭真的有这样一台印钞机,请问大家,您会不会很好很好的照顾这台印钞机,保证不要让它超负荷运作,保证它长期有效的坚持吐钱?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请问大家,我们有多久没有锻炼身体了?我们有多久没有保证充足的休息了?马上开始的欧洲杯我们是不是又要熬夜吃垃圾食品了?我们是不是为了工作在严重的透支我们自己的身体?再请问大家:如果可以为这台印钞机上保险,当这台印钞机出现故障或者不再工作的时候,有一个人能够立刻给你大量的钱以弥补这太印钞机的故障而造成的损失,您会不会为这台印钞机上保险呢?我想,答案还是显而易见的吧。只是,为什么我们却愿意花一两万给自己的奔驰宝马上车险,却不给更加值钱的自己买上保险呢?我经常告诉别人,我们为什么要购买保险?我们购买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不被改变!我们购买保险,一定不是因为躺在病床上那个人的离开,而是因为病床周围还有很多人需要继续的生活——逝者万事皆空,生者万般皆难!好吧,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上边的四个问题,统统都是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啊,已经穷得了只剩下钱了!是的,我必须承认,以上四点,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保险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以挽救一个家庭的必须品。至于说,有钱?呵呵,您很有钱,那么,请问您比李嘉诚先生更有钱吗?或者是已故的前台湾首富蔡万霖先生更加富有吗?对他们来说,病有所医、子有所教、老有所养、故有所顾都是不需要担心的!他们为什么要购买保险呢?那么,这就是刚才卖关子说放一放的第五个好处:5)才有所属近两年,年缴费百万元以上的大保单在保险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购买保险的人往往是一些千万富翁乃至是亿万富翁。对此,不少人表示难以理解,认为富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购买保险似乎没有太大意义。其实,富人购买保险存在机大理由:规避风险关键时刻可“变现”  富人们在财务上有着较大的自由度,即使身患重病,往往也不必为医疗方面的支出过于担心,故医疗方面的保障对富人而言,往往可有可无。但风险无处不在,购买保险产品,可以锁定部分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  金融环境的动荡或是经营不善,可能导致富翁的身家迅速缩水,今天的千万富翁也许在一夜之间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此外,一旦发生人身意外,对于富人来说失去的不只是生命本身,也使整个家庭瞬间失去顶梁柱,丧失了继续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通过购买足额保险,相当于锁定了大量资金,可以保障富人在丧失挣钱能力或是发生意外身故时,为自己及亲人挽回损失、保全资产,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生活质量。  当资产被冻结或被强制拍卖时,保单贷款功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最好的“变现”工具,解决资金困境。保险金不计入资产抵押程序  当所有的财产都被冻结甚或拍卖时,人寿保险的保单不能被冻结和拍卖。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按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因此,被保险人领取保险金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计入资产抵债程序。此外,当资产被冻结或被强制拍卖时,保单贷款功能还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最好的“变现”工具,解决资金困境。  在国外,购买高额人寿保险可有效规避因大量资金和财产滞留所产生的利息所得税以及遗产税。合理避税 避免遗产纠纷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人寿保险还具有合理避税和分配遗产的功能。在国外,富豪们通过购买高额人寿保险来有效规避开因为大量资金和财产滞留所产生的利息所得税以及遗产税。同时,保险指定受益人的独特方式还可以有效避免遗产纠纷。  对富人而言,及早做好人生财富的规划,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逐年给付实现财富传承富人们一辈子打拼积累下来的财富,虽然注定会传承给子女,但却没有谁愿意子女成为贪图享乐的寄生虫。通过购买保险,富人们的资产可以按年金的方式分年给付下一代,一直从幼年持续到老年,这样做一举三得。既不必担心财产在短时间内被挥霍一空,又能培养富二代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保证了他们有一定质量的生活。富人也应该买健康保险
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富裕是永恒的,今天的富人生病的时候是否还是富人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富人也应该买各种各样的保险,因为富人也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因为保险是保证你在未来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笔可知的金钱。===========================================================================那么,如果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想要选择一份人寿保险的话,应该如何来选择呢? 购买保险的第一个原则,是不要因保险费的支出而造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一般比较粗略的比例是保险费的年支出不超过个人年收入的20%,差多在15%左右为宜。用这个可以来简单算出你的保险费支出预算。第二的原则,就要考虑这个人所扛的责任来确定保障。而购买的险种,虽然没有什么固定的所谓正确顺序,但是我的推荐是:意外伤害保险(包括因意外造成的身故、全残或者医疗费用)——重大疾病保险(通常除了重疾也会包含身故、全残)——分红型两全保险/年金保险以上几个项目对应的特点:多为消费型(即交了未来不返还),但是费用低、保额高,通常一年不超过千元,给我们基本的人身意外保障——我个人认为人人都需要有的(“一病回到解放前”的例子作为医生的您应该见得非常多,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很需要借助商业保险来协力支撑),通常现在的重大疾病保险都含有分红,未来能够返还,费用通常(根据个人情况和购买的保额而定)——有计划的储蓄。假设,30岁男性,已婚且孩子年幼,年收入约12万元。(不考虑老婆的因素,假设该男士为经济支柱)那么,一年保险费的支出应该控制在2万元以内。主要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家庭的一笔持续稳定的收入,这样可以大致算出自己“值多少钱”),如果这笔收入中断,则对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对孩子的抚养和对老婆的照顾;当然还要考虑对父母的责任;别忘了还有对自己的责任。保额的确定:1、如果这位男士离开了,那么对家庭来说损失了每年持续的12万现金。所以,在意外这部分,我建议不低于20万元保障(这部分应该在500至1000元足矣)。2、现在发生重大疾病的几率很高,而医疗费用很可怕,我会建议该男士拥有不低于20万元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障,包含身故、重疾的分红型两全重疾险(约7000元)。3、为孩子未来的教育进行一笔有计划的储蓄,每年支出5000左右。4、如果还增加的话,可以自己选择未来定期返还型年金险,同时通过短期意外险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身保障额度。五险一金和商业保险相互是一个很好的彼此互补:商业保险不足的基础医疗部分,正好是社保的强项;而社保无论是在大病上的额度有限还是在养老金非常少的问题,都可以由商业保险进行有效的弥补。故,均需拥有。
前面的大咖们分析的很全面了,不过针对普通消费者,我还是想就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提醒大家一下。如果一个产品,你无法理解,或者看不懂,就不要买。买了之后无外乎两种结果:不知道能派上什么用场。 在使用的时候发现和自己的预期有巨大的差距。国内的保险公司和销售人员大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来达成销售,长达几十页的保险合同,即使是业内人士恐怕也难以看懂,就不用说普通消费者了。保险公司逐渐发现了这样一个空间,竭尽全力将一些保险产品设计得越来越复杂,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对受众进行销售误导,也更容易将更多不合理的费用强加到消费者身上而用户却难以察觉。举例来说,下面是一款国内保险产品的一项责任条款:大家如果想要弄清楚你在理赔时应该可以拿到多少钱,恐怕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这份保险合同中,这只是诸多责任中的一个而已。即使这间公司已经大家如果想要弄清楚你在理赔时应该可以拿到多少钱,恐怕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这份保险合同中,这只是诸多责任中的一个而已。即使这间公司已经很有良心的给了2个例子,并且附上的计算公式....同时,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保险条款是由保险公司起草,而消费者是没有让保险公司修改条款的权利的,那么多数时候,保险公司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会无所不用其极的使用各种限定性条款控制赔付。如果大家不留意那些冗长的”免责条款“,恐怕理赔时发生纠纷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总结一句话,看不懂,就千万别买。这一点也适用其他的金融产品,比如P2P贷款,股票和某些理财产品等。相比之下,保险更加恐怖,因为消费者往往和保险公司签署了长期缴费协议,有的长达几十年...
很多人都说保险骗人,实际上这是大家的误解,保险产品根本不会骗人,产品就那样、保障就那样、免除责任就那样,不会骗你,骗你的只能是那些无良的营销员。就像一个马克杯,明明是喝水用的,营销员告诉你可以烧水可以煮饭,你冲着烧水煮饭买了这个杯子,你能说杯子骗你吗?
坦白地说,我对保险行业从业者存在者严重的偏见!
大学时的舍友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工作,QQ空间的内容几乎都是一个主题:买保险实在是太好了!不买的都是傻子。
对我们很热情,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买保险。
为消除大家都保险的偏见做了很多的努力,目的是让我们知道保险真的很有用!
我心里呵呵,难道我不知道保险积极的一面?!但我更清楚其在天朝的消极的一面。
1、劝你投保时像个孙子一样,当你要理赔时变成了大爷;
2、据说此行业初入行时很辛苦,当若干年后成为中高层时,豪车、高薪、活轻松。试问,这一行业有何理由如此暴利?
3、从业者在推销时,是否清楚地告知了其中的风险?
4、理赔手续为什么那么啰嗦?
其余如直销、股票、基金,我同样认为是很好的产业,但,若是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方且缺少必要的约束,变了味了,就没什么意义了。
1、保险业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对赌,而保险公司押的是大概率,用户永远押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从整体上分析,客户的总体收益永远是亏损的,对不对? 【Teastain的回答开始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最认可的答案是用效用函数来解释。经济学理论里面通常假定大部分人的风险偏好是“风险回避者”,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让一个人在以下两个方案中选一个,方案一:50%的概率得到80元50%的概率得到120元方案二:100%概率得到100元风险回避者一定会选择方案2,尽管这两个方案的期望值(Expected Value,是概率论里面的定义,简单来讲等于某随机事件所有的可能结果*本结果发生的概率的和,本例中方案一等于50%*80+50%*120=100元,方案二等于100%*100=100元)相同。为什么?这就是风险回避者效用函数的问题。什么是效用函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某商品(比如金钱或者其他任何东西)带给个人的效用(英文是Utility,中文翻译我认为最近接“满意度”、“幸福度”之类的词语)的曲线。风险回避者效用函数的一个常见的示例是其中就是金钱。我们用几个值代入下看看:也就是说:100元给一个人的满意度如果是10,那么要想让这个人的满意足增加到20,需要多赚300元到400元,如果想要增加到30需要再多赚500元到900元……直观解释:钱越多,同样的钱带给人的效用(Utility)是递减的。所以富翁可以撞法拉利玩儿,屌丝打车都打不起。回到保险里面,保险收你的钱实际上是比预期赔出去的钱多的……也就是保费&保险公司预期损失。但对个人而言,这个依然可能是一个划算的生意。举个例子:一个人是家里面的顶梁柱,全家只有他赚钱,收入是100元(咱简化起见假定这人这辈子就赚这么多好吧),那么面对意外,他的家人的收入就是(0,100),要么0(顶梁柱死亡),要么100(顶梁柱没事儿).我们极端点,假定死亡概率是50%好了,他们家的效用函数就是上面的函数,那么他们家人的预期效用是多少(咱就不考虑精神损失啥的了,只考虑财务损失)?很容易算,等于5(=50%*0+50%*10)。我们假定保险公司在被保险人身故的情况下也是赔偿100,那么怎么样通过买保险提升效用呢?因为买了保险,那么这家人的收入不管顶梁柱是死是活一定是(100-保费),也就是先付个保费,人活着,自己赚100块,人死了,保险公司赔100块,对不?那么效用就是,其中prem=保费。什么情况下效用大于5?只要保费低于75就可以咯……比如保费等于51。好吧,保险公司预期赚1块钱,而客户的预期效用从5提升到了7。具体过程我就不写了。所以,如果你比较的是保费跟预期损失之间的金钱关系,没错,客户永远是亏损的,只要保险公司不算错保费——算错保费不是不可能的,毕竟很多费率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但如果你比较的是客户投保前和投保后的“效用”,那么这个要看客户的风险偏好,也就是效用函数。虽然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效用函数,但大致上,这个世界上应该还是保守的人居多,那么就存在投保后客户“满意度”反而提升的情况——而这,就是传统意义上保险公司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你赚钱,而是为了让你和你的家庭的经济更平稳,从而生活质量更高。2、有没有什么法律或者规定来限制保险公司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来兑现用户承诺的呢?【Teastain的回答开始了】法律上,保险公司是不可以拆东墙补西墙的,原因在于传说中的“准备金”制度、“偿付能力”要求制度、资产负债匹配制度等。所谓准备金,就是当客户缴纳长期险保费后,保险公司就开始储备的一笔资金,这笔资金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偿还未来的预期理赔。准备金的计算方法由国家规定,通常较为保守,也就是比预期可能赔出去的要多,所以咯,不需要拆东墙去补西墙,因为西墙的砖在20年前就准备好了……所谓偿付能力,简单来讲指的是保险公司需要有一笔“自有资金”来做业务,而不能空手套白狼……复杂了讲,请自行百度“偿二代”,一共17个文件,明年开始施行,非常先进复杂,一般人看不懂我也没办法很快解释清楚。其基本逻辑就是:保险公司有一些资产,有一些负债,资产减负债就是“资本”,针对保险公司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内部管理情况等无数条件,会计算一个“最低资本”要求,“资本”必须高于“最低资本”,才能正常做业务,否则就要上各种手段提升这个值了……所谓资产负债匹配,指的是保险公司往往会预期很多年的现金流,比如5年后我有一批保单要满期支付了,那么我可能就相应匹配一批5年后到期的债券,到时候正好债券满期付客户钱……当然不一定做到完全匹配,但差不多也就行了,只要公司现金流不吃紧,通常不会出问题。资产负债匹配更重要的责任是避免公司遭遇较大的利率风险,这个我不细说。3、保险这个东西,在人民生活中普及才不过几年,那遥远的多少年以后的利益怎么去保证?是不是如果有严重通胀、战争等情况,这些都化为乌有?【Teastain的回答开始了】保险这个东西在国外已经存在已经好几百年了好吧……在国内也存在好几十年了。我说下保险的好处,保险公司最大的缺点也是最大的有点是:保守、谨慎。这些东西体现在太多方面,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特点等。因为保守,所以他们不诱人;因为保守,所以他们活的很辛苦;因为保守,他们通常——活的足够久……但保险真的不能规避“通胀”“战争”等……保险,还是一个“基石”“平滑剂”的作用。我说基石,指的是他提供一个比活期存款或者3年期存款略高的收益,至少在普通通胀的情况下起到保值;我说平滑剂,指的是万一家里面或者自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至少经济上可以得到一些支持……所以如果你希望保证的是一个安全的投资、适当的回报,保险不错。如果你追求高收益、高风险,那么保险不是首选。嗯嗯,回答完毕。
保险靠谱,卖保险的不靠谱
保险是金融理财工具中的一种,用它来解决生活中很多风险问题,为人们提供保障!保险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现代科学,起源于16世纪,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您对保险的不信任是可以理解的,估计是缺乏对保险的正确认识!保险是保险人即保险公司集众多投保人的保费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因为发生保险事故的被保险人只是少数,这里面应用到一个大数法则。也就是说对每个个体发生的概念不定,不好测算,但对一个大的群体的风险是可以测算的,这里面用到高端数学里面的精算技术。也可以说就是因为现在数学技术的发展才会有现代的保险。其中保险的原理一定存在于人类社会,原始社会人类的群居,古代社会的大家庭,都是保险的原始方式,通过互助,促进人类的发展。千万不要把保险理解为投资工具,特别是保障性的保险。如果真要那样想的话,最高投资收益率为买份航意险,立马飞机就掉下来,那样收益率可以达到几万倍,但没有人愿意做这种投资。保险,特别是保障性的保险是给人们提供保障的,不是投资,不能算投资收益!2,长期性的保险,每份保单保险公司都会根据未来的保险责任提取责任准备金。不存在拆东墙补西墙这一说。国内有《保险法》及保监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约束保险公司的运营。3,保险是国内被人们所知晓才十几年,但是在国内发展从19世纪已经开始了,国内最早的商业保险应该叫怡和洋行,他出现在清末的广州。在国外发展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保险提供的是人们未来几十年的保险,所以稳健经营是保险公司的必要原则。传统保险的定价原则主要是考虑预定费率、预定死亡率、预定利率。一切都是确定的,发生保险事故,赔付保额,至于保险金的购买力,那就是不是传统保险能考虑的。后来的确考虑到通胀的因素,所以才出现了分红险,利用分红来对抗通胀。当然后来又出现了万能险,投资连结保险等。战争时期,很多生命和物质瞬间都可能被摧毁,保险公司也无法进行大范围的赔偿,所以一般战争是免责的。另外,日常保险公司的运营会受到保监会的严格监管,包括财务情况,偿付能力等,都会有严格的要求。每张保单,都会提取保险保障基金,万一保险公司破产,也会有保险保障基金提供补偿。大额保单,保险公司更会安排再保险以分散风险!但总来来讲,买保险还是应该选择经营稳健,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更为安全。
作为一个利益无关者,也来谈谈我所了解的保险。保险的种类有很多,重要的不是你买了什么,而应该是你需要什么保险。当然如果你有钱又恰巧任性,那我只能默默地羡慕嫉妒恨了。我主要介绍些生活中常见的险种。我个人看来,人身保险是非常适宜购买的。人身保险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1.人寿保险有死亡保险、生存保险和两全保险。死亡么,死了保险公司给钱。生存是活着给钱。两全是死活都给钱。再细的就不说了,两全保险你花的保费最高这个不用多说吧?2.健康保险有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收入损失补偿保险、长期护理保险。A.医疗保险就一点要特别提一下,如果你保的医保包含手术那么基本上是包含所有手术费用的。(毕竟保险公司也不相信你能威武到为了让他们给你买单去医院喊医生给你多扎几个口子~)B. 疾病指的是重大疾病。你感冒发烧都包含在医保里了,别想着还拿疾病的保额,乖~C. 收入损失补偿保险:伤残前收入的75—80%。D. 长期护理保险:终身的最贵。3.意外伤害保险:记住一句话——意外伤害保死残,不死不残不给钱。意外伤害与年龄和健康无关,因为不是意外伤害导致的死残保险公司是不负责任的。①遭受意外伤害②保险期限内发生③从遭受意外那一天至责任期限日共180天是判定期,按责任期限日那天的最终状态赔偿。有这个180天等待期是因为保险公司想的——万一180天内你好了呢?或者至少你好点了呢?至少可以少赔点了。再来说财产保险。财产保险最重要的就是你保费得交足。这个交足最完美的状态就是你当时交的钱恰好是你的财产出险时的价值。这个细说太繁琐,我就不说了……就说一种吧,如果你当时为房子买了50w的保险和10w的室内财产险,发生大火,全没了。你的房子涨价到了100w,室内财产50w。你就是没保足,按比例赔。保险公司就赔你50/100*50=25w的房保和10w的室内财产。绝对免费额和相对免费额:绝对免费额只为超额部分负责,相对免费额是只要超过免费的部分那么所有的费用全部负责。如果规定100元是免费额绝对免费额 花40 赔0 花500 赔400相对免费额 花40 赔0 花500 赔500能看到这的都是有耐心的好孩子&ω&。保险公司赔不赔最重要的是看
近因和你买的险种。Eg.你买了意外伤害,你走路上被人撞破了头,去医院看了,别想着赔钱,你又没死没残的。天降大雨,雷击树塌房倒,你被砸断了腿。保险公司得赔。近因:雷击。电线老化引发火灾,珠宝店人空,小偷盗窃。保险公司不赔。近因:盗窃。车祸引发脑震荡,送医院路上死了。赔。近因:车祸。车祸引发脑震荡,就医,不遵医嘱,死了。不赔。近因:不遵医嘱。Ps:如果险情的发生是你故意的或者保护不当,不赔。财产保险中,如果你阻碍保险公司向他人追偿,不赔。如果你买的财产保险保的是古玩字画等的定值保险,那么哪怕后来贬值到了1毛,都按你当时保的金额来赔。就说到这了,我觉得保险还是个好玩意儿,毕竟除了你爸妈和买彩票这种撞大运的事情,就没谁愿意让你拿50元换个500元了。盘子的故事讲得很生动,保险最重要的就是分担风险。保险也有很多是具有储蓄、分红功能的,至于什么免税的财产转移啥的我可没有说哦。
保险是风险转移的手段,可以将个人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其实是风险在不同保险人之间分摊。利用保险来保障人身健康还有财产安全,成本比自己承担低很多很多。觉个例子平安少儿重疾保险,一年保费仅为490元,下列为保额:少儿重大疾病 承保范围
20 万元 一般住院津贴 承保范围
50 元/天 癌症住院津贴 承保范围
80元/天 住院手术医疗津贴 承保范围
5000元 但是寿险很不划算的,投资回报率很低,一般的产品能跑赢一年定期就很不错了。而且寿险的现金价值通常要在5年甚至10年后才和你初始名义投资成本相当(要分业务员佣金、保险公司管理费),就是说保单有效期前几年,如果要退保只能拿回差不都一半的本金,比基金、证券公司黑多了。
我以前做过几年寿险的理赔和争议解决。客户投诉最多的就是被骗啦,投保之前说的天花乱坠,出事之后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云云。这其实是双方责任,固然推销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确实有故意不说免责条款的,甚至是鼓励带病投保的,自以为调查不出来;但作为客户,也真应该自己看看保险文本,其他的不明白,保险范围和免责条款应该都能看明白,(至于条款中什么现金价值之类的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怎么计算,就知道会扣除一部分,呵呵)如果还不明白,可以找个懂点法律的人看一下。这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任。这些业务,其实律师们可以琢磨一下的。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意外伤害保险,卖的时候忽悠客户受到意外伤害就能赔付,等客户真受伤找来了,才知道这保险感情就只保死亡、高残之类的啊,遂怒发冲冠。。。
我觉得国内对这两个金融概念的翻译本身就存在误导性:理财 -& Personal Investment (其本意是:个人投资)保险 -& Insurance (其本意是:对于损失的赔偿,补偿)从这两个翻译就可以看出,这两个行业在中国没有正确的引导,或者故意的往错误的方向引导(错误的方向就是“只赚不亏”),如果能够正确引导,我觉得这是一个保证社会稳定性的良好补充方式,但是不能像现在的哪些所谓的理财专家、保险专员那样给对方一种错误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