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企业是用中级微观经济学学原理指导经营的?都是扯淡!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85|
上传日期: 13:50:2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相关说明性文字来自网络收集,欢迎下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OpenLearning
FutureLearn
Open2Study
IOC-Athlete-MOOC
World-Science-U
Codecademy
CourseSites
opencourseworld
ShareCourse
Stanford-Open-Edx
网易云课堂
中国大学MOOC
好大学在线CnMooc
Copyright & 2008- 分享慕课,传承智慧格式:pdf&&&
贡献者:Jleach64
上传时间: 13:30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微观经济学原理-外部性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437KB
所需积分:& 1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微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陈建萍著 课后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陈建萍 著)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df
答案科目: 微观经济学原理
答案对应教程作者:陈建萍
答案对应教程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在线浏览: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 陈建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答: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不能无偿的随意取用,使用资源必须支付代价,即存在机会成本。经济学就在于解决无限与有限之间的这种矛盾,解决如何是资源使用效用最大化。
2、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如何?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用途中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即使用资源的代价;而一般概念上的成本是指我们平常所讲的会计成本,即实际耗费。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经济&经济效率&成反向关系。
3、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借助这一概念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哪些主要的经济问题?
答: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的点的轨迹。生产可能性曲线有助于理解: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制定经济政策目标,如何提高生产能力等主要经济问题。
4、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
答: 经济理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
心的动机所驱使, 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 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
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
时总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 厂商经营总力求利润最大; 要素出售者提供生产要素则力求
收益极大。 总之, 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 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 带来最大限度满足。
一切头脑正常的人, 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 &非理性& 或&反理性&
的行为。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人们不把
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的准则的
话,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
者看来, 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 可谓 &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愿天下人负我& ,
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当是自私自利及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
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了。 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己包含着认为自私自利和损
人利已是&不好的&、&不应当的&、&非理性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了。
5、既然理性行为无需要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为什么经济分析又要假定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是追逐个人利益?
答:理性行为无需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众所周知,有理性的人的行为可有多种动机,获取个
人经济利益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人有理想、感情、信仰、荣誉感、正义感等,这些都会驱使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有时候,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仰、感情、正义
感等,可以牺牲自己物质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 因此,人不仅可以作为&经济人&而存在,
还可以是革命者、教徒、义土等。但经济学假设人只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活动和生存,撇开
了人类行为的其他动机, 以追逐个人利益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 并进而假定人们经济行为
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例如,消费者行为目标是获得最大限度满足即效用极大化,厂商
行为目标是利润极大化,要素出售者行为目标是收入极大化等。这种假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经济利益尽管只是人们行为动机的一个方面,但经济学研究的正是人们的
物质利益关系。 就经济活动而言, 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始终是推动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力量。因此,把追求个人利益从人的各种行为动机中抽象出来,并赋予这样行动的人以&经
济人&或者说&理性人&的概念。假定他们的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并由此建立起
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是完全必要的、合理的。这是一种抽象法,是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
重要方法。如果不这样假定,认为人从事经济活动可以有随便的动机,比方说,消费者对购
买时是否吃亏, 厂商经营时对是否赚钱, 人们出让自己的生产要素时对能得到多少报酬等等
抱无所谓态度,无异说稀缺资源如何配置也是件无关紧要的事。这样,人类也就不需要什么
经济学了。
6、怎样理解竞争与合作是利用稀缺资源的两种有效的方式?
7、什么是均衡?怎样理解和把握均衡分析方法?
答:略。见教材
8、什么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怎样理解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答:阐述客观事实是什么样的分析方法为实证分析;在分析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应该怎么样的分析方法是规范分析。
9、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些还是小一点好些&,试问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还是规范经济学问题?
答:属于规范经济学问题,而不属实证经济学问题。我们知道,实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如选择了某方案,后果如何?至于是否应当做出这种选择,则不予讨论。而规范经济学就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它力求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 即为什么要作这样选择,而不作另外的选择, 它涉及到是非善恶, 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观点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看法。例如,人们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各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坚持效率优先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大一点好,因为这样可给人以刺激,从而提高效率;相反坚持公平为重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小一点好,因为这样可体现收入均等化原则。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
10、怎样理解和把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说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
答: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在微观研究过程中,从消费者行为方面体现出市场需求,从生产者行为方面体现出供给,需求与供给两种力量在市场上的较量就产生了价格。应此,各种个体行为选择都受价格影响并影响着价格,所以所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
11、怎样认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答: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 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再次,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份的基础上, 在同形形色色的庸俗经济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1、想一想,下列微观经济学术语与日常用语有什么不同?
(2)需求与供给
(3)正常品与劣质品
(4)必需品与奢侈品
2、何谓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试举出违反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的例子。
答: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本身价格成反向变化。 供
给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本上价格成同向变化。
3、替代品和互补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下面哪对商品是替代品,哪对商品是互补品,哪
对两者都不是?
(1)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3)盐和糖
(4)冰淇淋和酸奶
(5)图书和书架
答:(1)、(4)替代,(2)、(5)互补,(3)无很大关系。
4、手机发明于1973 年,在其最初的20 年中,除汽车手机外,很少有人使用手机。而在20 世纪90 年代,手机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同时手机服务的价格也明显下降了。
(1)手机有替代品吗?如果有,请举一例。
(2)手机有互补品吗?如果有,请举一例。
(3)导致手机使用量在20 世纪90 年代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其中哪些因素显著地影响了手机需求的增长?利用手机需求曲线来描述这些影响。
(5)其中哪些因素显著地影响了手机需求量的增长?利用手机需求曲线来描述这些影
答:(1)有,例如:小灵通,固定电话。
(2)有,例如,手机卡,手机挂饰品,手机美容服务等。
(3)收入水平的提高,手机比国定电话使用方便导致消费者对起偏好增强,技术升级是
成本降低从而使价格下降等。
(4)收入、偏好等都是需求增长的因素。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5)手机价格下降是影响需求量增长的因素。表现为点在固定的需求曲线上滑动。
5、在木材市场中发生了几件事,但每一次只发生一件,解释每一件事对木材的供给量和供给的影响。用图表示每一件事的影响,它或者沿着供给曲线移动,或者导致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指出哪一件事解释了供给法则。这些事件分别是:
(1)锯木工人的工资上升。
(2)木屑的价格上升。
(3)木材的价格上升。
(4)预期明年木材的价格上升。
(5)环境保护论者说服政府通过一项新法案,该法案将会减少树木用于木材加工的数量。
(6)一种新技术降低了生产木材的成本。
答:(1)木材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往左上方移动;
(2)木材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3)木材的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不移动;
(4)木材今年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5)木材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往左上方移动;
(6)木材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6、在商品X 的市场中,有10000 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q=12-2P;同时又有1000 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s=20P。请:
(1)推导商品X 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给出商品X 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并表示出均衡点;
(3)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了2 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
(5)假设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个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了40 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座标图上予以表示。
答:(1)市场需求函数:Q=10000q=000P市场供给函数:S=1000s=20000P
(3)Q=S,即000P=20000P,解得:P=3 ,Q=60000
(4)当收入增加后,个人需求函数为:q&=12+2-2P=14-2P,
此时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0q=000P
均衡:Q&=000P =S=20000P ,解得:P&=3.5,Q&=70000
(5)技术水平提高后:个人供给函数为:s&=40+20
此时市场供给函数为:S&=1000s&=4
均衡:Q=000P= S&=4 P,解得,P&&=2,Q&&=80000
7、图2-12 表明了由学生会组织的大学辅导站私人教学辅导员的市场:
(1)教学辅导员所赚的工资率为多少?有多少人就业了?
(2)若学生会规定私人教学辅导员的最低工资为15 元/小时,有多少辅导员将失业?
(3)若学生会确定私人教学辅导员的最低工资为8 元/小时,有多少辅导员将失业?
(4)8 元/小时的最低工资有效率吗?它公平吗?
(5)15 元/小时的最低工资有效率吗?它公平吗?
(6)如果出现黑市,一些辅导员可以赚到多少工资?
答:(1)工资率为10/小时,就业人数为100;
(2)若最低工资为15 元/小时,就业人数为50;
(3)若最低工资为8 元/小时,就业人数为120;
(4)(5)实证分析无效率,是否公平取决于价值取向;
(6)当限定工资为8 元/小时时, 会出现黑市交易,这时可能有些辅导员可赚到12 元/小时。
8、某地区的大米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表如下:
价格(元/吨) 100 200 300 400 500
需求量(吨) 100 80 60 50 40
供给量(吨) 0 30 40 50 60
为了保护当地农民的利益,政府规定大米市场价格下限为500 元/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市场中的交易量是多少?为什么?
(2)规定价格下限以后,市场中盛行的价格是多少?
(3)为了执行价格下限政策,政府必须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答:(1)交易量为40 吨;
(2)为把产品卖出去,与40 吨的供给相应的价格是300,所以市场中可能会是300 元/吨;
(3)政府应该收购过剩的大米。
如果觉得不错,不要忘了分享给您的好朋友哦:
读了本文的人还读了...
本类排行...
最新热文...
为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级微观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