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冶金研究院企业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当前南宁市报废机动车管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南宁市报废机动车管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莫运华(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应当报废的机动车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但目前,报废机动车办理注销登记率低、管理难度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从车辆管理及路面管理实践出发,浅析南宁市机动车报废管理工作现状、成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望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南宁市2011年度报废机动车管理的现状
(一)报废机动车办理注销登记率低
据统计,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全市(含武鸣、宾阳、横县、上林、马山、隆安等六县)机动车保有量为1361514辆(其中,汽车为521312辆,摩托车为836600辆)。本年度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报废条件的汽车共计2182辆,摩托车共计 218936辆,但截止10月31日,办理注销登记的情况是:汽车903辆,摩托车389辆,占应办理注销登记车辆的比例分别为6.9%和0.21%;车辆所有人逾期未办理注销登记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南宁市在2001年1月10日起实行“禁摩”、“限摩”措施至今已超过十年,市区大部分摩托车已经接近或达到规定的报废年限,但从2006年—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达到报废条件的摩托车办理注销登记率极低,除了2008年为212辆外,其他每年数以万计的报废摩托车到车管所办理注销登记业务的均只有几十辆的幅度。
(二)报废机动车涉及多种交通违法问题
一是长期不参加年检的情形比较严重。据统计,南宁市截止今年10月31日的机动车检验率为60.58%,其中,未检测大型汽车为11709辆,未检测的小型汽车为41984辆,未检测的摩托车为478088辆。在这些未检测的车辆中,有的车辆自办理注册登记以来就从未参加过年检,其中,时间最长的竟达10年。自2001年至今,超过3年以上未检测的车辆达6361辆,摩托车154083余辆。按照目前的汽车和摩托车报废标准,车辆未按期年审不是达到报废的条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只能处罚其未按期年审的行为,并督促车主办理审验,但这些长期不参加年审的车辆因为没有接受安全运行性能的定期检测,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很大威胁。日前,商务部发布《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四条把“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作为“应当强制报废的情形之一”,若最后得以通过并实施,对提高机动车按期参加年审无疑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大量流向边远农村地区并继续违法上路行驶。笔者经过对南宁市亭洪路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车辆主要流向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得知该市场卖出的二手车,不仅涵盖了广西各地,还辐射到广西周边的粤、黔、湘等省份。对于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报废条件的汽车、摩托车的主要交易流程是:由南宁市车贩子收购,然后转卖至各地的二手车贩子,再由各地的车贩子转手至实际用车的群众。这些报废和即将报废的机动车经过层层转手后,大多数是在边远的乡镇、农村、林场、矿山等“山高皇帝远、交警很少来”的地方再次超期“服役”,成为这些地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安全隐患。
三是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逃赔问题严重。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报废条件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往往因无力赔偿而选择。这类车辆在上路行驶时,为了规避驾驶报废车辆的处罚,通常对车辆采取套牌的方式来改头换面,车辆套用信息与登记信息完全不符,由此又给交警部门追逃和侦破肇事逃逸等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事故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受害方为此聚众吵闹、上访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报废机动车办理注销登记率低的原因分析
按照我们正常理解,只要把好对报废机动车的源头管理关,也就是车管部门对达到报废条件的机动车一律按规定办理解体、注销登记等手续,就可以杜绝诸如报废车上路行驶、套牌行驶、任意违法、事故逃逸等引发的一系列后续问题。但现在的事实是,大量达到报废条件的机动车不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且这个问题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对报废机动车不办理注销登记无强制管理措施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于达到报废条件的机动车,规定了机动车所有人、公安车管部门“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对于出售或者驾驶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的,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但对于机动车所有人不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只有“公告其登记证书、行驶证、号牌作废”,没有其他制约管理措施。因此,即使车辆管理部门已经通过定期公告临界报废车辆的信息督促车辆所有人来办理注销登记,但因对不及时办理或经通知拒不办理注销登记的行为缺乏制约手段,导致车管部门处于“拿他没辙!”的尴尬境地。近年来,各地车管部门在加强对报废车辆的管理工作中,对提高车辆办理注销登记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如:四川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曾于2010年10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在受理车辆、驾驶人业务时,对存有未参加定期检验或未按时报废的机动车的申请人(包括个人和单位),需告知其先处理完毕问题后方可办理其他相关业务。按照此规定,如果某个人或某单位名下有一辆到期未检验或未按规定报废的机动车辆,申请人在办理新车注册、转入和转移登记,驾驶证审验、增驾等相关业务时将暂不被受理。此举在当地宣传和推行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年的车辆年检率、报废注销登记率大幅提高。据悉,全国各地车管所也有类似的工作措施,但是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可能存在引起“不依法行政”的行政复议等问题,在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明确支持的状况下,确实很难大力推广。
(二)国家对交售报废车辆补贴过低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报废期满前将机动车交售给机动车回收企业,由机动车回收企业将报废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因此,报废机动车交售给机动车回收企业是办理注销登记的法定程序。据了解,目前广西车船金属回收有限公司是南宁市唯一经过经贸部门审批并获得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该公司对报废车辆的回收补贴标准是:摩托车350元/吨、小型汽车400元/吨、大型汽车1000 元/吨。按照这个价格标准,一辆摩托车通过正规渠道报废能得到150元残值款,其中100元还要用于办理车辆查验、注销登记手续,车主拿到手的实际上只有50元左右;一辆桑塔纳通过正规渠道报废,车主拿到手的实际上只有 400元左右;一辆荷载5吨的货车通过正规渠道报废,车主拿到手的实际上只有3000元左右。若是将车卖给二手车贩子,拿到手的钱将会是比通过正规渠道报废拿到手的超过10倍以上,即使是拆开卖零件,所得的收益也比办理报废补贴要多得多。巨大的价格差异,使绝大多数的车主认为将车辆按正规程序办理报废和注销登记手续根本划不来,心中的天平更加倾向于将车卖给二手车贩子。只有受到定编证制约的机关单位的车辆,车辆所有人才会主动办理报废注销手续,据统计,到2011年10月底,南宁市车管所办理的汽车注销登记903笔业务中,属于机动车所有人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为808笔,占全部业务量的89.48%。
三、加强报废机动车管理的对策
加强对报废机动车的管理力度,消除报废车辆给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带来的隐忧,笔者认为可以从完善管理法规和落实现实措施两个方面入手。
(一)深层次管理对策
1. 要从国家层面出台或补充完善机动车登记相关法规,对机动车所有人逾期不办理定期检验或注销登记,或经通知拒不办理定期检验、注销登记的行为,明确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作出具体的强制管理规定,为规范对报废机动车管理提供根本保障。
2.扩大机动车报废更新资金补贴范围、条件及提高补贴金额,扭转机动车所有人对现行补贴标准金额不认可的尴尬局面。只有让依法、按期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机动车所有人得实惠,才是加强对报废机动车管理的辅助之策。
3. 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二手车交易、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源头管理,坚决杜绝已达强制报废标准的车辆及其发动机、车身、车架等五大总成流入市场,加大对非法销售报废机动车、拼装车以及五大总成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报废机动车的注销登记、回收拆解、拆解市场整治、路面巡查、环保检验、车辆维修等环节,强化对报废机动车的监督管理,切实杜绝报废机动车、拼装车上路行驶和流入市场。
4. 打破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的垄断经营局面。目前南宁市具有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只有一家,这与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庞大的市场及其不适应,应该像其他行业一样,尽快打破“一统天下”的局面,只有打破了垄断,有了竞争,广大的报废机动车所有人才能得到更多实惠,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办理注销登记业务。
(二)现实工作措施
1. 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加强对出售、驾驶报废、拼装、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及应受到相关处罚的宣传。以治理酒后、醉酒驾驶行为全社会关注为例,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博等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宣传覆盖面,结合典型出售、使用报废车的违法和事故案例开展震憾式宣传,用“出售、驾驶报废车,害人害己”的危害定律,教育广大群众不出售报废车、不使用报废、违法车、不乘坐报废、违法车,促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充分理解并积极支持加强报废机动车管理的工作,营造浓厚的全社会参与宣传氛围。
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大对报废车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上路行驶等违法问题的查处和打击力度。车管部门要及时向路面勤务大队传递临界或达到报废车辆的统计信息,由各大队结合交通安全宣传“五进”、“邻里交警”等工作,督促车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各大队进一步加大对驾驶报废车、假牌假证、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依法从严从重查处报废车辆违法上路行驶的行为。
3.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民警打击报废车辆违法行为的能力。要把查缉驾驶报废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作为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重要技能科目,通过外请培训和内部传授相结合、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方式,培养一批技能尖子和岗位能手,以点带面,提高一线执勤民警的整体查缉能力,实现更强大的打击震慑效果。
4.简化办理报废注销登记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过去由于受到警力有限以及待报废车辆数量稀少的影响,南宁市车管所一般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安排民警到回收公司开展车辆查验和现场解体监督等工作。自2011年4月起,南宁市机动车远程查验中心建成使用后,南宁市车管所对报废车辆实行远程查验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并决定在年底对办理注销登记业务的报废车辆实行远程查验模式,这一举措将可以实现“即时申请、即时查验、即时办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
2011年10月13日商务部发布)&&&&
3、《南宁摩托车报废大限将至仅不到2%车主动报废》(《南国早报》)
4、《四川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关于加强机动车定期检验和注销登记工作的通知》(川公交发[2010]73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广西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分析论文.doc2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题 目 广西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英文题目Analyse on the present develop condi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Guangxi logistics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指 导 教 师
论文(设计)题目
广西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题目来源:本人通过专业的学习,再结合自己的成长环境,认为当前广西物流业的发展这一论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在与老师交流后自选题目。
题目意义:1、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现代物流对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企业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加快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技术和组织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将更快地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产业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产业,而且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决定竞争成败的先导产业。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具有特殊区位优势的广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广西发展物流业具有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广西北部湾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既沿海又沿边,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往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但是长期以来广西的区位优势却未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以至于广西的物流业发展仍然相对处于起步阶段。
经查阅相关资料,有许多学者也研究这一课题,如:对外经贸大学的肖薇发表了《中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人文档均来自网络或原创,如出现侵权、商业广告以及各方面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请与我留言,本人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广西电视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以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为例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广西电视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以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3:16: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广西电视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以广
官方公共微信广西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物流管理论文-中国教育资源网
资源搜索: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决策分析
物流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和流通行业结合在了一起。随着社会分工的升级和细化,流通中的商流和物流进一步分离,独立的物流活动得以形成。物流及物流学科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其发展过程概括为:“物流随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起源于上世纪初美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建成了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对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尤其是信息、通讯将更快地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产业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产业,而且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决定竞争成败的先导产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具有特殊区位优势的广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广西现代物流业现状调查及现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目前广西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广西 物流业 现状 发展对策?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 Guangxi Decision Analysis
Logistics as an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early stage of human society and circulation of the industry combined together. With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upgrading and refining,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in the business stream for further separa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an independent logistics activities.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disciplines genera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period of the product,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summarized as: "Logistics as arising from human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Modern Logistics originat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uilt the community, specialization, network-based logistics system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strong supporting role.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will be more quickly applied to the area of logistic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foundation for national industries, but also gradually become the dri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termining competitiv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leading industry.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a special location for the advantages of Guangxi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rticl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uangxi'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survey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Guangxi and the reasons for and the corresponding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Keywords] Guangxi& logistics industry&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前& 言... 5
第一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5
1.1& 广西物流发展的情况... 5
1.2 广西物流发展对策... 6
1.2. 1抓住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物流业... 6
1.2.2加强研究,科学确立广西物流业发展模式... 6
1.2.3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规范管理... 7
1.2.4对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改造... 7
1.2.5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功能合作... 7
1.2.6依托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7
第二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8
2.1& 存在的问题... 8
2.1.1& 符合广西特点的物流模式尚未形成... 8
2.1.2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8
2.1.3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8
2.1.4物流设施布局不够合理,企业之间合作程度低... 8
2.1.5物流功能单一... 8
2.1.6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9
2.2& 影响的原因... 9
2.2.1受到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9
2.2.2物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 9
2.2.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 9
2.2.4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 10
第三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 10
第四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建议... 11
4.1加快物流体制改革... 11
4.2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创新... 11
4.3建立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实现物流产业结构调整... 11
结束语... 12
致谢... 13
现代物流是经济、社会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运用系统整合的理念,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进行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批发零售业、对外贸易业和信息业等新兴的复合性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新的经济的增长点。
物流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和流通行业结合在了一起。随着社会分工的升级和细化,流通中的商流和物流进一步分离,独立的物流活动得以形成。物流及物流学科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其发展过程概括为:“物流随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起源于上世纪初美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建成了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对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尤其是信息、通讯将更快地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产业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产业,而且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决定竞争成败的先导产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具有特殊区位优势的广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广西物流发展的情况
“十五”期间,广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8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73%。其中公路建设完成437亿元,为“九五”时期的1.79倍;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完成7.6亿元,为“九五”时期的1.67倍;水运建设完成37.9亿元,为“九五”时期的1.46倍。交通完成投资约占“十五”时期广西固定资产投资的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6%。
  “十五”期间,广西公路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分别为5%和8.6%,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80%和36%;道路货运平均运距为90.67公里,比“九五”期间延长10.63公里;广西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3644万吨,比“九五”时期增长107%;集装箱吞吐量共完成64.8万标准箱,比“九五”时期增长4.1倍。
随着物流信息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依托原有的设施、客户、业务基础和经营网络正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物流企业的数量及规模也迅速增长。2004年之前广西登记在册的物流公司总计不到1000家,而截至2009年6月,广西物流公司已达6500多家,仅南宁市登记在册的物流公司就
有3100多家。与此同时,企业规模也逐步壮大,如位于邕武路南宁货运北站的先飞达物流公司,每年以5倍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广西成长速度最快、线路最齐全的物流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广西物流企业类型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是依托港口发展。此类企业的总部一般设在港口,拥有自己的码头和可自调的船只,主要经营陆海联运货物及通过海运的进出口货物的相关物流业务,大都以集装箱运输方式为主。其在港口一般设有专业仓库,货主可以直接把货物运送到专业仓库等待物流公司发货。其次是依托货运交易市场发展。其主要方式是公路汽车运输及仓储服务。目前广西依托货运交易市场的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内陆城市,一般自己不配置运输车辆,专职经营货物的仓储、信息、配车等组织工作,凭借专业的服务及较低的成本迅速抢占运输及仓储市场,成为公路货运及仓储市场的主导力量。再次是依托国内大企业发展。货运公司为了找到固定的货源,千方百计和各种生产企业建立运输服务关系,承包生产企业的销售物流,尤其瞄准大型企业承包一定比例的产品储运任务。
1.2 广西物流发展对策
1.2. 1& 抓住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物流业
&&&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该贸易区建成后,将是一个拥有17亿人口、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孕育的机会难以估量,无疑为与东盟国家毗邻、经济关系密切的广西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物流业发展机遇。
  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涵盖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稳步推进,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合作开拓新领域、新途径、新空间,营造互补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多赢”格局,从而推动广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两廊一圈”的建设。中越两国政府着力推动“两廊一圈”的建设,广西在“两廊一圈”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占据了“一廊一圈”,更在于这“一廊一圈”与珠三角的对接及与中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对接,对广西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发展现代物流是个极好的契机。
  4.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研究表明,会展经济的经济带动系数为1∶9。因此,通过发展会展经济可促进贸易增长,从而进一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今后,广西可通过举办更多的专业性展会,促进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在广西形成,推动广西物流业的发展。
1.2.2加强研究,科学确立广西物流业发展模式
1.构建面向东盟的北(海)钦(州)防(防城港)港口物流中心。广西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是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沿海经济圈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中心,拥有北海港、钦州港及防城港,具有双向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区位优势。构建北(海)钦(州)防(防城港)港口物流中心可充分发挥出海大通道的区位优势,促进国内外经济要素的集聚和分散,对广西物流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2.构建专用工业品、工业原材料的柳州工业物流中心。柳州市处在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点上,具有横贯东西、纵达南北的地理优势,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工业经济较为发达,拥有规模化的汽车、机械、食品等支柱产业。因此,依托上汽通用五菱和柳工集团的发展及柳州市最大的柳邕路生活资料批发市场群,可重点规划柳州工业物流中心,满足就近配套、物流配送及整合物流的硬、软环境的要求。
3.构建南宁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从区域环境看,南宁地处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接合部,北面有广西的老工业基地柳州和桂林,南面有新兴的广西沿海工业基地,东西轴线沟通珠三角和东盟。随着中国—东盟交通枢纽在南宁形成,南宁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自是应有之义。
2007年4月,柳州铁路局总部新址划定在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片区;2007年8月,南宁市人民政府和深圳盐田港集团就投资建设广西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项目签署合作意向书。这些举措对构建南宁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都将产生重大的意义。
1.2.3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规范管理
在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应配套措施中,尤其是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此外,各级政府除了为国营物资企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外,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物流市场,保证公平竞争,促进物流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1.2.4对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改造
通过市场机制对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改造,促进强强联合,对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充分认识加强物流管理是企业从内部寻求利润的有效途径,鼓励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1.2.5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功能合作
在各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打破所有制限制,启动现代物流标准化工作,制定现代物流服务的标准和服务标准,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仓储设施等能够相互兼容,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现代物流资源共享。在物流企业的功能方面加强合作;在服务网络内统一规划,设立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若干现代物流中心,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大框架,实现物流企业强强合作的联盟态势,使物流企业由放射性经营转变为网络化经营,积极进行多层面的物流服务网络建设。
1.2.6依托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第一,各大专院校要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的优势,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合理定位,多层次地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为企业培养一线的物流操作人员,还要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战略策略人员及研究人员,使其人力资源合理化。第二,企业要依托行业协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联合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从企业内部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短
期内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第三,物流企业与行业协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要互搭实习、实训的平台,形成合力,共同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二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2.1.1 &符合广西特点的物流模式尚未形成
城市作为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其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它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因此,城市作为物流活动的汇聚地,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切入点,对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物流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广西区内各城市的功能、地位、经济水平、基础条件等在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不尽相同,符合广西特点的物流模式也尚未形成。
2.1.2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近几年来,广西物流业在迅速发展,但也逐渐暴露出市场不规范的现象。如广西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管理物流企业的部门,而市场上存在的物流公司良莠不齐,真正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不到三分之一,这使得货主的风险大大增加。广西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标准化不高的现象。
2.1.3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广西物流企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及装备较少,大多数企业的操作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的层面上。信息应用水平较低,较少企业运用条形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软件。此外,在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方面,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1.4物流设施布局不够合理,企业之间合作程度低
广西物流业大部分的企业各自为政,物流设施布局不均衡,相互之间联盟合作的程度比较低,在同类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合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造成资源浪费、重置成本高的不良局面。
2.1.5物流功能单一
广西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虽然称之为物流公司,但其在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方面十分单一,许多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运输或仓储服务。在笔者调查的183家物流企业中,仅有1家物流企业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但其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物流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方案设计及供应链管理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1.6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广西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物流人才的缺乏。笔者调查的183家物流企业,其从业人员共计有8300多人,而既懂物流理论知识又懂物流操作技能的专业物流人才占其从业人员的比率不到10%,拥有物流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到3%。大部分物流从业人员,仅有高中文化,他们对物流技能的掌握大都是靠经验或企业内训来完成。广西首家与大专院校展开物流人才联合培养的著名民营物流企业翁氏八达物流公司表示,广西的物流企业要想获得长效发展,必须拥有一大批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懂专业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他们认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共建物流人才实践基地,实现物流产、学、研并举发展。
2.2& 影响的原因
2.2.1受到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广西不少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2.2.2物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
尽管广西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优麦电子商务&范化的物流服务。
2.2.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
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2.2.4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
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各方面,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但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并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目前,商务部、交通部在资格认证方面各有多项政策法规。政府职能部门对物流企业是一种多头管理体制。在物流业,广西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另外,地方保护主义也较为突出。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物流企业利益,在交通运输、税收、工商等方面设置障碍,限制非本地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这也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现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的、区域性的,缺少全国统一性的专门法律文件。这使全国性的物流企业缺少有效的法律规范。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仅仅以部分行业标准和《物流术语》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在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目录中至今没有物流企业的一席之地。物流企业受到的各种限制,以及专业物流组织及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等,不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
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沿海、沿江、沿边,背靠国内广阔腹地,面向东南亚市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也是沟通我国与东盟各国最便捷的国际大道。目前,广西已初步建成出海出边出省打通道,使广西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客观上已成为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1、地缘优势。在中国各省区能够和东盟开展国际物流业的省区里,广西的区位优势是非常显著的,东联广东、香港、澳门等经济发达地带,面向东盟诸国,特别是与越南的地理联系,成为中国唯一和东盟海陆接壤的省份,既有通往东盟的便捷的陆路通道,又有多个港口连接东盟诸国的港口,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广西在开展与东盟的国际物流业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在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具有这种重要的战略地位
2、政策优势。广西是这几年来全国各省区中获得的优惠政策最多的一个,集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沿边开放城市优惠政策、国家级开发区和少数民族自治政策等于一身,其中特
别是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可以吸引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进而推动广西发展国际物流业,促进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
3、具有很好的机遇,就是现在的中国加入了WTO。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东盟的发展来带动我们的物流发展。
区内港口群有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同时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迅速增长,形成了国际物流内在需求的需要。近年来广西特有的港口群的建设和发展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物流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加快,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迅猛增长,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倍,外贸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与此息息相关的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国际通道、西南出海口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日趋完善。目前广西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400多公里,广西区内几个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已有高速公路或铁路相连,其中,广西第一大港防城港是全国枢纽港之一,也是华南第三大港和广西沿海的最大港口,其货物吞吐量已突破2100万吨,第11个万吨级码头正在兴建,以凭祥为代表的通向东南亚最大、最便捷的西向出海大通道。交通设施的建设可以解决开展国际物流业的基础设施问题,从而获得了物流硬件的发展。
第四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建议
4.1加快物流体制改革
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商业、物资业和对外贸易业等,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物流业赖以发展的物资基础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得物流业的发展不快,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各个有关部门分别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经济和管理等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我国物流业发展走向健康轨道。对于物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政策或建立健全有关法规,来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和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协调部门、条块关系,促进流通和生产的共同发展。
4.2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创新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同时,制定物流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一些物流标准化系列项目。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这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物流管理和创新方面,一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的优势,使其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二是积极开发、研制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的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条码及标志印刷信息管理等装备,并使其具有产业化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适合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特点的各种物流组织条件。
4.3建立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实现物流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政府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将物流企业推向市场,物流企业自身要按市场经济运作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物流企业要适时转变经营方式,积极建立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实现以电子网络为平台,多种运输方式组合的现代物流。其次,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促进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实现物流企业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产重组,实现物流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第五章&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1.形成物流市场、融入物流大体系
&广西物流服务业主要是以工路物流企业为主体,与相关物流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建立从事经营现代物流业务的物流运作系统。现代物流是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形成物流市场、融入供应链物流大体系,提升广西物流在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广西现代物流需要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延伸到生产、流通、销售各个领域,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现代物流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规范广西现代物流市场管理&&&&目前,在广西现代物流已掀起一股物流热,但是物流业发展极不平衡,物流市场不发达、不规范。当前面临着主要任务是:在建立广西物流系统的同时,要加快广西有关物流的法规建设,加强对现代物流市场管理,并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无论是建设和发展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还是发展现代绿色物流,都需要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政策的支持。
3.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加快转变路运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现代产业结构,推动路运输企业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拓展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增值服务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建设和完善快速反应的国内、国际供应链,发展成为由运输网、信息网、营销网3网合一的物流价值链。因此,加强智能化交通运输、智能化物流设施的建设,向高科技化发展,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4.发展绿色物流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而废弃物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废弃物是一种资源,大量废弃物的出现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回收物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持系统,废弃物物流的产业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和资源化,是维护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再生产的有力保障。因此,发展绿色物流既是当今世界现代物流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我国现在物流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5.发展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点。为了全力满足紧急状况的物资需求,需要建立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在借助现代科学手段的前提下,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实现损失最小化,避免灾难扩大化。应急物流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对各种突发性事件进行控制。因此,现代物流企业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应急物流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强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管理,是我国现代物流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广西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只要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我们很快就会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看到他发展的一面同时我们的企业也应该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并做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困难。现代物流主要是信息化的行业,信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正确认清目前我区物流信息应用现状,准确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下决心加大推进信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的后发优势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我区现代物流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查找资料、深入分析,此次毕业终于圆满完成。虽然自己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进行了深入分析,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但没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其他老师同学的大力帮助,我也是无法完成此次毕业设计的,特在此向在我完成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一并致谢。
&&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陈超慧老师。从下达任务书,资料查阅、文章结构的安排、文字表述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虽然她平时的工作也很繁忙,但她还是挤出许多时间,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启发。她渊博的知识,前沿的理论研究,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都让我无比钦佩和无比感激,我也会以她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
&& 其次也要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克服各种困难,最后顺利完成此次毕业设计。
&& 最后,我也要感谢大学三年的所有老师,他们为我树立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态度也打下了牢固的专业基础,感谢资本结构理论领域的所有研究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是我此次毕业设计的理论基石。
1.王德成,扈建明,广西现代物流发展分析,科技咨询,2006
2.董千里,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 物流 , 2005
3.李柏祥, 论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 物流 , 2007
4.徐伟, 提升广西物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 商场现代化 , 2006
5.张放,竞争优势与竞争策略. 上海管理科学 , 2007
6.黄鑫,广西现代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广西职业学院,2007
7.王军,论现代物流发展的建议。物流管理,2008
8.秦华阳,杨毅,对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改造,企业化管理,2008
9.陈亚光,穆思维,论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物流管理,20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状及对策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