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本杂志,我是广告公司的,设计制作的都没有问题的英文,应该如何运营以及呢?先谢谢了!

(C) 58.com本人只是一个爱好者,不是业内。就把平时知道的一些信息回答出来吧。&br&首先按照LZ的问题,这里只讨论“日本的热门漫画”,因为不热门漫画的运营是完全不同的。&br&周边产品是通过无数的产业链和原作联系起来的,个人认为不能单独拿出来看。整条产业链是统一的,哪里断掉都不行。以日本当今无论是影响力和销量都排行第一的漫画《海贼王》为例,简单讲讲日本动漫产业链是如何盈利的。&br&1、最原始的《周刊少年jump》的杂志贩卖。海贼王所连载的《周刊少年jump》(以下简称jump)是集英社旗下的漫画杂志,位列日本三大少年漫画杂志之首(其他两本为《周刊少年Sunday》、《周刊少年Magazine》)。售价为240日元(这个价钱在日本大约能买到一盒牛奶),逢周一发售,每期发行量为500万册左右,最高峰为1995年灌篮高手、幽游白书、浪客剑心三大台柱同时连载的时候,达到653万册,当然经济不好的时候也会跌至200万册左右。一本jump分量颇足,里面连载大约20部漫画,每部大约20页,所以就有大约400页,16开的大小,书的厚度大约有3cm,但售价却非常低,一般受众例如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轻易负担得起。&b&jump的原始销售基本上是不盈利的,估计印刷费都不够,实质上是作为广告的形式向青少年推广杂志社的漫画。&/b&海贼王在每周更新的jump上的剧情是最前沿的,代表着这个故事的最新发展,比动画和单行本都要领先很多。所有相比于晚上守在电视上看落后大半年的动画剧情,日本青少年更倾向于买一本杂志在上学途中看。&br&&br&2、单行本贩卖。漫画单行本就是每部漫画自己单独出漫画书发行。海贼王的单行本销售在日本是神一样的成绩。单论日本国内的销量,海贼王单行本的总销售量为2.6亿册,意味着平均每个日本人都有两本海贼王的单行本(第二名是龙珠的1.56亿册)。第61卷单行本(剧情上说到顶上战争的高潮,大海贼白胡子战死)更是打破了日本书籍发行的数个记录:初印刷量390万本,前三天销量突破200万本。可以说,海贼王可以单凭其中一本单行本在日本就能打败哈利波特完结篇《死亡圣器》的总销量,是相当可怕的消费市场。单行本每本售价为420日元,书本大小和内容要比jump小很多。虽然单行本交的稿需要在杂志初连载交的稿上重新描线润色,但对于尾田先生这种勤奋的作者来说,由于初稿就已经画得比较精细,所以后续加工的工作量相对不大,都交到助手去做。可以说,&b&单行本基本没有二次加工成本,完全是拿原来刊登过的漫画重新印刷卖钱,漫画的直接盈利阶段是单行本发行阶段。单行本盈利是漫画盈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br&&b&&br&&/b&&br&3、动画播放。所谓的动漫动漫,动画和漫画是紧密连接的两个行业。以海贼王为例,海贼王的播放电视台为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时间为逢星期天早上11点(在最顶峰的时候,海贼王的播放时间曾经在周日晚上8点这个无敌黄金时段,不过最近日本动漫产业总体下滑,所以时间才改了,这是后话)。海贼王动画制作交给日本老牌动画公司东映动画。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是集英社和少年jump把版权卖给动画公司,动画公司自己单独运营,自负盈亏,但双方在决策上会有交集。例如,理论上每集动画的剧本写好后,都要交给尾田先生过目(不过估计这些都是助手和集英社公司的员工干的);在动画进度快要追上漫画的时候,是选择“增加原创剧情”、“拖时间”还是“停播”策略,是要经过双方讨论的。以海贼王为例,动画公司盈利的方法包括:1)与电视台合作,分摊电视台向居民收取的台费(日本的有线电视费用)和广告费;2)发行DVD和BD光盘,鉴于海贼王剧情太长,基本没什么人买它的碟,这部分的盈利相当少;3)以海贼王的影响力作为平台,与第三方进行交易。这些交易商在动画片头曲播完后的赞助画面是可以见到的,最常见的有“sony music”和“角川集团(kadokawa)”。例如索尼音乐,他们通常和动画制作公司合作,用动画的影响力来捧红他旗下的歌手和音乐创作人。海贼王500多集的动画,出过3、40首主题曲和片尾曲,上百首插曲和音乐。这些其中有一些是和音乐公司合作制作的。动画公司再从音乐的公司的盈利中分红,其他的合作类型也相似。但除了版权费外,动画公司的所有收入还要按当初的合同规定以一定比例给集英社和尾田分红,&b&所以总的来说,电视动画制作公司是整个动漫产业环节中最吃力不讨好的,无论对于原公司还是动画制作公司的盈利都不高。&/b&原漫画公司和作者把它当广告商来用,自己的运营在网络和盗版的高速发展下越发举步维艰,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受网络时代打击最大的就是这个环节。&br&&br&4、剧场版电影。并不是所有漫画都有级别推出剧场版电影的,只有海贼王、火影、死神、柯南、口袋妖怪(游戏)这些背后有大财团支持而且人气和影响力很高的才有能力推出剧场版电影。海贼王共有11部剧场版电影(加上今年冬天的有12部)。所有剧场版的制作公司均为东映动画。票房以10-30亿日元不等,最高为09年剧场版强者世界47亿日元(这部的宣传和广告也是最足),最低为11年的3D剧场版寻找草帽7.8亿日元。这个环节没什么好说的,继续是用海贼王的影响力来做生意。&b&这一环节虽然台阶较高,需要大影响力作为后盾,但盈利中的中日差异较小,且盈利可观。&/b&看喜羊羊是如何利用几部剧场版电影赚个盆满钵满就知道了,这个环节值得国产借鉴学习。&br&&br&5、周边产品。在经过前几个环节对消费者的狂轰滥炸后,假如产业能走进良性循环,周边产品的销售就是势如破竹了。周边产品主要包括玩具手办、饰品(例如钥匙扣、手机套,甚至手机、相机、食物)和衣服等。以玩具手办来说,海贼王是一个旅途冒险故事,当中出场的人物相当多,在制作手办这个环节中很有优势。一个手办的价格不低,以4位数为主,也有5位数甚至6位数的玩具和手办。集英社和BANDAI、Figma等公司合作,同样向玩具公司要分红。虽然4位数甚至5位数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并不会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但周边产品的价格却比漫画、单行本这些一次产物的售价高10倍100倍1000倍!其余的食物,衣服等的周边产品同理,一件普通的Tshirt在和海贼王合作后印上一个路飞,价格就能翻倍。这些盈利归根到底是前几个环节打下来的基础决定的。&b&漫画一次创作带来fans,动画、电影作为广告的同时加深他们的爱,然后fans的爱在周边产品这个高端环节中被消费,整个产业链在这个环节中大获利。&/b&&br&&b&&br&&/b&&br&更有甚者,也有整个动漫企划是建立在周边产品企划上的情况。最著名的例如美国动画《变形金刚》,它是孩之宝公司为了推出新的可变形机器人玩具而制作的宣传动画;日本漫画《游戏王》,它是集英社为了推出新的卡片桌游而制作的宣传漫画,还特地找了以前在世嘉游戏公司工作过的高桥和希执笔。也有人说日本的高达系列动画其实是BANDAI的玩具宣传广告。中国这种产业也有,例如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推出他的悠悠球而制作了国产电视剧《火力少年王》。&br&&br&&br&&br&说到这些运营模式有哪些是值得国产动漫业借鉴的,这里先分析一下中日动漫业的主要区别。&br&1、首先要澄清,&b&中国动漫人的技术是没有问题的。&/b&日本动画的原画工作外包中,有很多就是交给中国公司做的,意味着我们看的很多日本动画,里面有很多场景是中国人画的。不要被雷锋、高铁侠、戚继光这些闹出笑话的例子所蒙蔽眼睛,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很复杂。&br&2、&b&我觉得中日动漫业的最大区别是投资商。&/b&由日本动漫产业链的运营可见,没有一个巨大的财团作为财力后盾,是不能大规模调动资金,创造连绵数千里的产业战线的。单凭爱和热情是不能盈利和壮大一个产业的。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关系充分调动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出版社、音乐制作一起协作和作势,市场根本就不能出来,没有市场何来盈利。缺乏其他媒体的帮助的后果就是,例如,假如我要正在看文章的你列出你所知道的现在正在制作和播放的国产动画,你又能说出多少个名字呢。事实上每年制作的国产动画非常多,其中也不乏有用心用爱去制作的作品,但假如我们连这些名字都没有听过,又如何去消费呢?更者,国内的动漫投资商根本没有想过产业能否发展,都只想着趁着国家这道风气使劲的捞一笔,当然就不会谈产业链构建,赶紧把拨下来的钱吃掉就走人。&br&3、&b&民间对动漫产业的看法在国内具有先天劣势。&/b&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中日区别。为了宣传09年海贼王剧场版《强者天下》,集英社和东映斥资3亿日元在日本《朝日新闻》上投放了9幅整版广告。这些举措放在我国的认知上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不可能理解为啥一部动画能够在大报纸上有整版的广告,整版广告不是都属于汽车、化妆品、房地产这种“大人世界”的东西的吗?我国绝大部分民众,包括思想开放的年轻人大学生,依然没能摆脱“动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意识。就是这种意识的存在,生生地掐死了动漫产业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只能通过做小孩子生意赚父母的钱。不仅是一般民众,连国内的动漫爱好者都不对国产动漫产业作出支持,在了解不深的情况下只顾谩骂和攻击,说到底看动漫在很多国产漫迷心中只是一个用来标榜与众不同的筹码而已。本质上很多国产漫迷都不是成年人,所以说成年人市场几乎为0,和日本40岁大叔都会每个星期买jump来看的市场相差不是一般的大,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日本从手冢治虫开始打这场战,已经打了60多年,我们才刚开始。所以我们要尽快放弃揠苗助长的妄想,早早的踏实地发展下去,路还很长。&br&4、&b&国家审查制度有很大的阻力。&/b&不要说动漫,连电影都要卡在这条路上。一天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分级审查制度,文化产业一天都只能挤着一块小瓷砖上蠕动。当然这点我是理解国家的,归根到底是民众的欣赏水平和接受限度依然太落后。不然有钱赚,谁不想赚?&br&&br&要说对于国产动漫能借鉴的地方,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几点:&b&市场,资金,政策保护&/b&&br&&b&市场:&/b&日本动漫成功的地方根源上是由于市场巨大。对于日本市民来说,“看动画”和“看电视剧、看电影”一样,自然的动画市场就上升了一个消费层面。对于开拓市场来说,动漫公司一家独鸣是拍不响手掌的,需要所有媒体配合宣传。媒体宣传得多,市民发现看动漫就像用苹果手机一样很时髦,市场自然就出来了,十多年前人们也没有意识得到手机可以当成游戏机和移动上网机来卖啊。不仅要让消费者意识到“动漫只是一种更容易创作的文化媒介,和受众年龄无关”,还要让投资者明白这块市场有钱赚,而且可以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链。美国的动画电影票房就相当高,人类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阿凡达》就是一部动画,各类超级英雄改编电影都为美漫两间大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人家懂的就是包装,把动画包装成“大人看的东西”。国产动画人要尽快抛弃的是“一股脑、只凭着爱、企图一步到位、盲目追求日漫风格模式”的思维,产业需要热情,但不能只有热情。&br&&b&资金:&/b&这个我们现在并不缺,缺的是资金能否有效到位地分配下去。还有要和市场的发展配合起来。关于资金如何有效监管和有效分配,就不是这里可以讨论出结果的问题啦。&br&&b&政策保护:&/b&所谓政策包括支持政策和消除阻力的政策。支持政策我们有,消除阻力的政策(例如完善文化产物出版制度)又远远还没轮到我们去抗议,早就有别人在争取着。&br&&br&所以归根到底,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改变对动漫市场的认识。什么时候大众都能接受《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上能刊登《星游记》下一部剧场版电影的整幅广告,什么时候我们才有资格大谈动漫产业发展。大家的认识都能接受了,就不用每天抱怨只能看喜羊羊了。
本人只是一个爱好者,不是业内。就把平时知道的一些信息回答出来吧。首先按照LZ的问题,这里只讨论“日本的热门漫画”,因为不热门漫画的运营是完全不同的。周边产品是通过无数的产业链和原作联系起来的,个人认为不能单独拿出来看。整条产业链是统一的,哪…
图片分不同类型,所以笼统的答案都不太好。&br&&br&我做PPT经常需要各种图片,我给你一个参考。&br&&br&假如找高清商业图片,付费的影美晴,全景网,Getty,昵图网都不错,虽然是付费的,但一样可以下高清小图,也足够大,假如只是用在OFFICES里面的话。&br&&br&如果找最新新闻图片,中国新闻图片网不错。&br&&br&如果找免费人物景色图片,flickr不错且有专门的抓图工具。&br&&br&如果要找图标,用图标搜索可以找到目前主流图标网站。&br&&br&如果要找搞笑低俗图片,当然是百度为王。&br&&br&如果要找剪贴画,微软的在线官网很不错,不过别忘了,其实里面很多都是精美大图。&br&&br&如果没有任何灵感,请将你要找的内容翻译成英文关键词用谷歌图片搜索,祝你好运,因为谷歌经常变成股沟。
图片分不同类型,所以笼统的答案都不太好。我做PPT经常需要各种图片,我给你一个参考。假如找高清商业图片,付费的影美晴,全景网,Getty,昵图网都不错,虽然是付费的,但一样可以下高清小图,也足够大,假如只是用在OFFICES里面的话。如果找最新新闻图片…
说点亲身经历,以下封面基本都是脱销的。&br&1、去世的巨星。&br&&img src=&/ccbb5ada87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br&2、爆红的明星。&br&&img src=&/dc94c71f8ad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7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dc94c71f8ad_r.jpg&&&br&&img src=&/f3ccd9c1c2ca9c51aa0cfd2d43bcb755_b.jpg& data-rawwidth=&210& data-rawheight=&2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0&&&br&3、特大灾难&br&&img src=&/742cc5cfb5aa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3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br&这些封面有个共同点:都是在两到三天内仓促做完的。&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不过,这些经验都不重要了,因为报摊已经死了。&br&—————————————————————————————————————&br&所以,把每篇文章都扎扎实实做好,提供更多互联网找不到的信息,把临时性购买用户转化为固定订户(含数字订户),这才是王道。
说点亲身经历,以下封面基本都是脱销的。1、去世的巨星。2、爆红的明星。3、特大灾难这些封面有个共同点:都是在两到三天内仓促做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过,这些经验都不重要了,因为报摊已经死了。…
跑题说说差在哪里:&br&&br&新版标志明显出自「纯」平面设计师之手——该设计师对字体设计或美术字设计都完全无感。&br&所有笔画都在刻意对齐。但仅实现了几何对齐,缺乏视觉(optical)平衡,中上部那两排横向线条最为明显。实际效果就是这四个字上下浮动,一点都不「正」。笔画风格混乱却又死板,布白混乱。草率。畸形。&br&事实上,一个高水平的平面设计师,即使不懂专业字体设计也会注重视觉平衡(比如,与同一条参考线相切或紧靠的圆和矩形,视觉上并不对齐)。即使决定要对齐顶部那两排横也应该想办法调整其他区域的结构以使整个标志重新平衡。&br&非常平庸。
跑题说说差在哪里:新版标志明显出自「纯」平面设计师之手——该设计师对字体设计或美术字设计都完全无感。所有笔画都在刻意对齐。但仅实现了几何对齐,缺乏视觉(optical)平衡,中上部那两排横向线条最为明显。实际效果就是这四个字上下浮动,一点都不「…
&ul&&li&多看。经常浏览像Smashingmagazine、Behance、Dribbble这样的设计类网站,不断跟进了解最新的Web设计发展趋势和技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br&&/li&&li&多学。可以通过浏览一些专业书籍,学习设计的理论知识。关注优秀Web设计师的作品,通过临摹模仿提高设计技巧。&br&&/li&&li&多想。相对于绚丽夺目的视觉设计,Web设计考虑更多的是信息架构或交互设计。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么设计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设计也需要理性,需要有凭有据。&br&&/li&&li&多练。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YY没有用,再好的东西要落到纸面上。所以要多多动手,多多练习。&/li&&/ul&
多看。经常浏览像Smashingmagazine、Behance、Dribbble这样的设计类网站,不断跟进了解最新的Web设计发展趋势和技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多学。可以通过浏览一些专业书籍,学习设计的理论知识。关注优秀Web设计师的作品,通过临摹模仿提高设计技巧。…
日本佐佐木刚士的《版式设计原理》,我当年的入门书,很不错~&br&&br&&a href=&/subject/22383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版式设计原理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日本佐佐木刚士的《版式设计原理》,我当年的入门书,很不错~
你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个设计上整体性的问题。一般来说这个问题会利用格式塔理论的相似性来解决。在视觉领域中,我们的眼睛很容易就会发现那些相同的元素,并“自动”地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尽管这些相似元素的距离远近不一。相似的形状、颜色或其它特性让我们将它们看成是一个组合:&br&&img src=&/1a422b3bbc2f497cafaf_b.jpg& data-rawwidth=&521&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1& data-original=&/1a422b3bbc2f497cafaf_r.jpg&&&br&&br&1、&strong&用颜色形成相似:&/strong&相似性就象一座视觉桥梁。一个元素的颜色在视觉上总是强于它自身的形状,色彩总是最有效的联系方式。(例如图片单色可以统一图片的风格,同时降低信息量来减少杂乱感。)&br&&img src=&/28a2a9c60ddda0f84ffa2c_b.jpg& data-rawwidth=&339&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9&&&br&&br&2、&b&利用形状形成相似:&/b&相似的形状可以将元素对象联系在一起,相似度越高,关联性就越强。&br&下面是一个网页的例子,矩形并且大部分为正方形的形状将所有的图片联系起来了:&br&&img src=&/19f892bf73d9e6b136a0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7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19f892bf73d9e6b136a0_r.jpg&&&br&3、&b&利用大小形成相似:以上两个例子元素均在大小上一致,就不举例了。&/b&&br&&br&&br&&b&元素的颜色、形状、大小同样也是将元素与其它元素区分的关键,比如网页的例子里,需要重点突出的图片会比其它图片要大上几倍。&/b&&br&&br&&br&&b&详细了解的话可以去看:&a href=&//design-principles-connecting-and-separating-elements-through-contrast-and-similari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sign Principles: Connecting And Separating Elements Through Contrast And Similar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
你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个设计上整体性的问题。一般来说这个问题会利用格式塔理论的相似性来解决。在视觉领域中,我们的眼睛很容易就会发现那些相同的元素,并“自动”地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尽管这些相似元素的距离远近不一。相似的形状、颜色或其它特性让我们…
对于版式基础来说,其他朋友推荐的《版式设计原理》和《网格设计》都是基础类不错的书籍,比较全面了。&br&&br&另外一本比较全面且图文结合比较好的书是:&br&The Art Directors' Handbook of Professional Magazine Design: Classic Techniques and Inspirational Approaches&br&这书目前出到第三版,但其实和第一版一模一样!只是封面换了。买哪个版都可以。&br&&br&如果需要提高关于杂志设计创意、审美、眼界和了解国际杂志设计趋势等,还有一些推荐:&br&每年都会出的APD和SPD都是不错的连续出版图书,APD在中国&a href=&http://z.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就有卖,SPD需要别的路子了,比如Pageone或中图或书贩子。&br&还有一套三本的“杂志设计的秘密”,有中文和日文版的,但因为文字极少,所以没什么区别。主要着重于亚洲风格浓郁的日本杂志设计。日本人在这方面自成一派,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br&&br&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设计书也应该看看,比如讲导引系统的《Follow me》,信息图表的《Data Visualization》和另一本奇书《Information graphics》,一些VI设计、书籍包装一类的书。&br&&br&这些书在高级版式设计中都会有相通和可用之处,光看几本设计原理类书是远远不够的。。。&br&&br&个人比较喜欢TACHEN这个出版社的书。&br&&br&最后,可以找些心目中喜欢的杂志来研究学习,比直接看理论书要来得感性,但理论书还是要看,否则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学到皮毛,找不到根本。&br&&br&PS:好书不便宜,但值得投资和收藏一辈子。
对于版式基础来说,其他朋友推荐的《版式设计原理》和《网格设计》都是基础类不错的书籍,比较全面了。另外一本比较全面且图文结合比较好的书是:The Art Directors' Handbook of Professional Magazine Design: Classic Techniques and Inspirational Appr…
不知道为什么看问题补充完全是求职美编,但问题中却问了图片编辑。不过既然受邀回答,就谈点自己的工种...&br&&br&仅以我的职位视觉编辑来说,需要如下几种能力:&br&&br&判断能力:无论是什么编辑,良好的判断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它使你可以分辨作者的优劣、作品的优劣。并且使你在拿到一个工作的时候判断它适合用哪种风格表现?谁最适合表达这类风格?然后发挥编辑的能力,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br&&br&理解能力:杂志的视觉编辑需要把文字转化为视觉语言(图片、图表、插画等),所以首先需要对文字有准确的理解。比如一张图片的好坏,摄影师可以做判断,但一张图片“是否准确”可能就是考验编辑的时候了。这需要他充分理解文字的要点,找到适合的视觉表达方式。&br&&br&沟通能力:视觉编辑/图片编辑在很多时候需要担任中间人的角色。将文字编辑的需要转达给摄影师,将摄影师和文字编辑的需要转达给美术编辑,等等。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在面对完全使用“两种语言”的两拨人,这时就需要“翻译”。(同时也可以参考知乎问题:如何说服美术修改一个他自己满意的设计)&br&&br&看问题补充似乎提问者也想问问“基本技能”,我们公司基本使用:Photoshop, Bridge(图编);InDesign, Illustrator(美编)。没了。&br&&br&至于应聘建议,基本就考量三点:看履历(认真准备简历)、看作品(个人作品集)、看想法(面试时)。
不知道为什么看问题补充完全是求职美编,但问题中却问了图片编辑。不过既然受邀回答,就谈点自己的工种...仅以我的职位视觉编辑来说,需要如下几种能力:判断能力:无论是什么编辑,良好的判断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它使你可以分辨作者的优劣、作品的优劣。并…
刚好看到一个相关的文章,我大概翻译一下,简单总结了10条。&br&&br&&b&#1 探索问题&/b&&br&
很多设计师开始项目后就一屁股坐下埋头苦干,从来不做与项目相关的研究,他们的思考过程通常是这样的... &br&&img src=&/e69e5fbeffaba7fd1d86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e69e5fbeffaba7fd1d86_r.jpg&&不,别这样&br&
我知道CSS很好,但设计一个界面或一种体验是为了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别老从网上找那些不搭的素材、脑残的字体和丑过凤姐的配色方案,你真应该找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些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br&&i&-
在移动设备上没有经过优化&br&-
在屏幕上的阅读体验不好或色盲的人看不见&br&-
加载时间超过了12秒&br&-
没能马上体现出APP的价值&br&-
注册流程步骤太多了&/i&&br&&br&&b&#2 去了解你的用户&/b&&br&
当你弄清楚你的用户如何去使用产品,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因此在你开始动手之前,先尽可能地去了解你的用户。&br&&i&-
他们的平均年龄是?&br&-
他们用什么的浏览器?&br&-
他们怎么找到你的网站的?&br&-
他们想从你的网站得到什么?&br&-
你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i&&br&&br&&b&#3 学学画线框图吧&/b&&br&
好吧,现在我知道用户是谁,且知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啥问题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马上开始重新设计的我首页了?对嚒?&br&
用户体验设计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总是很本能地从首页开始设计,普遍来说,首页的确可以引导用户来达成你的意愿,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也许日志才是用户先开始浏览的内容,因此不一定非要使引导页作为首页。&br&
首先,把你网站的所有入口都列出来。然后,你终于可以从最重要页面开始设计了,拿起笔纸,用线框图来规划一下这个页面的内容。想想你应该如何引导用户,你是想引导他们去为你的文章点赞?还是想展示更多相关的内容给他们?又或者引导他们去到首页?须注意的是,如果提供了太多的选择和引导,可能用户会最终什么也不做。另外,要确保每个内容的添加都应该有它存在的理由,它必须有目的、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前提,删掉它吧。&br&
重复这些入口,不管用户在哪里输入你的网站,都应该让用户轻松地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br&&br&&b&#4 有效地传达&/b&&br&
你的工作就是用最迅速、有效、可行的方式来向你的用户传达信息。视频和图片是非常有效的沟通形式,多研究一下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网站,通常他们是如何通过图片和图标等来表达意图的。&br&
不要使你的用户产生不必要的疲劳,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快速浏览”网页,而不是“阅读”网页。让用户可以通过内容的标题来快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且标题应该尽可能地简短和有吸引力。多尝试,直到找到更简单有效的传达方式。 &br&&img src=&/5adef5fdced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5adef5fdced_r.jpg&&长篇大论么? &br&&img src=&/28e89bcf154bcf6df89589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28e89bcf154bcf6df89589_r.jpg&&好一点了. &br&&img src=&/d32b02d88b6feb8a8afe6d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d32b02d88b6feb8a8afe6d_r.jpg&&又酷又前卫! &br&&br&&b&#5 引导你的用户&/b&&br&
当一个用户登陆了你的APP后不能马上在看到有对他受益的地方,没准他们会马上离开并且不再回来。所以在设计产品时不要立足于如何展示一个完整的数据,而应该让用户享受过程&br&&img src=&/557d49a2bf5e0e35db9bc9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557d49a2bf5e0e35db9bc9_r.jpg&&&br&&br&&b&#6 鼓励你的用户&/b&&br&当你的用户出错了,别只是严肃地通知他,然后让他自行寻找答案。 &br&&img src=&/fc1b9d3b6be449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fc1b9d3b6be449_r.jpg&&如果你非要这样做,他们会责备你且你马上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br&&br&相反,应该礼貌地,甚至幽默地让他们意识到错误,然后告知解决方法,鼓励用户完成任务。&br&&img src=&/187e36aa5eb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187e36aa5eb_r.jpg&&&br&&b&#7 奖励你的用户&/b&&br&
同样地,当你的用户顺利完成了任务,应该给予奖励,别仅仅是机械地通知他们完成了任务。&br&&img src=&/a68e21b32b678e20d1df233b046645dd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1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a68e21b32b678e20d1df233b046645dd_r.jpg&&&br&
用更口语化的词语来祝贺用户、奖励用户,他们会更愿意使用你的产品,更能从中感受到爱,同样的他们也会喜欢你的产品。当用户的经验大于期望时,说明信任关系已经建立了,尽早建立信任关系对于良好的用户体验来说是首要的。&br&&img src=&/421ed26c295bf0163658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1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421ed26c295bf0163658_r.jpg&&&br&&b&#8 学学基本的开发原理吧 &/b&&br&&img src=&/6cb669edaa33dde9d800b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6cb669edaa33dde9d800b_r.jpg&&&img src=&/1a1cfeeac1cc0f7b0998fefb4b35ca22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1a1cfeeac1cc0f7b0998fefb4b35ca22_r.jpg&&&img src=&/d411e2b525e37da85aa22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d411e2b525e37da85aa22_r.jpg&&只能哦了.&br&&br&&b&#9 学学视觉设计&/b&&br&
很多搞用户体验的都认为自己不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色彩或者排版的知识,甚至觉得完全是浪费时间。问题是,设计师经常使用视觉层面的方法来尝试解决用户体验的相关问题,这么说吧,当你的用户在一个购物的流程中遇到问题时,你把按钮做的漂亮一点是无补于事的。&br&
然而,假设你的用户都按流程走的很好,改善你的视觉设计能很大程度能增强用户对你产品的信任。如果要搞清楚如何在页面上有效地组织信息,布局、平衡、对齐、对比这些都是必要了解的视觉设计技巧,&br&&br&&b&#10 学习. 学习. 学习.&/b&&br&关于设计的学习资料无穷无尽, 这里提供一些供大家交流&br&&b&资源&/b&&br&&a href=&/smashingmagAarr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mashingmag&/span&&span class=&invisible&&Aarro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aarr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arro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paul_irish&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aul_irish&/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RW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RWD&/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rj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rj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chriscoyie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chriscoyier&/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sign Skool&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SS-Tric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AaronRobb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aronRobb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products/designing-for-emo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Book Apart, Designing for Emo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lcom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ribbble - Show and tell for design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ttrns - Mobile User Interface Pattern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Main Tap > PatternTap&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signer New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设计的不错的网站&/b&&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nd Better Email&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arma&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mple version control for designers&i class=&icon-external&&&/i&&/a&
刚好看到一个相关的文章,我大概翻译一下,简单总结了10条。#1 探索问题
很多设计师开始项目后就一屁股坐下埋头苦干,从来不做与项目相关的研究,他们的思考过程通常是这样的... 不,别这样 我知道CSS很好,但设计一个界面或一种体验是为了解决一系列的问…
&blockquote&近日,WWD杂志根据美国时尚杂志今年的销量,总结了如今让杂志大卖的封面几条法则,其中碧昂斯和Nicki Minaj成为典型案例,网友高呼偶像纷纷中枪。&br&  杂志大卖法则:&br&  1. 用去世的经典偶像,Vanity Fair的销量冠军就是赫本;&br&  2. 碧昂斯的封面最好卖;&br&  3. 在封面上写上大大的“SEX”,Cosmo销量最高的两期都是这么做的;&br&  4. 让明星脱掉上衣;&br&  5. 采取多人战术;&br&  6. 千万别用Nicki Minaj,她的封面都卖不动。&/blockquote&
近日,WWD杂志根据美国时尚杂志今年的销量,总结了如今让杂志大卖的封面几条法则,其中碧昂斯和Nicki Minaj成为典型案例,网友高呼偶像纷纷中枪。 杂志大卖法则: 1. 用去世的经典偶像,Vanity Fair的销量冠军就是赫本; 2. 碧昂斯的封面最好卖; 3. 在封面…
#别折叠我!#&br&不合格的杂志编辑前来报到。&br&1.对自己产品理念的认知和贯彻(这个很重要);&br&2.一定的编校能力(细心+创意)以及一定的设计感(不要被设计师牵着鼻子走也不要在设计师背后指点江山般地专断,你只需要提供想法),还有文案能力(好的文案本身就是一种美);&br&3.对 一篇稿子(插图)的判断力(需要1的支持)以及公正的态度;&br&4.良好的沟通能力(你会发现制作只是一小部分,每天工作的重点是和各种人交流),以及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维护作者等等);&br&5.对杂志平台的把握,要知道,杂志一般都不是赚钱的主要手段,如何利用它产出更多的衍生物才是重点!&br&6.对于琐碎的处理能力,编辑这行琐碎的事情很多,特别是杂志编辑,搞不好就会忘记一些,在此推荐黑莓手机或是使用谷歌一系列服务;&br&7.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比如准备开印了却突然接到印厂的电话说文件有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解决。对于杂志来说,时间高过一切);&br&8.责任心;&br&…………&br&待补充。如果有以上几点,那么恭喜你,也变成了一个和我一样的不合格杂志编辑~
#别折叠我!#不合格的杂志编辑前来报到。1.对自己产品理念的认知和贯彻(这个很重要);2.一定的编校能力(细心+创意)以及一定的设计感(不要被设计师牵着鼻子走也不要在设计师背后指点江山般地专断,你只需要提供想法),还有文案能力(好的文案本身就是…
我们老板想要换换风格而已,就这么简单,其实细节上的修改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需要拿出来开个话题讨论那么重要。一句话,你们想得太多了,哈哈。
我们老板想要换换风格而已,就这么简单,其实细节上的修改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需要拿出来开个话题讨论那么重要。一句话,你们想得太多了,哈哈。
正好年末有空来处理下知乎被邀请一直没回答的问题。本人之前也参与过两本动漫杂志的创刊过程,而且现在也以撰稿人的身份和一些杂志的编辑每周都要打交道。虽然之前自己参与过创刊的杂志或多或少因为一些“大人的原因”最终夭折或是没有活过几期,不过抛开一些政策问题光是回答做一本动漫杂志的流程的话我应该还是能回答的。&br&&br&1、确定杂志的标题、栏目和内容&br&我把这个问题理解为创刊一本杂志的流程。那首先第一个要确定的应该是这个杂志的风格,风格两个字比较笼统,具体的说就是这本杂志的受众群的哪些人,去思考分析这本杂志是做成纯新番介绍类的、核心向类的、萌系的还是硬派的?确定风格是最初也是最麻烦的事情,需要知道自己手头的人脉(编辑、撰稿人)擅长写的东西的领域;需要知道上面书商或投资人对于杂志的期望(编辑想做核心向硬派的东西被老板打回来);了解手头的发型渠道到底是铺书报亭的还是超市的,手头有哪些资源、渠道可以用于推广。最后再来决定这本杂志的内容到底多少放新番、多少放深度研究、多少放轻小说、多少放GAL之类的。&br&当然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已经可以确定杂志的页数、纸张、名称(没刊号的还好,有刊号的想名字更烦)、栏目名称各个栏目页数,售价之类的东西了。&br&&br&2、确定死线内容填充&br&既然上面把杂志的大方向都定好了,一共多少页什么价格页数栏目怎么分配,接下来就开始内容填充的部分了。先确定好杂志的死线deadline,到哪天位置必须截稿的,然后一群编辑开会讨论这期每个栏目来填什么内容。平媒不像网媒有死线这东西存在,一般都是先做一些时效性比较差的内容再做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一些长期连载时效性不高的栏目最先准备内容排版,时效性最高的新闻之类的东西往往东西最后做的。&br&回到内容选题上来,开始填内容的时候就看编辑对于流行的敏感度了,比如这期新番介绍介绍哪些东西、轻小说介绍哪些、GAL介绍哪些、动画介绍哪些、游戏介绍哪些先大体框一个范围出来。然后分配下哪些编辑可以自己写哪些需要对外去约稿。如果是内容比较浅针对用户层次比较低的杂志的话一般文章编辑自己都能搞定,如果是比较核心向的杂志的话越核心约稿就越多。当然不是每个确定下来的东西都有人愿意或者有能力和有时间来写,这个时候就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了。&br&此外,在确定具体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提前买一些日本的刊物了,如果杂志需要一些访谈之类的栏目的话比较常见的消息入手渠道就只有翻译日刊上的内容。有的时候编辑也会扫描一些最新日刊的资料给撰稿人帮助写作。&br&&br&3、排版印刷出刊&br&这块我就不是很熟了大致写一些希望有人可以补充。排版包括内页的排版和封面内封的排版,一般都写截稿的东西先排,新闻永远最后排。如果是比较成熟的出版社的话一个美工手头往往有基本杂志东西交替的排,工作安排的好的话基本上都是满负荷的。排版这东西细节也是很多的这我就说不上了,只要不出现什么截稿前几天突然内容临时变动之类的事情一般问题都不大。&br&排版完了接下来就是实体制作相关的活了,与印刷厂的沟通打样,很多时候还需要编辑亲自跑一下印刷厂看一下封面纸张和校正下颜色。如果是长期合作的印刷厂的话可以少操点心,如果附赠光盘(一般现在都是本手册随光盘附赠你们懂的)的话还要压盘,现在杂志基本都有赠品还要和做赠品的厂商打样确认。&br&&br&所有这些都OK的话就可以出刊了。总体来说做一本杂志是非常复杂的,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网媒的人一直很敬佩还在做平媒的同行们。
正好年末有空来处理下知乎被邀请一直没回答的问题。本人之前也参与过两本动漫杂志的创刊过程,而且现在也以撰稿人的身份和一些杂志的编辑每周都要打交道。虽然之前自己参与过创刊的杂志或多或少因为一些“大人的原因”最终夭折或是没有活过几期,不过抛开一…
别再说il和iD了
你懂那种打开软件完全不会用的感觉吗
自己用Word文档做过一本杂志的人怒答
让我来教你怎么用电脑上超级简单的软件做杂志!&br&&br&想讲讲我做杂志的背景
不想看的直接去找分割线
&br&想当年
也就是2012年4月份(……)
正是高一时候的我出生牛犊不怕虎
硬是要觉得学校校刊丑陋不堪
想要做一本给那些做校刊的文学社的S*B*学生们“做个榜样”
于是挺着胸膛走进了副校长办公室
那个老太太满面慈祥的问我要干嘛
我就把我的宏伟计划告诉了他
她先是不同意
然后我就一直软磨硬泡
当初有一个文化公司不知道为什么想要来承包我们学校官方校刊的印刷任务
而且还是免费的
只不过要找广告
那个老太太可能觉得我每天至少三次登门拜访她是在遭不住我了
所以就同意让我的杂志和学校官方校刊一起交给那个文化公司让他们做
我就开始了我这一辈子最奇妙的经历&br&&br&&br&-------------------------------------------------------------------分!-------------------------------------------------------------------&br&&br&&br&首先
你要知道你想要做什么
我当初想要做的是一本校刊
要面对学生
所以说我给自己的这本杂志定位的是【新锐文艺视觉】
这个很重要
因为你要去寻找你杂志的内容
那么你一定需要一个范围来限定你
是照片生活记录
还是你自己的小说
或者是你的手绘画
你都要想好
我当初甚至还给这本杂志找了个主题
叫【新生】(……那个时期的小孩子容易文艺犯二你们别在意……)上一张我的杂志的封面
封面是我好朋友帮我画的
人家也已经很努力了
主编名字马掉了因为我害羞&img src=&/e626a1a110f801e66339_b.jp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7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e626a1a110f801e66339_r.jpg&&&br&&br&&br&再然后
你就要开始找内容啦
我当初就开始到处寻找同学帮我写文章 拍照片
还有……貌似就只有这两个找了人帮忙吧哈哈
你要去找内容来丰富你的杂志
我当初给自己的杂志设置了4个版块
这里把目录贴出来给你做个参考啦&br&&img src=&/5ec1e9efaecf8_b.jpg& data-rawwidth=&561& data-rawheight=&7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1& data-original=&/5ec1e9efaecf8_r.jpg&&&br&&br&再然后
你就要开始思考怎么摆放你的内容啦
这个时候才需要用到软件好吗
不需要什么Adobe旗下的高端软件
就做这么一次你还要花钱去买疯了吗
超级贵好吗 而且
你还要去学
当初我一个人坐在我朋友家电脑前看着他爸电脑上那么多Adobe的软件
我都快哭了
完全不会用好吗
我只是一个高一的学生呀
就用Word就可以了
你要确定你要印多大的
是A4大小的吗
A4还分正度和大度呢!老子当初因为这个尺寸的事情在电脑前改了一个晚上哭了一个晚上呢
这个尺寸嘛
你就自己考虑咯
&br&在使用Word进行排版的时候
你根本不需要其他技能
只需要会调整页眉页脚行距间距图片的包围方式balabalabala只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有好好上都应该会吧&br&而且
当初我用的还不是Word
因为家里面的Office套件过期了……
基本用法还是一样的啦&br&我当初就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把他给做出来了!&br&&img src=&/394ddfaf86b09f105afbf3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94ddfaf86b09f105afbf3a_r.jpg&&所以说
软件不是问题
&br&不过当初我还把doc格式的文件转换成了PDF格式的
当时两种文件都给了印务方
不知道他们用了哪一个&br&&br&不过
你肯定会经历这样的过程&img src=&/e5f130bcb1f4ded2070f75_b.jp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e5f130bcb1f4ded2070f75_r.jpg&&&br&修改不是事
改起来真要命&br&&br&然后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找印刷厂给你印
别去奢想路边小复印店可以帮你印
纸张你就会看不起
“欸这是本杂志耶
杂志怎么可能用双胶纸做封面
当然要用铜版纸啦”
“抱歉我们小店没有铜版纸耶”
“你要印多少本呢”
多久拿得到呢”
这个量太大了”
等等等等这种对话会发生在你的身上的
还是乖乖去找印刷厂吧
当初我也有去接触过一家印刷厂
当然不是什么很屌的
就是我们画室老师经常印宣传册的一个小厂
所以我也去了
当时除了了解价格
最重要的是想要了解做杂志的流程
你一定会被价格给吓到
因为他还有一个很莫名的东西叫做
制版费!!
一页就要100块(还是1000块我忘记了)
只要你的本数没有上到几千本
这个制版费摊下来每一本成本直接上两位数
比纸张成本还要贵
我当初去和他们聊的时候记了一张小纸条
&img src=&/12d29fd50fbb39a7f82adc_b.jpg& data-rawwidth=&1333&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3& data-original=&/12d29fd50fbb39a7f82adc_r.jpg&&我还是狮子大开口说要2W本制版费才降下来了的
你看到不管我用了什么样的纸成本浮动并不大好吗!
可是你要是少印一万本
成本可不仅仅是翻倍那么点哟
&br&&br&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泄气了呢?&br&&br&还有纸张的选择
你的封面是用铜版纸还是双胶纸呢
铜版纸要多少克呢
覆不覆单光膜呢
内页双胶纸是彩印还是单色印呢
要多少克呢
这些都只有你自己去印刷厂亲自问问亲自摸摸亲自看看才会知道的
&br&&br&最后
就是你把你做好的PDF文件和doc文件都发给印刷厂那边
虽然他们会很无语
但是只要你稍微嘴甜点
他们也会帮你改格式的
&br&&br&在最后
收货&br&&br&------------------------------------------------------------------分!--------------------------------------------------------------------&br&&br&
其实做一本杂志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我做了杂志之后很多人觉得我很牛逼
也有很多人觉得我很一般
说“这些事情谁都会嘛”
他们不知道的是
我每天去找副校长老太婆的
他那种不耐烦的眼神
真的很伤人
虽然杂志做出来了我一下子就不在意这些了
在这个过程中
有可能因为那种眼神我就会放弃
谁没有脸皮嘛
而且 杂志本来说是9月份
也就是我高二刚刚开学的时候做出来
我花了一整个高一暑假的时间
都没有把这区区36页给弄清楚
因为这真的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你要去修改文字的间距
让他可以放到这36页内
因为那个贱人文化公司后来又不做了
弄得副校长老太太很尴尬 但是为了履行承诺自己用了学校的钱给我做这本杂志
所以说为了节约用钱只能够用36页
也就是区区9张纸
而且还只能印黑白的
在时间和内容的冲击下
我想了很多次要不要放弃
当我看到文件夹里面那些还没有校对的文章时
那些还没有用美图秀秀(对你没看错)修改过的图片
QQ上面同伴们对我的参杂着鼓励的不耐烦时
热情就那么来了
虽然这本杂志我自己有时候都会吐槽他
虽然这本杂志借鉴
甚至说抄袭了《文艺风赏》的排版方式
虽然晚了一个月才出版
虽然后续计划因为资金问题全部搁浅了
虽然电脑上还有只做了29页的下一期《极-夏末》
虽然我辜负了很多人的期望与鼓励
我做到了呀
六个月前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当初那个挺着胸膛的中二少年竟然还干出了个人做的事
你懂那种感觉吗
如果你想要做一本杂志
那么就去做吧
哪怕他有可能只能躺在你的电脑里面
成为一个个文件夹里的文件
如果你做出来了
你还是可以把他转化成PDF文件放在手机上面
在你自己想看的时候
拿出来细细品味呀
那几个月的时光
那奋斗在电脑前的夜晚
那一声声键盘鼠标的嘈杂
最重要的是
你做了一本杂志的过程 &br&&br&貌似跑题了&br&&br&不知道题主看了我的经历之后会不会去追逐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br&&br&不过这真的是一个很棒的体验
你要是真做出来了
送人做礼物或者收藏不知道多带劲!&br&&br&最后贴一张家里面还剩下的杂志
他们都好可爱哒~&br&&img src=&/83cc69f8c8ec9fc2f4fc923bd3cc054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3cc69f8c8ec9fc2f4fc923bd3cc054c_r.jpg&&
别再说il和iD了 你懂那种打开软件完全不会用的感觉吗 自己用Word文档做过一本杂志的人怒答 让我来教你怎么用电脑上超级简单的软件做杂志!想讲讲我做杂志的背景 不想看的直接去找分割线 想当年 也就是2012年4月份(……) 正是高一时候的我出生牛犊不怕虎 …
&b&《话中人》&/b&(英文名为Profiles in Converse)是一群&b&留学生创办的公益性多媒体&/b&电子杂志,旨在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采访对象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了解一个人从简历上看不到的生活中的一面,成员遍布世界各地。我们的访谈对象现阶段大多为大学教授和校长,但是逐渐采访的对象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将包括创业者、企业家、艺术家、或是任何一个有着有趣的人生经历的人。 &br&&br&官方主页:&a href=&http://www.profilesinconverse.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rofilesinconverse.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人人公共主页:&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话中人的公共主页&i class=&icon-external&&&/i&&/a&&br&微博 @&a href=&/profilesinconverse/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inf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话中人Profiles_in_Converse&i class=&icon-external&&&/i&&/a&
(还在建设中,欢迎知友们常来看看)&br&&br&
这个梦想,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刚刚成长的日子里,还需要大家的多多支持和批评。O(∩_∩)O谢谢!(因此没有太多的时间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抱歉) &br&&br&&b& &/b&&br&==============================================&br&我们的主创是&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書玉& data-hash=&aa8feb26be5& href=&/people/aa8feb26be5& data-tip=&p$b$aa8feb26be5&&@書玉&/a&,这是她讲述杂志背后的故事:(全文见&a href=&//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话中人》—&i class=&icon-external&&&/i&&/a&)&br&&strong&&br&&/strong&&br&&strong&——杂志的由来&/strong&&br&&strong&&br&&/strong&&br&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在政治学教授詹姆斯菲伦的办公室里,我和他谈起自己初到校园的感受、大学的规划和自己先前的教育背景。我说起在收到斯坦福录取通知书之后的那一段时间里脑子里忽然蹦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他听着我讲着这些想法,微笑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疑惑和不解。在肯定了这些想法听上去非常“有趣”的同时,他似乎希望从我的教育背景或是生长环境来解释我的这么多想法的起源。&br&&br&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u&你要学会取舍,不可能会有时间去做每件事情&/u&。”&br&&br&诚然,有这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大学里的课余时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在所有的想法之中,每周和一位有趣的人谈话是我给自己的大学生涯定的一个长期目标。最初的想法只是自己单纯地想从不同人的人生经历中学到一些东西,了解他们为什么当初会做某些决定,以及他们如何怎么找到了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那个目标。&br&&br&我始终相信&b&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相信这些人的故事会对全世界各地的读者有预料不到的正面影响,相信了解他们的经历能使我们逐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一条路。&/b&看着一个人光鲜的简历,我们很难知道那一张纸背后的人究竟是谁,或是他/她经过了什么样的挫折和磨砺。我想抱有一颗好奇的心、坐下来和一个人有一个小时的谈话,让他谈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并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我想,如果能够一直坚持做这一件事,大学四年过后我一定会受益匪浅。&br&&br&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我&u&决定把这个大学阶段的个人目标做成一个受众面更广的项目&/u&。只是单纯地觉得,既然我这么希望听这些有趣的人的故事,那么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同样受益呢?&u&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就决定办一份电子杂志,同时有&b&中文和英文版&/b&,将每周和这些人的对话化作文字和所有人分享。&/u&&br&&br&在一次一小时的谈话中,我们究竟能挖掘出多少采访对象的人生故事?这不仅考验采访人的谈话技巧也取决于我们对采访对象的研究和了解。因此,我们在不断学习和探索,希望能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提高我们的采访水平,为读者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文章。&br&&br&&br&&strong&——奋斗&/strong&&br&&strong&&br&&/strong&&br&非常感谢有这么多教授从一开始就帮助我、也有这么多身边的同学或是以前的同学决定加入这个团队。开学的第二周我开始群发邮件希望同学能够加入我,同时我也联系了人人上的好友,向他们解释这个项目的运作方式并希望有他们的加盟。回想起来,这真是个最奇妙的过程。那时整个项目还只是一个虚无的概念,我自己也只进行了一次访谈,但是身边的朋友就已经认同这个理念、为这个项目感到非常激动并且希望能够加入我们一起把这个杂志从无到有建立起来。&br&&br&大学里我究竟想有怎样的生活或是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虽然曾经在脑海中预想过无数次,但是没想到从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开始我就为这一个有了好几个月的想法着迷,并且决定动手开始去做。&br&&br&当然,有时反思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在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脸上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惊讶和不解,有些犹豫有些好奇地说:“这听上去很有趣!”答案非常明显。因为在我们整个团队投入无数时间和精力之后,我们自己并不会得到任何明显的“好处”。我们会花时间邀请一个个潜在的访谈对象、每周聚在一起讨论并构思下一个访谈的问题和访问形式、认真研究并学习访谈的艺术、花时间创作高质量的文章并且追求以一种最美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所有人会看到我们作为一个团队的成长并且逐渐认可我们正在做的这件事。&br&&br&==========================================&br&这是&b&我们的团队 &/b&(人人网:&a href=&//albu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浏览 我们的团队&i class=&icon-external&&&/i&&/a&) (微博:&a href=&//albums/detail/album_id/8698#!/mode/1/page/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浪微博登录&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主要来自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大学和其他名校。我们的撰稿人拥有非常扎实的中英文写作能力,相信这对语言学习者也是大有裨益的。&br&&br&这是我们第一期&b&访谈的嘉宾 &/b&
(人人:&a href=&//albu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浏览 访谈嘉宾&i class=&icon-external&&&/i&&/a&)(微博:
&a href=&//albums/detail/album_id/9042/feed_id/7011/#!/mode/1/page/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浪微博登录&i class=&icon-external&&&/i&&/a& )&br&目前主要是世界名校大学校长或教授&br&&br&=========================================&br&&strong&——特别鸣谢 by&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書玉& data-hash=&aa8feb26be5& href=&/people/aa8feb26be5& data-tip=&p$b$aa8feb26be5&&@書玉&/a&
&/strong&&br&&strong&&br&&/strong&&br&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大学第一个学期已经进行到了第六个星期。如果以非常概括性的语言回顾这一整个团队在这个阶段的成长,那么应该是这样的:第一个星期和两位教授交流并下定决心开始做这份电子杂志;第二个星期完成了第一次采访并开始招募成员;第三个星期建立起一个15人的团队,其中包括了摄影师、撰稿人、采访人、网站建设者并同时准备接下来的访谈;从第三个星期开始每个星期都会联系一位教授进行访谈。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九次访谈。与此同时,随着新成员的加入,我们将会逐渐将采访对象的地理位置扩展到世界各地,以增加杂志内容的多元性。&br&&br&非常感谢:&br&&strong&斯坦福政治学教授James Fearon&/strong&&br&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他是第一个我与之谈起这个杂志的想法的教授,也同时欣然接受了我发出的邀请成为了这份杂志的第一位嘉宾。&br&&br&&strong&Structured Liberal Education Program项目副主任Greg Watkins教授&/strong&&br&他同样鼓励我做这个项目并且指导我找到了校园里许多有用的资源、帮助我理清思路,一直给予我信心。&br&&br&&strong&教学和学习中心口语交流项目主任(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Doree Allen&/strong&&br&在我们的两次会面中教我访谈的技巧、推荐了许多有用的学习资源并且结合前两次的访谈录音向我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非常友善地提议今后我应该在学校开一门课,教更多学生如何进行采访和有效的沟通。&br&&br&&strong&斯坦福校长约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strong&&br&不知道换作是另一位大学校长收到一封来自大一国际学生冗长并富有激情的邮件、邀请他成为一个还并不成熟的项目的嘉宾的时候,是否会在一天内就回复我说非常愿意参与这个有趣的项目。他的邮件不仅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也同时激励我在杂志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努力达到我们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br&&br&&strong&Alexander Nemerov(斯坦福艺术史教授), Merhan Sahami(&strong&斯坦福&/strong&计算机教授), Terry Winograd(&strong&斯坦福&/strong&计算机教授), Richard Powers(&strong&斯坦福&/strong&社交舞教练),John Eaton(&strong&斯坦福&/strong&机械工程教授),Lap-Chee Tsui徐立之(香港大学校长),Gregory M. Thomas陶格(香港大学艺术史教授)&/strong&&br&&strong&&/strong&感谢他们接受了采访邀请并且积极配合我们的采访。&br&&br&&strong&——我们的团队!!&/strong&&br&摄影:赵芷一、Quyen Nguyen, Peng Hui How,Or Gozal,郭曼文,夏昊&br&&br&网站建设与维护:童潇南,桂意茹,&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書玉& data-hash=&aa8feb26be5& href=&/people/aa8feb26be5& data-tip=&p$b$aa8feb26be5&&@書玉&/a& ,郭曼文 &br&&br&策划小组:徐川、高赫琳、杨舒迤、郭曼文、書玉&br&&br&英文杂志撰稿人:Michelle Jia,Sarah Lyo,Cecily Foote,李孟元,徐川,書玉&br&&br&中文杂志撰稿人:李孟元,陈亦昳,刘珊霓,桂意茹,杨舒迤,書玉&br&&br&文字编辑:Michelle Jia,Davis Weitheimer,朱小福,张益清&br&&br&设计:桂意茹,赵芷一,孙宇童,童潇南,郭曼文&br&&br&在自己的大学里进行类似的采访项目:孙宇童、刘珊霓、李孟元,韩璐,郑诗雨,高暄琪,宋千里,王远望,夏昊,雷芷童,徐诗萌,王溪语&br&&br&特约撰稿人:陈博,吴昕悦&br&&br&杂志主编:書玉
《话中人》(英文名为Profiles in Converse)是一群留学生创办的公益性多媒体电子杂志,旨在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采访对象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了解一个人从简历上看不到的生活中的一面,成员遍布世界各地。我们的访谈对象现阶段大多为大学教授和校长,但是逐渐…
就我个人知道的,我就推荐几个欧美的类似与kinfolk的差不多的,&br&Smith Journal,Anthology Magazine,Rue Magazine,cereal Magazine, IYL Magazine
就我个人知道的,我就推荐几个欧美的类似与kinfolk的差不多的,Smith Journal,Anthology Magazine,Rue Magazine,cereal Magazine, IYL Magazine
&ul&&li&&b&经济学人&/b& &/li&&ul&&li&英国老牌的严肃政经周刊。理性,客观,中立。甚至所有文章都不署名。写作风格十分有特色,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li&&/ul&&li&&b&时代周刊&/b& &/li&&ul&&li&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发行量巨大。炒作潮流。类似于国内的《三联生活周刊》或《新周刊》。&/li&&/ul&&li&&b&新闻周刊&/b& &/li&&ul&&li&侧重时事新闻。 美国主要时事周刊之一。内容广泛。长于报道和评论国际时事和美国国内政治动态。在美国的发行量仅次于时代周刊。《新闻周刊》通常被视作观点比《时代》更自由。 &/li&&/ul&&li&&b&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b&(U.S News & World Report)&/li&&li&FP(FOREIGN POLICY)&b&外交政策&/b&&/li&&ul&&li&&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Founded in 1970 by Samuel Huntington and Warren Demian Manshel, and now published by the Foreign Policy Group, a division of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in Washington, D.C., &b&Foreign Policy&/b& is the premier, award-winning magazine of global politics, economics, and ideas. &/li&&li&After winning our third &Ellie& (National Magazine Award) in six years, we believe the judges said it best:&/li&&blockquote&&i&Serious without being pompous, deep without being self-indulgent, Foreign Policy is an essential modern guide to global politics, economics, and ideas for people who want to know what's really happening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world. Foreign Policyboth simplifies and clarifies complex topics with crisp, insightful writing and clear design.&/i&&br&&br&
— Judges' Remarks, 2009 National Magazine Awards&/blockquote&&li&Equal parts scout and translator, we draw on the world's leading journalists, thinkers, and professionals to analyz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ternational trends and events of our times, without regard to ideology or political bias. Whether examining who the winners are in Iraq, determining solutions to save the world, or discovering the states that fail us, we strive to combine original thinking with real-world illustrations of ideas in action.&br&&/li&&/ul&&li&《&b&远东经济评论&/b&》(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简称FEER)&/li&&ul&&li&&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一本英文时事杂志,专门报道亚洲时事政经内容。&/li&&li&日于香港创刊,2009年12月停刊,最后一期12月4日出版。&/li&&li&问世于“二战”后,致力于报道亚洲地区的商业及政治领域。自1987年,该杂志由道琼斯集团全资所有;此后曾做了数度振兴品牌的尝试。这本以香港为基地的杂志原本为周刊,后因财政困难,2004年12月至今改为月刊。&/li&&li&《远东经济评论》以分析和评论亚洲的政治、商业、经济为主,包罗科技、社会和文化的内容,尤其重视东南亚和大中华的信息。它以强调本地区观点和坚持新闻独立而闻名。&/li&&/ul&&li&&b&彭博商业周刊&/b& &/li&&ul&&li&彭博系的代表杂志之一。商业周刊其实历史很悠久了。被彭博收购后,焕发了新机。类似国内的《第一财经周刊》。&/li&&/ul&&li&&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li&&strong&Slate&/strong&&strong&&/strong& is a daily magazine on the Web. &/li&&li&Founded in 1996, we are a general-interest publication offering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about politics, news,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li&&li&&strong&Slate&/strong&'s strong editorial voice and witty take on current ev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with numerous awards, including the National Magazine Award for General Excellence Online.&/li&&li&The site, which is owned by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does not charge for access and is supported by advertising revenues.&/li&&/ul&&li&&b&福布斯&/b& &/li&&ul&&li&基本也就一个排行榜了。&/li&&/ul&&li&&b&财富&/b& &/li&&ul&&li&基本还是一个排行榜。&/li&&/ul&&li&&b&纽约客&/b& &/li&&ul&&li&老牌文学杂志。风趣幽默,优雅老道。 漫画很有特色。沈灏时代的老《书城》就有这个范儿。&/li&&/ul&&li&&b&大西洋月刊&/b& &/li&&ul&&li&知识分子的月刊。制作精良,格调高雅。地位类似当年的《读书》。标榜“美国理想的代言人”。 超然、智慧、幽默、艺术感。 &/li&&/ul&&li&&b&读者周刊&/b& &/li&&ul&&li&家庭妇女之友。&/li&&/ul&&li&&b&LIFE&/b& &b&生活杂志&/b&。&/li&&ul&&li&基本也没人看了。&/li&&/ul&&li&&b&People&/b& &b&人物杂志&/b&。&/li&&ul&&li&八卦专用。&/li&&/ul&&li&&b&国家地理&/b&
&/li&&ul&&li&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理主题杂志。涉及地质地貌、考古、天文、野生动物、异域文化等。特色运用视觉冲击力摄影图片。&/li&&/ul&&/ul&
经济学人 英国老牌的严肃政经周刊。理性,客观,中立。甚至所有文章都不署名。写作风格十分有特色,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时代周刊 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发行量巨大。炒作潮…
这些都是相通的,设计师会从身边的任何事物汲取灵感,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谁能保证 Metro UI 的设计者,没有对着一个简洁、准确、清晰的杂志版式设计思考过,从而将这些思想融入到 Metro 中呢?&br&&br&当然,据 Windows Phone 设计团队说,Metro(也就是问题中提到的 Windows 8、Windows Phone 7 所采用的设计语言)的灵感部分来自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标识设计。比如,King County(在微软总部西雅图)铁道系统的标识设计:&br&&img src=&/edeb081c67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deb081c675_r.jpg&&&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eattle_Metro_4.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F&/span&&span class=&invisible&&ile:Seattle_Metro_4.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 参考阅读 --------&br&&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Metro_(design_languag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M&/span&&span class=&invisible&&etro_(design_languag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download/F/F/C/FFCF79B1-C2EB-42C2-8E2D-DA0/Windows%20Phone%20Design%20System%20-%20Codename%20Metro.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download/F/F/C/FFCF79B1-C2EB-42C2-8E2D-DA0/Windows%20Phone%20Design%20System%20-%20Codename%20Metro.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些都是相通的,设计师会从身边的任何事物汲取灵感,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谁能保证 Metro UI 的设计者,没有对着一个简洁、准确、清晰的杂志版式设计思考过,从而将这些思想融入到 Metro 中呢?当然,据 Windows Phone 设计团队说,Metro(也就是问题中…
以前做网站的时候美工经常在这个网上找图片,图片很不错&br&全景网:&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以前做网站的时候美工经常在这个网上找图片,图片很不错全景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问题的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