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国内存在经济衰退,能否在不央行宣布人民币贬值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消除国际收支逆差?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第4章《外汇与汇率》习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4章《外汇与汇率》习题及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外​汇​与​汇​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3:09: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国际金融》习题及参考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际金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完​善​的​习​题​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导读:6.假设A、B两国具有完全一致的初始经济特征,答案提示:略,答案提示:由于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和日元的汇率的变化一致,影响又会如何?答案提示:如果对利息收入和因汇率变动产生的资本收益按同一税率征税,第十六章国际收支调整,答案提示:根据弹性分析法,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答案提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使得本币6.假设A、B两国具有完全一致的初始经济特征,现在为了对进口进行限制,A国采取关税形式,B国采取配额形式。政策实施后,两个国家都出现了一致的、平衡的国内支出的增长。试问哪一种政策对本币升值的影响较大?答案提示:略7.假设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和日元的汇率的变化一致;当其他财富的收益突然升高时,欧元相对于人民币意外地贬值,而日元却突然升值。试分析比较欧元和日元的风险大小。 答案提示:由于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和日元的汇率的变化一致,说明欧元和日元的价格高度相关。当其他财富的收益突然升高时,相对于人民币意外地贬值,而日元却突然升值,说明此时欧元的价格与其它资产价格的相关性出现逆转,而日元依旧与其它资产价格有很高的相关性,欧元的风险相对较大。8.在国民对利息收入和因汇率变动产生的资本收益按同一税率缴纳税收的条件下,该税收对利率平价理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只对其中一项征税,影响又会如何? 答案提示:如果对利息收入和因汇率变动产生的资本收益按同一税率征税,将不会影响两种行为的获利情况,所以不会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如果只对利息收入征税,相当于本国利息率下降,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从长期来看,本国货币将升值。第十六章国际收支调整1.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过程如何进行?它在什么情况下有效?答案提示: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过程通过本币贬值来实现。马歇尔-勒纳条件可表示为:它是在进出口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假设前提下近似得到的一个充分条件,只要满足这一充分条件,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2.试解释J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答案提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就形成了J曲线。具体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政策含义在于通过缩短各种时滞,使得本币贬值能够尽快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实例请自己举出。3.假设某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90,边际进口倾向为0.15,试问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是多少? 答案提示:略4.从吸收的观点看,货币贬值如何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这种分析方法有何缺陷?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5.为什么采取货币贬值往往要配合以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6.试析货币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的区别。 答案提示:货币分析法是关于国际收支调整的长期理论,它把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失衡和货币余额的增减密切联系起来,亦即把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否联系起来。将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直接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独考虑商品或金融市场变化的作用,这是货币分析法与国际收支理论的其他分析法的一个明显区别。7.在固定汇率下,如果外国发生通货膨胀,这对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假设国际收支原来是平衡的)?在此情形下,国际收支如何调整?答案提示:在固定汇率下,如果外国发生通货膨胀,由于汇率不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外国商品的价格都上升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本国居民把自己的钱多花在本国的商品和证券上,少花在外国的商品和证券上,本国的国际收支将为顺差。不过,在固定汇率下,即使本国货币当局不采取任何措施,货币市场的不平衡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它可以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机制自行消除,即货币供给通过国际储备的流动来适应货币需求。8.试根据货币法分析货币贬值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假设国际收支原来是平衡的)?在此情形下,国际收支如何调整?答案提示:本国货币贬值将引起国内价格上涨,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不足、货币需求相对过大,国际储备增加,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不过,在浮动汇率下,货币需求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给,国际收支失衡通过汇率的变化来消除。本国的顺差情况意味着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于是本国货币升值。本币升值使得本国国内价格下降,引起货币需求的减少。在货币市场趋于平衡的过程中,国际收支顺差逐渐缩小,直至消失。9*.A国为一大国,B国为一小国,它们同时遭受金融危机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两国都采取贬值政策,试对可能的效果加以比较分析。 答案提示:略10*.在固定汇率下,如果一国政府短期内为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国货币供给的冲击,采取增加国内部分的货币供给量办法,那么通过国内货币供给的变化自动调整国际收支的机制还会有效吗?为什么?答案提示:没有效了。在固定汇率的情况下,本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后,从长期来看,外国收到这部分货币余额的人,一定会把这部分货币余额交给外国中央银行换回外国货币,然后外国中央银行再把它们提交给本国中央银行,而本国中央银行只能从本国的国际储备中支付这部分货币金额。国际储备的减少,必然会使本国中央银行收缩国内信用。本国收缩国内信用的结果将会自动地调整本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如果本国政府采取增加国内部分的货币供给量办法,则不能减少国内信用,以上通过国内货币供给的变化自动调整国际收支的机制就没有效了。第十七章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1.(1)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存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如何组合?(2)试设计一种解决高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赢余并存的办法;(3)如果同时存在总需求不足和国际收支赢余,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解决办法?答案提示:(1)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存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应该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2)在高通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共存的情况下,政府则可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法。(3)在通货紧缩和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情况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解决办法。2.何为分配法则?其优缺点如何?答案提示:蒙代尔、弗莱明及其他经济学家针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不同作用,指派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同的任务,从而形成一种有用的法则――分配法则:将稳定国内经济使其在没有过度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达到充分就业之均衡的任务分配给财政政策,而将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让每一种政策工具集中于一项任务,从而免去了部门间不必要的协调甚至妥协。3.在固定汇率下,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意味着什么?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利率的微小变动都会引发资本的无限量流动。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均不可能独立地操纵货币政策,其原因如下:假设一国货币当局希望提高利率,因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很快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为了享有这一更高的利率而将其资金转入该国,结果由于巨额资本流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外国人购买该国大量的金融资产会造成该国货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该国中央银行有责任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稳定,因此中央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买进外币,结果使该国货币存量增加,抵消了最初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最终国内利率退回到最初水平。而财政政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由于上述原因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却进一步扩大了。4.在资本完全不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试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1)在短期内(国内货币供给尚未来得及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效果(假设最初国际收支是平衡的);(2)在长期内(中央银行为维持固定汇率采取干预措施之后)对国内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答案提示:利用画图进行分析,资本完全不流动BP线为垂线,资本不完全流动BP线的斜率大于0度小于90度,资本完全流动BP线为水平线。5.试比较在资本完全不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答案提示:利用画图进行分析,资本完全不流动BP线为垂线,资本不完全流动BP线的斜率大于0度小于90度,资本完全流动BP线为水平线。6.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以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那么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答案提示: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以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很大,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导致产量和就业的提高。第十八章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答案提示:不同于固定汇率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3.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4.假设A国和B国经济联系紧密,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A国遭遇严重失业问题,遂采取放松银根政策,B国是否会受到影响? 答案提示:B国会受到影响。A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A国出口的增加,B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B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5.试分析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此时BP曲线为垂直的。 6*.试讨论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作用效果 有何差异?答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7.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试分析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 (2)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答案提示:(1)固定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本国货币的利率下降,本国货币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存在国际收支逆差,这样对国内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使汇率保持固定,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直到重新达到原来的均衡点为止。浮动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因价格不变,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这会刺激国内投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均衡水平,导致大量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于是本国货币贬值。本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直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为止。最终,国内收入水平提高了,利率与国际均衡利率相等。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导致了产量、就业的提高。(2)固定汇率下,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利率与国民收入都有所增加。这时利率高于国际均衡水平,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国,造成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本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为保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抛出本币,结果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点,使利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但这时收入进一步增加。浮动汇率下,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会使得国内需求扩张,产量提高,对货币需求也因此增加,并导致利率上升,国内利率上升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入国内,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超过了本币的供给,由于汇率可以自由调整,于是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后,本国出口受抑制,但进口增加,直到净进口的增加抵消国际收支顺差为止。这意味着本国的产出不会增加。 8.试解释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巨额财政赤字的成因。 答案提示:在浮动汇率下,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就业和产出,扩大财政支出,但是财政政策的效应是提高了美国国内的利率,造成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和美元的升值,最终出现了巨额的国际贸易收支逆差。国内生产没有得到促进,美国政府继续加大使用财政政策,导致了巨额财政赤字。第十九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1.举例说明何为“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答案提示:如图所示,本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LM曲线右移至LM1。这一扩张性政策会推动本国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进而使得本国产出扩张,经济均衡点由A移至B。另一方面,本国产出的扩张会通过进口的拉动作用使得外国的产出扩张、外国利息率提高,图中表现为外国的IS曲线由IS*右移至IS1*,经济均衡点由D变为E。但是,此时本国和外国的均衡点B和E都不是最终的,经济会继续进行调整。这是因为,随着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国资本外流,B点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在浮动汇率制下会导致汇率贬值,而同时外国由于国际收支顺差而会出现汇率升值。本国汇率贬值会刺激出口、抑止进口,从而使得产出进一步扩张,IS曲线右移至IS1;由于本国货币贬值和两国相对价格的变化,本国和外国居民都会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从而导致外国产出下降,图中表现为IS1*左移至IS2*。由于汇率的变动导致本国和外国的最终均衡点分别为C和F,本国的货币扩张最终导致外国产出下降。这被看作“以邻为壑”政策的一个典型例证,本国产出的扩张是以外国产出的下降为代价的。为避免这种“以邻为壑”政策的出现客观上也要求各国间加强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国际协调。答案提示:利用经典的“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博弈模型,我们可以很好地说明进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理由。假设有“本国”和“外国”两个国家,两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每一国都试图针对通货膨胀的冲击确定其货币政策的最优水平。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痛苦指数”(miseryindex)来衡量两国相应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下表为本国和外国货币政策战略选择博弈,表中支付矩阵分为4个方格,分别表示本国与外国货币政策不同组合条件下的两国“痛苦指数”的数值。例如,方格()中的数字表明当本国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外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本国“痛苦值”为-7,而外国为-10。两国制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使“痛苦指数”最小,即每一方格中“痛苦指数”的绝对值越小则越理想。间的短期替代关系就可以确定本国货币政策的效果。而在相互依赖的开放条件下,一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还必须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如果每个国家都奉行使自己的“痛苦指数”最小的货币政策,同时假定另一国的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在上表所假定的支付矩阵条件下,对于本国来说,无论外国采取宽松的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本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都是最优的,因为这使得本国在每一种情况下的“痛苦值”(即损失)都最小(分别为-7和-9),所以选择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本国的占优策略(dominatedstrategy)。同理,根据对称性原则,外国选择紧缩性货币政策也是其占优策略。因而最终博弈的均衡就处于方格(),即两国都选择紧缩性货币政策,两国的“痛苦指数”都为-9。这一均衡解是唯一的,是该博弈的纳什均衡。3.试用滨田图像(Hamadadiagram)说明进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答案提示:滨田图像模型说明了在各国间经济政策存在相互影响的溢出效应时,各国间经济政策的不合作均衡是无效率的,而通过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从而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虽然上述分析由于假定每个国家都了解其它国家可能采取的政策类型、并且能够计算出不同政策组合对其自身福利的影响效果而过于简单,但还是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所能产生的2.试用传统的“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博弈模型说明进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潜在收益进行了很好的说明。4.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1)货币政策的协调,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包括有关国家利息率的协调。这种协调主要针对利率调整方向。一旦一国希望通过利率的调整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控制经济过热或经济衰退之时,该国不仅要确定一个利率调整的方向,还要同有关国家协商,协调它们之间利率调整的基本方向。2)财政政策的协调,实际上,在经济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之间,不仅要协调它们的货币政策,还要协调它们的财政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协调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财政政策的协调。如果一国的财政支出过度,政府就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加以配合,这种配合意味着,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或者物价上涨率比较高,这将导致一国货币供应增长率的上升,从而会出现因没有协调财政政策使各国之间货币政策的协调难以维持。因此成功的货币政策协调常常伴随着财政政策的协调,或者说,各国之间只有同时协调他们之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国经济政策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3)汇率政策的协调,在各国将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作为经济干预的最佳目标时,它们之间不仅要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要协调汇率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尽管一国可以采取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从而政府只需照顾自己的内部平衡;但是各国为了维持本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减少对外贸易的风险,各国还是趋向于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意味着本国不仅要照顾本国的内部平衡,还要照顾外部平衡。我们知道,一国在干预经济维持自身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时,不仅可以采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还可以通过汇率政策加以调整。当一国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货币贬值的政策,以便刺激出口限制商品的进口,但是如果各国政府都这样做,就会出现各国竞相贬值本国货币的政策,结果是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可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如果任何一国的货币贬值幅度超过其它国家,各国之间的贸易风险也就随之产生。如果一些国家采取货币贬值,或预期货币贬值,而一些国家的货币采取升值,或预期升值,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引起投机和资金的转移。这种单纯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资金转移不利于各有关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正常的增长。5.试述欧盟进行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答案提示:欧洲联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针对当时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崩溃就采取了协调各成员国汇率的政策,它们采取联合浮动的汇率制度,即对内采取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对外采取联合浮动,一个成员国货币对外升值,所有成员国一起升值,一个成员国货币对外贬值,其它成员国货币一起贬值。这种汇率的协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占到各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平均达到60%以上。这种协调有助于稳定它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减少他们之间的贸易风险。1979年3月欧洲共同体又在汇率协调的基础上试图将这种内部协调的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提出并正式启动了“欧洲货币体系”。按照这个体系,成员国不仅要采用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还建立了保持汇率稳定的预警机制。一旦某个成员国的汇率难以维持,可以动用欧洲货币基金干预外汇市场。尽管各国采取的汇率约束不同,但是这种机制确实起到了促进成员国贸易关系发展的作用。1985年,欧洲共同体提出了新的目标,在1992 年12月31日以前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为此成员国要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各成员国之间的征税制度和间接税的税率,以便为成员国之间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自1990年开始,欧共体成员国商定,从1992年开始,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在成员国之间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其中包括建立欧洲联盟的统一货币“欧元”,并且建立欧洲中央银行。自日起,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2002年,欧洲联盟发行“欧元”正式流通,以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为了实现统一货币的目标,欧洲联盟要求各成员国要协调它们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率、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政府公债的累计额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不能高于欧洲联盟规定的水平。这意味着成员国要约束他们各自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权,或者说成员国将它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订权上交给了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可以肯定,欧盟成员国之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和统一货币的实施将为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十章国际货币制度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功能是什么?其运行效果如何? 答案提示: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指,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本位制度、汇率制度和汇率制度的维持、储备制度、国际收支调整制度、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度。尽管这种制度可以在经济实力较强和较弱的国家之间维持一种货币、特别是汇率的稳定。但是当它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时,存在着一国能否支撑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问题”,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在这一制度下,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支付,那么人们就会担心美国持有的黄金能否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从而对美元的信心,进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力图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以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元的供应就不可能充足。因此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存在着“美元灾”或“美元慌”的双重威胁。事实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日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办公文档、专业文献、资格考试、文档下载、人文社科、旅游景点、出国留学、教程攻略以及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国汇率上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