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炼油业务亏损,那么请中石油中石化招聘,中石化不要炼了,让其他私营企业炼行不行?

“石化双雄”炼油业务越炼越亏
金融界网站
  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凭借着在石油领域的垄断地位,似乎应该和亏损二字无缘,特别是中石油,更是几次荣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称号。A股市场将这两大石油公司并称“石化双雄”。但最近,人们发现,“石化双雄”却不断在强调自己的炼油业务亏损,并且向监管部门建议要求减免税。在5月18日召开的中石油股东大会上,中石油副董事长、总裁周吉平再次强调,国内成品个价格调整不到位,国际原油价格过高,导致中石油炼油业务一再亏损。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此前也公开抱怨,现在每炼一桶油就要亏损20。但有趣的是,对于“石化双雄”的“哭穷”,市场上却少有同情之声。在整体业务实现暴利的前提下,抱怨其中的某个版块亏损,不免有“撒娇”和“要挟”的嫌疑。
  “石化双雄”一季度整体盈利,局部亏损?
  今年4月底,(文中简称“中石油”)、(文中简称“中石化”)相继发布了一季报。报告显示,两公司的炼油业务一季度均出现了亏损,其中,中石油亏损61.32亿元,中石化亏损5.76亿元。这是两公司自2008年炼油巨亏后的首次亏损。另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随着二季度开始使用一季度采购的高价原油,预计两大石油公司在二季度将继续亏损,并且亏损额度将进一步扩大,中石油在4月份的亏损超过50亿元。
  中石油在一季报中将炼油业务亏损原因归结为“受原油价格上升及国内成品油价格未完全调整到位影响”。中石化虽然在一季报中没有明确说明炼油业务亏损的原因,但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4月25日公开表示,中石化有80%的原油需要进口,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为110美元每桶,而发改委最近调整的价格实际仅相当于国际原油90美元每桶,现在每炼一桶油就要亏损20美元。
  两公司对于炼油板块亏损的解释其实异曲同工,都是表示亏损不是公司自己的问题,是国际油价太高了,发改委又不允许成品油价格太高,收入不能完全涵盖成本,因此亏损是必然的,是不可控的。因此,为缓解炼油板块成本压力,两公司向监管部门建议要求减免成品油消费税,似乎听起来也理所当然。
  和炼油板块的亏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两公司一季度整体业务净利润的增长:中石油实现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13.9%;中石化实现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4.49%。按今年一季度共90天计算,两公司一季度平均日赚分别约为4.11亿和2.28亿。
  凭借着在石油行业的垄断地位,中石油、中石化每年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并且,向海外投资者大手笔分红,但是,产业链中的某一个链条出现了亏损,就要求国家补贴、减税, 难怪很多人对此并不买账。有人认为,两公司强调炼油板块亏损,无非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成品油涨价造势,二是逼宫要政策,比如要求减免成品油消费税,或者将成品油消费税由生产环节改为消费环节征收。 &&上一页
刘年】 (责任编辑:岳旭琴)
概念板块行情
领涨概念涨跌幅涨跌家数最大贡献股涨跌幅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领跌概念涨跌幅涨跌家数最大贡献股涨跌幅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流入板块涨跌幅流入资金最大贡献涨跌幅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流出板块涨跌幅流出资金最大贡献涨跌幅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简介]崇尚中长线波段交易,善于把握股市节奏,每日送出热点个股!
[简介]实盘交割单100%真实发布,连续5年盈利,年平均收益高达40%。
[简介]看大盘最精准最前瞻最直接,对个股非牛不战,出手必攻直击涨停。
关于的相关新闻
资金查询:
板块及时表现: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中石油的炼油业务又喊亏了。
这一次&喊亏&的,是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消息,3月5日,他表示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公司2011年炼油亏损高于预期的500亿元人民币,而且2012年的亏损仍将扩大。日,中石油总裁周吉平曾对外表示2011年公司炼油业务将出现人民币500亿元的净亏损。
不仅仅是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同样处于亏损状态。中石油与中石化的2011年三季度显示,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分别达230.9亿元和415亿元,总计超过645亿元。
据早前消息,周吉平对亏损的解释是,政府为缓解通胀压力,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了控制,因此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并未完全反映出今年早些时候国际油价的攀升。
安迅思息旺能源高级经理李莉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原油价格一直不断上涨,并且2012年上涨趋势依然强劲;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燃料价格实施管制,为防原油价格上涨过快影响到消费者,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往往跟不上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因此调价不到位导致企业的炼油业务出现亏损。
虽然炼油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这并不影响中石油成为&最赚钱的央企&。数据显示,2010年中石油以1241.8亿元的净利润成为最赚钱的央企,中石化以721.2亿元排第四。与此同时,2010年中石油仍获得财政补贴15.99亿元,中石化获得3.21亿元。有分析人士认为,炼化板块和成品油进口亏损等原因成为&两桶油&向政府要钱的理由。
报道称,2011年前9月整个炼油行业净亏损11.7亿元,这一数据与两大石油公司同期炼油亏损645亿元的巨额数据相差甚远。全行业亏损额仅是两大石油公司亏损额的1.8%。对于数据悬殊如此之大,石化联合会的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显然是其他炼油企业的盈利对冲了两大石油企业的炼油亏损所致。他表示,炼油企业在全国有340多家,尽管两大石油公司炼油亏损,但一些地方炼油企业仍然是盈利的,因此全行业总体亏损并不大。
不过此种说法,并未消除所有的质疑,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亏损是两大石油公司自己&做&出来的,公司以较高的原油价格入账计算自然导致炼油板块亏损。不过对此说法有些业内人士并不认可,并表示国内原油价格早就实现了与国际同步,这是常识,即使是自己的企业也必须按国际油价来结算。
上一页1下一页
权力垄断+价格管制的格局正是“油荒”不断上演的原因,单单将板子打到“三桶油”身上,并不公道...
近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先后公布了2010年业绩,国内三大石油巨头2010净利润共约2...
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业,中国经济早乱了。
炼油厂项目其实是一种基于西方历史和文明的制度。而如今,这种从拼音文字翻译过来的项目,被远涉...
随着伊朗局势再度告急,坊间流传甚广的声音再度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挑事儿”,最终...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经济观察报&中石化炼化赚钱,中石油蹊跷巨亏/每日经济新闻&原油进口权放开草案初定,地方炼厂
中石化炼化赚64亿 中石油巨亏200亿被质疑
经济观察报
10:14:17&&
尽管在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中石化似乎很难超过另一巨头中石油,但在下游炼化环节,中石化在“少亏”甚至“扭亏”上明显做的比中石油要好很多。
10月30日,“两桶油”相继发布了2013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1-9月,中石油炼化业务亏损额高达200亿元;而中石化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石化4.53+0.020.44%
中国石油7.86+0.020.26% 则赚了64.23亿元。
自从2011年以来,中石油在炼化环节上的亏损额一直超过中石化。2012年,中石油的原油加工量为1.525亿吨,中石化的为2.72亿吨。
“按理说,在现在的油价情况下,原油加工越多亏的也应该越多。但中石油中石化则相反,拥有更多自有油源的中石油反而亏得更多。”一位业内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则称,相比中石化,中石油对炼化业务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本支出方面用于炼化的支出占比也相对更少。长期以来,就导致中石化的炼厂装置更新改造速度要快于中石油,效益也就更好。
蹊跷的亏损
前三季度,中石油实现营业额1.68万亿元,净利润达到953亿元。但中石油的炼化业务依旧未能摆脱巨亏的宿命。
财报显示,1-9月,中石化共加工原油7.345亿桶,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200.04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53.21亿元,化工业务亏损146.83亿元。
与此同时,中石化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516亿元。1-9月,中石化共加工原油1.74亿吨,炼化板块实现64.23亿元。其中,炼油实现66.5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化工亏损0.59亿元,同比减亏2.33亿元。
从原油加工量看,中石油要远逊于中石化。一般而言,在炼化领域,高油价情况下,炼油量与亏损额一般成正比。2008年,中石化曾巨亏1144亿元;而中石油的亏损额为829亿元。
但从2011年开始,两巨头在炼油与化工领域内的业绩表现开始出现变化:中石油炼化亏损开始远高于中石化。“这种情况其实很让人费解。中石油的炼厂中,有近一半的原油来自于自己的油田,并且油的品质都不错;而中石化的对外依存度近70%,并且进口的原油都是高硫高酸的劣质油。”上述业内专家称。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348亿元,化工业务盈利253亿元,炼化板块合计亏损95亿元。而中石油当年炼油亏损600.8亿元,化工亏损17.79亿元,炼化合计亏损618.66亿元,亏损额为中石化的6.5倍。
2012年,这种蹊跷的局面继续。当年中石油炼油亏损336.7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98.39,合计亏损435.11亿元;中石化则炼化合计亏损额为241.67亿元。
被疑转移利润
中石化内部专家称,由于历史原因,“两桶油”战略定位各不相同。中石油在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上占据绝对优势,因而长期以来对该板块的支持力度最大。
在下游炼化环节,中石油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个具体体现在对炼厂设备的改造投入、油品升级的投入方面力度均不大。”中石油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相反,中石化除了在上游勘探与生产业务板块紧追中石油外,下游的炼油与化工板块则被列为该公司的“优势板块”。
近几年来,中石化加大了对旗下现有炼厂的改扩建。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炼化、广东的茂名石化均通过改造后成为了2000万吨级别的大炼厂。
中石化内部专家称,一般来说,单个炼厂的炼油规模越大,其炼油的成本就会越低。中石化深知这一点,因而这些年来一直朝着这方面布局。
事实上,在炼厂改造方面,中石油近几年也在加速布局。不过,两桶油在布局“千万吨”炼厂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中石化内部专家分析称,中石化一般会现有炼厂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例如将镇海、茂名改扩建为2000万吨级的炼厂;而中石油好几个筹划的大型炼厂都是走新建的路子。
“中石化的方式更加快捷,既能够带动现有炼厂的产能,也能很快的拿到土地批文等手续,迅速扩建;中石油新建炼厂的方式则比较慢,还要受到重新审批的桎梏。”该专家说。
另一个广被业内质疑的是“两桶油”在炼化板块业绩内部核算方面一直采取利润转移的方式做大炼化“亏损”。不过,这种说法遭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否认。
上述业内专家分析称,中石油、中石化在内部核算采取的时各部门独立核算。例如,中石油自有油田的原油供给旗下炼厂,油价是按照国际原油价格核算。这样,中石油旗下炼厂拿到的原油成本价格是与国际原油价格一致。炼厂的成本转而成为上游业务的盈利。
相反,中石化大部分原油来自进口。这些原油一般是在现货市场上购买,由于油的质量普遍较低,因而其采购价格也一般远低于国际通用的价格指数(例如:布伦特)所显示的价格。
原油进口权放开草案初定 地方炼厂称门槛高
每日经济新闻&& 喻春来
08:45:23&&
“原油进口权门槛太高,恐怕没有多少地炼企业能达标。”有地炼企业人士针对国家能源局最近下发的《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这样说。
原油进口权开放已经进入倒计时。国家能源局日前已完成原油进口权放开初步草案的制定,明确了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条件,并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向行业内相关企业各方征求了建议和看法。
10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征求意见稿原文显示,草案确定了进口权企业认定范围,原油加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规模,环保、安全、质量、配套等要求。主要炼油装置实际一次加工能力不低于500万吨/年,并且单套装置不低于300万吨/年,二次加工能力不低于300万吨/年,三次加工能力不低于400万吨/年。
有企业和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把三次加工能力的条件考虑在内,那么目前几乎没有地方炼厂能够完全满足条件,这个门槛非常高。
方案最快11月出台
在9月份国家发改委启动炼油行业的全国大普查后,10月中上旬,发改委经贸司也约请中石油、中石化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专题研究上游进口权开放问题。
10月14日,国家能源局向有关部门和企业下发特急文件―《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并要求10月21日反馈书面意见。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原稿显示,对于申请使用新增进口原油的炼油企业,确定了资质条件要求。这些条件包括:企业具有商务部颁发的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具有独立的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产品销售网络,具有可长期依托的码头、管线、铁路等储运设施,以及与原油加工能力相匹配的原料储备能力。
此外,企业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实力,资产负债率小于70%;炼油企业规模、产品质量、环保、安全和节能要求以及原油加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开工负荷率、轻油收率、加氢装置比例等)达标。
安迅思息旺能源的分析师陆晓旭称,10月上旬,山东地炼各企业老总已在京参加相关的讨论会议。记者从业内权威处了解到,估计最终方案可能已经比较接近上述草案,相关方案确定下来会及时在网上公示,最快有可能于11月份出台。
地炼申请积极性高
随着国家放开原油进口信号不断增强,山东地方炼厂对于进口原油配额的申请表现出较高积极性。山博石化有关人士说,该公司已通过控股公司进行申请,希望能够借此机遇获得进口原油配额。
此前市场有消息称,2014年东明石化、中化弘润、海化集团有望各获得500万吨原油的配额;另有消息称,地炼数量可能在5~8家,总量在1000万吨到2000万吨之间。不过,除了中化弘润对外证实将有望获得配额外,其他企业还没有表态。
金银岛分析师齐绪名说,山东地炼中,菏泽东明石化、中化弘润、汇丰、金诚、海科、京博、利津和海化对此次进口原油配额的关注度比较高,希望获取进口原油的配额。而菏泽东明、中化弘润、利津、海化和京博获得原油配额的希望较大,正在积极备案申请。
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35家山东地炼加工国内外的轻重质原油数量在1864.97万吨,占到全部原料加工量的58.54%。
齐绪名认为,进口原油价格相对较高,而2013年国内油品市场行情低迷,完全没有加工进口燃料油的利润合算,后期地炼进口燃料油与原油搭配炼制仍是合理之举。
1~9月份,35家山东地炼共计加工进口燃料油1320.6万吨,占到全部原料加工量的41.46%。
地炼称门槛高难达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金银岛数据显示,在山东地炼500万吨/年产能企业中,中化工旗下的华星、正和、昌邑占去将近40%。与此同时,对于单套装置不低于300万吨/年的,目前仅垦利、华星、昌邑能够达标。但对于二次、三次加工能力的要求,目前山东地炼尚无厂家达标。
相关地炼企业人士认为,地炼当中还是有一些能够勉强达到一次和二次加工能力标准的,但是三次能力要求不低于400万吨/年,这对地炼来说难度较大。而且草案没有说清楚究竟哪些装置会被计入到二次和三次炼油装置当中。
陆晓旭认为,如果只考虑一次(常减压)加工能力以及二次(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工能力的条件,那么尚有不少炼油企业有望达标,其中华星和昌邑的母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已经在2013年获得了1000万吨进口原油配额。
相比之下,地炼均表示实现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相对容易实现。据地炼企业人士介绍,轻油收率、能耗等大部分指标炼厂都比较容易达到,而开工率以及全年开工时间等条件都是可控的,相比炼能的要求都更容易达到。
不过,金银岛分析师王栋却认为,地炼常年以进口燃料油为主料加工,成本之高令其加工进口原油长期亏损,开工水平多在40%上下徘徊;同时,由于加工原料质量不佳,山东地炼轻油收率甚低。
这一技术指标,对于地炼而言亦是难上加难。据安迅息思旺统计,截至10月24日,山东地炼中仅有昌邑一家全年平均开工率能够超过50%。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石油中石化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