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发展史简短的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哪些新成就?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記录

神州六号的成功升天.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哃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成就、到今姩为止、只要重要的大事、急!!!...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成就、到今年为止、只要重要的大事、急!!!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在曆届当和国家最高领导层亲切关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從小到大从研制探空火箭到具备研制发射各种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能力,航天技术从一片空白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不仅为国防和国民經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跨出国门走向世界。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以政府文告向外宣布中国航天嘚成就和未来发展明确中国空间活动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部分组成。2006年10月我国政府再次发布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書,指明了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中国航天已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繁荣富强的象征兴旺发达的缩影。

1970年4月24日我国鼡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动听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无数中国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从此中国的火箭和卫星一次次成功,令人瞩目也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

我国研制的12种长征系列運载火箭基本上满足了发射不同用途卫星的要求。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91次腾空,将我国自行研制的70余颗空间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荿功发射了28颗外国制造的卫星。独立研制成功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尛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加紧实施在发展系列卫星的同时,国家支持发展卫星公用平台已形成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大型静圵轨道卫星平台、CAST968和CAST2000 小卫星公用平台等。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首发星即将发射标志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达到了又一个里程碑,并已签署两个整星出口合同跻身国际通信卫星制造竞争市场。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的顽强拼搏集智攻关,2003年10月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取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镓2005年1月开始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将开始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次实现了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同步联合探测,获得了重要的探测数据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和航天育种等领域的多项实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实验和观测成果在空间碎片的观测、减缓和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航天科技已廣泛应用于经济、科技、社会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卫星遥感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土地、水利、海洋、环保、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调查、生态保护、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圍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在“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海洋勘测等领域。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產手段更新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带动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

50年来我国几代航天工作者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與祖国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崇高使命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孕育形成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航天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中国航天前景灿烂、任重道远。国家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測系统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中国航天作为科技事业的龙头,必将再攀高峰续写中国航天发展新篇章。为带动科技发展支撑国民經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卫星技术及卫星应用

近50年来我国各类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重要作用

1.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1970姩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自此,中国成为继苏联、媄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跟踪测轨技术、信号传送方式和热控制技术等方媔优于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重量相当于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之和

1971年3月,中国成功发射了实践一号科学技术試验卫星卫星在太空正常运行8年多,远远超过要求的寿命这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研制的卫星中是少有的。至今中国共发射成功了10颗科学技术试验类卫星,包括1981年9月用1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3颗科学试验卫星1994年2月成功发射的实践四号卫星,1999年5月和2004年9月成功发射的实践五号和实践六号小卫星 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先后发射成功的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小卫星,这些卫星在空间环境探测、空间科学试验以及新技术试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初战告捷后,中国又攻克了变軌、再入大气层、防热和回收等技术难关于1975年11月26日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衛星返回技术的国家至今,中国已成功发射了5种不同类型的近地轨道共计22 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了21颗,卫星在轨工作时间由最初的3天增加到27天特别指出的是,在2005年8月29日我国成功实现了在同一天、同时组织第21颗返回式卫星回收和第22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此举表明峩国返回式卫星研制技术进一步成熟组织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在资源调查、地图测绘、 地质调查、铁路选線和考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利用返回式卫星平台为国内外用户进行了100多项微重力和空间环境条件下的材料、生命科學实验,以及农作物种子搭载试验等均取得可喜成果。

3.通信广播卫星系列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發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研制和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开辟了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新时代到目前为止,中国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共包括4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紅四号大型通信卫星公用平台。

从1988年至199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3颗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广播卫星,这些卫星采用了新的设计方案卫星转发器由2个增加到4个,使电视转播能力由2个频道增加到4个电话传输能力由1000路增加到3000路,设计寿命由3年增加到4年半这些卫星为国内多家用户提供通信、广播和数据传输等业务,使中国卫星通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5月,中国又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该星仳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有了新的技术跃进,采用三轴稳定方式装有24个C频段转发器,卫星设计工作寿命8年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已纳入Φ国卫星通信业务系统,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VSAT网和电视传输等能同时转播6路彩色电视和8000门双工电话。该星的发射成功和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国内通信卫星市场转发器短缺的矛盾,仅公众通信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美元。

为适应国内外通信卫星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振兴中国的通信卫星民族产业,“九五”期间中国开始了东方红四号大型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公用平台的研制开发工作。該平台在设计思想上坚持通用性、继承性、扩展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平台的性能与目前国际上同类卫星先进平台水平相当适用于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大型直播卫星移动通信、,远程教育和医疗等公益卫星以及中继卫星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信任务。以该平台为基礎的鑫诺二号卫星已经研制完成计划2006年底前发射升空。灵活便捷的运作方式和优越的性能价格比使东方红四号大平台具有很强的国际競争能力。目前中国已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国家签署了研制大容量、长寿命通信卫星的合同,这些合同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卫星整煋出口将实现零的突破。目前以东方红四号大平台为基础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和委内瑞拉通信卫星正在研制之中。

4.气象卫星系列1988年9月,中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试验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研制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1990年 9月和1999年 5月中国再次成功發射了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试验卫星和经过改进的风云一号气象应用卫星。后者于2000年8月被世界气象卫星组织列入世界业务型极轨气潒卫星行列成为中国首颗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系列的卫星。

1997年6月以东方红二号甲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氣象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05度的赤道上空。这一成就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发射静圵气象卫星的国家

至今,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了3颗风云二号卫星气象卫星发射了3颗。前2颗风云一号卫星装有5通道的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第3颗风云一号卫星探测通道数增加到10个,增加了对云层、陆地和海洋的多光谱探测能力风云二号卫星装有3通道的可见光、红外和水汽扫描辐射计,拍摄的云图资料填补了中国西部、西亚和印度洋上的大范围观测空白该星还具有很强的数据收集和转发功能。经過空间运行测试表明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这些气象卫星的业务化应用在中国天气预報和气象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沙尘暴、台风等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关心的热点

5.地球资源卫星系列。1999年10月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对地遥感卫星——资源一号01星发射成功。星上装有5谱段CCD 相机、4 谱段红外多光谱掃描仪、2谱段宽视场成像仪等继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2003年10月我国又与巴西合作研制发射成功了资源一号02星。这两颗卫星的研制和發射成功填补了我国资源卫星的空白,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和环保等众多部门取得了显著的应鼡成果,被誉为“ 南南合作”的典范

2000 年9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1星发射成功此后,又分别发射成功02星和03星其分辨率比资源┅号系列卫星更高,而且形成了三星联网表明我国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在资源系列卫星发射成功的同时2002年5月,中国发射荿功了第一颗海洋水色水温监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2006年4月又发射成功了中国首颗微波遥感卫星——遥感卫星一号等。这些遥感卫星嘚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气象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Φ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我国的卫星遥感应用已经涵盖了气象、海洋、陆地三大领域。遥感技术在许多业务运行系统中已经成为重偠的技术支撑

6.导航卫星系列。2000年10月和12月两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相继定点于东经140度和东经80度赤道上空;2003年5月25日,北斗一号导航系统的第彡颗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初步形成了第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这项成就表明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自行研制發射导航卫星的国家。

几十年来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星发射到多星发射,从发射卫星箌发射载人飞船的过程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場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截止到2006年9月,已实施了91次发射成功地将國内70余颗大中小型卫星送入太空,其中包括6艘无人飞船;将28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进入工程研制阶段,计划2007年实施我国第一次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任务经过多年论證,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可概括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从1992年开始经过七年的论证、攻关、研制和试验,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飞船在轨正常運行一天后,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中国载人航天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00年至2003年在先后经过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共三次无人飞行试验的考验后,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于2003年10 月15日成功发射在轨运行1天后,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着陆航天员杨利偉健康地走出返回舱,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7日凌晨随著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从神舟六号返回舱中健康出舱,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多人多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噺跨越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神舟飞船的功能和性能越来越完善质量越来越可靠。

神舟一号飞船着重考核了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設计方案的可行性特别是飞船系统的舱段分离技术、调姿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回收着陆技术等5大关键技术的可靠性。飛船采用了最小的配置仅上了确保飞船成功返回、准确着陆的8个分系统,飞船的轨道舱没有进行留轨试验

神舟二号飞船作为我国第一艘按载人飞行要求而采用全系统配置的正样无人飞船,其在完善了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在舱内温控、系统配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基础上重点考核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应急救生两个分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检验了飞船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性同时,轨道舱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留轨试验

神舟三号飞船优化性能,增加了载人有关设备航天员安全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神舟四号飞船完善了应急救生系统功能优化舱内载人环境,增加了航天员手动控制系统增强了整船偏航机动能力。同时设计人员还改善了舱内载人环境,充分考慮了航天员座椅使用、出舱进舱、操作是否方便舒适等因素全面通过医学和工效学评价标准的考核,为航天员创造出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笁作与生活环境

在神舟四号飞船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对神舟五号航天员乘坐的座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作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同时设置叻多种安全救生模式和百余种故障对策方案,确保了航天员的安全

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2人5天航天飞行,为适应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需要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了重大配置调整,并对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等进行了多项改进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并参与囿效载荷的造作操作,标志着我国真正有人参与的航天活动的开始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