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怎么写

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心理学类】学习啦 编辑:谢桦 本文已影响人
  《积极心理学导论》指出,积极的个人特性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充实等因素构成,积极情绪是人的某种需要被满足后的反应,会产生愉悦的主观体验。
& & & & 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
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积极心理学摒弃了原有传统心理学建立在治疗基础上的心理理论,从源头出发,以正面、积极、乐观为心理导向,研究和发掘个体自身的潜力,通过建立心理免疫力,形成主观幸福感,代表了当前心理学研究的新价值取向。高校应运用积极心理学,将其理论注入日常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发展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其健全人格,营造青春向上的认知和情绪,这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心理健康观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幸福终点站》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男人维克多,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机场落地的这一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政变,维克多因此突然成为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纵然纽约和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机大厅里,直到身份明确。
  谁知这一等,便是9个月。在这9个月漫长等待的逆境中,维克多没有虚度:他在待改建的67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男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大导演用这个身处逆境却赢得精彩的故事表明,积极的心态是幸福的根源,用当前流行的话说便是&正能量&。
  回归到心理学课题,目前,以治疗为出发点的传统心理学已经越来越落后于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即:积极心理学是通过探索和利用人类自身美德和发展潜力等积极品质,建立积极完善和自我升华心理的一门科学。 其心理健康观主要包括:
  1、积极观。积极心理学立足人&阳光&的积极品质,传统主流心理学主要从消极方面关注心理问题,如研究心理阴影、障碍和疾病等,并研究弥补改善的方法,&事后诸葛亮&的思路对问题的解决并无裨益,积极心理学从源头抓起,倡导用&阳光&理念去面对自己和社会。
  2、幸福观。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积极心理学从人的主观幸福感角度开展积极情绪研究,如人的自尊满足程度、生活及家庭状况、人际关系融洽程度等。
  3、预防观。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心理疾病免疫力,以及通过对自身潜能的挖掘,建立个人价值的满足,从而产生主观幸福感;提倡在进行个体心理干预时,通过释放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进行心理预防。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积极心理学升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传统心理学简单地把&没有心理疾病或障碍&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把原因的探究延伸到心理医学甚至生理医学的病理框架,通俗地讲就是&只强调治病不注重养生&。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辅导员的工作大致分三类:
  一是提供咨询服务,当大学生心理出现异常而向他们求助时,积极开导和化解其心理危机。
  二是进行心理干预,及时发现和了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对问题较严重但主观不愿意寻求帮助的大学生启动心理干预。三是开展知识普及,通过心理课程、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心理进行普及和推广。这虽然让不少学生学习了如何排解负面信息和情绪,但对大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营造正面、积极、乐观的态度,却鲜有涉及。因此,面对这一空白,积极心理学充实了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提倡自我悦纳,用发展、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研究个体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对教学者而言,&与其告诉学生如何避开阴影,不如多教他释放和保持阳光&, 把教育目标放在用积极的理念优化心理素质,实现人格健全上,使大学生能积极面对&成长的烦恼&,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境界。
  2、积极心理学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早在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明确,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由于有关教材的内容更新较慢,其教育核心仍在消极心理学模式的研究范式之下,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导向是&以人为本&,适应&90后&具有开放个性和想法的心理特征,引导&90后&用积极的心态对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产生正面、积极的理解,帮助他们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及自助的教育目的。积极心理学必然会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观念上更新和强化,充实其教育内容。
  3、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首先,高校要重视培养教师和辅导员积极价值观,使之把积极思想运用到服务学生的工作中。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以独生子女身份居多的&90后&大学生更希望得到师长的关注、肯定和赞美,只有教师和辅导员将积极心理学观念融入其日常工作实践,强化工作理念,端正工作态度,才能有实际的心理引导效果。其次,高校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心理免疫力。
  新时期要充分培养大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的三类教育,通过心理课程、专题讲座进行知识普及。
  三、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
  正如斯皮尔伯格电影《幸福终点站》带来的启示一样,积极心态在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将带来不可忽视的正能量。在当前就业和学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大学生己不再需要时时用消极暗示来对自己发出警告,他们期待的是能够增强自己的信心的积极暗示。作为教育者应该与时俱进,接受和理解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人性化理念,改变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误区,培养大学生六种美德,即:智慧与知识、勇气与正直、爱与人性、正义和责任、节制与自控、创造与超越,引导其心理品格的自我发展。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导论》指出,积极的个人特性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充实等因素构成,积极情绪是人的某种需要被满足后的反应,会产生愉悦的主观体验。在积极情绪的心理氛围下,人的创造性和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要把积极心理的健康教育引入课堂活动、校内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活动当中,充实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信心,提高其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3、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资源
  一旦踏入校园,&90后&大学生们便远离家庭,开始了独立自理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不畅、学习的压力和挑战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浮躁,都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对大学生的消极心理(焦虑、抑郁、自卑、紧张)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预防和改善等问题,更要整合关联的积极因素,形成&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心理教育平台更加立体,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大学生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挥洒青春激情,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1、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目前,大学心理课堂教育局限于传授心理健康常识,提供预防和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堂教学以规避消极心理取向为主,容易形成消极心理暗示。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要求,教育课程应以提升境界和层次为目标,如探讨生命的意义,积极人格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心理潜质的开发等,引导大学生以阳光般的心态解读生活现象。
  2、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人有自我实现能力&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每个人通过努力,通过内因的力量,都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并获得一种相对满意和有尊严的生活状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更多引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实例,选择大学生个性成长、学习生活、职业定位、发展方向、交友困惑等让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积极的心理角度引导学生看待生活事件,挖掘其改善自我的潜质,产生自我悦纳和满足,形成健康向上的&生命观&。
  3、――运用开放和体验的方法
  目前的高校对心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理论知识讲授较多而体验较少成为课堂&通病&。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增强课程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体验中,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内化为指导行动的理念。因此,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游戏的方法,还可以应用情景心理剧、视频演示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达到对心理知识的领悟和技能的掌握。
[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849人看了觉得好
2800人看了觉得好
2539人看了觉得好
【心理学类】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意义_心理学专业论文-人大经济论坛
您的位置:
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意义_心理学专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全文字数:4778
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来出现的心理学新的研究思潮。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及研究内容等进行阐述,并对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主观幸福感 习得性乐观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这是一个亘古及今每个人都思考过的问题。有的人追逐财富,有的人仰慕权贵,有的人安贫乐道……那究竟什么才是人们的终极目标呢?——幸福。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了我们拥有不同的幸福观,有了对幸福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但是终其根本,我们所有人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和奋斗的无非就是自己所认为的“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积极心理学论文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4页
应对现代社会压力提升生存幸福感
幸福,是一个充满困惑、充满神密的千古难题。古今中外,差不多每个思想家都论述过幸福。但是,关于幸福的每个问题,从幸福的定义、结构、类型到其规律,却一直扑朔迷离,没有定论。康德曾为之感叹:“幸福的概念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的清楚、条理一贯”。为此,康德只好无奈而富有韧性地将幸福定义为:“幸福”乃是尘世间一个有的存在者一生中所遇到事情都称心合意的那种状况。霍尔巴赫也说过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一种我们希望它延续不断,或我们愿意
【】在它之中长久生存下去的存在方式1。
幸福感是指人类意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因素与外界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2】【】。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主观性,二是整体性,三是相对稳定性3。
目前国内对幸福感的研究在医学(23篇)、心理学(26篇)及社会、卫生、管理学(15篇)。胡
【】军生等人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远低于城市老人4。宋晓飞等人研究发现:
【】40.09%的农民幸福感水平较高,而6.79%的幸福感水平较低5。余欣欣研究发现:贫困
【】生的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6。赖晓红研究发现:中职生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感
【】到不幸福的人达到16.1%7。雷燕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水平不高,生活满意度水
平较高,正向和负向情感分别处于和低于中等水平。1.5%的幼儿教师对自己的生活满意,
【】67.5%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8。李玲、沈勤等人研究发现:护士的幸福感的均分为
【】8.004,,J、于均分8.4,幸福感水平偏低9。叶建围等人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
【】脑梗死慢性患者的幸福感水平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10。周芬芳研究发现:杭州
【】市女性社区工作者的正性情感体验水平远远大于负性情感和体验11。硕士生的幸福感水平
【12】【】比较高。冯冬燕等人的研究表明,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不高13;何
【】彩平研究发现,寄养儿童的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14。
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人面对的社会竞争、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接踵而来的是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对生存幸福感的定义及评价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人应如何面对高压环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调整心理健康,获得生存意义,提升生活幸福感?现代科学研究正是在人类社会的需求中成长、发展,以符合人们的需要,而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应运而生。 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1.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
【】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5。
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 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
【】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16。
1.2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
【】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17。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中断了,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