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市场经济体质?

把国家的主导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_――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经验
热搜词: &&&&&&
把国家的主导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经验
&&&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国家调节为主导、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新型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调控
&&& 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这种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市场经济中各个微观主体是独立的所有权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市场交换关系。二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经济资源都变成了商品,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三是由供求、竞争和价格的波动等相互作用的因素组成的市场机制调节着生产和消费,引导着资源的配置过程,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建立这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是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
&&& 但是,应当认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现代市场经济是有调节和有干预的市场经济,国家或政府的调节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事实表明,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以及容易产生贫富两极分化和经济波动等问题,因此,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早已成为了历史的遗物。尽管如此,对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绝不可小觑。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私有化、自由化、国家作用最小化为核心内容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全世界大肆泛滥,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们的意识形态出发来解读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把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完全归结为经济的市场化和自由化,对于国家的调节作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按照这种观点,政府的规模越小越好,职能越少越好,政府除了保护产权,制定竞争规则以外,不应当管更多的事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
&&& 实际上,从早期资本主义到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是越来越多了而不是越来越少了,政府的规模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政府的作用早已超出了“守夜人”的范围。近3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既得益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效的宏观调控、适当的行政干预、明智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国家调节和市场调节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场危机的产生正是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泛滥和蛊惑下,在市场万能论和国家干预最小化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某些西方国家在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旗号下对资本贪婪和疯狂本性的纵容造成的。危机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的主导作用
&&& 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从国家与市场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它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价格机制进行的,国家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市场规则,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护总供求的平衡,为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条件。这种市场经济是一种宏观间接协调下的市场经济。而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则不同,在这里,国家是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它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持经济稳定,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国家调节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宏观的平衡,为市场机制创造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国家调节的内容不仅仅是总供求的平衡,更重要的在于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区域关系、城乡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等。(3)国家调节的手段不仅包括间接的需求管理,即财政货币政策,还包括了许多直接调节的因素,如制定改革与发展计划、国有资本管理、基础设施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等。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政府还要运用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种力量,从各个方面来促进经济发展。
&&& 除了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外,在我国现阶段,有效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还具有以下一些特殊的原因:
&&&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国家作为公有制的主体集中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行使公共所有权的职能,公有制中的各个独立的企业就会蜕化为集团所有制。
&&& 第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的深度、广度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目前条件下,如果发生市场失灵,其范围和规模可能要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大得多。这不仅要求政府调节的广泛存在,而且给政府提出了培育市场、建设市场和组织市场的改革任务。
&&& 第三,后发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赶超任务不可能以自发演进的方式来实现。它要求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加速国内资本的集中和积累,推动关键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迅速扩张,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增强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第四,我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敌对势力不断破坏,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代表和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就很难避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所固有的模仿性、分裂性和依附性的恶果。
&&& 第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要经历一个新旧体制长期并存的双重体制阶段,在双重体制并存阶段,较多的行政干预虽然不符合目标状态的要求,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矛盾和冲突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社会的稳定将无法得到保证。
&&&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后进国家现代化的特殊历史要求,它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存在于中国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并随着实际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的经济职能
&&& 人们通常把政府的宏观调节当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本质特征,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但是严格地讲,这种概括还不够全面。这是因为:第一,宏观调节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独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宏观调节。第二,宏观调节只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部分,并不能囊括政府其他的一些重要经济职能,如微观规制、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第三,社会主义经济中政府特有的一些经济职能,如计划协调、统筹兼顾、国有资产管理等,以及与中国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经济职能,如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等,也不能在宏观调节这一概念中得到充分体现。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 (一)计划统筹。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内在缺陷,为了减少市场机制的这些缺陷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国家需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统筹兼顾,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结构、速度、效果等基本因素进行有计划调节。
&&& (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指为社会全体居民提供基本的非盈利性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国防、治安、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这些基本的产品和服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其特殊的非盈利属性,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加以满足,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只有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有序竞争的秩序,加大公共管理力度,保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 (三)宏观调节。宏观经济失衡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固有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通过价格机制自发调节的。这种自发的调节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造成工人大量失业和恶性通货膨胀。宏观领域存在的这种市场失灵,要求政府进行总量关系调节,促进宏观经济平衡。如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物价稳定;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节和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通过对国际收支的宏观调节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通过经济逆向调节消除经济运行出现的波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等。
&&& (四)微观管制。市场机制的失灵是市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缺陷,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等方面。在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因此,也需要政府进行调节,如通过政府干预控制外部不经济效应、利用外部经济效应;通过制定市场进入、市场交易和市场退出规则以及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措施,来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市场秩序,促进有效市场结构的形成;通过增加透明度和交易信息供给,减轻信息不对称对经济效率带来的危害。由于微观领域中的政府干预通常是以非市场手段直接介入市场过程,造成了对市场的替代或对市场的限制,故又称为微观管制。
&&& (五)国有资产监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一些关键性的领域和一些重要的行业中,国有经济占有较大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作为国有经济的所有者需要承担起所有者的职能,代表全体人民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代理机构来管理国有经济的资产和股份,任命或提名国有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参与国有资产经营的重大战略决策,监督国有资产运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 除了上述职能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还承担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制度创新、保护资源和生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职能,这些职能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些职能虽然没有完全囊括政府的所有职能和作用,但是它已经充分表明,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有着重要的差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节有着重要的差别,这是一种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有机统一的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 当然,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既有优点,也有不足。由于在这种经济体制中,政府具有比较大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它既可能成为经济发展强大的动力,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出现政府失效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抑制腐败现象,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会随着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和创新。□
&&&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78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8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引言:进入新世纪,随这社会主义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想要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了解什么;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12月;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主要的是政;参考资料: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工资,价格,利润》第6-10节;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第五节;201330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引言:进入新世纪,随这社会主义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只有分析好了现金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才能使我们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时符合客观经济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想要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市场,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 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发展到现在,市场具备了两种意义,一个意义是交易场所,如传统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等,另一意义为交易行为的总称。即市场一词不仅仅指交易场所,还包括了在此场所进行交易的行为。故当谈论到市场大小时,并不仅仅指场所的大小,还包括了消费行为是否活跃。广义上,所有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市场。虽然市场在形式上往往指的是一定的空间,但其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关系和实现交换关系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生产的产品互相成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而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因而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控下,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运行形式,通过自身的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力量,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市场经济的优势首先它有分配资源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就是推动资源在各部门间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比如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资源表现为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就是经济学概括的社会总劳动。只有将它们合理地配置,即“分配”给各个社会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按比例正确运转,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市场机制通过物价波动,向人们提供一种经营信息,推动人们将人、财、物资源向预期利润较高的部门转移,从而逐步使社会资源自动地得到合理的配置。 其次它可以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这是市场经济在微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商品是按照社会必须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也就是日常说的等价交换。这就是各种商品的劳动消耗规定了一个社会标准,个别劳动消耗低于社会标准者就能获得较大利益,从而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从内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节省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消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并按照其运行规律而运行的经济,其所实现的商品交换,体现着交换双方的意志关系和利益关系。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有着物质利益、公平竞争、等价交换、自主经营、全位开放等运行原则。这种运行原则在价值规律的推动下,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功能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些运行原则,对指导党员干部在经济生活中,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办事,加强党性锻炼有着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的实现,是重视和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重要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从本质上讲,是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调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本身,就是调动和发挥人的各方面的积极性。公平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给人们构建一个公平竞争和鼓励竞争的平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竞争能优胜劣汰,能打破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固有旧模式;能冲破陈规旧俗,打破用人机制的僵化;能激发斗志,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主要的是政府拥有的资源过多,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审批过多,有些靠市场机制能优化资源配置的,政府却采用计划经济办法,因而带来浪费和损失。有时还因政府对市场进行垄断和封锁,而影响公平竞争的开展,造成市场信号失真。实际上,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很难说有不好的,因为这是宏观调控和市场自我调节的完美的有机组合。用宏观调控能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及时用有力手段解决市场所不能及时调整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市场的自我调节,避免国家统得过死,有效避免了平均分配,使市场迸发出活力,市场能比国家更灵活地反映出供求关系。除了这些弊端,市场经济也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第一,市场经济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别性。在单纯市场机制调解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可能采取牺牲社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办法增进自身利益,而且必然偏好投资于盈利大、见效快的行业,一些非营利性而又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事业就难以得到相应发展。例如有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排放污染物、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非法出版黄色书刊等。市场本身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二,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和波动性。商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商品与货币、价值与价格、供给与需求等一系列矛盾。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生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生产的调整,必然造成供求波动,而供求波动又会造成新的价格波动。这种波动既能够推动商品经济向前发展,但又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会带来破坏和浪费。如: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胺蒙混检测。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的恶劣事故。众人盲目追求利润,将房价炒得奇高,造成经济表面上的繁华。当房价升到几十倍的时候,美国突然抽离资金,令房地产突然崩溃,连带着所有产业同时化为泡沫。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产品过剩与短缺以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特有的波动性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收入差别扩大,甚至会引起阶级分化。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大竞技场,优胜者发财致富,失利者亏本破产。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市场经济能较好地解决经济效率问题,却不能自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如: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收入的悬殊、社会的积累和储蓄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收入者手中等等贫富分化问题。因此,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在保护优胜劣汰机制的前提下,注意运用各种有效手段进行调节,使人们的收入差别不能过分悬殊。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运行形式,通过自身的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力量,有着以下主要优势:分配资源功能、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
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教官作为网络结构的社会经济活动系统,它既是一种经济制度设置,也是一种经济运行体制。作为经济制度,它是人类社会形式在商品经济阶段成熟起来以后的表现形式。作为经济运行机制,它表明市场成为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表现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而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而他们的共性就在于都不是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经济形式。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了解市场经济的优点和局限充分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国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资料: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工资,价格,利润》第6-10节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第五节 0 数理2班 刘凡宁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78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等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与弊我国在 1956 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实际上,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很难说有不好的,因为这是宏观调控 和市场...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分析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 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 经济,其最...  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与弊 社会主义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浅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浅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 通信技术: 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本书主要讲了我国的经济体质的形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顾客购买心理不断成熟, 影响顾...  浅谈市场经济的利与弊概述: 市场具有缺陷, 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波动。 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 暂无评价 3页 免费 浅谈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3页...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浅谈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摘要:从 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到中共十八大...  1 联系经济全球化,谈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 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落幕,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未来改革路向引人关注。我们以为,简单的猜测、抱怨,或是呼唤、推断,都不能代替冷静的、深入的思考,不能代替顶层设计到基层实验的改革准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在近日指出,“不改革可能不会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观给人启示,也使人更加看重历史的经验。当此之时,回首20年前中国改革在低潮时从徘徊、酝酿、策划到重启的全过程,正大有裨益。为此,我们特地在此摘要转发财新《中国改革》杂志第12期文章,期待回顾昨天,能使我们更加坚决和理性地迎接明天。――编者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推出新愿景之时,重启改革终成共识。20年前,同样处于历史的紧要关口。中共中央在1992年6月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同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正式确定这一目标,日闭幕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通过实施改革的50条行动纲领(即《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称“50条”)。从1994年开始,改革按照此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势不可挡。
  历史性选择
  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江泽民总书记作大会报告。当谈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时,他说:“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雷动。  “市场”与“计划”的争执持续经年,党中央最高决策层也在思考。  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说:“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客观需要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这正是邓小平在会见外宾、视察上海和高层内部谈话中几次阐明的观点。  从8月中旬起,江泽民着手筹备召开一轮专家座谈会。座谈会的目的,是为次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做思想准备,主要是“考虑十四大提出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作为改革指导思想,特别是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样的提法”。  先后有20多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敬琏、林毅夫、王慧炯;中国社科院的刘国光、张卓元、蒋一苇、陈东琪、李琮;国家体改委的江春泽、杨启先、傅丰祥;中国银行的周小川;国家计委的郭树清;还有多位负责介绍国际动态的专家,如《人民日报》的崔琦等人。   座谈会主要讨论三个问题:首先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其体制机制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其次分析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剧变。在深入讨论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议题。  首次座谈会于10月17日召开,至12月14日结束,共用了五个半天和三个整天,参加者们称“十一个半天”。  座谈会在10月间举行了两次,这两次的重点是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现状,探讨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与会并发言的有12人。  人们在讨论中认识到,资本主义没有灭亡,甚至更强大而有竞争力,市场经济体制有生命力,且一些原始市场经济的弊病在后来得到了改良和改进,其中就包括宏观经济管理。  12月6日和12月9日,专家学者与中央领导以四个半天的会期讨论第二个议题,即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有参会者回忆说,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比较一致,认为苏东共产党垮台,最重要的是经济因素,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竞争中惨败了,败给了以美国为首的市场经济国家。  作为会上活跃的“少壮派”,时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树清的发言全面而犀利,直指苏东国家经济体制的弊端:党和政府对经济活动“抓”“搞”太多,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二者看做是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的社会经济制度;教条主义地理解公有制,认为越公越好、越大越好。  讨论从12月10日进入第三阶段,讨论中国改革自身的问题,题为“如何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当时,很多人的发言都要跟马克思主义挂钩,而吴敬琏则直截了当引用新古典经济学。他很鲜明地提出以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来解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他还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倾向性提法,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描述为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周小川、郭树清、林毅夫等有现代经济学素养的年轻学者,着眼于以市场为核心的整个体系,而所谓市场就是能形成竞争性均衡价格、能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的制度,在规范的市场上能够形成价格信号,从而引导资源配置。  据与会者回忆,江泽民主持并出席了全部会议。他没有发表长篇讲话,但有许多现场点评。此外,乔石、姚依林等领导人有时间便来听会。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自始至终参加了座谈会。
  小平南巡
  中南海风向渐转,但局势尚未明了。在党报舆论场上,直到1992年初,“市场经济”在较量中依然处于下风。  日,邓小平携家人从北京站出发去南方“家庭度假”。  1月19日上午,火车到达深圳。邓小平每一处的谈话都紧扣改革。  针对过去两年中姓“资”姓“社”的讨论,邓小平直言,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即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邓小平还提出了重要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月23日上午,在从深圳蛇口码头乘快艇前往珠海途中,邓小平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3月9日至10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15名政治局委员表示,完全赞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一文,生动描写了邓小平在深圳特区视察的经过,并首次公开披露了南方谈话的部分内容。3月3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此文。  至此,“市场经济”光明正大地进入公众视野。
  总要有个目标模式
  十四大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  日晚,江泽民给时任体改委主任陈锦华打电话。他说:“现在,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下一步该怎么办,大家都在等待,也有点着急,请体改委好好研究一下,向中央提出建议。”  陈锦华立即请刚从上海调任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的楼继伟组织座谈会。  楼继伟约请了广东、江苏、山东、辽宁、四川等几个省的体改委主任召开座谈会,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采用哪种提法更好。  在座谈会上,广东省体改委主任易振球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易振球认为,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收入分配,再到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与中国的国家性质并不矛盾。易振球讲得很系统。其看法也获得绝大多数参会者的赞同。  会后,国家体改委将可以明确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议写成报告,直接呈送江泽民。当时,十四大报告起草组已经拿出第一稿,文中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月30日,江泽民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报告第一稿。他强调,十四大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要前进一步,要讲清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改革者也在通过其他渠道向江泽民进言。4月30日,吴敬琏与他经济学领域的同事――周小川、李剑阁和吴明瑜在多次讨论、修改之后,向江泽民提交了《关于计划与市场提法的建议》。  在建议书中,吴敬琏等人梳理了十多年来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中提法的演变,并建议在十四大把这一论述提到一个新高度,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模式做出新的科学概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  江泽民预定6月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这次讲话将为十四大定调。  5月下旬,讲话起草组已经概括出了三个提法: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讲话前,江泽民再次多方征询意见,斟酌是否适合在党校讲话中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  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讲话。他说,上述这几种提法,究竟哪一种更切合中国的经济实际,更易于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更有利于促进我们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可以继续研究,眼下不必忙于做出定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全场热烈鼓掌。  江泽民还对“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作了阐释。他在讲话中批评有些人“很少看到市场对激励企业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特别是看不到市场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看不到它对优化资源配置所起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市场是配置资源和提供激励的有效方式,它通过竞争和价格杠杆把稀缺物资配置到能创造最好效益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带来压力和动力。”  此后,根据“六九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起草小组进一步修改十四大报告。    进展并非一帆风顺。1992年七八月间,起草十四大文件的班子中有人提出,把调子往下降降,打算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成报告中的第三级标题。  同在起草组的刘国光坚持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当下最重要的,应该放在第一级标题。  在看到十四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后,吴敬琏于9月5日再度上书江泽民:“把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规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的进一步阐明,也是本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项最重大的发展,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十分深远,应当用有分量的语言加以概括和评价。”并直言不讳“目前的文稿似乎体现不足”。  此时,江泽民决心已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面旗帜。
  从纲领到行动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体制改革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日,由25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小组进驻北京西郊的玉泉山。  起草组用三周多时间完成了提纲,于9月9日完成第三稿。经中央审议修改后,下发全国征求意见。与此同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还就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组织了有300余人参加的16个专题调研组,到各地开展了广泛的调研,为起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草案于11月14日获得通过时,是正式讨论稿的第八稿。文件除开头和结尾各一段简短的文字外,主体分为十个部分,共50条。所以,该决定又被称为“50条”。  “50条”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提出,由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组成的“五大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由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十四大提出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行动纲领。  “这五根支柱,是迄今最好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时隔19年,许多专家仍如此评价。  20年前的改革大策划彪炳史册,却也难免受到历史和认识的局限,其实施过程中也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早在十四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即曾提出若干需要在中期研究解决的改革问题。但是,因缺乏共识或囿于内外部条件不足,多数只是破题。  这些未完成的改革课题,包括国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保体制改革等,至今仍是未完成改革中障碍最多、难度最高、争议最大的内容。  十八大已然落幕,始于十八大的历史才刚刚起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机制的核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