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向企业贷款5000000,发现有减值现象,计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备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研究
下载积分:1700
内容提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
上传日期: 08:33: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贷款已经计提损失了,但是在下一年测算贷款发现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又提高了,这样需要转回资产减值损失吗?_百度知道
贷款已经计提损失了,但是在下一年测算贷款发现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又提高了,这样需要转回资产减值损失吗?
贷款已经计提损失了,但是在下一年测算贷款发现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又提高了,这样需要转回资产减值损失吗?例如银行日单项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确认减值损失20万。但是第二年2014年的12月31日预计珐护粹咎诔侥达鞋惮猫现金流量现值为190万,此时需要转回减值损失吗?(假设不考虑利息的影响)
需要转回的,其实贷款和可供出售金融资珐护粹咎诔侥达鞋惮猫产等都属于金融资产,他们的减值都是可以转回的,只不过科目会有差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需要转回。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商业银行应在什么时候,对各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商业银行应于( ),对各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A.财务报告报出日_百度作业帮
商业银行应在什么时候,对各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商业银行应于( ),对各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A.财务报告报出日
商业银行应在什么时候,对各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商业银行应于( ),对各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A.财务报告报出日 B.资产负债表日 C.月末 D.季末
1、商业银行应于季末,对各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2、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缩写为CB,其网络通俗谐音是“存吧”,意为存储银行。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 >
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注意事项
来源:中国会计网
 日前,部、国家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5号)出台,该文件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64号)文件的延续,其精神与财税[2009]64号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一条,并延长了政策的执行时间。
  新增条款
  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政策,凡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号)的规定执行的,不再适用本通知第一条至第四条的规定。
  该条的主要精神是金融企业如果涉及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由于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宽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则金融企业不再执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由于财税[2009]64号发文日期为日,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发文时间是日,在财税[2009]64号发文日期之后,因此财税[2009]64号出台时,没有涉及金融企业执行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问题,财税[2012]5号是对财税[2009]64号文件的补充。
  执行日期有变化
  自2011年1 月1日-日止,在财税[2009]64号执行日期的基础上延长了3年。
  根据《企业所得》第十条及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只有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准备金支出方可税前扣除。
  因此,一般企业只有已经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才可以申请扣除。企业按现行制度的规定对应收账项、存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等计提的减值准备则不允许直接在税前扣除,对按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需先作调增处理。
  那么,哪些是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减值准备、风险准备支出的资产呢?
  从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期货行业,财税[2012]5号规定,金融企业的三类资产就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可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的资产,其提取的准备金准予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准许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是指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无担保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如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担保垫款、信用证垫款等)、进出口押汇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通知》的规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等。
  财税[2012]5号明确的贷款损失准备税前扣除口径,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通知》的规定趋于一致,进一步对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种类作了定性定量的描述,具体分为了以下三类:
  1、贷款
  2、具有贷款特征的风险资产
  3、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
  以上规定既有效解决行业会计规定与税法的衔接问题,同时更强调了计提准备金资产的贷款性质或贷款特征,剔除了不具有贷款性质的抵债资产、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应收利息(不含贷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保费、应收分保账款、应收租赁款等债权和股权等等资产。
  因此,首先要需要醒金融企业执行财税[2012]5号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分清哪些是具有贷款性质或贷款特征的资产。
  税务机关在前几年的税务检查中发现,一些金融企业在执行财税[2009]64号文件时,对具有贷款性质或贷款特征资产与不具有贷款性质或贷款资产划分不清,对不具有贷款性质或贷款特征的资产也计提了准备金,并在税前扣除,导致接受了税务机关的处罚。
  例如:目前买入返售金产是否属于贷款类风险资产?由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包含种类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金融企业按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给卖出方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即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包括买入返售票据、证券、贷款等不同性质的资产。在交易对方违约的情况下,如果金融企业有权取得本应按照固定价格返售的票据、证券、贷款等资产,则应按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根据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等科目。按财税[2012]5号文件规定,这里如果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不属于税定的风险资产,而贷款则属于税法口径的风险资产,新出台的财税[2012]5号对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否属于贷款类风险资产也没有明确,我们认为,只有符合贷款特征的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才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第二个需要提醒的问题是:只有需要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性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方可税前扣除。
  财税[2012]5号第三条规定,金融企业的委托贷款、代理贷款、投资、应收股利、上交央行准备金以及金融企业剥离的债权和股权、应收财政贴息、央行款项等不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不得税前扣除。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金融企业性质上属于商业银行,具有企业的性质,但也同时承担国家的经济调控的任务,故对商业银行不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能税前扣除。
  金融企业应将税法规定对不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单独核算,以提高汇算清缴的税法遵循度。
  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算公式如下:
  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
  金融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数额为负数,应当相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A金融企业科目余额表2010年末拆出资金余额为100亿元,短期贷款余额50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000亿元,委托贷款100亿元,进出口押汇400亿元(暂不考虑其他类风险资产余额)。2011年未拆出资金余额为150亿元,短期贷款余额55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000亿元,委托贷款200亿元,进出口押汇300亿元(暂不考虑其他类风险资产余额)。2011年初风险资产余额为:100+500+0(亿元),100亿元委托贷款不包括在其中。2011年末风险资产余额为:150+550+0(亿元),200亿元委托贷款不包括在其中。
  A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为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00&1%=10(亿元)
  则2011年末计提呆账准备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亿元)
  &&& 贷:贷款损失准备&&专项准备 10(亿元)
  如果A金融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数额为负数10亿,应当相应调增2011年年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个需要提醒纳税人的问题是:金融企业要建立规范的,减少税务风险。
  为规范金融企业呆帐核销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及时处置资产损失,财政部于2010年发布了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版)》的通知( 财金[2010]21号),。这一办法是在总结金融企业前几年呆账核销执行过程中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统一了呆账核销执行的范围与程序。
  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局局公告2011年第25号),该文件自日起施行,该文件同时废止了自日起实施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并且明确本办法生效之日前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资产损失事项,也应按本办法执行。
  以上规定,意味着2011年时将适用新规定。
  25号公告的最大的改变就是将以前国税发[2009]88号文件关于资产损失自行申报和审批制度改为申报制。
  25号公告规定,自2011年起,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需要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税务机关进行资料合规性及逻辑性审核后,其损失即可在税前扣除。
  审批制改为申报制是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管理方向上的重大变化。申报制下,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不需要再审批了,但相应的风险却增加了。因为以前只要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务机关报批了,税务机关会有准予扣除多少的批文,一旦有批文,企业的风险就小了,即使后期被查出有问题,也是税务机关的责任,企业最多补税就可以了。但改为申报制后就不一样了。申报制下,税务机关只是对资料进行一个简单的审核,只要你符合规定,就可以扣除,但事后发现企业多报、错报资产损失导致少缴税款的,企业就可能被定性为偷税,要缴滞纳金或罚款。
  25号公告政策第二大改变,是强调企业进行资产损失申报时要现行进行账务处理,也就是说,金融企业发生呆账损失,首先要按财金[2010]21号的规定程序,进行呆账核销的会计处理,然后在按照25号公告进行专项申报。金融企业要认真学习以上两个文件,注意资产损失政策的重大变化。
  为规避企业风,无论财金[2010]21号,还是国家税务局局公告2011年第25号,都要求金融企业从内部做起,建立较好的内控制度。25号公告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
  所以在这里提醒金融企业,为减少税务风险,企业一定要结合文件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
[责任编辑:编辑组]
金融会计延伸阅读
金融会计推荐阅读
| 版块推荐
服务中国会计行业 广告合作:010-
E-mail:.cn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