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原值含税吗增加后折旧年限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与税款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与税款计算
摘要:详细阐述几种常用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并举例分析企业在采用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所得税额的不同。
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可以使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进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负担的所得税现值最少。
关键词:折旧,加速折旧法,所得税额,现值
第一章不同折旧方法下的所得税计算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税种,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是合理避税筹划的重点。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项目。但资产的计价几乎不具有弹性。就是说,纳税人很难在这方面作合理避税筹划的文章。于是固定资产折旧就成为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计价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过程,其目的在于将固定资产的所得成本按合理而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内进行摊销。而不同折旧方法使每期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1.1.1.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的原值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以月初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1.1.2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预计净残值的多少同样会影响折旧额的计提,现行制度规定,各类行业资产净残值的比例,仍在固定资产原值的3%-5%的范围内,由企业自行确定,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1.1.3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所得税的影响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因此在确定使用年限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有形损耗,而且应考虑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及其它因素。国家对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已作了明确规定,企业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具体参考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内容。
第二节折旧年限对所得税的影响
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8=60000(元)
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60000×33%×5.335=105633(元)
5.335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6=80000(元)
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80000×33%×4.355=114972(元)
4.355为6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节约资金(元)。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
例2.上述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税?
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
(1)、折旧年限8年,年提取折旧6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避税总和81000元。
(2)、折旧年限6年,年提取折旧8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避税总和60000元。
可见,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
按8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
9000×(3.791-1.736)十18000×(5.335-3.791)=46287(元)
按6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
12000×(3.79l-1.736)十2=32031(元)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因此,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第三节 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1.3.1.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使用年限法又称年线平均法、直线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因此,用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
1.3.2.产量法
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因此,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当年产量×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
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1.3.3.工作小时法
这种方法与产量法类似,只是将生产产品或劳务数量改为工作小时数即可,其计算公式为:
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耐用总小时数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当年工作小时数×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
工作小时法同产量法一样,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1.3.4.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指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使用早期提得多,在后期则提得少,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加速折旧有多种方法,主要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数总和法
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折旧总额不变,因此,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从企业税负来看,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自然损耗法(即产量法和工作小时法)次之,快速折旧法最差。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适用较高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又骤减。因此,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比较轻。相反,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但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企业前期利润少,纳税少;后期利润多,纳税较多,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
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情况:
例3.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18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如表1-1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率,资金成本率为10%。
表1-1 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
年限 未扣除折旧利润(元) 产量(件)
(1)直线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估计残值)/估计使用年限=(000)/5=34000(元)
估计使用年限5年。
第一年利润额为:000=6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66000×33%=21780(元)
第二年利润额为:9=5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56000×33%=18480(元)
第三年利润额为;000=8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4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6000×33%=15180(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42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860(元)
5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2+1(元)
应纳所得税现值为:2+1+2+1+1=75350.88(元)
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别为1、2、3、4、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下同。
(2)产量法
每年折旧额=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为:
×(000)=36480(元)
利润额为:480=63520(元)
应纳所得税为:63520×33%=20961.6(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900/4660×(000)=32832(元)
利润额为:9=57168(元)
应纳所得税为:57168×33%=18865.44(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000)=43776(元)
利润额为:776=76224(元)
应纳所得税为:76224×33%=25153.92(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
800/4660×(000)=29184(元)
利润额为:8=50816(元)
应纳所得税为:50186×33%=16769.28(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
760/4660×(000)=27725(元)
利润额为:7=48275(元)
应纳所得税为:48275×33%=15930.75(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
865.44+769.28+680.95(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909+.826+.751+.683+.621=74873.95(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估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
会计制度规定,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将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摊销。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5×100%=40%
第一年折旧额为:%=72000(元)
利润额为:1=28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28000×33%=9240(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000)×40%=43200(元)
利润额为:9=468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6800×33%=15444(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000-43200)×40%=25920(元)
利润额为:920=94080(元)
应纳所得税为:94080×33%=31046.4(元)
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第四、第五年的折旧额
=(000-920-10000)/2=14440(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65560(元)
应纳所得税为:65560×33%=21634.8(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1560(元)
应纳所得税为:61560×33%=20314.8(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634.8+680(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1+.751+.683+.621=71863.81(元)
(4)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和×(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本例中,使用年数总和为:
1+2+3+4+5=15
第一年折旧额为:5/15×(000)=56666(元)
利润额为:666=43334(元)
应纳所得税:43334×33%=14300.22(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4/15×(000)=45333(元)
利润额为:9=44667(元)
应纳所得税:44667×33%=14740.11(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3/15×(000)=34000(元)
利润额为:000=86000(元)
应纳所得税: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2/15×(000)=22666(元)
利润额为:8=57334(元)
应纳所得税:57334×33%=18920.22(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1/15×(000)=11333(元)
利润额为:7=64667(元)
应纳所得税:64667×33%=21340.11(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740.11+2.22+680.65(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909+.826+2+.683+.621=72662.33(元)
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将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结果
下表所示:
表1-2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及现值单位:元
年限 直线法 产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 .6 .22
第二年 .44 .11
第三年 .92 80
第四年 .28 20.22
第五年 .75 40.11
总计 .95 .65
现值 73.95 62.33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9240元,年数总和法下第一年缴纳税款为14300.22元,而直线下法则需缴纳21780元。
从上面计算中,不难得出,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冲减了税基,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相当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避税的功效。
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普通方法(即直线法、产量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产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
第二章固定资产更新的所得税筹划
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会引起企业的折旧、付现成本、设备变现价值、设备最终残值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变动,这些因素又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所得税额的大小。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现金流出,所以做好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的所得税筹划工作,对企业很有现实意义。下面从各因素个体和整体两方面进行分析,并选用现金流出总量作为更新决策的依据。
第一节个体筹划分折
2.1.1.折旧
折旧作为企业的成本项目,它越多,企业所得税就越少。折旧这种减少企业所得税负的作用,被人们称为“折旧抵税”或“税收挡板”。
例4.甲、乙两公司在某一纳税期内,有相同的收入60000元及相同的付现费用10000元,甲公司另有折旧费用8000元(符合税法规定的扣除范围,可在税前全部列支),乙公司没有。下面分别计算两公司的税后利润及营业现金流入(假设所得税率为33%、下同。为计算方便,其他因素暂不考虑)。
税前利润=60000-()=42000(元)
所得税=42000×33%=13860(元)
税后利润==28140(元)
营业现金流入==36140(元)
税前利润==50000(元)
所得税=50000×33%=16500(元)
税后利润;=33500(元)
营业现金流入=33500(元)
甲公司比乙公司多流入营业现金:=2640(元)
可见,在销售收入和付现费用相同的情况下,甲公司因为有8000元的折旧而比乙公司多出现金流量2640元(8000×33%=2640元)。因此,在折旧费用可以全部税前列支的情况下,其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可按下式计算:所得税减少额=折旧×所得税税率
2.1.2.付现成本
这里所指的付现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而引发的现金支出。它的特点是即发即付,如本期购买润滑油本期就支付这项现金,而不会拖到下期才支付,并且是全部记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它不包括年修理成本,因为年修理成本往往是作为预提费用而分摊于若干个纳税期间。因此在下面的综合实例中年付现成本不包括年修理成本,而将其单独作为一个影响因素。
例5.甲公司在某一纳税期内,由旧设备生产的产品取得销售收入共100000元,该旧设备引发的付现成本共计20000元。甲公司拟更新设备,假设新设备生产的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仍为100000元,由于新设备性能好而减少润滑油的购买量等原因,付现成本减少到12000元。这项更新决策引发的付现成本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影响计算如下(为计算方便,其他因素暂不考虑):
未更新前的税后利润计算:
税前利润=00=80000(元)
所得税=80000×33%=26400(元)
税后利润==53600(元)
更新后的税后利润计算:
税前利润=00=88000(元)
所得税=88000×33%=29040(元)
税后利润==58960(元)
可见,更新设备后公司的税后利润增加:=5360(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更新决策后,实际付现成本减少了-12000)元,税后利润却只增加了5360元。由此知道,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成本项目,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影响不是其实际支付额,而要剔除其所得税的那部分。具体计算可按下式进行:
税后利润增加额=付现成本减少额×(1-所得税税率)
2.1.3.其他因素
旧设备变现损失与收益、最终报废残值净收入等是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引起的另外一些因素。它们直接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应税所得额,因此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只要分清是收益还是损失,再与所得税税率相乘即可。
第二节整体筹划分折
例6.某企业拟对现有旧设备进行更新,市场上有同类新设备a和b.a属于环保设备,可采用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b是非环保设备,必须采用直线法。
由于b是非环保设备,企业要支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因此,b每年的付现成本要多于a设备。另外,据企业技术人员分析测定:a设备的最终报废残值收入也要高于b设备。
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新旧设备具体情况清单如下(为分析方便,假设各设备未来使用年限相同),见表2-1:
表2-1 新旧设备具体情况表 单位:元
项目 旧设备 新设备a 新设备b
原值 000 85000
税法规定残值(4%) 00
税法规定使用年限(年) 6 4 4
已用年限 3
尚可使用年限 4 4 4
年付现成本
年修理成本 6000
三年后大修成本 28000
最终报废残值收入
目前变现价值 45000
年折旧额:
分别计算使用不同设备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的现值:
(1).继续使用旧设备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
旧设备变现价值损失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45000×1
=45000(元)(1为0年复利现值系数,下同)
变现损失减税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33%]×1
每年付现成本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12000×(1-33%)]×3.170
=25486.8(元)(3.170为4期年金现值系数,下同)
每年修理成本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6000×(1-33%)1×3.170
=12743.4(元)
三年后大修成本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28000×(1-33%)]×0.751
=14088.76(元)
(0.751为3期复利现值系数,下同)
残值变现收入带来的现金流入现值==5464(元)(0.683为4期复利现值系数,下同)
残值变现净收入纳税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33%]×0.683
=676.17(元)
每年折旧额抵税引起的现金流入量现值=(20000×33%)×2.487
=16414.2(元)(2.487为3期年金现值系数,下同)
继续使用旧设备产生的现金流出现值合计为:
4十743.4十64十676.17-716.93(元)
(2).购买新设备a后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
a设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100000(元)
每年付现成本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6000×(1-33%)]×3.170
=12743.4(元)
四年折旧额抵税引起的现金流入量现值=38400×33%×0.909+28800×33%×0.826+19200×33%×0.751+9600×33%×0.683=26291.23(元)
(0.909,0.828,0.751,0.683分别为1期、2期、3期、4期复利现值系数)
残值收入引起的现金流入量现值=1=10245(元)
残值净收入纳税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33%×0.683=2479.29(元)
购买新设备a产生的现金流出现值合计为:
743.4-245十686.46(元)
(3).购买新设备b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
b设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8000(元)
每年付现成本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9500×(1-33%)]×3.170=20177.05(元)
四年折旧额抵税引起的现金流入量现值=20400×33%×3.170=21340.44(元)
残值收入引起的现金流入量现值==5464(元)
残值净收入纳税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值=[()×33%]×0.683=1036.79(元)
购买新设备b产生的现金流出现值合计为:
8.05-64+409.4(元)
(4)依据现金流量作出决策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无论新设备a还是新设备b,它们引起的现金流出量总现值都要小于继续使用旧设备引起的现金流出量总现值,因此该企业应该进行此项固定资产更新。其次,因为购买b设备引起的现金流出量总现值79409.4元要大于购买a设备引起的现金流出量总现值78686.46元,所以企业应该选择购买环保设备a,这也符合现代企业设备更新、国家环境治理的趋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深圳金蝶软件】KIS 标准版固定资产初始数据录入
软件技术解答
【深圳金蝶软件】KIS 标准版固定资产初始数据录入
KIS标准版功能介绍
金蝶KIS 标准版以固定资产卡片管理为基础,帮助企业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增、清理、变动,按国家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计提折旧工作。
启用固定资产模块,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完成初始化时固定资产初始数据的录入。本文对如何进行KIS 标准版固定资产初始数据录入进行阐述。
金华电子公司2006 年9 月份启用账套,固定资产初始数据为:
a、& 机器设备机床JQSB001(数量1)2005 年6 月份入账,购买时原值:6000,本年3 月份时固定资产评估增值600 元,假设本年增值同时补提了增值部分的折旧。不考虑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间:60 期,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
b、& 机器设备机床JQSB002(数量1)2001 年7 月入账,购买时原值:6000,不考虑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间:60 期,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2006 年7 月报废;
&&&&&& c、& 运输设备运输车BGSB001(数量1)2006 年3 月入账,购买时原值:12000,不考
虑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间10 年,折旧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在KIS 标准版中,录入卡片,除了要选择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还必须选择对应的减值准备科目,该版本中,需要在会计科目中新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并在系统参数中指定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否则录入卡时系统提示&xx 科目不是一个减值准备科目&。具体操作如下:
一、在初始设置界面,选择&会计科目&后单击&新增&按钮,录入科目代码和名称,并定义科目相关属性,如下图
新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二、在初始设置界面选择&账套选项&&高级&中的&固定资产&页签,指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代码,如下图
指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三、在初始设置界面选择&初始数据&,并选择&固定资产&进行初始数据的录入。如下图
进入固定资产初始数据录入界面
四、在固定资产初始数据录入界面,单击&新增&按钮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录入。下面我们分别按照案例,对不同的卡片进行录入。
案例a 的录入:
1、在卡片的[基本-入账信息]中录入固定资产的代码、名称及对应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科目,并选择所属类别等信息。
注意:新建账套,系统自带的固定资产类别只有&房屋及建筑物&,存在其他类别的固定资产,需要新增固定资产类别。单击类别右侧的&&& 按钮,在出现的窗口中通过&增加&,新增&机器设备&类别。也可以设定常用的折旧方法和该类别预计净残值率。设定后,录入固定资产卡片,选择所属类别后,系统会自动带出类别中所选择的折旧方法和残值率。如下图
定义固定资产类别
选择所属类别后,录入其使用部门、入账日期和原值等信息。如下图
基本-入账信息的录入
①、该页签基本信息中的使用部门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如果是多个部门,则部门之间折旧费用分配的百分比之和要为100%,部门之间减值准备分配的百分比之和也要为100%。如下图
多部门使用
②、该页签入账信息中的&入账日期&是指购入入财务账的实际日期或在建的固定资产完工,从在建工程转到固定资产时实际交付使用的日期。
③、通过该页签中的&增加方式&右侧的&&&& 按钮可以新增、修改和删除固定资产变动方式(包括增加方式和减少方式),并设置每个变动方式对应的对应科目、凭证字和凭证摘要。这样在启用账套后新增固定资产卡片生成凭证时可以自动获取已设定的固定资产对方科目,如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获取设定的凭证字和摘要,当然也可以在生成凭证界面进行修改。如下图
固定资产变动方式
④、该页签原值信息中&原值本位币&是指固定资产入账时的本位币入账价值,也支持多币别的录入。如果购买时已经计提折旧或计提减值准备,则在&累计折旧&和&已提减值准备&中录入对应信息。
⑤、如果存在附属设备,可以通过该页签左下角的&附属设备&按钮,进入附属设备的录入界面。附属设备的值已经包含在该固定资产&原值本位币&中。
2、选择[],录入折旧信息及账套启用期初数据等信息。如下图
折旧与减值准备信息的录入
①、如果该不想计提,那么折旧方法中要选择&不计提折旧&。
②、&原值&是指账套启用期初固定资产的原值,在本案例a 中,2006 年3 月评估增值,2006 年9 月启用账套,因此启用期初原值为购入的原值+评估增值,即0。
③、&累计折旧&是指账套启用期初该固定资产累计计提的折旧,记入累计折旧科目的
余额。由于评估增值的同时调整以前年度的累计折旧,因此此时固定资产已经计提的折旧即:=1540(累计已计提折旧的期间数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入账日期和启用期前一期,系统自动计算。)
④、&设置折旧计算方法&,在初始化状态才能看到此按钮,用于设置哪些元素参与折旧的计算。多用于发生变动的固定资产,设置变动后基于哪些要素计算每期计提的折旧。案例
a 中,评估增值后调整以前累计折旧,因此可以选择第三种折旧方法或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反映此次变动信息,并录入变动后参与折旧的要素。选择的计提折旧方法不同,在[折旧与减值准备信息]页签中折旧方法显示不同,但不影响每期计提的折旧。如下图
设置折旧计算方法
⑤、&在最后一期把折旧提完&是指固定资产无论当前净值是多少,只要到预计使用期间的最后一期,则在这最后一期,全部提完余下的折旧,即固定资产净值只剩残值。
3、选择[本年变动数据]页签,录入本年变动的数据信息并调整年初余额。如下图
本年变动数据的录入
由于案例a 在本年3 月份发生了原值的调增,因此在[本年变动数据]&本年原值调增& 中录入调增值& 600 。本年累计折旧调增& 600/60*9=90 ,本年计提的折旧数为+=850。
系统根据账套期初数据和本年变动数据自动计算本年年初数据。
案例b 的录入:
1、基本-。如下图
基本-入账信息的录入
2、折旧与减值准备信息的录入。如下图
折旧与减值准备信息的录入
①、由于固定资产机床JQSB002 在账套启用期前已经报废,因此其账套启用期初数据均为0。
②、平均年限法系统默认的计算方法如图1.12,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计提折旧计算方法&按钮进行修改。
③、如果固定资产报废期间在账套启用期所在年度以前的某个期间,则初始化时不需要录入这类固定资产的卡片。
3、本年变动数据的录入。如下图
本年变动数据的录入
①、本年7 月报废,报废时冲减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因此&本年原值减少&为6000,本年累计折旧减少也为& 6000。报废当月仍然计提折旧,因此该固定资产在本年计提的折旧为=700(本年折旧提了7 期)。
②、本年变动数据调整年初数据。该固定资产报废前没有进行任何变动,原值没有变化,因此年初原值仍为6000。入账至上年度2005 年末计提的折旧为=5300,则年初累计折旧为5300。
案例c 的录入:
1、基本-入账信息的录入。如下图
基本-入账信息的录入
2、折旧与减值准备信息的录入。如下图
折旧与减值准备信息的录入
固定资产运输设备运输车在本年3 月入账,并已经计提了5 个期间的折旧,因此在账套初始数据中固定资产原值6000,累计折旧=500。
3、本年变动数据的录入。如下图
本年变动数据的录入
该固定资产本年3 月入账,本年计提折旧500,本年年初数据均为0。
五、完成卡片录入后,数据自动传递到总账。通过查看总账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固定资产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如下图
固定资产数据传递到总账
深圳金蝶软件,财务软件,金蝶软件,标准版软件,KIS标准版,金蝶软件销售电话:
1、&初始数据录入过程中,固定资产的入账日期尤为重要。其影响本年累计发生的数据;
2、& 确定账套启用期初数据的准确性,其影响期初余额;
3、& 如有变动,注意折旧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基于变动后的要素进行计提折旧;
4、& 如在本年有变动,注意本年变动数据的录入,并核对年初数据是否正确。
5、& 如果是在启用账套所在年度的以前某个期间报废的,初始化时不需要录
&&[] [] [] &&
联系人:张先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