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提预提短期借款利息息1000元会引起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会计分录练习题 1、企业预提1月短期借款利息是800元 借:财务费用 800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某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短期借款利息为2500元,其中已计提利息2000元,收到银行存款利息1000元_百度知道
某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短期借款利息为2500元,其中已计提利息2000元,收到银行存款利息1000元
收到银行存款利息1000元某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短期借款利息为2500元,其中已计提利息2000元
提问者采纳
应付利息2000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待摊费用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财产、、、、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企业单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项目之一。根据我国,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也是的要求。中国已废除该科目。类&&&&型财务类现&&&&状中国已废除该科目
[1]是指企业当期已经发生/支出,应在1年以上的期间内分期摊销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支出。主要包括开办费、大修理支出和股票发行费等[2]。应由本期负担的借款、租金等不能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
二、开办费: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办公费、培训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价值的等,应于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转入,借记“”科目,贷记本科目。应在企业生产经营开始之日一次摊销。
三、小企业发生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摊销时,借记“”、“”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进行。
五、本科目期末,反映小企业尚未摊销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1]这类费用,虽在本期发生,但在以后各期仍起作用,不应将它全部记入本期、商品流通费,要由以后各期分摊,以正确计算各期的或商品流通费。为了反映待摊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科目。
费用支付时,记入该科目的;
费用摊销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摊销的费用数额,在中列作流动资产。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在“待摊费用”科目中还核算搭建、在用、在用的,以及一次发生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的大型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1]通过“待摊费用”科目进行的
1 发生(支付)各项待摊费用时,记入该科目的,同时记入“”、“”、“”、“”等相应科目的贷方;
2 摊销的费用一般没有专设,按受益期摊销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按车间部门和费用用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等科目的;
3“待摊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帐进行,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待摊费用的发生和摊销情况。
取消该科目后,一年以内的摊销直接计入或者“”,超过一年以上的计入“”[1]借:待摊费用-XX
贷: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电话费
贷:待摊费用-XX至于什么费用需要摊销,那就看这费用是不是属于本期发生(支付)的,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共同负担的,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掌握原则就是这费用是否能本期一次性进入成本或受益期限是不是比较长。
“待摊费用”和“”历来都是体现最主要的。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以下简称“原制度”)中规定的“两费”分别属于资产类和类科目,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专项列示。“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并在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但未对原制度规定的待摊、预提有关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也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明确表示允许待摊、预提。
这样,就造成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对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在权威部门没有作出说明、学术界又各抒己见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便自行设法处理,其可谓五花八门。
如:有的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和“”项目;有的企业通过“”、“”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或者“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也有的通过“”、“”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或者“其他应付款”等项目。
但是,这些方法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呢?“两费”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在此,我们就自己的理解,浅析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及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新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它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流通性,假如企业破产,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作出正确的判断。
上述有些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或者采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替代科目,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没有遵循,不符合新准则的要求。从新准则对的定义看,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发生,应由当期及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直接表现为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因此不能被划入资产范畴。新准则规定,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预提费用是企业按照规定从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虽然这些费用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它们并不是企业过去的形成的,其同样不符合新准则对的定义。
再看新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一定义能很好地包容“两费”的定义,因为每一个“两费”明细项目的设置都是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每个项目经济利益的流出额都能可靠地计量。因此,“两费”应隶属于新准则中的费用要素而不是资产或要素。
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提升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权责发生制主要的“两费”不能被取消。虽然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权责发生制较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由于其存在一些固有缺陷,也往往带来巨大危害。
例如,权责发生制与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等相矛盾,会使企业虚列和虚增。近年来,“两费”的设置等许多核算方法对资产和准确披露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安然等丑闻爆发而遭到了重点批判,改良权责发生制的呼声很高,修正的(如现金流动制)也对权责发生制提出了挑战。以前曾有学者提出从的重要性来衡量,可以不设置“两费”科目,以保证企业的资产和得到更合理的披露,这个观点恰恰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在实务中,有些企业对“两费”进行核算时,故意作游戏,利用“两费”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成为企业粉饰的惯用手段。
概括起来,利用“两费”做假账主要有随意改变“两费”的摊销、预提期和摊销、预提额:“挂而不摊”掩盖亏损;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将属于“两费”的内容未列入“两费”:“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两费”在上披露不准确等几种情况。
另外,预提费用还增加了的工作量。所以,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些,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操纵空间,将发生的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直接。这样既简化了,又比较容易理解,也减轻了对该类审计的工作量。
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和出租出借摊销、、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以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一)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对于原制度中的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科目核算。新准则应用指南指出,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确认为的材料,如包装物和,应当采用或者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进行摊销。“”科目可按其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
采用的,领用时应按其,借记“管理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科目。报废时,应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记“”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在用”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库”科目;摊销时按应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报废时应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同时,按报废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并全部已提摊销额,借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
(二)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
对于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的处理,按预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属于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计入制造费用;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计入销售费用。预付上述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
新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季节性的,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3]
对于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的处理,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科目。
(五)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与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生产车间()和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如不满足条件,应当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直接计入销售费用。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借款利息、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和修理费等。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通过设置“”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包括吸收、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应按和实际计算确定的,借记“”、“”、“”、“”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吸收存款——利息调整”等科目。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根据对待摊费用中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不再对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对于当期应负担的租金和,也可以不进行预提,等到实际支付租金和保险费时,按支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或损益类科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一)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此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四)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五)审计方对两者的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的目的。(一)的性质不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中,“待摊费用”属于。因为它是先支付后分摊,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该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预提费用”属于。因为它是预先提取,该支付而尚未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的。该的贷方记录的增加额,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某一时点所承担的实际数额。
(二)两种费用的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
(三)填制的处理原则不同。待摊费用属于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实务中不会出现贷方余额,填制时不需要进行调整;而预提费用需要事前估算将要发生费用的摊销标准,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容易出现借方余额。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填制时,却应将其填入“待摊费用”项目,视同待摊费用处理,实务中叫做“账表不符”。例一、假定某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为: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例二、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生产车间的,采用按年度的计划修理费用分月平均预提、年末将预提修理费用与实际修理费用结平的方法。该企业该生产车间年度计划修理费用为26400元,每月平均预提2200元。该车间实际支付的修理费用为:4月份13000元,8月份14000元。修理费用均用支付。
企业根据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略),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份,每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4月份支付修理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13000
贷:银行存款13000
4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此时,4月末预提费用账面是借方余额4200(元)
5—7月份,每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此时,7月末预提费用账面是余额=0=1400(元)(含7月份)
8月份支付修理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14000
贷:银行存款14000
此时,预提费用账发生额==27000(元)
而实际的预提数=00(元)
所以还应预提数额=2=11600(元)
即8-12月5个月内每月应提修理费用=10(元)
8-12月份,每月计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32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320
此时,12月末预提费用账面已无余额。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以及其他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其他费用。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企业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利息等。
表要求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项目不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因此“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上述两个科目实质上是属于结算类科目,2007年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科目的使用。
原“待摊费用”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原“预提费用”可以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原企业短期借款利息的预提,新准则规定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首次执行日的“待摊费用”余额可计入首次执行日当期损益或转入科目处理;首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如果符合负债或的定义,则转入相应应付款项或预计负债科目,如果不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只能冲回或按照原则处理。除以外,企业日常处理时还要计提一部分费用。按照税法要求除金以外计提的其他准备金如、、短期和跌价准备、在建工程、等,都不得在,只有在实际发生时产生的损失才能据实扣除。因此多数中小企业对准备金的计提平时不予处理,只有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进行账务处理。
实际发生相关损失,企业必须向税务机关提供要求的相关证据,经落实后才能给予认可。有些不按照要求平时随便计提减值准备或者时常进行、存货丢失等业务的处理,结果在时因不能提供相关证据全部被检查人员剔除,调增。
一般来说,、坏账准备、银行贷款利息等可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提,并按规定在。( 一) 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应通过“”科目核算, 并在剩余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 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 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借记“销售费用”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 应在“长期待摊费用”核算。
4.、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 领用时应按其,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贷记“”。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 领用时应按其, 借记“( 在用) ”, 贷记“周转材料( 在库) ”; 摊销时应按摊销额,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 摊销) ”。
( 二) 除上述几项外, 还有一些需要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
比如: 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但是新发布的中, 删去了“”科目, 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这几项如何处理, 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
这种观点认为, 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 包括一年) 的费用, 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笔者认为, 这样处理不符合的核算基础, 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 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和盈亏, 不能体现“谁受益, 谁负担费用”。
比如: 2007 年12 月支付2008 年的报刊杂志费, 是不能计入2007 年的。
第二种观点: 设置“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合并。因此, 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 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在中的“其他”中反映。
例1: 假定某企业10 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 季度保险费12600 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 元, 辅助生产车间1800 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 元, 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 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 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12600
10 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 略) , 然后, 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保险费2900
———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 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 月份再做与10 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第三种观点: 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 在“”科目核算, 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中反映。
例2: 假定某企业2007 年1 月1 日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
每月租金7000 元, 每季初支付租金。1 月1 日支付租金时:
借: 预付账款———预付租金21000
贷: 银行存款21000
2007 年1~3 月份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管理费用———设备租金7000
贷: 预付账款———预付租金7000
例3: 假定某企业2007 年12 月预付2008 年上半年报刊杂志费12000 元, 会计分录为:
借: 预付账款———预付报刊杂志费12000
贷: 银行存款12000
2007 年12 月31 日,“预付账款”的12000 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中。
2008 年1~6 月份摊销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管理费用———报刊杂志费2000
贷: 预付账款———预付报刊杂志费2000
例4: 假定某企业10 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 季度保险费12600 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 元, 辅助生产车间1800 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 元, 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 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 预付账款———预付保险费12600
贷: 银行存款12600
10 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 略) , 然后, 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 预付账款———预付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 月份再做与10 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待摊费用在增值税涉税会计处理中的应用
对于发票结算凭证已到,货款已支付,但材料尚未入库的情况,会计处理常常为:借记“在途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等。
[ 例1] 大华工厂5月10日收到银行转来的购买大明工厂甲材料的“托受承付结算凭证”及发票,数量为1000公斤,10元╱公斤,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00元。采用验单付款,验单付款后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材料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工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因此,5月10日购货的“进项税额”不符合抵扣条件。若作上述会计处理,容易与符合抵扣条件的购货混淆。为了确认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企业可应用“待摊费用”账户。仍依上例,做会计分录如下:
企业在付款时:
借:在途材料 10000
待摊费用————待扣增值税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10000
贷:在途材料 10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待摊费用————待扣增值税 1700“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中规定的“两费”分别属于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专项列示。“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但未对原制度规定的待摊、预提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也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明确表示允许待摊、预提。 这样,就造成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在权威部门没有作出说明、学术界又各抒己见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便自行设法处理,其会计处理方法可谓五花八门。
如:有的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负债”项目;有的企业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或者“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也有的通过“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或者“其他应付款”等项目。
但是,这些方法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呢?“两费”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在此,我们就自己的理解,浅析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及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
(一)遵循资产负债观
新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比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它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流通性,假如企业破产,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上述有些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或者采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替代科目,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没有遵循资产负债观,不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二)符合新准则中会计要素的定义
从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看,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发生,应由当期及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直接表现为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因此不能被划入资产范畴。新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预提费用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虽然这些费用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它们并不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其同样不符合新准则对负债的定义。
再看新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一定义能很好地包容“两费”的定义,因为每一个“两费”明细项目的设置都是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每个项目经济利益的流出额都能可靠地计量。因此,“两费”应隶属于新准则中的费用要素而不是资产或负债要素。
(三)对权责发生制不构成障碍
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提升为会计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权责发生制主要账户的“两费”不能被取消。虽然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权责发生制较收付实现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由于其存在一些固有缺陷,也往往带来巨大危害。
例如,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等相矛盾,会使企业虚列资产和虚增当期利润。近年来,“两费”的设置等许多核算方法对资产和负债准确披露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安然等丑闻爆发而遭到了重点批判,改良权责发生制的呼声很高,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如现金流动制)也对权责发生制提出了挑战。以前曾有学者提出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来衡量,可以不设置“两费”科目,以保证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得到更合理的披露,这个观点恰恰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四)有利于解决实务中的问题
在实务中,有些企业对“两费”业务进行核算时,故意作账户游戏,利用“两费”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段。
概括起来,利用“两费”做假账主要有随意改变“两费”的摊销、预提期和摊销、预提额:“挂而不摊”掩盖亏损;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将属于“两费”的内容未列入“两费”:“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两费”在会计报表上披露不准确等几种情况。
另外,预提费用还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所以,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些过渡性科目,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操纵空间,将发生的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既简化了会计核算,又比较容易理解,也减轻了审计人员对该类业务审计的工作量。
二、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以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一)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对于原制度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新准则应用指南指出,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周转材料”科目可按其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采用一次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周转材料报废时,应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库”科目;摊销时按应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周转材料报废时应补提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同时,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并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借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
(二)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
对于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的处理,按预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属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计入制造费用;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计入销售费用。预付上述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
新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
对于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的处理,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五)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如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当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三、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借款利息、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一)借款利息
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通过设置“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吸收存款——利息调整”等科目。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
根据对待摊费用中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不再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对于当期应负担的租金和保险费,也可以不进行预提,等到实际支付租金和保险费时,按支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1-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款利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