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视类的中国学术期刊投稿平台有哪些?可以投稿的不一定是核心期刊…

学术期刊有哪些种类?
核心期刊和SCI是同一概念吗?学术期刊分几类?“中华牌”学术期刊是怎么回事?如何评价国内各类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采信度?都是入选SCI的学术期刊,不同专业的学术期刊可信度差别大吗?
按投票排序
蟹妖。学术期刊的分类?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和人文科学学术期刊。其余任何分类都不足以包括全部。SCI本身只是一个文献敛集的数据库,并不具备任何对期刊评定级别的功能。但是因为其在世界范围的检索权威性,所以被SCI收录的期刊通常被国内认为是较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同样还有的几大检索包括EI、ISTP等,有人说有四大…抱歉,如果ISTP、ISR这个档次的话,起码六大、七大没什么问题。如果单说“核心期刊”,那么这是个虚无的概念。起源是这里: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
相关书籍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份标准的“核心期刊”目录。所以完整的说法至少应该是“**的核心期刊”,例如EI核心期刊,SCI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前两者是国内的俗称,一般就是指该检索的收录期刊,第三个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而这个“中文核心期刊”,实际包括了所有国家一级期刊,而国家一级期刊——只要是国家级学会办的直属刊物就是一级期刊。中华牌学术刊物…现在这个概念很少有人提了。好像只有中华医学会的批定刊物才叫中华牌学术刊物。仅限于医学领域,连医疗器械领域都布包括。而且中华医学会的德行大家都知道,所以不具备任何权威性和客观性。国内学术期刊的权威性,肯定是以入选SCI和EI的为最权威的。通常每年被检查的力度什么的,也是最大的。但是采信度这个东西,还是建议看影响因子——因为每天出一堆旧有东西的小探索的稿子,是不影响权威性的,但是采信度也不能算高。被同行广泛引用和检索的才是采信度高低的问题。——当然,在不推荐作者迷信权威期刊的时候,也推荐作者不要迷信影响因子——虽然影响因子可能和您发稿之后评职称的绩点息息相关。至于国内任何例如中华牌、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都不大具备权威性。清华同方的数据库倒是在着手建立排行,而且专业类别很细致,影响因子的算法也很有意思,但还有待时日。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不同专业的学术期刊可信度差别大吗?这咋回答捏…完全不相干吧。而且还是不同专业的横向对比…莫非作者是想问:都是入选了SCI的学术期刊,不同专业间的学报可信度大吗?可信度本身只是学报的素质、审稿人的素质,并且有赖于作者整体素质,例如论述过程是否真实可信,数据是否取实之类,多牛的学术期刊也无法保证自己的作者不造假,作者造假都能逮出来…
谢谢邀请,在经济学领域(我不知道广义的社会科学领域是不是类似),一般有两条轨道的参考标准:CSSCI期刊和SSCI期刊。在这里SCI期刊不太会有人发表。CSSCI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拟定的一个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目录(),在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国内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评价几乎都以此为标准。但其中好一些的学校会在这个期刊中有所取舍,比如经济学领域内有70多个杂志,而前几名的杂志会在职称选拔中占更大的权重,因校而异。CSSCI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杂志没有双匿名审稿制度,但最近几年有些进步,一些杂志可以发表一些半原创论文,而不是纯粹用中国数据套国外模型了。SSCI是由Thomson选定的一个社会科学期刊目录(),也是世界通行的社会科学发表目录。在2005年以后,随着海归们逐渐回国,SSCI迅速成为比较优秀大学中与CSSCI平行的一把标尺。由于国内经济学研究长期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在SSCI甫一进入国内经济学人的视野时,他们立刻发现这些文章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超出了CSSCI的平均水平,因此在一些顶尖学校中,CSSCI甚至已经完全被抛弃。比如北京大学在选拔终生教授时有一个打分系统,15分可以晋升,其中最好的五大期刊(AER, QJE, Econometrica, JPE, RES)将有10分的加分,所有SSCI都有至少1分的分数,而CSSCI中除了最好的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有1分之外,其他杂志全都不算分数(季刊算么?求证)。当然,SSCI也有不少烂杂志,其中一些甚至比CSSCI中的较优秀者还要更烂,所以一些学校采用引用率、杂志声誉、同行评价等综合标准定出了一个杂志列表,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列表,已经成为了不少学校的参考标准()在发表时,我们一般仅仅关注期刊是不是属于某个index,但将期刊选入或者排除出一个index,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是lz所问的“如何评价国内各类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采信度?”。一般来说,是不是双匿名审稿以及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最重要标准,但正如@笑道人 所说,影响因子并不能完全代表权威性,采信度更是一个依赖于这本杂志有多爱惜自己的羽毛的程度的指标,没有什么确定的标准。因此,经济学中的一支就是研究各种学术评价,包括怎样控制引用、排除自引;怎么看引用该期刊文章的文章的引用率;一本快报性质期刊和一本综述性质期刊如何放在一个标准下评价;在引用率相同时,短文章比长文章的效率更高,因为前者占用资源更少,因此还必须控制文章的平均页数……对期刊排名的仔细研究本身就是一篇高质量论文,比如这篇(),他在google学术上被引用了400多次。
@笑道人 的回答已经非常全面专业了,我是医学专业的,其他专业情况不了解,就从我个人应用角度,说点野路子的体会。 想到要给专业期刊分类,应该还是有采信度的考量的。比方说,虽然sci只是一个检索数据库,但是并不是所有期刊都可以进入这个检索的,而且每年也都有期刊被这个数据库剔除,说明还是有门槛的。既然有门槛了,那么门槛的高低也就能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采信度来了。 关于核心期刊,应该说是中文核心期刊,在文献检索上应该就是按照核心期刊总览来的。但是,因为职称晋升的问题,不同高校的目录也有所不同,个别期刊也有增减,也是出于高校对某些期刊可信度的考量。 关于“中华牌”的问题,在医学领域,相对于大多数的其他期刊,还是有其权威性的,而且有些也被sci收录。只不过在投稿方面,因为是隶属中华医学会,属于垄断性质,所以存在很多乱象,有派系因素,私人因素,甚至有政治因素。但是相比很多不正规的野鸡刊物给钱就给发表的现象,中华牌的可信度还是有的。 关于sci可信度的问题,一般来说,能被收录的可信度会大一些,影响因子高的也会大一些。但不是绝对,sci收录的期刊非常多,照样也有花钱买门槛,交钱就发表的这种,只是所占比例比国内的小而已。其实,每个专业的权威期刊,在专业人士心里都有数,确实有些权威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高,但是发表的门槛很高,采信度也是比较公认的。
我是图书情报专业的。。期刊评价是我们行业的一个方向。看了上面几个回答,都没啥错的,但感觉还是不够完整,绕了一大圈重点不够突出。1、“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其实是一个目录,是科技情报机构经过测算制定出来的。具体的测算过程包括被引率、转载率、作者职称地区情况、基金资助情况等多种因素,在此不展开。
国内的核心期刊目录不少,被广泛认可的有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制定-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南大核心(CSSCI-)、中科院核心(CSCD-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三者各有特点,北核收录大而广;南核收录是文科精专;中核收录理工医精专。2、国外的“核心期刊”,这必须要提到四大检索了:SCI、SSCI、EI、ISTP。当然“四大检索”有争议,但在图书情报界一般专指这四家。四大检索严格来讲,就是数据库上根据科学评价制定的期刊文摘和引证型数据库,无论如何争议,目前在全世界都具有顶尖的学术参考价值。其中SCI、SSCI和ISTP同属于美国汤普逊公司出版,平台为web of knowledge,EI为美国过程索引。其中SCI主要收录自然科学、SSCI收录社会科学,EI收录工学。ISTP收录科技会议。值得一提的是,WOS平台还有一个经常被用到的工具就是JCR(期刊引用报告),JCR制定了各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分区。3、其他专业核心期刊。例如化学的CA(美国化学文摘);医学的Medline等,属于个别行业专有的核心目录,在其行业内也十分权威。4、制定核心期刊目录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录人类知识陈果、揭示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揭示影响因子等。因此,核心目录在全世界科学界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我国,期刊发表级别也是评审职称、申请项目的关键因素。5、至于楼主所说的采信度,我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影响因子来评价了,当然影响因子的制定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目前期刊水平、目录权威水平已经形成公认的事实了。除去Nature、Science这种bug级的期刊不说,目前我认为的核心权威高低一般是这样的:SCI&SSCI&EI&CSCD=CSSCI&北大核心。ISTP的会议论文比较特殊,在此不对比。其中SCI分区直接决定了它们的期刊水平;SSCI毕竟是人文社科,不及SCI(BTW,很多优秀人文社科论文,如果有算法、计算机什么的也会发到SCI收录的期刊中);EI水很深,包括国内源刊、国外源刊、会议等,目前还在整顿 ,但总体还是要高于国内的;CSCD和CSSCI侧重不同,收录的期刊不多,都还算比较好的,在国内业界得到公认;北大收录的多,其中有一部分,确实是比较垃圾、、但在国内高校中还是占有相当高的分量的。
简单介绍一下SCI、EI、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期刊的区别:1.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 印刷版(SCI) ;联机版(SciSearch) ; 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网络版(SCIExpanded) 。SCI收录期刊参见。2.EI即:《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EI),
1884年创刊,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报道工程技术各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分为:光盘版(EI Compendex) ;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 ;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其中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包括光盘版(EI compendex)和EI pageone两部分。EI收录中国期刊见。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
它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目前最新的是2008版。目前普通高校评职称还是认可的。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它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以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为依据,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每年编辑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其中进入核心版的期刊即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引证报告中将统计期刊分学科按影响因子大小排列,每年公布。收录期刊多,影响力是上述期刊中最小的。对于一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在科技核心发表文章就可以了。当然有的地方在省级以上期刊就OK(这里指高级职称)。另外,期刊的总体分类分为:1. 按期刊的学科归属进行分类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2. 按期刊的内容特征和读者层次进行分类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3.按期刊的学术地位分类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关于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国内对核心期刊的测定,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专家咨询等途径进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第二版从正在出版的近万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1578种核心期刊,并做了简要介绍。在第二版的基础上,2000年又推出了第三版。《总览》是我们了解全国核心期刊的重要工具书。
我从和 不同的角度来谈谈看法。正如
所说,SCI本身只是一个数据库而已,根据一些指标建立起的数据库,本身不带有评鉴作用。那么为什么现在能在index journal上发表变成了各大高校里趋之若鹜的目标?我在这里引用David Post的一个观点(见,, Vol. 56, No. 1 (February 2012) , pp. 1-17。 中文版:《学术评等的光与影》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第五期)他认为要讨论评分、排名等机制,不能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学术期刊的到底是为什么目的存在的?如果要讨论所谓“核心期刊”或者“权威性”肯定绕不过这个问题。在各个领域中,早期的科学家和研究者都把它作为学术交流的产物。也就是说目的是为了在研究群体之内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于是一批优秀的期刊由于其发表研究的质量高、审稿的严谨逐渐变成业内认可的“口碑”。这也是如影响因子等指标试图衡量的东西。但这些指标不能取代严肃的研究人员通过阅读、批评、创新来交流想法的知识生产的过程。而这是目前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SCI/SSCI和非SCI/SSCI划分的危险之处。因为通过这个过程,很多“独树一帜、不具可比性的知识系统,制度化的知识也被等级化了。” (p.6)而很多的研究者会质疑这种序列等级化的知识体系,是合理的吗?以及随之而来的这些指标和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结合,以及伴生的各种腐败和问题(学院内部的以及出版业内的),这是后话。如果仔细阅读各领域内的期刊,即使是影响因子相同的不同期刊,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因为你如何比较/排序不同性质的知识呢?
事实上谈论学术期刊也要看学科领域。在EECS方面,一般都是顶级会议的影响力大于期刊,在这一块谈论是否是SCI或者EI检索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老美从来不care你的文章是什么检索,只有大陆人为了评职称才把这个看得很重要。况且EI检索的期刊总的来讲比较水。计算机领域的期刊最好的是trans,比如IEEE Trans. on Net,之后是journal。
谢邀这个问题不是俺的专长,不过俺倒是有几个搞文献学、情报学的朋友,本想请他们来做答,一时没联系到,今天看到已经有了几个很全面系统的答案,续貂已无必要,所以俺只说说俺自己的一些认识体会。了解一个单位的课题,看该单位的学报就好。另外一个科研单位通常都会有几家关系较好的期刊,用来发论文凑指标,看多了基本能了解哪个单位对应哪些期刊。用团队带头人的名字搜论文,基本就能了解一个团队的工作进展,一般带头人都会挂名,但通常不是第一作者。在信息技术领域,调查技术和标准层面的东西,去IEEE总是没错的,也可看到一些行业趋势。对于综合期刊,俺比较喜欢平民化的,比如喜欢Scientific American胜过Science许多
【入门课程】教你认识SCI、EI、SSCI、IEEE、CSSCI... 国家社科期刊数据库SCI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尺度”。然而SCI原本只是一种强大的文献检索工具。它不同于按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是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即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词,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越查越旧,越查越新,越查越深”这是科学引文索引建立的宗旨。SCI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工具,但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角度,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在ISTP、 EI、 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1.EICompendex 标引文摘(也称核心数据)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2.EIPage One题录(也称非核心数据)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 One 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E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EI不收录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Index,简称SSCI ,)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信息科学等。收录56个学科领域的3000多种社会科学权威学术期刊论文。INSPECINSPEC(Ination Service in Physics,ElectronicsTechnology andComputer and Control)是物理学、电子工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权威性文摘索引数据库,由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IEE)编辑,提供来自全世界出版物的950万篇科技论文,包括3,700多种科技期刊,以及书籍、报告和2,000个多种会议录。与INSPEC相对应的印刷本检索刊物是SA (Science Abstracts),包括如下三个分辑:A:PhysicalAbstractsB:ElectricalandElectronics AbstractsC:ComputerandControl Abstracts覆盖的学科范围包括:原子物理及分子物理,数学和数学物理,凝聚态物理,气体、流体、等离子体,光学和激光,声学、电力系统,热力学,磁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工程,原子物理,基本粒子,核物理、仪器制造与测量,半导体物理,天文学与大气物理,材料科学,水科学与海洋学,环境科学,超导体,电路、电路元件和电路设计,电讯,超导体,电子光学和激光,电力系统,微电子学,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系统及理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办公室自动化,机器人,情报学。SCIESCIE是汤姆森公司在原有的SCI文摘版源刊基础上精选了另外的部分杂志所形成的网络版。SCI和SCIE的区别:SCI和SCIE(SCI 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学科覆盖150多个领域。查找SCI刊源有两个途径:①访问ISI公司网站:SCI相当于EI核心,而SCIE相当于EI非核心。虽然你偶尔发现SCIE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但就其影响价值仍不如SCI。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办的比较好SCIE杂志可能成为SCI杂志,而办的较差的SCI杂志可能变为SCIE,甚至被SCI和SCIE所放弃。IEEE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成员人数),拥有来自175个国家的36万会员(到2005年)。日由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IRE,创立于1912年)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创建于1884年)合并而成,它有一个区域和技术互为补充的组织结构,以地理位置或者技术中心作为组织单位(例如IEEE 费城分会和IEEE计算机协会]])。它管理着推荐规则和执行计划的分散组织(例如IEEE-USA 明确服务于美国的成员,专业人士和公众)。总部在美国纽约市。IEEE在150多个国家中它拥有300多个地方分会。透过多元化的会员,该组织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中都是主要的权威。专业上它有35个专业学会和两个联合会。IEEE发表多种杂志,学报,书籍和每年组织300多次专业会议。IEEE定义的标准在工业界有极大的影响。IEEE (读做eye-triple-ee,I-3E)。学会的主要活动是召开会议、出版期刊杂志、制定标准、继续教育、颁发奖项、认证(Accreditation)等。IEEE每年要举办300多个学术会议,有35万人参加。IEEE的许多学术会议在世界上很有影响,有的规模很大,达到4-5万人。IEEE制定了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30%的文献, 另外它还制定了超过900个现行工业标准。每年它还发起或者合作举办超过300次国际技术会议。IEEE由37个协会组成,还组织了相关的专门技术领域, 每年本地组织有规律的召开超过300次会议。 IEEE出版广泛的同级评审期刊,是主要的国际标准机构(900现行标准,700研发中标准)。《IEEE学报》(月刊)、《IEEE杂志》(月刊)、《IEEE综论》(月刊)、《IEEE指南》(每年出版一次);还有800多种已经颁发或正在制订的各种标准;各专业分学会还出版各种期刊杂志和会议论文集。IEEE出版有70多种期刊杂志,每个专业分会都有自己的刊物。据称该组织每年发表的论文著作数量占全世界该领域当年发表量的30%。除《Spectrum》是每个会员人手一册外,其他的期刊杂志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IEEE除出版定期杂志外,还出版大量的论文集、图书和标准。其出版物的学术和技术水平是世界一流的。IEEE还专门编辑出版了供学生阅读的《Potentials》和供一般工程技术人员阅读的《Today’s Engineers》。IEEE编有各种继续教育教材,包括各种音像制品,开办各种短训课程和培训班,在大型学术会议前,举办带有继续教育性质的Tutorial等。IEEE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授权为可以制定标准的组织,设有专门的标准工作委员会,有30000义务工作者参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每年制定和修订800多个技术标准。IEEE的标准制定内容有: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原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CSCD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Database简称CSCD)。它是分析国内科学技术活动的整体状况,帮助科教决策部门科学地评价我国科学活动的宏观水平和微观绩效,帮助科学家个人客观地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的得力工具。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1141种,其中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125种,中文期刊1016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两部分,其中核心库780种(表中备注栏中以C为标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每次遴选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性评价则通过聘请国内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对期刊进行评审。定量与定性综合评估结果构成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来源文献近100余万篇,引文文献600余万篇。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目前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已向社会开展服务,服务项目有网上包库(包库机构在限定的IP地址范围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任意时间段使用CSSCI数据库)、网上查询(非包库用户通过网络查询CSSCI数据库);委托查询(用户委托南京大学代为查询CSSCI数据库,出具查询报告)、手机查询(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形式查询CSSCI数据库),详情可登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查询。
首先,介绍下核心期刊和SCI不是同一个概念,核心期刊在国内特指几大权威的单位发布的名单,核心期刊分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中文社会科学核心等7大体系,SCI是一种期刊索引指数,国外通用,SCI对于国外的期刊影响力有权威性;其次,学术期刊分类按照不同的方法有不同。学科分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图分类号分为22个大类,统一用的这两个比较多;“中华牌”特指中华医学会旗下的多本期刊,以医学类期刊为主国内目前就学术性来讲,北大中文核心(目前用的是2011年版的,2014年版的15年上半年就会发布新的)和 南大中文核心(CSSIC)可行度最高;科技期刊的话就是科技核心期刊名录最为可信;SCI是指索引,因为各个学科的论文使用及研究、从业人数的不同,所以差别还是有的,但是总的来讲,可信度都很高!
题主想要发表文章在核心期刊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术期刊投稿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