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保险哪种最好险

理财保险种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理财保险种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此栏目暂无任何新增信息
             
合作媒体 
   合作机构      
友情链接:|||||||||保险/基金/银行理财/个人投资中,有哪些似是而非的谎言/话术容易让人轻信而倒霉?
1、欢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避免受到欺骗。2、这不是一个行业知识科普帖,没有必要把知友看成小白,各行业从业人员请自重,谢谢。3、请自觉避免各类洗脑式、为误导行为刷白洗地的回答,如有,欢迎大家运用举报和点击没有帮助。
按投票排序
1、银行理财。防银行理财话术比较简单,主要注意几个关键点:A 购买日离销售日有多远?如果一个产品期限一个月,但是你购买日离起息日还有5天,那这个产品所公布的收益率基本就没什么意义,收益率需要打个折才行。B 分清楚工作人员说的收益率是他估计的收益率还是写到产品说明书里的收益率。C 区分清楚到底买的是不是银行理财产品。有些银行从业人员会将保险当银行理财卖。D 区分银行理财的风险等级。比如中行的理财风险评级分为五级,前三级都不需要担心本金安全,但是第四和第五类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2、基金。 作为一名天天和基金打交道、不断向客户推荐基金的从业人员,我的基金“话术”也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就整个基金市场而言,其实这几年还是取得了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样伴随着许多问题,比如基金一线营销人员存在较为普遍的“话术”,有时甚至也有谎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对风险的揭示以及对收益率的演示。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想还是下次专门起个问题来说。
3、保险。 保险可以简单分为保障型和储蓄型保险。储蓄型保险又叫理财型保险,基本属于理财产品收益范畴,附带的保障功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我看来,凡是储蓄型保险,除非特殊人群、特殊情况下有特殊需要,一般是不建议做的,因为它“两不像”。论收益,收益不怎么样,论保障又太弱。 这种类型的保险五花八门,但是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收益率差别不大,保障也很弱。我曾经专门测试过多款看起来不太一样的产品的收益率,最终发现:不同保险公司的实力、从业人员素质可能有较大差距,但是他们雇佣的精算师绝对水平一定非常接近:算的都太准了,不会让你占便宜的。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有特殊需求和背景下需要选择,否则还是回避各种推销就可以了,因为他们说的都是最终离不开一个背后的本质。 通过其他理财方式获得更高的收益,再从理财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去买纯粹的保险,这种自己组合的方式要比保险公司的直接组合效果要好的多。
投资者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知道金融产品销售充满了话术的伪装,但是他们还必须要去投资,因为只有那样才有可能战胜通货膨胀。
  这期《好运·MONEY+》杂志为读者汇集了在投资历程中最容易遭遇到的40条骗人话,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看看这些话的投资逻辑有多差劲。而且,我们也从各个金融行业营销用语中挑选了那些似是而非,最容易模糊投资者视线的话。了解这些用语,会对投资者最有效的买到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大有帮助。  当然,不是说有谁说了我们提到的这些句子,他就笃定是个骗子,只不过要是有人用以下的话来美化自己公司的产品,投资者要对他们多加小心。不管怎么说,如何投资,投资者要依据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理性判断,而不是花言巧语。  01、美国人为什么过得好,因为他们更多买保险  首先,美国人不见得比中国人过得好;其次,美国人到底买了多少保险和他们过得好不好也没什么关系。美国人的社会保险程度是比中国要高不少,那不是因为美国人聪明地去买保险,实在是美国保险卖得比中国更便宜,这是竞争造成的。美国具有保险牌照的公司有8000多家,激烈的竞争造成他们的保险没有中国的这么高利润。如果中国的保险推销员把保险卖得更便宜,中国的投保比率也会提高的,当然这还要他们的公司同意。  02、您要不买可能就买不上了  如果在4年前,这个基金的销售员可能说的是实话,但是那时候他们从不那么说,那时候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喂,这位先生,您遵守一下秩序好不好,大家都排了好长时间队了。”在2007年的时候,很多投资者托熟人送礼找到基金销售人员要求申购基金不是一件罕见的事儿,到后来政策当局为了公平,开始让买基金像现在买车一样进行摇号。不过“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现在同种类的基金卖都卖不完,投资者可以随意选择。如果那个销售人员再说什么不买就买不到的?,那么他肯定是在骗人。  03、我们的母公司是海外上市公司  在很多国家上市比在中国容易得多,他们为了吸引公司去上市,把上市的要求降得很低。说这是“上市”不能说是撒谎,但是其中可是什么公司都有。  04、你的总利息收入是.....  一般一个需要长期缴纳的保险,推销员会和客户说其中的利息收入,比如“你就可以获得9%的利息收入。”而这种总的利息收入是用15年的时间获得的,如果按复利计算,每年的利息收入只有0.5%。  05、投吧,根本不用考虑  有一种投资是根本不用考虑就要加入的么?面对这种投资,投资者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这种投资为什么会这么好。一个普通人遇到一个绝妙的投资,他果断加入,很快发了财,这种事只有在故事里才有,而投资者往往会听到这种故事。  06、新基金价格才1元钱,如果销售人员补充说买这种新基金是价值投资就更可恶了,这种便宜和价值投资毫无关系。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反映的是其持有股票的市值,1元钱一份的基金和50元钱一份的基金价值是一样的。正好相反,新基金的基金经理有可能是一些基金界的新人,他们在资本市场操作经验上缺乏,对这样的基金,投资者最好的办法是看看再说。  07、我们被称为中国的巴菲特  在中国被称为巴菲特的人很多,但都是他们自己称的。  08、他们是家大公司,我去看过  谁说大公司就不能赔钱呢?而且现在这个分工很细化的社会,只要你愿意出钱,老婆都可以租到,更何况几间豪华的办公室和一个漂亮的女秘书。  09、产品是为高端人士设计  投资者不要相信高端人士这个物种。做极高端理财投资的,基本都是大银行的私人银行部,而且那些部门的投资品也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他们的固定投资产品风险会稍微大一点同时收益也稍高。要是一个投资咨询公司说产品很高端,基本就有扯淡之嫌。  10、他们有原始股  一个持有即将上市的公司股票的人或者集体,不会傻到把马上就要发财的机会让给别人。判断这种怪诞的原始股的投资有一种方法:可以在百度或者谷歌上搜索一下,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投资者也被这样的原始股所骗,如果可以搜索得到,那这件事基本可以断定是没谱的。  11、采用积极的投资策略  其实积极的策略很有可能意味着高风险。巴菲特推荐过的投资物就是指数基金,这类基金的基本为消极管理基金的主要形式。在1978年至1999年间,美国共同基金中有79%的业绩比不上指数基金。  12、赚钱是板上钉钉的事  没有板上钉钉的事,如果你发现了,请报警。  13、这家公司的产品根本不愁销路  如果这句话放在20年前,有可能是真的,那时候中国制造业的确会有很多产品不愁销路。但现在,虽然有通货膨胀,人们所处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过剩的世界,特别是制造业和农业的初级产品。如果某个投资者得到亲戚或者朋友的建议,投资到某个根本不愁销路的产品中去,那么90%的可能是这是个糟糕的投资。这种对不了解的实体的投资也许是所有被话术包装的投资中最危险的。  14、你不投资,可别后悔  如果投资管理人对投资者发出类似于威胁的话,那肯定这个投资不怎么样。  15、我们知道内幕消息  这话要说得神秘一点,总会有人信。  不过记住巴菲特所说的:如果你具备100万美元,然后再知道内部消息,那就具备了破产的一切条件了。在股票市场上,很多人都声称自己是所谓的庄家,自己比别人更早地得到交易信息或是影响投资的宏观政策,或者他自己就干脆是××的儿子。这些信息基本上是在骗人,如果有这种知道“内幕消息”的人,他们是最不想让别人知道消息的。  16、我的投资理念来自于《易经》  《易经》和投资基本没什么关系,说投资理念来自于《易经》和说投资理念来自于《大众家常菜手册》没什么区别。  而且谁听说过中国古代某个研究易经的学者是投资理财高手的?倒是那些穷困潦倒接近于乞讨的游方道士们总是以《易经》作为糊口的白皮书。  17、我的朋友就投资了这个,他赚了  这种赚钱效应真的让人心动,还有比听到身边的熟人投资赚钱更令人坐立不安的吗?但是理性投资肯定不会是由嫉妒心驱使的。朋友赚钱并不能增加自己赚钱的概率,投资是投资者自己和上帝之间的事。  18、某个大明星投资了他们,我还看到了他们录像  这很可能是真的,明星们真的投资了。不过世界的基本有这种规律:渠道传播力越强,那么渠道上的人智商越低。比如网络渠道强于电视,电视渠道又强于报纸,报纸强于杂志—你明白我的意思—明星投资了某种东西可能是一个反向指数。  19、我们的产品都是独家的  独家和收益差并不矛盾。在投资市场上,独家的投资产品还真是以赔钱的情况占大多数。这主要是因为金融产品没有专利可言,所以越是不错的投资形式模仿的人越多,只有赔钱货才容易独家。  20、现在上涨空间很大  投资具有竞价性—就是一个东西买的人多价格会上涨;没人买价格会下跌—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一种投资上涨空间很大,那就是说这种投资还没人买,如果这样的话,这种投资下跌的可能要大一些。  21、我们有自己的计算模型  计算模型根本就是个没谱的领域。在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个好例子,他们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系统,但是他们仍然破产了。对于推销计算模型的人,你可以问问他“你知道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吗?”这句话足够把他吓一跳。  22、难道你不想发财吗?  我们也很希望你能发财—特别是在购买我们杂志之后。但事实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从1790年以来,美国普通股投资所获得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在这种资产增值水平下,要过9年资产才能翻一番。这已经算快了。发财没那么容易,别轻信。  23、你需要赶快去买  如果有人跟你这么说,这就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他让你赶快干什么?八成是让你赶快掏钱,基本上越是出现这种情况,你越要把掏钱速度放慢点。  24、这个人要采取行动了  在投资界存在很多“这个人”,“这个人”包括巴菲特、索罗斯和王亚伟,在投资界也存在很多“这个人”他们被传说总能先人一步做出最棒的投资决策。有的人会劝投资者跟紧“这个人”,但你最好别理他,投资界其实根本没有百战百胜的神迹。  25、交易费用只有万分之二  黄金杠杆交易听起来交易费用很低,实际上,黄金交易公司告诉你的是总交易量的万分之二。如果按照一般的黄金杠杆交易比例,这个数字应该乘以15倍,大概是千分之三。  26、我们的月回报率是....  月回报率这个词在金融领域用的并不多,除了两个地方,当铺和高利贷。如果那不是高利贷,这种投资真有点太玄了。要有很高的流动性,又要具有收益保障,另外很可能还有高收益。骗人的可能性很大。  27、我们能战胜市场  几乎所有投资都把“我们能战胜市场”当成自己的宣传语。能够战胜市场的人是存在的,但那是相当少数。2009年的小牛市,只有2%的基金战胜市场。无论能不能战胜市场,基金都会向投资者收取管理费,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28、我们的投资是有保证的  如果投资到高风险市场的投资品是不会有保证的,最有保证的投资是持有国债—现在看来也并非如此,如果你是个希腊人的话—如果有人劝说你去投资一个什么东西,收益比国债要高,又宣称这种投资是有保证的,那他有可能是在骗你。  29、这个投资是个终生难得的机会  一个人终生难得的机会只有一个,那就是代表这个人的小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机会,如果错过这个机会,那么这个人将无缘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在投资问题上,根本不可能有人预测到这种事情的存在。  30、我们的产品来自极好的银行  好的银行发出极好的投资产品,这个幻想在银行中却不存在,因为不管是谁所面对的投资市场都一样,谁都不能保证赢。所以只存在极差的银行,他们由于管理混乱可能金库被撬,但是不存在最好的。  31、聪明人都在购买  在资本市场上赚钱的人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些人,而是在性格上具有“优势”的人,这些优势包括:有目标感,专心,不会忘记常识。所以即使真的聪明的人都在购买,这种投资品也不见得是个好投资。  32、跟我们投资不可能亏损  基本上,你不能阻挡市场要你赔钱的步伐。因此,没有不可能亏损的投资品。  那么,我为你提供保本如何呢?比如购买保本基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信的,但是你要满足一系列复杂的条件,包括必须在认购期购买、必须持有到期等等。  33、在投资中使用期权策略  以期权策略为主的投资品,基本是上是在玩命。危险程度,大概相当于俄罗斯轮盘。在给一个投资者的投资中安排很大的期权成分的投资人,很难说他对投资者有什么责任心。  34、我们能限定下降的幅度  如果他指的是“止损”,那么你也可以。简单地说,止损就是你设定一个预定数额,一旦当你的亏损达到这个数,系统就会自动帮你斩仓出局,避免你愈亏愈多。但如果他指的是能让一项投资品“最多亏10%”,那么他可就是在骗人了。  35、我们给你提供个廉价的交易  有一个廉价的交易在冲你招手,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别人没有做这个交易呢?还有这个交易为何廉价。当这两个问题真的清楚以后,你很可能会打消交易的念头。  36、保险是一种长期的投资  保险不是投资。是保险公司拿买投保人的钱去投资了。有的大病或者意外保险推销员会说,健康就是一种投资。这话的问题在于,谁也不会因为买了某种保险就降低了得病或者发生不幸的意外的概率,买保险和健康根本没有因果关系。  37、其他人都不知道这种做法  互联网是做什么用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网上还有其他人都不知道的做法。在投资上,这种事也许有,但他九成九是错的。  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是都是那些逻辑和操作都简单的事,这种事情如此简单但是赚到钱的人不多是因为这种方法也充满风险。  38、你应该关注业绩而不是费用  说这句话的人有80%可能是一个基金推销员,他正试图将你的注意力从那1%、2%的管理费上转移看,因为它正是基金的赚钱之本。看看管理费是如何影响你的收益的:两个收益完全相同的基金,一个管理费为1%,另一个为3%,那么按照复利计算,20年后它们的实际收益会相差50%。(如何计算的请您自己视情况而补吧)  39、我们讲成为下一个XXX  将成为下一个茅台(600519,股吧),将成为下一个浦东,一般什么投资比较热门,他们就会成为下一个什么。  这种骗人话是想引起投资者的联想,但一般来说,将成为的和正在做的毫无联系  40、我们决不能错过机会  没有什么机会是不能错过的,因为你不能预测什么是机会。就像抄底一样,人人都说要超低,但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底部是什么时候。那些天天预测股市的人翻脸比翻书还快。我们总要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清楚什么是机会。
补充一个经典的个人真实例子吧,09年夏天的时候有一个XX保险的销售经理找到我,游说我买他们一个叫富贵人生的保险理财项目,以三十岁的人为例,分五年储蓄,每年储蓄5万元,就能马上享有六大利益: (一)从储蓄的第二年开始即可获得9000元的固定收益,此后每隔一年都会固定有9000元打到您的帐户上,直至终身。 (二)与此同时每一年约5000元的浮动收益也将准时打入您的帐户,让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机构理财带给您的丰厚收益。 (三)当然这两笔钱如果您暂时不用,我们还可以以每年4%的利息让它们以复利形式不断生息,只按3%计算的话到80岁可累积到114万元,相当于本金的4.6倍,为您赢取更多财富。(四)除此之外,在获得收益期间,如您急需用钱,还可以在完全不影响收益的同时即刻取出30万元急用,以确保资金超高的灵活性。 (五)以上说的都是收益,更重要的是您的本金始终安全,并且有两种方式供您灵活选择,1、您可以将本金安全的转移给您的受益人;2、也可以选择在年老时随时提前赎回,用来补充养老。
(六)更加人性化的是上述所有利益全部免税,使您在享有机构理财安全、稳定收益的同时更完整的保全了资产。我开始同意了,也交了第一年的钱了,后来在犹豫期内退掉了。并且写了一封长信配合一个excel试算图表说明了我的理由,对方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如果没时间看长信的,我提供个摘要如下:A. 保险的现金价值随着时间累积,在一定年限后确实会看起来很高。但是你只能死了转让给受益人,而不能直接给自己——除非是申请退保赎回,这样就比那个值要亏很多。因此,保险基本上是一个遗产转让的渠道,但对你自己的生活享乐不是很大的帮助。用年老时账号里的总价值去暗示你这都是你的,而不提醒你这个钱其实是给受益人的,是不合适的。B. 比较时,往往会拿存银行去对比,说放在银行一年利率才多少多少。但其实如果放在银行连续存N年,如果利率稳定的话,复利计算下来也很可怕。拿自己几十年后的复利加总,去PK 银行一年利息才多少多少的说法,是不合适的。C. 为了修补A带来的疑虑,往往会给你生存奖励金和每年的红利计息等等。但奖励金的来源就等于是你这笔钱的利息预支给你(别忘记,你可是要在这个库里放几十年的复利计算呢),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红利计息最大的问题,是她和你描述的是该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率X%,但这个是指该保险公司的业绩情况,和你计算年度红利用的是Y%。但Y%此时此刻是不知道的!包括销售自己都说不清楚如何制订,只能说精算师会根据每年的X%而定出一个Y%。所以,用整个保险公司的盈利率,让你错误映射以为你的分红计息也是这个,是不合适的。D.在最后一步说服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个是保本的,而且还有红利这些增值。其实国家政策看好,前途看好,最不济您肯定是保本的,您担心个啥?错。每年通货膨胀3%都说少了(我09年11月写的),现在吉野家一个牛肉饭套餐都小30了亲,09年才1x元吧!没能跑赢银行利率,就是失误!用“这个理财项目至少是保本的”,来让你放开警惕,也是不合适的。 =====================================================================XXX,你好!首先感谢过去一段时间你对我的悉心帮助。对富贵人生这个理财项目,我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认识。对任何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讲,拿出25万去投资自己的未来,都不是一个轻松和简单的决定。而帮助我自己做判断的方法,就是通过逻辑思考说服我自己。上周三(4日)我签收了保单的回执,我想我可以好好利用11月5日到14日这10天的犹豫期,把所有的细节再过一遍。附件是我自己做的excel表格,分享给您也看一下,让您见笑了!想和你探讨的几个疑问如下:富贵人生是2007年中推出的新产品。到目前也只有2年的售卖期,其中也有过3年型,现在均改为5年型。这款保险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本金保本(但需要以遗产方式转让,否则只能按退保领取现金价值和退保前获得的生存金及红利),而唯一肯定确认可以获得的就是2年一次的9000元生存金。至于红利以及(红利+生存金)的复利利息计算,目前是4%,但并不确定一定是至少这个数字。这也就是说:1. 在分红水平为中档时,可以看到只有到第十年后,生存利益(现金价值+红利+生存金)才能超过每1年定期存款的本金+利息。也就是说在10年后如果退保,可以高枕无忧的说——“至少比存银行这10年划算!”但是,以上结论的基础是,每年的分红都需要如这张表上所列的中档水平及以上才可以。而贵司对分红不做任何的承诺,也就是说也有可能分红为低档,甚至为0。可以看一下低档那张表,如果在低档分红的情况下,需要在第21保单年度后,生存利益才能大于每1年定期存款连续21年的本金+利息,但永远也跑不赢5年定期的存法。2. 目前银行定期我用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头5年每年存入48630,然后为了领取的灵活,都是1年定期来存;另一种是尽可能保证每一笔48630的最大利益,存5年定期,直到最后的年数不够5年时,以3年、2年、1年的方式拼凑为最大利益而努力。之前的理解中,我们会忽略银行定期存款的复利累积。其实,银行定期复利计算下来也很可观。以5年定期来算,30年后,总收益为575200元。也可以写成,31岁存入4.8W*5年,60岁回报60万元;以1年定期的银行存款来算,30年后,收益为453589元。所以,单纯用银行每年才2%的定期利息,和富贵人生的收益去比较,会忽略掉这部分稳定的收益。而且每年银行利率调整都不定,我预计未来几年会开始回调上涨了。3. 每年贵司的分红水准,不管盈利率是多少,和我个人这份保单的最终分红没有线性关系。比如说贵司过去两年分别是8%和4.5%,这并不是说因此我会获得本金或者现金价值的8%或者4.5%的红利。这只是表达贵司自己的收益,至于每个保单每年的分红,要根据年限和当年现金价值的情况等数据精算而得。我做了一个曲线图比较,可以看到,如果我们用分红/现金价值来比拟银行每年利息/本金的话,头几年是非常不稳定的。虽然我们的保单不能单纯以现金价值来计算,但是这么比拟的意义在于,看回报率就是看收益与本金之比,银行回报率=利息/存款本金,富贵人生的现金价值就是类似“存款本金”在最关键时刻可以取出拿到手的基本部分,所以用“当年红利/现金价值”是合适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前30年中档分红的年平均回报只在3.8%,虽然说超过银行定期利率2.25%,但不要忘记这两个数字的基数不同,一个是243150的本金,一个是10年后才走到21万左右的现金价值;在头几年,现金价值会比银行的定期少很多。我考虑的几个问题:1. 关于现金流急需时的救急作用。在银行我可以随时取现,5年后我可以把银行里存的150元全部取走,损失的只是当年的定期利息,而之前的利息都有的。富贵人生虽然可以贷款,但只是现金价值的80%,而在未来几十年内现金价值都不到241350元,所以能拿回的现金流比银行紧急破掉定期要少很多。2. 关于分红的不稳定性。因为无法找到过去2年中,与我情况相近的投保用户的数据来参考,我无法根据贵司分红2年的整体盈利水准来推断,假设像我这样一个具体的个体保单,我的年分红收益大概是多少。是否会像您之前发的简版PPT里中介绍的,差不多每年有5000元?我对中国经济大面是看好的,对贵司的能力也是看好的,我也希望每年5000这个是应该可以保证的。因为只要这个能确保,10年超过银行就是可能的!但如果这一切的一切都非常不定的话,我等于是把手头的现金留给了30年后的希望。3. 这个理财险对于手上有大量余钱或者需要做资产转移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金融工具。但对我来讲,25万元放在银行 30年后也能有45万的稳定回报,而富贵人生以中档计算的话30年后是64W,以低档的时候就是51W。虽然至少多了6W元。4. 通货膨胀与保本的问题。如果按照每年3%的通货膨胀的话,其实243150元的本金在未来30年后 .97^30)=97504元。也就是说单纯强调保本意义不大,因为即便身故或者提前支取到手的钱最多也就不到10万元的价值了。也就是说必须有好的理财方法,才能降低通胀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希望富贵人生可以帮我把这部分钱增值的原因。但如果分红最坏情况为0的时候,是不如银行定期的,而且还丢失了现金变现的自由(不是足额,是现金价值,而且还有另外不低于4.5%的贷款利息)综上,我需要在明天和您探讨清楚这个方案对我目前的适合程度还有多大。您可以看到,我对理财有期望,但从回报的价值来看,显然房子投资、黄金这些来讲,未来几年内的回报更大更多。而股票基金虽然有风险,但至少回报率应该是本金的5%以上吧。在我需要同时把车、房和理财都考虑的情况下,需要仔细排一下这些事情的优先级顺序。很可能我还是会买您推荐的富贵人生,但是究竟要不要在这个时间点做这个决定,这是一个个人的选择。毕竟,钱是从我的帐户上划掉而且未来5年内都将如此。当然,这些思考也是在你的帮助和补充下逐渐清晰成型的。所以还是非常感谢你一路以来的帮助,希望有好的机会仍然可以介绍给我。
------------第四次发布 ----------顺手从这个问题的回复里面看到一些素材,做一些自己的评论,顺便感谢一下提供者
。顺便提一下, 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回复颇有精彩之处,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你看,我的客户一年消费5000元买个200万的保障型保险,人家不也能接受吗?见后面附图。第一个恭喜尚可接受,第二个恭喜让人难受!何以客户出险了,我们要恭喜呢?其实我想你的意思我能明白,可是我就是不明白,多年的保险培训,非得用这样的说明方式去说明吗?“有子弹的”,后面统统删除,用省略号,你觉得如何呢?留给客户空白去思考,既体面,又能说明问题,不好吗?非得用“恭喜”这样的词语吗?商业伦理啊!换句话说,假如果子是我的家人,与他身后有几百万相比,我宁可他不发生任何风险,哪怕没有几百万,这个想法错了吗?当然我并不反对他购买保障型保险,但前提是不是也得他接受呢?假如他不接受,成不了客户,难道不能成为朋友吗?司马光和王安石政治观点一生对立,但双方却是一生的朋友,这个史实是有的吧?何以做保险一定要所有人都接受我们的观点呢?每年几大保险公司退保的几千亿保费,不全是到期给付吧?见:。这个说法不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好的作风,为什么做保险就不能提保险的缺陷呢?何以成了黑保险?我黑保险客户能接受吗?话说看到这里就想起我弟当年嘴上刚长胡子的时候老爱拿根烟带抽不抽的装成熟。。。说到专业,我不认为自己专业,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好在有知乎,有你这样的知友帮助指出,非常感谢。至于主管什么的,呵呵,我现在没有什么主管,只有老总在上面。我也秀下自己近期做的不专业的方案中一部分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吧!
上图:以第一位客户为例,39岁,男士,买保障型保险,定期寿险50万,重大疾病险20万,保障期20年,年交保费2285元。以第一位客户为例,39岁,男士,买保障型保险,定期寿险50万,重大疾病险20万,保障期20年,年交保费2285元。再看看中间那位北京客户,31岁,女士,买保障型保险,定期寿险100万,重大疾病30万,保障至70岁,年交保费4292元。最后看看浙江这位客户,33岁,女士,买保障型保险,定期寿险200万,重大疾病100万,保障期20年,年交保费5494元。大家都看到了吧?多数客户保费均在年交2000元以下,保障50万寿险,20万重疾。我能说这些方案让客户身边的代理人小朋友都惊呆了吗?我能说客户拿着原本给自己一个人买保险的钱解决了全家三口的保险问题吗?我能在客户说你是我见过最专业的经纪人吗?默默地附上他:老兄,广告法不让说最呢!我在保险公司的时候就以不听话著称,不简单,不听话,也不照做,以最低保费高最高保障为原则,悍然拒绝客户没有保障险却要购买理财险的非理性要求是家常便饭,所以,越来越成为非主流,也越来越为主流的代理人和公司领导所不待见,也越来越不专业。当然,人家所指的专业是拿回来高额保费,我自认为的专业是低保费高保障。幸亏这世界上还有一种叫保险经纪的公司给饭碗,他们给了完全不同的保险理念:为客户提供低保费高保障的保险方案为唯一原则,我觉得对脾气。回首做保险的那天,已是十年光阴,还是这么不专业,这么不会无原则地讨好客户,这么不会迎合大多数人,这么非主流,我觉得自己真是无可救药了,但我也放弃治疗了。按自己的想法活,挺好。对
说的几句话:一、抱歉,你的文章我当作素材用了,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在6月16第三次修改答案的时候,从你的回复里面引用了一些我认为不适合的东西进行了讨论,当时看到你反弹较大,同时自己有些东西说的也许不到位,进行了反思,所以就删除了。还想着你也许会进行修改,不过后来看到你没有修改,就知道你是在坚持了。在今天修改的时候我又加了一些,对错都可以探讨,如果我哪里说错了,我希望大家指出来,以帮助我改进。我相信其实有些话术也不是你自己的发明创造,或者是被动接受保险公司培训的结果,错不在你身上,但总得有个出口体现,你不至于小心眼吧? 二、感谢您对我的专业水准方面的评论,实际上和我对自己的认知还颇有重合之处,确实不够专业,离自己和客户的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这两年专业方面急需提高,也欢迎你提出来。三、避税那个问题你的见解还是有我没有认识到的部分,不过我仍然认为在今天的国情下,保险代理人多数所指仍然是遗产税而不是个人所得税,所以重点不是个税。--------------------------------------------------第三次发布---------------------------------------------------------为精炼主题,对一些不必要的信息进行了删除。---------------------------------------------------第二次发布--------------------------------------------------------
再看看第一名 的回复,甚为激赏。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目前主流理财保险的窘境:收益不高,保障不高,交费不低,充满各类误导的话术,一不小心,轻松上当。做为一名业内人士,希望大家都能够理性规划保险,故此补充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术并予以分析,以备大家参考。
以下话术均为斜体表示。1、保险公司不会倒闭。
保险法第九十条详细地规定了保险公司倒闭后如何处置的情形,同时《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中也有相关规定,虽然国家会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客户和相关方利益,但如果说一点不受影响也不可能。  上述办法第二十一条 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保险保障基金依照前款规定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的,救助金额应以保护中小保单持有人权益以维护保险市场稳定,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资金状况为原则确定。  可见,个人保单利益最多保护额度达到转让前的90%。2、保险可以躲债避税。
这一问题的相关答案可以参考中 ,也就是本人的答案。  结论是:一、国家只是依法保护了相关权益人合法取得保险金的权利,但并不支持恶意的躲债和避税。  二、类似于遗产税这样尚未征收的税种,要去规避实为荒谬。3、李嘉诚说自己最大的财富不是别的正是保险云云。(备选话术:XXX说:XX公司的XXX保险是最好的保险。)  一、这一“名言”由来已久,但并无确切的证据证明这话确实是李嘉诚说过。  二、即使是李嘉诚说的,又如何呢?亚里士多德还说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球围绕着地球转动呢!  三、李嘉诚对待保险的态度和做法是否适合于大众?  代理人滥用真伪难辨的名人名言,用以说服客户购买保险,犯了逻辑上因人立言的错误,缺乏理由的思考和论证。4、你不买保险,就是不爱家人,就是不负责任。  其实这往往是代理人利用亲情的心理战术,往往并非他们真正关心您的家人,而是自己需要业绩。  消费者不买保险,也许还不了解,也许已经买了足够多的保险,也许有别的风险转移和规避工具,但无论如何,均不能证明不买保险就是不爱家人,此处,代理人犯了“论据不足”的推不出谬误。5、你说保险收益不高,收益高的你做了吗?通常认为股市,黄金,房产比目前的理财型保险有较高的预期收益,当然风险亦对等。我本人支持这一观点。  但代理人会问你,这些您都做了吗?赚钱了吗?  其实,消费者是否做股市,黄金,房产,与股市,黄金,房产比理财保险收益高之间并无关联。  此处,代理人犯了迁题(转移论点)的错误。6、大家都买了这个保险,你也买吧,错不了。  二战时期,多数德国人还支持希特勒的犹太人灭绝政策,难道希特勒是正确的吗?  此处,代理人犯了从众谬误的逻辑错误。7、20年后返本。(或:30年后/60岁/70岁/80岁返本。)  按照72法则,假如通货膨胀是6%,那么12年后我们的本金比现在的购买力要缩水一半,20年后基本缩水到四分之一,代理人会讲清楚这一点吗?  此处,代理人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8、我们的保险,月复利,年滚存。  通常见于万能险的销售话术中。  假如不提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的扣除,不提保险公司并非用全部的保费去投资而只是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剩余部分,不提所谓的月复利其实折合年化利率也不过4-5%,消费者往往会觉得收益很高。  此处,代理人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9、算得出保费,算不出风险。  这也是常见的代理人的说服话术之一。还有人用难得糊涂,糊涂即明白这类莫名其妙的说法来说服别人。  现代保险学的基础就是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可见保险也是可以算的。  否定了保险可以“算”,就否定了现代保险学。  具体到个人保险市场,如果说风险是不确定的,那么保险产品就是以确定的保费支出转移不确定的风险,而不同的保险产品有其不同的定价和保障范围,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比较计算呢?  消费者是算“保费”,却被硬生生扣上了算“风险”的帽子。  此处,代理人犯了岐义性谬误。 ------------------------------------------------第一次发布-----------------------------------------------------------知识简介部分已经删除,原因是这并不是题主最关心的部分。
很多人认为保险都是骗人的,其实并非如此。从理财产品的属性来讲,保险本就是为了规避未知的风险,这一点从保险的起源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证,用一点小钱的投入换取或许可能发生风险时不必损失重大。保险的收益可能很低甚至没收益,但是不可没有保险。举个例子,我开车6年了,每次保险都是全买的,包括不计免赔都买,实际上从第三年开始我就没有出过险,可能有些人看来这钱每年不都扔水里了,也确实有人只买第三者责任险,但是我不这么想,如果万一有事情,因为有保险,你就可以安心地交给保险公司处理金钱方面的事情,而不必肉疼意外的损失,这就是保险的意义所在。人寿险也是类似的,国内保险推销很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我有时也很烦保险的推销人员,但是保险本身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保障,不要仅仅从投资收益率角度来考量。
我听到的最多的是: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谢谢邀请!一进来就看到关于保险的一个“经典”故事,呵呵好吧,分开来说的话,我比较赞同@徐银朋 朋友的回答。具体的话术我就不分享了,因为话术并不是骗人用的,呵呵总的来说,要不被骗,很简单——别贪!!!保险、基金、银行理财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算作“个人理财”的一种方式:保险帮助我们或者家庭化解财务风向、基金给我们一个增加财富的机会、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常见的就是定投型的基金……好吧,至于代理人胡说八道的东西,记住了,别贪!谨记不贪,不仅不会被这些保险啊、基金啊之类的骗,几乎可以避免所有的、起码绝大多数的骗术。
“你放心吧,绝对没有风险的。”——事实上只要你把钱交到别人手上就意味着风险。
谢邀,说说保险跟银行吧:1.
保险:当前股市低迷,基金不赔就谢天谢地啦。您家里有闲置资金就买保险吧。您想获得保护甚至投资收益吗,买投资型保险、分红型保险或者年金保险吧。你只要交很少的保费,每年将获得红利,期间将会获得生命财产的保护,或是在一定年数之后,不用再交钱,每年将获得比保费多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回报。既能获得保障又能获得投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2.
银行:(1)您好,我行推出最新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达到7%,时间三个月,最低额度一百万。纯正无风险投资。
(2)您好,我行xx卡,初始最高消费额度可达5万,在YY超市刷卡9折,多刷多优惠。两个月五无利息。年终积分可兑换大礼包。即办即得!手机打得,很累。楼主如何啊,有没有觉得很不错呀?想买了吗?
我个人没有被骗的经验,不过我知道在算投资预期回报的时候,很多缺德的理财经理会忽悠客户。我从来都相信,风险和收益是对应的,我从来不相信没有风险的高收益。
买股票一个月涨10%(抓一个涨停板),一年就翻一倍,10年就1000倍。现在投入1W块,10年之后就是千万富翁。
在基金中,会有这样的情况:问:最近我已经亏损很多了,该赎回吗?答:近期净值是下降了一些,但基金投资崇尚的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所以建议您继续持有。地点可以再次买入,平摊成本。
我先来说说保险吧。目前市面上的保险产品大多都脱离了保险最基本也是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功能----保障。反而一味的向消费者提分红、投资、理财。我认为在个人理财方面,应该对多种金融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发挥各个产品的本质功用。保险的功用就在于保障上,是对个个人风险和人生收入的一种平滑,他的优势根本就不在投资上。你要选择高收益的,需要更多关注与股票、基金等等。不要迷信什么新型保险、分红型保险。选择保险产品尽量选择传统的险种。再来说说信托。这个暑假在上海一家信托公司实习,负责和客户进行风险确认。遇见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一线销售人员和代销渠道向消费者推销信托产品时说这款产品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我现在可以明确告诉你,任何信托产品都是不能承诺保本的,这是违反了规定的。信托法规定的,不管通过口头还是其他方式,不管明示还是暗示,信托产品都不可以承诺收益和本金。所以千万不要被保本承诺给忽悠了
作为一个保险专业的人,很讨厌内地很多推销员把黑说成白。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对于重大疾病保险来说,推销员往往会花言巧语说,您到60岁(或者70岁),保单终止,但是您还会获得一笔价值多少多少的养老金!bullshit!!!这是国内保险业不能承受长寿风险的说辞。各位想一想您是在60岁之后更需要重疾险,还是60岁之前更需重疾险。当人们步入老龄之后,身体机能大不如前,此时更加需要保障。却巧舌如簧的把自己不能承受风险转嫁给投保人。自己不思进取,还希望投保人感激保险公司。内地保险业与香港保险(保障到100岁)业差距本来就很大了,如果依然这样还是固步自封,何时才能正兴我保险行业!!!
曾经用很笨的方法计算过分红保险的合同(包括他列给我的很多数据之类的东西) 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基本上只是存存钱而已 面对高飚的通货膨胀 保本有能怎样 分红又能如何 奖励金更是扯淡想存钱就去吧 也许比某些银行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前提是你不要取出来想给别人存钱就比较值得 哪怕是子女长大后的第一笔启动金想给自己造钱 那趁早还是不要搞保险了 想要尽快生财的资金还是把掌握权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1 投资 注意利润和风险是否成正比,一般经纪人都是有意识的强调利润回避风险,钱是你的,不要信任任何机构。2 保险 高额红利险针对的是有规避税收需求的高收入人群,普通家庭适合保健康、医疗险、意外险。
固定收益楼上都说的差不多了,股票方面的补充几个:1.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家企业十年,就不要持有他“。 实际上,巴老本人经常做短期交易。有的股票进去了发现不对马上就出来了。股票过去三年保持了XXX的增长率,据此估计XXX在什么时候预计能有多少的股价。业绩这个东西经常被财务人为的调控,参见唯品网上市前后的报表。3.创业板调整了,蓝筹股就起来了。拜托,创业板才多少市值,蓝筹多少市值? 股票社保持有,XXX股票王亚伟持有,XXX股票QFII持有。人家已经持有了,你进去帮人家拉升出货?
连续收到对某XXX股的升跌预测,且100%准,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就是群发,看升看跌短信各半(暂不考虑看平),如图每8个人就可以让其中一个人有100%预测准确的错觉
大家都陷入了去比较收益的误区,都忘了理财最初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请问大家,经过那么细致的计算分析后,您最终会选择什么作为理财工具呢?您执行了吗?如果仅停留在计算出不满意的结果,而放弃执行,那么您的资产一定比作了规划(哪怕是收益差的规划)的缩水更快!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让我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苏格拉底把他的学生带到一片果园旁,然后说:你们都进去摘一只你认为最大的苹果拿出来,我在后门等你们!于是他的学生一窝蜂的进了果园,不一会,学生们都走了出来,但都两手空空,苏格拉底问:一果园的苹果怎么一只没摘到呢?学生们说:我们一直以为后面有更大的,所以急着往后赶,结果一个也没摘到!此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学生,他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苏格拉底问:他们没摘到,为什么你摘到呢?学生说:我一进果园就看到了这只苹果,我认为它是最大的,所以我摘了!这个学生成了后来著名的学者,哲学家,名叫亚里士多德!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理财工具主要有保险,银行,股票,基金,信托,房产等,它们就如同咱们的5个手指一样,没有说哪个好,哪个不好的,而是说每个手指的功能都是不一样的,缺了哪个都会对家庭财务构成不同程度的风险,所有金融工具都围绕着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这三大特点而被设计,每一个金融工具都具备两样优势的同时,必然损失另一项优势,比如,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很好,但是收益性相对差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配置。家庭理财的目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财务安全,一个是投资保值尽量增值:对于财务安全而言,保险是构筑家庭财务安全规划最关键和最适合的工具。而保险又分两大类,对于保障型保险,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发生风险的时候,能大于本金几倍赔付,以便能减小对家庭财务安全的危害;对于储蓄型保险,最大优势是放弃资金流动性的同时,获取稳健安全的时间加复利的长期保值功效,它偏向于对家庭财务进行有效的规划,试想如果一个亿万富翁,有两个儿子,在亿万富翁百年后,如何分配自己的遗产?如果一下子给两个儿子那么多钱,是不是有可能两个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万一没有责任感或能力,那么父辈留下的亿万家产不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倘若有一个工具,能够每年科学的分配给两个儿子稳定的现金流,让他们逐步收到这笔资金,是不是他们就会珍惜这笔遗产呢?这么好的工具,保险就可以做到,国外的长期信托也可以做到,还可以规避遗产税等税费,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如果你想让保险帮你赚钱,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对于投资保值增值而言,我认为,我们应该客观面对事实,降低预期,目前来看,如果你的可支配理财资产小于300万,那么你充其量能做到的最好状况是保值(与CPI增幅基本一致),如果你的量级大于300万,还可以在市场上选取一些优质的投资项目(PE信托)来博取大于通货膨胀的收益。有些人一定会说,做股票可以一下子翻倍什么的,那么我告诉你,请长期计算一下你到底从股市中获得了多少收益,如果你不金盆洗手,请不要轻易说你获得了几倍几倍的收益,股市100元就能开户,1000元就能买卖股票,门槛如此之低,你见过老百姓排队挣钱的吗?其实,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请不要过多去计算收益,为什么?因为只要你在这个国家,你就一定没有国家算的精,你就没有保监会算的精,你就没有证监会算的精,你就没有银监会算的精,甚至,只要你是打工的,你就没有老板算的精,只要你消费,你就没有卖家算的精,你认可吗?人生没有什么吃亏不吃亏,有多少过来人总结人生,不都说:吃亏是福吗,难得糊涂嘛。难得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真正活明白了!为什么买的没有卖的精?因为卖家一定要获得利润以期去做生意,以期再去给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果买家过分要求自己的收益,表面看似获得了短期性的收益,其实你把卖家耗死了,最后谁还会给你提供服务?对于企业的商业活动,就一定需要以追逐利润为最终目标。这是应该被社会理解和支持的,因为这样才会有良性的循环!最后我想说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去做就是了!我的新浪微博: Goldmanschild_wong,欢迎交流!
买保险产品,只看收益,或者只考虑投资的,一定被骗,不骗你骗谁?投资的话,储蓄,基金,房子都可以,就是不能看保险。保险产品就是看保障,拼保障,分析免责条款。但是现在国内的产品,要找一份保障高的,还真的不容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