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中国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缓的什么时代

GDP规模称雄世界 日刊:中国经济重拾200年前辉煌
参考消息网2月28日报道 《世界经济评论》双月刊1/2月号刊登题为《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一文,作者为三极经济研究所董事长斋藤进。全文如下:
资本主义经济自迎来工业革命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其间经历过各种形式的经济周期。最短的是3年到4年的库存周期。接下来是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朱格拉周期,也就是周期为8到10年的设备投资周期。也有学者提出存在周期为20年的建设投资周期。
我在本文中想要说的是时间跨度更长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称之为超长期经济周期。其本质是资本存量的调整周期。一个周期大约为50到60年。依据这一理论的基本认识是,现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接近自大革命至今第4个周期的终点。
上世纪20年代学术刊物上刊登了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的一篇论文,作者以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利率、物价、对外贸易、工矿业生产等数据为基础,发现了一个更为巨大的经济周期的存在。
康德拉季耶夫所指的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年开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时到达峰值,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直到1849年结束的这段时间。这48年时间大体是欧洲大陆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之后经济开始再次进入上升通道,一直持续到1873年,之后又再次下行,直到1896年前后结束,形成第二个周期。在第二个周期的下行阶段内,由于投资机会减少,欧洲国家开始扎堆在亚洲、非洲扩大殖民地。之后旋即开始重回上升通道,直至一战爆发。1920年前后,在通胀率达到峰值的同时,利率周期也达到峰值。康德拉季耶夫所发现的就是上述这两个半周期。
这两个半周期与金本位制时期基本重合。金本位制的特征就是利率也以50到60年为周期上下波动。物价水平也呈现长周期特性,其绝对水平从超长期角度看非常平稳,这就是金本位制时期的特征。
另一个特征是在下降期内会爆发金融风暴,也就是大规模恐慌性事态,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活动的严重萧条期。
最能凸显这一模式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因机械工业和动力革命的出现而不再是以往的农业经济。说起200年前的世界经济,和占了世界10亿人口的一半。其中中国有3亿人,而当时被英国占领的印度还包括今天的和,因而合计也有2亿人。由于农业经济是主体,因此当时全球GDP的一半都由中印创造。
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随即向欧洲大陆、美国蔓延,直到绕地球一周抵达刚刚结束明治维新的日本。
今天世界经济所发生的就是工业革命用了200年时间围着地球转了一个圈。所谓全球化,就是曾经在工业革命中掉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又站在了工业革命的前沿。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经济的平衡不过就是与200年前来了个反转。
我想还是先请各位看一看世界经济究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平衡之中。
美国芝加哥学派认为可以通过金融政策操控经济,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但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证明这并非事实。从1950年1月-2014年9月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率来看,二者都经历了长周期,并在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达到峰值。
那么长期利率的波动预示了什么?利率下降必然导致资本利润率下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资本就会出逃。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经济周期峰值后利率进入下降通道以来的趋势。所以国际金融自由化得以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充分发展。
一方面发达国家逐步积累资本,同时,全球经济整体的资本存量也在扩大。新兴国家(上世纪80年代时主要指东南亚,近15年主要是指中国)更是以骇人听闻的形式实现了资本存量的扩大。其中发生的长期资本存量的调整,即赢利性更高的资本存量将那些代表落后技术的资本存量从市场中淘汰出去,引发了大规模恐慌。
世界经济处在这样的状况,这是第一个基本认识。
(IMF)发布了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展望,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对全球各国和地区的GDP变化作出了预测。根据IMF的推算,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会超过美国。
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的钢铁产量达到年均2000万-2500万吨。在1970年前后更是达到1亿吨。到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前,日本全国已经形成1.5亿吨的高炉产能。当时苏联的高炉产能大体上也是这个水平,美国则在1.4亿吨左右,日本也由此跻身世界前三名。
中国的高炉产能大约是在1997年前后超过1亿吨的。今天全球总的钢铁产量在16亿吨左右,其中一半都来自中国。日本虽然尚有能力,但再也没有达到过1.5亿吨,最近的40年基本上都在1亿到1.2亿吨的水平。美国的产量则维持在将近1亿吨,也大体是这个数字。只要中国增加产量,作为重化学工业代表的钢铁生产就能持续增长。不如说中国已经回到了本文开篇提到的200年前的地位。
从进出口规模看,2006年时中国就在出口额方面超过了美国。中国的进口也在迅速增长,不久可能就会追上美国。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都已经是能够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贸易大国。
【延伸阅读】港媒:中国有能力迎战全球经济风暴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港媒称, 中国领导人强调,当中国经济进入增长放缓的“新常态”时代,应更注重质量——尽管中国经济每年约7%的增长仍将为全球之冠。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1日发表题为《放缓的中国经济大船如何穿越全球经济风暴?》的文章称, 去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消费超过投资成为推动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这显示出国内经济正在重组。此外,服务业现已占经济规模的46.7%,超越了制造业的份额。与此同时,新注册企业在同期增加了六成。
然而,中国仍然为国内外的经济逆转做好了准备。
外界认为中国存在地产泡沫风险,至于泡沫会否破裂,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去年8月做过研究。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虽有波动,但无法与迪拜或日本的情况相提并论。中国按揭负债率仍然偏低,首付比例至少为30%。而随着城乡收入在过去几十年大幅增加,除一些例外个案外,负担能力比率仍处于合理水平。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投机情况仍然普遍,许多房子长期空置。不过,情况有可能改善。到2023年左右,估计会有逾两亿人从乡村迁往城镇。与此同时,农民得以出租或抵押土地,令他们可以得到资金在城市置业。政府严打投机活动,反映房地产市场将受到更良好的监管,有助提升投资者信心。
渣打银行数据显示,在17个国家中,中国的总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排名居中,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的水平。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消费者的信贷仅占总负债的一小部分。诚然,由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组成的影子银行领域正不断扩张。但有人估计,中国的影子银行业规模为正规银行业的28%,远低于美国的200%。
无论如何,中国正密切关注金融系统。中国坐拥约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较有能力保持各个领域平稳。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阴云密布。首先,拥有有史以来最大债务泡沫的美国要减债。美国负债总额达到127.5万亿美元,为GDP的近8倍;负债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美国持续实施量宽政策,接近零的低息环境也推波助澜。若美联储加息,即使加息幅度极微,对债务构成的震荡也可能足以令金融市场崩溃,届时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
其次是全球资产泡沫。大量印钞导致流动资金充裕,当中大部分流向新兴市场,包括中国;资产价格由此被推高,尤其是股市和地产。一旦行情回落,各行各业和各个经济体都会受到冲击。
第三是人口问题。全球发达经济体面临“人口悬崖”问题。在欧美和日本,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正大批退休,因此需要勒紧裤带,减少开支。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坏消息,因为向发达市场出口产品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而且中国人口也正迅速老龄化,劳动力日益减少。
第四是页岩泡沫。美国经济正步向复苏,其中一个推动力是所谓“页岩革命”;而页岩开采的资金主要来自“高回报”的“垃圾”债券,辅以超低息环境的支持。页岩油井的生产能力最多一半会在头几年实现,因此需要进行更多开采,资本负债也将增加。由于需求增长较为疲弱,出现供应严重过剩。随着油气价格跌至“旧常态”,市场大幅盘整似乎不可避免。不过,能源价格下跌,对全球消费者及企业来说应是好消息,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中国也受惠更大。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将掀起风暴,而经济在放缓中的中国将卷入其中。
幸而,中国有意按照“新丝路”策略在亚太地区大举投资基建。如果实现,一旦全球各个泡沫同时破裂,这或能作为缓冲。
【延伸阅读】港媒评中国经济 称21世纪有望成为“龙的世纪”
参考消息网2月25日报道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月22日刊登题为《羊年,龙的世纪?》的署名文章,文章作者为亚洲时报在线记者、“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分析师佩佩&埃斯科巴尔。
文章说,羊年伊始,从中国首都北京放眼望去,西方的萎靡犹如遥远天边的幻影。另一方面,近在咫尺的中国显得太坚实了,丝毫不像西方媒体所宣扬的那个工业数据下降、楼市形成泡沫、环境灾难将临的困窘国家。尽管有人做出末日预言,但中国这辆“大篷车”正以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新常态”滚滚向前。
中国经济活动“减缓”仍意味着令人惊叹的年增长率(7.4%)。在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消费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8.2%,领先于制造业(42.6%)。
从地缘政治来看,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刚刚向西方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它们正忙着细细调整一个复杂的三边战略,在欧亚大陆建立中方称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走廊网。北京还正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与此同时,莫斯科和北京正规划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高铁版。北京决心将日益加强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转化成金融和经济协助,假如饱受制裁之苦的莫斯科提出这种要求的话。
而尽管仍弥漫着战争硝烟,却正在迅速进入中国的经济轨道。同时,据认为,中缅输油管道将改变欧亚能源的输送格局。
这只是塑造中国领导层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行动的一部分。我们所说的,是要创建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设施将中国与中亚、中东和西欧连接起来。这一动向涉及的工程包括升级改造经由中亚的古代丝绸之路和开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穿过克什米尔的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从中国南方一直延伸到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别以为中国在21世纪的这一行动相当于美国在二战结束后对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它更富有雄心,可能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中国正改造其制造业基地。该国仍生产全世界80%的空调、90%的个人电脑、75%的太阳能板、80%的手机和63%的鞋类。此外,该国占全球研发活动投入的比重已达到12.8%,领先于英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
就中国的优势而言,别忘了,全球经济的未来显然在亚洲,这里的中产阶级收入大幅上升。
中国的银行业存款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且每年增加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美元。
中国种种转变的程度和复杂性几乎丝毫未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的新闻报道往往着重于该国“日渐收缩”的经济,以及对它未来的全球角色、它“蒙骗”美国的做法、它对华盛顿及全世界所构成的军事“威胁”感到不安。
美国媒体流行中国热,导致其报道常常充满狂热因而对这个国家或其领导人的意图把握不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东西被忽略了。美国的媒体人或许应当读一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可让人清晰地了解习近平大力宣扬的“中国梦”在崭新的中国世纪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在去年年底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转变:从今往后,北京将不再把美国或欧盟当作主要战略重点,它的重点将转向中国的亚洲邻国和其他。
难怪中国近来签订了大量“管道协议”。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北京正迅速缩小它与华盛顿在知识和经济方面的差距,而它的全球投资攻势(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才刚刚开始。
前外交部长杨荣文认为,新形成的世界秩序犹如一个双日太阳系,这两个太阳就是美国和中国。奥巴马政府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确认“美国一直是并将始终是一个太平洋国家”,并宣称:“虽然会有竞争,但我们不认为(与北京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于是问题就来了:哪个“太阳”会照耀地球?本世纪会在事实上是龙的世纪吗?
【延伸阅读】外媒:互联网电商引领中国经济“创新革命”
参考消息网2月19日报道 东亚论坛网站2月16日刊登题为《未被人注意的中国革命》一文,原文编译如下:
中国经济面临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因为廉价劳动力的供应正在枯竭,基础设施投资的动力已经耗尽。
所以,有关中国经济表现的真正问题似乎与保持和过去一样高的增速没多少关系,与制造业吸纳的劳动力减少没多少关系,与基础建设投资放缓也没多少关系,而是与如下因素有关:创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中国公司怎样才能学会少花钱多办事,中国经济怎样才能重新调整结构并转向生产率更高的岗位,特别是在不断壮大的服务部门。
中国高层更关心的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他们也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创新和结构改革,而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本身。
那么,中国在创新领域又做得怎么样呢?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才是最终决定中国经济到底是像一些人所预测的那样突然停摆,还是战胜中等收入陷阱的难题。
在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旧模式退场的评论中,很少有人评论中国企业在新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所展开的一场革命。中国不再是一个工业增长需要依靠吸纳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活动并得到国家慷慨财政支持的经济体了。中国正迅速成为一个充满创新机会的中心。在专利数量以及专利与研发经费的比例上,中国已经与美国和日本一道,跻身世界之巅。中兴和华为公司位列全球专利数量最多的三大企业之列。互联网正在彻底改变金融、商业和出版等行业。
民营企业正在推动实现制造业最前沿的创新,出现了世界级的依赖信息技术的服务经济。如果只是投入大量劳动力和资金,海尔或阿里巴巴是不会达到今天这种成就的。
专家指出,尽管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一些困难,但创新正在成为改变中国经济游戏规则的力量。去年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网上购物已经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并继续保持40%的年增长率。中国的快递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便宜手机等产品的制造商正在迅速赶上全球的领先者。
奇怪的是,中国的生产率在2008年之前是上升的,大部分研究表明,2008年以后生产率有所放缓。民营企业最近的所有这些创新活动都还没有展现出对中国总生产率的影响。能否得到积极结果,能否战胜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最重要的是牢牢确立一种鼓励创新自由和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经济环境——不去干扰海尔以及阿里巴巴去做少花钱多办事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继续阅读社科院专家:增长放缓时期的改革
增长放缓时期的改革,与高速增长时期的改革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需要新的政策组合
高速增长的经济几乎都是不平衡的。不平衡的经济增长难以长期持续。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9%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失衡。未来30多年将是中国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下降,而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增长放缓时期的改革,与高速增长时期的改革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需要新的政策组合。
我们先来看两个在当前较为流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的目标已经不重要,改革的任务应该放在首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认为经济增长目标不再重要,则值得商榷。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带来经济结构的改善,相反,一旦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硬着陆”,可能引爆隐藏的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轻易地葬送改革事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只能通过改革,才能保持高速增长。考虑各种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出现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成功地实现了各项改革,从长期来看,我们也不可能回到过去9%甚至10%以上的高速增长。
因此,增长放缓时期改革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第一,要尽可能避免经济增长出现“硬着陆”;第二,要尽可能地延长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时间,激发潜在的增长动力。
何以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前讨论得比较多的因素包括:第一,世界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低迷,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仍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兴经济体面临着众多的外部风险,一旦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新的动荡,新兴市场可能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危机之后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对外出口的市场环境明显恶化。第二,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严重不足。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50%。但投资的边际收益会不断下降,从长期来看,中国不可能一直依靠投资支撑经济增长。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结构改革亦将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工业化,工业化和全球化两个因素之间相互支持,带来了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急剧扩张的速度受到遏制,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而城市化会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接近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服务业普遍存在进入障碍,更符合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制造业易于标准化,更容易从国外学习到先进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较快,而服务业差异化程度较大,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相对较慢。中国制造业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借助了跨国公司、发达国家政府提供的金融融资、市场销售和法律支持等服务。未来,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相关制度的缺陷,如金融业相对落后、法律保护力度不强、政府干预较多等问题将日益突出,并制约服务业的发展。
按照这一分析框架,结构改革对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是:相对于过去一段时期而言,未来中国的产出和就业增长会更低,物价增长速度更高。产出和就业增长更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中存在的垄断。物价水平增长速度更高,主要是因为:一是服务业本身具有更高的垄断性,而垄断导致价格更高;二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但服务业和制造业面临着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因此服务业的劳动力价格将随着制造业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而提高,并由此导致服务业的产出价格上涨速度更快。考虑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结果是总体价格水平上涨速度加快。
如果政府听之任之,那么结构性调整可能出现连锁性的负面影响:制造业面对的总体需求下降,导致制造业投资下降,并引发制造业的失业增加。由于银行业主要为制造业提供融资,随着制造业投资和利润下降,银行业将出现收缩信贷和去杠杆化的过程,结果是经济出现螺旋型的向下调整,甚至走向通货紧缩。如果单纯采取松财政、松货币的刺激政策,尽管在短期内效果可能较好,但这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压力,在中长期会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甚至引爆金融危机。
这说明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在遇到增长放缓和结构调整的问题时会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最好的政策组合是宏观稳定政策和竞争政策。
宏观稳定政策
宏观稳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物价稳定。宏观稳定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认为,短期内宏观政策的适宜组合是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
之所以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是因为中国的财政状况仍基本良好,且投资机会较多。有专家指出,如果中国的投资突然下降,有可能引发消费的急剧减少,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即使从长期来看,投资的比例要下降,也应该是渐进的。
从政府投资的方向来看,应更多侧重公共产品的提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如果政府直接投资到经营性领域,会导致对私人投资的挤出,而且易于导致投资的低效甚至腐败。第二,增加对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第三,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有助于使居民更少地持有货币和减少储蓄,从而更多地消费,提高总需求。第四,提高对公共产品的投资不仅是为了稳定经济增长,而且是为了应对在增长放缓和结构性改革期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讲,增加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就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投资。
财政政策的这种结构性调整可能会增加财政的长期负担。与修高速公路、投资重化工业等项目相比,对公共产品的投资难以为政府带来收益。当经济增长放缓之后,财政收入会减少,但支出会相应增加。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第一,随着长期增长潜力的释放,中国能够持续更长的平稳增长,只要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债务增长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债务问题会在增长中逐渐得到解决。第二,在短期内承担一定的财政压力是有必要的。如果财政不埋单,则要么爆发经济危机,要么将负担转嫁给金融系统,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财政压力的增加,有助于加快对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体制的改革,将从根本上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并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未来一段时期,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刺激政策的规模,而是取决于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样是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税和扩大支出的效果并不一样,对基础设施增加投资和对科研增加投资的效果也不一样;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增加投资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投资的效果不一样,对东部地区的投资和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效果也不一样。未来的财政政策,不仅要发挥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投资的优势,也要培养对公共服务、制度安排等“软件”方面投资的优势,更要学习如何将“硬件”投资和“软件”投资相结合的经验。仿照国际政治学中的术语,可以讲,公共投资不仅要有“硬投资”,而且要有“软投资”,更要有“巧投资”。
】【】【】7月8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发一篇名为&内地婴儿奶粉含反式脂肪&的文章,引起广泛争议。两天后,该报再次刊文&婴儿奶粉报道符合读者利益&,以回应上述争议。
(图片来源: 网络)
7月8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发一篇名为“内地婴儿奶粉含反式脂肪”的文章,引起广泛争议。
《南华早报》称,今年4月委托获认证的独立实验室佳力高试验中心有限公司(Castco&Testing&Centre&Limited)对市面颇受欢迎的七种奶粉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出三种国产奶粉含有反式脂肪,而美赞臣和惠氏生产的两种受欢迎奶粉产品不含反式脂肪。但中国乳业专家质疑这一说法,称是奶粉就一定含有反式脂肪。
IBTimes中文网记者找到了佳力高试验中心的官网,公司简介自称&是一间独立的商业实验室&,主营业务是建筑材料的物理检测,食物检测服务则是新开发的部门。
记者邮件采访了佳力高试验中心,对方称只负责检验,对样本的含量及成分不予置评。当问到&检测说中港两地销售的外国品牌奶粉营养成份并无太大差异,具体差异的表现在哪里&时,对方避而不谈,只说&有关具体差异,请向南华早报查询。&
中国国家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曾在2012年发布了《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在西安、成都、北京、上海、广州五大城市对包括乳制品在内的13大类食品进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专项检测。
评估报告称,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不良健康效应方面的证据目前尚不充分。作为反式脂肪酸的天然来源,液态乳、发酵乳等乳制品&,乳粉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26g/100g,其中婴幼儿配方粉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21g/100g。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的数据,国家监管部门对中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值为每100克含0.019克至0.574克,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均不超过总脂肪酸的3%,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婴儿配方食品》标准的规定;对197个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进行的检测表明,所有样品均含有反式脂肪酸,检测值为每100克含0.024克至0.367克。
对于婴儿奶粉中为什么会含有一些反式脂肪酸,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官方微博称,牛是反刍动物,它的胃里有大量微生物帮它消化。这些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反脂,然后进入牛体内,从而进入奶里面。&
乳业分析师宋亮解释说,国产奶粉反式脂肪酸确实比进口略高,原因是为了保证营养和口感,国产多采用的是全脂奶粉。而进口奶粉使用的是脱脂奶粉,加入了植物油,进口奶粉的反式脂肪酸来自植物油,但是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是在加工中形成的,其危害远比牛奶中自然形成的要高很多。进口奶粉为了保证口感,弥补脱脂奶粉的缺陷,还要多加一些香精等添加剂。
圣元国际董事长兼CEO&张亮也表示,婴儿需要均衡的脂肪结构,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缺一不可,但是,动物脂肪中会存在微量反式脂肪。设计配方奶粉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完全脱掉奶油使用植物油,优点是成本低廉不含反脂,但它失去了必需的胆固醇;另一个是保留部分奶油追求营养均衡,缺点是含微量反脂生产成本高。奶油价格是植物油的5倍。
张亮在微博上说:第一,所有的市售婴儿奶粉,反式脂肪酸的实际含量都远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第二,油脂在正常的精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量反式脂肪酸,奶粉产业作为下游用户无法剔除。第三,奶粉中绝对不含反式脂肪酸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宣称某某品牌奶粉中没有反式脂肪酸是别有用心的虚假宣传。
针对《南华早报》的报道所引发的争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官方微博称,媒体的监督作用毋庸置疑,但是要评判某种产品的优劣,必须由专业机构完成。如果采样过程、检测过程、乃至结果解释本身就有问题,媒体是否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钟凯在其博客上称,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的限值,国内一些媒体在转载《南华早报》文章时,夸大了反式脂肪酸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健康风险,给公众带来了误解。
钟凯对《南华早报》的报道也颇有微词:&一家港媒,不辞辛劳从大陆市场购买了三种根本不在香港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检测,这种'异地监督'真是具有'国际主义情怀'&。&
更多频道新闻
在欧洲央行实施购债带动欧洲各国央行加码宽松政策之后...
IBTimes 其他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增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