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现形形色色的理财,小额信贷理财产品值得相信吗

中国式理财正上演:看谁更傻只要有人接盘就好
中国式理财正上演:看谁更傻只要有人接盘就好
来源:你我贷
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在投资领域短缺的情况下,中国人堆积过中药药材,买过成吨洋酒,炒作过农产品,也追捧过艺术品,更遑论房产、股票、基金这等热门投资品种。“中国式”是个流行词汇:比如中国式离婚、中国式过马路,说明任何事物在中国都会派生出独特的格局。“中国式理财”同样也是这样一种现象,它植根于国情和思维方式,甚至与现代的理财比照存在很多误区。诸如,中国人理财具有很浓烈的国情特色:相信自己多过相信专业机构;看重收益,相对轻视风险;从众化心理深厚,喜欢一窝蜂投资;赌性浓厚……“中国大妈”的炒金举动足以管中窥豹,当然还有那些“炒房团”、“敢死队”……这些不合常理之处,又是中国的“常理”。既然存在发生,就有客观存在的理由。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可能也都是制造者,“中国式”理财仍在延续……:中国式投资正在毁灭价值?文/王庆武股市无常,特别是中国股市。有人这样形容,中国式股市以下跌为核心,以暴涨暴跌为特色,以圈钱为己任。就像中国式车展以美女为亮点,意不在车一样,中国式股市也打上了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式股市的确与全世界的股市都不同,既与发达国家成熟股市不同,也与新兴国家成长型股市迥异。全世界的股市都在涨,唯独GDP增长率高于全世界水平的中国股市在跌,可谓熊冠全球,但许多中小市值股涨了好几倍,几乎是“涨疯了”,岂非咄咄怪事。虚妄的价值投资欧美数百年股市历史来看,价值投资历久弥坚。在中国,买蓝筹也屡被提及,关于价值投资的争论由来已久,有肯定者,也有否定者。价值投资的鼻祖是美国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其核心是专门寻找低估的证券。而现在多数研究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更多地是把格雷厄姆的学生、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奉为价值投资的正宗。相对格雷厄姆而言,巴菲特的投资实践确实更成功,并以此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对价值投资的看法随着行情的起伏,犹如坐过山车般变幻。当蓝筹股崛起的时候,人们纷纷把掌声送给价值投资,2003年初,随着蓝筹股,特别是所谓“五朵金花”(指五大板块:石化、钢铁、银行、汽车、电力)的崛起,使价值投资这只多年在中国股市默默无闻的“丑小鸭”,终于出落成光彩夺目的“白天鹅”,受到市场参与各方的推崇,这也标志着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的兴起。而当蓝筹股大幅下跌的时候,人们又纷纷质疑价值投资。特别是2008年的大熊市的时候,对价值投资的质疑声达到了高潮,人们认为,虽然巴菲特因价值投资而获得了巨大成功,但那是在美国市场上的成功,中国的投资市场不适合价值投资。那么,中国的投资者到底该不该坚持价值投资呢?为什么价值投资在中国就水土不服了呢?价值投资强调要从企业出发。但在中国股市,投资者要正确合理地进行估值难上加难。股市的信誉近乎破产。中国股市里发生的造假几乎是“全方位”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各显神通:上市作假,买壳造假,重组作假,增发作假,比比皆是,触目惊心。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安全分析报告》称,有财务报表粉饰嫌疑的公司达到823家,占全部样本上市公司的48.73%。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及保荐人、会计事务所及审计师与上市公司大股东串通勾结,伪装上市,共同欺诈中小投资者,牟取暴利。所谓的“主力”即机构作假,与利益相关者勾结,设庄做局,隐蔽或串通控盘,操纵股市价格,从中牟取暴利。此举成就了多少权贵者的“暴富梦”。这场中国式暴富神话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故事”,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而在这些故事中,公募、私募与大股东,一个都不能少。公募、私募赚得钵满盆满,部分限售股解禁的大股东也在高位套现而“胜利大逃亡”。此举却不知吞噬了多少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中国股市除富了少数人外,淘空了大多数人的腰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投资者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而当上市公司、保荐机构、会计审核等机构造假,伤害了股市里的优质企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真正的好企业难以涌现。如此,投资者如何识别股票的优劣?又能相信谁?中国股市开场20多年骂声不断,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炒”字为先股市熙熙,皆为利来;股市攘攘,皆为利往。当理性投资理念的推行缺少了合理完备的市场制度这一根基,急功近利在所难免,热衷于在股市中投机而不是投资。这也就出现了在成熟市场是买股,而在中国,则是炒股。中国式股市的精髓和最具特色的是一个“炒”字。正如我们不能按正常人的标准判断一个病人一样,也不能按常规标准来判断中国股市的涨落。既然中国股市已病入膏肓了,如何能当健康人来判断?同理,如果仅以市盈率、汇率、利率、资金总量、GDP增长率等指标来判断中国股市,误判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没有计算政府干预和炒家对股市价格的扭曲作用。如果说十年前,炒家几乎能将所有的股炒一把,那么在全流通时代,动辄上百亿市值的大盘股是炒不动的或者炒起来得不偿失的。既然大盘行情难以启动,那么,除了飘忽不定的板块轮动式的短炒大盘股外,热炒中小盘股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自从去年12月4日股市行情启动以来,截至今年9月16日,以小盘股为主的创业板指数从585点最高涨到1297点,共9个半月左右,涨幅高达121%。而美国的中小板科技股纳斯达克指数,从2009年2月金融危机触底的1580点左右开涨,到日的3783.64点东,共4年零7个月左右,涨幅达139%。上证综指从2009年2月的2000点开始,到9月18日的2191点,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时间一样,共4年零7个月左右,仅上涨191点,涨幅仅为9.5%。还在谈业绩和估值的,已经输在A股起跑线上了。这被称为A股最牛的话,还被冠之以“中国式炒股”现象。讲业绩就输了,讲估值也输了,讲什么呢?讲故事。很多创业板牛股能够疯起来,得益于讲故事,制造出各种题材来满足投机炒作,从而造就了“市梦率”。相比之下,尽管蓝筹股有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的估值优势,但“罕见的投资价值”迟迟难以兑现成股价大涨,有的甚至“煎熬”于屡创历史新低。得益于A股每个月都会产生将近10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奇葩概念,许多中小市值股涨了好几倍,几乎是“涨疯了”,从今年涨幅居前的牛股来看,大多沾上炙手可热的概念炒作,乌鸡变凤凰,业绩欠佳仍能照涨不误。尤其移动互联网、手游、新兴传媒板块股票牛气冲天。此时,巴菲特、芒格、本杰明的信徒们有些失落,价值投资难以信奉?房产:“炒房”者的逻辑文/王庆武这是一个曾让无数人“血脉贲张”的故事。如果给过去十年的中国大城市房价走势划条线,则是一条由缓渐陡的凌厉曲线。其中,有以炒房为职业的“房虫”,也有贷款买房的早期“房奴”,甚至还包括坐享土地升值的“拆迁户”,都被视为这条升值曲线上的“坐轿者”。这条曲线,对于已购房的人而言,可能是使其晋身百万身家的“财富阶梯”。炒房已不仅限于国内。中国式的“炒房”思维与中国资金一道蔓延至海外房地产市场。房客众生相9月19日上午,一位男子在房展会上表演了遛螃蟹,这位“遛蟹哥”手里牵着七八只螃蟹,蟹壳上贴着“高房价”“高地价”。这些螃蟹被他放在地上,于是“高房价”“高地价”马上在现场横行。“高房价横行几时休?”在他的身后还有这样一幅标语。“遛蟹哥”用行为艺术控诉着高房价。而在此前一天,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延续着上个月走势,8月份全国房价依旧保持着上涨态势,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个数由62个增加到66个,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均由4个减少为2个。涨幅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个别二、三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在18%至20%,天津等31个二线城市同比上涨大多在7%至10%,唐山等35个三线城市同比平均上涨6%左右。无论房价涨跌,买房或许是大多数中国人无法绕过的选择。中国人爱买房,或可以从古训中找到一点解释:“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了恒产,心才会定下来。只不过,此时,人们表情各异。对于刚需的人群,他们手里的钞票已经攥出了汗,一方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确实有些力不从心。而那些一边勒紧裤带,一边啃老,一边签合同的房奴们,一边抱怨房价怎么这么贵,一边心理有些窃喜,现在,他们庆幸自己当初真是英明,毅然拍板了。由于房价基数大、增长快,在自住购房者中,一直流行“早买一年,少干一年”的说法,意即一年房价的增值与一年的收入相当。当然,还有被冠以“拉高房价的幕后黑手”之类高帽的房产投资客。这是一群从来不介意人家说他是炒房客的人,有时还会很得意地向好友们炫耀:我不缺钱,我买房子就跟买艺术品一样,是一种收藏。如果换种角度理性看待,或许也不是那么“黑心”的行为。现如今为,了防通胀几乎是全民投资,尤其国内投资渠道不多,普通百姓觉得股票太耗心神不愿炒,玉石不懂专业不敢炒,最稳妥省心的只剩买房保值。一竿子打倒的做法,或对这些普通投资客们有些不公。此刻,所有人都保持着警惕,诡异气氛森然。在实体经济疲软的同时,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和地价暴涨,数量庞大的三四线城市则遍布“空城”,中央政府还要加快城镇化建设。这就像宴会最后的狂欢,但人们不相信是最后一次,因为“狼来了”喊了太多次。近日,不仅北京农业展览馆地块楼面地价拍出了7.3万元每平米的天价,上海也出了新地王,新鸿基以217.7亿元赢得了徐家汇中心项目开发权。广州、杭州、武汉等地也出现新地王。与此同时,香港首富李嘉诚则在抛售其上海、广州的物业。现在的形势,房价“口水仗”依然不会停歇。所有人都相信,没有只涨不跌的房价,但下跌何时上演无人知晓。“组团”炒房在投资房产行为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恐怕就是“组团”作战了。温州炒房团、山西购房团、浙商投资团皆是如此。无比热衷于房产的温州人,始终扮演着一个先锋队的角色,曾以四处炒房闻名。作为有着“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携巨款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国人注意到温州民间资本的威力,最早就是由炒房开始。温州人炒房,最初是从自家门口的炒房开始。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在温州炒得不亦乐乎之后,就像20年前他们担着小商品奔向全国一样,温州人再一次从故乡出发,水银泻地般长驱直入。东及上海,西抵喀什,南到芒街,北至哈尔滨,千里奔袭,攻城略地。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共157人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同时,另一支购房团前往杭州。随后几年,约2000亿元温州的资金投向各地房地产,其中北京、上海两地集中了1000亿元。,温州资本还先后大举进入了杭州、青岛、重庆、沈阳等城市。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一时间,“温州炒房团”广为人知。据说这些购房团操作已经非常专业和熟练。一般由温州某媒体刊登外地某市的看楼广告,出面广招投资客,组成“温州购房团”。这些购房团大多由一些温州企业老总的太太牵头,所以购房团也被称为“太太团”。与“温州炒房团”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山西购房团。这是有史以来最为神秘的富人群体之一,在外界的眼里,去海外豪赌的有他们;在发达城市组织炒房团,大肆抬高房价有他们;奢侈品的消费一掷千金的也有他们;收藏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他们的推动……也许这群人用“新晋商”这三个字来概括更为贴切。山西购房团涉足楼市已有一段历史,曾以一掷千金而闻名于房产界,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此前,据报道,京城地产巨头潘石屹的北京建外SOHO、三里屯SOHO等项目中,有一大半就是被他们买走的。有人分析,山西购房者和温州购房团实际是代表了两种购房群体,温州购房团是典型的炒房者,山西购房者则偏重于高端置业和自住。现在,忽冷忽热的政策让这些“组团”炒房者心惊胆颤。报道称,温州正陷入一场严重的楼市危机。在经历了“四万亿”宽松狂潮以及接踵而至的楼市限购政策之后,连续下跌23个月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温州房主放弃了正在银行做按揭或者抵押给银行的住宅、经营性房产,将房产丢给了银行或法院。海外圈房当然,投资房产已不限于国内。中国式的“炒房”思维与中国资金一道蔓延至海外房地产市场。有“楼市风向标”之称的北京秋季房展会9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迪拜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260余个项目到北京“淘金”。这是一家参展的美国地产中介公司提供的房屋信息:一幢位于布法罗的3居独栋别墅,售价3万,相当于人民币不足20万元;一幢位于亚特兰大的4居独栋别墅,售价10.7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不到70万元;一套位于芝加哥的6居住宅,售价13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约80万元……显然,这样的售价,对于为数不少的国人来说,已非有钱人专利,在展会现场,确实吸引到众多看房人驻足咨询。在中国房市“体温”难测之际,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房地产商选择投资美国,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关于中国富人在海外购置房产的报道屡见不鲜。美国《福布斯》杂志9月17日文章称,国庆黄金周临近,数十万腰缠万贯的中国人也蓄势待发,漂洋过海到全球各地看房或购房,尤其是美国市场。今年初,就有报道称纽约楼市继续回暖,与价格同时上涨的是大洋彼岸中国买家的购房热情。美国房地产数据分析公司CoreLogic的数据,纽约住房价格指数2012年12月同比上涨7%。中国人往往买涨不买跌,所以价格上升反而会刺激更多需求。洛杉矶、纽约、旧金山、华盛顿特区和波士顿在购房者首选城市中排名前五。美国国家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购房者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全年购买力为90亿美元,购买量仅次于加拿大人,位于所有国际客源的第二位。越来越多非东南沿海的中国客户来纽约看房,他们不会说英语。与本土买家无不热衷能看到中央公园风景的公寓楼,中国买家对此则没那么热衷,但窗户一定要朝南。这些富裕华人在海外购房往往果断坚决,全现金付款,深得经纪人喜爱。中国投资者不仅在美国掀起购房浪潮,加拿大、澳洲和英国伦敦等国家和地区都遍布中国买房者的足迹。这种浪潮使得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的房展会已经成为了海外房产争夺客户的热点“主战场”。细观在中国推广销售的海外地产项目,其“卖点”也大致可以分为3类:移民留学、投资和休闲旅游,直切中国买家身需求要害。艺术品:与“热爱”无关文/王庆武任何中国艺术品,不论其本身是多么缺乏创造力,都能够激起拍场中中国人的激情。一度以来,中国的买家在拍场上势在必得,人们把它叫做“吸尘器原理”,他们吸空一切,除非他们受到强力的组织或者比较复杂的文化问题又或者他们能有更广泛的鉴定知识。尽管目前中国藏家日趋理性,与西方人收藏艺术品多用于欣赏不同,中国藏家则多用来投资,艺术品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场升值潜力的赌博。中国人要面子的天性也在艺术品市场表现得淋漓尽致,拍卖场也即变成了与别人较劲。“中国式收藏”的要点许多人不在收藏,不在艺术品的本身,关键是如何在忽悠中圈钱,在击鼓传花中顺利脱手。那些高净值藏家当2013秋拍来袭,藏家们又开始沉溺于这场属于他们的狂欢。无论过去是藏家或炒家,是投资或是投机,市场已反复论证,艺术品是可以变现、流通的,或者说俗一点,是可以赚钱的。这一点对于中国买家而言弥足珍贵。缺乏替代性投资产品是高净值人群追逐艺术品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盛世兴收藏”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笃信的理财之道。考虑到中国充足的资金和在各类艺术品领域悠久的收藏史,这并不令人意外,收藏家们对此如是评价。蓬勃强劲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高额的资金回报率吸引了大批艺术品收藏家、投资商,他们携带雄厚的资金,将目光渐而转向中国艺术品,掀起了艺术品在中国新一轮追捧热潮。艺术品投资在世界历史上由来已久,不过,作为后起之秀,中国着实让世界惊叹。在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上,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超英赶美”。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市场交易规模已从10亿元飙升至1000亿元以上。全球艺术品销售情况的法国公司Artprice的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1年,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从15亿美元上升至90亿美元。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艺术品的国际交易额世界排名第一,占全球市场的41.4%,相当于美英总和。而在艺术家成交总额排名前10位中,中国的艺术家就占据了6个席位,张大千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毕加索稳坐21年的霸主地位;同时,在全球艺术品市场前10大城市中,北京、香港、上海、杭州和济南又占据了半壁江山。但2012年,艺术品销售大幅降温,成交额下滑44%,至51亿美元。尽管如此,数据显示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这场盛宴的背后,则是中国庞大的收藏群体—亿万收藏大军悄然升起。一时间,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在收藏艺术品。电视台的鉴宝收藏类节目,越办越多,收视火爆。古物鉴定专家成了时尚大忙人,四处走穴。收藏、鉴宝类书籍纷纷登上了畅销榜单。对于“激情”投资者来说,购买艺术品的同时,免费获得了其附带的经济收益之“美”。而对于财富投资者来说,视觉享受和收藏趣味之“美”,又是“意外”的收获了。这种“优雅的投资”已日渐成为投资家们的首选。胡润。珠三角百富榜榜上有名的珠三角地区的富豪们,超过七成热衷于艺术品收藏,国内每年的艺术品拍卖会上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整个珠三角,一共有8000位亿万富豪、130000位千万富豪。富豪最青睐的主要投资为房地产、股票、另类投资,尤其是艺术品。70%的亿万富豪说自己是收藏家,平均6年前才开始真正涉足收藏,偏好收藏的有名表、名画、名酒、玉器、陶瓷、当代艺术等。事实上,1990年代在北京拍卖场上最活跃的藏家要么是海外的收藏家、经纪人,要么是国内收藏界的“行内人”、“老玩家”,进入的企业家也称不上大富大贵。2003年前后,艺术市场随着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暴涨而变得格外引人注目,吸引来国内富豪阶层越多越多的关注。对于这些有着强烈投资意识的新型收藏家来说,艺术品是一种投资品,他们在乎的是买进卖出可以获得利润。当然,艺术品的装饰作用也非常明显—这是高级品位的象征之一,就像昂贵的名车、别墅一样。中国式收藏2013年秋拍从藏品战、宣传战的不断升级,到公司专业和品牌“内功”的不断修炼,拍卖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当然,让人们更为期待的是新买家新藏家这股劲旅。每年都会有新的藏家进入艺术品市场。他们为这个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让这个市场持续发展带来原动力。2013年春拍,业内人士一个共同的看法是,拍场上出现了不少新面孔,新买家涌现再次成为推动市场前进的生力军。有人统计,每季的新买家大概占所有买家的25%,甚至有拍卖公司粗略统计,新进场买家购买额占据总成交额四成以上。事实上,近年来国际拍场上的天价中国艺术品十有八九是被中国人买走的。中国艺术品突然蹿红国际拍场,并且竞拍者中的华人面孔越来越多,一反过去由西方买家主导的现象。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同场竞价,一些中国买家出价比欧美买家高上30%。接二连三的圆明园兽首天价拍卖令很多人记忆犹新:2000年,于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行上拍的圆明园虎首曾引发爱国华人不惜血本的举牌竞买,被某中国企业抬升至1544万港元成交;2007年,于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上拍的圆明园马首更是被澳门富豪何鸿燊抬升至6910万港元成交。2005年,于纽约朵尔拍卖行上拍的一只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瓶从80万美元的起拍价跳至583.15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纪录,而买家则为一位香港藏家。2011年,于法国上拍的一方乾隆玉玺以1240万欧元成交,刷新当时印章类拍品的世界纪录,清朝宫廷画《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以2205万欧元成交,刷新当时亚洲艺术品在法国的拍卖纪录,而两件拍品的买家都是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人。纽约、伦敦和香港正进行的拍卖会,中国艺术品的纪录被不断打破。年轻的中国买主钟情于现代和当代亚洲艺术品,而富有和年龄较大的买主则愿购买中国传统艺术品,比如玉,只有很少的人还会购买西方“蓝筹”艺术家的作品,比如雷诺阿和毕加索。当他们国家的珍宝出现在拍卖会时,中国收藏家的竞拍异常激烈。一些中国收藏家愿意支付和梵高画作一样的高价来购买一只清代瓷瓶,也会愿意为有300年历史的笔筒和砚台支付天价。人们甚至相信,“总有一天中国水墨画会超过毕加索的画,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在拍场市场火爆的前几年,不断有资本大鳄杀入拍场,他们的入场冲击着原本是行家主导的收藏市场,正如收藏大家马未对此现象的调侃:“收藏界的小江小湖闯进了大鳄,风生水起,许多鱼虾四处逃窜,景象惨烈但也算是一道风景。直到大鳄吃得不消化了,江湖才恢复了平静。”尽管存在着不少盲目甚至是疯狂的成分,不可否认,艺术品市场正根据中国人的喜好而发生变化。在资本无孔不入的年代,新买家有一天终也会变成旧藏家。着于眼前,面对秋拍来袭,他们又会上演怎样的盛宴?黄金:“抢”疯了文/时文华尔街大鳄在美联储的授意下举起了做空黄金的屠刀,不料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黄金瞬间被扫。面对这场博弈,中国民间资本在过程中似乎偶露峥嵘,但对于早已丧失货币价值的黄金来说,囤积保值是“中国大妈”们的智慧还是无奈?“抢”金大作战新的一场黄金价格战陆续上演。轰动一时的黄金大妈买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今年4月和6月,国际黄金价格两度“跳水”,让投资黄金的中国大妈们异常兴奋,大家纷纷冲进市场“抢金”抄底,对于中国大妈在黄金面前的勇猛的报道铺天盖地。4月12日和4月15日国际黄金价格直接从1550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261元/克),经历了一次震撼暴跌。仅4月15日,黄金价格一天下跌了20%。这与华尔街大鳄在美联储的暗示下纷纷做空黄金不无关系。国际投行正是月间打压金价暴跌的“罪魁祸首”。高盛等投行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仍在唱多金价,2月开始却大幅度做空;4月之后开始唱空金价。塞浦路斯政府抛售黄金引发的恐慌气氛及高盛等投行唱衰下,金价一路狂泻。华尔街引领的唱衰方认为,金价由此将结束十年牛市,进入漫漫熊市。而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唱多方却意外迎来了援军。在中国这片市场中暗藏着一个庞大的购金群体。4月,众多中国投资客大规模入场扫金,让全球黄金市场一片惊呼。从内地到香港,金店处处是买金客排长队的身影,不少金店因此断货。唱多一方根据买金主体为中年女性发明新词汇“中国大妈”。论“公斤”购买黄金的大妈们,破坏了酝酿一年要做空黄金的计划,更让彼岸那边的大鳄们大吃一惊。不过,自“中国大妈”的概念诞生起就遭到业界的强烈质疑。今年5月初,一条消息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称4月下旬金价下跌十天内,“中国大妈”豪掷1000亿元买下了300吨黄金。但随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金银珠宝类在4月共消费303亿元。显然,“中国大妈”的买金豪情被高估了。无奈的是,然而,“中国大妈”的抢购行为并没有止住黄金价格的持续下行,中国大妈们也接二连三地被“套牢”。投资焦虑在金价大跌背景之下,“中国大妈”只是对狂热购金人群的一个戏称,也代表了中国式购金潮中的典型样板—他们不像往日在小菜场里的斤斤计较,买金子如同买白菜,看到大减价就买,出手阔绰且绝不犹豫。他们没有那么复杂的国际博弈思维,更遑论和华尔街对赌了。事实上,从抢盐到抢黄金,首先得说中国大妈的财富水平提升了,一部分人手中确实拥有不少闲钱余钱,具有相当购买力和较强投资欲望。二是,抢盐是生活焦虑,抢黄金是投资焦虑。物价不停上涨,人们感觉手中闲置资金有些“烫手”,其价值在物价持续上涨之下面临持续贬值;他们有回避通胀、抗拒通胀、保值增值的这种强烈的愿望,在房产限购、股市低迷、基金无望的时候,他们想到了黄金,在国际金价经历大跌背景下,普通民众此时投资黄金不免有些盲目,也非最好时机,然而却大肆“鲸吞实物黄金”,折射出资产保值增值投资通道的逼仄,以及民众迫切希望投资理财抑制资产大幅缩水的慌不择路。中国大妈“解套”了没?假若没有8月末的叙利亚化武危机让金价再度冲高,中国大妈们可能还一度套牢。8月末美国发布对叙利亚动武的言论后,黄金价格曾一路飙升,最高涨至每盎司1430美元之上。按照此价格计算,此前抄底的中国大妈们算是基本解套,甚至还可能也有一些人能赚钱了。但9月份国际金价再次下跌,即便9月18日美联储宣布维持现行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暂缓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规模,该消息放出后,黄金价格大涨,报价仍低于8月份最高价在每盎司1370美元左右。究竟该“抢”吗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传统社会对黄金的那种迷信式的崇拜。但不可否认,黄金作为保值升值的实物,乱世黄金的价格跟历史上任何的时期相比,今天和未来已经是大大下降了。金价大幅度飞涨,也使得很多原本看空金价的机构再次“改口”,国际投行高盛就暗示了短线金价继续上涨的观点;但在一周之前,其大宗期货研究部门高管还发表了“金价将可能在2014年跌破1000美元”的爆炸性观点。与之对比,国际黄金ETF的黄金持仓量与黄金价格的关系更加密切,一般可以准确预期未来3~6个月的黄金价格。至今为止,ETF仍在小步减仓的过程中,其减仓速度、频率较二季度则大为减少。9月20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再次急跌3%。当天,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表示,美联储很可能在下月缩减购债规模,这导致了机构投资者大举抛售。虽然此后布拉德陆续发表了不少鸽派观点,但是黄金价格却未受到提振。金价大跌后也几乎抹去了此前在9月18日录得的4.5%的升幅,之前美联储曾表示,将继续执行现有的刺激政策。美联储的意外决定引发的购买狂潮,一度推动金价录得逾一年来最大单日涨幅。黄金市场的上蹿下跳也揭示,现在黄金市场还处于一个各方博弈期。实际上,黄金是一个资产,本身没有什么收益,其投资的价值仍然看供需,需求不是实际用途需求,而是投资和避险的需求。正因为黄金成了被炒作的投机品,黄金价格才大幅波动起来。金价的诸多不确定性都在提醒中国式囤金者,一次性大量购买,仍需谨慎。或许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值得借鉴,他说:我从来不投资黄金,黄金是从非洲或某些地方的地下挖出来的,然后将它融化成金锭,再挖个洞把它埋起来,花钱雇人看守着。黄金没什么实际用途,如果火星人看到地球人的这一幕,他们一定会挠头想:地球人倒腾黄金到底是为什么?小贷:步步惊心文/王庆武“小贷”已成为目前最热的金融词汇,前有广州试水小额再贷款公司,后有阿里小贷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连续发行了三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紧接着温州首批小额贷款公司的定向债正式面世。在P2P网络借贷红遍大江南北的今天,投资和贷款瞬间变得异常简单。在小额借贷平台上,出借方可以投资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最高可以获得20%的收益。借助着民间资金供给和借贷双方供应量的“井喷”,民间借贷市场一跃而起,俨然成为“第二银行”。不过,从“淘金贷”卷走投资者100多万资金,到安泰卓越、优易贷爆发卷款跑路事件,再到网赢天下破产,P2P借贷平台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让小贷参与者“步步惊心”。小贷凶猛用一句老话来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就在原有投资理财渠道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无法成为上至亿万富翁,下至工薪一族的投资最爱时,原先一直波澜不惊的民间借贷市场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小额信贷行业人气爆棚很容易理解:一边是无数想生“金蛋”的闲散资金,另一边则是求钱若渴的大量中小微企业。自2008年银监会正式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获得合法身份。在这股掘金潮中,小贷公司的数量和业务在蒸蒸日上,从2008年的500家到2013年上半年的逾7000家,创业者也是形形色色。央行今年7月29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086家,贷款余额达到7043亿元,分别比5年前增长了4.3倍和8.2倍。每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余额平均9940万元。此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已经达到6080个,贷款余额达到5921亿元人民币。换句话说,今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增加了1006家,贷款余额则增加了约1122亿元。上千家机构已实现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对于小贷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原因,一是,信贷规模紧张导致企业资金饥渴,这给小贷公司们提供了广阔的客户基础。小贷公司主要满足的是贷款资金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的中小企业的需求,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贷到款,且不论漫长的调查、审查、审批流程,光是固定抵押物一条,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而“短频快灵”的小贷公司恰恰解决了他们“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可贷资金的紧张致使贷款利率上扬,借贷业务丰厚的利润,也使得民间资本对小贷公司的兴趣升温。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不能超过银行的基准利率4倍,但实际上,在执行中,几乎各家小贷公司都选择执行上限的4倍利率。据了解到,小贷公司放贷平均年利率在20%左右,除去运营成本,资本回报率一般在10%以上,对于缺少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来说,小贷公司着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2P中国式生存伴随民间借贷的兴起和资金需求的日益旺盛,P2P小额信贷平台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风靡全国,相关企业蜂拥而至进行跑马圈地。继阿里巴巴[微博]之后,国内的电商巨头们,如京东、苏宁等,也强势介入互联网小贷业务。接着,券商、保险(放心保)等纷纷踏足,争先恐后。有人形容,网贷平台犹如过江之鲫,浩浩荡荡,不下千家,跟团购一样,号称千团大战,也不为过。所谓的P2P小额信贷平台,是peertopeerlending的缩写,即个人对个人借贷之意。在借贷过程中,借贷双方的资料与资金流转、完成签订合同等手续全部通过小额信贷平台来实现。这种通过信用实现金融对接服务目标的工具起源于英国,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使具有闲散资金出借的个人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能在线上通过平台自行配对。在此类借贷平台上,出借方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可以投资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最高可以获得20%的收益。因涉及的客户数量较广,任何有闲置资金的个人或者企业都可以是平台的投资者,而任何有借款需求的个人或者企业都可能成为客户。有人盛赞P2P是既划算又便捷的理财渠道;也有人认为,P2P网络平台就是把民间借贷搬到了网络上。不仅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小微企业获得资金,也为众多的个人和家庭开辟了一条可以获得持续稳定较高回报的投资途径。从这个角度讲,P2P无疑冲破了“金融囚笼”,开创了“平民金融”时代。时下,P2P贷款理财产品标榜年化收益率12%以上的产品比比皆是。一些网贷平台的P2P理财产品甚至号称年化收益率24%以上,投资起点也不高,部分产品投资起点低至50元。参与者众。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规模以上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估计2012年全年P2P行业贷款规模在500亿-6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0%以上,可统计P2P线上业务借款余额将近100亿元,投资人超过5万人。海通证券发布报告指出,2012年P2P行业交易额600亿元左右;统计的21家P2P交易规模3年内增长81倍,借款人增加8倍;P2P机构数增长8倍。投资10万元以上占资金来源60%以上,目前以中端投资者为主。蓬勃兴起的另一面,是“岔子”频出。2013年8月初,成立仅4个月的网赢天下发表公开信称“已全面停止所有网贷业务,仅负责对之前欠款的还款安排”。而在这短短4个月内网赢天下平台累计成交金额已经超过7.5亿元,待回收款项2亿余元,涉及1372名投资人。从“淘金贷”卷走投资者100多万资金,到安泰卓越、优易贷爆发卷款跑路事件,再到网赢天下破产,P2P借贷平台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令人咋舌。“中国式”的文化基因文/康建中中国式过马路说明,只要有人带头违规,我就加入其中,反正法不责众。中国式结婚表明,婚姻绝非两人之间的事,而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的融合。中国式离婚告诉我们,宁可瓦全,绝不玉碎。中国式体育讲述的是,举全国之力,金牌无法承受之重。中国式投资演绎的则是,买椟就好,跟珠无关;只要有人接盘,“博傻”就好。凡此种种,诸多打上“中国特色”标签的行为形形色色,却有不少的共同之处,并且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也大抵相同。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众多的中国式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剥丝抽茧“六宗罪”把各种各样的中国式行为归纳在一起,我们发现:以下六方面存在着共性,并且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其一,讲故事,听者众。翻开史书,关于祥瑞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汉宣帝时期,颍川太守黄霸发现了一只长尾雄鸡,进献给皇帝,称其是“凤凰”。皇帝龙颜大悦,天降祥瑞,说明老天爷表彰他皇帝做得好,于是升黄霸为御史大夫。也就是说,从河南省禹州市市长升职为中纪委书记。放在当下,人们肯定是不信的,鸡大家都见过,凤凰却只出现在神话传说中。但在古代,老百姓都相信,毕竟天人是感应的;不仅如此,连皇帝都深信不疑,还写进了史书。讲故事和盲听、盲信,历来就密不可分,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不要以为随着时代进步,祥瑞已经没有市场。实际上,关于祥瑞的故事,从未销声匿迹,只不过换个马甲而已,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比如说,手游、民营银行、自贸区等,哪一个不是在概念阶段,就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哪一个不是鸡犬升天,即使是八竿子刚能打着一点点,就赚得盆圆钵满?其二,随大流,不挨揍。“枪打出头鸟”是一句俗语,说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承担风险,做事情太冒尖也容易出问题。这表明,大多数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是风险规避者。与之相近的是另一句口头语“随大流,不挨揍”,一定程度上从众是个明智选择。唐太宗时期,有魏征作标杆,很多大臣敢于向黄帝提意见。到了武则天执掌天下的时候,敢于直言的谏官寥寥,相反,有来俊臣这样的极品酷吏作“榜样”,一时间,揭发告密者横行,冤假错案频频发生。诚然,前面有深水时,跟着前车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最佳方案;选择餐馆时,看哪家食客多,甚至排队等位的人越多,表明菜品和厨艺必然上乘。投资市场上,我们也经常看到类似的现象。当中国大妈成为一个新名词的时候,足可以看到抢购实物黄金的中国投资者人数之众;当盲目跟风在股市盛行的时候,你就知道“追涨杀跌”背后的行为逻辑;当小学教育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区房就成为香饽饽,有的总价过亿也就不难理解。其三,重人情,轻世故。从禹的儿子启开创夏朝到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前后三千多年一直奉行的是人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的话叫圣旨,拥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更看重人的作用,而忽视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更强调人的情感,而非法的精神。于是乎,《红楼梦》里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变得司空见惯,包拯怒铡陈世美显得凤毛麟角,并且是出现在戏剧舞台上,而非现实之中。所以,我们能看到赵丹阳和巴菲特吃了顿午餐,两人聊了点关于股票的事,赵丹阳手里的物美和巴菲特投资的比亚迪就开始大涨而特涨的怪现象,而不去管这两家公司本身的价值。再比如史玉柱[微博],当年公司破产坑了一大帮买楼花的人。几年后,当他藉脑白金东山再起,用一个多亿回购了巨人大厦的楼花。于是,史玉柱被塑造成英雄,一个讲良心的企业家,没有人再去追究烂尾楼给多少家庭造成伤害的责任。其四,不拘泥,巧变通。武则天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在登基前遇到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首先,要为自己当皇帝找到法理基础,但传统儒家文化里“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的说法无疑把她的前路堵死了。既然儒家不灵,那就在佛教典籍里寻找。《大云经》里关于净光天女成女王的传说,就成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于是,《大云经》的通俗读本《大云经疏》和普及教育基地大云寺,就遍地开花,为女皇陛下鸣锣开道。此路不通绕道行。这种善于变通的做法,是很多中国人心底认同,至少不会反感的。中国式过马路—只要凑够一撮人,就跟红绿灯无关—其实也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方式。中国式问责制—涉事官员先被撤职,几年后异地复出—体现的同样是变通。资本市场上也是如此。当IPO无望的时候,并购重组、借壳上市就成为不错的选择。当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之间出现两难选择的时候,优先股就横空出世,好像是专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的制度设计。当诸多理财渠道纷纷关上的时候,民间借贷、小额贷款似乎又为投资者开启了一扇窗。其五,赌不赌,两重天。中国人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么拿身家性命,乃至家族兴盛奋力一博,“成者王侯败者贼”。鲁迅作品关于民众麻木不仁的描写,是前一种状态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大众化。而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期,后一种状态就变得更有号召力,从农民起义到武装暴动,再到政变兵变,“大楚兴,陈胜王”,“迎闯王,不纳粮”,哪一个不是在豪赌,哪一个不是极具煽动性。我们看现代人的投资理财,也延续了这样的两种状态。有的人只知道一门心思努力工作,多挣钱,然后存银行,根本就不懂得钱生钱的道理,也不会做任何方式的投资或者理财。更有甚者,对于保险一窍不通,觉得是在花冤枉钱,现在身体好好的,买什么保险啊。除了单位给上的四险一金外,舍不得买任何一种形式的商业保单。所有的积蓄都躺在银行户头上睡大觉,至多是定期存款,根本就不想办法,任凭通货膨胀一天天侵蚀着自己的资产。有的人则是将投资理财推向另一个极端,非常偏好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不惜将自己百分之八九十的资产都投入进去,像赌徒一样去博取更高的收益。比如说融资融券,一些券商对中小投资者只开放融资业务,也就是仅仅鼓励投资者运用融资杠杆博取更大的收益,而忽视其中存在的高风险;至于融券这样的对冲风险手段,却不对中小投资者开放。很多人喜欢运用财务杠杆,放大自己的风险、收益。一些企业家喜欢玩借鸡生蛋的游戏,在银行贷款、民间借贷、IPO融资等外来资金之间游刃有余,长袖善舞。当然,也有在乾坤大挪移的过程中因捂不住盖子而资金链断裂的。很多炒房者青睐抵押贷款,只要付得起首付和月供,就能撬动上千万的房产。期货、外汇等采用保证金交易的投资方式,在中国从来就不缺少拥趸,趋之若鹜,乐此不彼。几乎所有的投资理财书,都会讲到资产的合理配置,讲到“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篮子”。但是,在中国投资者身上,我们却经常能看到孤注一掷,看到“把所有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篮子,并且想办法把别人的鸡蛋也放进这个篮子”。其六,重局部,轻大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在敌与友之间不断变换着身份。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是盟友,一起对付曹操;后来,刘备的地盘不断扩大,孙权和曹操又走在了一起。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执意复仇,却在夷陵之战中被火烧连营,最后死在白帝城。无论三国中哪一方,都是为各自的利益而拼杀或结盟。再说一下明朝。在这个朝代的中后期,皇权和相权形成尖锐的矛盾。比如万历一朝,在立太子这个关键问题上,大臣坚持立嫡立长,皇帝有自己的小算盘。于是乎,一大批重臣开始死谏,即使被打板子、革职流放甚至掉脑袋,依然是前赴后继,层出不穷。表面上看,这些人,可以说忠心可鉴,宁折不弯;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为了内阁这个小团体的利益。而现代,这种为局部利益而置大局不顾的做法,也散见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方便自己,方便一小撮人,而对公众利益、交通规则置若罔闻。中国式接孩子,就是为了方便自家孩子而把各种交通工具挤满学校门口的马路,让路过的车辆和行人苦不堪言。博弈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囚徒困境,个体的理性选择加总在一起,最后是集体利益受损。我们总在遭遇这样的困境。上公交车的时候,每个人都往里挤,希望抢占一个好的位置,最后的结果是无法正常发车,所有人都迟到。很多奶企都在考虑利润最大化,如何压缩成本,不惜添加三聚氰胺等添加剂,却没想到别人也这么想、这么做,最后的结果是整个行业遭殃,没有人再敢喝任何品牌的牛奶。资本市场上也是如此。一些上市公司自以为聪明,用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欺瞒投资者;耍小聪明的公司多了,就会带来整体的信任危机,投资者用脚投票。一些投资者看什么热就炒什么,从黄金到核桃,从黄花梨到玛瑙,只要高价卖出就能挣钱;却没想到,大家都来投资,市场需求量却无法数倍放大,最后的结果就是“炒房成了房东,炒股成了股东”。(《金融理财》杂志)
相关最新文章
(2013)深宝法立民催字第12号申请人科瑞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银行承兑汇...
机电网网站消息,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共完成9930个项目,委...
附注1、指标解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
发行融资--------600050中国联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完成发行二零...
国内资讯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145.7万亿预计全年增10%(财经网)中国物流与采...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4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贷资产证券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