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论文的论文中有讨论这个步骤吗 有讨论吗

[关于作业主题系列讨论文章(
中国教育报)]
文章来源:教务处&&&&
作者:教务处 &&&&
点击率: 次&&&& 发布时间: 00:34
作业主题之一为什么要写作业&&&& 写作业,似乎天经地义。陶丰满 摄&&&& 练习与作业,对学生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对作业的质疑与追问也从未停止。为什么要做作业?什么作业才是有意义的作业?有哪些实践案例可供参考?如何认识作业的功能?从今天开始,暑期特刊将用四个主题版面来探讨,敬请关注。——编者&对练习的批判与辩护&■钟启泉&&&& 练习的本质: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 按照进化论的说法,人也是动物,人是从猿变来的。但是,人猿之间的鸿沟究竟有多大?波特曼(A.Portmann)说,人与动物相比较,动物是早熟的。动物的幼仔一生下来就能靠本能“特立独行”了,人类的幼仔却是“生理性早产”,离开了成人照料是难以成活的。但人正是因为迟熟,才有最大限度发展的可塑性和可能性,才有了广阔的发展愿景。正如杜威所说,人生命的第一条件就是“未成熟”。“未成熟”的概念蕴含了两个特质:依赖性和可塑性。“依赖性”并不意味着无力无能,未必陷入寄生性。“可塑性”是指人类的幼仔没有像动物那样的本能行为,而是需要将习得的具体行为,用于别的情境,在掌握适应环境方法的过程中成长发展。因此,比起动物来,人的幼儿期非常长。而幼儿期越长,可塑性越大。这就是说,人类不同于动物,生活所必要的功能只存在极其有限的部分,人类首先必须学会这种功能。在这种功能产生之前,必须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进行“练习”。&&&& 事实上,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会出现阅读、计算以及外语的翻译练习、歌唱的练习、体操的练习,等等。练习原本旨在巩固技能、陶冶心性,然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容易沦为“机械性练习”,难以适应个别差异。因此,“练习”尽管在学校的历史实践中如此司空见惯,但在现代教育学中却往往受到轻蔑。从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来看,这种轻蔑是可以理解的。赫尔巴特(J.F.Herbart)说:“无聊,是教学的最大罪恶。”许多教师由于未能洞察“练习”的意蕴,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快乐无比的活动,而是一件令人烦闷不快的事。教学原本应当是富于魅力和挑战性的,学生越是主动地参与,学习就越是兴趣盎然。然而恰恰相反,作为“练习”之原理的“反复”却是枯燥的。一切的这种“练习”都是苛酷的,要求学习者克服与生俱来的怠惰。&&&& 练习不仅是培育能力的手段,借助练习可以改变人的内心世界。杜威(J.Dewey)指出:“实在地说,训练是积极的和富有建设性的……训练是指一种结果、一种产物、一种成就,而不是来自外部的某种东西。”波尔诺(O.F.Bollnow)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揭示了作为广义的“练习”的本质,他说:“我们倘若以内在自由的概念赋予人类的真实生活以特征的话,那么,练习就是人类借助自身的努力达到内在自由的道路,而且是唯一的道路”。“在一切的‘练习’本身之中,隐含了把人的内心世界引向更高境界的可能性。在这种更高阶段里达到更新的经验,这就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更多的动作而已,而是赋予了其他‘作用’的能力”。练习不仅仅有助于一定能力的习得,同时也将带来人的内心变化。&&&& “练习”涵盖了“习练”、“训练”、“操练”、“演练”、“修炼”等不同层面的含义,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练习”的本质,扭转“练习”被应试教育异化的局面,重新赋予“练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练习的法则:彰显练习的文化特质&&&& “练习法则”的研究一直受到教育学界的关注。事实上,在20世纪的百年间,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到“认知心理学”,再到“情境学习论”,研究视点的不断进化,从不同层面为“练习”概念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P.Pavlov)的“条件反射”实验表明,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刺激与反应的结合,通过练习可以成为可能,但这也是以本能为基础才有可能。在实验中用的是狗,给狗提供食物的同时让其听到铃声,如此重复操作40至60次,尔后狗只听到铃声也能分泌唾液。不过,不给食物只打铃声,经过数次反复之后,狗尽管会流唾液,但渐渐会少下去,最后不流唾液了。这个事实表明,借助反复练习,可以强化刺激与反应的结合。但仅仅是反复练习是不行的,关键问题在于,借助怎样的练习才能有效,这里面需要有人类本能的调动,狗的实验未必适用于人类。特别是在练习中,无论人的知性需求还是能力都有所差异,人类的练习法则应当同狗有所区别。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E.L.Thorndike)倡导“练习法则”。他认为,刺激与反应的结合有如下两个性质:其一是对某种刺激引起反应之际,一旦反复,刺激与反应的结合就会得到强化。其二是这种反复不再进行之际,刺激与反应的结合就会弱化。基于练习的行为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把握。其一是借助反复练习,可以谋求量的变化——所需时间缩减、错误减少、努力减轻。其二是借助反复练习,可以谋求质的变化——动作在整体行为中的正确性与流畅化——品质优化。学习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倘若进一步进行练习,行为就会更加稳定和流畅。不过,由于学习课题的性质、难度、学习者的动机作用不同,其效果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他强调“效果法则”也是必要的。确实,在单纯的刺激情境与反应的机械性反复之中,学习者的兴趣容易丧失,也难以充分达成练习的目的。因此,要发挥练习的效果就得考虑如下条件,即动机作用、练习方法、练习情境。在教学中设计儿童练习活动,重要的不是强制性地进行单纯作业与动作的反复行为,而是不断地介入评价活动,引发儿童主动地面对练习活动,同时教师应有效地组织相应的思考与认知活动,借以提升练习的效果。&&&& 根据“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0年)的研究,“有意义练习”需要讲究避免过重负担的种种策略,诸如不过分延长练习时间,以免助长惰性。教育学家一般强调需要满足如下条件来组织练习活动:其一,要有积极地从事练习活动的适当动机。在练习中能够不断地得到激励与肯定性的评价,或是在班级集体中组织竞赛,使得学习中体验到练习的成就感与成功感。其二,创造性地琢磨练习的方法。适当规定练习量,适当选择练习的方法,诸如语言记忆性练习法、操作应用性练习法。当练习的设计敏感地适应个别差异之际,将会更有效。其三,不是单纯地实施机械性反复练习的过程,重要的是同思维与认知密切结合,着力于建构学习者作为深化知识技能而展开的习得与巩固的过程。教学中的认知与练习原本是作为学习行为的两个要素,密不可分、有机联系在一道的。比如,学习者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唯有通过表情朗读的练习才能实现。这种表情朗读的练习过程,在学习者内心世界同时进行着“唤起更丰富的表达”与“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这两种认知性行为。&&&& 人是思考的存在、精神的存在。归根结底,“动物的行为受环境的约束,由本能来保障,人的行为则向世界开放,拥有决断的自由”。这是动物所不可企及的。波尔诺发现,基于东方文化传统的“练习”具有如下的文化特质:练习的成果,亦即练习行为的成功,首先取决于练习者的内心状态——远离日常的焦虑、消弭狂野的心性。这是同练习者与其客体合而为一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统一息息相关的。这种内心状态不仅是成功的前提,同样也是结果,而且是持之以恒地练习的重要表征。这样看来,“练习”所达成的人的内心状态,唯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成功。持续的“练习”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人类生活的内在高度得以维系的一种形式。东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练习”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化”过程,一种人格的“修炼”。&&&&& 练习的开发:寻求“有意义练习”设计&&&&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科教育本质上就是灌输知识,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承受着过重的“机械性练习”负担的压力。迈耶(H.Meyer)分析了加重课业练习负担的如下因素:一是由于课程计划的教材过于庞杂,练习的课题往往分量太重。相反,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一直不足。二是众多教师把练习同成绩评价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而言,容易变成强制性的负担。三是当学校完不成的练习用家庭作业来弥补之际,往往会仰赖于家长的劳力或能力。这样,把学校的练习推给家庭是极有问题的。因为,会由于社会阶层而产生不利的处境。由此,家庭作业会破坏家庭的平和。四是忽视学习心理学的“练习法则”往往导致学生的能力水准随着练习而下降。另外,儿童动机作用的下降显然是同其在校外承受过分饱和的刺激有关。五是在诸多场合进行练习之际,明显地缺乏方法论。“机械性练习”的症结在于,来自外部操作及借助这种操作得以形成的条件反射性行为的机械化。&&&& 在新的学科教育模式的开发中,应当认同学生是“主动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消费者”的身份,寻求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有意义练习”的设计。“有意义练习”的设计归根结底要同学科教育的转型联系在一起。以日本的学科教育为例,借助学科教育目标的“层级化”,保障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 各种技能,如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知识及其价值。这种“层级化目标”同我国“双基论”背景下的“知识点”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是“育人”的学科教学,后者是“育分”的学科教学,泾渭分明。两种不同的学科教育模式,决定了截然不同的练习设计思路。“有意义练习”应当倡导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作业,避免灌输与强制、过重的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自信丧失。&&&& 开放性作业。儿童的学习并不是单纯读书,而是一种实践性活动。“一盎司的经验胜于一吨的理论”。因为,任何理论只能在经验之中产生,才具有可能确证的意义。杜威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做中学”的“做”,亦即在如何保持杜威所说的“非制度性教育与制度性教育之间、随意教育方式与有意识教育之间的均衡”之中。我们往往指责“制度化知识”或是“学校知识”的问题,但“借助相对开放的自由的学生作业活动,从而使之获得两者之间的均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是我们应当思考的。&&&& 自主性作业。按照波兰教育学者奥根(W.Okon)的界定,“自主性作业”必须满足如下前提条件:一是所出题目儿童能够理解;二是在选择原理性知识加以运用的场合,必须是儿童需要作出某种程度的努力;三是练习题的解答不得假借他人之手完成;四是要求儿童对自己的答案作出自我检查、自我监控。&&&& 探究性作业。日本教育学者上田熏认为,作为“探究学习”中的“探究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视野,问题能够进入儿童的视野。二是困惑,正如杜威所说,“困惑是思考的不可或缺的刺激”。困惑使得儿童不能不作出思考。三是未定,即难以简单地得到现成答案的问题。正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儿童才会思考自己面对的现实的意义,产生自己的见解。满足了这三个条件的问题,才能构成理想的作业活动。(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荣誉所长)&重新认识作业的性质与功能&■成尚荣&&&& 作业,历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环节。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可以说,课业负担过重,作业负担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减轻作业负担,尤其是出台了诸多减轻作业负担的规定,收效甚微,用“不了了之”来描述和概括并不为过。减轻作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行政要求与现实状况,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解的难题,几乎成了一个悖论。&&&& 真的是难解吗?原因何在?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作业及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的方面、触及到的深层因素过多。在这一体系中,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理念未能真正转变,其主要表现是不断地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另一个则是,对作业的性质与功能没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因而,作业改革只是在外围打转,在平面上徘徊。我把这种本源性的问题称之为“第一问题”。“第一问题”不解决,作业改革只能在技术上翻来覆去,成为一个永远争论不完而又无效果可言的过程。改革应试教育体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可以讨论,而且可以逐步解决的倒是作业的性质与功能问题,尽管这一问题也相当复杂。&&&& 有一个案例对我们启发很大。20多年前,一位朋友移民加拿大。他的小女儿进幼儿园,园长给她布置的第一道作业题是:从今天开始,每天收集一颗种子,一个月以后,将所收集的种子向小朋友展示,并作一个报告。一天、两天、三天、四天,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越往后问题越多,难度越来越大:种子是什么啊?种子在哪里?种子怎么保存、收藏?怎么向小朋友汇报?……如此等等,考验着小朋友,同样也锻炼了小朋友——不只是知识,也不只是能力,还有耐心、毅力和细心。这样的作业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内涵很丰富,完成的难度很大,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 尽管这是幼儿园的作业,但对中小学启发很大。对这一案例解读之点很多,可以有一些不同的视角,比如作业的内容、类型,比如作业完成的方式与时间,比如对作业的检测与评价,但究其实质,是对作业性质和功能的定位:作业究竟是为了什么?完成作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总之,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什么是作业?为什么要做作业?我的回答是:作业是为学生又提供一次自主学习、学会探究、深入体验的机会;或者说作业是一种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式、过程,是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的一个重要平台。&&&& 这一对作业性质、功能,包括对作业任务的定位,不否认也不排斥作业的另一任务与功能:复习、巩固知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古训在当今教育中仍然有效。复习、巩固,可以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途径、方式,而且可以“知新”,可以去发现知识。问题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只是把作业限定在复习、巩固知识上,没有对“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完整而深切的理解与把握,于是,作业成了读、背、默、做习题,成了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知识背诵和技能的操练。于是,不断地在“记忆性”上下功夫,求量的增加,最终导致作业成了应试的工具和符号,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作业任务与功能定位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学习的成本。上海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学业质量监测,连续两届名列榜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英国还专门到上海来考察、学习。在考察以后,国外学者和同行的结论,在我看来无非是两条,一是中国教师的校本教研制度,二是校长领导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品质。与此同时,他们又质疑了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付出的学习代价,即中国学生的学习成本。他们的质疑是事实,学习成本的确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问题恰恰在于,我们让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过多,付出的成本过高,而过高的学习成本决不是教学质量高的题中应有之义。把作业定位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当然需要“成本”,但是这样的“成本”与单纯的知识复习、巩固所付出的成本的内涵、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也是完全不同的。&&&& 坚定地对作业的性质、功能及其任务作出这样的定位,既有现实依据,又有理论支撑。其一,关于对教学性质的规定。何为教学?教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陶行知早在1917年就揭露一个问题:论起名字来都叫学校,但是讲起实在来,又都变成了“教校”,这都是因为太过注重教了。可见,教学的实质应当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那份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也明确指出,学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把别人的教育变成他自己的教育,并且有这样的判断:教学过程正逐步地被学习过程所替代。既然如此,作为教学组成部分和教学一种形态的作业,当然也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而自主学习所倡导加强的方式应当是探究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今天,他在作业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那么,明天,他就会在工作中自主探究和创造。其二,关于学习的理解。学习的内涵极为丰富,且很宽泛,其形式、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作业应当呵护并发展孩子学习的天性,让他们在作业中感到快乐,发展兴趣,渴望学习;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在一定情境下的自我建构,作业应当为学生的建构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作业改革,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成为撬动学生自主建构的机制。其三,关于对儿童(学生)的认识。儿童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性是学生的最伟大之处。马克斯·范梅南说,面对儿童就是面对一种可能性。学生的学习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同样,学生的作业也应当充满伟大的可能。当今的作业,只是在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只是在技能的操练,只是为满足应试而背诵,恰恰是扼杀了学生的可能性。反之,让作业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又一机会,正是开发他们可能性的一个极好平台的方式。&作业啊!作业改革啊!循着作业的性质、功能、任务的准确定位去努力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切内在条件一旦成熟,德国的复活日就会由高卢雄鸡的高鸣来宣布。”让作业改革成为雄鸡的高鸣吧,去宣布教学深度改革的到来。也许,那正是中国学生的“复活日”。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作业主题之二假期作业能否“变个脸”&&&& 这个假期,作业网上做。朱颂伟 摄&&&& 每到寒暑假,为学生留假期作业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但是,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其功能与作用令人生疑。在课程改革的新视野下,假期作业该有怎么样的新视角呢?&& 【案例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今年试点&暑期作业,网上见&■王东 邵玩玩&&&& 对于即将升入初二年级的湖州四中教育集团学生金政来说,今年的暑期有点特别。那就是每隔一天,他都必须端坐在电脑前,上网做科学课暑假作业。&&&& 7月10日是网上暑假作业平台“最慧学”开放的第一天。从晚上6点至8点的短短两个小时里,吴兴区就有5000多名初中生登录该平台,其中2000多人完成练习,六七百人观看微课,并提交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网络科学课暑假作业。&&&& 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主任沙勇说,几十年来各地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唯独假期作业却变化较少,学生兴趣不大,老师也不够重视。今年,该区以初中科学课为试点,引入信息技术的手段,推动暑假作业“变脸”。&&&& “被吐槽”的暑假作业&&&&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暑假作业都是黑色的。虽然每个孩子都渴望假期快点到来,但他们却拒绝成堆的暑假作业。“学生对于假期里的学习普遍缺乏规划,突击性、集中性完成的较多。”吴兴区实验中学教师施立云说,拖到新学期快开学了,一些学生才狂赶作业。更为关键的是,传统的暑假作业都侧重于复习。“其中的好多习题,孩子以前都做过,缺乏新意,对他们的学业也没有实际帮助。”吴兴区市民赵女士说,为完成暑假作业,以前就常有学生到自己家写作业,几个人分工,这人做一部分,那人做一部分,然后再相互抄一抄。赵女士直言,这样孩子几天内就能突击完成暑假作业,但她并没有出面阻止,因为这种“炒冷饭”式的假期作业纯粹是“浪费时间”。&&&& “这么多暑假作业收回来,不可能一份份仔细批改,主要是看完成情况。”施立云带两个班级,共计80多名学生。他说,学生们暑假作业做得很辛苦,但老师无法每一题、每一个字地认真检查,最多看一看字是否工整,是否都完成了等。&&&&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教师和家长认为适当地布置作业还是有必要的。“每年假期开学后的头两个星期,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简单字不会写、常见字写错,甚至不会拿笔写字等现象。”沙勇说,传统的暑假作业之所以被社会各界“吐槽”,原因就在于作业量大小不等,种类单一,以复习为主;教师对于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性管理不够,无法管控学生整个暑假的学习情况等。另外,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也不大,那些未掌握的知识点仍掌握不了。&&&& 新奇的“学习之旅”&&&& 登录“最慧学”网络平台,进入2014年暑假作业专题,“看微课、做作业、纠错题,这个暑假就是这么有学习范儿”的煽情话语立刻进入眼帘。金政收到的第一份网络暑假作业是科学课“七年级下学期第一章复习卷”,总共10个选择题以及5道填空题,满分为54分。金政出手很快,仅花7分钟时间就交了卷。但他不甚满意,因为实时的评卷结果显示,他提交的这份作业只得了39分,在班里已完成练习的31位学生中排名第三。&&&& 指着“最慧学”的公告,沙勇说,为使学习时间均匀有序,保持孩子的学习状态不下滑,他们每隔两天才会推出一份暑假作业。其中,7月有10份,8月有8份。它们都限定在当月完成,否则一旦平台关闭,作业无法提交,就等于“没做”。按他们的估算,做一份网络作业大概耗时半个钟头,整个暑期下来也就8小时左右,“这与学生花在纸质作业上的时间大致相当”。而与以往相比,今年吴兴区的暑假科学作业在类型上却丰富了许多。&&&& 不仅有常规的复习作业,还有预习作业和引人入胜的家庭小实验。“海水的淡化”是初二年级科学教材里的知识点,金政虽然没学过,但他还是选择完成这个实验。网络平台上公布了实验需要的器材以及7个步骤,一旁还有实验演示的微课。“他可感兴趣了,酸奶盒、食盐等都用上了。”妈妈金国英也没闲着,金政忙着做实验,她则在一边“咔嚓咔嚓”地不停拍照。平台开放后,这些图片都将作为实验结果传到网上。&&&& 为安全起见,吴兴区教育局要求,做实验时家长必须在场。每个月,网络平台上会推出10个家庭小实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做其中的3至5个。“以这种方式完成暑假作业,孩子可能更喜欢。”吴兴实验中学学生家长韩佳辉说,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观察与动手能力,暑假作业引入家庭小实验很新奇,也让孩子收获很多,很有成就感。这比单纯的书面练习有意思多了。&&&& 不花钱的“辅导教师”&&&& “通过试点网络暑假作业,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另一方面也可以刹一刹假期‘补课风’。”吴兴区教育局局长严忠俊说,吴兴既有发达的城区,也有落后的乡镇,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优秀的科学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区的4所初中,如何把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其他16所农村初中,如何引导家长在暑期里不盲目地给孩子“补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其实大有可为。&&&& 从萌发念头到试点网络暑假作业,吴兴区教育局仅用了几个月时间。沙勇说,他们集中全区最好的20多名科学教师,共同编制暑期作业,“要求有新意,不能简单照搬以往的题目”。湖州四中教育集团一位科学教师坦言,她领受的任务是出一份“初三年级易错题学习单”。“要出好这份暑假作业可不容易,我差不多重新梳理了一遍知识点。”她说,针对这些易错题,她还拍了微课,把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告诉”学生。&&&& “这相当于给所有学生请了一个不花钱的‘辅导教师’”,吴兴区白雀学校教师潘震宇说。该校位于城郊接合部,有一半孩子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家长听说今年的科学暑假作业由区里最好的教师出题,大家都非常兴奋。7月12日,他登录网络平台,发现自己教的两个班级已有四成多学生提交了作业。“网络平台会自动生成学生的答题状况与学习情况分析报告。”潘老师说,对那些波动较大的学生,他会提醒家长及时关注。&&&& 根据白雀学校对七、八年级学生的摸底调查,家有电脑能上网的学生占50%。沙勇说,考虑到农村学生上网不便,他们还开发了智能手机以及下载打印电子稿这两种完成暑假作业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试点反馈情况不错,我们可能会将这种方法延伸到其他学科、其他年级以及日常作业。”他说,吴兴区推动暑期作业的信息技术变革与升级,就是希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情管理的过程化,让作业不再给他们的快乐暑期“添堵”。(作者单位: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案例2】&从假期作业到假期指南&■黄慧&&&& 通过一本简单可操作的暑假指南,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坚持,并且在不断实践中学会了自主管理暑假生活。对于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学生来说,暑假不再是一段学校教育的空白期,它更像一门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隐性课程。&&&& 作业内容:从知识本位的统一布置到能力立意的自主组合,学会选择和自我管理&&&& 又放暑假了,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学生们每人都拿到了一本装订精美的《我的假期我做主》的暑期作业指南,它不是各科作业的合订本,准确说它是引导学生自主规划暑假的一个工具。&&&& 暑假作业一直以来沿用“一刀切”的作业本或试卷练习的布置方式,存在着“你要做”和“我不想做”之间的矛盾、“你要做”但“我没时间做”的无奈、“你要做”但“我真不会做”或者“我不需要做”的尴尬。为了突破知识本位作业的局限性,我校开始分块设计作业模块,通过各种形式的情趣“作业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组合形成个性化的假期作业。&&&& 2011年假期作业指南以西餐菜单为情趣作业菜单模板,根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开设“开胃品”、“色拉”、“主菜”、“甜品”、“饮品”等五大“就餐程序”,每大程序设有不同的主题,共设13道“菜式”。同时,每一“菜式”下又根据难易程度不同设置不同“套餐”,各套餐设置相应“选择难度”系数,明确难度,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理性选择。&&&& 学会自主选择,首要的是学会安排时间。作业指南为学生如何自主安排假期时间作了详细安排。暑假7周,规划作业时段,在统筹“分餐”中学会管理时间。扉页上的“新手上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建议学生以2周为一个学习单位,一个假期共做3次学习规划,“分餐”进行假期安排。此外,还设计了一个“无作业”周,学生可以外出旅游或者自由安排。个别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个性需求,提出申请,全程学习路线可以完全自主安排。&&&& 作业设计:从教师专权到学长出谋划策,学会信任和负责&&&& 我们还一改以往“教师专权布置作业”的做法,把暑期作业的设计权交给了学生。每年实验中学总有十几个学生在4月份左右就幸运地被重点高中提前录取了,他们会分成两个团队,分别负责七、八年级作业指南的编写工作。他们先召开作业编写筹备协调会,设定方案、板块,然后进行分工,再统稿,包括美编、设计,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付之于实施。从指南第一版时教师设计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到第二版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再到今年第三版时学生完全独立设计,老师只负责最后审稿和勘误。“小编辑们”结合自己的假期经历和体验为学弟学妹们的假期生活出谋划策。&&&& “以生教生”的方式一直是我校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在活动中,如今它延伸至暑假生活中,“学长”编者在编排过程中往往更能亲近学生的想法。正如英语作业编者所说:“在给八年级同学编写暑假英语作业的时候,我一直在考虑他们做作业的感受,让他们真正地提高。我着重考虑了不愿意做作业的同学和学有余力的同学,因此对英语作业进行了分级处理,用不同的难度级来迎合不同同学的胃口,让每个人都体会到成就感。”&&&& 作业评价:变教师权威性评价为学生个性展示,学会坚持和欣赏&&&& 暑假作业的评价权过去一直掌控在老师手中,暑假里孩子们辛辛苦苦完成的学习成果经常会被堆在老师的办公室一角等着老师的评判,有时会被尘封于世,有时得到千篇一律的一个“阅”字。既然作业指南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就应该让各种不同选择的学生都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同时为了使同学们精彩纷呈的暑假生活有一个展示分享的机会,我们变教师为主体的权威性评价为以学生为主的开放性评价。&&&& 每年秋季开学后学校都会开展“暑期超级达人”评选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暑假生活情况申报“达人”封号,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材料将自己的暑期生活呈现出来,比如健身达人、旅游达人、佳作达人、绘画达人……暑期达人,是每一个梦想者的舞台。&&&& 班级达人中又会推选一位学生参加学校暑期超级达人的评选。站在讲台上的暑期达人们用各种方式呈现自己暑期生活的所行、所思、所感。同学们漫画、手抄报、涂鸦作品的直接展示,无不让在场每位同学大饱眼福,赞叹不已;有些同学用暑期自学的电子书与几何画板软件记录下自己别样的世界,让人连连惊叹;甚至还有些同学借用“跑跑卡丁车”向同学们侃侃而谈他如何制定计划又如何坚持完成自己目标的暑假寻宝之旅,让人羡慕不已。&&&& 在欣赏他人暑期收获的同时,孩子们看见了坚持的力量,不断地学会选择、学会坚持,并且最终做到最好的自己,而这正是我们暑假作业创新的重要意图。(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副校长)&&& 【讨论】&假期作业:留还是不留&&&& 暑假作业不可或缺&&&& 暑假不比寒假,放假时间较长,漫长的假期中学生离开老师和家长的监护,学生会放松自己,忙于看电视、玩电脑等。给学生布置暑假作业——书面作业,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空白。学生也可以通过暑假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巩固,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新学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走进下学期。但暑假作业的形式不能仅停留在书面作业上,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作业,如亲情作业——走进父母单位;实践作业——走进社区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张国东 天津市蓟县下营中学)&&&& 改变传统留法&&&& 暑假作业还是应该留的,只不过不是传统的作业那种留法。问题是我们认为一本本、一册册的才是暑假作业。实则不然,学生不喜欢这样的暑假作业,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则学生写下的信息:“假期作业,我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月,老师写了一个‘阅’。”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和老师对这种形式的暑假作业是充满着无奈的……&&&& 要是能更新观念,给学生布置一些特别的,独具个性的暑假作业,学生完成起来或许就不会这样枯燥无味。我们可以把远足、登山、涉水、干农活、学习某样技能、写调查报告、读书等作为暑假作业。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暑假,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在共同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升。(王冬梅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五小学)&&&& 留假期作业要分地域&&&& “假期作业该不该留?”窃以为,不能绝对说该留还是不该留。比如农村与城市就不能相同,农村孩子平日参考资料少,也没有家庭辅导教师,没有适量的作业,漫长的两个月里他们可能会把所学的东西忘记殆尽。城市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如果再加上假期作业,孩子们几乎没有自己玩耍的时间,必定会增加他们心理上的负担。&&&& 再就是作业留与不留要分年龄段。比如说小学以及以下的孩子,无须在假期让他们做大量的作业。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要求假期里把平日没有消化掉的留作假期作业。还有就是留什么样的作业问题,如果作业仅仅是对前边学过内容的巩固,就显得狭隘了些,可以适当给学生留些社会实践类的作业。(高金萍 河南省洛宁县河底镇中学)&&&& 作业形式需要探讨&&&& 没有了暑假作业的约束,除了极少数学习热情特别浓厚的孩子能够坚持在暑假里不荒废学业,其他学生在长达两个月的假期里容易放松过头,开学时会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期。&&&& 但是,单一的暑假作业形式已经使得这个必需成为了鸡肋。目前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大部分是以习题的形式,辅以一定量的阅读任务。稍作留心就可以发现,学生之间互通作业答案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甚至是在贴吧内发帖广而告之。与学生之间答案共享相对的是学生之间的吐糟,如“我做一个月,老师一个阅”。这句话反映了练习题作业的另一个弊端——作业量大,教师批阅困难,作业完成太久无法及时反馈而失去效果。&&&& 暑假作业虽是必需,但如何设计作业的形式,则是目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王茜 江苏省盐城中学)&&&&& 【展示】&三部曲作业&&&& 暑假时间很长,什么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喜欢,并能主动、轻松地完成?请看我们班的暑假作业三部曲。&&&& 第一部曲——至少读一本好书。暑假里,学生的时间充裕,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每个学生至少一本,多者不限。我会提供给学生一份推荐阅读目录。开学后,进行书香小能手评比活动,评一评谁读的书多,谁读的书细,谈一谈读书收获。第二部曲——参加一次一周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去卖报、协助交警指挥交通、起床清扫街道、采集昆虫标本,等等。开学后,就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交流。第三步曲——学生自主编一本书。从选取主题、目录、内容书写、插图配置、封面设计、书名等都由学生独立设计、独立完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书稿的样式、页码不作统一要求,但要求手写、整洁、美观。暑期结束后,学生将自己主编的书籍带到班级评比展览。&&&& 暑假“三部曲作业”已经坚持了3年。从生到熟,从糟糕到精彩,一路走来,硕果累累。(谷立芳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夏庄小学)&无字作业&&&& 布置点什么学生喜闻乐见的暑假作业呢?最终我跟同学们商定了如下作业。&&&& 阅读作业。要求假期读书至少两本,一本自选书目,一本规定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根据学生们的意见,不写读书笔记及摘记,开学后要把阅读的书籍带到学校,召开读书交流会。&&&& 摄影作业。“我爱我家”——要求拍摄一张全家人一块活动的照片,附一段话介绍在什么地方,全家人在做什么。“我的足迹”——拍摄外出旅游或自己家附近的优美景点,给拍摄的作品命名为“我的足迹”,要求附上一段解说词,说说这个地方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我是吃货”——拍摄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吃,用一段话介绍此食物的特点。将所有照片用手抄报的形式制作出来,开学时进行作业评比。&&&& “微电影”制作。现场录制一段假期里即时发生的故事,配上自己的解说;也可以自己创编一个故事,几人合演,时间在10分钟之内。先上传班级QQ群空间或班级博客,供同学们下载观看,开学后进行评比。&&&& 收集新闻。收集一条让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开学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评选出“最受欢迎新闻奖”。&&&& 我相信,虽然学生没有写书面作业,但是他们从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中,学到的会更多。(欧阳利杰 广东省深圳荣根学校)&积分换作业&&&& 从学期之初开始实施积分制度。完成每日任务、作业乃至考试进步、听写的进步等都可以得到积分奖励。积分的用途有两个,一是兑换一些小礼物,二是减免寒暑假作业。以寒假作业为例,用200积分即可兑换读写全免,正常的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可以得到300-400积分,多出来的积分可以用于下个学期的暑假作业400积分全免兑换。&&&& 针对积分制度布置假期作业。我将英语暑假作业细分为40天的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我会读”,每日听读英语10分钟,每周一次录音,录音量为5分钟左右。第二类为“我会写”,每天抄写15-20个左右单词,每周听写两次。&从近三年的情况看,可以达到暑假作业全免的学生接近70%至80%。不能达到全免的学生,根据积分划分为ABC三类,C类当然是全部要做,B类基本是一半的暑假作业量,A类基本在四分之一左右。暑假作业不是目的,积分制度也只是手段,我所追求的英语教学,不过是学生在争取积分时候的努力过程与成功体验。(姚贺国 浙江省杭州滨兴学校)&&作业主题之三作业减负:从“政策层面”走向“有效学习”&&&& “减负”何日是尽头。千禾 摄&&&&& 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最近二十年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未曾停息过的重点工作,但其成效却很不理想。每一次谈减负,必然提到作业。在有些人的认识中,减负就是“减作业”。然而,浙江的一群研究者从2000年开始就着眼于作业“技术层面”的研究,希望能把关于作业的“政策层面”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在14年关于作业改革的研究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呢?&&&& ■张丰 张志伟&&&&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社会上对减负的呼声甚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十分重视。但一次次“减负令”的执行大都停留在文件传达和条文告示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这固然有社会文化、教育评价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对作业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对作业功能缺乏研究”是重要原因之一。作业的质没有提高,简单地控量无法避免日后的反弹。&&&& 目前,学校的作业管理往往囿于文件规定的执行,而对教师如何编制作业、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进行作业诊断与反馈等缺乏应有的指导与管理。教师在作业技术方面的落后,反过来强化了“依赖题海”、“多做无害”的错误观念,有些教师甚至成为减负的阻力。因此,减负工作必须要从“技术层面”突破,要从“行政管理”走向“技术指导”。&&&&& 始于“减负令”的作业设计技术研究&&&& 2000年1月,教育部召开减负问题电视电话会议,下达《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浙江省台州市教科所迅即在全市发起作业改革的号召,仙居县积极响应,并成为小学作业改革的基地。&&&& 当时,我们策划了“作业设计与研究案例评比”,鼓励老师反思日常作业,开展以案例研究为特色的作业改进与创新。具体研究切入点有二:一是日常作业的改进,让教师以平时作业中的问题为例,大胆进行改造完善,同时阐述自己的改进思路。二是作业的创新设计,鼓励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某一具体学习内容,原创设计有效落实学习目标的作业,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这种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以案例为特色的研究形式十分“草根”,得到了教师们的热烈响应。不少教师坦言,与其写那些工整抽象的研究论文,还不如做这种具体实在的题例改进。&&&& 当时的作业设计案例形式创新较多。首届评比仅小学就收到1600多件作品,盛况空前。2001年3月,台州市小学作业改革成果报告会在仙居召开。会议围绕“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的话题,展示了“作业超市”、“跨学科作业”、“分层次作业”和“实践性闲暇作业”等20项作业改革案例。作业改革成为当时台州市区域性教学改革的一大“风景”。&&&& 在广泛的基层探索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作业设计的技术,帮助教师明确作业环节的操作要求与方法,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作业设计技术”主要包括学习目标与内容的匹配、有意义学习任务的选择、作业意图与编制、学生作业结果的预期、作业评价与辅导准备等方面,具体还有一些操作要求和策略。&&&& 作业设计技术的研究,主要是要解决“学生应该做怎样的作业、教师如何编制作业”的问题。虽然该阶段的作业设计主要还是“知识立意”的,判定作业是否有效,比较看重作业与知识点的针对性,但在习惯于布置成册的、现成作业的大环境下,发动老师参与到自主设计作业的活动中,意义重大。&&&&& 诠释新课程理念的作业功能研究&&&& 在研究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有效的作业必须是教师十分清楚“该作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学生了解“该作业的目的与学习意义”。但现实中,学生们面对的是大量盲目的、安慰性的练习,学习状态被动亦是情理之中。从2003年开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作业研究的切入点渐从作业的形式转向作业的功能。&&&& “作业功能的研究”是一种研究思路,即从分析某一作业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入手,指导作业的设计与运用。简而言之,就是从作业的视角,看学习是如何实现的。如传统的作业将作业窄化为“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各种训练”,从而在熟能生巧的教学假设下,让“题海战术”更有市场,教师的作业布置与减负政令悄然博弈。&&&& 我们提出,“作业改革的本质应该是对作业功能的发展”。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操作性认知活动”,并将作业功能概括为“巩固知识与技能、扩大知识领域、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培养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组织教学进程”等六方面。有效的作业应该蕴藏积极的学习机制,脱离学习任务性质而孤立地讨论作业形式并没有意义。&&&& 我们提出“引导预习的作业、促进理解的作业、提高熟练的作业、帮助记忆的作业、意在学习诊断的作业、补偿性的作业、促进习惯养成的作业、促进知识体系形成的作业、用以组织教学进程的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主张在不同的学习环节,选择设计不同功能的作业来支持有效学习。&&&& 中小学“减负”屡战屡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测验技术的局限以及测验结果的高利害利用,导致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知识本位”,使作业与测验高度接近,却与学习认知过程相去渐远。&&&& 研究作业功能的意义,是促使作业设计渐从习惯的“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从学习过程的整体和学生主体参与的特点来研究作业。&&&&&&& 关于作业的教学运用策略的研究&&&& 起初分析评价作业,往往会直接判断这道作业好不好,这道作业有没有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意识到,不能静态地评价作业的优劣。因为,同样的作业,如果出现在不同的时机,采用不同的运用手法,效果大不一样。决定作业是否有效的关键还有作业的操作运用问题,即作业过程的优化。&&&& 2007年左右,我们提出作业研究的第三个主题。如何通过“作业运用的研究”,让可能有效的作业真的有效起来?以运用为主线切入作业研究的实质是关注“学”的研究,即在作业内容上,以三维目标为依据选择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在作业形式上,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注意作业与学习内容的匹配;在作业布置上,注意时机的把握,保持作业任务与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在作业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在作业的反馈上,关注作业功能作用的发挥,注重开展有效讲评。&&&& 这一研究视野的拓展,标志着我们从作业设计与功能等“静态研究”走向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等运用策略的“动态研究”。那几年,我们以省级重点课题“作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为载体,以仙居县第一小学为研究基地,带动一批学校开展以作业操作为主题的教师研修与小课题研究。具体探索作业的“操作运用和评价反馈”两方面的问题。&&&& 作业应该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完成的学习活动,但它又应与课堂学习活动相配合。因此,作业布置要与教学进度相一致。作业布置包含“教师为学生确定作业范围、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作业要求、教师为学生确定作业的时机”三个方面,其基本策略有:及时练习策略、循序渐进策略、分解与组合策略等。老师要重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指导,具体有“同步辅导、自主尝试、操作示范、随堂渐进”等四种基本方式。作业的教学运用要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辅导相结合。&&&& 作业的评价反馈技术指向的是“怎样发挥作业的诊断与改进作用、如何批改与讲评”的问题。评价反馈主要包括批改与讲评两方面,它是学生作业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活动中诊断与补偿的最基础活动。现实中,大部分老师能较好地完成作业的批改,并要求学生及时进行订正。但这种“订正作业”,关注的主要是作业错误的矫正。而完整的评价反馈还需重视学生理解障碍的突破、知识系统的整理、补偿学习的跟进。作业讲评须把握“批与改结合,讲与评同步”的原则。重视作业讲评的同时,还要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 融合到课堂变革中的“任务学习”研究&&&& 在关于作业的教学运用的研究中,作业主要还是作为课堂学习的巩固环节。但随着对作业功能和教学运用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意识到,作业改革必须突破狭义的认识,作业不只是练习,还是承载学习的任务。“任务学习”思想意在改变以往依赖课堂听讲、课后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地听会”为“在主动经历与思考中学会”。作业(任务)存在于学习的全进程中,在不同的学习环节,有着不同功能的作业(任务)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009年,我们开始关注作业与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学案练习化”等问题,我们开展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研究。2011年,我们提出“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观点,并基于若干课堂教学案例,提出了课堂从“对话中心”走向“任务中心”的变革主张。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为主走向主动学习方式为主,从无视学科特点的划一的学习方式向尊重课程性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作业(任务)是重要的抓手或支点。怎样将作业改革与课堂变革相结合,实现“学习与作业的融合”,克服“有作业无学习”的现象,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基于任务学习思想,我们构建了“学习与作业相融合”的操作体系,引导教师以作业(任务)来组织教学进程。&&&& 高明的老师,往往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学习活动,以核心知识的、简明的“学习设计”来促成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学习设计”指的是由预学任务、随堂任务、课后任务等组成学习活动的基本框架,以及教师的运用策略。&&&& “学习设计”的提法较以往的“教学设计”的进步在于,强调从“备教”转向“备学”,要求老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活动,把“上课”的“教”视为“学习设计”的运用。采用“学习设计”的提法,可以突破45分钟课堂的思维,将课前预习的设计、课堂学习讨论的设计、课后巩固延伸的设计甚至单元学习设计都包括其中。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完整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教师要基于学情,引导大部分同学循着学习活动的框架,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水到渠成”,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作业的实践智慧,巧妙铺设思维“台阶”,启发学生实现学习。&&&& 作业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结合,其意义是从学习机制的角度阐释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基于任务的学习设计及其运用”正在实践中进一步成熟,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再是幻想。(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研究者说】&更重要的是视野与方法&&&& 回顾这14年研究探索的轨迹,我们的收获除了具体的经验和成果外,更重要的是研究视野与方法论的一步步前进。&&&& 我们从具体的、零碎的作业设计与改进的案例研究开始,让教师在这种“接地气”的研究中思考并行动起来。在这些作业案例的积累中,我们发现比“形式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功能匹配”,让学生做目的性明确、能针对性解决问题的作业,是作业是否有效的关键。作业的设计不是孤立的,设计与运用必然是“孪生”的。“作业运用研究”打开作业改革探索的“新窗口”,作业由静态的名词,渐变为栩栩如生的教学行为。这就使得作业不再默认为“课后作业”,并以“有意义的学习任务”的形式进入到课堂,融合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加强对作业功能与技术的研究,是在技术层面实现持续意义减负的重要途径。不过,作业改革的深层意义不只是减轻学业负担,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将是作业改革的重要战场。&&&& 在实践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推进作业改革,迫切需要广大教师从功能的视角理解作业,提高作业设计与运用的能力。于是,我们从2006年开始,以仙居县、吴兴区等为基地,开展以改进作业为主题,旨在让教师提高和掌握作业技术的研修活动,具体以“作业设计、作业选择与配置、作业布置与指导、作业批改讲评、作业的分类、作业的功能、作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唤醒广大教师掌握作业技术,参与改革实践,推动区域性的教学改革。&&&& 案例1&预学任务:触及核心学习内容&&&& 课题一: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实验求证&&&& (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前先花十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1:请你试着用手蘸水在桌上写字,并跟同桌比一比,看谁干得快。桌上的水干了,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知道,这种现象叫(&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生活中还有大量此类现象,请举出3个。&&&& 思考2:晾衣服时,哪些方法可使湿衣服尽快变干?(请尽可能多地写出)&&&& 思考3:从各种使湿衣服尽快变干的方法中,请猜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4:若要在课堂上验证你的猜测,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控制常量与变量? &&&& 课题二:浮力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请同学们准备一盆水,然后尝试着将一只皮球按入水中。&&&& 思考1:请说说将皮球按入水中时,手上有什么感觉?&&&& 思考2:请比较皮球刚按入水时,与皮球整体浸入水中时,手上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思考3:请猜测影响浮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案例分析]&&&& 这两例预学任务都不是关于知识点的、面面俱到的练习,而是简明的、触及核心学习内容的思考性任务。它们很好地体现了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遵循“联系生活、归因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意在促进将方法变成习惯。引导预习的作业通常应有完成作业的情境说明,让“同学们在阅读教材前思考问题”是有效预习的一个条件;要求学生“只花10分钟”思考,是因为先学的目的未必是完成学习目标,只需学生完成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部分即可。&&&& 案例2&&积累性作业:体现学科特色&&&& 尊重课程性质,体现学科学习特点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不同学科的作业,其设计、运用及管理都应该各不相同。现实中,不少学校的作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譬如,有的学校要求作业“日日清”、“周周清”,这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还比较适合,而对于语文学科就有些困难。如果语文也像数学学科那样,只盯《同步练习》,语文课程会越学越死。&&&& 不同课程所对应的学习方法应该有区别。这是课程性质决定的。数学学科属于典型的“链条式”学习模式,学习进展环环相接,中间的“缺链”就会影响后继学习。所以,“日日清”、“周周清”的策略符合其学科特点,重视《同步练习》也是合理的。但是语文学科却是典型的“螺旋式”学习模式,语文的学习进步不会“立竿见影”,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重视一些旨在养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积累性作业的坚持。&&&& 譬如,要求学生注重日常积累,重视在具体语境中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在生活中感悟和习得语文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开展“海量阅读”,从教师推荐阅读到学生主动寻阅,从文本阅读到多媒体阅读,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要领,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开展“主动写作”,充分认识“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通过周记、随笔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意愿,养成将非正式表达述写下来的习惯;在日常语文课堂学习中,腾出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写作的交流,在表现性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积累性学习。&&&& 案例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新体系&&&& 我们从作业功能、学习机制等8个方面分析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同心圆”来展开丰富多样的作业改革的实践思路。&&&& 以应用为线索,把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学”的过程,在注重传统作业知识巩固的同时,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在作业取材上,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倡导打破学科界限,努力接近学生知识应用的实际;鼓励打破传统作业的即时性,强调中长周期作业和专题学习作业,使学习活动更具连续性;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关注独立作业与合作作业;强调作业不仅仅是巩固知识的需要,更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映,应将学生的“三维学习目标”体现在作业过程之中;揭示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业的联系。“同心圆”的核心正是理想的高境界作业,也是作业改革与新课程改革的契合之处。&&&& (以上案例均由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教研室韩月红提供)&&作业主题之四让作业与学生成长更好融合&学生在认真写作业 禹治科 摄&&&& 如何让学生少一些机械、被动地写作业,多一些主动、有效的学习?目前各地学校在作业减负方面的新探索,背后有着更深的意义——&&&& 案例1&以“零”作业为突破重建课堂&■李志欣&&&& 多数人认为,课外作业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的礼物。在家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环境。但是我却发现,课外作业并没有我们向往的美好,它其实已经演化成最让孩子恐惧的负担。特别是当过多的作业汇成了“题海”,使之成为了应付考试的常规“战术”的时候,教育就成了一种单纯的训练,成了一种纯工具性的机械的练习。&&&& 以“零”作业破解“题海战术”&&&& 为什么会产生“题海战术”呢?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其一是这种“战术”对当前“大规模时空限制下的纸笔考试”的有效性;其二是我们常常不愿提及但事实上又真实存在的教师之间的残酷博弈。&&&& 校内教师之间的博弈可分为两类:一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二是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但不管哪一种博弈,一个教师要想取得所谓的“教学成绩”,必须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科上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而各学科教学时数一定时,教师必然要想办法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想更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布置作业,布置比其他老师更多的作业。当各科教师都想布置更多的作业以“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自己的这门学科时,教学中的“囚徒困境”就产生了。&&&&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前我在学校尝试过这样的做法: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由学校教导处的教师负责进行审核把关。同时也明确,当天没有上课的科目不能安排课外书面作业,对允许布置的科目甚至规定了题型。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负责老师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记账员的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改,加强学习。即使这项工作做好了,一些隐性的作业也很难控制。比如有的老师会对学生这样说:“这道题可以不做,但下节课我要讲”。有了这样的暗示,学生就不敢完不成了。学校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但我可以布置背诵作业。甚至有的老师不允许学生告诉检查人员布置了作业,当检查者问卷调查或询问学生时,学生便隐藏了事实真相。为了应对学校的减负政策,老师们能想出很多对付策略。&&&& 基于以上现象与事实,我校于2007年提出并实施了“零”作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经过8年坚持不懈的探索,“零”作业教学改革不仅取得了突出成效和成果,而且成为农村学校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成为“减负增效”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推行“零作业”有特殊保障&&&& 作业布置“三不准”:一是一律不准布置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二是“两监督”,即学生监督老师,学校督查组监督老师:老师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的课外书面作业,属于违纪,学生可以不做,可以向校长写投诉信;学校督查组随时随地检查,一旦发现老师给学生布置课外书面作业,立即通报批评。三是“一必须”,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必须实现当堂评价。&&&& 科学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形成“三纲要一综合”式课程架构。学校推行“零”作业教学改革,通过为师生减负,切断了传统的教学路径,迫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转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开始思考没有课外作业后的课堂是什么样子,该怎样备课;学生开始思考在没有了硬性任务之后可以做什么,该如何主动学习。&&&&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帮助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我校,上午第四节是雷打不动的自习课时间。自习课上,在每个学生的面前,都有一份《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它是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数,将教学单元预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制成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在课前的自习课上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具体学习目标进行分解与阐述,对学习重难点进行分析与把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指导。&&&& 《课堂学习指导纲要》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流程的科学再造。《课堂学习指导纲要》有五个环节: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和反馈评价。课堂学习目标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新生成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教师要求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班级内形成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就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到黑板前讲解、提出问题,把自己的思路、观点、方法等展示出来。教师在学生展示时倾听、记录,准备点评。课前师生有了积极的准备,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变成了教师评价、引导的场所。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而是学生学习的提升和深化,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最重要的是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生能够张弛有度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 《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则旨在重新衔接学生课内外生活。学校鼓励教师挖掘相关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设计了《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它有效地改变学生课外生活方式。&&&& 综合建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走教育改革课程化道路。我校的课程主要包括科技探究类、人文社会类、艺体综合类、活动体验类、综合实践类等几大项。学校还有传统的“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四大节日课程。学校依据育人目标“做有担当的现代人”,开发了大型德育系列主题课程“担当教育”。学校提出“探寻传统文化、引领一方文明”的教育观,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寻访民间艺人,请他们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课堂。学校每年一届的“社团文化节”,集中展示学生社团的活动成果。&&&& 跳出“家庭作业的假象”这一惯性思维&&&& “零”作业教学改革,试图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课外作业相对于学生的其他各种学习活动,是一种假象还是一种真相,我们应该如何还孩子一种学习的真相?美国心理学家艾尔菲·科恩在其论著《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中指出了课外家庭作业存在的假象,“看似存在即合理的作业背后,有着很多荒谬的逻辑。人们总是假设作业可能带来较高的学习成绩以及其他诸如自律和责任等美德;可以让父母了解学校的想法、课程内容和方针;家庭作业有助于改善学习技巧、做好时间管理;家庭作业是保持学生乃至学校竞争力的基础”,等等。&&&& 但是笔者认为,课外作业的这一些假象后面,其实隐藏着学生学习的所有真相。但是,这些属于真相的一切有效的思想与行动,一切与之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却都无法跳出“家庭作业的假象”这一惯性思维方式的藩篱,仍然按照以前的传统思维方式来解决老问题,这也是减负问题越喊越严重、越减负担越重的原因。&&&& 当前,几乎所有的学校给学生一些功课回家做还是不变的规则,没有家庭作业则是例外。在这种思维下,布置作业是合理的逻辑,否则,就是错误的逻辑。我们的“零作业”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实就是把“零作业”作为学校的内定政策,这势必导致改革开始阶段不得不来做一个减法。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之后,似乎找到了这项改革的本质与真相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让教育重新从原点出发,革除过去违背教育规律的无效劳动,开始做一个加法,去寻找符合教育规律的路径。(作者为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校长)&&&& 案例2&“进阶课程”:指导学生过有意义的暑假&■赵桂霞&&&& 7月4日,初二暑假“进阶课程”在潍坊广文中学体育馆隆重举行。&&&& 回看成长,心飞起来了&&&& “进阶课程”是基于提升暑假生活质量而开发的。长期以来,学生的暑假生活大都处于无序状态,虽说各科老师都布置了作业,但学生把作业当成任务,常常在开学前突击完成。这不仅失去了作业的价值,更因为被动作业而无法助力学生成长。&&&& 进阶,意指“从一个台阶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进阶课程”的目标是“给每个孩子装上一台发动机,激发内生动力,让孩子过一个高质量的暑假”。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实施的第一个课程板块为“回看成长”,即总结分享过去一个学年的成长,看到发展,树立自信;分享成长经验,反思遗憾不足;为新学年再发展做好准备。&&&& 把学生在一个学年里参与的活动、经历的故事整理为《快乐成长》视频,是学生处开发课程的重要任务。初二的学生看到LED屏幕上播放着他们两年来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非常感动。课堂上的展示质疑、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一幕幕纪实场景,将家长和孩子们的思绪拉入了美好的回忆中。&&&& “接过班牌”,心有了力量&&&& “进阶课程”的第二个课程板块就是“种植梦想,担当责任”。&&&& 隆重举行“班牌交接与传递”仪式,让“进阶”形象化、仪式化,使之成为学生永远的记忆,成为学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 高一年级的各班班长手持班牌,跨过荣誉门,走上红地毯,登上主席台。在激越的《超越梦想》背景音乐伴奏下,班长从他们手中接过了陪伴了学哥学姐一年的班牌,表情庄重严肃,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持久而热烈。&&&& 当代表着目标、期望与责任的新班牌回到班级,全体同学起立迎接,并在每位同学手中传递。传递班牌,就是传递责任,传递力量;就是凝聚向心力,聚拢发展力。&&&& “趁着长假快进步”,心有了方向&&&& 暑假,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暑假生活怎么过”是“进阶课程”的重要内容,“趁着长假快进步”这一课程板块,实实在在地给学生的暑期生活以具体的指导。&&&& 暑假,要自主学习,建构新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暑期是建构新知识体系的最佳时机。各学科老师登台指导,给了学生努力的方向。初二(17)班的李浩玥同学将此视为“成长之课”,因为在这里,她见到了新的化学老师荆秀红,她知道了化学学科怎样学。对于这门新课,她充满了期待。&&&& 暑假,要大量阅读,积累素养。广阔的视野、高尚的情操、丰富鲜活的想象力,都离不开阅读。“趁着假期快阅读”,语文老师不仅推荐了必读和选读书目,还给出了具体的阅读指导和要求。初二(3)班李晓敏同学反思语文学习,坚定了阅读提升计划,她打算假期里阅读10本书。&&&& 用课程来激发孩子,让孩子在体验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每一种“进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内化为牵引孩子不断向前的强大动能。“学生成长路上,只有不断地给他加油,他才会如一艘鼓满风帆的大船,不断前行!”我们欣喜地看到,“进阶课程”已经达成了这样的目标。(作者系山东潍坊广文中学校长)&&改革有作业无学习的弊端&■张丰&&&& 人们对作业的最初理解,是将之视为学习中的巩固环节,所以作业便几乎等同于课后作业。“先听课,后作业”几乎成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程式。我们不能否认课后作业的必要性,但无节制地增加课后作业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将作业简单视为“训练”,由于强调“熟练”忽视“理解”而导致的“有作业无学习”的怪象尤其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百姓语言中,“写作业”一词常常等同于“学习”,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最近几年,我们在中小学中却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在做作业,但学习目的却未必已达到。当一些教师不加选择、赌博式地布置海量习题要求学生完成时,作业便成为强化记忆的重复活动,作业中的思维被反射所代替。这是因为作业的功能被无视或窄化,从而使作业与学习彼此割裂。&&&& 其实,作业的本质是一种学习任务。它应该有多种类型,并存在于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学习功能。减轻学业负担,推进作业改革不能孤立地研究作业,限制作业,而要从作业功能的视角切入,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与运用能力,将作业融入学习的全程,还原作业的学习意义。&&&& 如何改革作业,还原学习,有很多切入点。这里主要分析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作业功能的作业设计,二是从学习进程研究作业的运用策略。&&&& 基于作业功能进行作业设计&&&& 什么是有效的作业?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除了相对于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相对于学生水平的适切性之外,教师是否明白作业的目的,学生是否了解作业的意图,都是关键因素。现实中,学生盲目进行大量练习的背后,是教师布置作业时缺乏从作业功能角度来审视并设计作业。&&&& 作业功能是指作业在学习进展中发挥的作用,据此可以将作业分成若干类型。比如,引导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开展有意义的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促进理解的作业,是关于学习要点基本理解的基础题,主要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及关键问题。学生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适当重复作业与变式作业,进一步熟悉学习要点,形成熟练应对能力的作业。它包括一些帮助学生记忆的作业与训练。梳理联系的作业,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以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作业。坚持积累的作业,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无关,其目的是知识与能力的日积月累,如每天听外语录音、诵记古诗词、写周记等等。促成习惯的作业,等等。重视作业功能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熟练意义的“练习”走向理解意义的“任务”,从知识立意的“识记作业”走向能力立意的“综合实践作业”。&&&& 运用于学习全过程中的作业&&&& 要扭转作业就是“课后作业”的狭窄认识,将作业视为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多样任务,将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课前的预习性作业。学生自己学会的“会”与老师教会的“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会”,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会”。所以,要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学生开展预习,必须引导教师将作业研究的重点从课后补充练习,调整到课前预习引导上来。预习并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教材,而是通过思考与体验,来帮助理解,实现学习。教师对学生预习的帮助,体现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这其实是教师备课的核心,也是很多学校尝试探索的“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实践看,加强预习作业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课堂上的随堂作业。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如何组织学习,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需要通过学生现场完成的随堂作业来实现。随堂作业可分成记录型、思考型、讨论型、训练型和反馈型等。例如,课堂记录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许多课堂的学习成效往往受制于学生学习记录的质量。但一些教师往往重视自己的“播放”,却忽略有“接收”意义的记录型作业的设计。随堂作业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思考型作业与训练型作业的组合,达成“促进理解的作业”与“提高熟练性的作业”的平衡。&&&& 课后的复习性作业。课后的复习性作业,必须克服简单训练的模式。其研究点主要有四:一要处理好“理解”与“熟练”的关系,防止在尚未理解时,就加大熟练性的训练;二要尊重学生的层次差异,同时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作业与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性作业;三要重视诊断与补偿,明确作业意图与解释性,赋予作业以诊断功能,增加基于诊断反馈的补偿性作业;四要重视联系与整理,以形式多样的整理性作业,及时将零散的学习转化为有组织的知识建构。&&&& 相对集中的假期作业。对于假期作业,其设计不能与平时的作业“同质化”。假期是学生较为集中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还像平时一样,忽视个体差异地统一布置训练性习题,既效率低下,又浪费时间。其实,假期作业要注意知识落实与能力锻炼的有机结合,还原课程的学习意义;要变习题操练为基于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促进学以致用;要指导学生开展阶段性学习的整理,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基础,体现层次性、阶段性与选择性。&&&& 应强调作业研究与课堂变革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全过程的视角看待作业的改革。其实践切入点应该是,减少复习性的课后作业,增加前置的预习性作业,并关注随堂作业的针对性与及时反馈,克服不论时机布置同质化作业的弊端,借作业来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还可以从作业与测验的角度,构建“教”、“作”、“测”的协同机制,以克服当前学校教学中较为严重的“教作分离”和“教考分离”的弊端。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编后】&&&& 过去,一说到减负,总要想到作业,而且总是想到控制作业的量。但这一视角对减负并没有真正实效。但是,对于作业的思考与改革却从未停步。本期的暑期特刊,我们以四个主题,从不同视角来审视与认识习以为常的作业,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如何出好一道作业题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认识作业的功能,如何运用作业,以及如何让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有机地融合,也许才是思考问题的新视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视野比方法更重要。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将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内在变革联系起来,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来重新认识作业,赋予作业更加灵活的形式,更加丰富的内涵,还作业本来的意义,从而真正除去传统视域下作业所背负的“恶名”。探讨仅仅是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小雅)
Copyright &
厦门市滨东小学
厦门亿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数学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