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跑路2.5亿坏账 陆金所跑路能跑路吗?陆金所跑路能倒闭吗?

您好,分享的企鹅
陆金所曝2.5亿“坏账”引业界关注 P2P安全?
深圳商报谢惠茜
[摘要]P2P平台并不是“越大越安全”,网贷行业已从最初的“拼爹”时代转入“拼风控”时代。昨日,一则关于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深陷2.5亿元坏账风波的传闻,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虽然陆金所紧急回应称,传闻中所涉及的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且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但该事件还是再次为P2P行业敲响了警钟。这意味着P2P平台并不是“越大越安全”,网贷行业已从最初的“拼爹”时代转入“拼风控”时代。陆金所称“坏账”与P2P业务无关针对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的“陆金所深陷2.5亿坏账风波”事件,昨日,陆金所紧急回应称,“我们已注意到近期有关媒体报道,据了解,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确有一项应收账款业务目前已进入相关法律程序,详情不便透露。该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陆金所一直有较强的风控体系和专业的流程管理,截至目前,未有陆金所用户受到任何投资损失。”此前传闻中称,“一位接近其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的人士透露,目前累计接近4亿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该知情人还表示,“更为严峻的是,目前事件已直指陆金所风控水平,其脆弱防线的软肋已初现端倪。同时,仍据该知情人透露,正如撬开的潘多拉魔盒,陆金所其余数笔坐实的坏账也正陆续传出。”2月份新增58家问题P2P平台虽然陆金所昨日进行了紧急“辟谣”,但记者注意到,该“坏账”事件并未就此平息,依然在市场上不断发酵,并引发行业热议。究其原因,作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员之一的陆金所,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关注,也被业内和投资人普遍誉为“最安全的P2P平台”。虽然陆金所平台上P2P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仅在5%~8%之间,大大低于行业平均利率水平,但其成交量一直位居全国P2P平台前茅。网贷之家提供给深圳商报的数据显示,2月份陆金所的成交量位居行业第三位,目前贷款余额行业最高。“最安全的P2P平台”陆金所史无前例地曝“坏账”,再次引发人们对网贷行业安全性的担忧。无独有偶的是,就在陆金所被传“坏账”的前一天,杭州另一家知名平台“铜板街”也被传出因合作方“美达小贷”出现资金断裂并且失联,“铜板街”要兜底1亿多元的传闻,随后“铜板街”指出该传闻为“不实传言”。而就在不久前,同为行业龙头大佬的红岭创投再次遭遇7000万元的大额坏账。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月份又新增58家问题平台,其中有8家问题平台注册资本达到或超过5000万元。“注册资金高的平台选择跑路的反而更多,说明注册资本金只是平台创始人筹资的初始能力,但是平台的风控和运营更困难,单靠高额的资本金不足以保证平台长期生存。”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说。P2P行业须打造核心竞争力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多家大P2P频频“中枪”,已折射出经历野蛮生长的P2P行业进入了风险高发期,并逐步由初始的“拼爹”转入“拼风控”阶段。但脆弱的风控能力是多数P2P平台所面临的通病,中国P2P行业要想走向成熟,企业仍需致力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风控能力。投哪网CEO吴显勇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无论这笔坏账的真假如何,这件事都给投资人提了一个醒,即并不是持牌机构的资产就安全,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运营不善也会产生大量不良资产。事实上,金融有很高风控要求,短期内大规模的量能扩张违背金融业稳健发展的要求,从业机构要遵循发展规律,寻求合理发展速度,讲究平衡发展。而投资人从事债权投资一定要做资产合理配置,控制整体头寸,不可盲从,也不可太过集中。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对陆金所的风控表示了肯定,认为即使该2.5亿元坏账属实,相对于陆金所超百亿体量来说,2.5亿元的坏账比例并不高,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因此,投资人不必过于悲观。海钜信达董事长耿延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陆金所的风控能力属于行业一流水平,这个未经确认的2.5亿元坏账,即使是真实的,也不会对其正常运营造成很大影响。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而言,其所能承担的风险金额,正是其抗风险能力的表现。”“P2P行业经过2013年、2014年两年的爆发式增长,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行业坏账率预计会有所提升。但是就近期的红岭创投、陆金所、‘铜板街’的‘坏账’来说,总体风险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更不会影响到整个行业发展,投资人不必过于悲观。”地标金融总裁刘侠风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减肥是一件拿得起放不下的事情,越减越肥心都碎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浮动广告陆金所回应2.5亿元坏账风波,陆金所深陷亿元坏账风波,平安陆金所倒闭了吗,陆金所2.5亿坏账,平安陆金所骗局,p2p陆金所最安全吗
陆金所回应2.5亿元坏账风波
时间: 01:51:56 来源:综合
原标题:陆金所回应2.5亿元坏账风波
  在努力摆脱2.5亿坏账舆论风波同时,陆金所酝酿的一轮30多亿元私募股权融资即将收尾。记者多方了解到,陆金所启动此次私募股权融资,正是为IPO作铺垫。但此次风波会否影响到陆金所IPO之路,市场有所争议。
  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近日,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接连遭遇舆论风波。
  先是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发生客户企业2.5亿应收账款贷款违约,令陆金所陷入坏账疑云,后是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陆金所信用评级。
  上周五,大公评级将陆金所列入互联网金融行业预警名单,并直指陆金所实缴出资额仅有8000万元,涉嫌建立资金池、债务人和债项真实性存疑、存在关联担保等。
  3月16日,陆金所首席财务执行官郑锡贵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相关工商资料能证实陆金所8.37亿元注册资本已经实缴到位,且陆金所每个投资者与借款者都可以获得完整交易合同,确保投资款与借款用途一一对应,不存在资金池业务与关联担保,也不提供期限错配以短养长。
  针对市场最关心的2.5亿元坏账疑云,他解释说这笔保理业务信贷纠纷已经进入司法诉讼程序,但不会影响到陆金所平台的任何投资人。
  一位接近陆金所的知情人士透露,这笔坏账或许与陆金所没有直接的关系。尽管工商资料显示陆金所出资设立了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但平安集团旗下各公司都是独立经营的,即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属于平安集团下属的一个业务机构,有独立管理团队负责经营。即使其与金紫阳集团的2.5亿元保理业务最终变成信贷坏账,也将由平安集团与这家保理公司协商处理,而且这笔保理也没有通过陆金所设计成资产管理产品,出售给机构投资者。
  为了证明陆金所的资金实力,郑锡贵还透露陆金所正在进行一轮30多亿元的私募股权融资,但由于最终融资协议尚未完成,他不便透露新股东及其入股比例。
  2.5亿信贷坏账归属保理公司
  此前,市场传闻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与陕西金紫阳集团发生2.5亿应收账款信贷违约。
  郑锡贵对此证实了市场传闻。他表示,由于金紫阳集团未能履行保理合同项下的还款义务,目前保理公司已决定通过法律诉讼解决。
  但市场更关心的,是这笔2.5亿信贷有没有被陆金所设计成资产证券化产品,转而出售给投资者。
  据悉,陆金所建立了四大类金融产品交易市场。其中包括金融机构到个人客户的理财类产品 B2C交易市场;个人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P2P交易市场;为P2P产品持有者提供二手交易的C2C市场,以及针对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B2B融资交易市场。
  有业内人士分析,若陆金所将这笔2.5亿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设计成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交易,有可能是通过B2B市场出售给机构投资者。
  记者了解到,平安集团之所以让陆金所出资设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主要目的也是希望两者能实现业务联动,比如保理公司可以通过陆金所寻找融资企业,或将陆金所平台上的借款人,借款企业,机构客户信贷需求转化成应收帐款融资产品,再向其他机构投资者撮合交易。
  “但是,并不是保理公司所有的项目都会通过陆金所实现资产证券化。”一位陆金所人士透露。究其原因,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名义上由陆金所出资设立,但其作为平安集团的一个业务机构,仍然维持独立团队独立运营,至于它所产生的信贷坏账,将由平安集团与保理公司协商处理。
  郑锡贵对此直言,目前陆金所的确没有对这笔2.5亿元保理业务贷款进行再保理,或者基于这项业务做进一步的融资安排。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平安保理公司的确想将这笔涉及金紫阳集团的应收账款信贷转化成资产证券化产品,但随着去年10月其董事长一度失联,一个月后又发生法定代表人因骗贷8000万元被捕事件,平安集团内部已对这笔贷款坏账风险开始预警,基于风控考量,陆金所没有将它进行资产证券化,出售给投资者。
  30多亿股权融资将收尾
  在努力摆脱两大舆论风波同时,陆金所酝酿的一轮30多亿元私募股权融资即将收尾。
  郑锡贵告诉记者,这笔私募股权投资款将在近期到账,令陆金所注册资本从8.37亿元骤增至近40亿元。
  此前,市场传闻陆金所将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后者将充当陆金所单独上市的主承销商。
  知情人士透露,按陆金所估值100亿美元计算,此轮30多亿元股权融资所对应的持股比例将在5%左右。
  郑锡贵表示,由于最终融资协议尚未完成,自己不便透露新股东及其具体入股比例。
  但记者多方了解到,陆金所启动此次私募股权融资,正是为IPO作铺垫。早在平安集团决定通过互联网渠道布局“医、食、住、行”金融战略时,集团高管就有意让陆金所、平安付、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等各个互联网企业单独上市。平安集团马明哲甚至对陆金所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它能借助互联网手段弥补平安集团金融网点分布不够多的局面,实现弯道超车。
  不少平安集团下属互联网机构人士也认为,陆金所在IPO方面很有可能先拔头筹。毕竟,资本市场对陆金所有着较高的估值,一方面LENDING CLUB在美国成功上市,让陆金所原有的P2P业务具有较高估值预期,另一方面是陆金所近年努力打造针对机构客户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业务量也在迅速增长,目前这个名为Lfex的平台已经能够实现票据、抵押贷款资产、各类租赁保理资产的在线转让交易,未来还将探索信用卡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未上市公司权益、PE/VC投资、基金,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的资产证券化转让业务。
  一位接近陆金所的人士直言,尽管这些资产转让业务单笔报酬只有千分之几,但考虑到每年这类资产交易规模接近万亿元级别,等于给陆金所创造数十亿元业务收入。
  然而,大公评级持续将陆金所调低至预警评级,无形间也给它IPO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有私募投资机构人士坦言,尽管P2P监管政策尚未出台,但一家P2P机构信用评级持续被调低,肯定会让资本市场感到担忧。
  郑锡贵回应说,目前陆金所已针对评级报告涉及的某些不实内容做出回应,应该不大影响到陆金所在私募股权融资过程的估值。
本文相关推荐
15-03-1215-03-1015-01-2715-01-1614-12-2614-11-18通过国家工商颁发网络金融执照:53 037
大标平台陆金所陷数亿坏账 金桥梁小标受热捧
  昨日,网上一条陆金所被曝身陷2.5亿坏账风波的传言在P2P行业内流传开来,并迅速获得了行业内所有人士的高度关注。据悉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与某省一家名为金紫阳集团的2.5亿元借款已到期,而金紫阳集团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董事长吴某失去联系,企业经营已经瘫痪。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处置相关问题。而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此次事件一出,陆金所的风控能力再次受到行业内的广泛质疑,同时让本来就阴云密布的P2P行业风控问题再次受到关注。据悉,陆金所虽然有平安集团这块金字招牌做后盾,但是陆金所透明度低、标的金额大等特性却暴露出其风险并不低。特别早在今年2月份,同样作为大标平台的红岭创投就被曝出7000万的巨额坏账事件,让大标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成为了全行业关注的焦点。而陆金所这次的坏账事件,更是给大标模式的高风险性一个有力的证明。  那么大标模式的风险性高,P2P平台做小额业务又能长远吗?国内小额P2P的代表性平台金桥梁负责人对此表示,小额加分散的理念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平台来讲,都是稳健的。拿金桥梁举例,为了更好的迎合小额模式,金桥梁选择了汽车质押这个细分领域。看中的就是车标金额小,变现能力强的特点。在国内目前征信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没有平台的风控环节能达到百分百的健康,而在这种环境下,项目资金的大小就成为了影响平台资金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拿金桥梁举例,金桥梁的平均标的金额在15万以内,这样即使在平台出现坏账,也能利用汽车质押业务变现快的特性,完善的处理坏账带来的资金问题,从而避免投资人损失。  从红岭创投和陆金所的相继坏账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洗牌阶段已经悄悄开始。在日趋理性的投资环境中,平台如何维持自己的安全性已经上升到了越来越高的地步,虽然金桥梁代表的小标模式只是万千P2P大军中的一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需要,高风险的平台和业务模式会逐渐淘汰,而安全稳健的运营才是P2P平台最需要的。稿件来源:  中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经济网
400-(工作时间:9:00-18:00)
友情链接:
手机客户端(开发中)
©&&&&&&深圳前海金桥梁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粤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金所2.5亿坏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