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冒昧的问一下 英语如果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话,对以后考研面试有没有利处?

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在考研面试有优势?随便一个期刊就行吗?在[赤峰学院学报]发表有优势吗?我如果发_百度知道
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在考研面试有优势?随便一个期刊就行吗?在[赤峰学院学报]发表有优势吗?我如果发
越详细越好:-)
提问者采纳
笔试成绩再好,不过要注意不要太过紧张,那些是核心期刊,一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你面试的时候像根木头那也是没用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你相关专业的核心期刊中发表自己的论文就最好不过了,你将相关范围里的书目好好准备一下。每个学校专业都会出专门的复试相关范围。要注重真材实料与临场发挥,就算你发了再多论文,你可以去中国知网查~~~~一般的期刊的话有总比没有好。考研面试最主要的还是看你的临场表现不一定要发表什么论文。另外面试的第一题通常是英文自我介绍,实在打不出掰都要掰一点相关的内容(当然不能离题十万八千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赤峰学院学报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中文核心期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三方登录:考研面试集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考研面试集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考研复试面试提问五个方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凯程教育成立于2005年4月,是我国最早从事高...
评价文档:
考研复试面试提问五个方向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谢 &a data-hash=&ee5663ffc3& href=&/people/ee5663ffc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e5663ffc3&&@宋一喵&/a& 提醒,我只考虑了±1价的离子,确实是欠考虑。代码什么的我就不改了吧,大家领会意思就好了,(╯‵□′)╯︵┻━┻&br&&br&谢邀。&br&&br&VBA 来搞定这货。&br&&br&因为用 VBA 分析哪些是化学式哪些是正文,确实有点困难。所以采用另外的方法,就是用户用鼠标选中化学方程式,然后点击一个按钮,然后上下标就完成了。算是半自动吧。&br&&br&创建一个名为 Chemical 的宏。&br&&img src=&/aca3c35bfb332dd41c39dfe_b.jp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aca3c35bfb332dd41c39dfe_r.jpg&&&br&点击创建后,会打开一个代码框,里面有 Word 自动生成的一段代码,删掉它,然后把下面的代码粘贴进去。&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vb.net&&&span class=&k&&Sub&/span& &span class=&nf&&Chemical&/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k&&Dim&/span& &span class=&n&&Str&/span& &span class=&ow&&As&/span& &span class=&kt&&String&/span&
&span class=&c&&' 分子式的起始位置&/span&
&span class=&k&&Dim&/span& &span class=&n&&Index&/span& &span class=&ow&&As&/span& &span class=&kt&&Integer&/span&
&span class=&c&&' 分子式的长度,我用 Str.Length 报错,只能曲线救国了……我对 VBA 也不是太熟&/span&
&span class=&k&&Dim&/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 &span class=&ow&&As&/span& &span class=&kt&&Integer&/span&
&span class=&c&&' 遍历选中文本&/span&
&span class=&k&&For&/span& &span class=&k&&Each&/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ow&&In&/span& &span class=&n&&Selection&/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haracters&/span&
&span class=&k&&Select&/span& &span class=&k&&Case&/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k&&Case&/span& &span class=&s&&& &&/span&
&span class=&c&&' 如果遇到空格&/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n&&Str&/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span& &span class=&ow&&And&/span& &span class=&n&&Str&/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span& &span class=&k&&Then&/span&
&span class=&c&&' 而且不是连接符 + 或者 →&/span&
&span class=&c&&' 调用函数 ChangeFont,改变这一个分子式的上下标&/span&
&span class=&n&&ChangeFont&/span& &span class=&n&&Index&/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Index&/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Length&/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c&&' 改完后清空 Str&/span&
&span class=&n&&Str&/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mi&&0&/span&
&span class=&k&&Case&/span& &span class=&k&&Else&/span&
&span class=&c&&' 如果是其他字符,就认为是分子式,添加到分子式末尾&/span&
&span class=&n&&Str&/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Str&/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mi&&1&/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Select&/span&
&span class=&n&&Index&/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Index&/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mi&&1&/span&
&span class=&k&&Next&/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c&&' 调用函数 ChangeFont,改变这最后一个分子式的上下标&/span&
&span class=&n&&ChangeFont&/span& &span class=&n&&Index&/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Index&/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Length&/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Sub&/span&
&span class=&k&&Sub&/span& &span class=&nf&&ChangeFon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k&&ByVal&/span& &span class=&n&&Index&/span& &span class=&ow&&As&/span& &span class=&kt&&Integer&/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k&&ByVal&/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 &span class=&ow&&As&/span& &span class=&kt&&Integer&/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c&&' 系数模式标记&/span&
&span class=&k&&Dim&/span& &span class=&n&&CoefficientMode&/span& &span class=&ow&&As&/span& &span class=&kt&&Boolean&/span&
&span class=&c&&' 默认是 True&/span&
&span class=&n&&CoefficientMode&/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k&&True&/span&
&span class=&c&&' 我用 For i = Index to Index + Lenght - 1 和 Selection.Characters(i) 报错,所以只好这样了。&/span&
&span class=&k&&Dim&/span& &span class=&n&&i&/span& &span class=&ow&&As&/span& &span class=&kt&&Integer&/span&
&span class=&k&&For&/span& &span class=&k&&Each&/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ow&&In&/span& &span class=&n&&Selection&/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haracters&/span&
&span class=&c&&' 遍历选中文本&/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n&&i&/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Index&/span& &span class=&ow&&And&/span& &span class=&n&&i&/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Index&/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mi&&1&/span& &span class=&k&&Then&/span&
&span class=&c&&' 如果在该分子式范围内&/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0&&/span& &span class=&ow&&And&/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9&&/span& &span class=&k&&Then&/span&
&span class=&k&&Else&/span&
&span class=&c&&' 且不是数字,则退出系数模式&/span&
&span class=&n&&CoefficientMode&/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k&&False&/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c&&' 系数模式外的数字均为上下标&/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k&&Not&/span& &span class=&n&&CoefficientMode&/span& &span class=&k&&Then&/span&
&span class=&c&&' 数字设置成下标&/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0&&/span& &span class=&ow&&And&/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9&&/span& &span class=&k&&Then&/span&
&span class=&n&&c&/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Fon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Subscript&/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k&&True&/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c&&' +- 设置成上标&/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span& &span class=&ow&&Or&/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span& &span class=&k&&Then&/span&
&span class=&n&&c&/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Fon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Superscript&/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k&&True&/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If&/span&
&span class=&n&&i&/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i&/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mi&&1&/span&
&span class=&k&&Next&/span& &span class=&n&&c&/span&
&span class=&k&&End&/span& &span class=&k&&Sub&/span&
&/code&&/pre&&/div&&br&就像这样&br&&img src=&/c1dc1bdc8f04ec1d5f9ede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c1dc1bdc8f04ec1d5f9ede_r.jpg&&&br&为了便于使用,我们把这个 Chemical 宏添加到快速访问工具栏中。&br&&img src=&/224c4b90b6c5dca08e6bd6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224c4b90b6c5dca08e6bd6_r.jpg&&&br&&br&改个图标和名字&br&&img src=&/d89e9eccde6aa59f1844e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d89e9eccde6aa59f1844e_r.jpg&&&br&然后这货就跑到这里了。&br&&img src=&/cdaed3bb19f7a3bbc37a6ddb4ab0a78c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br&用法很简单,我们敲好化学式。&br&&img src=&/025e1cc37f87a6b992f1fdc8e6e67741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1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025e1cc37f87a6b992f1fdc8e6e67741_r.jpg&&选中第一个化学式,然后点击那个添加的按钮,然后上下标就好了。&br&&img src=&/bd6bce65de39_b.jpg& data-rawwidth=&447& data-rawheight=&1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bd6bce65de39_r.jpg&&选中第二个,重复刚刚的过程。&br&&img src=&/70851bfcbe7d5cbe958fe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1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70851bfcbe7d5cbe958fe_r.jpg&&最后补充一点:因为 + 号有可能是离子符号,也可能是加号,所以为了区分,我这里偷懒了。我认为紧跟着分子式的加号是离子符号。所以要求分子式中加号要与分子式之间有一个空格,离子符号不允许有空格。抽取分子式也是判断空格的,这也要求分子式和 + 和 →
之间有一个空格。&br&&br&代码有点丑,见谅。
提醒,我只考虑了±1价的离子,确实是欠考虑。代码什么的我就不改了吧,大家领会意思就好了,(╯‵□′)╯︵┻━┻谢邀。VBA 来搞定这货。因为用 VBA 分析哪些是化学式哪些是正文,确实有点困难。所以采用另外的方法,就是用户用鼠标选中化学方…
Sindy就只推荐一条,好用得一塌糊涂相见恨晚:(而且在天朝也不被墙,是穿了马甲的谷哥)&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注意选择“学术”&br&&img src=&/5da6f77e4be839b25ce7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5da6f77e4be839b25ce7_r.jpg&&使用方法:&br&比如我们要搜“&b&非正常人类研究&/b&”,键入abnormal psychology
,回车。于是就出现了:&br&&img src=&/dfdea1105ecf176c8527b1d_b.jpg& data-rawwidth=&974&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4& data-original=&/dfdea1105ecf176c8527b1d_r.jpg&&点击右列蓝色链接的获取PDF&br&得到的栗子:&br&&img src=&/4f91ca9edd39_b.jpg& data-rawwidth=&1084&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4& data-original=&/4f91ca9edd39_r.jpg&&&br&搞定。
Sindy就只推荐一条,好用得一塌糊涂相见恨晚:(而且在天朝也不被墙,是穿了马甲的谷哥)注意选择“学术”使用方法:比如我们要搜“非正常人类研究”,键入abnormal psychology ,回车。于是就出现了:点击右列蓝色链接的获取PDF得到的…
我是搞计算机的,不清楚文科论文的特点,不过我想方法上多少可以类似:&br&&br&1. 克服精力不集中、拖延的一个好方法是把大任务细分成小任务再逐个完成。具体到写论文这件事,你可以用一个逐步细化的方法:&br&&ul&&li&先列出顶级的提纲,然后逐节细分出你要讨论的点,每个点用一句话表示。以计算机的短会议论文为例:Introduction一节依照叙述的逻辑,用3-5句话写清楚你的动机;方法一节列出你要阐述的技术点;Related Work逐条列出相关工作,等等。&/li&&li&接下来以这个细化提纲为基础,再细分,比如Introduction中每句话需要哪些数据填充,哪些话背后还有更复杂的逻辑,将这些细分的逻辑再用几句话展开等等。&/li&&li&通过一个不断迭代的步骤,最后就能获得一个比较精化的版本,这样最后再理顺完成就可以了。&/li&&/ul&这样,把每一个节、每一个句话的每一次细分看作一个小任务,每次坐下来写的时候,目前就是完成几个小任务(也不一定按顺序),这是我个人发现比较容易逐步把一篇你很不想写的论文慢慢拖完的一个方法。&br&&br&p.s. 该方法就针对特烦,写特不想写的论文的情况。你要是有想法,灵感来了,那就抓紧时间一气呵成。&br&&br&2. 上面那个是战术上的方法。另一个战略上的方法,针对那种有deadline的论文,就是之前啥都不想,完全不让这件事干扰你的生活,死命拖。一直拖到,你觉得再不写就废了的一个时间点,比如还有一个月甚至一周。然后抱着废了的决心,蹲下一次拉完。&br&&br&这也算是屡试不爽的绝招。
我是搞计算机的,不清楚文科论文的特点,不过我想方法上多少可以类似:1. 克服精力不集中、拖延的一个好方法是把大任务细分成小任务再逐个完成。具体到写论文这件事,你可以用一个逐步细化的方法:先列出顶级的提纲,然后逐节细分出你要讨论的点,每个点用…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写给谁看的呢?&br&&br&我认为不是写给作者看的,也不是作者所谓参考过的文献。&br&&br&而是写给读者看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写给读者看的文献。&br&或用于交代背景,读者可以按图索骥;&br&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读者可以查证;&br&或引用他人数据方法或数据,读者可以查阅;&br&。。。。等等&br&&br&总之,参考文献是作者给读者“参考”的文献,对读者判断文章正确性,进一步开展研究有价值的文献。而不是作者研究的心路历程,把参考过的东西都扔上去。&br&&br&&br&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参考文献是有选择性,而不是参考过的文献都会写进去。&br&&br&土木的论文都离不开牛顿定律,我们肯定参考了牛顿的相关文献,但我们不会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作为参考文献列在论文后面,或者把理论力学列在论文后面,因为我们认为读者是非常清楚牛顿定律,不需要再参考什么。&br&而如果论文里面引用了某个数学方法,这个方法读者未必清楚,我们就该引用文献供读者参考。&br&当然,如果这个方法仅仅是微积分,那必然是不需要引用高等数学的,虽然你参考过高等数学。&br&&br&&br&PS:虽然大部分期刊都是用Reference,但我也见过美国的期刊用bibliography这个词。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写给谁看的呢?我认为不是写给作者看的,也不是作者所谓参考过的文献。而是写给读者看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写给读者看的文献。或用于交代背景,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读者可以查证;或引用他人数据方法或数据,读者可以查…
国内有的期刊就是犯贱,我是不想点名了,不但不想要本科生的文章,硕士研究生的都不要。&br&我还碰到过一个杂志说只接受副教授以上职称投稿,否则让我去找两封推荐信。&br&&br&怎么办,两个办法&br&1、不投这个杂志,换个杂志。(推荐)&br&2、把学历写成博士生,我的研究生有这么做的。
国内有的期刊就是犯贱,我是不想点名了,不但不想要本科生的文章,硕士研究生的都不要。我还碰到过一个杂志说只接受副教授以上职称投稿,否则让我去找两封推荐信。怎么办,两个办法1、不投这个杂志,换个杂志。(推荐)2、把学历写成博士生,我的研究生有这…
用文献管理软件啊。。完全没有搜索,命名的问题了~&br&我用的是Papers,听说Mendeley也不错不过我不熟悉,期待用过的人来说下。&br&&br&简单介绍下Papers,内嵌的多种搜索引擎(我主要用Google Scholar)&br&&img src=&/07e68be5ccc3fdb0c6c7d098de24dac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点开只要有权限就直接可以下下载到Papers里面,所有元文件比如题目作者发表日期杂志页数都在的,需要引用的时候直接从软件里拖出来&br&eg: &br&Malone and Hannon. Small RNAs as guardians of the genome. Cell (2009) vol. 136 (4) pp. 656-668&br&&br&查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关键词,比如作者信息,甚至PDF正文里的关键词都可以直接通过简单的搜索找到eg:搜索small RNA&img src=&/2e57f742eca37cd788cc7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br&不过我不确定这个软件Windows有没有,而且全功能版本是付费的。&br&Mendeley是免费的而且口碑很好,可以试着用下~&br&&br&下个好的文献管理软件吧~~不要想着命名的问题了,这种复杂的事情交给电脑就好了!
用文献管理软件啊。。完全没有搜索,命名的问题了~我用的是Papers,听说Mendeley也不错不过我不熟悉,期待用过的人来说下。简单介绍下Papers,内嵌的多种搜索引擎(我主要用Google Scholar)点开只要有权限就直接可以下下载到Papers里面,所有元文件比如题…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在我发第二篇文章时,我还是一开始写算式,最后才写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后来当脉络出现问题时,便要重新改架构,浪费了大量时间。后来我的博导告訢我,其实技术细节都是其次,因为大部分物理文章的数学推导都是可用文字表述的,数学不如想像重要,但如果我一开始就写好Introduction,架构定好,脉络想好,那以后的改动也不会是大范围改动。后来我工作后,才渐渐明白这说话的深意。论文之所为「论」文,在于argue,不在于结果,结果和图表只是用来支持你的argument。也因为如此,应该是大概想到投到那期刊在决定内容了。&br&&br&另外,每读别人一篇文章,便纪录在BibTeX,要有固定的naming scheme,写文章时引用打\cite{....}即可。这也可以使自己更记得自己读过的文章。&br&&br&画图不要用Excel,用Mathematica、XMGR或R(用ggplot2包),如真的要编辑图,可用其他软件,如powerpoint(我本科的导师用Illustrator)。&br&&br&算式推导只需要显示模型和结果,或许需要点key step。实际如何,也许多看文章便有感觉,而且不同期刊的要求也不同。&br&&br&尽量用LaTeX。(当然也看institution要求,我所在的institute规定要用Microsoft Word。。。。。无奈。)
谢邀。在我发第二篇文章时,我还是一开始写算式,最后才写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后来当脉络出现问题时,便要重新改架构,浪费了大量时间。后来我的博导告訢我,其实技术细节都是其次,因为大部分物理文章的数学推导都是可用文字表述的,数学不如想像重…
我觉得对于低年级本科生,如果有发论文的打算,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科研方面起步。不得不说某些高校课程设置真心不怎么合理,低年级水课一堆,想做科研连基础都没有(比如某校啊!统计系不开Real Analysis我认了,SAS放在大四我也认了!!!拜托可不可以不要把什么商业伦理企业责任领导力这种适合MBA的课放在专业必修课里啊啊啊啊啊!!!)&br&吐槽完毕,讲点实用的。不保证适合每个人,大牛就算了,不要笑我?&br&首先上学院的Staff版,最好挑个年轻的老师,看一下他的研究方向,若不(kan)反(bu)感(dong),ok,自行google之,对该方向有个大致的了解(至少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可以发邮件啦,大意是说我对这个很感兴趣blabla,很想有更深的了解blabla,如果您需要学生帮忙blabla…年轻的老师们大多很nice的。另外个人觉得春季学期末机会比较多,或者学期初发邮件也可,视情况而定。&br&另外不少高校应该会提供给低年级学生做科研的机会,而且大多鼓励学生独立提出课题。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寻找导师,从此赖在课题组=)&br&具备一定学术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上图&br&&img src=&/e112a7da1e5cdc6f8fe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1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112a7da1e5cdc6f8fe3_r.jpg&&&br&图示流程仅供参考,不过按照图示的思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发表论文这种事情,肯投入时间是最重要的,但对上图的流程不了解,可能仅仅在浪费时间。&br&另外推荐人人网上一篇文章&a href=&/GetEntry.do?id=&own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科生如何发论文?&i class=&icon-external&&&/i&&/a&&br&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觉得对于低年级本科生,如果有发论文的打算,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科研方面起步。不得不说某些高校课程设置真心不怎么合理,低年级水课一堆,想做科研连基础都没有(比如某校啊!统计系不开Real Analysis我认了,SAS放在大四我也认了!!!拜托可不可以不…
&p&才疏学浅 只是对逻辑很感兴趣:&/p&&br&&p&&b&一、第一律:同一律
&/b&&/p&&p&1. &/p&&p&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要求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性。即确定性。也即每一概念和判断,都是确定的,不能互为混淆。首先,概念上是什么就是什么,北京就是北京,不能成为上海;香蕉就是香蕉,不能谓之桔子。其次,判断上是真的就是真的,不能是真的又还是假的;是假的就是假的,不能是假的同时又是真的&/p&&br&&p&运用举例:&/p&&p& 证据的固定与审查,保证作案人的同一:&br&以证实“某人在某车内开枪杀人为例” (案例: 杜培武错案,也就是国产版 “肖申克的救赎”)&/p&&br&&p&2.案例一:云南杜培武案&/p&&p&案情简介:&/p&&p&日上午,昆明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俊波和女民警王晓湘尸体被发现于车内经勘查是被人近距开枪打死,警方认定,杀人的凶器是王俊波随身携带的“七七”式手枪,枪支去向不明。&/p&&p&当天14时许,昆明市公安局戒毒所民警杜培武(王晓湘丈夫)被抓到昆明市公安局,这时他才知道妻子王晓湘被杀害,而自己成了杀人嫌疑犯。&/p&&p&侦查和公诉机关认定杜曾驾驶过这辆微型面包车,并且于车内开枪杀人,动机为“因怀疑其妻王晓湘与王俊波有不正当两性关系,而对二人怀恨在心。&br&&/p&&br&&p&3.&/p&&p&分析&/p&&p&在本案中,公安机关最终认定的事实是杜曾驾驶过这辆微型面包车,并且于车内开枪杀人。侦查机关是这样来推定该事实的:&/p&&p&
汽车刹车踏板与油门踏板上足迹遗留的泥土为嗅源来与被告人杜培武的鞋袜气味进行警犬鉴别,结论“警犬反应一致”证明杜培武到过现场;尸检和枪弹痕迹鉴定证明死者是被公安局配发给王俊波的自卫枪所杀;而杜培武领口恰好有军用枪支的射击残余物,证明杜培武杀人,在加上测谎仪鉴定结论和杜培武的供述,足以证明杜培武即为本案凶手。(1)首先对于杜培武到过车内的事实重建,侦查机关所取证据明显存在问题:&/p&&br&&p&现场勘查笔录中并无记载车内附有泥土足迹,警犬嗅源属无稽之谈;2、警犬嗅源甄别于发案四个月后进行,且嗅源甄别结论不具备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对于杜培武到过车内行为的证据,远不能做到“个化,无法重建事实。&/p&&p&&b&也就是 : 杜培武到过现场的行为并没建立同一&/b&&/p&&p&(2)杜培武于车内开枪致二人死亡的行为,侦查机关所获取的证据亦存在重大缺陷——杜培武领口附着射击残留物,经鉴定为军用枪支射击火药残留物,尸检和枪弹痕迹鉴定确定死者为王俊波枪支所杀等证据,并不能重建杜培武枪杀二人的犯罪事实:&/p&&p&首先杜培武领口附着火药残留物的结论只是种属认定,属于“不完全个化”,只能证明杜培武曾有射击行为;&b&无法实现领口火药残余物和致“二王”死亡枪弹的同一认定&/b&,因此无法重建杜培武开枪致二人死亡的事实。&/p&&br&&p&再者枪弹痕迹鉴定确认死者是被王俊波自卫枪所杀,但枪支一直去向不明,也没能根据杜培武的指认找到作案工具——枪支,因此无法证实杜培武使用此枪支杀人。&b& 无法建立枪杀和杜培武持有本枪的同一证明&/b&&/p&&br&&p&通过分析以上通过痕迹、物证资料对犯罪行为的重建过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侦查机关推定的每一部分事实,在物证、资料的充足程度,&b&个化(同一认定)&/b&,对犯罪现场资料进行的案件还原上均存在重大纰漏失误,故造成了该侦查错案。。&/p&&br&&p&4.&/p&&p&以上内容摘自本人学术论文,已发表入库,不建议引用于学术用途。&/p&&br&&p&&b&二、第二律 :排中律&/b&&/p&&br&1.&br&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br&&p&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p&&p&非此即彼&/p&&br&&br&2.&br&运用举例 : 当你排除掉了所有的不可能性,不管剩下的是什么,无论多么难以置信,那都是真相!”——福尔摩斯 &br&&p& 刑侦实践中就是按照侦查方向的可能性一个个的试探,先从最可能的搞&/p&&br&3.&br&
在2中有一种最典型的案子——内部作案&br&&br&
曾经跟着师哥出过不少案件现场,其中根据一些现场的入侵方式、作案手段、选择目的的明确性,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受害人所认识甚至熟悉的,那么我们就一个个排查他们认识的人,一定就在里面,非他即它。&br&
例如: 村庄内部强奸案。&br&&br&&p&&b&三、充足理由和不矛盾律&/b&&/p&&p&1.&/p&&p&通常把这条规律表述为﹕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
充足理由律”是技术理性的重要内容,它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没有“充足理由律”,就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充足理由律”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原理。从这个原理出发,人们致力于探求事物的为什么,衍生出一系列规则、定律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br&&/p&&br&&p&2.&/p&&p&至于这个 直接上刑事证据法和刑事诉讼法相关的吧:&br&2010年《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第5条将之细化为五项内容:(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b&)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b&;(四)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五)根&b&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为唯一结论。&/b&有的学者将之概括为“结论唯一”标准或者“唯一性”标准,并把“唯一性”解释为“排除其他可能性”,认为只有对主要事实的证明达到“唯一性”,才能保证裁判认定的案件事实与客观事实相符,并认为它体现了“绝对”的因素。 &br&&/p&&br&&br&&br&&p&对文章进行了一定的删改 把泄漏半保密的东西全部删掉(实属无奈),只留下普法、法定证据、刑诉法等大众应当被普法的知识。&/p&
才疏学浅 只是对逻辑很感兴趣:一、第一律:同一律 1.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要求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性。即确定性。也即每一概念和判断,都是确定的,不能互为混淆。首先,概念上是什么就是什么,北京就是北京,不能成为上海;香蕉就是香…
来自子话题:
大约2009年注册&a href=&http://Academia.ed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cademia.ed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因为&a data-title=&@陳浩&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828da5d68a& href=&/people/828da5d68a& data-tip=&p$b$828da5d68a&&@陳浩&/a& 同学很激动的说有个学术界的linkin,乔姆斯基等大牛都注册了,而且,如果有人在google你的名字,它可以通知你!(我猜最后这一条才是他注册的原因吧......)&br&用到现在,基本闲置。刚刚跑去改了设置,接收尽可能少的邮件通知。&br&&br&&b&好吧我是来给另一个网站做广告的&/b&。&a href=&https://www.researchgate.net/home.Home.html?ref=log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searchGate&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个网站的邀请是隔壁部门的大老板(合作过一篇文章)发给我的,去看看了发现所里一堆人在上面,立即注册。&br&以下是比较:(缩写为A和R)&br&1. 界面。R 比 A 清晰易用一些,见截图。&br&A 的几项菜单:“分析”给出的是google搜索数据,“上传”和右侧的蓝色“上传”按钮重复,“找工作”在页面右下侧。(真不容易看到阿)&br&R 的菜单则实用的多:“话题”,“项目”,“发表论文”,more下面的两项是“找工作”和“工作单位”。&br&&img data-rawheight=&246& data-rawwidth=&1041& src=&/41d43d9b7b5ab3afb97ff9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1& data-original=&/41d43d9b7b5ab3afb97ff93_r.jpg&&&br&&img data-rawheight=&249& data-rawwidth=&844& src=&/6f5e4c8fade345dd55cae8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4& data-original=&/6f5e4c8fade345dd55cae8d_r.jpg&&&br&2. 基本功能。&br&A 只提供论文交流功能,R 则提供问答(Discussion,见截图,PS 我不认识提问这哥们......)、项目(虽然这个还没弄明白是怎么玩的)等功能。问答功能个人感觉比较有价值。&br&二者均提供“连接FB”和“注销”功能。&br&&img data-rawheight=&187& data-rawwidth=&538& src=&/c00c319dd8432f7cce5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c00c319dd8432f7cce58_r.jpg&&&br&3. 论文相关功能。&br&这部分必须详细说,因为两个网站都以这个为主打。&br&A 添加论文的方式包括:自己编辑,从网站(PubMed, ArXiv)导入,另外系统会找一些文章问是不是你写的。&b&槽点&/b&:添加论文不能添加杂志卷号页数你添加的是论文么?!!&br&&br&R 添加论文的方式包括:自己编辑,从文件导入(接受 BibTex, RIS, MODS, RefWorks, Refer/BiblX, Dblp, and XML from EndNote or Reference Manager),系统自动匹配。目前最后一条是我唯一的&b&槽点&/b&,因为每次访问 R 它都会拿这个问题来烦我。&br&&b&下面是 R 的亮点 &/b&:&br&&ul&&li&收录期刊的信息。如&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www.researchgate.net/journal/_Angewandte_Chemie_International_Editio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看得出来他们和期刊数据库有合作。&/li&&li&可以添加文章的 Citation 和 Cited by。&/li&&li&上传 pdf 的窗口会显示相应期刊的版权条款。&/li&&li&自动识别共作者,影响因子等信息。统计后显示在个人页面。&/li&&li&除了分享论文,还可以分享补充信息,未经同行审阅的成果等等。(见图)&/li&&/ul&&img data-rawheight=&536& data-rawwidth=&801& src=&/cec84f524fbc24aa406a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1& data-original=&/cec84f524fbc24aa406ad_r.jpg&&4. 个人信息编辑。&br&A 支持上传简历,R 采用的是根据论文里的地址和论文发表时间自动生成,可编辑修改、添加信息等,显示时有标准格式。&br&&br&5. 联系人推荐。&br&A 还在使用按照邮箱,FB 和 twitter 联系人推荐的原始方式。R 的方式是按照共作者和工作单位推荐,继续甩 A 几条街。&br&&br&总结:相比&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www.researchgate.net/home.Home.html?ref=logo&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searchGate&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http://www.academia.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cademia.edu&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个渣......&br&同志们弃暗投明吧!!&br&&br&最新发现:&br&ResearchGate 总部在柏林,默大妈刚刚访问了他们的总部,好感度继续攀升~
大约2009年注册,因为 同学很激动的说有个学术界的linkin,乔姆斯基等大牛都注册了,而且,如果有人在google你的名字,它可以通知你!(我猜最后这一条才是他注册的原因吧......)用到现在,基本闲置。刚刚跑去改了设置,接收尽可…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回忆一个不相关领域的人的故事,这个人叫李安。&br&&blockquote&&p&1978年李安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戏剧电影系,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但李安依然一意孤行,为了圆他的电影梦。大学毕业后,他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反对。&/p&&p&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从1983年起,他经过了6年多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助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30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奔波或许还有希望,最怕的是拿着一个剧本人家说可以,然后在这里改,那里改,改了再改,最后还是石沉大海,没有消息。&/p&&p&这时李安已经30岁了,古话说男人三十而立,可李安连生活都无法自立,这时他的爱人给了他及时的鼓励。李安的妻子是大学同学,但她学生物学,毕业后就在当地一家小研究所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那时候已经有了大儿子李涵。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他每天除了在家读书,看电影,写剧本外,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天傍晚边做完饭之后,跟儿子坐在门口,一边讲故事给他听,一边等待‘英雄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p&&/blockquote&你看在他出名之前,他在干什么:他每天在家读书,看电影,写剧本。这也就是三个要素:观察、文献、动手。&br&首先,观察,观察现实,观察历史,观察数据,观察其他领域的发展。李安能拍出《饮食男女》,我想应该是来自于生活的观察,能拍出《卧虎藏龙》《少年派》,也少不了对文学的借鉴。所以,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看现实,看其他领域的书,看数据,都是灵感的源泉。&br&其次,文献。对于李安来说,看电影就是看文献。对于经济学家来说,一篇文章的贡献总是站在其他人的肩膀上的。别人做了什么,什么地方有问题,你如果能解决,是贡献。别人没做什么,你做了,也是贡献。很多时候我们看一篇文章,不放在之前文献的角度,根本看不出这篇文章牛在哪里。就好像昆汀的《无耻混蛋》,你对文献没把握,你也不知道他在叙事方面有什么创新,而这部电影之后,类似的叙事方式就有人去follow,这就是贡献。&br&最后,动手。以上的这些东西,你不动手,天天拍脑门,恐怕还是不行。一个想法究竟是否可行?恐怕你得先拿到数据看一下pattern是否支持你的想法。或者直接replicate别人的文章,亲手做一遍,有些好想法说不定也来了。很多想法并不是一下子想到了就去做的,而是做的过程中才想到的。
谢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回忆一个不相关领域的人的故事,这个人叫李安。1978年李安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戏剧电影系,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但李安依然一意孤行,为了圆他的电影梦。大学毕业后,他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反对。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
以前知乎上有个问题,上知乎会给人带来什么错觉? 我觉得其中一个就是原来科研的人都是拿Google搜文章的。&br&&br& 难道你们实验室没有买各大出版社的授权么?没有内部文献检索系统么?再不济,也可以直接上IEEEXplore,APS,OSA之类的网站搜索啊。&br&--------------------------------&br&点反对+没有帮助的同学们,请看题好么?做题不审题的么?&br&PS:NIST入职培训的时候关于检索文献的内容可没告诉用google,也许是NIST本身自己的检索系统就挺好的吧。
以前知乎上有个问题,上知乎会给人带来什么错觉? 我觉得其中一个就是原来科研的人都是拿Google搜文章的。 难道你们实验室没有买各大出版社的授权么?没有内部文献检索系统么?再不济,也可以直接上IEEEXplore,APS,OSA之类的网站搜索啊。----------------…
来自子话题:
看到问题下面来了些天涯的,还请您们不要把暴戾之气带到知乎,谢谢!&br&-----------------------------------------------------------------------------------------------------------------------&br&第一次答知乎= =&br&因为看到了某女在微博热搜上,所以顺便八卦地在网上搜了一下,2010年博士毕业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孟蕾可能就是李健的妻子。&br&&br&&b&证据一&/b&&img src=&/725fb7faefec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孟小蓓”的微博上 第一个标签是“社会分层”&br&&img src=&/bff735edef635bc7824368_b.jpg& data-rawwidth=&737&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7& data-original=&/bff735edef635bc7824368_r.jpg&&而北师大民俗学网站上,孟蕾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涉及社会分层。&br&&br&&b&证据二&/b&&br&&img src=&/52d1e866abe5c9c9ab58ab_b.jpg& data-rawwidth=&841&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1& data-original=&/52d1e866abe5c9c9ab58ab_r.jpg&&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网站上,孟蕾出生于1979年,而百度可以查到李健出生于1974年,符合5年年龄差的说法。&br&2010年入职社科院研究所,与上面2010年博士毕业吻合。&br&&b&证据三&/b&&br&上面的截图中,孟蕾2011年11月在台北参加学术研讨会。&br&&img src=&/c21aae83add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c21aae83add_r.jpg&&而孟小蓓的微博中,2011年11月的记录,去过台湾的人应该能看出来,鲸鱼是花莲那边很有名的。还有2011年11月前后还有很多其他微博,可以看得出来,就懒得截图了。&br&&b&证据四&/b&&br&&img src=&/dabbcc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dabbcc_r.jpg&&这是孟蕾的博士论文,而孟小蓓微博中涉及的名品不少吧,品味不俗。&br&譬如:&img src=&/42f3a467c79adff2fcd9033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42f3a467c79adff2fcd9033_r.jpg&&&br&&b&证据五&/b&&br&蓓和蕾都是指“未开放的花儿”。
看到问题下面来了些天涯的,还请您们不要把暴戾之气带到知乎,谢谢!-----------------------------------------------------------------------------------------------------------------------第一次答知乎= =因为看到了某女在微博热搜上,所以顺便八卦…
刚刚写完硕士毕业论文,我来答一答。答完就睡觉(用绳命作答大家不用射)&br&&br&我妈生我的时候大出血,所以当护士把还哭得震天响的我抱到她面前的时候,我妈说,&b&快把她拿开……&/b&
刚刚写完硕士毕业论文,我来答一答。答完就睡觉(用绳命作答大家不用射)我妈生我的时候大出血,所以当护士把还哭得震天响的我抱到她面前的时候,我妈说,快把她拿开……
来自子话题:
因为学校要让我们保证基本每个学生都通过。老师清楚,学生也清楚。&br&&br&这种预设了结果的答辩,还有什么意思?&br&&br&研究生答辩不也差不多吗?
因为学校要让我们保证基本每个学生都通过。老师清楚,学生也清楚。这种预设了结果的答辩,还有什么意思?研究生答辩不也差不多吗?
同在写论文的战友独家诀窍:&br&&ol&&li&&b&最大的忌讳&/b&:写一会就打开字数统计看看写了多少字还差多少字。建议不要去管字数多少,把一个章节的道理讲明白了回头一看,嚯,不知不觉写了好多,信心倍增,又快又好。&br&&/li&&li&&b&要有条理性:&/b&每一章的每一小节最好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分项要逐条分类写明白,笼统写只会越来越难。检验方法就是:单独拿出每一小节的题目和内容,都是一道较完整的论题。&br&&/li&&li&&b&套用好句式:&/b&多找点优秀论文,学习他们的表述方式、用词顿句,必要时套用一下,替换关键词语即可。&/li&&/ol&
姬氏诀窍,绝不外传!
同在写论文的战友独家诀窍:最大的忌讳:写一会就打开字数统计看看写了多少字还差多少字。建议不要去管字数多少,把一个章节的道理讲明白了回头一看,嚯,不知不觉写了好多,信心倍增,又快又好。要有条理性:每一章的每一小节最好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分…
受邀。&br&&br&在科学网上看到李瑛老师&a href=&/blo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带本科生的文章&i class=&icon-external&&&/i&&/a&,我也说几句。&br&&br&先说说我对李老师遭遇的感想吧。我觉得本科生什么情况,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水平(招生的高考成绩,学院的专业课实验教学水平,学校组织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的情况等),所以不同学校的老师所谈及的本科生不一定有可比性。但是不管怎么说,从李老师文中介绍的来看,她以前带过的本科生都属于非常优秀的学生,性格也都比较健全(偏向主动积极型),都是特例。而且,也正可能由于李老师以往这几年的光辉“业绩”,在学生中口碑很好,说到李老师那儿做毕业设计的出路都不错,因此近年来开始有更多的学生投报李老师做毕设了,功利性的因素增多了。从我的标准来看,李老师文中的这位sur-prise同学,也挺可怜;未知是男生还是女生,性格或许就偏内向和被动。是ta懂得的道理太少,才让李老师频频sur-prise。小孩儿不懂道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懂,注定只能在发现的时候才进行教育。既然&em&注定只能&/em&到那时候才进行教育,那教育时也不必大惊小怪了,平心静气地把他该懂的道理说明白就是。另外,也许,一个人对本科生要求有多高,也跟他自己本科的时候水平多高成正比。也许李老师本科的时候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不待扬鞭自奋蹄”。而我本科的时候只能说是普通,所以对现在的本科生也多了一份理解。&br&&br&说来奇怪,以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立场从来都站在导师那边。各种论坛上往往充斥着咒骂导师的学生帖。收集起来看,世上也确实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导师。但我以往总偏向于认为这些学生抱怨的事情中有50%是无理的要求,导师没理由去做的,而另50%则是相当于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的要求,只能有少数导师能做到。在科学网上Neil同学的论点就跟我相反。每次他又在批评导师的时候我都很不爽但碍于情面我很少回复他。现在我的身份变成老师了,奇怪的是我又挺同情学生的了。可能是因为我做了班主任,带了一帮本科小朋友,心里很喜欢他们,产生了过份溺爱的心理。所以,哪怕像李老师说的那个sur-prise,我也只觉得挺可怜一孩子。&br&&br&我谈谈我自己的经历。我所在的学校水平大概属于39所之中的第39所那种。但由于南方高校少,在南方我校招生高考分数也不低,在北方招来的学生分数就更高了。我所在的学院也是学校中数一数二的。我从硕士起,在这学校待了快9年了。&br&&br&从形式上看,我们学校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似乎跟李老师那学校差不多,也是开题、中期、论文、答辩等一个不落,也要翻译英文文献,写文献综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很积极地提前联系进实验室,因为我们学校在本地名气还是不错,很多学生没打算考研,去投入求职的汪洋大海了,不到要导师给他们签名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联系导师做毕设的。这是现实。而正式做毕设的那个学期,头两星期学生要去实习,不进实验室。五月底就要交论文。因此,学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毕设的所有任务。先不说实验,光是文献综述、英文文献翻译、论文排版打印这些工作,由他们自己解决的话都远不止两个月,更别说要学习实验仪器操作及其原理,学习如何解释实验出数据,用书面规范表达出来,学习如何使用OriginPro作图,科学作图的规范……同时学院也不时要抓他们填写各种表格并签名(如果这个学生恰好是班长,他还不光要负责自己的,还要收齐全班的,兼跑腿)。只要这么一想,你很难认为你不用帮本科生做完大部分的事情。&br&&br&再到选题。如何体现“创新性”?由于我一向做的都偏基础,“创新性”就是体现在课题的“探索性”,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于本科生而言,真要做到这个要求的话,我就先要把整个“巨人”给他教懂了,他才能理解站在肩膀上看到的东西。这当然首先非常考验我的水平,能否复杂问题科普化。但毕竟也对学生要求太高。所以,我的理解,毕业设计的“创新性”是对学生的最高要求,达不到是常事,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做一点“重复性”的事情已经够锻炼他们的了。就好像他们去工场实习,最多也就只能在生产线上走马观花,能从原材料到产品看个遍,心中对这东西的生产流程全貌有个大概的认识,就挺不错的了;但事实上他们没怎么动手,都是工厂在做,他们在看。想他们去实习能帮工厂改进生产工艺?不太靠谱。&br&&br&综合以上对客观现实的分析,本科生毕业设计,应该选择自己做过,从头到尾不可能出意外的实验,作为学生的课题。主要培养学生完成这些实验和解释实验结果。至于这些实验是否回答了学述界未曾回答的问题什么的,不应作太高要求。哪怕这个实验没有新意,学生懂做这些实验并且解释实验结果,也是了不起的学习成果了。&br&&br&不同的学生特点不一样。如果只拿做研究这个标尺去衡量,学生也是有高下之分的。做科研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虽然学生们都是理工科,但是思维习惯还是千差万别,之前充期量也就是做过课堂实验,从来没有受过科研的思维训练。你如果没教他,你就不能期望他自己懂得演绎,懂得设计实验去回答问题等等,只能期求你说的时候他能听懂、明白。他也只能跟着你的思路做实验,很难独立形成自己的思路。&br&&br&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碰什么打翻什么,也没有观察的习惯,不懂举一反三和总结经验,所以实验上的各方面上手都特别慢。这种情况你就得及时识别,立刻降低实验难度,甚至动手部分帮他完成了,他在旁边把流程和原理看熟,到时讲得出来就行——因为这毕设也就俩月,他搞完就去公司报道了,你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使他的动手能力有质的改观,在这方面较真没意思。有能力的,让动手做做,不然可能也喂不饱这类学生,但一定要注意控制进度,不能撒手不管,一旦进度有问题,自己及时接受把实验做完。对于本科生,天天问是不过份的(但要以朋友、伙伴的态度来问,而不是以包工头的态度)。多问除了能控制进度外,还能及时了解他遇到的困能,很多时候你不问都压根想不到这种事情在本科生那儿会变成困难。如果是以兄长的态度,多问也会让学生感到有安全感,往往使他更积极更肯干,才更符合你的期望。平时不问,一出问题就跟他急,还要全赖是他态度问题,甚至把人家说哭了,学生只会觉得极度不安全,极度不着调,陷入“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的状态,那你说他是不是干脆去找工作考虑一下自己前途比较务实?&br&&br&毕设由于现实的不完美,要做各种妥协。但我觉得有一件事情是既难但又不可以妥协的,那就是学生对原理的认识一定要努力地保证。哪怕天天不干活,空口把整个毕业设计的故事能讲一遍,也比啥都不知道强。等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上台答辩的时候,学生要感觉说的是自己的话,而不是在背一些自己都不明白的话。这才是为什么我情愿实验上帮学生动手做了,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学习原理层面的东西。他可能要重复十次才能过好柱子,但他可能只需要十分钟就明白为啥要过柱子,过柱子要注意什么了。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做实验做得很辛苦,最后原理一知半解,连不成一个故事,写论文和答辩的时候也是走过场,那就会使学生对科研的印象很差,将来他如果是去工作,可能再也不会接触科研,本科毕设给他的不良印象将会是永久的。我觉得,其他的各种妥协,代价都不如这种结果来得大。就好像专业课的课堂学习一样,当然是以课堂讲课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而不是相反。学生通过思辩来理解原理是基本的,能有些实验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属于锦上添花。样品是我制,仪器是我操作,但是,学生眼睛是看完了全程的,问一句:为什么这个曲线是这种形状?——他照样有思考的基础,照样受到锻炼,不必要求实验是他亲手做的。&br&&br&最后,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作为老师,我们自己要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学生将来工作可能是各行各业,各种岗位,未必都跟专业相关。如果他确实认真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这个毕业设计在时间和要求上又有各种不合理之处,与他们找工作相冲突。在目前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要牺牲找工作的时间和机会,用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之中?我觉得老师们并非给不出一个答案,而是难以给出一个能让大家都接受的答案。老师往往压根就不想去关心学生找不找工作,也不想为学生找工作的原因而做任何妥协。他们认为学生之所以要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之中,就是因为“科研是神圣的”。素质好的学生,不继续读研,就为他感到可惜;差的学生,不继续读研,就认为他(自己这么差了还)不求上进,态度有问题,懒。这种观念本身就有偏差,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你跟学生说的道理很难让学生听得进去,因此学生固然不懂道理,但也不听你讲的道理。这是造成很多师生冲突的原因。事实上,做科研的往往认死理,不容许不自洽的行为,还为此洋洋自得;殊不知在混社会的人眼中,这就是书生气,酸!一个人适合做科研,还是适合混社会,是心性和气质使然,本科生虽然年轻,但这样的心性和气质已经形成了。一个“混社会型”的学生,也就无非因为你是老师对你退让三分,才听你使唤。可能将来他在社会上混开了,回想当年你对他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结论就是“在学校里干的都是酸秀才”。所以,我带本科生,首先会以朋友的角度来了解他的理想和志向,根据他所属的类型决定选题,决定我对他在毕设这件事情上的期望值。同时,一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底线,我又要坚持,因为毕竟学生是不懂事的。一切事情都是只能靠学生主动才能实现的,学生有多主动,事情就实现多少,你push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学生不主动,你就别做梦。对于一个“混社会”型的学生,你没必要跟他频频唱高调。假如能在这样的学生心中正确而客观地留下“科研”的印象,也许是更好的结果。&br&&br&&br&Read more: &a href=&http://www.andrewsun.net/panta_rhei/#ixzz2TNgtOxt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ndrewsun.net/panta_rhe&/span&&span class=&invisible&&i/#ixzz2TNgtOxt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受邀。在科学网上看到李瑛老师,我也说几句。先说说我对李老师遭遇的感想吧。我觉得本科生什么情况,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水平(招生的高考成绩,学院的专业课实验教学水平,学校组织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的情况等),所以不同学校的老师所谈…
我按我的时间线来叙述这件事情&br&&br&首先是在微博上看到朋友转发的杨飞的公开信。PhD和Researcher一卦的转发者大多的反应是学报发表在版面费在国外亦如是,当然也的确耳闻过一些暗箱操作或学术腐败的消息,在杨飞老师这件事微博上热烈起来的左右时间上同时发生的是美国science杂志刊出的一篇神文:一个叫John Bohannon的哥们儿故意写了篇漏洞很大的paper海投很多家学报竟半数录取→&a href=&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2/6154/60.ful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o's Afraid of Peer Review?&i class=&icon-external&&&/i&&/a& 以及外媒对中国学术腐败的报道→ &a href=&/news/china/-flawed-system-judging-research-leading-academic-fraud-looks-good-pap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cientific research: Looks good on paper&i class=&icon-external&&&/i&&/a&, 所以杨老师这件事很容易和这样的背景结合一起来被讨论。&br&&br&如此,这的确看上去是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但是我们不用急于把杨飞当成代表性的受害者。在他的公开信里提到他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侧重并着意提到了自己在博客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他给的称呼)。&br&&br&&a href=&/chinese/whatsnew/2010/gettinghot.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chinese/whatsnew/2013/clow.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切低碳经济都是纸老虎,兼全球变暖批判&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看了他的公开信后,因为感觉有些东西吃不太准。所以我浏览了两篇文章,再结合他的公开信,至少得出一些看法。&br&&br&研究方面&br&虽然杨老师在公开信里着意提到他的两篇日志(论文)作为自己这两年还是在保持研究的证明,但是客观的说,这两篇论文的份量非常有限。对于他的全球气候分析一文,首先我支持他对全球变暖分析报告的批评,这的确是文献综述该有的态度,但是这的的确确也只能算是对单一个材料学习后的读后感而已,如果真的是研究侧重方向,就不应该向他公开信里将如何自学完这个报告强调得那么显要,因为这简直是必需要干的事情(而几百页材料打印问题牵扯出来的对于报销的腹诽也有点混淆了重点)。承接《分析》一文,在第二篇《纸老虎》里把这份报告定义为漏洞百出的推行低碳经济的宣传册就显得有待商榷的,而由此引领的证明低碳经济是‘蒙钱’的主四个依据叙述的极为情绪化,斩钉截铁的否定里一些概念或数据的定义又有些想当然(比如他的一些类比,把低碳看成不得不的豪赌又或者关于太阳能产业和化石燃料储备的问题)。他的一些关于投资回报和炒作概念谋取暴利的批判并非没有根据。但是这恰恰联系到我真正在意的一点:&b&如果把他的评价看成是对现有研究或者现状的评估,按照研究者正常逻辑应该是得到研究的突破口(research gap),接下来的就是找对策了。&/b&这就是为什么要做研究,为什么要团队,为什么要立项目的出发点。而在这件事上,他的展开就有点奇怪了——不好搞,搞不了,然后一棒子打死(按他的话说这是鹤立鸡群的事情)。他在信里举了社会发展,担心马不够用的庸人之见,可为什么在新能源新政策遇到阻碍磕磕绊绊时自己扮演的也是站在路边一味唱衰的角色呢?在我们经受着雾霾,水污染,食品问题的当下,在经受气候变化就会恶化成水灾,风灾,冰灾的城市里,揪住2007年一个环境报告的不足之处(明确的写在报告的limitation里)进而怀疑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将研究使命让渡给宗教信仰,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研究人员负责的行为。&br&&br&所以我的态度是:对杨老师坚持自己价值观的行为表示钦佩,考驾照不送烟,这是你正直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研究者该恪守的是:自己有机会接触的信息量为的是去做出改变,而不是成为一个比普通人懂得多一些的愤青。 &br&&br&而另一点,是我在看他的信的时候一直在等的,关于教学。&br&&br&我爸妈也是老师,也为了评职称出版物伤过脑筋,我也不认为拿个海龟博士发几篇paper就有了能传道授业的本事。所以我可以接受杨飞对出版的态度,但要得到进一步的支持,还得有一个必要条件:&b&你的当老师当得怎么样?&/b&他的公开信里提到了他的摄影爱好,提到了他的博客,提到了他的低碳研究,提到了他对种种俗事的态度,可就是漏了对自己教学的评价。在《纸老虎》开篇他提到学生找他带队SIT(大学生创新竞赛项目),题目是关于碳排放的机制设计,他的反应是要做就做碳排放机制的不可行性(这也是他一棒打倒,鹤立鸡群的出处)。。。为什么就不能是对现有模型的反思和重新设计?不客气的说,这真的是在很消极的影响自己的学生。&br&&br&这是我作为旁观者觉得杨老师的公开信所没有公开的地方。
我按我的时间线来叙述这件事情首先是在微博上看到朋友转发的杨飞的公开信。PhD和Researcher一卦的转发者大多的反应是学报发表在版面费在国外亦如是,当然也的确耳闻过一些暗箱操作或学术腐败的消息,在杨飞老师这件事微博上热烈起来的左右时间上同时发生的…
楼主你好,我跟你同级。&br&我已投一篇SCI一区未退,改稿中,准备出国。&br&&br&楼主既然会R和Matlab,那应该也是对金融工程有所兴趣,就差选题就可以开始做东西了。&br&自学计量推荐古扎拉蒂的教材,但是搞科研也可以不看,国内的硕士博士论文是最好的教科书。&br&&br&我就说一下我的研究过程吧,给楼主一个参考。&br&&br&选题&br&大一下,班主任组织了一个学术讨论组,主要就是让班里学霸们了解一下科研是个什么鬼,每半个月请同学们喝一次咖啡,普及了一些实用的时间序列的基本模型。&br&老师暑假留了个附加作业,实现Jump GARCH,给了几个论文。当时其中只有一篇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我能看懂,而我以为作业必须得做,就花了一个多星期把他论文结果复现了一下,交作业了。&br&老师收到作业震惊了,因为他也在做还没做出来我就交上了,就建议我发论文。&br&&br&看文献&br&我打算出国嘛,想着就好好弄弄发个牛逼点的吧,就开始没命的找资料,把有关的基准文献的模型全都自己推导了一遍,又粗略的看了看最近几年的被引较多的文章的摘要,就能画出这个方向的模型地图了,大概用了一个多月吧。&br&大二开学数模国赛,学会了用Mathematica,事实证明这货真是推导公式的好帮手。&br&&br&模型实现&br&我对这些流行的模型又分析了一下,就选定了一个看上去高大上但是自己感觉逻辑上并不靠谱的模型和比较精确的研究方法,开始码程序,这个过程很痛苦,白天又得上课,晚上宿舍还断电,连续俩月每天熬到晚上三点半电脑没电,熬得早上上课眼睛睁不开老撞电线杆。&br&结果出的也很辛苦,因为对于有些数据这个模型很管用,我又自己模拟了不少时间序列,才发现这个模型的奥秘,然后推导了一下,能指出他这玩意对谁不靠谱,为什么不靠谱来。&br&于是一个小牛人就这样被我给砸了场子。&br&&br&码文章&br&然后就码文章了,码文章也挺头疼的,我是码完中文的,然后翻译一遍,把所有话都用同样的被动句式说。然后找基准文献,按照大牛人Duffie的表达方式把所有的术语都改了,然后找了个外院研究英国历史的老师给润色了一下。这个说慢慢说快也快,也就不到一个星期吧。&br&返得倒是挺快,一个来月就返回来了,因为我想发坏到底吧,就直接投给当时发了那个小牛人的文章的杂志了。垫脚石大哥辛苦你了。&br&估计我写得实在太简略,这么大个的东西我才写了二十多页,现在返回来就是让我把一些内容说得详细点,再表达的通透点,再多加几组数据。我就当练写作了。。&br&审稿人还问我真的没有别的作者吗?我直接给他回了我那两大本子推导草稿纸和自己一部分代码的图片,他就老实了,还告诉我他是UCSD的副教授,一瞬间感觉套磁都容易了许多。Granger已经去了,我想去LSE。。&br&&br&&br&&br&&br&前前后后至少有五个月的时间,我是吃饭睡觉走路都在想这个。&br&&br&前头的学长学姐说的不错,导师的确有用,我要有个导师我也不至于自己画模型地图,但是人永远只能自救,最重要的还是你在这件事上花了多少精力,以及你的效率有多高。&br&而且以国家项目高低分辨导师程度,对于自然科学管用,对金融不管用,因为有些项目是因为涉及西部大开发啥的而被报上的,实际并不高大上。&br&&br&对了,还是要提高效率。&br&一旦选题,你至高无上的目标就是把它弄好,而不是学数学学编程。&br&我也没学过复变,我就导那一个公式,就需要一丢丢复变,所以找个数学的同学问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特特的把这门课学了,适可而止。&br&还有,刚开始看文献难免一头雾水,论文内容艰深而又文字酸涩,信息量大,很恶心。但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张嘴念论文是一个有神奇效果的阅读方法,看不懂公式可以先放着,因为数学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br&&br&祝楼主早日开题。
楼主你好,我跟你同级。我已投一篇SCI一区未退,改稿中,准备出国。楼主既然会R和Matlab,那应该也是对金融工程有所兴趣,就差选题就可以开始做东西了。自学计量推荐古扎拉蒂的教材,但是搞科研也可以不看,国内的硕士博士论文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就说一下我…
来自子话题:
答辩老师才懒得看致谢&br&&br&不过我还真看到过致谢错导师了的。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导师印象深刻
答辩老师才懒得看致谢不过我还真看到过致谢错导师了的。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导师印象深刻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问一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