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银行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码可以复制银行卡吗

42万咋被骗?银行卡号、密码给了骗子_新浪新闻
42万咋被骗?银行卡号、密码给了骗子
  老人将信息告诉对方后 发现40万被转入“疑似境外卡” 该卡有多笔其他交易记录
  丁照民行长
  ■华商晨
  报 华商响网
  记者 陈思
  ■新闻回放
  1月6日,中国工商银行沈阳黄河支行为了一位老人临时锁门半小时。此前,这位老人边打电话边汇款,在ATM机上操作生疏。银行方怀疑老人遇到了电信诈骗,但老人坚称没被骗。7日,老人报案承认被骗42万元。
  首次报道题目:《怀疑老人汇款遇骗局 劝阻无效银行临时锁门》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李莹莹 王宇)1月6日老人汇出2万元后被制止,之后又是怎样被骗走了40万元?
  昨日,知情人讲述:“1月6日,老人汇出两万元被民警送回家后,他并没有再去任何一家银行给‘骗子’汇款,而是在‘骗子’的诱骗下,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全都告诉了对方。次日,老人查自己的银行账户,发现40万元已全部被转走。紧接着老人再给‘骗子’打电话,对方电话无法接通。”
  直到7日下午,老人来到黄河派出所报案,这才最终确定老人被骗。
  有知情人透露,老人在工行存入对方卡上的两万元被转入一个疑似境外账户的卡上,而后来老人被骗的约40万元也大部分存于这个账户上,目前此卡的相关信息尚无明确查证,只知道是通过网上转账方式操作进行的跨行汇款。从1月6日至9日,这张疑似境外账户的卡上存在很多笔交易记录,打印出来的记录约有两页A4纸(单面),而除了老人的钱之外还有别的交易记录,其中有转入金额,也有转出记录,但多数是转入金额记录,其中交易金额较大数目有几十万元。
  知情人表示,由此可以看出,这张疑似境外的账户也可能是一个中转的卡,因为上面的钱在不断转出。而就老人第一次现金存入的工商银行账号而言,对方可能是偷用他人身份证办理的卡,因为从身份证查看并不是当时打电话者,因此取证工作将有一定难度。
  昨日记者多次联系老人,老人始终不愿接受采访。
  ■焦点
  银行卡在老人手
  钱是如何被取走的?
  业内:卡可能被克隆
  老人虽然将银行卡账号、密码信息泄露,但银行卡仍在自己手中,为何钱会被取走?
  银行行业内一名资深人士对此表示,有可能是老人的银行卡被克隆了。
  因为“银行卡复制器”频频被曝光,现在网上搜索“银行卡复制器”已经很难找到卖家的网页链接了。但记者发现,换一个关键词,在网上搜索“银行卡解码器”,立刻就跳出许多以“某某科技”、“某某软件”为名的网站。这些网站大多藏匿在地方论坛或某门户网站的贴吧里。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李莹莹
  ■专访工行黄河支行行长
  40分钟努力白费了,希望老人不要难过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沈阳黄河支行行长丁照民。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在夸你。
  丁照民:我知道很多人关注,但这只是一件小事,不算什么。我们同行遇到这样的事,也会这么做的。
  记者:想过老人最终被骗这么多吗?
  丁照民:没想过,以为只是那两万呢。
  记者:知道老人又被骗的消息,你现在的心情……
  丁照民:我们尽力了,但没想到老人又被骗了。我们40多分钟的努力白费了……
  今天一整天的心情都不好。
  记者:想过去安慰大爷吗?
  丁照民长:想过,但怕老人压力大,再提起这事心里难受,就没去……希望老人不要难过。
  ■银行举措
  防电信诈骗 银行对员工有奖惩机制
  昨日,记者从沈阳多家银行了解到,针对汇款,各银行均有防电信诈骗的提示服务。
  据这几家银行的相关人士介绍,这些防电信诈骗举措,一般只适用于在柜台汇款的情况,对于在ATM机上操作的,银行很难做到干预。
  总行外部欺诈风险
  信息系统与公安
  部门网络对接
  对于工商银行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保卫部郭亮处长介绍,目前对工行来说,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是由总行统一下发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口诀。
  二是利用营业网点LED经常滚动播放,自助银行大厅及营业大厅张贴海报给客户提示。
  三是工商银行总行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与公安部门网络系统对接,公安部相关欺诈信息通过外部欺诈系统传输到基层营业网点平台,即时筛查外部欺诈风险状况并预警和控制。
  “这些信息都是经公安司法部门备案的,如果发现有涉嫌电信诈骗的卡、身份证等信息,在柜台内电脑上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涉嫌电信诈骗,提示注意……”郭亮说,这一系统与柜台内相连,但在自助设备上没有提示。
  四是在营业窗口发放《防范电信诈骗安全告知单》,柜员在为客户办理汇款时,还要注意客户神态、举止并询问客户是否认识收款人。
  郭亮介绍,工行皇姑区内各支行去年成功防范七起电信诈骗,涉案金额25万元。
  遇到疑似电信诈骗
  没提醒客户,员工或被问责
  除了四种防范电信诈骗的方式,郭亮处长介绍,该行员工如果没有提醒客户,导致电信诈骗案件发生,那么还将视情况进行问责。
  记者:银行面对阻止电信诈骗有无奖惩机制?
  郭亮:如果员工没有提醒客户,导致电信诈骗案件发生,那么将视情况进行问责。
  记者:面对老人汇款,银行有无提示性服务?
  郭亮:除了柜台人员的提醒,营业厅内LED滚动播放防范电信诈骗。还有自助区ATM机上张贴关于电信诈骗的告知单。
  记者:该事件发生后,想对市民说些什么?
  郭亮:其实表扬工商银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呼吁中老年人在来办业务时,请容我们询问一分钟,耐心等一会,我们只是为了让您的资金更安全。
  记者:从银行角度,有哪些建议?
  郭亮: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联合各家银行,多组织宣传活动,主要针对中老年人,尤其在自助设备上汇款方面,形成防范电信诈骗的良好氛围。
  设“成功阻截风险
  事件专项奖励”
  每年都有员工获奖
  记者了解到,交通银行内部设有一个“成功拦截风险事件专项奖励”。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这个奖项不是专门针对电信诈骗的,还包括日常保卫等领域,奖励的规格根据风险事件性质、拦截难度、示范效应而定。
  如何确定成功拦截风险呢?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调取当时的监控录像,他们也会在回访时询问当事人,此奖项每年一评,定期送审,年终核发,每年都有员工获此奖励。
  提示汇款客户,阅读一份标明各种诈骗途径的提示单,了解更多防诈骗知识,再在单子上进行签字。
  万元以上转账汇款、无卡无存折的客户,拿防电信诈骗安全书给其阅读,提示有风险,对客户交易登记。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王宇 马晓鹏
  ■委员建议
  银行与公安联网,遇可疑转账账号及时叫停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常旭)银行应与公安部门联网,帮助百姓对大额转账业务核实收款人身份,防止被骗。
  对于本报报道的《银行锁门劝阻的老人被骗了42万》,沈阳市政协委员王健说,他自己包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都接到过骗人的电话、短信,比较普遍的就是发短信提示“我是房东,请把钱打在……卡上”,还有南方口音的人以朋友相称骗钱等,老人受骗的居多。
  对此,王健建议,银行系统应向用户普及银行信贷知识,多做银行卡诈骗案例的宣传,提高百姓的防范意识。
  同时,银行可以与公安系统联网,在市民进行转账业务时,公安部门可以及时提醒该账号是否属于诈骗常用的账号,及时叫停被骗行为,或者协助银行核实收款人身份等。通信系统应通过相应手段,把这些诈骗信息或电话屏蔽掉,从源头上防止居民受骗上当。
  ■市民提议
  银行间能否建立一种联动公约?
  有市民提出:如果银行间建立一种联动公约,出现可疑情况时及时相互告知,共同防范,那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此类事情的发生概率。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家银行发现老人遭遇了电信诈骗并制止,能否及时将情况告知其他银行。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比较理想,因为存取款属于个人行为,银行很难以服务者的立场来约束,也很难判断事实真相。这种公约涉及到多家银行,也是需要时间协调和遵守的。”
  该业内人士建议,预防老年人被骗,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家人陪在老人身边,多与老人沟通,以及多给老人进行防电信诈骗方面的宣传提醒。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徐征  (原标题:42万咋被骗?银行卡号、密码给了骗子)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股票/基金&
银行卡被克隆损失谁担 有无密码银行担责不同
  中新网8月16日电(金融频道 安利敏)近期银行卡遭克隆盗刷案件频发,犯罪工具网上随便买、信息泄露严重称重要原因。一旦用户银行卡被克隆盗刷后,用户遭到的损失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银行卡是否设置了密码对银行来说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  银行卡克隆被盗刷案情大增 发风险提示  近期以来,银行卡遭克隆盗刷案件频发。据中国青年报14日报道,2011年广东省因银行卡疑似被克隆而向投诉的数量是2010年的近9倍。今年1到7月,全省法院新收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就高达13096件,同比增长17.30%。其中,因克隆卡而引起的纠纷上升最快。  据广州日报15日报道,据了解,犯罪工具可在网上随意购买已经成为引起盗刷银行卡诈骗警情大幅度提升的有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窃取银行卡资料的犯罪工具可在网上随意购买,如摄像头、磁卡数据采集器、空白卡、写卡器等工具。资料显示,一套复制、制作银行卡的设备仅需3000元左右,三分钟就可复制好一张银行卡。只要磁卡从读取槽内划过,资料就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然后再利用配套的写卡器将卡内资料刷入空白卡便制成伪卡,即可随意盗刷。  此外,信息外泄也成为银行卡诈骗案频发的第二大原因。为此银监会还专门发布了关于保障金融消费者银行卡资金安全的风险提示。用户应尽量避免在非正规的商铺刷卡消费;刷卡消费时要确认是不是银联POS机;输入密码时要用手或者物体进行遮挡;尽量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要外泄。维护自己的银行卡安全。  银行卡被“克隆”损失谁担? 设置密码与否银行担责不同  一旦用户银行卡被克隆盗刷后,用户遭到的损失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广州日报15日报道了一则案例。银行卡未离身,可卡中2万元存款却不翼而飞,储户周某被告知银行卡被克隆存款遭到盗取。与银行协商赔偿未果后,周某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法庭。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审理此案认为,银行提供的银行卡不具有完整的防伪功能,提供的自动柜员机不具有识别伪造银行卡的功能,未尽到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需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由此造成了周某的损失,银行需向周某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虽然银行对识别伪造卡有责任义务,但在银行卡被冒用、伪造盗刷等犯罪行为中,银行卡是否设置了密码对银行来说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  据中国青年报14日报道,广东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未设密码的银行卡被伪造后交易的,发卡行如办卡过程中履行了不设定密码后果和风险的提示义务,持卡人需承担不超过卡内资金损失50%的责任。银行未识别克隆卡,应当承担不少于50%责任,但如果持卡人对卡被伪造有过错的,银行可以减轻责任。  该负责人表示,对设置了密码的银行卡,持卡人对密码的泄露没有过错的,对银行卡账户内资金损失一般不承担责任;持卡人用卡不规范足以导致密码泄露的,一般应当50%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用户“被克隆”遭遇取证难 银行用章程将责任“撇清”?  中新网金融频道仔细查阅工农中建四大银行银行卡章程比较发现,虽然表述略有差异,但四大行都规定,持卡人有应妥善保管银行卡及其卡片信息、密码、交易凭证和身份证件等的责任和义务,不得将卡片信息、密码等相关信息泄漏给他人,否则应自行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或损失。言外之意,如果用户不能举证自己对泄露银行卡信息没有责任的话,因被盗刷而蒙受的损失可能都要由自己承担。  此外,除工行牡丹灵通卡规定申领银行卡必须设定密码外,其他几大银行借记卡贷记卡申领使用密码还是签名均由持卡人自行选择决定。而在四大银行中,几乎所有银行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发卡银行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言外之意,在使用密码进行交易的情况下,无论用户能不能有效证明不是自己本人在使用银行卡消费,银行都视同是用户本人的行为。  四大行还规定,在不凭密码进行的交易时,记载有持卡人姓名的交易凭证为该项交易完成的有效凭证。因卡片未按本规定签名导致的交易责任及损失由持卡人承担,银行不承担责任。其隐含的含义可解读为,如果用户没有设置密码凭借签名消费时被盗刷,银行完全可以把未及时识别伪签名的责任推给商户。可以说,无论设置密码与否,银行算盘都打得很精明。  而对于用户来说,面对银行强势的章程条款,用户在蒙受损失后最大的困难将是如何有效举证的问题。  据羊城晚报8月2日报道,近来,“克隆卡”案件正呈增多之势,为此,广州市增城新塘人民法庭法官提醒市民,遭遇盗刷应第一时间取证。得知被盗刷后第一时间的报警记录;能够证明取款发生时,真卡(或存折)在其本人手中的证据。为此,可以迅速到最近的银行柜台或ATM 机进行一次存、取款交易,并保留凭证;迅速向发卡银行提出止付要求;向涉案银行反映情况并要求对监控录像进行提取和保留。建议市民开通银行短信通知功能,及时发现“盗刷”行为。  然而,现在发生的很多“克隆卡”案件涉跨省市及境外取款占比超过70%。当事人普遍存在“取证难”,尤其是境外被盗刷,警方破案难度大。  或许,在加大对银行卡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银行、持卡人、特约商户、收单机构等都对银行卡的使用履行义务,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才能有效遏制银行卡乱象。(中新网金融频道)
08/10 10:0208/16 07:4408/16 01:4508/16 01:1108/15 21:4408/15 08:2908/15 03:22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您的位置: &>&
男子无意泄露银行卡密码 被朋友复制银行卡盗刷15万
  厦门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湖法宣)小江因轻信朋友,随口说出岳母的银行卡密码。结果,朋友趁机记下密码,复制银行卡,盗刷了15万元。  近日,盗刷者苏某在湖里区法院受到审判,因犯信用卡诈骗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受害者的女婿小江很懊悔,他说,只因自己轻信朋友,害岳母银行卡被盗刷。原来,去年9月,小江的岳母把自己的银行卡给了小江,让他帮忙去买轿车。  买车当天,小江和朋友苏某一起去车行的收银台结账。双方本是好友,因此小江也没有防着朋友,就在收银台旁边,直接随口说出密码,不料被苏某听到。  当时苏某刚好缺钱,就动了歪念。他听朋友陈某(另案处理)说,有一种仪器,只要拿别人的银行卡在卡槽上刷一下,输入密码就可以取钱。  于是,事后苏某特意找陈某借了一台这样的仪器。然后,他再趁小江不注意时,偷拿小江岳母的银行卡在这台仪器上刷了一下,获取了该银行卡的相关信息。由于苏某已经记住了密码,因此,他在陈某配合下,顺利复制银行卡,刷走15万元钱。  案发后,小江听说岳母卡内存款丢失,就找苏某和陈某二人对质,最后终于问出实情。
[责任编辑:刘学佳
详情请关注:
遇见婚恋网
文明小博客青年超市收款偷窥密码 复制银行卡大肆盗刷
  本报13日C05版刊发《超市付完款,就被盗刷了》一文后,用卡安全问题引发了市民的热议。犯罪嫌疑人董某究竟是如何走上犯罪之路的?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购买作案工具并通过演练  老家在济阳的董某今年仅20岁,刚刚高中毕业。他曾在物流公司干了一段时间,但不愿意出力气。对于电脑非常熟悉的董某将发财致富的歪点子用在了网络上,并且于今年4月份看到了卡复制器的有关信息。
  董某花4000多元从网上购买了一套银行卡复制器,并通过对方的一段视频进行了演练。在实施犯罪之前,董某特别办理了三张假身份证,其中一张用于在北园附近租了一个房子。一切准备妥当后,他就开始想法接近收银用的POS机。  董某先后到酒店、夜总会及练歌房等场所应聘,但他发现这些地方不好下手。“收银台里一般最少都有两个人盯着,根本无法操作。”为此,董某烦恼了一阵子。后来,他逛超市时偶然发现超市的收银台只有一人在收银,他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放弃微型相机,直接肉眼偷窥密码  今年5月3日,董某用另外一张假身份证,来到历下区一大型超市应聘收银员,竟然顺利过关。  经过两天的培训,5月6日,董某正式进入超市当收银员。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密码,董某特意购买了一个微型相机,放置在输入终端的上方。同时,他将只有橡皮大小的银行卡信息收集器放置在POS机刷卡处附近。  收银首日,董某发现作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边操作微型相机,一边操作银行卡信息收集器,有点手忙脚乱。收银前两天,董某只窃取了十几条银行卡磁条信息。后来,他放弃了微型相机,直接用肉眼偷窥顾客的银行卡密码。随着“业务”的熟练,董某后来每天能窃取20多条银行卡磁条信息。  试验复制卡,每次都戴墨镜和帽子  “当时感觉是又惊又喜,每刷一次卡就像战斗一样。”董某偷窥完顾客的银行卡密码后,会在心里默念,等待没有顾客的时候,就将密码记到一张纸上。从5月6日至12日,董某利用如此手段疯狂窃取了顾客的银行卡磁条信息150余条。  为了保证窃取的银行卡磁条信息和密码对起来,他将银行卡信息收集器内设置了和自己手机一样的时间。如此一来,偷窥的每一条密码都能对应一个银行卡磁条信息。随后,董某操作购买来的银行卡克隆设备,疯狂地复制银行卡。  为了测试复制来的银行卡能否使用,董某亲自到自动取款机上去试验。每次,他都会戴着墨镜和帽子,选在清晨或者深夜行动。其间,董某一共伪造出37张银行卡。由于自动取款机设定了最高取款限额,董某就到泰安、石家庄刷卡购买金条、高档奢侈品等物品,涉案总价值46万余元。  近日,董某因涉嫌诈骗,已被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的严惩。 本报记者 杜洪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7/14 10:2207/14 10:1907/13 18:4607/13 15:0207/13 14:5407/13 11:2207/12 14:1907/12 08:01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卡号密码泄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