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不能承受一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

风险投资:高科技创新的催化剂--财经--人民网
风险投资:高科技创新的催化剂
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创始人&邓锋
编者按:《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一书由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主编,授权人民网股票频道发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
&&&&&&字号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什么叫风险投资?在讲风险投资之前,先要知道什么叫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投资是从投资人角度来讲的,融资是从公司角度来讲的。作为一个公司去找钱这叫融资,作为投资人找公司来投钱叫投资。投资人是甲方,公司是乙方。在创办公司的过程中,既需要创意、团队,也需要资金。资金有几种来源,最开始可能来自亲朋好友或者自己的积蓄,但如果要做大事、做高科技公司则会需要比较大规模的资金,基本上不可能仅仅靠亲戚和自己的钱。这时候你就需要从别的地方去融资。
从融资种类来说,一种叫债权融资,一种是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很简单,就是去银行借钱,到期时连本带利还给银行。股权融资则不一样,你拿着投资人的钱以后,投资人在你的公司占股份。股权和债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债权在还款时的优先级更高。比如说公司现在借了10元钱,将来如果这个公司卖了11元钱,10元钱还给债主,剩下1元钱股东再去分。债还分不同优先级,比如在中国,跟银行借钱,银行的优先级最高,别人就相对比较低。另外,债权通常还会要求抵押,房产也好,其他资产也好,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借债。有些公司就是两三个人加一个很好的想法和创意,这样就没地方借钱。为什么?因为没有办法拿东西做抵押,拿脑袋做抵押也不行。所以当你没有东西做抵押的时候,其实很难借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这跟国外不太一样,国外凭个人的信用可以借点钱,在中国这种情况很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创业公司就只能去做股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概念是什么?股权融资就是指投资出钱给公司用,获得公司股份。投资人怎么赚钱呢?比如说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投资人对公司估值90万元,出10万元,整个盘子相当于100万元,投资人占公司股份的10%。3年以后,公司出了一个产品卖得不错,最后公司可能出售、可能上市。如果上市时估值1个亿,那么公司的价值就增长了100倍。这时候投资人原来的10万元在1亿里还是占10%左右,就变成了1 000万元。从10万变成1 000万,他赚了100倍。所以股权投资人赚钱的方法是通过占有公司的股权,随着股权的升值,最后以一定的方式退出来赚钱。这就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不同。
股权融资在退出时的优先级是比较低的。还用刚才那个例子,如果现在公司估值90万元,股权融资10万元,但公司在中间借了100万元,如果最后公司卖掉的时候卖了110万元,这时候你得先把100万元债还了,剩下的10万元股东分,原来投的10万元占的10%,就变成1万元。
从这个角度来讲,股权投资的风险是比较大。那为什么还是有人愿意去做股权投资?因为如果公司成长的话,股权投资赚得多。换句话说,风险大,回报也大。还是用100万元这个例子,100万变成1个亿,如果中间公司借了100万元,还钱的时候还100万再加上利息,如果按照10%的年利借了两年,还的时候差不多还120万元。不管公司做得多成功,债权人只拿到本金和利息,而股权投资人则能拿到100倍的回报,所以风险和回报都是相辅相成的。
不管公司做得多成功,债权人只拿到本金和利息,而股权投资人则可能拿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所以风险和回报都是相辅相成的。
总结来说,股权投资风险大,回报的可能性也大;债权投资风险小,但回报可能性也就被限制住了。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
从投资阶段来看,在公司起步的时候,最早投资的叫天使投资,也叫种子投资。为什么叫天使?因为天使投资往往是个人做,往往因为熟悉了解这个人,不管他想干什么都给他钱。也有的天使投资人是这一行业的专家,只在这个行业投资,因为他对这个行业很清楚。天使投资相对来说受限于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认识的人都是有限的。只有到最近,天使投资开始机构化了,这也是最近一两年从美国开始的新趋势。
再往下进行被称为早期投资,一般也叫A轮,投资量在两三百万美元到七八百万美元之间,甚至上千万美元都有可能。这时候公司可能有一个想法和一个简单的团队,团队可能是不齐全的,但团队的人比较靠谱;想法可能没有被市场验证,却是很不错的想法;或者有一个团队,有一个创意,创意所在的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竞争也不是很强烈,甚至可能是一个蓝海,发展机会比较大。在这个时候的项目就属于早期的项目,可能没有产品、没有客户,需要融资来发展产品和客户。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比如说产品做出来以后,开始有收入、有客户了,这时候投资叫成长期投资,这时候一般是B轮,有时候是C轮。
再往下就是中后期,甚至Pre-IPO,就是离上市很近的时候再去融资,比如说离上市差12个月左右就叫Pre-IPO。一般来说,早期的投资离上市可能5年或者以上,一个公司即便是高科技公司,平均的发展时间都是七八年甚至到10年。所以早期的投资一般离上市还远,成长期投资一般离上市三四年,Pre-IPO一般是在18个月以内。
大家可能听说过风险投资,也听说过PE,感觉有些混淆。其实广义地说,PE就是我们讲的私募基金。私募是定向的融资,融资的人不是到公开市场吆喝,而是定向找资深的投资人,他们钱足够多、对投资的风险比较清楚,另外人数也会有限制,证监会对此有严格规定。公募则是针对公共市场进行融资。
再分得细一点,PE分很多种,有一种叫VC,就是风险投资,投资于相对比较早期的项目,而且一般在公司里不占大股东;PE就不一样了,PE投资于中后期,资金量很大,而风险投资资金量相对较小。风险投资基金在美国的规模也就是1亿美元到七八亿美元左右,每个基金周期10年左右。但是PE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美元,主要对比较大型的公司投资。大家可能听说过growth capital,也就是是成长基金,成长基金在投资时基本上不太动公司的管理架构,公司相对比较成熟,估值也比较高,所以投资量比较大,但是对公司的股权稀释不那么多。还有一种基金叫buyout,就是基本上把公司全买下来,百分之百控股,然后派团队进去整改公司。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本来较好的公司,品牌不错,也还有客户,但因为运营不好,PE派人进去整改,经过一段时间再上市。PE基金在中国基本上都是growth capital,不太去做buyout。
还有一种PE手段叫LBO,即“Leveraged Buyout”(杠杆收购)。一般来说,做风投因为放的钱很少,能贷的款不是太多。但是PE一般投资金额比较大,而成熟型公司成长率不是很高。他怎么能使自己的回报变高呢?贷款。比如说放1亿美元进去,通过这1亿美元抵押,再去贷1亿美元,相当于有两亿美元。这两亿美元如果回报是20%的话,如果贷款的利率不到20%,就相当于最后作为投入的1亿美元回报比20%高,这个概念就叫杠杆。这种情况下,PE通过杠杆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这是国外的PE经常做的事。但是这在中国也不是很普遍,因为在中国社会中,杠杆不是太多。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是因为杠杆用得太大了,杠杆的好处是用很少的钱可以获得很高的成长率,但是亏的时候也会亏很快。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性。风险投资很少用杠杆,PE会用一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投。
美国有一家很著名的银行叫硅谷银行,硅谷银行贷款时不是用实物或者固定资产做抵押,而是靠一些软东西做抵押,比如技术。技术好不好怎么判断?搞银行的人不是做行业的专家,但他跟风险投资公司很熟,当他发现风险投资公司投了这家公司之后,相信这家风险投资公司的专业判断,就觉得可以贷款给公司。这种贷款的第一个好处是当公司出了问题的时候,可能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把它的股权全当出去,就可以找风险投资公司来补钱还贷。另外一点,做这种贷款的时候,除了利息,他会要一些期权,赌上升,如果这个公司好了就不得了。就像Facebook,大家知道,如果当初给他们公司做律师的,刚刚开始要了一点点的股票,哪怕就是千分之零点一、万分之一,今天也不得了。
在中国社会中,杠杆不太多,金融危机是因为杠杆用得太大了,杠杆的好处是用很少的钱可以获得很高的成长率,但是也会亏得很快,这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性。
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
风险投资怎么来的?接下来简单讲一下它的发展历史。其实风险投资最早是从美国来的,大概在20世纪50年代萌芽,最早的时候也不叫风险投资,就是个人投资,几个人凑点钱一起投,操作也很简单,就是写一张纸,你给我多少股份、我给你多少钱就完了。慢慢发展得越来越专业化,投资的领域越来越宽,投资的团队在财务、运营方面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点: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早期出来了很多半导体公司和IT公司,那时候整个行业从晶体管变成集成电路,出来了很多新公司。大家可能知道,英特尔在60年代末拿到风险投资公司的钱,AMD也是一样。到7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又出来一批公司拿了风险投资公司的钱,像苹果等,这是一个PC和工作站的时代,第一批做PC、软件的都是从那时候出来的。然后到了80年代的时候,风投开始投网络,这时候出来一个公司后来变成世界500强之一,叫思科。网络和通讯设备的公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然后到了90年代初,1993年、1994年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互联网的公司,以雅虎为代表,再往后又出现谷歌、Facebook等。一般我们统称这个行业为TMT,或者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泛IT这个领域,风险投资一直是很活跃的。除了这个主流以外,从90年代开始,风险投资行业也投了一些清洁科技的公司,主要一个是新能源,能源储存这一类;另一块是环保,如水处理、固废的处理,还有一些新材料、节能等。这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潮流,到年时达到高潮,现在情况则有些凄惨。因为这些公司有很多花了大量的钱但没有成功。这里面有几大问题:一是它的资本效率太低,另外一个问题是美国没有制造业。因此,清洁科技是中国风投的机会,但不是美国风投的机会。
还有一大部分就是Healthcare,这部分跟技术相关,美国也出了很多这种大公司,有风投投出来的,但不是太多。总的来说,健康、医疗在美国也不是很大的风险投资机会,几年下来总的没挣钱。因为美国的FDA的认证需要太长时间,中间投资量太大,可能投几亿美元下去都不知道药做不做得出来。现在研发一种药动辄就是几亿,甚至上十亿美元,才知道这药成不成,可能到了FDA第三期的时候,才说这药不行,那些钱就全都打水漂了,所以慢慢地,这种模式也在往中国转移,包括一些新兴的制药方式。我参加过一些前期计划,了解到像一些新的制药的模式,中国的公司非常有竞争力,已经开始有风投关注这个领域。
总的来说,美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有几个高峰点,80年代有一部分,最高峰点应该是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后来就变成泡沫,特别是互联网泡沫,也是风险投资泡沫。大家可能听说过Menlo Park,是在斯坦福大学旁边的一个小城,那里至少有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的风险投资公司,北极光创投在那儿有一个办公室。2000年以后风险投资行业沉寂了一段时间,大概在过去两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又变得非常热。主要就是因为这一拨的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等一系列的出现,而且出了很多新型风险投资公司的概念。
回顾过去的这几十年,我觉得风险投资行业在美国有几个特点:第一,它的发展是跟高科技极其相关的,应该说过去的高科技革命实际上都跟风险投资公司相关,由于受到高科技影响,也出来了很多很优秀的风险投资公司。第二,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推动了高科技的革命,甚至可以说没有风投就没有硅谷,反过来也可以说,没有硅谷就没有风投,风投的方式跟硅谷的创业精神是很相关的,比如说允许失败、靠大学资源,还有律师、会计事务所收费方式跟中国不一样,它甚至可能不要你的钱,你可以融到钱再给钱,或者希望你融到钱的时候,给点儿股票。它也可以白做点事,换取股票。如果公司上市的话,他就赚大了,没上也就算了,干活就白干了,他也愿意这样,但是在中国,律师基本上不太可能接受这种方式。
另外,美国几十年下来真正有品牌的风险投资还有两个趋势;一个是投早期;另一个是美国的风投非常专业化,不像中国的风投什么都做,早期、中期、晚期都做,农业也做,高科技也做,消费类也做。而且现在有一个趋势很明显,这些第一批的所谓最好的一些公司,想融多少融多少,但二线、三线的风险投资公司融资就很困难。从整个美国风投行业来说,在过去10年,整个行业是亏钱的,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但是在过去10年里,前25%的风投是挣钱的,而且赚得非常多,后面75%基本上都是亏钱的,所以基本上是两极分化。如果到不了第一梯队里,基本上就是亏钱的。
美国风投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整个行业的联动很明显。我们看世界上这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如英特尔、苹果、思科、雅虎、谷歌等,没有一家不是背后的风险投资支持的。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风险投资可以支持公司发展,除了钱以外,最关键的是提高这些公司的发展速度,在竞争中它使得公司有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
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特点
在中国发展风险投资,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事。中国的风投起步很晚,发展很快,开始是受美国影响很大,现在越来越本地化,受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小。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应该是IDG,IDG在1993年、1994年的时候其实不能叫真正的风险投资,而是一个投资公司的概念。当时中国有很多投资公司,现在的真正的风险投资其实不是投资公司的概念,而是用基金的概念。投资公司的概念基本上是公司层面的交易,最后在分配的时候再分到投资人个人。IDG最早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媒体公司,1993年它们到中国成立投资公司进行投资。20世纪90年代末期风投在中国经历过很惨的一段时间。真正第二次崛起是从2004年开始,2004年的夏天,美国的一批风投组织了代表团访问中国,我当时也参与了这次旅行。当时我刚刚把自己的公司卖掉。我在美国和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公司叫NetScreen,公司上市以后卖给了另外一家公司,卖了四十几亿美元。然后我就想做风投,本来没想自己做,一些美国的风投公司邀请我跟它们去做,因为它们在寻找进入中国的策略,想找一个既懂中国又懂美国的人,最后我还是没有选择它们,而是选择了自己做。但是我投资了三家很成功的美国基金,有幸地做了一回LP:第一个基金是红杉资本,其中一个被投公司从零开始一年之后卖了16亿美元,一个案子把整个基金赚了回来,整个基金回报非常好;第二个基金是Accel,就做了一件事:投资了一个叫Facebook的公司,投资的时候公司估值是1亿美元,今天是1 000亿美元的估值,这个基金是全美国历史上回报最好的风投的基金;第三个基金是NEA,投资了Groupon等。
我想要讲的是什么呢?美国的风投有一个特点,成功率不高。风投成功率不高怎么赚钱?风投赚钱不是看成功率,往往风险跟回报是成正比的,你投资一个案子,这案子风险很大,别人都看不清楚,你能看清楚,你投进去可能没人跟你争。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事好,基本上你投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投,往往这个事会干得特难。马云做淘宝的时候,基本所有人都不看好,一旦做出来,就竖立了巨大的竞争壁垒,所以没有人能跟他争。
所以做风投并不是说风险低就去干,而是风险越高回报越高。所以成功率不见得是最好的衡量标准。可能其他投资都失败了,就一个案子成功就行了。美国的风投是这样,一旦有好的回报,回报率非常高,能达到几十倍、上百倍,它们都有这个特点,一个基金可能就一两个案子成功,但是带来的回报很高就会很好。中国的风投相对来说,可能成功率比较高一些,但是回报率不是很高,2倍、3倍、5倍,好的10倍,但是相对来说的话,这跟风投的特点是相关的。我前面讲2004年、2005年,美国的一批风投到中国考察了一圈,回去3个月以后就在中国成立了基金,那会儿差不多所有的美国的风投都进入了中国,我也是2005年回国开始做风险投资公司的,但是我选择自己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基金――北极光创投。
2005年、2006年风投变得很热,2008年金融危机,行业才冷了下来。2008年、2009年以前,一般都是外资风投。什么叫外资风投?我们总结,两头在外,融资在外,退出在外,投的是中国公司,但用的是美金,融资是美国的这些投资人,投的虽然是中国公司,但通过一个所谓VIE结构,投向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公司,最后上市在海外,如纳斯达克这些地方上市,退出也是退的美金。过去包括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这样,百度、新浪、搜狐都是这么做的。2009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创业板。创业板一开以后,迅速风起云涌,出现了很多中国人民币的基金,发展的速度之快是始料未及的。很快,无论在融资的资本总量和基金个数,还是投资和退出的公司数量,都迅速地超过了美元基金。可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都会是这样的情况。
但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整个风险投资行业、PE行业都冷下来了,而且冷得非常快。大家可能知道,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本市场变得对中国公司很不利,在2011年上半年,一年以前或者再早,基本上都是中国公司premium,就是说中国公司的估价会高一些,P/E会高一些,这个P/E不是PE,P/E是指市盈率,就是市值和盈利的比例。但现在变成了China discount,如果你是中国公司,市盈率反而可能会被降低很多。有几个原因,第一个与整个中国GDP往下走都相关,但是最主要的是出了几件事,首先是中国好几个公司被查到有会计造假现象,一下子牵连了所有的中国公司,特别有一个很著名的浑水公司把中国的公司拉了一些出来攻击,有被它冤枉的,但它大多数说的都是对的,这是我们中国公司自己不争气,很多公司造假非常严重,早就应该被揪出来,所以我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那个Muddy Water(浑水公司)应该是中国人自己来干这个事。
还有一个就是著名的VIE事件。VIE是什么概念呢?大家知道在中国做互联网公司都要ICP,但ICP是不给外资公司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个合资公司,或者外资直接投资公司,就拿不到ICP,没法在中国做互联网的业务。那怎么办?新浪当时想出一个办法,就是VIE结构,因此VIE结构也叫新浪结构。具体来说就是外资股东投到BVI或者开曼的一个公司,BVI或开曼公司在中国拥有一个全资子公司,再通过协议方式控制一家内资公司,并获得所有的利润。这不是一种股权关系,而是通过协议的方式来绑定。这种结构以前是可以的,但2011年年底出过一个事,使得这种模式受到质疑。这就是阿里巴巴和雅虎的纠纷。雅虎是阿里集团的股东,雅虎的股份应该包括支付宝、淘宝,以及阿里巴巴上市公司,但是由于中国银监会要求支付系统不能有外资,阿里巴巴公司单方面宣布支付宝VIE控制协议无效,而且没有跟股东明确地谈妥之前就宣布了。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仅仅雅虎的股东,所有的外资投资人对中国公司的诚信都发生了巨大的怀疑。可能表面看不出来,因为我在这个领域比较了解,外资投资人对中国公司的诚信,我们叫契约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怀疑。所以中国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全都下跌,即使美国的股票市场在过去这半年非常不错,但中国公司还是很差。
相对来说,在人民币市场,创业板、中小板的P/E在过去半年一直在往下走,我觉得这其实是因为原来P/E太高,往下走是很正常的,反而跟国际市场接轨更多一些。但P/E下滑,再加上中国经济不好,导致人民币融资困难。先是资本市场出了问题,外资的资本市场跟中国的资本市场,紧接着融资也不好,当融资不好的时候,再加上我们上市公司上不了市,中国公司市值下跌得很厉害,就导致整个投资下跌,如果看2012年第一季度的话,投资的数量、投资的总额都下降非常厉害。但是这跟2009年的情况不一样,实际上现在中国的风投、PE手上还有钱,大家也在投,也在看,但是节奏没有以前那么快。其实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来看,目前是投资的好机会,价格不是被炒得过高,不像2011年的时候,团购、电商的价格都被炒得很高。
我觉得风投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一方面表现为迅速向专业化发展,不像刚开始什么都干,另一方面表现为往早期投。这个和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历史很类似。我认为不久之后,中国的风投会逐渐变得跟美国差不多。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非常快,一方面表现为迅速向专业化发展,不像刚开始什么都干,另一方面表现为往早期投。这与美国发展历史相似。
风险投资的组织结构
风险投资组织的结构是什么样?最早用公司来投,成立投资公司,注册多少钱就用多少钱去投,投完以后挣完钱回来,再归这个公司,缴完所得税再给大家分红。另外一种叫合伙人制,大部分基金都采用合伙人制,即有一个基金、一个管理公司,管理公司和基金分开,管理公司是人,基金是钱,一个叫GP,一个叫LP。GP就是普通合伙人,LP是有限合伙人。什么概念?LP是出钱的人,GP是管钱的人。所以所谓的风险投资人,其实是一帮管钱的人。管钱的人也要自己往基金里放钱,甚至有些完全是自己出钱,有些自己出一部分,再从外面融一部分。
管钱的人和出钱的人是不一样的,出钱的人是谁?一般是机构性的,像外资的基金,基本上分为几类:一类是endowment fund,就是大学的捐助基金,像美国几大捐助基金,哈佛第一大,有400亿美元,第二大是耶鲁,第三大是普林斯顿,第四大是哥伦比亚,还有宾大。这五大里头有三个是北极光的投资人。我本人是清华大学的基金会的理事,我知道虽然清华是全国最大的大学基金,但目前我们跟人家比差太远,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希望以后成功了的校友能给学校捐点钱,美国那些捐助基金都是校友捐助来的。另一类LP是基金会。美国有很多基金会,像福特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盖茨基金会,都是全世界有名的基金会,它们也会投钱投到风险投资公司。当然还有大的银行,像摩根大通,还有主权基金,例如GIC。再有一类就是母基金,就是在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中间又多出来一层,相当于中介,也不能完全叫中介,就是在LP、GP之间加了一层。基金一般是10年期的,就是LP和GP达成协议, LP把钱交给GP管10年,10年之中不能退出。
除此之外,根据双方协议,10年之外还可以加个一、两年,就是所谓的十加一加一,或者是十加二。中国的投资人跟美国不一样,美国基本上是机构投资人,中国的LP大多是个人,现在也在慢慢开始走向成熟。原来中国基金大多数叫五加二,现在有些变成了七加二。为什么要变长?长了才可以投早期,五加二是没办法投早期的。这五是指什么?它包括投资期和退出期。中国证监会有一个要求,就是上市以后一年基金才能退出,这样5年就变成4年了,给公司的时间很短,因此只能投后期。
那GP和LP是怎么赚钱、分钱呢?一般来说,GP收两部分费用,跟公募基金类似,一部分是管理费,另一部分是最后赚钱的分成。管理费是按照基金的总量,每年收固定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也可能随着投资期发生变化。基金刚开始有一个投资期,然后还有一个退出回报期,投资期占3年左右,最多4年,这个时期管理费会收的稍微高一点,一般2%左右,当然也看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往后慢慢减下来,降到15%、1%左右。最后赚的钱GP和LP分成,大头给投资人,小头留给GP。还可能会设置一个hurdle rate,比如说低于6%,GP一分钱不拿,超过6% GP才能分成。
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向
风险投资投什么?风险投资其实并不是什么都能投,一般风险投资很少投房地产、高速公路、矿山等。为什么?因为风投的赚钱的理念是要求1元钱赚10元钱,它不是靠钱来赚钱,而是靠钱以外的某种东西来赚钱,所以它首先一般投资于高速成长的行业。成熟行业相对来说风险投资投得很少,比如纯粹制造业的扩张风险投资就不会投,它顶多会投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是靠什么带来的?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第二个资本效率必须得高,风险投资要投那些高的资本效率,就是投1元钱,赚10元钱,如果要干这事得先买一块地、盖一个厂房、进一个设备,需要好几亿美元,最后的回报很稳定但是很缓慢,30年才能把钱赚回来,这种项目它不会投。它投的一定是低固定资产、高回报的项目,比如互联网就特别适合。
有几个规律我觉得很重要,第一个就是Profitability(获利能力),今天可以不赚钱,但是一定有赚钱的可能。但这个还不够,楼下有个做包子的,它可能挺赚钱的,但风险投资公司绝对不会投这种企业,为什么?因为它没有Scalability(可扩展性)。除了必须赚钱以外,还能够赚大钱。企业必须可以规模化经营,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其实挺难的。如果市场不够大,你做得再大也没办法。风险投资不可能去投这种企业。
第二个就算市场很大,像我刚才说的做包子的,包子的市场很大,但是这种行业是看人的手艺的,基本上是靠卖人头的,我们知道外包行业就是数人头的,这个行业的公司都是好几万人才能赚钱,那就相对比较难。因此风险投资也是不太愿意投的。
还有一个就是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不仅要能赚钱,能赚大钱,还需要能持续赚大钱。如果没有可持续性的话也是不行的。大家可能更关心在创业时该怎么跟风投谈?风投都看什么?写商业计划书要注意哪些方面?风投怎么想?我觉得风投特别是早期的风投,最重要的是看人,不是看你有多好的创意,这创意值多少钱,而是先看你这个人,或者你这个团队,看你经验、经历如何。你干没干过这事的相对来说重要性比较低,因为很多的成功的创始人都是第一次创业,谷歌、Facebook都是年轻人做的。经验有时候往往会限制你的发展,所以说比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特别是一种快速学习的能力,风投非常注重创始人、创始人团队的学习能力,往往公司发展得很快,只要企业家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甚至比公司发展快一步,这个公司就容易成功。不需要你管理过1万人的公司,需要的是今天是3个人的时候,你能管5个人,公司100人的时候,你能管200人,公司1 000人的时候,你能管2 000人,你只要早一步就够了,所以要求是学习能力。你是工程师没关系,不懂市场没关系,公司发展你跟着公司发展去学,就够了,而学习能力却很重要。
比学习能力更重要是什么?平常老觉得这个很虚,但是实际上我们最看重的就是人品,主要是指你的价值观,大家都说激情很重要,激情固然很重要,没有激情是不能干事的,但是你得有耐久力,否则激情很容易耗尽。所以关于人品方面我希望有几点,第一,是能够有高于财富回报的理想,我觉得激情可能是一段一段的,但是那种理想的东西可以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肯定得赚钱,肯定得想赚钱,如果这个人不想赚钱,我觉得没人敢投他。但是如果他只是为赚钱,就会有其他的风险,他一定得有一些除了赚钱以外还想干的事情,有的人就想出名,我把这个事做大了,全世界最牛,可以;有的人就喜欢这事,说干这个事就特喜欢,每天到晚就干这个事,牺牲任何的兴趣爱好,我就喜欢,这也可以。你说我就是为了国家民族的一个抱负、志向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在财富回报之上有点别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一定是一个能让你长时间保持激情的东西,这很重要。
风投最重要的是看人,干没干过这事的重要性相对较低,经验有时会限制你的发展,比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特别是一种快速学习的能力,比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品。
第二,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因为我们发现做企业很多时候是看不清方向的,有的时候是靠才干,有的时候要靠运气,有的时候就要靠你的信念和坚持。如果没有很强的责任感是坚持不下去的。责任感哪来?也是一天天长起来的,刚开始可能是对自己负责、对老婆孩子负责、对家人负责。做着做着你发现,我招了几个员工,我得对他们负责,比如几个哥们儿跟着我干,他们也白天黑夜地跟我一起干,我不能把他们坑了,或者让他们赚不着钱。再过一段你发现,我有投资人了,投资人给我这么多钱,我也得让他们能赚到钱。再过一段你可能发现有客户了,你也得对客户负责。这些责任也是逐渐增长起来的,不可能一天就有,你一定要确保这个人本质上是很负责任的人才行。
第三,就是要有很宽厚的胸怀。因为如果没有胸怀的话,这个人很难招到比他强的人。如果不能招到比他强的人,他可能招的是比较差的人,这就挺麻烦的。只有强人在一起才能把企业做大,有时候你要有胸怀去承受委屈,犯错了要能够承认,赚了钱要能够跟他人分享,别人犯了错误,你要能够去容忍。
除了这些,情商和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大家都觉得在学校学的知识很重要,技术很重要,但毕业以后才发现学的最重要的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倾听的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就不会去想背后会发生什么,也不能够很好地判断,因为你不是很好的Listener(倾听者),也不会是一个很好的Observer(观察者)。另外一个你能不能说服别人也是很重要的能力,不论是不是这个行业的人,你要使别人明白是怎么回事,才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所以我认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做企业还要有一些不安分的东西,要敢于冒风险,敢于去承担风险,不能天天安于现状。另外,还需要有敏锐的商业嗅觉。
前面讲的,人是第一大要点,第二大要点就是市场,市场大小很重要,太小了没法做。成长性很重要,如果这个市场是成熟市场、成长性低的话,也没法做。其实市场比产品更重要,大家思维方式千万不要从我有什么技术、我做什么产品、再去卖多少出发,而一定要从更宽阔的角度来看。
首先清楚你的客户是谁,你要帮这个客户解决什么问题,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只有雪中送炭的事才去做,当这个客户数足够多了就构成了一个市场。但这个市场是否够大?然后再反过来看,满足这个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来解决,这个产品最后主要有多少技术。如果是1个技术做3个产品再卖到9个市场,是非常容易失败的;如果你面对的是1个市场,需要3个产品,需要9种技术,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因为开发产品所用的钱要远远少于去开发一个市场所用的钱。所以,市场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讲的是要创新,1元钱赚10元钱,靠什么?就得靠创新。很多创新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有很多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用户体验的创新。举个例子,有一家公司叫Instagram,成立了只有一年半的时间,13个人,卖了10亿美元,这是靠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创新。因为Instagram的迅速成功,激励起了又一波创新创业的浪潮。拿我自己的公司举例,当时网络安全市场已经存在,所以不需要教育市场,但是当时市场不是很大,所以当时也没有引来竞争,竞争的格局还没有确定,信息的安全刚刚开始发展,处于高速成长期,于是我们做了防火墙,并且采用了Disruptive Technology(破坏性技术)。具体是什么呢?当初别人都是用软件做防火墙,而当时的网络正好从十兆以太网变成百兆网络,在这个时候软件出现了性能问题,我们就用硬件的方法解决了过去软件解决的问题。就像思科当年的路由器,也是用一个硬件的方法解决最早路由软件解决的问题。
这个概念听着容易,其实是革命性的。当时我们一把这个概念提出来,就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开始也是天使投资,天使投资也不懂技术,就看你们承诺有多少,你们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你们有没有能力。我们几个创始人都愿意做很大牺牲,而且自己往里放钱,他们觉得挺好就放下心投了我们。很多人问我当时是怎么定的价,实际上基本上没法定价,早期的公司定价非常主观,就是看市场上有没有竞争之类的。所以当时我们一拍即合,然后又融了第二轮、第三轮资。
除了定价以外,风险投资还会分优先股和普通股,给员工发的叫期权,期权是未来的股票,就是在未来某时间可以以很低的价格获取股票的权利。优先股是什么?就是有优先级的股票,包括清算、回购、反稀释等方面的优先权。比方公司值1个亿,其中风投投了3 000万,那7 000万股算普通股,3 000万股算优先股。如果公司只卖了4 000万,那么优先股会先拿走3 000万,剩下的1 000万再分。这是优先概念的一种,还有其他的,比如拥有董事席位,通过保护性条款,批准预算、公司战略等,风投可能还有否决权,这样的合作就增加了平衡。
总结起来风投分这几块:融、投、管、退。融,就是找LP融钱;投,就是你判断这个公司好不好,这个行业好不好,找到好的跟他谈判好去投资;管,是指投资完以后的价值增加,因为风险投资往往带给公司或者企业家不仅是钱,还有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人脉、管理公司的经验、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和上市经验等,这些都是 “价值增加”,“价值增加”是很重要的,所以风险投资是发现价值、提升价值;退,就是退出,退出的方式包括上市、并购。
风险投资带给公司或者企业家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价值增加,”风险投资就是发现价值,提升价值。
(责任编辑:杨曦、吕骞)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成克杰与领导儿媳有染!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险承受能力测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