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机床导轨导轨实验为什么要调平导轨

摘要: 介绍了主动磁悬浮支承技术在高档数控机床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是立足于精密、高效、无污染加工制造中的新技术基础研究,其应用背景为机床制造业,但成果也可应用于其他行业,如军事领域、航天领域、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及测试设备中,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5/15000捷制大型车床,全长18m,导轨总长16m,有效加工长度15m。由于导轨长,在维修这台机床时,床身导轨的精度修复和调整是最重要的,修理后要求恢复其原有的几何精度。修前曾先用光学准直仪测定该导轨的几何精度,发现原有几何精度大部分都已丧失,如拖板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全长上的直线度误差为0.2mm;水平面内全长上的直线度误差为0.1mm,这两项误差与我国同类型大型车床相比,均已超差。另外还测得尾座导轨、压板导轨的几何精度变化不大,稍有超差。这为维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根据导轨长度和维修设备、工具等情况,在安排修理方案时,我们采用了就地磨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李光;张铁壁;;[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童应学;韩建明;;[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年09期
林志熙;周景亮;;[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华权;;[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邱海莲;;[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邱海莲;;[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赵敏;赵巍;;[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熊文成;王桥;游代安;魏斌;申文明;孙中平;;[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冯刚;谢华锟;叶勇;傅英;涂小龙;丁华;陈政伟;黄文亮;;[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陆军;胡彩容;张秀春;;[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张秀春;胡彩容;陆军;柏朋刚;;[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华林;毛华杰;钱东升;韩星会;余康;刘余;蓝育忠;;[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唐海波;;[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李联慧;[N];中国工业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李联慧;[N];中国工业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崔玉平;[N];中国工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秋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摘要】:直线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省掉了机械传动机构,以零传动方式,消除了机械变换机构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极大地提高了进给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精度,直线驱动技术在数控机床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动子与静止导轨之间的摩擦,特别是在低速时的非线性摩擦以及由摩擦引起的热变形,降低了直线伺服系统的性能及其加工精度。因此,如何有效的减小或消除摩擦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在此提出一种新型直接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以消除动子与导轨之间的摩擦。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数控机床无摩擦进给的要求,提出一种动子双绕组结构的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该电动机的动子上有两套绕组,一套为推力绕组,用于产生电磁推力,另一套为悬浮绕组,用于产生可控的磁悬浮力。 (2)建立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对其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研究。采用Maxwell应力张量法推导电机的电磁力模型;在i1d=0、i2q=0的控制策略下,用Ansoft对不同永磁材料电动机的电磁推力和磁悬浮力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 (3)设计电机的电枢绕组结构型式与次级结构,并研究气隙长度对悬浮力与推力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气隙长度,使电机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气隙磁场来满足推力与悬浮力的要求,以及保证动子上产生均匀的可控悬浮力来实现电机稳定悬浮和满足高性能运行要求。 (4)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Matlab电磁计算程序设计。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要求,设计一台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研究样机,并对其进行电磁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341


蓝益鹏,郭庆鼎,孙宜标;[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5期
刘德生,李杰,张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宋文荣,于国飞,孙宝玉,王延风,何惠阳;[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3期
江思敏,王先逵,石忠东,吴丹,刘成颖;[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09期
孙宜标,郭庆鼎;[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2期
刘德君,郭庆鼎,翁秀华;[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曹建荣,虞烈,谢友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12期
郭芳,武惠芳,张奕黄;[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刘筱毅;[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张德魁,赵雷,赵鸿滨,冷玮,朱永华;[J];轴承;2000年11期
龙志强,王水泉,杨泉林;[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0年05期
陈宇明,金能强;[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2年01期
吴敬爱,朱东起,姜新建;[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3期
恒庆海,麦苗,鲁婧,恒庆珠,黄春梅;[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任仲友,王家素;[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曹建荣,虞烈,魏泽国,王勉华;[J];电工技术学报;1999年01期
邓智泉,严仰光;[J];电工技术学报;2000年02期
陈棣湘,潘孟春,罗飞路,田武刚,胡媛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郭小舟,王滢,王式雄;[J];机车电传动;2004年04期
田武刚,潘孟春,陈棣湘,罗飞路;[J];微电机;2004年04期
孙宝玉,梁淑卿,宋文荣,王延风,何惠阳;[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潘孟春,陈棣湘,罗飞路,康中尉,田武刚,胡媛媛;[J];铁道学报;2004年04期
于加兴;汪华峰;;[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悬浮导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