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表可得出哪些成就与不足

本题难度:0.60&&题型:解答题
材料一: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材料二: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材料三: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材料四:今年的政府报告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3)抓好经济新常态,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请你说说维护公平的作用.
来源:2015o怀远县校级模拟 | 【考点】材料分析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依法治国的的重要意义;党的基本路线;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原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民生问题;综合国力的含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含义及重要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些年,日本进口的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和煤炭分别占其国内消费量的99.7%、96.5%、100%、99.8%和96%.材料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产品所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为:照相机87%、录像机77.3%、摩托车78.1%、船舶72.6%、轿车43.1%.材料三&&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1)写出图中字母或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国家:①&&&&;海洋:②&&&&.(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在世界上属于&&&&小国,&&&&大国.(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4)近年来,日本许多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我国的优势主要有&&&&.A.雄厚的资金&&&B.先进的技术&& C.丰富的管理经验&&&&D.廉价的劳动力(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减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些年,日本进口的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和煤炭分别占其国内消费量的99.7%、96.5%、100%、99.8%和96%.材料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产品所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为:照相机87%、录像机77.3%、摩托车78.1%、船舶72.6%、轿车43.1%.材料三&&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在世界上属于&&&&小国,&&&&大国.(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近年来,日本许多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我国的优势主要有&&&&A.雄厚的资金&&&&B.先进的技术&&&C.丰富的管理经验&&&&D.廉价的劳动力(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减灾?
(2010春o焦作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些年,日本进口的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和煤炭分别占其国内消费量的99.7%、96.5%、100%、99.8%和96%.材料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产品所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为:照相机87%、录像机77.3%、摩托车78.1%、船舶72.6%、轿车43.1%.材料三&&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在世界上属于&&&&小国,&&&&大国.(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近年来,日本许多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我国的优势主要有&&&&A.雄厚的资金&&&&B.先进的技术&&&C.丰富的管理经验&&&&D.廉价的劳动力(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减灾?
材料一: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材料二: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材料三: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材料四:今年的政府报告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3)抓好经济新常态,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请你说说维护公平的作用.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材料一: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材料二: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作用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等知识点深入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我国的综合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中说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差距继续缩小据此可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本题考察了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得原因依据课本作答即可.(2)要求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分析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答题时首先要说明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现实基础在说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即可.(3)依据问题要求本题回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系列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4)根据教材知识回答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如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故答案为:(1)说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差距继续缩小.(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会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考点】材料分析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依法治国的的重要意义;党的基本路线;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原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民生问题;综合国力的含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含义及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材料一: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 &&&&□
当前位置:
2015山东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习题精解(14)
http://www.sdgwy.org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398亿元,比2001年增长8%。与2001年相比,第一产业达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长9.9%,达到52982亿元,第三产业增长率达到7.3%。据统计,去年工业增加值45935亿元,增长l0.2%;固定资产投资43202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增长8.8%。
  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分别增长13.4%和4.8%。
  1.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
  A.94206亿元&&&&&&& B.94813亿元&&&&&& C.98917亿元&&&&& D.102398亿元
  2.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多少?(& )
  A.14.5%&&&&&&&&&& B.51.7%&&&&&&&&& C.33.7%&&&&&&&& D.46.4%
  3.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多少?(& )
  A.33.9%&&&&&&&&&& B.33.7%&&&&&&&& C.31.4%&&&&&&&&& D.30.8%
  4.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多少元?(& )
  A.2183&&&&&&&&&&&& B.2357&&&&&&&&& C.2476&&&&&&&&&& D.2363
  5.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多少倍?(& )
  A.3.1倍&&&&&&&&&&& B.2.1倍&&&&&&&&& C.2.9倍&&&&&&&&&& D.1.9倍
  山东公务员考试网()答案与解析  题目或解析有误,。
  1.B。由题意得:亿元。
  2.C。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为亿元,则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
  3.A。根据87题,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是34533亿元,则2001年第三产业产值为亿元;根据86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是94813亿元,则2001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D。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476元,比去年增长4.8%,则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元。
  5.C。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比去年增长13.4%,则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则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
手机扫一扫加入公考提醒平台
微信名: 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微信号: sdgwy9999
功能介绍: 发布山东公务员考试招录信息,考生报考问题解答统计学案例与思考题
您的位置: →
统计学案例与思考题
《统计学》案例与思考
【案例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
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很多大学专门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些机构常常需要对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以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就业意愿、择业倾向、求职经历、主要困难和障碍等相关状况,调查目的是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学校教育改革、及时采取促进就业的必要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
为了搞好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必须首先明确统计总体、总体单位,设计有关的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思考与讨论问题:
1.若要对某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研,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分别是什么?
2.研究者需要了解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具体用哪些指标来反映?
3.为了得到研究者所需信息就必须对每个总体单位调查哪些项目?其中哪些是数量标志、哪些是品质标志?
4.上述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5.这项调查研究所关注的变量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定量变量、哪些是定性变量?在定性变量中又有哪些是分类变量、哪些是顺序变量?
【案例1-2】
新世纪实现新跨越 新征程谱写新篇章①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是积极应对国际形势深刻调整,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的十年,是战胜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经济总①这是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于日发布的《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一。引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原文篇幅很大,在不影响文章主要观点的情况下,编者删去了部分文字和大量图表。
量实现历史跨越的十年。十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0.1%。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03740亿元,比2002年增长
4.5倍,年均增长20.8%。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末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末达到3181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30.7%,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次产业协同性增强。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
格局逐步形成。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快递业等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迅速发展,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的7.6%转为负4.1%。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我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区域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2011年,中、西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19.2%,分别比2002年提高1.3、2.0个百分点;中、西、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3.2%、23.5%和10.7%,分别比2002年提高5.5、3.2和2.4个百分点。主体功能区建设初见成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长25.0%,年均增长2.5%,连续5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快速增长。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4.9万亿元,年均增长25.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5.7万亿元,年年均增长21.9%。投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为历史所少有。
能源生产供应能力稳步提高。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1.1倍,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率在90%左右。
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增强。我国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
和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截至2011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3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29.6%;高速公路8.5万公里,增长2.4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到349.1万公里,增长1.1倍。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9.1%,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13.6%。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年,全国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3.2%。传统业务继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数快速增加。新兴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快递等新兴业务不断涌现,3G移动用户迅猛发展,互联网规模快速壮大。
四、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年均增长21.7%。其中,出口额18986亿美元,增长4.8倍,年均增长21.6%;进口额17435亿美元,增长4.9倍,年均增长21.8%。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占比由2002年的91.2%提高到2011年的94.7%;机电产品由48.2%提高到57.2%;高新技术产品由20.8%提高到28.9%。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快速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利用外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年,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164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
对外投资从无到有,?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9.7倍。对外经济合作迅速发展。2011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2倍。
五、人民生活持续获得新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增加10755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2002年末的34.3%提高到2011年末的47.0%。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比2002年底增加17.7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增长3.1倍。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Z、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3亿人。
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11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9万人,在校生2197万人,毕业生663万人。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2万人,在校生2309万人,毕业生608万人,比2002年分别增加361、万人。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发展成果丰硕。2011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87亿元,比2002年增长5.7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7%上升到1.84%。技术市场成交额4764亿元,比2002年增长4.4倍。重要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应对了突如其来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万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20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193万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稳定的重要发展期。2011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952个,比2002年末增加255个;博物馆2650个,增加1139个;艺术表演团体7069个,增加4482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各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1063个世界冠军,创造136项世界纪录。特别是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七、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得到空前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1年,在监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的城市占监测城市数的88.8%。2011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1255万立方米,比2002年末增长2.1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6%,提高42.6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2年下降12.9%。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和14.29%。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优势有所弱化,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等。因此,我们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坚持用发展和改革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
思考与讨论问题:
1.从该分析报告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结合本文统计的分析研究具有哪些特点?该研究报告是运用哪些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取得的成果?
2.该分析报告中运用了大量统计指标来阐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其中有哪些统计指标是数量指标?有哪些统计指标是质量指标?其中哪些是绝对数表示的?哪些是相对数表示的?哪些是平均数表示的?
3.从文中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每个统计指标包括了哪些构成因素。
4.怎样理解统计指标具有可量性和综合性两个特点(结合该报告中的指标来说明)?
5.该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请分别列举本文中与此有关的主要统计信息。
6.该报告在分析我国十年来结构调整方面的成就时,主要分析了哪些结构?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又是通过哪些指标来具体表现的?请注意文中是如何运用统计指标来得出结论的。
7.从该报告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至少包括了哪几大方面的统计指标?
【案例2-1】
××市香烟消费市场调查方案① 1.调查背景、目的
为加强烟草专卖管理,有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以期对××香烟市场有一个更为准确、真实的认识。
本次调查搜集××烟草市场的第一手数据,了解××的烟民现状及烟民变化趋势、××香烟消费者香烟消费现状及消费变化趋势、××香烟的消费特性及变化趋势、××① 这是一家调查咨询中心受某市××烟草公司的委托所策划和实施的一项调查的计划。本书尊重有关单位的意愿,隐藏了调查地区和相关单位的名称。编者对方案内容作了适当删减和修改。
今年12月上旬
对调查负责人和访问员培训
各地进行入户调查
各地对调查结果进行复查,对部分区县进行检查
明年1月上旬
各地对数据审核并上报
明年1月中旬
数据审核、汇总、检索
提交调查报告
提交深度分析报告
调查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措施如下。
(1)要严格按照抽样方案抽选调查样本,保证调查样本的随机性、准确性;
(2)现场调查中,在对每一调查者访问记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落实,如有错误应立即改正;
(3)调查员对每天的调查结果应进行检查,如发现疑问应尽快重访,不得主观臆造、弄虚作假;
(4)督导员对调查员经过复查送交的调查表,要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
(5)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录入人员若发现调查表有错误,要及时记录并报告督导员,必要时应通知调查责任人回访;
(6)调查实施过程中,××调查咨询中心和××烟草公司将组成联合检查组,随时对部分市县的调查工作进行抽查。
6.调查分析报告
本项目除得到××香烟市场第一手原始数据外,还将整理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1)撰写统计报告,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简单汇总,产生相应的统计图表。
(2)撰写深度分析报告。为便于××烟草公司对调查结果的充分利用,将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加工,利用经济学、市场学、心理学的理论,先进的运筹学、统计学方法以及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专题分析。利用调查原始数据,进行如下四方面的专题深度分析:烟民现状及变化特性分析、香烟市场结构及变化趋势预测分析、香烟市场容量及趋势预测分析以及香烟零售商现状及其行为特性分析。
7.调查组织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烟草公司、××局、××学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将组织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研究及协调进度。
双方项目小组固定两周开会一次(或电话会议),讨论相关信息及研究进度。决策主管须参与会议,若不能参加,须派决策主管助理参与会议讨论。定期讨论项目执行情况。会议由×××调查咨询中心主持。
8.成本预算
调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费用:调查礼品费、调查劳务费、抽样费、复核费、会议费、培训费、交通费、通信费、问卷设计费、问卷印刷费、数据处理程序费、数据处理费、调查报告费等。平均摊在每份问卷上的费用及费用总额(具体数据略)。
思考与讨论问题: 1.为什么要分别就香烟消费者和零售商进行调查?
2.该调查方案是否完整?
3.该项调查选择的调查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4.尝试根据本方案中的要求设计出对香烟消费者的调查问卷或对香烟零售商的调查问卷。
【案例2-2】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这一调查对完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从而对有效解决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题产生积极影响。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每一个问题。你的回答将直接影响本项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谢谢你的理解和合作!
××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Q1.你的毕业去向是(
D.其他(请注明
Q2.在求职过程中,你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可选一项或两项)
B.单位性质
C.家庭期望
D.薪酬与福利
E.个人发展机会
Q3.你优先考虑的就业单位类型是(
)。(限选一项)
A.政府机关
B.国有企业
C.三资企业
D.民营企业
E.其他(请注明
Q4.你能接受的月薪起点是(
A.1 000元以下
B.1 000~2 000元
C.2 000~3 000元
E.4 000元以上
Q5.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是(
)。(可选一项或两项)
A.个人能力不足
B.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
C.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D.缺乏社会关系
E.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
Q6.你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是(
)。(可选一项或两项)
A.专业能力
B.自我表达能力
C.外语能力
D.人际交往能力
E.环境适应能力
Q7.你的求职现状是(
B.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转到Q10)
C.还没有签约意向(转到Q 10)
Q8.你已签约的就业地区是(
)省(市)。
Q9.你已签约的就业单位是(
A.政府机关
B.国有企业
C.三资企业
D.民营企业
E.其他(请注明
Q10.所找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是(
A.专业对口
B.有一定关联
C.几乎没有联系
Q11.你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
)。(可选一项或两项)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
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Q12.你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
)。(可选一项或两项)
A.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
B.通过学校提供信息和推荐
C.人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
D.人才招聘网络
Q13.你认为以下证书对于找工作的影响程度是(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空格上打√)。
Q14.就个人知识结构与职业需求来看,你认为改革学校教育包括改革课程体系对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有帮助吗?(
A.非常有帮助
B.比较有帮助 C.不太有帮助
D.没有帮助
Q15.结合你的求职经历,你认为现在用人单位需求与学校教育模式(包括专业培养如课程设Z和其他能力培养)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
Q 16.请问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何建议?
D1.你的性别(
B.女性 D2.你的专业是(请注明
)。 D3.你来自(
B.中小城市
C.农村 D4.你在大学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D5.你的家庭经济状况使你在大学学习期间(
A.不需要申请助学贷款或其他方面的资助 B.需要申请经济方面的支持但没有申请
C.依靠助学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助以完成学业 思考与讨论问题:
1.该调查问卷由哪几大部分的内容组成?设计?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项目(问题)对此项调查分析有何具体意义?
2.该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哪些类型的问题?哪些是封闭式问题,哪些是开放式问题?
3.该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问题答案选项有哪些类型?为什么有些问题可选两项而有的只要求选择一项?两者对数据汇总有何影响?
4.该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是否合理?每个问题下备选答案的表述、数量及顺序是否恰当?
5.如果要对全国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状况调查,你认为该调查问卷是否同样
6.如果采用网上调查来收集数据,你认为有何优缺点?其调查结果质量如何?调查数据与实际情况的误差可能来源于哪些方面?
【案例3-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整理结果
在前面两章的案例思考与讨论中,分别介绍了关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目的要求和调查问卷。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之后,还必须进行分类和汇总整理,才能得出反映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特征的各种信息,并用适当的图形或表格将整理结果显示出来。以下是某高校该项问卷调查数据的部分整理结果。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发放问卷、被访者自填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是某高校所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调查时间是2012年4月上旬。发出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5份。
在被调查者中,关于毕业去向(Q1)的调查结果是:69.3%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 18.9%选择读研,8.2%选择出国,其他占3.6%。如图3-10(a)或图3-10(b)所示。与上次同类调查相比,选择出国的比例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表明出国热略有降温,毕业生选择出国的态度更趋谨慎和冷静。
被调查者的毕业去向选择
关于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Q2),调查结果是:76.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个
人发展机会?,51.6%选择的是?薪酬与福利?,24.6%选择的是?地域?,有10.7%选择的是?单位性质?,仅有3.8%的被调查者优先考虑?家庭期望?。表明应届毕业生大多很重视将来个人在就业单位的发展机会和前景,其次也比较注重薪酬与福利,而地域、单位性质和家庭期望已不再是学生们选择就业单位的主要约束条件,如表3-12或图3-11所示。
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因素的统计表
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因素的选择比例
思考与讨论问题:
1.如何输入调查数据?对不同的调查题目和答案如何编码?
2.调查数据的整理结果用文字叙述、表格和图形等方式表示各有什么优缺点?
3.图3-11的数据能否用饼图来显示?为什么?
4.对该问卷调查数据的上述整理结果采用的是什么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有何局限性?
5.如果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还需要提供复合分组或交叉分组的整理结果。尝试根据相应调查问卷的信息(见第二章的案例2-2),为该调查的数据分析设计出一些采用复
合分组或交叉分组的统计表(绘制出只有主词、宾词指标名称和线条、无指标数据的空白表格)。
【案例4-1】
长三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分析①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产业结构高度化及专业水平的定量分析指出,该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规划的地区联动,依靠科技手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的空间布局。
一、长三角地区产业构成
据统计,2011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为99800.17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2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470.74亿元,同比增长11.4%;第二产业增加值49387.67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45642.11亿元,增长20.2%,增幅最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9.5%,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5.7%,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03%。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律,一、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三产比重上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仍然呈现?二三一?产业结构特征。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其内部发展水平不均衡,上海明显高于浙江和江苏,已向发达国家水平迈进。从产业增加值构成看,与国际标准相比,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但占比仍然较高,第一产业偏低,第三产业贡献比重上升。如果与一些发达国家大都市同等发展水平时期的产业结构比,上海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与国际标准比就业人员数量偏高,说明上海服务业的经济效率略低。
从201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布局来看,呈现以下特点:江苏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其他第三产业增加值,位居长三角之首;浙江金融业增加值贡献较大;而上海近年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的现代服务业来增强其经济中心的功能,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及结果
(一)产业高度化水平判别
区域产业结构只表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特征,要比较区域产业结构的水平,则需运① 此文引自中国信息报网络版统计导刊(http://.cn/tjdk/.shtml),作者:周荣荣。发表时间:日。原文可能有一些统计表,但网上此文中却没有表格,故编者对有关文字及段落格式做了修改。
用霍夫曼系数、软化度系数、产业结构水平系数等测度长三角及各省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
其一,霍夫曼系数法。霍夫曼依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着重分析工业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和资本资料工业比例关系,即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的净产值之比,把发展分为4个阶段,判别产业高级化程度。随着经济发展,资本资料生产超过消费资料生产,重工业化和产业高级化程度提高。为便于计算,霍夫曼系数通常用轻工业增加值/重工业增加值计算。上海霍夫曼系数最低,为0.3,重工业化和产业高级化程度最高;其次是江苏;浙江霍夫曼系数较大,重工业化程度明显低于上海和江苏,说明浙江在工业构成上与上海、江苏有差异。这种结果与上海、江苏有较多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实际相符合。
其二,软化度判别法。?软化经济?于1983年由?日本经济结构变化和政策问题研究会?首次提出。产业结构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是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出现经济服务化趋势;二是随着工业结构的高度加工化和高技术化过程,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对管理、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加强。按照日本标准,软化率大于60%的为高软化产业;软化率在40%-60%为低软化产业;而软化率低于40%的产业是硬产业。
实际产业系统的软化程度衡量标准较难,其内涵相当丰富。本研究测度各经济区域产业结构的软化程度时,选取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进行分析。利用2010年数据测算,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软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符合产业演进规律。两省一市的差异很明显,上海显著高于浙江和江苏,而浙江和江苏则基本持平。
其三,产业结构水平系数判别法。是对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综合度量,通过将产业结构水平综合化为一定量指标,表明某一经济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产业结构水平判别是对产业高度化水平的综合判别。根据测算,长三角的产业结构系数比全国水平高,说明产业高度化水平较高。其中上海的产业结构高度化远高于浙江和江苏,上海系数达到4.37,其次是江苏3.08,浙江最低为2.74。从三次产业的贡献度上来看,江苏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明显高于浙江和上海,第三产业的贡献度则明显低于上海和浙江;上海产业结构水平较高,一是源于相对较高的第三产业比重,二是源于更高效率的第二和第三产业;江苏相对于浙江更高的产业结构水平则主要是依靠其第二产业效率。
(二)产业专业化水平判别
本研究采用区位商方法,分析长三角及两省一市的三次产业专业化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第三产业的专业化优势明显,第二产业则略低于1;浙江和江苏都是第二产业
专业化优势明显,江苏更明显,浙江第三产业略高于l。而整个长三角第二产业的专业化优势略高于第三产业,优势并不明显。
(三)产业结构相似度测定
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有许多相似之处,本研究采用相似系数法对长三角省市产业结构水平发展进行了测定评价。测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一二三产业相似系数都在0.9以上,表明具有高度相似性。2010年江苏和上海一二三产业的相似系数为0.9678,浙江和上海为0.9836,江苏和浙江的为0.9986。
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分析测算,第二产业分为工业和建筑业,上海和江苏第二产业的相似系数为0.9998,上海和浙江为0.9996,江苏和浙江为0.9999,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
对第二产业的工业行业分析,上海和江苏的工业相似系数为0.9136,上海和浙江为0.7070,江苏和浙江为0.8429。工业中制造业与工业相似系数结果很接近,上海和江苏制造业相似系数为0.9122,上海和浙江为0.6964,江苏和浙江为0.8449。
对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分析,通过测定,相似系数较高,上海和江苏建筑业相似系数为0.9980,上海和浙江为0.9937,江苏和浙江为0.9985。
按照统计标准对第三产业分类,可分为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通过测算可知上海和江苏的相似系数为0.9858,上海和浙江的相似系数为0.9975,江苏和浙江的相似系数为0.9999。
三、产业结构趋同的利与弊
长三角地区内部的产业趋同有一定必然性,对经济发展有影响。从积极方面看,一是有利于产业分工精细化。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产业同构,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发挥规模优势,同时使产业内部分工细化,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跨区域贸易。二是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区域间贸易壁垒降低,特别是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流动性增强,使得原先以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国际产品间分工和贸易让位于技术、资本要素流动,国际贸易分工从产业间分工为主向要素分工为主转化,各国根据其产业优势,专注于产品价值链的某个环节,实现某种产业的全球化。长三角各城市间的共同产业也可以通过加强产业联系、实施内部纵向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内贸易,成为具有产业集群一体化大产业,并加强同一产业差异化、专业化分工和紧密联系。
但不可忽视的是,产业同构也存在弊端。像浙江与江苏的产业结构高度趋同,源于政策导向及利益驱动,产业过度集中于高增加值、利税丰厚产业,导致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如各地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降低整体经济效益。
明显的情况是,过去16个城市中12个城市发展电信、11个城市制造汽车、8个城市搞石化,现在各个城市都在集中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在食品饮料、纺织、印刷、塑料、办公机械设备等产业,缺乏产业功能区划和合理科学空间布局,使得长三角在用地、能源、环保约束条件下,资源短缺与浪费、环境污染并存。
思考与讨论问题:
1.请指出此文中运用了哪些类别的相对指标?弄清楚它们的计算公式及具体含义。
2.文中使用了?百分点?的概念,弄清楚?百分点?的含义及它是如何计算的。
3.查阅有关参考文献,了解?区位商?、?贡献度?、?相似系数?的含义、作用和具体计算方法。
4、理解?霍夫曼系数?、?软化度?这两个指标的含义和作用,你认为文中这两个指标的计算与其含义是否吻合?有无更合理的计算方法?
5.对比分析是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要进行对比,往往离不开相对指标。通过该案例还应该懂得对所研究的问题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量化比较、对比分析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解读计算结果等。
【案例5-1】
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并存
思考与讨论问题:
1.如何比较三种类型投资基金的收益率高低?试计算出有关指标的数值。
2.各种类型投资基金的风险大小如何度量?能否根据上述数据使用所学过的统计指标来度量?
3.哪类投资基金收益率的波动较大?试计算出有关指标的数值来说明。
4.根据上述指标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5.对于一个稳健型的投资者,应建议其倾向于购买哪一类投资基金?为什么?
【案例5-2】
平均数的是与非①
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其中平均指标似乎是最容易受到质疑和责诘的指标。不是吗?近年坊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关于平均数的打油诗:南庄十户九家穷,唯有一户千万丰,若是求得平均数,家家都成百万翁。在2004年3月广州市人大会议上,有代表对市长政府报告中所提到的上年广州全市职工平均工资28237元表示不解,并提出很想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代表们说,在平时与市民接触中,听到的普遍反映是工资达不到这一水平,有人甚至相距很远。在全国两会上,2007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932元,日平均为99.31元,这两个平均数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有些代表直言不讳:?看职工工资不能只看平均数,还要关注那些平均线下的人群。?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发表了引人注目的观点:?浙江许多人均指标都属全国领先水平,通常被人们称作富省,可这个‘富’是相对的,是初级阶段的,绝不能因为一些平均数而忽略全省存在的贫困县。?鉴此,有人提出不要迷信?平均数?,甚至宣称公众对统计指标的种种质疑都是平均数?惹的祸?。真是可怜啊,平均数这个平均数这个反映数量集中趋势的指标眼看就要沦为时代的?弃儿?,这不能不让人关注。
①李鸥. 平均数的是与非,中国统计[J]2008(7)。编者对原文略有改动。
平均指标是反映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代表值,其把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用以映观具有概括性的总体水平。国外统计学界一些专家认为?统计学就是一门有关平均数的学问?。事实也是如此,因为统计的视野是事物的总体,要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通常要用平均数说话。如中国男性的身高、北京职工的工资、冬小麦的产量、哈尔滨冬季的气温、人口的出生率及死亡率、上海房屋的价格、大学生月生活费支出等,惟有平均数才能将它们的数量特征总括地描述出来。
人们言及平均数,多是指算术平均数,其实平均数家族中还有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平方均数、四分位数、十分位数等,其中包括算术平均数在内的前五种应用最为广泛。
算术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数的比值,它是一种最为直接的?平均?,是把每个单位标志值平均分摊而得到的数值。调和平均数亦称倒数平均数,其内容实质与算术平均数相同,只是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而已。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即使采用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各标志值倒数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一般也冠以?算术平均数?的称谓。几何平均数是N个标志值乘积的N次方根,它一般用来求平均比率、平均速度,只有当标志值具有乘积关系时,才使用这种方法。以上三种平均数均属于数值平均数,总体中每个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大小都会发生作用,所以它们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由此其代值性会打折扣。解答广州和全国人大代表对刚刚公布的平均工资的疑惑和质询,需从算术平均数本身的数量特征和计算方法做阐释。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高收入群体的工资比低收入阶层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如平安保险老总年薪数千万元,其他四位副总年薪也超过千万,类似这样的天价年薪并非个别现象,它们将整体平均工资水平抬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2/3的职工在平均工资水平之下,故而大多数人从切身的感受中认为统计部门所公布的平均工资数偏高,与实际不符。由于国家对最低工资标准有法规限定,而对最高工资没有,工资的分布形态一般呈右偏,即异常值多在高工资区域,所以高工资对平均工资影响较大。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如美国1998年29%高收入住户占全体收入的49.5%,而20%的低收入者占全部收入的不足5%,由此许多居民对官方公布的平均收入持有怀疑态度。异常值对数值平均数过分?抬举拔高?,削弱了平均数的代表性,其真实可信的光芒似乎有些失色。中央台青歌赛评分中之所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道理也在这里。为了真实映现客观事物的一般水平,需将数值平均数与其他平均数结合运用,并佐以标志变异指标来验证和说明其他代表性。
中位数是在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标志值中处于中点位Z上的那个数值。有一半数值比它大,有一半数值比它小,这个排位居中的数值也能够反映总体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世界各国表明人口的平均年龄,一般用人口年龄中位数,欧美国家反
映居民收入水平也多采用收入中位数,而不是采用算术平均数。我国在说明职工工资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时,如果将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结合运用,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从而避免种种的质疑和不解。
众数是指在一群数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当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时,众数可作为最为合理的代表值。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运用着众数的概念。如办公桌椅的长宽比例、鞋帽生产的尺码、住宅室内房间的高度、汽车驾驶室的空间等都是依据人体各部位数据的众数来确定的。询问一个城市市场粮油肉菜的价格、农民工的工资等通过观察可获知其普遍水平的数值也多指是众数。众数是一个最为直观的平均数。有些统计学者认为,对于一组数据当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众数有较大差异时,最好不要采用算术平均数而采用众数,以说明现象数量的集中态势。
统计数字不会说谎,但说谎的人会借助统计数字去想办法掩盖事实。每一指标都有它的局限性,要想准确地映现客观事物的全貌,必须用多个指标相互补充、相互佐证。人们之所以对算术平均数情有独钟,而对中位数、众数有所忽略,很大程度在于算术平均数是经过计算得出结果,而中位数、众数多是通过观察、计数获知的。有人认为似乎只有?算?才更科学更准确。孰不知,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十分简单,而通过观察、计数方式获知的中位数、众数工作量却相当大。以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例,算术平均数只需用全国的工资总额去除以职工平均人数便能得出结果,而工资的中位数,则需对2亿多职工的工资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才能找出处于中点位Z上的工资数。工资众数的观察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当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工作量会相应减少,但也都比计算算术平均数复杂。对于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些重要指标,寻求一种科学简单的方法获取中位数和众数,来补充和佐证算术平均数,以增强平均数的说服力和可信程度,也应作为改进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测定和评价平均数的代表性,还可以计算度量各单位标志值离中程度的标志变异指标。其中标准差就是最常用的一个指标。标准差度量的是各标志值与平均数之间的平均距离,其计算方法是求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对于一些重要指标在公布平均数的时候,随之也公布标准差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标准差可以反映各标志值与平均数的平均离差度,也可以测定全部数值在平均数周围的分布情况。大多数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数量呈一种正态分布,次数分布图是中间大两头小、以平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图形。在正态分布的条件下,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大多遵循?68-95-99.7规则?,即有68%的标志值落在距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有95%的标志值落在距平均数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有99.7%的标志值落在距平均数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如某公司职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标准差为500元,即工资为元的职工约占68%,元的约占95%,500~3500元的约占99.7%。反过来讲,低
于1500元和高于2500元的约占32%,低于1000元和高于3000元占约5%,低于500元和高于3500元的约占0.3%。这样除了平均数再加上标准差就可以对该公司职工工资的状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统计活动的实际考查,我们发现应用平均数时容易发生两类偏误:一是?唯算术平均数是举?,在分析问题时,只是过分偏好算术平均数,没有把它和其他的平均指标或标志变异指标结合运用,容易使人产生疑问,影响了数字的可信度,这类问题前面已做剖析。二是?唯简单平均是用?,在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平均数时,往往只是采用简单平均的方法,忽略了权数问题。试举两例,以兹说明。
例一,A、B、C三个厂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比分别是9 5%、100%、105%,求其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许多人常常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将三个数值之和去除以3,求得的结果是100%。这样计算不妥。求这类平均数,必须考虑权数的大小,假设三个厂的计划利润数分别为100、200、300万元,求出的利润的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为101.67%;若利润数分别为300、200、100万元,则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为98.33%。除非三个厂的利润计划数相同,方可采用简单平均的方法。
例二,甲、乙、丙三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元)分别为、2500,求其平均工资。若采用简单平均的方法求出的平均工资为2000元,只有在三个厂的职工人数相等时,才能这样计算,否则必须用加权的方法。假设三个公司的职工人数分别为200、300、500,求得的平均工资为2150元;若三个公司的人数分别为500、300、200,则平均工资为1850元。
可见,在计算平均数时对于权数这个权衡轻重的要素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平均数,一般都需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
通过以上解析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平均数有问题,而是人们在运用平均数时出了毛病;不是平均数容易?惹祸?,而是人们对平均数缺乏透彻的了解而导致认识上的偏差。由此也提示我们:作为统计部门应该与时俱进,不要仅用单一的算术平均数去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而应该拿出?十八般武艺?从多重角度多个层面去映现客观世界;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点统计知识,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以提高对经济社会的认知能力。需知道,统计数字有可能骗人,但是不用统计数字更容易被人骗,对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繁经济现象,统计终归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利器。
思考与讨论问题:
1.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各有什么特点和适用场合?
2.为什么许多人会质疑官方公布的平均收入?劳动者收入的分布一般呈现哪种分布态势?为什么说反映收入的一般水平更适宜采用中位数?
3.正确运用算术平均数为什么要与变异指标结合?最常用的变异指标是什么? 4.要反映定类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应该采用哪种平均指标,试举一些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有关例子。
5. 文中例一的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101.67%和98.33%分别是如何计算的?文中例二的平均工资为元分别又是如何计算的?请写出具体的计算式。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平均水平,一般都需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其权数一般是怎么确定的?
6.正态分布的?68-95-99.7规则?,也称之为?3σ法则?,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案例6-1】
对本科毕业生薪酬的抽样估计
思考与讨论问题:
1.以500为组距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组,并编制出变量数列,绘制出直方图,观察样本数据的分布特征。建议利用Excel的?直方图?分析工具来完成这一任务。
2.利用Excel的?描述统计?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该校当年在调查地就业的全体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水平进行区间估计,Z信度为95%(要求指出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和Z信区间)。
3.若要求分别以90%和99.7%的Z信度再进行上述估计,试计算出相应的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和Z信区间,并且观察它们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样本中薪酬在3 000元以上的毕业生占多大比重?试以90%的Z信度估计相应的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和总体比重的区间。
5.样本中薪酬在3 500元以上的毕业生占多大比重?试以90%的Z信度估计相应的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和总体比重的区间。
【案例6-2】
应该抽取多少居民进行调查 要进行抽样推断,就要先获取样本数据。为此首先就必须在调查方案中设计好样本容量的大小,即必须明确应从总体中抽取多少个体(总体单位)进行调查。抽样推断的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样本容量太小,抽样误差太大,就不能满足推断精度的要求;如果样本容量过大,虽然足以满足推断精度要求,但调查的代价(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花费)很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使调查变得无法实施或得不偿失。所以,科学地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是抽样调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某市一家消费研究机构为了了解该市居民对近期消费品市场的反映,准备进行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本市居民,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对近期消费品价格、质量的满意度和预期、个人的月消费支出水平,以及居民对有关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是否满意等。在待估计的多项总体指标中,最关注的是全市居民的月平均消费支出以及居民对市场监管的不满意率,因此规定了这两个指标的估计精度:要求在95%的置信度下,月平均消费支出的误差率不超过3%,不满意率或满意率的允许误差不超过2个百分点。
由其他渠道初步估计:居民平均月消费支出大约为740元,标准差为185元。此前关于居民对有关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是否满意没有进行过权威的调查,有人估计不满意率很可能为20%。
根据上述推断要求和已知的相关信息,至少应该抽取多少居民构成所要调查的样本呢? 思考与讨论问题: 1.根据月平均消费支出的允许误差要求计算出必要的样本量(提示:要求月平均消费支出的误差率不超过5%,这里的5%也称为相对允许误差,再结合月平均消费支出就可以将其换算为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2.根据不满意率的允许误差要求(Δp=2%)、试分下列两种情况计算出必要的样本量:
(1)总体不满意率按20%来估计;
(2) 没有关于总体不满意率的可靠的参考信息,应该以最保险、可靠的原则进行估计。
3.为了满足月平均消费支出和不满意率的允许误差要求,应该共用一个调查样本还是分别抽取各自的调查样本? 如果可以共用一个调查样本,那么必要的样本量应该取得多大?为什么?
4.如果要求推断的Z信度下降到90%,必要样本量的计算结果应各是多少?观察计算结果的变化,并说明推断的Z信度与样本容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案例7-1】
对本科毕业生薪酬水平的推断
在案例6-1中,我们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某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第一个月的薪酬水平以及有关成数进行了估计。这里,我们还可以利用假设检验方法进行一些统计推断。数据与案例6-1的数据相同。
思考与讨论问题:
1.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认为,该专业毕业生首月工薪的平均水平不低于2 800元,试问: (1)对这个问题进行假设检验,适宜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是什么?
(2)检验统计量及其分布是什么?计算出检验统计量的具体数值。
(3)本案例中检验的P值是如何具体定义的?利用Excel计算出P值的具体数值。 (4)本案例中显著性水平取多大比较合适?在你选择的显著性水平下,抽样调查结果能否支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上述看法?
2.有人认为?该校当年全部毕业生中,首月工薪在4 000元以上者所占比重达10%?。若要根据案例中的调查数据对此命题进行假设检验,可否采用Z检验(正态检验)?为
【案例7-2】
文化娱乐支出是否明显增加了
思考与讨论问题:
1.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能否认为全乡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平均支出有了显
著的增加?
2.以0.95的Z信度对全乡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平均支出进行区间估计。 3.以上两个问题的结果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4.与去年相比,全乡居民家庭中文化娱乐支出超过100元的家庭所占比重有无显著变化?试以0.05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推断。
【案例8-1】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经济学理论和常识表明,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有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可以用统计方法对这些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且作出合理的解释和估计、预测。
表8-13是2010年我国31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及其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等指标的实际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
思考与讨论问题:
1.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分别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和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支出比重、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等变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试利用恰当的统计图和统计指标来说明。
2.如果有相关关系,则具体说明它们之间分别是什么性质(方向)、形态和强度的相关关系?其中相关性最强、最弱的相关关系分别是什么?
3.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否用一定的数学关系式(回归方程)来表达?如果能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式?
4.试求出具体的回归方程,并解释所估计的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具体意义, 并关注有关析结论是否与经济学理论相符合?
5.评价所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
6.若已知某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时,能否估计或预测出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或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支出比重?预测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9-1】
我国人身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思考与讨论问题:
1.利用Excel绘制出该动态序列的折线图。
2.按本章第四节中所讲的动态数列构成因素的分类和特征,观察折线图并说明我国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下面简称?保费收入?)的变化中受哪几种构成因素的影响?
3.汇总出各年度保费收入总额,并根据年度数据计算年间如下数据。 (1)年平均发展水平。
(2)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和年平均增长量,验证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3)各年的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定基)、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并指出增长速度超过一般水平的是哪几年?
4.年度保费收入分别为748,787,996,1 171,1 409(千万元),试观察年度保费收入序列呈现出哪种形态的长期趋势?用恰当的数学模型将这种长期趋势表达出来(利用Excel拟合出具体的方程式),说明拟合效果的好坏,并预测2011年和2012年的发展水平。
5.对上述月度数据计算同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各有什么意义? 6.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保费收入的季节比率。
7.如果要对2011年各月保费收入进行预测,应该如何预测?请指出具体步骤和方法。
【案例10-1】
解读2011年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①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中国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高出城镇0.5个百分点。在八大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11.8%,涨幅居于首位;其次是居住类,上涨5.3%。如表10-13所示。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引自国家统计局网
站,http:///tjgb/ndtjgb/qgndtjgb/t786440.htm。
此外,中国201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上涨16.5%。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6194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增长13.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4%,城镇为36.3%。
思考与讨论问题:
1.?指数?与?增减率?有何关系?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是多少?
2.?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八个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应该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化程度受食品类价格变化的影响最大?
3.?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包括的范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国要分城乡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上述分析中多处提到?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如何理解这些?实际增长?的含义??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这里的两个增长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5.研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时,剔除价格因素与未剔除价格因素所计算的两种增长率分别有何意义?为什么除了考察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还要考察其中位数的变化?
6.?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4%,城镇为36.3%。?这里的两个百分比通常称之为什么系数?为什么该指标很受关注?
7.利用指数体系,根据文中所给资料,对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2010年相比的变动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并且要求包括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同理,也可以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进行类似的因素分析。
【案例10-2】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某公司下属四个企业,全公司的净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总额都只分布在这四个下属企业,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有较大差异。2012年公司根据上年度各企业的收益率表现及预期经营状况,对全公司净资产规模和结构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思考与讨论问题:
1.怎样计算每个企业各年的平均净资产?这样计算理论上有什么假定条件?
2.在公司下属的四个企业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和最低的企业分别是哪一个?
3.根据表中数据,如何计算2012年这四个企业总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全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这四个企业的总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什么关系?
4.利用指数体系分析2012年与2011年相比,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各因素的影响作用。
5.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指数体系进一步分析全公司净利润总额的变化及其受各因素影响的大小,并指出由于调整资产结构而带来的收益具体是多少?
6.对公司净利润总额的变化情况以及各方面因素的贡献作一简要的分析说明。
统计学案例与思考题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