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制造企业行业制造企业 哪些倒闭了

2015年度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十大事件
摘要:回顾这2015年里工控行业百家争鸣,有悲也有喜。全球经济放缓订单减少,人力成本上涨,不少工厂咬紧牙关度日;中国制造2025出台,机器人、3D打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机器换人已经在中为掀起了一轮发展浪潮,美的,格力等大型企业纷纷与国际巨头合作,欲通过机器换人打造新一代机器自动化生产线。
表面看起来很火热,但国产企业却遇上了不少问题,如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机器换人前期投资成本巨大让很多小企业望而生畏。不过机器换人是大趋势,如今,工业4.0、互联网+等概念炙手可热,中国46个智能制造试点纷纷落地,工业自动化企业有很多的机会,2015年是自动化行业发展重要的一年,下面本站为大家盘点出今年工业自动化行业中最热门的十件大事,以飨读者。
中国工厂再遇“倒闭潮”工业4.0洗牌制造业?
日,东莞兆信手机代工厂传出企业倒闭遭到供应商围堵的消息,董事长高民留绝笔信后自杀。而就在两周前,国内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遣散了大部分员工关门停产。业内人士估计,春节前东莞至少还有上百家大型工厂倒闭或停产。
已经不少有远见的企业都开始了工厂的升级转型,它们大量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设备来提升工厂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人成本。一种全新的生产制造模式正在酝酿,未来的工厂是投入很少人力就产生更高的效率,未来制造业可以通过工厂物联网,实现网络化定制模式。
分析人士表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为中国“工业4.0”发展指明方向。如果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工业领域更大的机器设备中,利用软件分析技术充分释放机器的潜能,就能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效益。
自动化工厂升级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局的不二选择,通过提升工厂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机器换人,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降低制造成本,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机器人的出现将改变传统制造方式,中国各地已经掀起了“机器换人”的热潮,中国制造将进一步洗牌。
中国制造2025发布十大制造业领域被激活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由此,吹响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转型号角。
《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发布,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九大任务和八项支撑措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要推动重点的十大领域,实现突破发展。其中包括了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方向,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云联网+传统工业的融合有望成为中国新一轮制造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中国制造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产业群,然而过去传统的人力生产方式显得越来越薄弱,工厂自动化不高,竞争力下降。《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了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这与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德国的“工业4.0”等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动化是发展智能制造实现工厂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将给中国自动化行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海尔工业4.0模式颠覆传统制造及需求
2015年的3月7日,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在郑州基地正式投产,这也是全球首家智能互联空调工厂。海尔空调此举,可以视为是全球空调产业制造模式的一次全新变革,在推行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过程中,海尔颠覆了空调产业百年来的制造逻辑,开启了“用户造空调”时代。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机械化制造为核心的工业3.0模式主宰全球制造产业四十多年之后,一个全新的制造时代终于来临。以全新的数字分析能力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正在主导制造业的变革,这就是工业4.0模式。人机交互、机器与机器的互联、用户与工厂的对接,在工业4.0模式下全部得以实现。
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联、机机互联、机物互联”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联、机机互联、机物互联”。
过去一年中国空调市场出现了微幅增长,而海尔空调的销售量同比增长10.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化空调销售规模中,海尔的销售量占比达到了68.5%,销售额占比达到了67.2%。正是这样一个产业环境和市场基础,为海尔推行工业4.0制造模式和互联工厂的投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郑州智能互联工厂的投产,标着这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工业定制的开始,海尔空调在行业内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对于全球空调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广东建首家机器人学院
日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中小制造企业发展论坛上,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广东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章云告诉记者,在人口红利减弱及产业政策引导下,广东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出于人才储备考虑,广东正在筹建首家机器人学院,最快明年开始招生。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机器换人”已从企业自发行为上升为政府政策导向,各地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机器人产业正呈现井喷式发展。广东省政府日前亦宣布,自今年起的三年内在工业企业推动工业机器人使用,并开展智能工厂试点。
据透露,广东工业大学正在筹建省内首家机器人学院,将与知名机器人企业合作办学,推动产学研融合,预计最快将于2016年开始招生。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所长徐旋波称,当前珠三角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并不高,与工业4.0、智能工厂的要求距离还很远,进行自动化改造十分迫切,相信有长远目光的企业不会只考虑成本因素,而坐失产业智能升级的历史性时机。
他认为,在劳动力成本不再廉价的当下,珠三角的外资制造业工厂正面临抉择关口,若不抢抓机遇实现智能化升级,将势必被迫搬离。
药厂转型智能制造机器人倒逼员工离岗
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名片,对于河北制造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台机器人走上产线,每一次变革都有着极不平凡的故事。日,记者走进石家庄四药,在工人与机器人之间,感受河北智造的脉动。
石家庄四药巨大的物流仓库中,一天要接收来自生产线上的138万瓶大输液产品,算成包装箱也得有40000箱,按每天每人搬运1000箱计算,得需要拉车、搬运、码垛的员工40人。
今年43岁的刘万强,就是这些工人中的一员。在四药工作了十多年,他日复一日地干着用叉车码垛入库的活。
两年前,第一台机器人开始码垛,抢的就是刘万强的饭碗。刘万强说,当时他在这个笨重的家伙面前待了很久,心有不甘。但是日子长了他却看到,“这家伙码起垛来从不觉累,而每台机器人都会自动识别药品箱的包装码,确保与托盘一一对应,差错率基本为零。”
人工是没法跟它比的,刘万强服了。两个月后,刘万强离岗了。可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由于产线前端的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后期出库时的效率却有点跟不上了。”闫莉说,公司决定大量购买机械化叉车。
对于低技能、拼体力的岗位,机器人代替人工是迟早的事,但是对于一个不断掌握新技能的工人,则永远难以代替。刘苗认为,机器人不会抢走人的工作,但是需要工人更新自己的技术能力,来确保不被淘汰。
美的集团将投10亿开启自动化4.0改造
日下午,位于广东佛山的美的集团中央空调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几百名工人、8台机械手机器人和25台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无人搬运车)穿插其中,一片忙碌景象。
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拓展工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三年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很显然,在“机器代人”的路上,美的已尝到了减员增效的甜头,并将进一步助推这波浪潮的渗透。从今年开始,自动化改造将进入“深水区”,预计投10亿元,从单点突破,向全集团整体改造。
事实上,这家工厂在经过整体的自动化改造后,据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裁乌守保介绍,这家电子工厂的员工数量已经从十年前的2800人,减少到800人。在美的启动转型战略的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公司开始正式启动自动化改造。目前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达到了800多台,累计投入自动化改造的费用达到了6亿元。
现在美的通过自动化升级改造,用机器人来搬,大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有一些高危的工种,例如冲压、空调面板的喷粉等,采用机器人后就能保障员工的安全,美的现在的自动化改造更多是从人性化的角度来实现产业升级。
美的旗下在香港上市、以零部件为主业的子公司威灵电机,已在开发、生产伺服电机等机器人的零部件。作为提升机器人研究开发的重要平台,由顺德政府支持、美的集团主导的华南机器人研究院,将于5月正式挂牌落地。这一研究院的启用,将一举将广东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意味着生产家电40多年的美的开始向机器人产业大步迈进。
广州造智能装备之城龙头企业扎堆进驻
据中国广州消息,智能装备制造业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4.0”也离不开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个产值数十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已经初步成形。2014年底,该区集聚智能装备企业48家,年实现工业产值52.3亿元,近五年持续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打造智能装备产业之城,率先探索“中国制造2025”,是时代赋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重大机遇和重大使命。随着智能装备“一园三区”格局形成、一大批国内外智能装备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成为华南最重要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走在云埔工业园,你很难把它跟普通的工业园联系在一起。园区里听不到隆隆的机器声,每一家企业听上去都很安静,但实际上这里不仅是工业园,而且生产的都是最高端的制造业产品——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
云埔工业园最著名的企业是广州数控。广州数控从荔湾区一家只有20多人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数控机床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的龙头企业。20多年来,广州数控依靠持之以恒的自主研发,相继攻克数控机床系统和高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去年以来,广州数控还成功掌握了被国外机器人巨头垄断的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技术,成为中国智能装备产业的代表性企业。
国外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几乎同时落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将投资1.08亿元,建设集机器人销售、展示、技术支持、小型加工中心制造与仓储等于一体的华南基地,目前已在“广州机器人产业园”落实4万平方米的用地;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争取年内完成公司注册;库卡机器人公司去年已在该区成立广州分公司,目前正在筹备选址设立机器人新工厂,重点开展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ABB有限公司已与省发改委签订合作备忘录,拟在该区设立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
全球机床格局发生变化国内机床业倒逼转型
2015年10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机床协会)近25年来首次组织了国内31家企业组团赴EMO参展。归来后,不仅对国际机床市场的形势有了初步的判断,而且更直观看到了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床市场已有10年,尽管近几年的需求总量呈下降趋势,但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最大的机床进口国。
虽然依托这样强大的市场,中国机床业至今在机床出口市场上未能有较大建树。虽然过去10年中国机床工业获得长足进步,但在核心基础技术研发的高端机床领域,仍然缺少充足的话语权,无法挤入国际竞争第一阵营。
业内人士认为,这几年国内市场需求下滑,市场冷酷的一面显露出来,需求下降最为显著的是低档同质化产品,这使得国内一部分机床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现实也表明,近两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与拓展与本土企业的收缩恰恰形成对比,进口机床的比较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了相应扩大。
2015年11月份,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关锡友发表了题为“新工业改变企业生产方式”的演讲,他提出这次的工业4。0的变革,不再是技术,而是新方式的出现。因为人类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以精度、速度、寿命为核心的技术已经走到了极致。比如精度已经达到纳米级,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已经达到毫秒级,皮秒级和飞秒级,飞秒级是眨眼睛的1/200的世界,再就不能细分了。因此工业4。0绝不是大家理解的高度柔性的智能化。
默克尔第8次访华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
据外交部消息,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于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赶上了一位特别爱来中国的德国总理,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这已经是第三次以大使身份随行了。史明德大使说,默克尔执政10年,来华八次,实际上中国领导人访德的次数也不少,三年里,习主席和李总理已经总共去了三次。
这一次访华,默克尔带来它的“工业4.0”。2015年为中德创新合作年,在新的形势下,中德要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比如德国正在全面的推进工业4.0的战略,中国也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和德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实体经济,两个最大的制造业的大国。所以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如何能够完美的结合,这是一个合作的重点。
去年,德国提出工业4.0的发展愿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也顺势提出。在中德领导人的努力下,双发还于去年共同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因此,有业内人士预计,此次默克尔访华的目的之一是落实双方在工业4.0的对接工作。
随着中国工业的升级、换代,中国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中德两国的制造业合作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史明德大使说,德国工业4.0牵手中国制造2025,内涵已不同于以往。比如,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比如电动汽车这些方向都在酝酿的合作。还有一个就是正在大力的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德国是率先提出支持这个战略,我们要共同的协商,如何在一带一路,尤其是亚洲和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进行合作。
国产大飞机今日下线世界工厂实现历史性突破
日,中国商飞将在上海举行中国大飞机首次下线的盛大仪式,正式宣告中国可以自主生产大型客机,这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一个新的航空产业开始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当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大飞机项目成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时,C919已经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它的背后是中国长远战略利益的考量,中国不仅希望能够成为受国际认可的第二大经济体,还希望国际社会认可自己是科技创新的引擎。
业界一般认为,大型的民用飞机最好有3-4家生产商参与,这样才对运营商们更加有利。但处于巨头垄断地位的波音和空客,并不希望出现第三家竞争对手,中国C919的出现,事实上不仅使波音和空客的部分蛋糕落到中国商飞的盘子里,更深层次是,航空工业是欧美两大经济体的重要基石,对这一财富的任何挑战都被认为是挑衅。反击行动比我们所预料来的更早。
《中国制造2025》报告发出明确的信息,力争用十年时间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首批国产ARJ21飞机预计年底交付成都航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中、短航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而今C919即将下线,正在准备首飞,未来还有更大的惊喜,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商飞正在于俄罗斯合作研制宽体客机,这款能与B787和A350媲美的飞机,有望在下一个十年实现首飞。
再过20年,中国航空制造业或将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中国大飞机翱翔天际的日子并不遥远。
您可能关心的页面: 、 、 、
文章相关标签:
行业精彩推荐
月关注排行榜
最新加入文章
最新加入文章
十大数据是企业品牌信用指数(见会员等级和服务)以及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真实呈现的结果,无需企业申请申报,不存在评定评选的过程,企业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
本页面内容不代表十大品牌网观点或支持购买,仅提供参考使用 | 查询数据是为了消费者选购到市面上最好的品牌(品牌消费),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奖评比 |
R/TM/C图形文字为公司或相关单位商标版权,受法律保护 请勿转载 |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本站名单(数据),认准唯一正宗谨防假冒!您当前位置:&&&&&&
2016年制造业负担越来越重 老板们干还是不干?
热门关键词:
中国铝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本切换:涉案的三个来自德阳中江的95后女孩,家境都不算差。
他们刚执行完任务准备返回,还穿着厚重的消防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产业科技新闻从智能制造动态中获悉: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但在知识积累和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企业仍有很多优势和机会。未来有望成功的机器人公司或是有独到需求+成熟商业模式型,能融合市场、渠道、销售和独到的需求爆发点。
  机器人行业下一个需求爆发点究竟在哪里?
  Google正大举进入机器人、无人机等各类智能硬件产品;软银、阿里、富士康不久前合资并启动情感机器人Pepper量产计划。这些国际巨头的战略布局,让人们意识到一个新制造、新硬件时代正悄然来临。对于未来,我们的思考机器人行业下一个需求爆发点究竟在哪里?我们判断,1)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工业机器人率先被用于以3C装配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2)以智能为核心的高端服务机器人空间无上限,但大都处在研究和实验阶段,或将在正文阐述的八大细分行业开启商用化巨幕。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进,植保无人机及特种农业机器人容量超百亿
  当大田(规模化)农业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特种(精细化)农业将引来爆炸式发展,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机器人的运用将会是这场农业技术革命的推动力,以果蔬种植和植保工作为典型代表的精细化农业机器人最先受益。对于采摘机器人图像处理和果实易损性是主要难点,国外技术更为成熟,但技术壁垒总体不高。植保无人机国内刚刚起步,较之美国、日本的农用航空作业占耕地面积比例高达50%、54%,世界平均水平17%,我国仅不到1%,发展潜力巨大,容量或超百亿。
  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是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中发展前景最好和增速最快的领域
  家用服务机器人爆发时点取决于经济性,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实用性增强,量产后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以清洁机器人为代表正以惠民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切入到实用度高的应用场景-家政服务,即将作为家庭电子类消费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是家用机器人中目前最成熟的商业应用。由此延伸的酒店服务机器人,以事物为基础的工作特点上,实现节省人工费用的同时保护旅客隐私,目前已应用于多家酒店,广受好评。
  行业发展不健全导致需求错配倒逼外康复理疗机器人爆发
  国内康复理疗行业存在康复理疗科普及率低和康复理疗人才良莠不齐等问题,60%的康复需求仅得到不足20%的康复服务,人才紧缺,需求庞大,是倒逼康复医疗机器人爆发的主逻辑。目前已成型产品主要包括手术机器人和外骨骼,据测算占据康复机器人市场中80%的外骨骼到2020年空间将过百亿元。全球老龄化问题严峻,由此延伸的养老看护机器人空间巨大,据测算我国2020年“空巢家庭”比例会高达60%,“空巢家庭”户数约为1亿户,带来千亿的巨大需求,Pepper秒计售罄可见一斑。政策助力,加大军队/消防等特种机器人在公共安全领域危险作业替代目前全球政局看似平稳,实则各个利益集团暗潮涌动,在此背景下,全球军队大换血,部队投入重金研发军用机器人,仅美国开支就从2000年的2.83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29亿美元。同时,在和平年代,公共安全事件导致的危险作业亟需特种服务机器人提高救援效能。“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将公共安全机器人将作为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发展的四大任务之一。
  自动驾驶是正在慢慢被接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自动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成本过高,根据BCG的估计,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在2025年量产化之后可以被压缩到10000美元以下。一旦实现7000美元成本,随着马路上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联网的汽车交通平台将会形成,超强的传感系统和高级算法将会完全改变人们出行的状态,自动驾驶机器人高效的通行效率和零事故率将不再是梦。
  看好商业模式明确,切入独特需求的机器人公司
  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但在知识积累和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企业仍有很多优势和机会。未来有望成功的机器人公司或是有独到需求+成熟商业模式型,能融合市场、渠道、销售和独到的需求爆发点。
  报告正文再梳理:
  机器人改变行业的发展逻辑
  随着人均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让很多国家开始走上用机器取代人工的阶段。机器人的运用的主要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用机器去取代一些繁琐,工作量大的工作,人类从而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时间。如同石器时代的工具,现代机器人扩展了人类能力的范畴,使生产力更加高效。从物理层面上说,机器人由于其强大的机动性能,它们可以取代人类完成很多力量要求很大的任务。与此同时,一些重复性很大的工作也将被机器人代替。超高的精度使机器人可以完成非常精密的工作。从早期的简单自动化,到工业机械手臂,最后发展到具有情感的伴侣型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把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因此开始把机器人应用在需要思考分析的岗位上替代人类的工作。这篇报告将从机器人的特点入手,根据行业梳理未来很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的职业以及背后的逻辑,最后我们讲会讨论未来机器人的发展特点。
  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现有的生产能力已经到达极限,无法满足全球巨量的产品需求。手机行业3班倒,24/7的工作强度使用工问题越来越突出,较低的利润率使很多劳动力密集的制造型企业压力山大。对企业来说,超低,甚至是亏本的制造方式已经到达极限,通过自动化提升产能同时降低用工成本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判断,首先被机器人改变的行业将会是制造企业。高端服务机器人依旧处在研究和实验阶段,商用化的道路依旧漫长,后续我们将展开至8个细分下游讨论。
  人口红利结束,工业机器人率先发力劳动密集型行业
  工业机器人换人的核心逻辑:1)人口红利的结束导致用工成本的飞速上升2)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机器可以从事复杂的工作。行业的大环境也有新的变化: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集成商开始自己研制机器人,比如富士康的装配机器人,美的收购库卡完成在机器人行业的布局。在如此格局之下机器人会在哪个行业最先爆发呢?由于机器人的特点在于高效和很高的产品质量,我们需要从在这两个方面需要改进的行业中进行筛选。从对质量的需求来看,根据国际质量管理协会(ISO)发布的年度报告,全球已经有160万家企业得到ISO颁发的质量体系认可证书,而排名前几的行业是工业零件制造,原材料和电子通信行业。这些行业不断上升的质量诉求推进了行业内自动化改造的推进,我们从工业制造企业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浪潮中可见一二。
  非汽车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制造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人数量众多,重复的工作多,产品更新很快,定制化的要求也很高。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将会改善整个产业的产能,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优途径,尤其是3C装配行业,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利润率骤降,为了保持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提高自身的成本竞争力,机器人的使用势在必行。行业需求的倒逼是造成工业机器人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以智能为核心,服务机器人空间没有上限
  新技术的出现和技术成熟期的缩短是推动服务机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1)统计学方法的成熟,为核心算法进步提供基础;2)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处理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已具备每秒处理百万个数据单元的计算能力;3)大流量、持续的数据的获得,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后。拥有数据优势的企业开始投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发,例如:Google、Uber、Linkedin等美国企业和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中国企业。
  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定位于服务人类,而不是用于应用于制造业从事生产。它可以认识周围环境,根据变化的环境信息自主思考,并做出反应,是多种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
  智能是服务机器人最大的特征。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是在结构化和已知的环境下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提前设置操作的专门系统。不同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面临的工作环境是非结构化和未知的,它的最大特征是智能化。机器人与人,可以神似形不似,以虚拟软件的形式服务人类。所谓神似,即让机器人的“神经网络”接近于人,依赖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与人实现自如的沟通。这样的机器人可以作为虚拟应用,通过开放API植入任何硬件终端,即能为我们提供监控、远程操控、聊天、资讯等贴心的服务。
  临近需求爆发之八大行业
  人类对于机器的运用已经从单一的工具概念进化为辅助协作的层面,通过以上逻辑,机器人已经具备和人类进行简单交流的功能,这种“思考”的能力使机器人可以在相对复杂的空间中活动和工作,而不是像工业机器人一样在特定的加工区域。它们可以替代人们去完成重复工作性质的服务型工种和需要复杂逻辑的工作。这类工作的定义比较广泛,从机器人的智能化和重复性好,以及替代人类这个核心逻辑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行业机器人的需求会在未来某个时点爆发,例如:1)搬运和清扫类的工作,比如服务员和保洁员。这些职业对于技能要求不高,重复性比较高,而且在相对结构化的空间中工作。2)环境恶劣,任务单一的工作,比如军人和消防员。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危险工作本来就是我们的核心逻辑,而且传感设备的高速发展使机器人具备了比人类更加灵敏的感官功能,再加上强大的机械关节,搬运重物的能力也更胜一筹。3)需要高度智能化的工作:自动驾驶等,关于智能驾驶的逻辑将会在后面的分析中展示。
  植保无人机为代表的农业机器人
  对于第一产业来说,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当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为负数,农村劳动力的增加不会造成生产力的下降,农村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加入工业化进程。当农村劳动力流出到一定程度以后,农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上升,农民为了追求利润会把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引进来,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业机械化程度虽然很高,但是成本却不断上升
  虽然经过10年的机械化设备的普及,全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到达了新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是菜篮子批发产品的价格指数:
  虽然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居民菜篮子里的蔬菜食品价格却越来越贵。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年期间,稻米生产、流通、消费三环节对最终价格的贡献率平均为46.4%、22.6%、31.0%,生产环节所占的比重很大。
  蔬果采摘机器人市场巨大,技术壁垒低极具发展潜力
  果蔬采摘作业是果蔬生产中最耗时、最费力的一个环节,收获期间需投入的劳力约占整个种植过程的50%-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很多国家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导致果蔬生产劳动力成本增加。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果实采摘的自动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采摘作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费用高,因此保证果实适时采收、降低收获作业强度及用工费用是保证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作为农业机器人的重要类型,大田果蔬采摘机器人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保证果实适时采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采摘作业的复杂性,采摘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目前,国内外水果采摘作业基本上都是人工进行,其费用约占成本的30%~50%,并且时间较为集中,劳动量大,工时紧张。
  如果我们用草莓做例子来估算采摘机器人的市场容量:世界草莓栽培面积在30万公顷,按一台草莓采摘机器人负责1亩草莓种植园,全世界就有30*15=450万草莓采摘机器人的体量。按一台机器5万元计,10%的场地是由机器人采摘,光草莓收割机就有200亿人民币的市场容量。再加上其他蔬菜水果的采摘,市场巨大。而且相比较其他工业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所需要的图像处理技术和关节活动技术的技术壁垒不算太高,也没有国际巨型公司的垄断。我们可以认为采摘机器人会成为农业机器人需求领先出现的代表。
  图像处理和果实易损性是主要难点,国外技术愈发成熟
  国外对于蔬果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日本、美国、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家在采摘机器人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且试验成功了多种具有人工智能的采摘机器人。现在国际上出现的采摘机器人,针对不果实的采摘率各有不同,苹果、草莓和柑橘这样的水果采摘率可以超过95%。漏摘的主要原因是光线不好造成图像分析的不准确以及叶子等遮挡物阻碍了视频采集设备的工作。从设备的采摘效率来说,以西班牙的柑橘采摘设备为例,它能通过柑橘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来判断柑橘是否达到采摘标准,还可以按色泽、大小进行分级装箱。该机器人采摘速度为1s/个,较之人工提高效率6倍多,一台机器相当于六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这台机器可以24小时采摘,极大提高了采摘的效率。
  植保无人机渗透率远低于国外,市场容量超百亿
  植保无人机在效率、安全、环保、防治效果等方面大幅领先与传统的人工植保方式。无人机每分钟可以完成1-2亩的农药喷洒作业,而人工喷洒农药的效率大约每小时2亩,无人机的效率目前是人工的30-60倍,考虑无人机技术的提升,土地的平整和规模化,无人机效率上的领先优势会越来越大。无人机植保实现了人和药的分离,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操作,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暴露于农药下的危险,喷洒农药时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物流对农作物的穿透性,防治效果好,也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90%的用水量,大大降低了资源成本。
  目前国内农业植保仍以人工加手动、电动喷雾机这样的半机械化装备为主,占比超过90%,航空植保比例小于2%,按2015年植保无人机总作业面积达1152.8万亩次计算,无人机植保比例不到1%。而美国、日本的农用航空作业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达到50%、54%,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远高于我国的17%,我国在航空植保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悲观、中性、乐观估计下到2020年累计无人机整机市场空间15.19亿、24.30亿、45.56亿,规模更大的是植保服务市场,分别达到45.56亿、72.90亿、136.69亿。还有庞大的无人机保养维护,零部件(如电池)更换市场。
  单价低满足贴心需求的家政服务机器人
  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单价低、需求数量巨大,成为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中发展前景最好和增速最快的领域。2013年全球个人/家用机器人实现销量400万台,环比增长为28%,销售额达到17亿美元。IFR预计年间将销售超过3100万台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可达到110亿美元
  清洁机器人作为家用机器人中目前最成熟的商业应用,以惠民的价格(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切入到实用度高的应用场景-家政服务,即将作为家庭电子类消费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根据IFR统计显示,2013年清洁机器器人共销售270万台,实现收入7.99亿美元,同比增长15%。按照IFR预测,年间,家务清洁机器人预计可销售2390万台,实现收入约65亿美元。
  家政服务成本持续攀升,“机器换人”的诉求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开始下降,达到刘易斯拐点。另一方面过去5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年平均工资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为3.06万元,同比增长11%。相较而言,全国全行业平均年工资增长幅度自2011年起就落后于服务业平均工资,2014年我国平均年工资为4.7万元,同比增长为9%。此外,大量90后不愿意投入很多时间在清扫等简单重复的家务上,这部分的劳动力亟待机器解放。
  本文链接:/archives/view-.html
  (责任编辑:夏喧)
  产业科技新闻从智能制造动态中获悉: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但在知识积累和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企业仍有很多优势和机会。未来有望成功的机器人公司或是有独到需求+成熟商业模式型,能融合市场、渠道、销售和独到的需求爆发点。
  机器人行业下一个需求爆发点究竟在哪里?
  Google正大举进入机器人、无人机等各类智能硬件产品;软银、阿里、富士康不久前合资并启动情感机器人Pepper量产计划。这些国际巨头的战略布局,让人们意识到一个新制造、新硬件时代正悄然来临。对于未来,我们的思考机器人行业下一个需求爆发点究竟在哪里?我们判断,1)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工业机器人率先被用于以3C装配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2)以智能为核心的高端服务机器人空间无上限,但大都处在研究和实验阶段,或将在正文阐述的八大细分行业开启商用化巨幕。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进,植保无人机及特种农业机器人容量超百亿
  当大田(规模化)农业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特种(精细化)农业将引来爆炸式发展,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机器人的运用将会是这场农业技术革命的推动力,以果蔬种植和植保工作为典型代表的精细化农业机器人最先受益。对于采摘机器人图像处理和果实易损性是主要难点,国外技术更为成熟,但技术壁垒总体不高。植保无人机国内刚刚起步,较之美国、日本的农用航空作业占耕地面积比例高达50%、54%,世界平均水平17%,我国仅不到1%,发展潜力巨大,容量或超百亿。
  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是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中发展前景最好和增速最快的领域
  家用服务机器人爆发时点取决于经济性,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实用性增强,量产后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以清洁机器人为代表正以惠民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切入到实用度高的应用场景-家政服务,即将作为家庭电子类消费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是家用机器人中目前最成熟的商业应用。由此延伸的酒店服务机器人,以事物为基础的工作特点上,实现节省人工费用的同时保护旅客隐私,目前已应用于多家酒店,广受好评。
  行业发展不健全导致需求错配倒逼外康复理疗机器人爆发
  国内康复理疗行业存在康复理疗科普及率低和康复理疗人才良莠不齐等问题,60%的康复需求仅得到不足20%的康复服务,人才紧缺,需求庞大,是倒逼康复医疗机器人爆发的主逻辑。目前已成型产品主要包括手术机器人和外骨骼,据测算占据康复机器人市场中80%的外骨骼到2020年空间将过百亿元。全球老龄化问题严峻,由此延伸的养老看护机器人空间巨大,据测算我国2020年“空巢家庭”比例会高达60%,“空巢家庭”户数约为1亿户,带来千亿的巨大需求,Pepper秒计售罄可见一斑。政策助力,加大军队/消防等特种机器人在公共安全领域危险作业替代目前全球政局看似平稳,实则各个利益集团暗潮涌动,在此背景下,全球军队大换血,部队投入重金研发军用机器人,仅美国开支就从2000年的2.83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29亿美元。同时,在和平年代,公共安全事件导致的危险作业亟需特种服务机器人提高救援效能。“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将公共安全机器人将作为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发展的四大任务之一。
  自动驾驶是正在慢慢被接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自动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成本过高,根据BCG的估计,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在2025年量产化之后可以被压缩到10000美元以下。一旦实现7000美元成本,随着马路上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联网的汽车交通平台将会形成,超强的传感系统和高级算法将会完全改变人们出行的状态,自动驾驶机器人高效的通行效率和零事故率将不再是梦。
  看好商业模式明确,切入独特需求的机器人公司
  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但在知识积累和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企业仍有很多优势和机会。未来有望成功的机器人公司或是有独到需求+成熟商业模式型,能融合市场、渠道、销售和独到的需求爆发点。
  报告正文再梳理:
  机器人改变行业的发展逻辑
  随着人均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让很多国家开始走上用机器取代人工的阶段。机器人的运用的主要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用机器去取代一些繁琐,工作量大的工作,人类从而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时间。如同石器时代的工具,现代机器人扩展了人类能力的范畴,使生产力更加高效。从物理层面上说,机器人由于其强大的机动性能,它们可以取代人类完成很多力量要求很大的任务。与此同时,一些重复性很大的工作也将被机器人代替。超高的精度使机器人可以完成非常精密的工作。从早期的简单自动化,到工业机械手臂,最后发展到具有情感的伴侣型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把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因此开始把机器人应用在需要思考分析的岗位上替代人类的工作。这篇报告将从机器人的特点入手,根据行业梳理未来很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的职业以及背后的逻辑,最后我们讲会讨论未来机器人的发展特点。
  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现有的生产能力已经到达极限,无法满足全球巨量的产品需求。手机行业3班倒,24/7的工作强度使用工问题越来越突出,较低的利润率使很多劳动力密集的制造型企业压力山大。对企业来说,超低,甚至是亏本的制造方式已经到达极限,通过自动化提升产能同时降低用工成本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判断,首先被机器人改变的行业将会是制造企业。高端服务机器人依旧处在研究和实验阶段,商用化的道路依旧漫长,后续我们将展开至8个细分下游讨论。
  人口红利结束,工业机器人率先发力劳动密集型行业
  工业机器人换人的核心逻辑:1)人口红利的结束导致用工成本的飞速上升2)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机器可以从事复杂的工作。行业的大环境也有新的变化: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集成商开始自己研制机器人,比如富士康的装配机器人,美的收购库卡完成在机器人行业的布局。在如此格局之下机器人会在哪个行业最先爆发呢?由于机器人的特点在于高效和很高的产品质量,我们需要从在这两个方面需要改进的行业中进行筛选。从对质量的需求来看,根据国际质量管理协会(ISO)发布的年度报告,全球已经有160万家企业得到ISO颁发的质量体系认可证书,而排名前几的行业是工业零件制造,原材料和电子通信行业。这些行业不断上升的质量诉求推进了行业内自动化改造的推进,我们从工业制造企业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浪潮中可见一二。
  非汽车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制造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人数量众多,重复的工作多,产品更新很快,定制化的要求也很高。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将会改善整个产业的产能,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优途径,尤其是3C装配行业,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利润率骤降,为了保持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提高自身的成本竞争力,机器人的使用势在必行。行业需求的倒逼是造成工业机器人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以智能为核心,服务机器人空间没有上限
  新技术的出现和技术成熟期的缩短是推动服务机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1)统计学方法的成熟,为核心算法进步提供基础;2)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处理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已具备每秒处理百万个数据单元的计算能力;3)大流量、持续的数据的获得,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后。拥有数据优势的企业开始投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发,例如:Google、Uber、Linkedin等美国企业和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中国企业。
  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定位于服务人类,而不是用于应用于制造业从事生产。它可以认识周围环境,根据变化的环境信息自主思考,并做出反应,是多种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
  智能是服务机器人最大的特征。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是在结构化和已知的环境下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提前设置操作的专门系统。不同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面临的工作环境是非结构化和未知的,它的最大特征是智能化。机器人与人,可以神似形不似,以虚拟软件的形式服务人类。所谓神似,即让机器人的“神经网络”接近于人,依赖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与人实现自如的沟通。这样的机器人可以作为虚拟应用,通过开放API植入任何硬件终端,即能为我们提供监控、远程操控、聊天、资讯等贴心的服务。
  临近需求爆发之八大行业
  人类对于机器的运用已经从单一的工具概念进化为辅助协作的层面,通过以上逻辑,机器人已经具备和人类进行简单交流的功能,这种“思考”的能力使机器人可以在相对复杂的空间中活动和工作,而不是像工业机器人一样在特定的加工区域。它们可以替代人们去完成重复工作性质的服务型工种和需要复杂逻辑的工作。这类工作的定义比较广泛,从机器人的智能化和重复性好,以及替代人类这个核心逻辑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行业机器人的需求会在未来某个时点爆发,例如:1)搬运和清扫类的工作,比如服务员和保洁员。这些职业对于技能要求不高,重复性比较高,而且在相对结构化的空间中工作。2)环境恶劣,任务单一的工作,比如军人和消防员。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危险工作本来就是我们的核心逻辑,而且传感设备的高速发展使机器人具备了比人类更加灵敏的感官功能,再加上强大的机械关节,搬运重物的能力也更胜一筹。3)需要高度智能化的工作:自动驾驶等,关于智能驾驶的逻辑将会在后面的分析中展示。
  植保无人机为代表的农业机器人
  对于第一产业来说,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当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为负数,农村劳动力的增加不会造成生产力的下降,农村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加入工业化进程。当农村劳动力流出到一定程度以后,农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上升,农民为了追求利润会把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引进来,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业机械化程度虽然很高,但是成本却不断上升
  虽然经过10年的机械化设备的普及,全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到达了新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是菜篮子批发产品的价格指数:
  虽然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居民菜篮子里的蔬菜食品价格却越来越贵。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年期间,稻米生产、流通、消费三环节对最终价格的贡献率平均为46.4%、22.6%、31.0%,生产环节所占的比重很大。
  蔬果采摘机器人市场巨大,技术壁垒低极具发展潜力
  果蔬采摘作业是果蔬生产中最耗时、最费力的一个环节,收获期间需投入的劳力约占整个种植过程的50%-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很多国家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导致果蔬生产劳动力成本增加。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果实采摘的自动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采摘作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费用高,因此保证果实适时采收、降低收获作业强度及用工费用是保证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作为农业机器人的重要类型,大田果蔬采摘机器人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保证果实适时采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采摘作业的复杂性,采摘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目前,国内外水果采摘作业基本上都是人工进行,其费用约占成本的30%~50%,并且时间较为集中,劳动量大,工时紧张。
  如果我们用草莓做例子来估算采摘机器人的市场容量:世界草莓栽培面积在30万公顷,按一台草莓采摘机器人负责1亩草莓种植园,全世界就有30*15=450万草莓采摘机器人的体量。按一台机器5万元计,10%的场地是由机器人采摘,光草莓收割机就有200亿人民币的市场容量。再加上其他蔬菜水果的采摘,市场巨大。而且相比较其他工业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所需要的图像处理技术和关节活动技术的技术壁垒不算太高,也没有国际巨型公司的垄断。我们可以认为采摘机器人会成为农业机器人需求领先出现的代表。
  图像处理和果实易损性是主要难点,国外技术愈发成熟
  国外对于蔬果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日本、美国、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家在采摘机器人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且试验成功了多种具有人工智能的采摘机器人。现在国际上出现的采摘机器人,针对不果实的采摘率各有不同,苹果、草莓和柑橘这样的水果采摘率可以超过95%。漏摘的主要原因是光线不好造成图像分析的不准确以及叶子等遮挡物阻碍了视频采集设备的工作。从设备的采摘效率来说,以西班牙的柑橘采摘设备为例,它能通过柑橘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来判断柑橘是否达到采摘标准,还可以按色泽、大小进行分级装箱。该机器人采摘速度为1s/个,较之人工提高效率6倍多,一台机器相当于六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这台机器可以24小时采摘,极大提高了采摘的效率。
  植保无人机渗透率远低于国外,市场容量超百亿
  植保无人机在效率、安全、环保、防治效果等方面大幅领先与传统的人工植保方式。无人机每分钟可以完成1-2亩的农药喷洒作业,而人工喷洒农药的效率大约每小时2亩,无人机的效率目前是人工的30-60倍,考虑无人机技术的提升,土地的平整和规模化,无人机效率上的领先优势会越来越大。无人机植保实现了人和药的分离,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操作,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暴露于农药下的危险,喷洒农药时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物流对农作物的穿透性,防治效果好,也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90%的用水量,大大降低了资源成本。
  目前国内农业植保仍以人工加手动、电动喷雾机这样的半机械化装备为主,占比超过90%,航空植保比例小于2%,按2015年植保无人机总作业面积达1152.8万亩次计算,无人机植保比例不到1%。而美国、日本的农用航空作业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达到50%、54%,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远高于我国的17%,我国在航空植保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悲观、中性、乐观估计下到2020年累计无人机整机市场空间15.19亿、24.30亿、45.56亿,规模更大的是植保服务市场,分别达到45.56亿、72.90亿、136.69亿。还有庞大的无人机保养维护,零部件(如电池)更换市场。
  单价低满足贴心需求的家政服务机器人
  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单价低、需求数量巨大,成为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中发展前景最好和增速最快的领域。2013年全球个人/家用机器人实现销量400万台,环比增长为28%,销售额达到17亿美元。IFR预计年间将销售超过3100万台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可达到110亿美元
  清洁机器人作为家用机器人中目前最成熟的商业应用,以惠民的价格(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切入到实用度高的应用场景-家政服务,即将作为家庭电子类消费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根据IFR统计显示,2013年清洁机器器人共销售270万台,实现收入7.99亿美元,同比增长15%。按照IFR预测,年间,家务清洁机器人预计可销售2390万台,实现收入约65亿美元。
  家政服务成本持续攀升,“机器换人”的诉求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开始下降,达到刘易斯拐点。另一方面过去5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年平均工资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为3.06万元,同比增长11%。相较而言,全国全行业平均年工资增长幅度自2011年起就落后于服务业平均工资,2014年我国平均年工资为4.7万元,同比增长为9%。此外,大量90后不愿意投入很多时间在清扫等简单重复的家务上,这部分的劳动力亟待机器解放。
  本文链接:/archives/view-.html
  (责任编辑:夏喧)
  爆发时点是经济性,投资回收优势凸显
  随着家用服务机器人技术不断成熟,实用性增强,量产后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其价格将与普通家用消费类电子产品相当,甚至更便宜。以iRobot生产的Roomba528吸尘机器人为例,它的售价已经降到了2599元人民币,以其使用寿命5年计算,每日仅需花费1.4元即可保证家庭的地板洁净,远远低于一线城市雇佣钟点工时薪20元的花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去的10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致翻了三倍,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具有购买家用机器人的能力。
  以事物为基础的酒店服务机器人
  零售业,酒店业和餐饮业被认为是服务机器人的潜在客户,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工作需要大量的重复单一的工作。由于工资水平越来越高,用工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工业机器人已经进入成熟期,家庭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复杂,人们对于家用机器人的预算也相对较低,而服务机器人将会成为机器人发展的蓝海。
  以事物为基础的机器人将会最先兴起。如果我们对服务行业进行分类,服务行业主要包括了以互动为基础(humaninteractionbased)以及以事物为基础(objectbased)两方面。很多服务行业的工作并不需要大量的人际互动,比如酒店的房间服务。酒店的结构相较于家庭来说布局相对简单,而且酒店有许多重复性很高的工作,机器人可以替代服务生完成许多工作,并且还能为客人提供更加方便的住宿体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与客户的人际交往中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以事物为基础的机器人将会最先兴起。
  住宿行业规模不断扩张,人工成本拖累营业收入
  据中国饭店协会依据商务部典型企业数据估算,样本企业2014年总营业面积和资产总额均有所增长,营业面积总额较上一年度增长9.1%,资产总额较上一年度增长4.7%,住宿行业规模持续扩张。截止2014年底,全行业经营单位达54.6万家,比上年增长6.69%,从业人数478.4万,同比增长5.9%,总收入4893亿元,同比下降5.3%。住宿业经营单位数和从业人数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住宿业业态创新迅速,新业态不断出现,新的经营主体不断进入,行业规模持续增长,行业接待能力持续扩大。
  从盈利能力看,限上企业利润率同比下降90.4%,平均利润率已降至1%。企业三项费用平均为营业额的62.4%,较上年增加0.7%,而税金为营业额的7.5%,较上年增长9.1%。总体来看,客房服务人数占酒店员工总数超过25%,成为酒店营业开支中最大的一个部分。
  酒店员工流失率上升,工资成本不断上升
  据和泰机构数据统计表明,2015年上半年,全国酒店员工月平均流失率达到4.5%,比2014年下半年环比上升0.49%。行业整体流失率依然较高。2015年上半年酒店行业平均工资持续增高。2015年上半年饭店员工薪酬平均值为2636元,较上年同期2431元增长205元,增长率为8.4%。
  实现节省人工费用的同时,保护旅客隐私
  机器人可以完成许多具有重复特征的工作,这个优势体在搬运和运送的服务上有明显的体现。酒店服务生的主要工作包括把旅客的行李服务,房间服务,送餐服务等等。对于豪华酒店来说,一般雇员和房间比例在1:5,也就是说五个房间要配一位服务生。雇员包括了酒店的前台,打扫卫生的服务员,厨师等等职业。尤其是豪华酒店,雇员房间比甚至会达到1:1。不仅仅是早班,晚上还要安排人员值夜班以满足客人深夜的服务需求。如果所有雇员中1/3是服务生,那么一家200个房间的酒店就会有10个服务生,以2300元的月薪计算,一年的人员开支有28万元,还不加上晚上轮岗的服务生。对于经营利润不断下滑的酒店业来说,人工成本的减少可以显著增加他们的盈利能力。
  位于北京三元桥的维景国际大酒店引入了一款机器人服务生,这台机器人的生产者是一家叫做云迹科技的公司。云迹提供的资料显示,这款服务机器人重41公斤,高度为100.6厘米,宽为41.4厘米,拥有10公斤负载,续航时间为10小时。目前主要是服务于运送物品、安保巡更等。引入的这款机器人,酒店方每年可以节省成本11万元以上,增加收益26.4万元,“在一些点评网站,酒店评论页面有显示因为机器人而多住了一晚的情况”。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住在一家酒店,总会遇到在你不方便开门的时候服务生上门服务的情况,引入机器人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尴尬。如果你已经躺在床上或者在浴室里面,你不用再匆匆忙忙穿上衣服去开门,机器人会自动送到你的跟前,有效保护了客人的隐私。改善了客户的住宿体验,而酒店的人类雇员可以着力改善对客户其他方面的体验。
  已经开始兴起,广受好评
  相对而言,酒店机器人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云迹科技的资料显示,包括如家旗下的和颐精选酒店、金陵的紫金山庄、首旅建国、港中旅维景、深航、戴斯、维也纳等20多个酒店品牌与研发机器人的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需求倒逼的的康复理疗机器人
  康复行业需求庞大,人才紧缺
  我国残疾人康复和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规模小,康复人才的现有水平更不不能满足社会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据2015年专项调查显示,全国2600万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中有康复需求的近60%,但是得到康复服务的不足20%。
  但国内康复理疗行业存在康复理疗科普及率低和康复理疗人才良莠不齐等问题,从而大大的阻碍了康复理疗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中康复理疗科特别是社区医疗服务站的乡镇医院的康复理疗科普及率偏低,再者国民在大医院就医存在经济压力大,离家远的困难,因此康复理疗科资源的不足大大降低了国民康复保健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另外,康复理疗行业存在专业人才规模严重匮乏和素质参差不起的困境。如果按每千人配备2名康复保健师计算,全国13亿人口就需要260万康复理疗师,那么如何提高康复理疗专业人才规模的任务是非常繁重艰巨的。
  康复机器人的背景介绍
  在康复人才如此紧缺,康复诊所不规范的状况下,无需专业人士指导的康复机器人将成为改变这个行业的重要途径。根据用途划分,医疗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和转运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市场体量大,外骨骼机器人增速明显
  康复机器人又可细分为几大类:第一类是与感觉功能有关的康复机器人,比如人工视网膜、人工耳蜗;第二类是与运动功能有关的康复机器人,据不完全统计,康复机器人市场中80%以上都集中在运动功能上;第三类与感知语言功能恢复有关。
  康复机器人在应用技术突破后的市场需求量巨大,未来几年增长速度将超过医用机器人市场增度,将从2015年的4300万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8亿美元。康复机器人用户与轮椅用户相似,主要应用于自行行走不便,需要器械辅助的程度,包括残疾人,行动不变的老年人等。其次用户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一台Rewalk6.0外骨骼机器人售价7.7万美元,2014年我国电动轮椅产量达到92.5万台,随着技术的成熟,国产化的外骨骼机器人售价能降至10万元人民币,如果其中有10%的客户选择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容量也会达到近80亿人民币。再加上医院康复门诊的采购能力,这个行业国内将会有近100亿的市场容量。而且这个估计还仅仅限于帮助残障人士行动的外骨骼机器人,对于肌肉康复训练等细致化分类的康复机器人,市场容量还将扩大数倍。
  手术机器人虽然市场庞大,但是准入门槛相较外骨骼机器人来说要高很多。世界手术机器人已经被国外大型医疗公司所占据。达芬奇系统优势明显,其进入市场时间早,由于手术机器人价格昂贵,已经采用的医院很难替换原有的系统,而且医生的培训的器械也都由达芬奇等公司提供,其形成的商业壁垒很难被打破。而我国的手术机器人多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国家审批程序繁琐,一台设备从研发成功到进入市场要3-5年时间,还不包括漫长的研发程序。相比于手术机器人的高门槛,国产外骨骼机器人势必会比手术机器人享受更快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年)》的通知中强调要开展陪护与康复训练机器人在失能与认知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智能假肢与外骨骼机器人在行动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智能手术中心的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空巢家庭催生的养老助残机器人
  老龄人口增加,养老护理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数量将达到2.43亿,老龄化水平将超过17.2%。
  其中,8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龄人口的12.37%
  机器人保姆能全面照顾老年人行动和情感。服务机器人可以提升老年人在行动、视力、认知、抓握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代替年轻人实现对老年人的看护和情感照顾。比如智能轮椅,能够实现自动定位和自主导航、直接把老年人送到目的地;将来还能配合机械手,实现吃饭、喝水、取物之类的操作性功能;机器人保姆可以把卧床的老人从床上轻松移上移下;陪护机器人能陪老年人聊天、娱乐;监测机器人作为老年人对外沟通工具,能帮助年轻人实时监测老年人在家情况和健康状况等。护理人才匮乏与老龄化、慢性病带来的庞大康复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给康复机器人带来施展空间。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000万人,但全国养老机构拥有的护理人员不足100万人,全国养老机构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
  我国空巢家庭催生2000亿市场容量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空巢家庭”(单身老人,一个老年人与未成年人,一对老夫妇,及一对老夫妇与未成年人)户数为0.43亿户,占老龄人户比例为35.2%。而据2012全国老龄办报道,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按照这个增速,预计到2020年“空巢家庭”比例会高达60%,“空巢家庭”户数约为1亿户。假设一户1“空巢家庭”需要一台家用服务机器人,一台家用服务机器人以2000元估计,“空巢家庭”对家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将贡献约2000亿元的市场容量。
  养老助残机器人由于技术复杂、成本高,目前市场化的程度并不高,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当前养老助残机器人覆盖率低但潜力巨大,许多国家正在运作此类项目和计划以推广残障辅助机器人的技术和使用率,在随后的20年内将会迎来爆发性增长。据IFR预测,到2017年,养老助残机器人有望销售12400台。
  Pepper之风席卷全球
  Pepper是由日本软银集团和法国AldebaranRobotics机器人公司共同研制的用于智能化的家用人形机器人,具有很强的感知、情感和交流能力,可以满足娱乐、交流对话、看护、日常陪伴等多种社交需求,并且作为智能互联终端,可以通过软件拓展应用。今年6月中旬,两批2000台面向普通用户正式开售,很快就被哄抢一空。
  智能化程度极高,有很好地人机交互体验。它可以识别人类的表情、动作、语音,甚至判断情感,并作出相应的交流、反馈。此外,它可以不断的“自我学习”,它会不断收集对外界反应数据资料并上传云端,然后又通过接收来自云端数据增强人工智能。定价低于2000美元,具备对高端PC形成有效替代的潜力。价格相对实惠,对消费者吸引力大大提升。Pepper的售价仅为1999美元,合计12098元人民币,这一价格与高端PC价格相当。
  架构开放,功能无限拓展;依托云服务,实现自主学习,升级智能交互。Pepper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和智能手机一样,其架构是对全球APP应用商和软件开发商开放的,其应用程序可以不断的更新和升级,功能也可以依靠软件无限的拓展,而软银等本体集成商就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实现盈利,从而让利用户于初期硬件的购买费用,推动服务机器人的普及。另一方面,阿里战略注资Pepper,会借由其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方面的核心优势,使Pepper实现自主学习,在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家庭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方面实现升级。
  像Pepper机器人这样拥有自我学习的机器人不仅仅满足了老年人需要护理的日常要求,他甚至可以满足老人心理上需要陪伴的需求。
  本文链接:/archives/view-.html
  (责任编辑:夏喧)
  政策助力的军用/消防专用机器人
  由于美德英法意等发达国家在积极组建军事化机器人部队,因此其成为专业服务机器人里最广泛的应用,2013销售数量为9450台,占比达到45%。IFR预测,年间,国防应用机器人将新增销售54000台。军用机器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安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非常危险的任务,减少了军队的伤亡比例。
  精准:执行任务半径大,耐力强,速度快,可以快速到达目标地点。
  便宜:随着电子零件的成本下降,培训军人的成本上升,机器人的应用将会削减军队的开支。
  全球军队大换血,部队投入重金研发军用机器人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虽然美军军费开支连年削减,但是在军用机器人上的开支却从2000年的2.83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29亿美元,涨幅超过10倍。无人机的数量从167架增加到如今的超过11000架。全球军用机器人开支的复合增长率大约在10.3%左右,预期在2018年将达到75亿美元。无人机市场可能达到1230亿美元。
  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危险作业保障生命义不容辞
  近几年在公共安全领域,重特大火灾、矿难、地震、洪涝灾害、化学危险品泄露、供电安全等事故频发,天津爆炸事故更造成消防员牺牲惨烈。从年全国共发生169万起火灾事故,在一线上伤亡的消防员有776人。而日发生的天津塘沽爆炸案在116个的遇难者中更有56个消防员牺牲,这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些危险作业领域实现“机器换人”的广泛关注。
  特种作业的服务机器人可以在消防、煤矿、地震、电力、核工业等行业中替代抢险救援人员进入危险环境,进行长时间、近距离地专业应急救援和安全作业服务,它能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提高抢险救援效能。代表产品主要是安全与救灾服务机器人(如:面向地震、火灾、水灾等的救灾机器人,反恐排爆机器人,危险搬运与维护检修机器人等),能源维护服务机器人(如:核电站监测、缺陷修复、拆装、救援等遥控机器人、电力巡线检测与检修机器人、电站安全监控机器人等)等。代表的公司有苏州海伦哲专用车辆有限公司,上海强师装备有限公司,巨星科技旗下的浙江国自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政策助力,加大公共安全领域危险作业替代
  “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促进我国服务机器人在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发展。之后,反恐排爆机器人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消防灭火机器人和排烟机器人已在全国消防部队部署近60台。2012年4月,科技部发布的关于机器人领域的《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其中公共安全机器人将作为重点发展的四大任务之一。
  智能汽车风口的自动驾驶机器人
  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自动驾驶概念慢慢渗透
  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新能源汽车58.32万辆;2015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保有量净增1781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达1.24亿辆,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此外,机动车驾驶人已达3.2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
  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急剧上升,而不断进步的传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使自动驾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从最开始科幻片中的出现,到特斯拉推出了商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人们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也在慢慢提升。技术瓶颈不断被突破,系统价格的下降使自动驾驶的普及成为可能。
  自动驾驶是一项慢慢被接受的技术,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最初的停车辅助系统和驾驶辅助功能开始,人们开始慢慢习惯驾驶过程中的自动化部分,传感器的稳定性在这个期间也得到验证直到整套系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稳定。主动安全系统是除气囊等被动安全系统以外,自动刹车和转动方向盘起到预防撞车的功能,主动安全系统的技术要点是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技术储备。
  人们对于自动驾驶的关注度逐年提高,根据谷歌Trend的统计,关键字“自动驾驶汽车”的搜索量从2011年开始呈指数型上升。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了被动自动驾驶系统,很多豪华轿车甚至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相比较人类驾驶员可能会更加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每年有将近20万人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近90%造成伤亡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为人类的操作失误,而自动驾驶汽车不会疲劳驾驶,不会酒后驾驶,更不会故意不遵守交通规则。面对天文数字般的伤亡事故,自动汽车可能是减少这种悲剧的良方。谷歌已经在全美投放了56辆全自动驾驶的汽车,累计车程超过200万英里。一共被卷入160起交通事故,其中没有一次是谷歌汽车的责任,也没有一次造成人员伤亡。今年5月10日发生在佛罗里达的交通事故,是特斯拉汽车卷入的第一起致人死亡的事故。这是自动驾驶系统行驶2.09亿公里里程以来发生的第一起致命事故。在美国,每1.51亿公里就会有一起致命车祸。在全世界,每9656万公里就会发生一起致命事故。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从已有的数据来看要好于人类驾驶员,而这个系统仍然需要不断去完善来保证乘客安全。
  自动驾驶的出现能让越来越多的老年驾驶员得到便利,让他们更加安全地出行。随着社会的不断老龄化,美国目前驾驶员的年龄结构中年龄在75周岁以上的人员比例在上升,这种趋势恐怕是“婴儿潮”年代的一个延续。在2010年进行的统计中,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驾驶者超过2200万人,而1997年时这一数值仅为1800万人。HLDI之前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当驾驶者年龄超过65周岁,交通事故损失规模便与年龄呈现明显的正比关系,当然他们的事故概率要远低于低龄驾驶者。因此,越来越多的年长驾驶者的涌入已经成为威胁交通安全的又一潜在影响因素。
  自动驾驶技术技术准备成熟,技术成本不断降低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运用分布在车身各个部位的传感器在汽车运行时感知周围的环境。自动驾驶需要结合多项科技:雷达探测距离和速度,视觉系统分捕捉周围环境,人工智能分析现状给出最优的算法。ADAS有半自动化的应用比如ACC自适应巡航,ESC(车身稳定系统)和完全的自动驾驶功能。国外企业中例如博士,Delphi,Autoliv等公司已经研发出了比较成熟的全自动驾驶系统。Tesla公司的Models所搭载的autopilot自动巡航功能已经积累了超过13亿公里的驾驶数据,谷歌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安全行驶了200万英里。
  自动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成本过高。在2014年,谷歌花费了近20万美元打造了他们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而到2015年,同样的汽车成本却下降到了5万美元。根据BCG的估计,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在2025年量产化之后可以被压缩到10000美元以下。
  从预计的数据来看,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在2025年之后会下降到7000美元。而彼时人工司机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随着马路上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联网的汽车交通平台将会形成,超强的传感系统和高级算法将会完全改变人们出行的状态,高效的的通行效率和零事故率将不再是梦。
  重点发展整机组装的装配机器人
  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下降,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制造业人员均工资增长,人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随之消失。中国的很多企业到了春节以后就会面临劳工荒的困境,其实劳工荒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发酵。由于成本增加,利润变得稀薄,而汇率的波动又增加了额外的风险。回顾过去几年,不管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大批的制造企业倒闭。
  相比较机器人在焊接,喷涂领域的应用,大量零件的组装和零件的准备流程现在还主要是靠手工完成。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对各类机器人收货单位的统计,不管是大型的汽车集团,还是中小型的企业,零件组装和准备阶段使用机器人的比例很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这些公司在零件的组装装配阶段使用的机器人的量只占到0.1%。
  即使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汽车工业和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有些特定的工序任然是由人工完成的。因此,提升机器人的柔性应用将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主旋律:一台机器人不再仅仅是满足单一制造的需求,机器人的应用将向多样化发展。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定制化的机器人服务相对于需要大量投资的普通工业机器人会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工业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工业机器人将会在高产能方面加速提升,而具备完成多样性任务的柔性工业机器人将会被应用在更广的领域,其中中小型公司将会成为这些机器人的潜在大客户。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很多装配和准备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这些工作往往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机器人的引入可以大大减轻熟练工人的用工成本(这些雇员往往不可替代且工资很高)因此,低成本的多功能机器人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的热点。
  中国市场巨大,增速迅猛
  根据IFR的数据,在2014年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机器人市场最大的地区,光2014年就有139400台机器人是在亚太地区被售出,比2013年整整增加了41%,其他地区的销售量仅仅增加了个位数。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2014年有57000台机器人被销往中国。全球用于电子消费品的机器人在2014年销量增加了34%,达到了48400台,创造了销售历史上的新高。
  渗透率提高空间巨大,有助于降低我国用工成本
  机器人的使用浪潮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中掀起,从而减轻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均工资上涨带来的影响。一些以前难以用机器替代的,需要一定技能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将慢慢被机器人所替代,这是产业慢慢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发展的标志。密集的劳动力对应的是落后的产能,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电子制造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人数量众多,重复的工作多,产品更新很快,定制化的要求也很高。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将会改善整个产业的产能,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优途径。
  根据BCG的统计数据,如今机器人仅仅完成了10%左右的工业制造任务,但是渗透率会在2025年时达到25%。根据行业的不同,使用工业机器人之后劳动力成本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球平均值下降16%左右,而对于中国来说预计会有18%的下降。因此,加深机器人应用的渗透率有助于我国降低我国的用工成本。由于工人的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机器人开始替代人类执行大量以前熟练工人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人类则可以去执行更加复杂的加工任务。
  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行业,合适的时机大力发展机器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投入大量资本来替代工人的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陷入劣势。
  用工的人力红利已经消失,3C行业是重要战场
  我国手机、彩电、计算机的出货量一站到全球一半以上,其中增长主要来自手机行业。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1.1万亿元,其中手机等通信设备销售产值占比55.5%,电子计算机行业产值占比42.6%。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1%)4.4个百分点,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中增速居第5位;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和7.2%,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8和9.5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10.1%和8.8%,比上年提高0.7和1个百分点。
  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重点是整机组装。以小米4为例,富士康廊坊的工厂6条生产线每月180万台手机的产能计算,我国去年19.4亿台手机需要近600条生产线。以每条生产线2000万计算,全国光改造生产线所产生的市场就有120亿元。这还仅仅是手机的生产量,如果加上电脑和其他的电子设备,自动化升级的市场容量就超过200亿。
  使用机器人会让手机组装线效率翻倍。以富士康小米4手机组装线为例,人工手机整机组装线一条生产线约70-80米,一条生产线上近百人,每一个组装工人的身边都有一位质量检测员。就以屏幕部分的安装来说,先是专人检测需要安装的屏幕是否有瑕疵,然后是在B壳制定位置进行点胶,接下来放置屏幕,随后使用设备进行屏幕的压合(溶胶粘合),最后一步是固定屏幕的排线。这些员工被分成了A、B、C三个等级,C级员工培训三天即可上岗,而要求最高的A级员工则至少要培训一周的时间才能上岗。通常一名员工要至少学习五个零部件的加工方法,以便调休轮换,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富士康廊坊工厂18条组装线最高产能能达到180万台/月,相当于每月每条生产线10万台。
  松下、日立高新技术公司、雅马哈汽车公司、富士机械制造公司和日本重机合共生产了全球八成的元件装配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最快的能够一秒钟安装超过12件元件,部分元件的厚度甚至不到0.1毫米。一条由10个互连的机器人组成的装配线一天能够组装5000部智能手机。18条生产线的产能达到近300万台/月,效率提高近1倍,而且是全自动生产,不需要多余的人工参与。如果生产线每天三班倒,每条生产线80个装备工人和80个质检工人,每天就有480人在这条生产线上工作。根据河北省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每年40000元计算,公司每年在一条手机组装生产线上光人工工资就要1920万元。富士康公司采购的foxbot机器人的单价在12万到15万间,取单价的上限15万元计算,公司一条10个机组的生产线要花费150万元,当然这个费用不包括改装很多额外费用,但是和2000万元的年工资比较,自动化显然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苹果Liam机器人打开手机拆解机器人新纪元
  随着3C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手机的组装需求到达新的高度,手机组件的回收拆解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手机组件中的贵金属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同时一些组件通过翻新任然可以重新投入使用。今年上半年苹果公布了他们的Liam机器人,按照规划Liam可以很小心地拆解iPhone的许多组件,包括SIM卡托盘、螺丝、电池、摄像头。机器人可以一个部件接一个部件拆解,方便苹果对组件回收利用。如果按老方法回收,一般都要用到磁性撕碎机,零件混在一起很难区分。Liam可以高度精准分拆iPhone内部组件,例如,它可以确保玻璃片、塑料不会和铜混合在一起。拆解的组件会转售给回收商,这些回收商专注于生产原材料,比如镍、铝、铜、钴、钨,原材料可以循环利用而不是丢进垃圾堆。Liam拆解一台iPhone只要11秒。照此计算,一小时可以拆解350台手机,一年可以拆解120万台。
  行业机会研判
  我们认为,互联网化智能制造是未来升级的最优方向,投资总额将超一万亿元,或将彻底改变中国制造,这将是持续3年投资大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正在提速,市场空间巨大。类同于30年前的PC、13年前的手机、5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行业爆发或在未来2-4年,会涌现出一批商业模式明确、“大家都能看懂”的机器人产品。
  技术上讲求多学科融合、软硬件结合,产业链将涉及芯片、传感器、机械零件、驱动器、整机产品等,软件方面主要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外围服务等。其中人工智能水平正在以指数级速度成长,语音识别、声音识别、图像识别实现显著进步,推动服务机器人成为一个扩张没有边界的行业。
  需求领域大致可分为C端和B端。C端目前以个人情感陪伴、残障辅助、家庭作业、教育类为主,需求培育还有待时间。B端更多实际需求,如酒店服务、医院服务、安防服务等,如借助销售模式创新,将很快看到需求爆发。
  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相对来说,在知识积累和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企业有很多优势和机会。未来有望成功的机器人公司或是以下类型:1)独到需求+成熟商业模式型,能融合市场、渠道、销售和独到的需求爆发点;2)技术领先型,拥有硬件优势、软件思维及大数据能力的机器人公司。
  但在硬件和软件上有纯粹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不多,我们更看好第一种类型。A股有潜力的机器人公司不多。
  本文链接:/archives/view-.html
  (责任编辑:夏喧)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科技传媒网
311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马机器人科技倒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