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为什么要做万达文化产业业

万达为什么要做文化产业(王健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万达为什么要做文化产业(王健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恒大学万达,文化产业岂止于亏损? - iDoNews
> 恒大学万达,文化产业岂止于亏损?
恒大学万达,文化产业岂止于亏损?
王健林在地产之外,打造了一个“文化产业帝国”,如今,许家印也要这么做。
今年7月,恒大地产将旗下的恒大文化产业集团拆分出来,送往新三板。招股书的披露,让恒大文化集团第一次对外揭开了“神秘面纱”。
然而,娱乐资本论意外发现,这家涵盖了恒大音乐、恒大院线、恒大影视、恒大经纪、恒大影视发行、恒大动漫6大板块的公司,只有音乐业务能够持续盈利,其他板块均处于亏损状态。
2014年,恒大地产全年的营收1100多亿元,而2014年在内地上映的所有电影,票房加起来不过296亿,也就是恒大地产一个季度的销售额而已。财大气粗的恒大进军文化产业,看起来并不难,但现实的困难也不少。
如今的影视圈,如果没有资源,仅有资金,很难获得最优质的项目,而万达也是因为旗下有着国内最大的院线,从而获得了影视领域越来越多的机会。现在,恒大文化提出,重点发展恒大院线,似乎是希望效法万达的经验,但目前恒大院线旗下影院数量才22家,并且主打住宅地产的恒大,难以获得万达广场这样的综合体资源。
更大的挑战可能是专业人才。恒大音乐的两位“掌门人”宋柯和高晓松,近期传出即将离开恒大,前往阿里音乐,而恒大音乐或许是恒大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板块中人才专业度最高的板块之一。恒大影视、恒大院线、恒大动漫的不少高管,均来自恒大地产的各个部门。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与地产开发截然不同,出身地产的高管,能否跟文化行业“水乳交融”?
音乐节成恒大文化最大收入支柱
恒大音乐是恒大文化产业集团旗下最为成熟的一个板块,每年都在源源不断地贡献利润。在“唱片已死”的当下,恒大音乐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家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2012年6月,许家印力邀宋柯与高晓松的加盟恒大音乐。在最初的分工之下,宋柯负责经济基础(版权、演出和品牌推广),高晓松主管意识形态(把关音乐产品)。
目前,恒大音乐共有4大业务板块:1、音乐节;2、音乐版权运营(这两块是最为重要的支撑性业务)3、唱片和经纪业务;4、商务拓展业务(例如与央视合作《直通春晚》)。
先看音乐节业务,这是恒大音乐最大的收入来源,也是整个恒大文化产业集团最大的主营业务收入(从这里也能看出院线、影视等业务仍处在“打酱油”的阶段)。
2014年,“恒大星光”音乐节共举办了26场演出并为公司贡献了4491万元收入,占整个恒大文化产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33.51%。
与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不同,恒大星光音乐节更加注重在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并且在恒大集团的背景之下,音乐节常常与恒大地产在各地的分公司进行场地、宣传、人力物力等方方面的合作,恒大足球、恒大冰泉的各个经销商也都曾帮助音乐节做宣传。
但即便这样,恒大音乐节的收入依然未能覆盖成本,导致音乐节业务实际出现了一定的亏损。2014年,恒大音乐节业务的毛利率为-6.75%。
娱乐资本论了解到,“盈利难”是国内音乐节的通病。草莓也是经历了至少3年的市场培养,才慢慢走向了盈利,而目前国内音乐节处于一个“井喷期”,业内人士都希望能抓住这样的一个机遇。
未来,恒大星光音乐节打算提高票价。
为此,公司提出邀请世界乐坛顶级艺人、增加演出天数至两天,并且将演出地锁定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深圳、西安、南京等具有良好音乐节市场环境的城市。
国内最大的音乐版权库,正提供稳定收益
恒大音乐的第二块业务是版权运营。这家公司现有版权库曲库量2.2万首,音乐版权保有量位居内地同业公司第一。
娱乐资本论了解到,作为董事总经理,宋柯尤其重视在版权方面的运营。在音乐版权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这块业务正在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收益。
2013年至今,恒大音乐版权收入持续盈利,2013年、2014年、月的毛利率分别是29.73%、46.42%、26.8%。
恒大的音乐版权,包含了流行、摇滚、民乐、戏曲、古典、宗教、教育以及功能性音乐等,几乎涵盖了音乐行业的所有领域。目前,恒大音乐与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签署了音乐作品授权使用合同。
除了收购版权,宋柯还强调了新版权的运用。“比如在版权的充实上,我们跟央视有合作,通过选秀型节目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版权。相当于这个节目整合了这些歌,我们再将它们放在互联网、手机这些新媒体的环境下运营。”
恒大音乐的成长离不开宋柯、高晓松这对老(hao)搭(ji)档(you)。然而近日,却有消息说,二人将加盟阿里音乐。
5月4日,爱奇艺《奇葩说》官方微博透露,高晓松将告别《奇葩说》,原因是他“即将掌舵一家新音乐公司”。对此,高晓松也默认似的回应道:“今年会在音乐上踏踏实实做些事。”
据悉,阿里音乐正式组建于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合并而成。宋、高二人加盟后,将效仿阿里影业,单独划分出一个板块交给他们负责。不知,到了那个时候,恒大音乐会再交由谁来掌舵?
主投、参投电影票房不佳
影视是恒大文化着力发展的业务。
由范冰冰主演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是恒大影视成立以来参与的最为成功的一个项目,但《武媚娘传奇》的第一出品方是今年刚刚上市的唐德影视,恒大文化只是参投。
恒大文化主控投拍的电影项目包括:《时光恋人》、《画框里的女人》。其中,奇幻爱情电影《时光恋人》2013年上映,票房为412万元,中法合拍宫廷大戏《画框里的女人》由范冰冰主演,预计今年上映。
此外,恒大文化联合投拍的电影包括:周杰伦主演的歌舞爱情电影《天台爱情》、好莱坞魔幻巨制《日月人鱼》、青春热血动作电影《破风》以及获银熊、金马奖的电影《推拿》。
从目前的业绩来看,影视剧制作业务还没有给恒大文化带来可观的收益。
招股书称,2013年度、2014年度和月,投资影视剧的毛利率分别为-469.19%、-3.29%、0%。对此,招股书解释称,公司影视剧的毛利率为负值,主要是由于投资制作的《时光恋人》等部分影视作品亏损较大。
有业内人士对娱乐资本论表示,如今的影视圈,单有资金已经很难获得最好的影视投资项目,万达影视之所以能有如今在业内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万达旗下有国内最大的万达院线,恒大如今希望大力发展院线,与当初万达的发展路径有些相似。
旗下有22家影院,院线板块仍在亏损
在恒大文化的六大业务板块中,与地产业务关联最大的要数恒大院线。
与万达院线与万达广场绑定类似,恒大院线旗下影院也几乎都是依托于恒大地产旗下的住宅、城市综合体等相关物业,但由于恒大更偏重住宅地产的定位,恒大院线提出的口号是要做“家门口的五星级影院”。
截至今年5月31日,恒大院线旗下已有22家影院,其中,经营期在6个月以上的8家影院均实现了盈利,公司称,由于整体的扩张速度较快,恒大院线仍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恒大院线旗下影院分布在浏阳、中山、儋州、岳阳、西安、景德镇等21个城市,在北京、上海并没有分布。
避开租金高昂且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也并没有为恒大院线带来更大的优势,事实上,即使是万达院线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曾在三四线城市折戟沉沙。
据万达院线的招股书显示,截至日,万达院线一共有98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其中有15家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呈亏损状态,亏损最严重的地方分公司包括:威海、盱眙、郴州、满洲里、淄博、德州、长白山。
未来几年,恒大院线的目标是加速扩张。
2015年,恒大院线计划建成投入使用影城将达到43家,银幕数量突破300块,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影城200家,银幕数量突破1400块,成为一流的新型影院运营商。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年来国内票房增幅较快,但影院上座率却逐年下降,全国影院建设的速度大于需求,此时的大规模扩张,可能带来的效益已不如前几年。
作者:杜川 | 来源:娱乐资本论
正在加载......王健林:我做房地产的目的是为了做文化产业|万达|王健林|房地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王健林:我做房地产的目的是为了做文化产业
  每经记者 江然 杜冉乐 发自成都
“这是我第一次面向社会、就万达文化产业做公开演讲”、“万达文化集团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800亿元收入,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
昨日(12月25日),在《成都商报》举办的“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中,一心要打造世界一流文化企业的内地首富王健林作出如上表述。
从“逼上梁山的被动”到“自觉转型升级”,王健林说,万达向文化产业转型经历了“思想上的跨越”。此后,万达引进电影院、KTV等文化元素,跨国收购了AMC院线,如今万达又投资百亿打造文化旅游城。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突出中国文化特色。”王健林如此概括万达文化产业的战略及核心。在他看来,文化已从“事业”进入了“产业”,要做出影响世界的文化品牌,万达唯有从模式上革新,“小打小闹不行,要大投入大产出。”
  “大投入,大产出”/
    经过几年历练,万达文化产业迎来大规模发展阶段。
2012年,万达文化集团收入达到了20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企业,“是第二名的两倍,”王健林说,而在万达集团2013年下半年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已是其工作重点。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文化集团上半年收入109.3亿元,其中备受关注的AMC公司收入13.43亿美元。“2013年万达文化集团按资产计算将超过400亿元,收入会超过250亿元。”王健林透露。
而要把中国文化产业做出品牌,王健林说,“一定要革产业模式”。如何革新?他给出六字答案:大投入,大产出。
“此前大家做文化产业都是小投入,一台戏、一部电影地做,”王健林指出,“这种模式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不能快速做大,第二效益非常低。”
“很多人认为大投入意味着大风险,其实不然,小投入风险才大,”王健林说,“大投入不会一拍脑袋就干,会有充分分析、反复琢磨,更要做收入预测计算。”
他以明年即将在武汉与大众见面的舞台秀《汉秀》和电影科技娱乐项目为例,这两个项目仅建筑和设备就耗资60亿元,“这是非常大的投资,目前已进行到即将卖票的阶段。”
在王健林看来,这种大投入一定有大产出。“虽然成本60亿元,但这两个项目年收入预计最低10亿元,扣掉成本后效益非常可观,几年就能收回成本。”根据王健林的预计,上述两个项目开业后,会创造中国单个文化项目收入之最的记录。
“大投入大产出”的背后是王健林的“大目标”:“万达文化集团有一个很远大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而一台戏一台戏地做、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地拍,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2012年全球文化企业50强报告显示,万达文化集团仅位列38名。
“文化旅游城的投资都是百亿级,最小的西双版纳文旅城也投资了160亿元,其他的都在190亿元以上,这么大投资我们也做了保守收入预测,每个项目的收益都在几十亿元,”他说,“有这么多项目支撑,才可能实现目标,缩短与世界文化企业的距离。”
从王健林决定带领万达进军文化产业以来,质疑声就未断过。一种声音提出,万达文化产业就是打着文化幌子搞房地产。
“这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王健林回应道,“我做房地产的目的是为了做文化产业。现阶段做文化产业还没有这么大的现金流,一个文化旅游城需上百亿元,所以一定要通过房地产得到一些现金流,来稀释投资成本。”
  “多要素”融合模式创新/
  “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尤其是受高新技术、互联网等因素影响,单一业态受到极大的冲击。万达进入文化产业后,开始强调一定要多要素组合,标准化生产,比如万达广场,把电影院、KTV、电子游戏、儿童娱乐等引入进来,人气、商气也都起来了。”王健林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王健林的前述说法,充分体现了第三代万达广场的典型特征,除了商业部分“只租不售”、“订单”地产两大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购物娱乐休闲一体化,成为一个城市区域快速升级的发动机。
此外,万达通过聚集全球人才优势并成立 “万达文化旅游研究院”,正加速谋划第四代升级作品,也是一个更宏大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在业内俗称“万达城”。在王健林的眼里,这是万达首创的文化、旅游与商业融合模式。
今年4月,万达集团全国首个万达城项目落地“冰城”哈尔滨,南昌“万达城”也于2013年上半年动工。
在王健林看来,万达所要做的是文化内容与形式、科技的结合,比如互动影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借助高科技,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
  突出“中国”元素/
    继香港迪士尼之后,内地首个迪士尼主题项目早在2011年4月就落地上海。
“当然,这种主题公园提供了游乐场所,但这些完全是美国文化模式,比如语言、卡通形象、故事等。”王健林表示,“假如中国引入的都是美国的文化品牌,做得再好,但也不是自己的。我们必须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不能照搬美国,我们(万达)正在朝着这方面努力。”
据王透露,万达集团正在无锡投资一个几百亿元的大型文化旅游城项目。“比迪士尼更复杂,也有室外的大型游乐园,但还有一个室内乐园,以及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娱乐园,电影院、大型商业中心等配套。”
“无锡这个项目,我们极为看重,目标就是要PK迪士尼。”王健林说,“将来做文化产业不看别的,就看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入园人次,一是收入规模。”
在快速的扩张中,这些项目是不是简单地在全国复制?王健林回答说,未来这些项目将会突出地方特色,比如西双版纳项目突出茶马古道,无锡项目突出水漫金山寺,合肥项目突出徽文化,长白山项目突出冰雪等室外景观等。每个项目都要花大力气来创新,用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来支持项目的地方特色与运营效果。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为什么说万达这230亿要打水漂了?
万达并购传奇影业,差不多就是把自己架在了火山口上。主要原因是相比好莱坞六大,传奇影业本质是家做私募基金的电影投资公司,通过拼盘投资来分担自己风险,独立性不够。而像传奇影业这样的公司,一般难以拿到高概念的顶级大片的投资额度。
  “并购传奇影业使集团旗下的影视控股公司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特别是在中美两个全球最重要的电影市场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集团董事长透露,万达将开启电影制作发行资本化运作,将目光投向产业上游的影视制作领域,进一步延伸海外资产链条,因而此次并购传奇影业恰逢其时。
  双方签约后,为万达举旗呐喊的报道不在少数,认为用230亿购买一家拥有《魔兽世界》、《蝙蝠侠》、《盗梦空间》、《哥斯拉》、《环太平洋》等知名电影的IP版权的海外公司是一笔非常划算交易。
  仔细推敲之下,万达并购传奇影业,差不多就是把自己架在了火山口上。
  主要原因是,相比好莱坞六大,传奇影业跟此前破产的相对论传媒性质类似,本质上是家做私募基金的电影投资公司,通过跟好莱坞大制片厂一起拼盘投资来分担自己风险,独立性不够。而另一方面,由于好莱坞近些年中等票房体量的影片在减少,马太效应加速,而像传奇影业这样的公司,一般难以拿到高概念的顶级大片的投资额度,这又间接增加了传奇的风险。
  这些来自传奇影业本身以及美国好莱坞电影投资环境的双重风险,都将在万达收购传奇影业之后转嫁到万达身上。
  其实,和传奇很类似的相对论传媒去年已宣告破产。而它在破产前,传说BAT三家、万达和华谊都盯住过这家公司。正如一位久经资本和电影战场的人所说:“好莱坞到处都是这样死亡的公司,尸横遍野。”只不过,相对论在破产前,还未被中国土豪公司收购。
  万达收购传奇影业的三大理由是什么?
  从3年前,万达就开始高调进军海外市场。在被外界看来土豪风的“买买买”逻辑下,先是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去年又收购了澳洲第二大院线集团。今日,又豪掷230亿收购传奇影业。
  对于本次并购,拿出了三点理由:第一,并购传奇影业的价值并不在于电影本身,因为传奇影业拥有众多IP知识产权,这些IP会对万达的旅游产业、儿童娱乐行业带来很大协同效应;第二,本次并购将增加万达在全球电影市场的话语权;第三,万达的电影制作公司也可以近距离学习传奇影业的经验。
  不过,忽略了一点,尽管投资了《魔兽世界》、《蝙蝠侠》、《盗梦空间》等电影,但拥有部分电影IP,并不意味着同等拥有他想要的“旅游、儿童娱乐”等衍生IP。
  更重要的是,这些知名IP并不能掩盖传奇影业自身的高风险。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由传奇影业制作的电影《环太平洋》曾计划在2017年上映第二部,但最后因资金问题被无限期搁置。
  电影制作发行将启动IPO
  从万达2015年的业绩快报可以看出,近些年万达集团在文化产业的投资正在陆续得到回报,万达文化集团的业务收入增长迅速。
  按照王健林对于万达集团的转型规划,万达将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金融产业、电子商务3个领域,预计到2020年形成商业、文旅、金融、电商规模相当的四大板块,彻底实现转型升级。
  万达集团从2012年决定进军文化产业,随后国内开发与海外收购双管齐下。直至2015年底,万达文化集团收入已占万达集团总收入两成以上,成为万达集团收入的生力军。
  1月10日晚间,万达集团公布的2015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万达集团资产达到6340亿元,同比增长20.9%;收入2901.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9.3%,同比增长19.1%;预计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文化集团收入512.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4%,同比增长45.7%。根据AMC已经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收入140亿元推算全年收入超过19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同比增长预计超过9%。
  从收入结构上看,在“去地产化”战略的影响下,地产的收入增速正在减缓,文化业务收入则在大幅上升。
  随着文化产业在万达内部逐渐站稳了脚跟,其旗下业务上市的步伐也在加快。
  2015年,万达的电影制作和分销业务比其电影院业务发展更快,于2015年1月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院线股。
  公开资料显示,王健林曾透露,万达电影制作和分销业务计划在未来一年内上市,王健林表示:“电影制作和分销业务这两部分是分开上市还是打包上市,我们还没有最终决定。”
  “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院线商,拥有近2000块荧屏,尽管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在电影制作和分销上所占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王健林表示,“上市将促进电影产业更快地发展,并使我们处于这一产业链的最高端。”
  王健林再次提及万达电影制作发行行业的资本化动作:“今年将启动IPO。”而并购传奇影业将为其财富故事的亮点,直接增加万达资本化的分量。
  王健林同时透露,万达的影视产业今年或者说很快就要启动万达电影制作发行这个行业的资本化动作,或者说叫IPO。“传奇影业这个时候加入,无疑是为万达的财富故事增加了极其亮丽的特点。今年有两部非常著名的大片《魔兽》和《长城》上映,将直接增加资本化的分量,增加我们的收入。”王健林说。
  传奇影业会和相对论传媒一样危险吗?
  从2014年开始,国内影视公司与美国影视公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比如牵手美国STX,湖南牵手狮门影业。但这些合作案例与万达集团跟传奇影业之间的合作不同,前者更多是项目合作,国内外影视公司将钱投资到影片项目上,而万达与传奇影业之间的合作则是230亿真金白银的收购,这样也从项目风险扩大到了公司风险的层面。
  传奇影业和狮门影业也不可同日而语,要知道,狮门影业不仅有比肩于韦恩斯坦公司的独立电影制作能力,还有不错的发行能力。此前曾传闻万达将收购的狮门影业,但最终失败,对此众多业内人士猜测称“对方的要求很严苛,万达的体量还无法吃下狮门影业。”
  从本质上来说,传奇影业是一家电影投资公司。传奇影业的母公司传奇娱乐由Columbia capital、AIG Direct Investment Fund 、Bank of America Capital Investment等6家私募公司共同投资。传奇影业主要通过拼盘投资的策略与好莱坞大的制片厂合作。此前曾经和华纳兄弟合作过8年,投资了华纳的40部电影,后来没有续约,继而和环球影业合作,但去年和前年的业绩并不突出。
  甚至,传奇影业在好莱坞还有一个“前车之鉴”,那就是去年宣告破产的相对论传媒。
  相对论传媒也是一家电影投资公司,它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电影业务的回收周期及账务计算有着周期长的特性,这让相对论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而这些现金流需求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借款来弥补的。最终,相对论的资金链崩溃了。
  好莱坞业绩的整体下滑,让中型公司风险加大
  实际上,在最近几年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根本不是一门好生意。
  据凡影周刊调查,1975年之后,仅仅过去二十余年,至1997年时,大制片公司的平均成本已经在500万的基础上翻了十倍,另外还有2000万美元以上的营销成本没有计算在内。电影的整个设计团队是在策划阶段就已经组建完成,在剧本最终的定稿以及投拍之前,大部分选景工作也已经完毕,以确保电影进入制作阶段之后能完全按照既定的路线行进。当然,因此沉淀的成本,以及在运营管理上的耗费也是巨大的,这也是北美电影平均制作费用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实际上,算上通货膨胀,最近几年好莱坞的年票房反而是减少的状况。而且,2015年在北美售出的电影票数并不高,为13.06 亿张,排在史上第18名。
  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向娱乐资本论表示,虽然背后有大财团撑腰能渡过一些大小年,但好莱坞六大公司自己的日子不太好过。“2015年,六大公司中的3家票房收入较2014年都出现了超过10%的下降。马太效应凸显,有7部电影的票房超过3亿美元,比14年多5部。但是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比14年少了7部,票房在5000万-1亿美元之间的电影比14年少了9部。中间层电影减少,这说明好莱坞电影投资的风险在增加。而传奇影业这样的公司,其在大制片厂的顶级大片里的投资额度往往是受限的。”
  由于目前好莱坞影片整体“环境”不太好,传奇影业很难参与进去一些优质项目,所以投资风险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传奇影业会被合作了八年的华纳兄弟“抛下”。
  在彭侃看来,目前万达入主传奇,“在产业上的风险更多的是一种流动性的风险,比如说相对论传媒的破产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它其实手里还掌握着一些IP,如果这些IP,制作成的电影可以大卖,整个公司的资金流是可以缓过来的,就像好莱坞的米高梅一样。只不过,相对论背后没有金主帮他度过难关,所以才宣布破产。”
  因此,如果站在传奇影业的角度,这绝对是一笔好生意:因为传奇背后是基金,没有六大般很大的财团,这次万达的加入,反而能让它背靠着一个资金更雄厚的企业集团。
TOPS1892゜11679゜21646゜31614゜41373゜51221゜61197゜71118゜81044゜9852゜108571゜18172゜26593゜36253゜46243゜56091゜65546゜75179゜85170゜94371゜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11000万人民币 融资天使 8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文涵010 37.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ICP证100902京公网安备3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