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职员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收贿罪吗

热点:&&&&
5嫌犯冒充银行职员或国家工作人员 骗市民40万
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兰部分作案工具  近年来,利用手机、固定电话、网络IP电话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新型犯罪活动不断增多,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至今已衍生出30多个变种。针对这一情况,兰州警方始终对此类犯罪采取高压严打态势。9月27日,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获悉,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八大队民警近日辗转五省市,成功打掉以福建籍人林志艺为首的电信诈骗团伙,抓获5名团伙成员。  A  骗子设套 市民接连被骗  今年4月21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接到李某报案,称其银行卡中20万元被人利用短信骗走。在民警询问下,他讲述了事情经过。  4月21日上午,李某收到一则短信,称建设银行已从其信用卡中扣除1200元年费,详情请他拨打建设银行信用卡部电话400-6813799询问。看到短信内容,李某觉得非常蹊跷,他并没有在建设银行办理过信用卡。为了弄清事情缘由,李某拨打了短信提供的电话。电话中对方称,银行系统记录显示,日,李某在兰州市南昌路建设银行办了银行卡,4月18日此卡曾透支10万元,并建议其赶快和公安部经济犯罪中心联系,联系电话为010-。  此后发生的事情如此类电信诈骗如出一辙,李某与所谓的“公安部经济犯罪中心”取得联系,对方让其拨打400-6610799电话,联系建设银行信用卡管理中心,而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称经查询可能是银行有人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其个人资料,犯罪分子利用此卡进行透支,并称为防止其个人资产不被盗用,建议立即进行资金保全。此后,李某根据电话提示,在建设银行自动提款机将卡中20万元稀里糊涂的转移到犯罪嫌疑人指定的银行卡里了。事后李某恍然大悟,赶紧向警方报案。  接报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发送诈骗短信所使用的手机卡归属地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万元被转到开户地在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十堰市的两张卡里。  5月8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又接到王某报案,称5月7日她接到短信后,被两男一女以身份信息泄露需要对其银行卡内的财产进行保护为由,诱骗其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骗走20万元。  B  辗转五市 民警锁定嫌犯  连续接到两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件,两名受害人被短信陷阱分别骗走20万元,且两案发生时正值我市此类短信诈骗案件高发期,省公安厅副厅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幸、市公安局副局长周宏等领导要求以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电信信息、银行卡信息为突破口,抽调刑警支队八大队民警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侦破工作。  此后,根据“4?21”、“5?07”两案的前期侦查,发现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方法、程序、人员的口音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将两案并案侦查。  从5月底开始,专案组民警先后赶赴哈尔滨、杭州、娄底、昆明等市展开调查。最终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锁定了“4?21”“5?07”两案犯罪嫌疑人藏匿地点――云南德宏州附近。  6月18日,公安部召开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电视电话会议,此案被列为甘肃省督办一号案件,并要求限期侦破。 C  出击抓捕 5名嫌犯落网  6月22日,专案组民警奔赴云南昆明,又连续13小时乘坐长途班车赶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到达潞西市后,在当地警方的支持下,经连续摸排和多日蹲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落脚点。  次日上午9时许,专案组民警展开抓捕行动,5名正在发送诈骗短信的犯罪嫌疑人当场被抓,现场缴获28部短信群发器、40部手机、140张手机卡,以及具有隐蔽发送短信功能的电脑两台等作案工具。  经突审,犯罪嫌疑人林志艺交待了伙同上官德源、王金红、刀小霜、项论心自2010年4月至6月期间,不间断向甘肃、新疆、河南等省份发送虚假短信数十余万条,并利用电话假冒银行、公安人员诈骗多人的犯罪事实,其中兰州警方接报的“4?21”、“5?07”两起特大诈骗案件正是他们实施的。  D  揭开内幕 骗子分工明确  经进一步的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了通过短信诈骗的详细过程。林志艺的上线“老杨”(在逃)负责提供诈骗用的电脑、手机卡、银行卡,并向其传授作案方法。每次的作案工具都是“老杨”通过快递公司邮寄来的,并且电话控制林志艺。林志艺是工作点的负责人,除负责接受上线指令外,还招募、组织其他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活动,并接“三线”电话冒充银联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上官德源负责用电脑手机发送假短信,接“二线”电话冒充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中心工作人员;项论心,刀晓霜,王金红负责接“一线”电话冒充银行工作人员。  民警告诉记者,林志艺等5人在发短信、接电话诈骗时各自呆在各自的房间里,互不干扰、不互通信息,每个人只知道自己负责的环节,除林志艺外其他人不知道诈骗到手的具体金额。并且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作案手机全部上缴由林志艺统一保管。通过虚假短信诈骗得逞后,上线“老杨”则安排“车手”负责从银行卡里转账、取现。“车手”都雇佣当地熟人,每月费用5000元左右。还安排专人在异地批量购买做案用的手机卡、银行卡且专卡专用。团伙成员作案手机和生活手机分开使用,作案时使用的电话多为400网络虚拟电话。“老杨”与林志艺和取款“车手”均为单线联系,一旦其中一人的作案手机短时间联系不上,其他人员就会将作案用的手机立即销毁。  实施诈骗时每过三至五日就更换“400”电话号码和手机卡,电脑里发送诈骗短信的记录和记录诈骗得逞相关信息的纸张每天都清除和销毁。作案时,采用甲地买手机卡、乙地用他人身份证办理银行卡、丙地发诈骗短信、丁地取款的跨地域作案方式逃避警方打击。  警方提醒  犯罪分子在实施上述诈骗犯罪时常常利用任意显号软件冒充特定身份,在受害人被叫电话上来电显示成任意的号码,甚至可显示“110”、“120”、“119”等特殊号码,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第一招 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  第二招 要慎接陌生人的电话,当接到陌生人的电话,特别是冒充亲属、朋友的电话,凡涉及借款、汇款、存款、转款等事项时,要仔细分析对方的意图,经多方核实再采取行动。  第三招 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同时,不要轻信好事,贪图便宜,避免因贪念或好奇心理作祟蒙受经济损失。  第四招 接到上述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积极举报线索。(王进 郭静 陈光辉)
(责任编辑:刘士朋)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国务院任免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国家工作人员
当前位置: >>
国务院任免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国家工作人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丁学东为国务院副秘书长;任命朱光耀为财政部副部长;任命杜金富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任命孙大伟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任命龙新南为新华通讯社副社长;任命周济为中国工程院院长,潘云鹤、旭日干、谢克昌、干勇、樊代明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任命聂卫国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主任。
    免去丁学东的财政部副部长职务;免去苏宁、朱民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务;免去汪啸风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主任职务。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 李平
【E-mail推荐上海市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上海市邮政储蓄银行一般管理人员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09-10-16 &商业银行行长不算国家工作人员?·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A06版:社会
A01版 要闻
A02版 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
A03版 2008奥运
商业银行行长不算国家工作人员?
叶志受贿案开庭,律师称指控受贿罪定性不准
  本报讯(记者/陈球实习生/颜安)银行行长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昨日,因涉嫌受贿1000余万元,原广州商业银行天河支行行长叶志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受审。  据检察机关指控,1999年间,经叶志审核批准,广州商业银行发放贷款2000万元给广东省紫光贸易公司,而此前紫光公司已经借贷的1200万元还未按时偿还。  叶志利用职权与紫光公司的经理梁某私下达成约定,紫光公司除了向银行支付法定的利息,还应给予叶志本人1.1分的月息,共计约1000万元作为“好处费”。  叶志为了“安全地”收受赃款,让外甥李某注册成立了丽都公司,并多次与梁某电话商议,指使梁某将紫光公司拥有50%股权的的广州市龙洞的一块地转交给丽都公司,紫光公司再出资向丽都公司购买这块本来属于自己的地。叶志通过这种方式收受了“好处费”共计1238万元。  在法庭辩论中,叶志对检方提交的证据和指证的事实没有异议,但其律师表示,叶志的行为虽触犯了法律,属于犯罪行为,但不应以受贿罪论处。  律师介绍说,因为按照法律规定,受贿罪的主体应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叶志所任职的广州商业银行虽属国有,但却是股份制企业,且叶志是经过聘用程序被任命为行长,并非由国资委等国家机关直接指派。叶志也补充说明,他受聘为行长时是经由广州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讨论和选举通过的。  综上所述,叶志及其辩护人都承认举证的事实,但认为检方指控受贿罪定性不准。法院表示在合议的时候会着重考虑控辩双方的意见。  此案尚在进一步审理中。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