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苏联二战电影国语版为什么在经济领域不断改革?

导读: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结束后,2.改革的重点领域(突破口)农业,3.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领域农业具体措施①实行收购制,【温馨提示】赫鲁晓夫以农业改革作为突破口和重点是正确的,但农业改革过程中的大规模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是不切合实际的,1.赫鲁晓夫改革有何历史地位?答案:赫鲁晓夫改革从理论上到实践上第一次全面冲击了,为以后苏联的改革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1.关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下列评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尤为明显。 (2)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统治地位逐渐巩固。 2.改革的重点领域(突破口) 农业。 3.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 领域 农业 具体措施 ①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给企业部分权利 ②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工业
4.结果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最终失败。 【温馨提示】赫鲁晓夫以农业改革作为突破口和重点是正确的,但农业改革过程中的大规模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是不切合实际的。
【问题导思】 1.赫鲁晓夫改革有何历史地位? 答案:赫鲁晓夫改革从理论上到实践上第一次全面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反映了苏联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以后苏联的改革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预习检测 1.关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 A.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B.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重点领域 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2.主要内容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3.主要影响 (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2)经济负担不断增长,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问题导思】 2.简要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答案:(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了其经济发展。
?预习检测 2.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B)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 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困难的危机局面。 2.经济改革 (1)主要措施: ①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承认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②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③调整所有制结构,企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 (2)结果:经济继续滑坡,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3.政治改革 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解体。
【问题导思】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大失误是什么? 答案: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预习检测 3.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C) 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 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
?基础达标 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 A.“开垦、开垦、再开垦”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谁不加入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大规模开垦荒地,故选A项。B、C、D分别描述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2.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时期,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与美国军备竞赛中一度占据优势,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C)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D)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C.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4.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初期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政治体制方面 B.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C.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苏联国内局势失控 D.改革并未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5.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A) A.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
6.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D)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二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 答案:(1)积极作用: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之处:他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素能提升 1.“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C)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他”应该是赫鲁晓夫,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C项正确。
2.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解析:材料中“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信息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
3.1982年《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一位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B)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故B项正确;A项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C项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
4.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施(C)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 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材料中的措施就是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C项正确;A、D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无关。
5.下表为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D) 年份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劳动生产率
4.2 4.3 3.3
3.3 3.2 3.1
1990 -2 -4 -3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word文档、人文社科、专业文献、IT计算机、文档下载、旅游景点以及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二战后的苏联为什么在经济领域不断改革?_百度知道
二战后的苏联为什么在经济领域不断改革?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首先在改革思想上他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了列宁主义;其次把私有化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主张以激进、冒险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其三是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了严重失误;其四是“公开性”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其五是外交指导思想混乱;其六是没有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其七是排除异己,按个人意愿组建能够贯彻自己政治路线的领导班子;其八是改革没有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赫鲁晓夫:其失败在于只是在斯大林模式上进行了局部修改,但这种修改无法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斯大林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所以他的改革仅仅只是修修补补,虽有一定成效,但总体没变,所以失败.
采纳率:8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苏联二战后三大改革的共同点_百度知道
苏联二战后三大改革的共同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同点:都以失败告终;都未突破传统模式;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大量垦荒种植玉米;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地方和企业也一定的自主权;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减少了指令性计划,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后期转向政治改革,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使苏联解体.启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大胆突破传统,与时俱进,用于创新,认清国情,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要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不畏艰难等等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优质课)概要.ppt 4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背景(原因) 2、措施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增长负10%。 1989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1/3。
不改变人民生活就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政治领域: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联共产党的领导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 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背离方向,走向解体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1、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 2、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落后——现实原因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直接原因 4、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外部原因 5、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 6、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
······ 提示: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请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就及当前的社会问题,谈谈中国应该从苏联的经济建设与改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合作探究三 (1)要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4)要始终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5)建立健全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防止腐败、专权和特权现象的出现,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6)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走和平发展之路 ;
······ 提示: 3、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巩固练习 4、20世纪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早 C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领导人 改革重点
课堂小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农业 工业 经济领域
向 政治领域 收效甚微 陷入混乱 严重失衡 陷入停滞 背离方向 走向解体 未突破原有 体制束缚 背离了社会 主义方向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改革 解体 苏 联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1917年 11月7日 1991年 12月21日 1956年 过渡时期 改革时期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过程中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不停顿不止步”的信心,源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源自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源自我们党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源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只有懂得历史,才会珍惜今天。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
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掌握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
革的史实。 难点:理解苏联50----90年代改革失败的
原因及历史启示    一、赫鲁晓夫改革 为何改?——改革的背景
怎样改?——改革的措施
成效如何?——改革的结果 背景: 一、赫鲁晓夫改革 材料一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4页78页15页13页11页112页24页93页29页25页高一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1.(2008年广东单科)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②沙皇村→儿童村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以上地名变更的先后顺序是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2.(2009广东文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3.(2010福建文综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4.(2010北京文综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5.(2011年江苏高考17题)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6.(2008年广东单科)(12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5分)(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分)7.(2008江苏)(14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8.(2010大纲版全国卷2)(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材料一: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9.(2010江苏历史卷)(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⑴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5分)⑵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5分)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 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 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等)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10分)11.(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9题)(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事年表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苏联对日宣战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88年6月―7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日&苏德战争爆发&&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89年-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日&苏军攻克柏林&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
参考答案:&
&(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4分)。(2)计划经济体制(1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3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1分)。(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3分)。如: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理由:①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到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③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7、解析:该题不回避今年热点“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考察了经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系数中等难度。第(4)问相对较难。(共14分)(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8、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意义可以联系从战争需要、工业布局等方面考虑。(1)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10分)意义:保存了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苏联工业布局,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9、(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国有企业的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