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运动的意义在政治和经济上各起了什么作用

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教案 必修1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上&&&&&&传:第二教育网
E&&&&&&&币:2
大&&&&&&小:343.15KB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课标要求]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高考导向]     从题型来看,本专题在新课程高考中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较少,近三年只出现两道题,分别是2009年广东历史卷第28题和2009年江苏历史卷第24题。   从考点分布来看,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的总体分析,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的表现:具体涉及的知识点有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多极化趋势:主要考查欧盟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分析全球化的积极意义和弊端。   从能力考查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调动知识,理解历史事实。   例题(2010年福建文综卷第22题)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不结盟运动兴起的理解。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不存在地缘相近的特点,不是区域合作组织,排除A;它的兴起是各成员国为了在美苏争霸的形势下寻求自身的安全、发展,不可能动摇美苏的霸权地位,也没有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排除C、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主要意义在于推动世界政治朝多极化方向发展,选B。   第二,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准确解读有效信息。您的位置:>>>正文
不结盟运动希望在建立世界新秩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华网沙姆沙伊赫5月9日电(记者田栋栋)协调局部长级会议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多国外长或代表在会议上强调,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安全局势恶化等挑战,不结盟运动应在建立世界新秩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长布鲁诺&罗德里格斯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一段关键时期,一些国家的主权独立和自主权正在经受考验。我们不能继续接受一个受到操纵的世界秩序。作为发展家的组织,不结盟运动在协调成员国立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罗德里格斯同时表示,不结盟运动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尚不能发出统一的声音。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远远不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构建起一道维护成员国独立和自主的防火墙。  外长马蒂在发言时说,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引擎之一,在世界经济调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必须在解决气候恶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过程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马蒂呼吁各成员国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外交国务部长纳瓦卜扎达&马利克&阿马德&汗认为,本次会议适逢全球治理体系和标准框架经历大变革,不结盟运动成员正在经受来自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多种挑战,需要继续呼吁建立一个基于国际公认原则的全球治理体系。  不结盟运动协调局部长级会议9日在埃及红海城市沙姆沙伊赫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外长或代表参加会议。本次部长级会议将持续两天,旨在为今年夏天在召开的不结盟运动峰会做准备。  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专题五& 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
第二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要点】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不存在,加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使美苏关系破裂,同时苏联实力的增强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③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2)形成:①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②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和“华约”。
2.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关系发展的影响
(1)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
(2)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3)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原因:抗衡美苏的需要;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资源共享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③作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日本经济的崛起:①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的援助;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等。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③影响:加强了同美国在全球市场的争夺,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开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中国的振兴。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原因:新兴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美苏的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他们不愿意卷入美苏间的斗争。②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③影响: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的表现
(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
(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4)俄罗斯军事可与美国抗衡
(5)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等。但多极化仍只是一个趋势,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化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考纲要求】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专题内容有时代感、现实感。在历届高考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及影响,欧共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美国霸权政策的演变,多极化的形成及影响,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又因这部分内容与当今国际形势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相连,所以两者往往结合起来考查
【教法指引】
1.研读本专题考纲要求,指导复习思路和
2.围绕考纲要求,整合下列专题问题
(1)二战以后,两极格局是如何演变的?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二战以来,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是怎样演变的?
(3)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3.注意热点的处理
(1)“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2)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随着欧共体的成立,西欧崛起,美国对西欧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同样,随着中国实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也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 美国为什么要改变对西欧和中国的政策?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网络】
【典例精析】
1.( 08年广东文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色人种”、“首届洲际大会”提示这次会议应该是二战后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A、C 、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这些会议均有西方国家参加
2.( 08年广东文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对付苏联的威胁和抵消美国的优势。②④的说法明显错误
3.( 08年广东)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 ”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解析】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复兴,法国拥有原子弹,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这对原来的两极格局是一个冲击
4.( 08江苏历史)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5.(08年山东文综)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答案】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7.(09江苏历史)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
8.(09年海南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9.(09年福建文综)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且为不定项,故需要逐条判断,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年 70年代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越南撤军,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故选B.②④。
10.(09年安徽文综)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解析】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11.(09年广东文基)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
【解析】 欧盟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结果。B项错在“消除了贸易障碍”;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于2001年,比欧盟建立的时间要晚 &
12.(08年全国卷1)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应为柏林,题中两个时间分别是柏林墙修建和拆毁的时间,反映的分别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的必然产物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13.(09年全国卷一)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当今全球一体化相关论述的理解。20世纪随着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解体,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今世界总的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而且世界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 本题难度不大,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然后可以逐项排除。答案A是对材料的误解,题中并不是强调一体化令人担忧。答案B表述错误,国家之间的对抗应该是缓和 答案D也表述错误,世界某些地区民族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变得紧张。
14.(09年广东历史)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级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 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解析】A、B选项与题中“经济力量是多极的”观点不相符,C选项与题中“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不相符。从军事、经济、政治不同的角度(维度)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以选D。
15.(09年广东文基)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解析】当今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后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任何一大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欧盟、日本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6.( 08上海历史)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解析】该题考查了冷战的表现、影响等知识点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
17.(09年广东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
(1)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第(1)问考查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解答这一问关键是从材料中“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这句话推断出材料所述的事件应该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此一时期国际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冷战格局 第(2)问的第一小问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相关的关键词语如材料一中“武装斗争”“沉重打击”、“粉碎”等看出是侧重于政治斗争。材料二中“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平”等侧重于经济发展。第二小问则要注意回答背景时要分别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着手,否则会失之片面。材料一,国内:左倾错误,文革动乱,国际;美苏争霸冷战,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对抗等 材料二,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际:和平发展是主流,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加强,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结盟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