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买了健康险 买健康险有什么好处处

  G3商讯: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触及到每个家庭的今天,很多习惯了公费医疗的人却仍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健康保险计划。一些人觉得既然有了社会医疗保险,就没必要再花钱买商业保险了;而另一些人走了相反的极端,买了许多种商业医疗保险,最后却发现和已有的社保保障相重复。那么,老百姓应该如何设计自己的健康保险计划,做到既经济,又能得到最大的保障呢?

  据G3商讯综合报道有医保也需考虑商业健康险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等诸多因素,使很多人的健康状况堪忧,对此,我们一要预防,呵护自己的健康;二要预备,使自己能够病有所医。然而,面对“看 病难,看 病贵”的医疗现状,人们发现即使有社保,每次大病小情,不少的医疗费用依然要自己掏腰包。

  42岁的刘女士去年冬不慎滑倒,小腿胫腓骨骨折。经诊断必须植入钢板进行固定,整套价格为8000元,属社保以外项目。住院30天,床位费每天41元,伙食费10元,护理费每天10元,手术费1250元,加上其他医疗费用总计为2.2万元。出院后刘女士去社保部门报销,结果才拿回9144元,还须自付12856元。报销尚不到一半,她意识到光靠社会医疗保险是不够的,决定购买一些商业医疗保险作补充。

  目前,国情决定我们的社会医疗保障只能是“低水平、广覆盖”。这就意味着我们享有的医疗保险面临不少的限制。首先是报销数额上的限制。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个人住院医疗费用设定有起付线、共付段和封顶线。起付标准以下和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个人账户或现金支付。共付段由统筹基金和个人按比例共同负担。

  其次是报销范围的限制。某些药品(新药、进口药、贵药等)以及一些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社会医保报销范围之内。而且社保的报销都是事后的,而且对误工、营养品之类的费用都不覆盖。

  可见,社会医疗保险好比城市家庭安装的木制大门,可以提供基本的防护功能。但是对于对于“蟊贼窃匪”,单凭这一道防护,尚显单薄。若想进一步增强个人或家庭的健康防护能力,还需再安一道铁门——商业健康险。

  目前,市场上的商业健康险主要有重大疾病险和医疗险两大类,前者以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后者则以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为给付条件,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呢?

  走出“健康险”六大误区

  误区一:“我身体健康而且有医保,不用买健康险,或者等身体不好了再买”

  医保的保障程度有限,医保能够报销的药品范围也很有限,在英、德这样的社保极其完善的国家,尚且有大量居民购买健康险,在我国就更需要未雨绸缪。

  根据公开,人的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高达72%,现在健康不代表未来永远健康,根据调研,我国大陆居民的综合健康指数呈现 字型变化,其分值从30岁开始下降,50至59岁触底,花甲之年后回弹。换言之,30岁之后我们的健康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作为健康体和带病体的保费要求可有天地之别,为了避免一朝之内痛心疾首,给自己早点准备一份合适的健康险还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二:“买一种健康险就足够了”

  医疗险、重疾险、失能险等产品各有千秋。

  例如,买了医疗固然能够得到比较合适的保障,但难免会留下保障缺口,而重疾险等非费用补偿型的健康险并不受损失补偿原则的束缚,一旦出险可以与其他产品同时获得赔偿。

  反之,重疾险也不能涵盖所有病种,需要其他健康险予以配合。因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为自己量身定做多种不同的健康险当属先见之举。

  误区三:“关注收益多于保障”

  市场上有很大一部分产品是型健康险,这些产品虽然有着颇为令人动心的收益返还,但透过眼花缭乱的条款看本质的话,到期返还部分的收益率一般来说都是明显低于定期存款税后利率的,而我国保险公司的也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这部分保费还不如选择一款稳定的产品更为实惠,更何况如果急需用钱不得不退保的话,只能得到保单现值,甚至比本金数额还低。

  健康保险本质上是应对健康风险的保障类产品,因此如果对保险公司的理财政策不了解的话,还是购买型的健康险,将省下的钱专门用做投资更划算一些。

  误区四:“只要发生了合同约定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都会赔”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较深的法学渊源,即医疗保险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特别是费用补偿型的产品。关于这一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3月12日通过的《审理民商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之五(试行)》明确规定:“人身保险所属的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中关于医疗费用的保险,不适用补偿原则。保险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合同中明确说明“保险公司承担公费医疗、社会医疗保险剩余医疗费用的保险责任”或者其他免责条款,那么赔偿的保险金就会在实际医疗费用中扣除掉那些免责的部分。

  误区五:“得了大病,重疾险就要赔”

  重疾险的赔付要以保险合同所约定的重大疾病为基础,一般保险公司会在《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包括的25种重大疾病中自行增加一些,因此一般常见的重大疾病都会得到理赔,但不会是只要得大病都要赔。

  同时,投保人还需要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自己的健康情况,并且注意按期缴费,一些重疾险合同在缴费中断后,投保人如果在补缴复效后的一段时期内出险,保险公司是可以免责的。

  误区六:“重疾险保的病种越多越好”

  所有重疾险的保障范围都涵盖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等6种最容易发生的疾病,而重疾险95% 的赔付都集中在10种重大疾病,癌症的理赔率更是高达84.4%,而其他疾病的发病概率并不高。如果一味追求保障病种的全面,保费自然会非常高,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并不合适。

  大多数人都不是“土豪”,因此有必要根据被保险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为孩子购买就需要选择白血病等儿童高发疾病,女士则考虑乳腺癌、宫颈癌等女性多发病,老年人则重点考虑心血管、器官性疾病等,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让重疾险发挥出最大威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健康险有什么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