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新财富财富p2p网贷风控岗位还缺人吗?

几大券商刚在合规风控监管会上说了啥
我的图书馆
几大券商刚在合规风控监管会上说了啥
广发证券总裁的发言针对机构部布置的关于上半年工作情况、风险合规情况和对于股灾的反思,谈一下广发证券的观点。对于上半年经营情况,我这里首先表达一个态度,就是感谢证监会多年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改变了整个行业的业务格局。广发证券上半年实现了净资本净资产翻番,收入利润3-4倍的良好业绩,自有资产及负债的业务规模达到了6000亿,公司各项业务居行业前列。这同时也是广发证券的特点,业务没有短板,发展均衡。合规情况,我印象当中张育军助理亲自主持行业的风险管理会议4次,这4次会议我都参加了,我想各大券商的整个风险管理措施,基本上集中在人员、制度、流程、系统建设等这些方面。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广发证券上半年风险管理的重点工作,这些重点工作的实施与目前的金融情况、这次股灾的风险管理结果具有相当的相关性。第一个,我们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得到了改善。2014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招聘首席风险官,通过一年多的时间,这项工作终于有了结果,我们的首席风险官在多家大行从事风险管理工作,2015年9月到任。目前广发证券风险管理部人员构成有40多人,在中后台部门中按照助理要求是最高的,我们也确实做到了风控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高的,拥有海外投行经验的人员将近20%;公司负责子公司风险管理的人员直接由总公司派出,实行垂直管理;设立了独立的模型管理群组,专职从事衍生品的定价、对冲模型的验证,风险量化等工作。公司将投行的内核工作归口于风险管理部,集中独立管理,在信用风险日益显著的情况下,公司进一步充实了信用风险的管理团队。上半年,广发证券的两融规模是行业第一的,但是包括两融,股票质押等融资类业务,目前广发证券的相关损失率是0,我们没有万分之几的概念。后面我也会介绍一下,我们在下跌过程中的一些处置情况。关于公司风险偏好体系的建设,公司各业务条线,各子公司,设立了多层次的风险限额体系,并严格执行。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公司上半年在投资交易、风控系统方面加大了人力物力建设,为实现机构业务、资本中介业务、以及国际化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对投资交易、组合管理、风控系统功能实施统一管理,并且在上半年我们引入了国际成熟的投资交易综合管理平台。我们看了一下目前国内券商中,只有中信证券香港公司在使用,其他各大投行包括外资银行都在使用,我们也觉得这个系统不错的,预计2016年该系统全面上线,将公司前中后台,子公司整个集团全部连成一体,集中管控。除系统建设外,今年上半年风控部和IT部门自主建设开发的风险数据中心,以及投资业务的风控系统的相关后续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内部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前期在自主构建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以及大类制造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模型的基础上,上半年引入外部评级资信机构以推进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我们的目标是2016年上半年,构建一套覆盖整个集团境内外全部交易对手,全部信用业务线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经过补充资本金,加上上半年会里要求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满足公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要,持续拓展公司融资渠道,优化公司负债结构,公司中长期负债比例明显提高,目前为40%,虽然没有中信证券70%这么高,但是也极大地缓解了公司负债期限错配的情况。上半年我们完成了流动性风险的体系建设,实现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以及核心负债等流动性指标的每日监控,这部分是系统自动监控的。我们按照会里的要求,具备了系统监控的能力。关于股灾的应急管理能力,我这里和中信证券、申万宏源介绍的情况类似,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我们清楚自己的责任重大。广发也积极参与了相关的救市工作,公司也拿了100多亿出来,同时按照会里要求增持股票。我们的态度也是认为这次救市行动非常及时,如果再延迟两天,按照当时的下跌速度,就会危及到我们的融资业务。我们说我们的融资业务损失是0,没有任何损失,如果再延迟2天就会覆盖到我们的标的资产400亿,就可能要进入到危险状态。对于股灾的反思,我们公司在7月下旬召开了全系统的半年度工作会议,对本轮股灾,我们要求各部门各业务线,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有针对性的布置。这里我谈一下几个观点,如有失偏颇,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我们认为近年来证券公司信用业务急速发展,承担的信用风险水平超出了市场风险,此次系统性风险给证券公司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们认为投资银行理应回归业务本源,即发挥风险定价、风险对冲、流动性提供,投融资交易撮合等优势,而不是盲目发展类信贷业务,应该更加注重风险资产配置的均衡合理以及分散。这次股灾中,公司虽然没有出现损失,我们公司的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在5000点基本都撤出去了,我们董事长问到客户的损失是多少,我们也在中期会议时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在危及处理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反思:1、我们缺乏前瞻性的,系统性风险监控体系,系统风险的预判不足。公司尚未构建包括各种宏观数据在内的系统性风险监控体系,缺少对极端风险的预判和提示;2、盲目满足客户的杠杆需求,未对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管理教育;3、应急处理缺乏灵活性;我们发现在平仓处理过程中,在科学性、及时性、公平性方面确实存在不足;4、贷后管理能力不足,对部分客户的信用资质和履约能力认识不足;5、部分营业部处理客户纠纷缺乏经验,客户经理危机处理培训不足。具体的建议如下:1、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和风险对冲工作,降低市场的剧烈波动和风险的过度集中;我们认为,市场从疯狂上涨,到初步调整,再到演变成股灾,从深层次看是交易机制导致的流动性问题;如果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有更加完善的交易机制、风险对冲工具,使得市场多空力量更均衡,将大大减少风险概率。我们认为融资融券业务是一种多空均衡的业务,投资者可以根据对市场的判断,进行融资和融券操作。但是由于证券市场融券托管体系、市场券源缺乏、融券成本较高,转融券不够灵活等原因,国内融券业务的发展极不均衡,导致多空杠杆严重失衡,明显加剧市场波动。2、此次,目前国内现券实行T+1交易制度,从国际成熟市场看,T+0更能活跃市场,提高流动性,T+0可以实现及时止损,减少配资资金因无法及时止损引发的强制平仓。T+1不能让当日买入的投资者即时立场、即时纠错,无法让股价实时反映股票的实时价值。3、涨停板限制,导致股票流动性限制,成熟市场,由于没有涨跌停限制可能造成波动较大,但是不会引起流动性枯竭。同时国内停牌制度,被上市公司滥用,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4、限制卖空不能盲目扩大范围,否则风险对冲手段会高度集中于现货卖出,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成熟市场,市场发生危机时,可能会限制现货融券卖空或者裸卖空,较少或不会限制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其主要是由于限制期货空头则导致期货多头没有交易对手,导致期货市场失去流动性,会导致投资者无法利用期货进行避险,只能选择现货市场抛售,加剧市场抛售,引发踩踏。基于以上几点,我们的建议如下:一、针对市场交易:1、放宽融资融券的准入要求;2、盘活融券出借主体;补充社保基金、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作为出借主体;3、融券及转融券时间不匹配,通常转融券期限固定,客户融券期限是灵活的。建议进行适度调整;4、限制卖空,应仅仅作为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并作为有选择有针对性有时间安排的限制卖空,不应过度扩大限制卖空的范围;5、按照逆周期调节的思路,在市场火爆时候进一步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扩大股票期权标的范围,放宽客户准入要求,开放个股期权。二、建立健全股灾沟通机制和预警机制;1.建立市场杠杆比例,流动性指标的预警监控系统,进行逆周期调节;2.建立舆情监控和管控体系,建立透明全面的监管沟通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和监管透明机制,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监管部门应建立更加透明、及时、全面的信息发布机制。在特殊时期可以及时辟谣,做好各种筹备工作,使得广大投资者能够根据权威发布的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3.建立健全应对股灾的应急干预机制和法律空间。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充分给予证券公司和监管机构可以干预和采取措施的法律和规则依据,做到出师有因;4.推动监管体系改革,引入国际领先的监管体系和工具;目前证券公司建立的是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但是随着行业创新发展的变化,现行监管体系存在短板;我们认为更高强度的监管,并不意味着更有效的监管,只有在治理框架、风险偏好、风险文化、经营战略等风险治理关键领域影响了公司的经验管理行为时,才能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建议研究逐步引入巴塞尔体系下的成熟的资本管理工具,引导券商注重资源优化配置,防范过度杠杆化。具体包括,资本分层分类管理,风险加权资产计算,以及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5.做好行业准入管理,将互联网金融等创新概念纳入行业监管体系。中信证券总裁的发言我的汇报主要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根据会议的要求简单汇报一下中信证券上半年风险投资的基本情况;其次谈一下这次救市的体会和认识;最后提几条建议。中信证券今年上半年风险合规情况,总体来看良好,风险可控、流动性充足,多项监管指标都处于合理的区间。接下来,我按照救市之前和救市之后两个阶段向大家做个汇报。救市之前,我们高度关注融资类业务的风险,主动控制业务规模,防范流动性风险。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主动放缓了融资类业务规模的增长速度,将关注的重点从业务规模转向业务质量。截止到今年6月底,我们两融业务的规模是1100亿,比上月份增长了27%,这个增长速度低于行业增长速度的50%;业务市场排名,我们3月份是第1名,到6月份是第7名。我们股票质押融资的规模是480亿,比3月底增长了20%,也低于行业的增长水平。我们最高投入的规模全部加起来占10%,后来只到了6%-7%这样的规模,市场排名也降到第2位。同时,我们主动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提高了融资类业务的安全性,早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将两融类融资保证金比例从60%提高到70%;今年4月份,我们又大面积地调整担保证券的折算率,从0.6%调到0.7%,其中,我们将658只股票剔除融资的范围(这是业务部门主动发起的)。另外,我们还采取了限制客户持仓集中度,对融资人的信用资质加强审核,严格授信等措施。从后面的效果来看,公司对融资类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在市场快速下跌30%几的情况下,我们融资类业务的坏账率只有十万分之三。我们公司上半年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缓解流动性监管指标压力,1-7月份我们完成了H股的增发,募集资金270亿,发行次级债200亿,发行公司债8个亿,公司新增期限在半年以上的资金超过1000亿,其中70%以上的资金期限是在1年以上,解决了过去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期限错配,短钱长用。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从3月份的100%到7月份上升到198%,明显高于监管指标。在这次股市快速下跌之前,公司流动性资金储备池的规模超过400亿,不仅保证了公司在股市下跌期间流动性的安全,更使得公司能够有充足资金参与后面的救市工作。7月6日,划给证金公司156亿后,我们流动性储备仍然保持在400亿,为后续的救市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救市之后,公司按照证监会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救市,我们大幅度增持股票,风险敞口也随之大幅度提升,我们面临的经营压力特别大。从7月4日开始,公司大幅增持股票,风险敞口显著增加,从中信集团和我们自身来说都属于风险厌恶型,我们的股票自营业务一直都不是发展重点,我们股票自营最高的时候是在2011年,当时自营规模达到200亿,因为熊市的波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浮亏。所以从那以后,公司就战略性地坚持了减低自营规模。救市之前,公司的自营规模大概只有50亿左右,截止到今年6月末,我们公司可配置的资金大概在3500亿左右,在3500亿中资产中介业务在80%以上,自营业务占比不到2%。救市以来,我们一直不断持续地买入股票,7月6日,我们划给证金公司156亿,7月8日,我们战略性增持113亿;7月28日,又买入券商股50多亿,公司自营业务的权益类投资一度达到400亿,这是我们公司历史上的峰值,极大改变了公司配股模式和经营风格,面临的压力是,赚了钱,市场会骂是发国难财,赔了钱,股东会骂,当时我们面临双重压力。公司进一步加大合规管理力度,提出合规风险零容忍。实现合规风险境内境外管理全覆盖。合规面临的压力,一是分类评审,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加分项目越来越少,扣分项目越来越多,我们做了一个分析,按照目前规则加分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业务上,对创新类业务基本上没有加分,但是在扣分项目中,创新类业务扣分所占比重比较高,实际上不利于公司创新业务的开展,希望改善。二是我们面临跨境多重监管,任何一个公司的违规事件,影响都是全局影响。这两年我们碰到过固定收益的杨辉事件,研究所张明芳事件都受到了美联储、英国金融监管局、香港证监会关注和问询,这也对我们公司开展海外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合规管理实行境内境外全覆盖,全过程覆盖、全业务覆盖、全员覆盖。以上是公司上半年风险合规管理工作的大体情况,我们做了一个五年规划,制定了2020年发展目标,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到2020年实现收入过千亿,利润过五百亿。我们提出了三个跨界业务发展的战略,就是要继续拓展业务广度和深度,通过跨市场、跨行业、跨国家的跨界经营,实现场外业务和场内业务的均衡发展,还有资金类业务和收费类业务的并驾齐驱,境内业务和境外业务齐头并进,我们今年资金类业务和收费业务收入差不多各占一半,一度资金类业务超过收费类业务。同时深化机构体制改革,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基于上述五年规划,我们今年做了几项工作,一是积极布局新经济,组建了互联网团队,收购互联网相关的公司,涉足新的商业模式。二是设立员工创业基金,鼓励员工创业,现在很多员工在拿我们的创业基金在开始做业务,例如私募基金等,在业内反响比较大。三是成立了重大投资决策委员会,做长期有影响力的项目。四是加大国际化布局,收购香港一个外币交易商。谈一下这次救市的体会和认识。一个是避免股市断崖式下跌,二是避免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避免市场流动性危机。我们高度认同会领导关于救市的判断,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幸亏救市,使得更加严重的后果没有出现,多亏救市成功,否则我们今天就不可能安然坐在这里开会。大家应该还记得,自去年7月份开始,A股就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进入今年上半年上涨加速,市场情绪高涨普遍进入一个牛市的心态,但是从6月中旬到7月8号,A股出现了惨烈的下跌过程,A股市值蒸发了15万亿,上证综合指数跌幅超过32%,创业板跌幅最高到了43%。我们也在思考,进入6月份以来宏观环境和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为什么会导致股市非理性下跌,导致股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讲一下我们的认识,第一个我们认为主要是股票估值过高,市场有自身调整的要求,从去年7月份开始,A股一直持续上涨,到非理性下跌以前,上证指数已经上涨了150%,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178%,这么大的涨幅也催生了市场高风险,到6月12日整个A股市盈率到30倍,是去年7月份行情启动时的3倍,非金融股的市盈率达到60倍,接近2007年的高点,创业板更是被投资者称为神创,市盈率高达145倍,在全球范围内看也是高的。市场有自发调整的要求。二是这次股市暴涨暴跌的核心原因在于杠杆水平过高,特别是那些没有纳入监管的场外配资,有的杠杆高到5倍甚至10倍,杠杆的形式包括两类,伞形信托、互联网平台。据不完全统计股灾发生前不受监管的场外配资超过18000亿,杠杆资金启动的牛市从上涨一开始就埋下了暴跌的隐患,投资者在市场上涨过程中不断加杠杆,而调整的时候又去杠杆,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下跌幅度,场外配资主要向那些资质不佳,无法在券商融资或者是对券商杠杆率不满意期望更大杠杆的投资者,这样的投资者天然具有高风险的取向,但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不足,在股市上涨过程中,场外配资产生极大的推动力,在股市下跌时由于杠杆率较高,这部分客户是最早遭遇追保强平的,而其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使得追保不宜实现,因此被采取强平措施,成为市场暴跌的直接助力。三是缺乏投资经验的投资者过度参与导致股市过快上涨,为危机埋下了隐患,去年6月份上证指数不到2100点,创业板不到1400点,仅是这次危机高点时的40%,但是今年3、4月间有些官方媒体对股市正面看法和评论经过渲染以后,股市打上了政策红利,改革牛的标签,但市场和媒体对警惕高杠杆和泡沫却选择性忽视。据报道,两市新增账户为600多万户,大量缺乏投资经验的投资者积极进入股票市场,沪深两市成交量屡创新高,甚至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股票市场,日成交量持续多日超过两万亿。投资者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盲从心态过重,导致过度参与交易,在市场下跌时其情绪极易陷入恐慌,引发市场踩踏,加重了下跌的幅度和速度。场外配资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缺乏监管限制,对投资者缺乏合适的风险教育,对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做管理。四是部分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市场有利于做多,但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保险功能的期货、期权还有证券借贷产品较少,使得市场价格向上偏离价值后没有足够的力量平衡,市场容易呈现单边上涨,达到一定程度后又急速下跌的特点。比如说融券制度不健全,过去两年间全市场融券市值只有46.2亿,占整个市值的比例不到0.02%,为融资余额平均值的1.2%,这样的状况导致市场缺乏调节机制,使得股指期货成为市场唯一卖空的泄洪口,投资者大量涌入股指期货市场,通过做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导致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这种负基差现象引发的投资者恐慌情绪,并导致市场的进一步下跌,融券市场的发达有助于抑制市场的追涨杀跌,避免市场过度被动,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融券卖空者获利回补股票买入的行为,将阻止股票市场的加速下跌,启到延缓市场下跌的作用。同时融券制度的完善也可以提供反向套利的机会,避免出现期货负基差的现象。比如一些对冲基金使用期货避险,在出现负基差时,只能买股票现货,而融券能同时提供卖出和买入股票。又比如股票T+1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股票T+1制度卖出股票的当天可以买回,而买入股票需要第二天才能卖出,这使得投资者更容易作出卖出的决定,而不愿意做出买入决策。这在市场处于下跌趋势时更为明显,导致卖出者增加,买入者减少,加上跌停板制度导致流动性风险。再比如跌停板制度,导致现货市场流动性风险,同样是对当天交易价格进行限制,但涨停板和跌停板对市场的影响完全不同,涨停的股票有大量的资金堆积在涨停的价位上,跌停板是大量股票堆积在跌停价,有现金的投资者会预期市场会进一步下跌,就不会进场,导致没有资金进入,流动性降低,在市场出现大面积跌停,整个市场流动性消失,进而会传导到其他原本风险较低的市场。尤其是7月8日,大量股票丧失流动性的时候,大量类固定收益的分级基金A和债券遭到抛售,影响可见一般。对于无法为自有资产保险的投资者来说只能单风险做多,一旦市场出现不利走势离场,这样的局面必然加大市场的下跌。综合而言,我们比较了一下,与2007年那次下跌相比,这次下跌除了市场自身调整需求之外还出现了杠杆资金、期货等新的触发因素,因此本次下跌幅度空前。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依靠市场自身力量已经无法进行解脱,只能依靠外部力量的介入,才能打破这种负反馈机制,可以说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失灵,政府只有及时出手才能避免更大的危机。正是在这关键时刻,监管层果断出手,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坚定的决心,这才阻止了市场的恶性循环,恢复了市场信心,避免了系统性风险的出现。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个观点,7月22日全国社保理事会谢理事长带队到中信证券做尽调,当时谈了一个观点,最近全球呈现一个现象就是经济不好的时候,股市可以好,我们过去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比如说欧洲、美国、日本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经济不好的时候股市可以好。原因是一个好的股市有利于新型经济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我们提出来一个金融周期上半场和下半场的观点,金融周期的上半场是银行和房地产为经济的推动力,银行是主要资金来源;金融周期下半场是以资本市场和新兴行业为经济推动力,企业通过股市赢得长期股权投资,从这个角度说救市对我们经济尤其是新兴行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从本次救市过程看,相信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相信党和政府,听党的话永远都是对的。三、提几点建议。一是希望推动股市从危机模式向常态模式过渡。这次救市从7月4日21家公司会议开始经过40天惊心动魄的战斗,目前A股市场交投逐渐活跃,股指企稳,市场信心得到恢复,8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公告,表明市场已由异常剧烈波动趋向常态化波动,可以说救市赢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建议尽快推动股市从危机模式向常态模式过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恢复市场的自身功能和运营机制,在危机阶段采取的一些临时性的手段,比如暂定IPO,暂定再融资,暂定融券和期货卖空等措施在进入常态后应同步取消。对于证券公司买入股票的退出问题市场很关注也很敏感。8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公告,证金公司通过协议转让向汇金公司转让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长期持有,我们认为证监会的公告既向投资者传达了稳定市场的信心,也透露出恢复市场功能,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信号,下一步可以考虑发挥市场主体和专业机构的作用,比如委托社保、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产管理,也可以考虑借鉴97年香港主权基金的做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长期持有和管理。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本次股灾,往后保护好行业创新的积极性,在中国一些时候创新容易受到危机的阻断,比如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国债期货市场被停止了18年;2002年证券行业风险集中爆发,三年治理以后,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被迫实施第三方存管,证券公司作为金融公司其基础性功能受到很大的削弱,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这次股灾非理性下跌以后,有种声音认为这是近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导致的危机,甚至认为应该回到严格管制的老路上去。但我们认为本次危机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要靠发展手段解决问题,所谓发展的手段就是既要加强监管又要保护好行业创新的积极性。本次股灾中,我们在制度建设,产品规则、交易制度设计等层面暴露出一些要不断完善的问题,比如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的不匹配,两大类业务政策和交易规则之间的空隙,成为这次被突出关注的问题之一,反正我们希望这次危机应该成为资本市场继续前进的动力,坚持放松管制,鼓励创新,同时加强在创新过程中的监管。三是所有的杠杆交易都应该纳入监管并保持全市场的适度杠杆,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场外配资纳入监管,并加强对所有杠杆交易的监测,要建立逆周期市场杠杆调控机制,在市场过热时限制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股票衍生品保证金比例,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围。要建立杠杆交易强制平仓场外处置机制,以应对股票强制平仓对场内市场带来的连锁反应。完善A股市场交易机制,促进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提升,加强股票本身的多空平衡交易机制,加强融券业务发展,扩大券源,允许券商通过客户证券开展融券业务,并扩大融券标的杠杆,研究证券借贷等交易工具,进一步丰富套期保值工具,丰富金融衍生品种类,短期看要尽快恢复股指期货做空交易,长期看扩大ETF期权,股指期货标的范围,并尽快推出个股期权,要完善涨跌停板和股票T+1制度,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证券经营机构要详细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并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与其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对于融资融券业务要保持一定的门槛,不能把杠杆交易扩大到所有投资者。国泰君安总裁的发言尊敬的张助理,王秘书长,证监会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的汇报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的管控情况,第二是对这次股市大幅波动的反思和认识,第三部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的安排。国泰君安在上半年应该和各位同行的情况差不多,有比较好的业绩,这一次大幅波动,从自身来说,应该说没有受到大的损失,情况总体良好,虽然说我们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第一部分我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在上半年的风险管控情况。应该说我们公司在年初,一定程度上估计到了今年会面临复杂的情况,考虑到今年我们上市进入了一个紧要的关头,公司全年的基调是稳中求进,把加强合规风控的管理当成主要任务来做。根据这个定调,公司董事会明确今年通过努力使公司的风险偏好趋向中等程度,实际上相对上一年度有所收缩,并确立了风控的战略,营收的稳定性,偿付能力,波动性等等,提供五大维度、十一项指标完整的风险偏好体系。上半年四月份,我们召开了全公司、全部子公司、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一个合规风控大会,过去是没有的,专门对今年的风控工作做了布置,起到了比较好的宣导,推动效果。今年的第二项工作是加强了流动性的管理,平稳度过上半年的艰难时期,大家知道我们今年的上市是在上半年的六月份,上半年我们的流动性是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两个监管指标一直处于比较紧的约束状态,杠杆倍数相对高于预期,长时期高于四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的管理,我们在上半年初设立了资产负债委员会,加强资产负债的计划性,提升资产负债的匹配度,同时我们成立了资金的同业部门,合理安排负债,通过多种融资手段来提供流动性支持,平稳度过了上市前的难关,上市以后我们的这些指标大幅地改善。第三是提前布局,加强市场风险的主动管理,我们权益类投资虽然总体规模不大,上半年我们仍减持了持仓规模,整个自营投资业务主要是发展非方向性投资业务,重点加强了FICC业务体系建设,很好地在市场剧烈波动的过程中起到了平滑过渡的作用。第四我们稳妥处理了两融业务的逆周期管理,严控信用风险。上半年我们比较早地对两融业务标准参数进行逆周期的调整来控制整体风险,共完成十一次的渐进式的定向调整,把公司的担保证券平均折算率从年初的55%降至41%,对保证金也相应做了调整,应该说比较好地取得了效果,当然我们同时承认因为主动调整使规模增长的排名上相对下滑。由于主动采取这些措施,虽然我们没有预计到那么大的剧烈调整,但是在这次调整当中,两融的整体风险控制,包括客户的强制平仓,维持了比较低的相对水平,业务风险总体可控。第五是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上半年交易量急剧放大,不断刷新了历史纪录,对我们行业,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IT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今年以来对系统容量的提升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设备的扩容,通过优化硬件、提升单节点容量等深层次的扩容方法进行推进,交易系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比较好地保证了公司业务安全稳定地运行,上半年没有出现重大的系统安全问题。第六是加强分支机构的一线管理,我们今年风控的一大重点是放在我们分支机构的一线风控机制建设,我们要求分公司层级明确,合规分管领导配备工作人员,加强力量,制定操作细则,初步建立了一线风控的总分协作工作机制,保持了市场无论火旺还是危机时期依然有效的管控。第七是管理好舆情,控制声誉风险。我们在去年年初成立了品牌的营销中心,专门做声誉风险的管理,及时响应,较好的进行了舆情管理,上半年处理重大舆情六起,保证了公司声誉。第八强化了公司内部的问责和整改,公司在上半年修订了合规与风险管理的考核和问责制度,将合规风控考核的权重从20%提高到30%,制定发布了审计和整改检查的一系列规定,严格要求审计整改后的检查落实,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制度问责,这方面我们比以往做得更加得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以上我简要的汇报了上半年的风控工作情况。这一次市场波动发生以后,我们公司积极响应会里的号召和要求,成立了应急状态下的专家小组,加强了管控,效果明显,具体的情况不详细介绍,和前两位老总介绍的情况差不多。第二部分我想重点谈一谈反思和认识。对这一次动荡的反思我们的想法和前面两位老总差不多,我们认为当前的要点是坚定市场信心,首先是坚定我们自身的信心,特别是长期发展的信心。我们认为虽然经历了这一次的波动,中国市场有利于市场发展的环境没有改变,有利于证券公司快速发展的环境没有改变。我们认为证券行业在未来的时间,按照张助理对证券公司提到的战略和责任的要求,我们认为证券行业会呈现出内生与外延发展相结合,轻重并举多元化盈利,综合业务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等多种商业模式的变化趋势。第一是从业内同质化竞争、内生式发展模式转向多领域的竞争,内生式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第二从人员和电脑结合,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转向专业服务、资本中介和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智慧金融重资产运营模式。第三从以吸纳证券交易账户为主的单一的通道、佣金盈利模式转向以吸纳资本为主的多元,通过收取佣金、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利息等多种盈利模式。第四从单一市场单一业务,业务条线相对分割的展业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层次市场综合业务协同的展业模式。第五从线下传统的服务模式转向互联网与线下结合的模式。虽然说我们行业目前处于比较好的发展状况,但是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放眼大金融行业和较大型的银行、保险相比,在综合金融服务,并购扩张、海外配置、以及抗系统风险的能力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我们的技术水平、用户体验、市场化创新、服务意识等方面都明显不足。对比国际投资银行,尤其是对比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我们在资产规模、客户质量、业务收入结构都有较大差距,在驾驭复杂业务、市场创新、全面风险管理、国际化一体化金融服务能力等关键能力上差距就更为明显。通过这一次市场波动的反思,我们认为未来我们有几个重要的领域亟需加强:第一是立足基业长青,我们要始终把风险管理放在经营管理的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防范风险。第二要未雨绸缪,进一步建立前瞻性的战略研究,系统性的情景分析,以及应急管理和逆周期管理机制。第三是提高我们的决策机制和流程的科学性,提升内外部协调和我们自身的执行能力。第四应该把客户的利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升我们识别客户、了解客户的能力。这是我对这次股灾的反思和认识。第三部分我们认为下一步工作要进一步梳理我们的发展思路。国泰君安明确了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目标,即建成行业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和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国际投行的战略目标。根据目标对我们的组织架构、业务机制正在进行全面的梳理,市场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各个方面绷的不是太紧,我们也是抓紧时机做这个工作。我们认为在下一个发展当中我们必须加快创新业务的发展,补齐我们的短板,我们将不可避免的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这对我们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挑战是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也只有勇敢的拥抱变化,锐意进取,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根据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我们具体制订了十大战略任务,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来推动我们的发展。这里面的重点我做个简单的介绍。第一加强合规与风险管理,建设全面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一方面总体加强我们合规与风险管控的力量,合规与风险进一步与我们的创新业务切入,健全以自我约束为主的全面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做深做细对合规、信用、流动性风险等目前较为薄弱的领域的管控,进一步加强从被动风险管理到主动风险管理的转变,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有所改进,并取得明显的进展,这是我们战略任务一个重要的、首要的工作。第二我们制定了明细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目标,加大我们的零售业务、个人客户服务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建设工作,通过对客户的分类、分级,加快我们向财富管理的转变,加强互联网化管理水平,做好客户综合理财服务。第三加快打造以FICC为核心的交易业务,我们已取得外汇的结售汇业务资格,积极参与上海自贸区领域业务的发展,同时黄金业务、大宗商品业务等基础交易的功能我们也取得相关业务资格的进展,在这一块我们要尽快打通国内外业务的一体营运,实现向综合金融交易商的转移。第四是建立场外市场业务的体系,这方面相对于同行我们还比较弱,要加快推进。第五是建立投资银行业务全价值链体系,在注册制将要推出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需求非常大,投行业务也面临转型和加强,在这方面我们做了相应的战略梳理和安排,实现内外一体、上下一体,国泰君安是三级管理架构,我们在香港、海外有独立的子公司,在内部管理上我们要打通各方面的阻隔,顺畅管理体系。第六加快推进同业业务和托管业务。第七加快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国泰君安过去受制于资本的不足,虽然我们在海外有比较早的布局,但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我们还是显得相对保守和落后,在公司上市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将加强国际化战略布局。第八是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和完善人才体系的建设。申万宏源董事长的发言尊敬的张助理、王秘书长、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的安排,我想重点汇报两个问题,第一是整个上半年我们申万宏源风险、合规的现实情况;第二是关于这次股灾的处置和我们的一些体会认识。首先汇报一下我们整个上半年的风险合规控制情况。2015年以来在市场行情的推动下,证券行业的杠杆节节攀升,资本中介业务快速发展,随着股市的剧烈波动,证券公司的系统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纷纷出现,这些风险特征是我们以前没有碰到过的,这是我们面临的很大一个挑战。第二,我们申万宏源从去年年底开始重组,今年1月26号挂牌,到底重组能不能发挥效果,我们理解可能是首先取决于你能不能把风控统一起来,所以我们采取了风控先行策略,就是从重组当中,第一步先整合风控体系,明确风控标准,在我们原来两家公司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行业内外先进的实践经验,着重以打造以六项风险管理基本措施为抓手,全面构建我们的风控体系。第一个是打造以风险调整后收益为导向的风险资产配置,这是我们第一个做的工作,我们根据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股东的价值回报等要求,来确定公司对待风险和收益的基本态度,以及愿意承受风险的总量,确定公司的风险偏好,并在董事会、股东会形成了共识。第二个就是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风险的偏好情况以及财务状况、资金状况,以及各个业务的风险收益比等因素,建立了既符合监管要求,又符合公司特色的可以完全量化的风险容忍度,以及层次分明的,全面覆盖的风险限额体系。第三个,合理配置风险制度,在两家公司对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公司经济资本管理的相应方案,通过财务预算、风险预算、资金配置以及风险资本配置等有机结合,在上半年取得一个比较好的风险调整后的制度。这是我们做的第一项大的工作,打造的第一个能力。打造的第二个能力,就是打造坚决以量化风险为基础的主动的风险定价能力。我们首先完善风险的计量模型,借鉴行业对风险计量的技术和实践,根据原来两家公司的情况,对一些计量模型的现状假设、参数、数据来源及验证、调整,来优化完善我们的风险计量模型,来统一我们两家公司的风险语言,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现代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实现了我们全敞口的风险汇总,提升我们压力测试的覆盖面、深度和解决度,我们要求压力测试全面覆盖公司各个业务领域的各类风险,通过压力测试梳理公司潜在的风险点,为公司董事会制定决策、风险偏好、容忍度来提供决策的支持。同时也为公司经营层在资源的配置、预算方面提供参考。第二我们建立了一个分层的压力测试机制,风控部门牵头对公司整体的风险情况开展压力测试,以及流动性专项的压力测试,协助各个部门定期对所有业务进行压力测试,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和业务出现较大风险的时候,进行非定期的压力测试。在救市过程中,我们基本提前一到两天对客户进行了压力测试,在市场下跌5%-10%的背景下,来对客户进行全面的排查风险。第三个就是完善我们的估值模型和产品的定价机制,风控部门独立的主动的专业的业务伙伴这个角色,在做市业务、期权、结构产品等方面加强对前台业务的支持,帮助前台部门完善估值模型、产品定价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管理的端口前移,在服务中实行控制。第三个能力,就是打造以强大执行力为支撑的客户风险管理方案的设计能力。我们强调第一个是夯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在产品的开发、推介、销售、客户分级管理、授信等环节层层把关,避免将不合适的产品卖给客户。在双融业务上,我们跟中信做法一样,在四月份以后,我们发现市场苗头不对了以后,实际上公司开始控制整个双融的量,我们整个规模控制的还是比较好的,对于股票质押尤其是小标的股票质押业务全部停止。信用业务方面公司上半年风险控制的不错。第二个就是帮助客户做好资产配置,我们作为一个中介服务企业,关键还是在客户,在客户的资产配置上给客户提供一些好的资产配置方案,通过一些个性化的产品为客户控制风险。第三个对于机构客户,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对于客户在风险对冲、套期保值、流动性管理方面提供我们的服务。第四个能力是打造以充足资本和流动性储备为后盾的杠杆管理能力,杠杆管理在2015年后对我们证券行业是一个格外重的任务。第一个我们建立了财务杠杆的管理机制,我们充分认识到金融杠杆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自身的资产偏好和财务情况,结合业务发展需求,适度的放大了财务杠杆,应该说我们去年的财务杠杆是2点3几,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变成了4.3几,取得了好的收益,通过资产配置业务策略调整,风险限额设定的调整进行杠杆的调节管理,比如刚才讲我们4月份发现市场不对了之后,我们在杠杆上控制双融业务的规模。再一个就是我们加强了流动性的管理,在原有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公司开辟了黄金租赁业务、收益凭证等多种融资渠道,建立了优质的流动性的资产池,为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积极深化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功能。对申万宏源来讲我们压力比较大的是,我们两家公司,都将近两年多没有做融资业务,没有对外融资,由于重组的原因,的确对我们的压力比较大,我们整个资本是在440亿左右,这个我们是比较低的,的确对我们的管理来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第五个能力,就是打造基于智能化一体化的风险信息系统的预警能力。第一个我们整合了风险报表的数据,在这个里面借助了SAP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风险报表的全覆盖与全面的整合。第二个是建立了多层次的风险报告和预警体系。在风控部的统一牵头管理下,公司建立了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的风险报告和预警体系,设立了一些有公司特色的风险报告制度。第三个就是建立高端的风控系统,在稳步推进全新的风控信息系统和规划搭建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实现了风险数据的统一计算以及运用报告展现的系统初步方案,实现风险预警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第六个能力,就是打造训练有素、手段丰富的风险化解处置能力,制定了各级的应急预案,丰富了风险化解的手段,对一些风险事件我们及时进行复盘,通过复盘来查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我们前中后台在风险控制上的一些教训,及时的来补我们的漏洞、举一反三。在打造以上六项能力的同时,我们还注重风险文化的建设。作为申万宏源上半年我们在全公司推行了红线文化,这个是今年一个很大的重点,针对行业的一些潜规则,我们上半年在全公司实行了六项禁令。比如说严禁销售未经公司批准的金融产品,严禁为其他公司介绍客户中谋取私利,比如说严禁违规出借资金、为客户间接融资提供便利。实际上我们一月份已经感觉到营业部业务人员帮着客户在中间做违规配资介绍,场外配资有很大一部分我感觉是我们证券公司一线业务人员在里面起到不太好的作用。实际上在证监会抓的三大公司之外,场外的配资,民间的融资也是挺厉害的。所以说在这一块风险文化方面来讲我们做了这些规定,整个上半年的风险还是可控的,以上我简要介绍了我们上半年的风险建设情况。第二部分我想跟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在这次救市过程中的工作,和我们的一些认识。我同意陈总的观点,这次整个救市是必须的,我们证监会救市的措施整体来讲是对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当然教训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整个救市工作,从我们申万宏源来讲,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个工作:第一个积极参与和落实证监会有关的规定,我们作为一个证券公司,我多次讲我们的高收益、年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市场、得益于证监会的创新,当然市场发生了问题我们也应该有义务,来尽我们的力量来维护市场的稳定。所以在总体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按照证监会有关规定来及时的参与了救市的工作,购买部分股票。第二个我们成立了融资融券业务的应急小组,因为这次救市过程中我们感觉最大的问题发生在融资融券这块业务。所以公司及时成立了应急小组,在6月底7月初,这个小组由总裁来亲自牵头,各个有关部门每天来分析融资融券的有关情况。第三个工作我们适当调整了业务的规则,最大限度保护了客户的利益,比如说我们完善了逆周期的调节机制、适当调整保证金比例、担保证券的折算率、融资融券规模等相关指标。我们每天在应急小组里进行分析,来进行调整第二天指标。以敬畏市场、敬畏客户的态度,努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平稳做好客户违约的处置工作,坚决避免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处置方式。在应急小组工作中我们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做业务的部门他有的时候就把这个简单化,这的确是不利于客户,那么就由我们应急小组来对每一个要平仓的客户来进行认真的讨论,应该说在最大限度的降低公司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客户的损失。第四个在救市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和对维稳工作的指导。我们采取了两个工作:第一个我们要求所有班子成员下到分公司一线维稳。我本人是到我们最大的业务量所在地浙江。同时我们建立了两会制度,每天晚上7点钟所有班子成员对当天的市场情况、当天的客户情况,我们做分析,做分析完了研究第二天要采取的措施,第二天早上八点钟我们开全公司所有营业部的会议,把公司所有研究的决策、意见贯彻到所有营业部里去。救市过程中我们这个两会始终是每天都在开,晚上一个会,早上一个会,应该说这样保证了整个系统没有出现大的客户风险,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在7月6、7、8几天我们大致做了一个预案,加入市场再下跌10%怎么办?15%怎么办?20%怎么办?包括我们要求所有的营业部联系当地的公安、派出所等等地方,确保金融的稳定,在这方面的确我们做了很多的预案,实际来看我们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五个是加强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和预警的监控。我们比较早的,我记得是4号肖主席开的会,我们在5号下午公司就要求在这个期间对整个研究报告的发布实行管控制度。我们在7月5号星期天采取了这么一个政策。实际上这个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为申万研究报告还是出的比较多,在特殊时期对研究报告进行统一的管控,不能随便发表对市场不利的言论意见出来。应该说回过头来看,我们最近根据会里有关要求在组织各个部门各个条线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我们要求各个部门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我们应该说得出的教训和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在客户的适当性管理上面,尽管今年年初我们反复强调这个事情,但我们发现我们的营业部、分公司这方面还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在适当性管理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的时候光顾着自己赚钱,忽视了客户的利益的现象还是有的。第二个是在反思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行情火爆还是后来在股市暴跌的过程中,我们的信息系统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直接表现是我们的数据不能及时地统计出来等等。再比如说我们系统上的风险,公司双融总体上来讲在行业内占比不算很高,但就公司的资产和净资本来讲,我们在四五月份融资融券的余额还是比较高的,最高将近1200亿左右,这个我们认为还是比较高的,这个就存在系统风险的隐患,应该说总体来讲我们还是反思了很多问题。关于下一步的建议,我想谈四点建议:第一个我们觉得应该建立金融风险的防范联动机制,我同意陈总的建议。应该说股市是金融风险暴露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这次股灾我们也在分析, 我们有一个观点就是为什么这次大幅的下跌发生在7月的5、6、7号,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会出现大幅的下跌?我们觉得可能跟大家在那个时候对整个上半年宏观经济的预期不乐观是有很大的关系。应该说在6月底开始整个市场就在对上半年的经济指标在猜测,上半年的经济指标到底是什么,应该说大家对7%是没有把握的,还有很多人认为是低于7%的。所以在股市6月底7月初出现了暴跌,我们觉得固然是有我们前期估值过高、杠杆过高有很大的原因,但这块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在我们国家目前分业监管的这种背景下,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健全常态化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我要跟各位领导报告,实际上4号早上肖主席开的会,到了星期五晚上十点钟,我们做了一个紧急的决定,要求办公室紧急通知所有营业部各就各位,不得请假。因为我发现5号晚上,市场上除了证监会一家在发声,人民银行、银监会都没有声音,实际这里面股市很大一块来源是银行的理财资金,来源于信托公司的资金,来源于小贷公司的资金。我在星期天晚上十点钟感觉不太对,明天的救市可能要出问题,所以当时我做了两个决定,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开紧急的班子会议,因为在这之前包括星期天星期六,我们还对救市寄予很高的期望,可能是多部委联动,到星期天晚上十点,新闻联播都完了之后我一看什么消息都没有,所以星期天晚上我们就紧急通知第二天早上开紧急办公会,通知第二天公司营业部的经理不准请假。所以这次救市初期我觉得多部委联动做的是不太够的,这是我从市场一线来看的这么一个问题,这是第一个建议。第二个建议就是关于金融监管,怎么样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全面的金融监管体系。实际上这次我是在联系浙江分公司,在联系浙江分公司的时候我发现实际上这次我们证监会抓的这三家之外,民间的配资也是相当厉害的,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单一信托计划,通过民间的小贷公司、民间的典当公司,民间的融资非常活跃。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所谓这种互联网P2P的模糊地带。P2P的公司我在浙江发现,非常活跃。在配资过程中,基本的利率达到15%-20%左右。实际上这一块的监管是处在一种没有人监管的这么一个灰色地带,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这块不是证监会所能管的。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整个金融监管的全覆盖非常重要。所以这个任务传统说落在证监会头上,而这不是证监会一家所可以做的。这是我讲的第二个观点。第三个观点,就是我们证券公司风险体系的建设上,要重构我们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该说在过去三年在张助理的带领下,我们的创新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的风险管理还滞后了些。有些风险特征我们在之前是没有碰到过的。比如说这么大的一个系统风险,比如说流动性风险。实际上证券公司在之前是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的,但随着融资业务做多了以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自然而然比以前可能要更重了。这就是我们风险管理的重点,可能在管理上要做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是我们第三个建议。 第四个建议呢,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实际上这次救市回过头来看,整个行业的融资融券业务得益于证监会融资融券的这个办法里面,这个办法的确非常好。我也注意到各家公司自身的损失都不是非常高。我们融资融券的损失可能在十万分之几。但是客户伤得够惨。那么怎么来保护客户的利益?来对客户进行真正的适当性管理?这个任务还是非常重的。作为金融服务机构,一定要敬畏客户。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去做的。(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交流,仅供参考)版权声明:「大公馆」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DGGKF4微信联系。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泰财富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