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所有5g综合业务承载必须经过cu处理吗

中国领先的IT技术网站
51CTO旗下网站
让5G提早发挥作用 5G技术4G化
为了实现5G的发展目标,ITU、3GPP、NGMN等组织启动了面向5G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3GPP在2015年启动了有关5G的相关讨论,分别从网络架构和无线接入网的角度开始了5G的研究和标准化。
作者:佚名来源:| 16:00
4G的普及与应用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伴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进步与发展,移动通信技术正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刺激着移动通信需求的进一步发展。5G作为面向2020年及以后的移动通信系统,其应用将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作为基础设施为未来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各行各业的转型与升级。
5G将提供光纤般的无线接入速度,&零时延&的使用体验,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可即时予以呈现;5G将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极佳的交互体验,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5G将提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移动性的连接支持,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得一致的性能体验;同时,超过百倍的能效提升和极低的比特成本,也将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高移动性、超强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加上能效和成本超百倍改善,5G最终将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
为了实现5G发展的愿景,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5G应该具备的关键技术能力包括支持0.1~1Gbit/s的用户体验速率和高达10Gbit/s以上的峰值速率,支持每平方千米百万量级的连接数密度,支持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支持每平方千米数十Tbit/s的流量密度,支持500km/h以上的移动速率。
此外,为了保持移动通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G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络建设、部署、运营方面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如相比4G,频谱效率提升5~15倍,能源效率提升百倍,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5G技术如雨后春笋
为了实现5G的发展目标,ITU、3GPP、NGMN等组织启动了面向5G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3GPP在2015年启动了有关5G的相关讨论,分别从网络架构和无线接入网的角度开始了5G的研究和标准化。5G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面向服务的云化网络使能端到端网络切片
5G网络架构最大的特征就是基于SDN/NFV技术,通过面向服务的云化网络,实现端到端的网络切片,从而实现业务的灵活和快速部署,基于SDN/NFV的网络切片如图1所示。而无线网络为了满足低时延、高速率、高效率等众多需求,除基站的架构需要引入CU/DU分离之外,还需要引入许多新的技术和设计。
图1 基于SDN/NFV的网络切片
如图2所示,3D-MIMO一般采用大规模的二维天线阵列,不仅天线端口数较多,而且可以在水平和垂直维度灵活调整波束方向,形成更窄、更精确的指向性波束,从而极大地提升终端接收信号能量,增强小区覆盖。传统的2D-MIMO天线端口数较少,导致波束较宽,并且只能在水平维度调整波束方向,无法将垂直维度的能量集中于终端,且仅能在水平维度区分用户也导致其同时同频可服务的用户数受限。3D-MIMO可充分利用垂直和水平维度的天线自由度,同时同频服务更多的用户,极大地提升系统容量,还可通过多个小区垂直维波束方向的协调,起到降低小区间干扰的目的。
图2 3D-MIMO的技术原理
3D-MIMO无论是在提升接收和发送的效率、多用户MIMO的配对用户数,还是在降低小区间的干扰方面,相对于传统天线都有更好的性能,是5G提升频谱效率的最核心技术。
非正交多址
面对5G提出的更高频谱效率、更大容量、更多连接以及更低时延的总体需求,5G多址的资源利用效率必须更高。因此,在近两年的国内外5G研究中,资源非独占的用户多址接入方式广受关注。在这种多址接入方式下,没有哪一个资源维度下用户是具有独占性的,因此在接收端必须进行多个用户信号的联合检测。得益于芯片工艺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接收端的多用户联合检测已成为可实施的方案。
5G新型多址的设计将从物理层最基本的调制、映射等模块出发,引入功率域和码率的混合非正交编码叠加,同时在接收端引入多用户联合检测来实现非正交数据层的译码。
发送端在单用户信道编码之后,进入核心的码本映射模块,包括调制映射、码域扩展和功率优化,这3个部分也可联合设计,以获得额外编码增益。在接收端经过多用户联合检测后的软信息可输入单用户纠错编码的译码模块进行译码,也可以将信道译码的结果返回代入多用户联合检测器进行大迭代译码,进一步提升性能。在这个通用结构图中,上下行多接入的区别在于多用户信号叠加的位置不同,下行多用户信号在经过信道前,在发送端叠加,而上行多用户信号则在经过无线信道后,在接收端叠加。
OFDMA正交多址的物理层过程,5G新型非正交多址物理层过程引入新模块变化的动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通过新的(多维)调制映射设计,获得编码增益和成型增益,提升接入频谱效率;通过(稀疏)码域扩展,获得分集增益,增强传输顽健性,也白化小区内或小区间数据流间的干扰;通过非正交层间的功率优化,最大化多用户叠加的容量区。
自包含帧结构
5G系统为了进一步降低发送的时延,对时隙的结构和收发的反馈进行了新的设计。对于TDD系统,通过引入更多的上下行转换点,缩短发送和反馈之间的响应时间,这种帧结构的设计也叫自包含的帧结构;对于FDD系统,则可以通过更短的调度和传输周期,缩短传输时延,5G定义的子帧格式如图3所示。
图3 5G定义的子帧格式
更快速的状态转换
5G为了实现更低的控制面时延,如10ms,在4G已有的连接态和空闲态中引入了一个新的中间状态,叫去激活态,如图4所示。该状态保留核心网的连接状态,而删除无线侧的连接状态,当需要时,可以快速建立无线侧的连接,从而大幅降低从原空闲态到连接态的转换时延。
图4 新的去激活状态
用户为中心的网络
5G网络需要针对用户的行为、偏好和终端、网络的状态和能力,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部署,5G网络架构的主要设计理念如图5所示。
图5 5G无线网络架构
用户与业务内容的智能感知
以智能无线管道为目标,通过引入更精细化的业务与用户区分机制,根据业务场景、用户能力、用户偏好及网络能力等,自适应配置空口技术、系统参数等,实现端到端的精细而多样化的网络连接、业务和内容区分与处理。5G网络架构将能支持基于对业务与用户的预测、分析、响应和处理能力,实现自适应的空口接入与管理、端到端的精细而多样化的业务和内容区分与处理,提供更精准、更完备的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资源配置和网络服务,以满足多样化的用户及业务需求,并确保一致的、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业务下沉与业务数据本地化处理
在逻辑功能上,基于核心网与无线网的功能重构,促使核心网专注于用户签约与策略管理以及集中控制。而其用户面与业务承载功能继续下沉,业务承载的管理与业务数据的路由和分发可部署在更靠近用户的接入网,从而构建更加优化的业务通道,使得业务的路由通道更加简化,避免业务瓶颈,降低集中传输负荷。同时,基于对数据和业务内容的精细化感知,接入网不仅可以在本地生成、映射、缓存、分发数据,还可实现业务的本地就近智能分发和推送。
支持多网融合与多连接传输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4G/5G/Wi-Fi等多种网络将长期共存,因此,5G网络架构必须支持多种网络的深度融合,实现对于多种无线技术/资源的统一和协调管理,并基于承载与信令分离,信令与制式解耦,实现与接入方式无关的统一控制,使得无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未来的终端也将普遍具备多制式、多无线的同时连接和传输能力。在多维度业务接纳与控制的基础上,5G网络将基于时延容忍度、丢包敏感度以及不同的APP、业务提供商,支持精确的网络选择与无线传输路径与方式,实现最佳资源匹配。
5G技术4G用
4G在全球市场已经广为普及,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新的需求,推动着4G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而5G大规模商用将在2020年以后,在此之前的市场需求只能由4G及其演进技术来满足。目前,3GPP已经在考虑将面向5G应用的技术提前引入到4G系统,在不影响后向兼容的条件下,对4G系统的技术能力、服务效率进行提升和增强,使其尽可能地满足5G网络的要求,并且在现有4G网络上早日应用。
LTE详细定义了各种基于线阵的MIMO和智能天线的模式,在4G网络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在TD-LTE网络中,8天线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验证。随着5G技术的研究,3D-MIMO技术成为业界的热点,为此3GPP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标准化(FD-MIMO)工作。特别对于TD-LTE系统来说,利用信道的互易性,可以基于实现而不对标准有任何改动,就可以把3D-MIMO技术引入到TD-LTE网络当中,既能兼容已有的终端,又能大幅提升现有网络的容量。TD-LTE产品研发进展领先的企业,如中兴、华为都已经发布了支持128天线、64个独立射频通道的2.6GHz的3D-MIMO商用产品,并开始在中国移动的4G网络中部署。现网测试表明,3D-MIMO技术可大幅度提升网络容量,网络负荷越高,容量增益越大。
3GPP已经在LTE
R14中考虑了进一步降低传输时延的技术方案,允许将LTE的传输间隔(TTI)由原有的1ms进一步缩短,比如FDD可以支持2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而TDD可以支持0.5ms的TTI传输,优化后的传输时延可分别降低到1ms和4ms(TDD的配置2)以内。但是,对于4G系统而言,如果网络的结构不随之调整,这样的时延降低对整个端到端网络的时延来说,减少量是微乎其微的,难以真正地满足低时延业务的要求,LTE演进中的时延降低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LTE演进中的时延降低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业务分发和MEC
在4G网络的实际业务拓展过程中,为满足企业级用户的应用需求,以及垂直行业的应用需求,4G网络需要进行一些针对位置和特定环境的业务部署优化,以提升网络的效率和用户体验,也即需要引入MEC技术。但是对于现有的4G网络来说,无线侧对业务是无感知的,也就是说无线网对业务的感知是通过核心网来被动感知的,业务的发送不能真正做到无线侧的智能化。可以在网络中靠近无线侧的地方增加DPI的功能,对业务的内容等进行解析,使MEC能更好地适配业务的传输。但是这种方式的处理效率较低,3GPP开始考虑基于用户上下文的业务发送优化,即终端可以主动上报用户业务的相关信息,基站可以据此进行传输优化,大大提升传输的可靠性。目前针对视频业务的优化已进行详细的标准制定,有望在4G演进中走向应用。
轻连接(light connection)
在时延降低方面,3GPP也已经在进行轻连接的标准化,通过引入连接态和空闲态之外的非激活态,可以进一步提升终端的节能效果,同时降低终端接入的时延。
至于其它5G技术的4G用,如非正交多址等,3GPP已讨论过功率域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而码域的非正交技术也可能得到应用。
为了满足5G的需求,3GPP从网络架构、无线帧的设计、3D-MIMO、非正交多址、协议状态转换等方面对5G系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在传输效率、时延等方面都有大幅的性能提升。考虑到5G的商用要到2020年,真正形成实际网络能力还需时日,将这些5G技术提早应用到现有的4G网络,并提早发挥作用,是5G技术4G化的最大吸引力。目前移动通信行业的专家们正致力于此,3D-MIMO、MEC技术等已在4G网络中开始应用,对现有核心网的SDN/NFV改造也已经开始试点,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业务分发和轻连接正在3GPP标准化。相信这些技术终将会在4G网络的演进中得到验证和应用,为4G的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编辑推荐】【责任编辑: TEL:(010)】
大家都在看猜你喜欢
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
24H热文一周话题本月最赞
讲师:413665人学习过
讲师:33124人学习过
讲师:268552人学习过
精选博文论坛热帖下载排行
通榆,这个距离各个交通枢纽都十万八千里的偏僻小县城,搭载着电子商务的快车,踏上了云高速,开辟了如火如荼的电商致富的新战场,实现了一...
订阅51CTO邮刊风水轮流转!5G时代通信巨头或集体站队英特尔?_电工电气_行业展会_机电之家资讯网
您好,欢迎来到机电之家网!
分享至手机
今日热搜本周热搜
我有话要说(0人参与)
来源:IT爆料汇
  2月27日——3月2日,MWC 2017(Mobile World Congress 2017)世界移动通讯展正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拉开帷幕。
  作为通讯行业每年最重要的展会之一,国内外无线网络运营、芯片供应商及手机制造商都在MWC展会上带来了新品。
  近几年5G网络已经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关注的焦点,今年则有大爆发的趋势。各大公司纷纷在MWC期间公布了自己的5G计划,英特尔也打出了多张“牌”,包括5G端对端解决方案、SDN/NFV网络转型等,芯片大厂大玩跨界让业界都感到非常惊讶!
  很多人对5G的理解是能体验到Gbps级别的下行速率、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小时500公里以上的高速移动特性、容纳海量设备入网。
  实际上5G时代不仅是网络连接速度的提升,它又被成为IoT物联网时代。换句话说5G不止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次彻底的全面革新。
  业界普遍认为5G将主要满足三大场景网络需求,分别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大规模物联网业务以及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而英特尔的5G端对端解决方案则涉及无人驾驶(成立ADG部门,与BMW携手展示5G自动驾驶)、VR虚拟和AR增强现实、物联网IoT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基本上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早在去年MWC期间,英特尔就宣布了5G产品和试验加速技术,随后和通信设备商、运营商在5G网络上展开了一系列测试合作,走在了行业前列。
  本届MWC展会上,英特尔又拿出了更为成熟的5G端对端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从网络到终端设备:
  (1)第三代移动试验平台:提供5G开发、原型设计和测试的高性能开发平台,更快地集成和测试5G设备和无线接入点。
  (2)英特尔XMM 7560调制解调器:采用14纳米工艺,支持CDMA,在单一的SKU内提供千兆级LTE速度。
  (3)包括凌动C3000系列、至强D——1500系列、25 GbE以太网适配器XXV710和 QuickAssist技术适配器在内,从数据中心到网络边缘的端到端产品组合。
  2、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全新的生态系统:
  (1)与爱立信联手推出5G创新者计划(5GI2),该计划首先将聚焦工业物联网(IIOT),并开发技术应用试点。
  (2)与诺基亚联手,在美国和芬兰和英特尔分别设立了两个5G解决方案实验室。
  (3)通过LIQD(LTE物联网快速部署项目)项目,和AT&T共同推动物联网设备快速上市、获得认证并接入网络。
  (4)在Telefónica和5TONIC的开放式5G实验室里,提供并安装英特尔的FlexRAN软件参考平台。
  3、5G互通性试验的测试和部署:
  (1)通过无人驾驶和虚拟现实两个应用场景,和爱立信共同现场演示英特尔5G移动试验平台UE和爱立信5G无线电原型系统之间的Pre——5G空中无线互通性,其中包括波束成形等多个技术突破。
  (2)参与诺基亚第一个符合5GTF接口的连接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特尔的5G端对端解决方案中,XMM 7560千兆级LTE基带和第三代5G试验平台相当于“王牌”的存在。
  XMM 7560是英特尔首款14nm工艺的LTE调制解调器(也就是手机制造商所说的基带),在核心面积、功耗上相比28nm有明显降低。
  技术指标也跟竞争对手的旗舰产品看齐,下行速率为1Gbps Cat16,支持5x20MHz载波、100MHz频宽,也支持LAA(授权辅助接入)技术。
  上行速率可达225Mbps Cat13,支持3x20MHz载波,要比竞品的150Mbps高一个级别。
  网络制式方面支持6模35频,包括CDMA在内的全网通,可以支持全球230种载波聚合(运营商)。
  考虑到英特尔去年就打入了苹果iPhone 7的供应链,下一代iPhone用上这款基带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张“王牌”则是第三代5G Modem移动试验平台,除了现在已经支持的28GHz,同时也支持39GHz,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
  因为标准的不确定性需要平台的灵活性,FPGA可编程门控电路芯片成了5G的“香饽饽”。第三代5G Modem试验平台基于Straix 10 FPGA芯片,信号处理性能是第二代平台的两倍,能够达到5G标准的低延时以及10Gbps数据流的要求。
  它将支持与3GPP和5G NR标准的同步开发,是能给5G产业提供最快的实施及验证5G NR的平台。而一旦标准定案,可以迅速将5G芯片推向市场。
  据悉英特尔正在和AT&T、NTT DOCOMO、SK电信、沃达丰、爱立信、韩国电信、华为、中兴通讯等联手推动5G NR的标准化。作为横跨计算与通信的领导厂商,英特尔正在加速5G时代到来!
  不过想要实现5G的美妙愿景,除了芯片及通信设备制造商,还需要运营商做到网络基础设施面向5G的网络转型,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如果运营商的网络不转型,只做了5G无线技术方面的革新,那么端对端传输(比如PC端到手机端)、万物互联等应用场景就无法达成或实现,换句话说网络转型是运营商们的必修课。
  5G能够真正落地的前提是电信运营商将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从基于专有架构的传统设备转向基于开放、通用平台的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设备,这也是欧美和国内运营商达成的共识。
  SDN/NFV能让网络的功能与资源完成“解耦”,一方面避免被专有架构设备绑定,另一方面能让运营商的网络建设、业务创新和部署来得更加自如。
  MWC 2017展会期间,英特尔就展示了和中兴通讯合作推出的面向5G的下一代模块化基带处理平台IT BBU,这是全球首个基于SDN/NFV的5G无线接入(RAN)解决方案。它采用了先进的SDN/NFV虚拟化技术,兼容 2G/3G/4G/Pre5G,支持C——RAN、D——RAN、5G CU/DU,具备强大的面向未来演进的能力。
  现场展示的新一代模块化基带处理平台基于英特尔最新的C3000处理器,具有高容量、高集成、多模灵活组网等特点,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机制大幅降低设备能耗,支持垂直业务和多场景的灵活部署,支持4G、5G混合组网,可以有效保护运营商的投资。
  英特尔旗下凌动C3000系列及至强D——1500系列处理器主要作为NFV及SDN设备的硬件基础,QuickAssist加速技术、开源软件工具DPDK等一系列软件则能优化具体应用的性能,包括网络转发、网络吞吐量等。
  英特尔还针对SDN/NFV建设提供了一套“网络成熟模型”,将网络转型划分为从“无虚拟化”、“通用信息模型”、“网络功能自动扩展”、“SDN联合”到“全套服务自动化”五个阶段,为电信运营商量身“定制”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5G基础架构建设方案。
  纵观本次MWC展会,英特尔是唯一能够提供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厂商,包括XMM 7560千兆级5G调制调解器、第三代5G移动试验平台、志强及凌动系列处理器组成的移动边缘性计算产品组合(面向SDN/NFV网络转型)等,这些技术对推进5G技术应用都极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从系统云端到边缘到终端,从运营商到垂直应用领域的大品牌车厂,提前准备及全线布局的英特尔或再次迎来属于它的时代。至少目前为止,英特尔与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合作规模是其它家都无法比拟的。
推荐:更多精彩关注 机电之家官方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赵云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机电之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机电之家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机电之家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当前位置:&&&正文5G 对承载网提出七大需求摘要:在2017中国国际通信展期间举办的“2017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张成良指出,5G时代即将到来,对承载网有七大需求,包括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同步、灵活性、切片、协同。在2017中国国际通信展期间举办的&2017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张成良指出,5G 时代即将到来,对承载网有七大需求,包括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同步、灵活性、切片、协同。
张成良认为,5G 如今已经成为产业最大的风口,在本届通信展上,从政府部门、运营商到设备商,大家都在谈 5G。产业对5G的预期非常美好,广泛认为 5G 将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无线网从2G时代开始基本都在解决速率问题,3G、4G 使移动网络速率不断提高,从原来的几十k、几百k、几兆直至上百兆。5G 将会基本解决速率问题。从发展的时间表来看,预计我国将会在2020年实现 5G 商用,不过由于设备成熟度的问题,尤其是三大场景的实现还面临很多问题,因此,2020年会有一些5G网络的商用,但是全面建成5G网络还有很大挑战。
4G网络以前的网络主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而 5G 网络则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希望通过统一的空口和核心网,基本上&集所有技术于大成&,希望在一个架构上解决所有问题。不过,张成良也认为,从网络发展的历史来看,想用一个架构解决所有问题还没有成功过,至少目前的网络设计是这样的。5G 网络在速率上的要求非常高,4G FDD 网络能够实现的速率是150兆,到5G时代,这一数字将提升到 10G,即便是从150兆到 5G,也要提高30倍以上,用户享受的网络速率会达到G比特的量级。4G 面对的是百兆接口,而 5G 则面临 10G 的速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和挑战。
张成良说,5G RAN 网络将从 4G 的 BBU、RRU 两级结构,演进到 CU、DU 和 &AAU 三级结构。根据业务需求和部署条件的不同,5G RAN 三级架构实际部署形态多样化,存在多种场景。5G 核心网架构的变化是核心网云化、回传纳入 DCI。核心网将形成云互联网络,包括 New Core 云互联、New Core 与 MEC 间云互联、MEC 之间边缘云互联。固移融合,包括 5G 移动宽带、固定宽带在内的所有业务将在云上逐渐融合,业务融合驱动网络融合和云网协同。
张成良指出,5G 的承载网有七大需求,即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同步、灵活性、切片、协同。5G 速率提升幅度很大,前传 25G,单基站业务带宽为 3-5G,中回传带宽超 100G。低时延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卖点,车联网、VR、AR、工业制造对此都有较高的要求。万物互联要求传输系统足够快,传输路径不能太长,节点处理速度也要非常快。同步方面业界已经做了很多研究,现在室外用 GPS 或者北斗系统基本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不过针对室分场景或者城市地区,特别是大量楼宇内环境,GPS 还是不能满足需求,这可能需要同步时钟。
对于 5G 承载网来说,灵活路由是基础。张成良认为,5G 网络基站数量增加、CU 与 DU 分离部署、云化部署、eX2 等,需要灵活、可扩展路由转发功能。网络中南北向流量为主,东西向流量有限,无需类似普通IP网络,建立全 mesh 连接,带宽、时延是核心竞争力,光层提升核心性能,增强路由转发功能满足灵活性需求。针对网络切片,张成良说,核心网的切片比较容易理解,承载切片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传输网上切出一个 DU 或者波长来,目前存在挑战。
从架构上看,5G 承载网主要分为前传、中传和回传。张成良认为,前传以光纤直驱为主,用三层概率不大,基本上是收敛业务为主。中传可能需要一些路由的功能。未来,回传将与城域 DCI 网络逐渐融合,引入新型转发及控制技术。
张成良最后总结说,5G 的意义不仅仅是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而是信息通信领域的一场革命。5G 承载网是 5G 网络和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5G 不是全部,OTN/WDM 综合业务承载网将为 5G、固定宽带、云和政企专线等业务提供统一的综合承载服务。
近期活动分类排行榜帖子推荐时间: 浏览量:3862时间: 浏览量:6168时间: 浏览量:6178时间: 浏览量:8593时间: 浏览量:6951时间: 浏览量:7329时间: 浏览量:14552时间: 浏览量:5385时间: 浏览量:16714时间: 浏览量:31631时间: 浏览量:5918时间: 浏览量:1867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g cu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