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什么人都有 小伙为了坐牢正规戒网瘾学校竟怒砸ATM机

为向妻子证明 自己愿坐牢戒网瘾
通讯员 拱法
记者 黄洪连 文/摄影
年轻姑娘凌晨用打车软件叫来正规出租车,司机却打起了劫。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司机说打劫是为了求坐牢表戒网瘾决心……
昨天,这起的哥抢劫案在拱墅法院一审开庭。个中奇葩,谁人能懂?
今年1月29日凌晨4点多,小陈姑娘(化名)和朋友在曙光路上的一家酒吧喝完酒出来,打车回家。
她看路上出租车不多,就打开一款打车手机APP,预约了一辆出租车。
不久,一辆正式牌照的出租车来接上了小陈,往余杭塘路方向开。
司机是位年轻的壮汉,小陈也没太在意,毕竟乘坐的是正规车。
可就快到家时,的哥突然靠边停车了,嘴里还嘀咕了句:“我看下轮胎,你稍等一下啊。”
说罢,这位的哥就下车了。可他并没有去检查什么轮胎,而是绕到副驾驶室外,一把拉开车门。
小陈吓坏了,刚想大叫,的哥已经掏出一把小刀,朝小陈面前晃了起来:“不要吵!躺下,配合一下!不要有动静!”
小陈赶紧说:“你要什么东西,我包里的全给你好了。”
的哥一把夺走她手里的一部iPhone6,并打算继续带小陈走。
趁的哥回驾驶座时,陈姑娘下车逃跑。
的哥一看女乘客要逃走,又追出来,从身后捂着小陈的嘴巴,把她往车里拖。
此时,对向车道来了一辆车,司机见状大声呵斥:“干什么!”
的哥一慌张,就松手返回出租车逃跑。
2个孩子嗷嗷待哺 他却糊涂到了极点
被抢的小陈跑到小区保安室求助,让保安立即报警。
闺蜜和小陈约好了到家后互报平安,可是一直没等到小陈电话,就一通电话打去。
不料,接电话的正是这名的哥,他反而问起小陈的闺蜜,女乘客到底有没有男朋友?
不过,的哥事后称,当时就打算把手机还回去,还和小陈的闺蜜约在第二天碰头。
可就在当天下午,公安机关就在一家网吧里把这名的哥抓住了。
昨天,该案在拱墅法院开庭,的哥张某出庭受审。
才23岁的张某,已经是2岁儿子和8岁儿子的爹。开庭前,张某妻子板着脸,抱着孩子,也走进了法庭。
婴儿不能进法庭,所以被家人领着在庭外等候。
张某一进法庭,就扭头朝门外张望——他光听得见孩子啼哭的声音,却无法见到。
他认罪,但支支吾吾地说,当时没掐女乘客的脖子,可能是捂嘴时不小心碰到的。
为了向妻子证明决心
公诉人当庭讯问张某,为何抢劫?
张某低声说起了自己的家事——那时候,为了带两个孩子的事情,爸妈和我吵了一架。爸妈说以后不为我们带孩子了,还要问我拿钱。老婆知道了也要和我离婚。我和老婆说也说不通……
公诉人质问:“爸妈为什么和你吵架,老婆又为什么闹离婚呢?”
“我沉迷网络……”张某回答。
张说,他从几年前来杭州开始,就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瘾重到基本上每天都要去网吧待上十几个小时,老婆孩子根本不管,老父亲叫他开出租车他也无心,挣回来的钱抛开上网费后,永远抵不上交份子钱……
“问题都在我身上!”昨天,张某说,他当时想好了要去抢劫,一是爸妈逼他拿钱出来养家糊口,二是想向老婆证明自己敢抢劫坐牢来决心戒网瘾。
公诉人说,不管张某所述的抢劫目的是什么,事实上是以暴力手段非法占有了女乘客的手机,所以应当构成抢劫罪。
张某的想法一直很奇怪。
即便他自称要以坐牢来表戒网瘾的决心,可他抢劫完,也是在网吧里度过的,直到被抓。
对此,张某辩解说:“我抢完去网吧,就是在百度搜索,抢劫后如果坐牢了,银行信用卡不还的话,银行会不会起诉我,有什么后果。”
张某考虑银行卡欠款不还的后果,却没考虑过坐牢的后果。
后果就是,法院昨天一审当庭认定张某构成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半,并处罚金1万元。
张某的妈妈,哭倒在庭上。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小伙为上网频频盗窃 网吧被抓声称要进监狱戒网瘾
【游久网6月13日消息】24岁河南小伙在无锡频频盗窃,当民警在网吧找到他时,他说自己是为了戒网瘾,多次盗窃求坐牢。
小伙为上网频频盗窃 网吧被抓声称要进监狱戒网瘾
今年5月以来,无锡招商城某商户仓库屡屡失窃,被盗走绞肉机、封口机、冷饮机、电磁炉等,价值约3万元。无锡市公安局新吴分局南站派出所接警后,侦查发现24岁的河南小伙小国(化名)有重大作案嫌疑。而据失窃商户王先生回忆,小国两年前曾在他那里打过工。
6月11日傍晚5点多,民警在某网吧将小国抓获。问他为何盗窃时,他给出的理由令人哭笑不得:为了戒网瘾,他想通过盗窃求坐牢。据小国交代,他平均每天在网吧呆的时间要六七个小时。为了戒网瘾,1个月里他7次盗窃老东家王先生的仓库,然后将窃得物品低价变卖,所得的5000多元用于上网。
目前,小国已被刑事拘留。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游久网()责任编辑:月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我采访了三个从网瘾中心出来的少年
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关键字: 网瘾中心杨永信电击疗法战网魔
今日(8月12日),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发表了一篇有关“电击教授杨永信”的文章。文中,网友雷斯林分别对三个从网瘾中心走出来的少年进行了采访,讲述了他们当年在“网瘾治疗中心”的遭遇,以及“电击疗法”对他们后来生活带来的影响。
原文如下:
《我采访了三个从网瘾中心出来的少年,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写杨永信相关的文章了》
作者:雷斯林
战网魔,其实战的是家长的心魔
之前我在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中提到了当年被曝出用不正规手段治疗“网瘾少年”的某教授依然在进行着治疗网瘾的事业。
今天,我的这篇文章居然还被他本人转发了,而且转发了又在晚上删除掉。有人猜测说可能是被网瘾少年盗号了,网瘾少年的报复。但在我看来却更像是帮他管微博的少年的一次反抗行为,如果真是如此,那真的很为这位少年担心。
之前和大家说过会跟进这件事,所以今天把我跟进的情况通报一下。
1,CCTV表示希望从家长的方向入手,比当时柴静的报道再深一层
CCTV表示当年柴静主要是调查这个机构,这次他们准备再挖深一层,调查为何当地家长有这么大的需求。
当然我的要求几乎不可能实现,而且国内任何人如果写这样一篇文章一定会冒着极大的风险。这样的文章暂时只适合在国外写,而且很有可能国内看不到。
但是CCTV愿意关注这件事,并且从其实是根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问题”方面入手,已经代表了官方或者至少是官方工作人员的态度。这是个非常大的好消息。
2,采访了五个已经离开“戒网中心”的前盟友,发现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得多。
微博上也有不少当事者,包括当时做柴静《网瘾之戒》的报料人也有和我联系。我写之前那篇文章时主要的材料来源是《中国青年报》白雪的文章以及柴静做的《网瘾之戒》,以及当年几位记者和贴吧中一些人的言论。但和报料人联系后,我意识到中间的问题可能比我当初想的还要严重得多。
区别于之前信息的,主要在于两点。
电击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消失,相反,至少14年5月,电击还在继续,只是从电休克变成了电针灸。
而且据前盟友所说,杨永信团队会给网瘾少年伪造精神疾病,然后让他们吃精神病的药用以治疗。但是关于这点是否属实还需要考证。
如果果真如此,可能就是现实版的《飞越疯人院》,或者说《飞越疯人院》本身就是现实,所幸这部作品改变了现实。
而且据前盟友所说,杨永信团队会给网瘾少年伪造精神疾病,然后让他们吃精神病的药用以治疗。但是关于这点是否属实还需要考证。
如果果真如此,可能就是现实版的《飞越疯人院》,或者说《飞越疯人院》本身就是现实,所幸这部作品改变了现实。
痛苦不止在“戒网瘾中心”里,甚至延续到“盟友”后续的生活
另外一位盟友表示在里面非常痛苦,而且不论你是否成年,随时有被抓回去的风险。杨永信团队有专门抓人的组织,叫“别动队”,只要发现有“盟友”有不利自己的行为,杨永信就会声称该盟友是“再偏”,需要继续治疗。派别动队抓他回去。这个别动队的活动范围是全国。
当然这个行为是有家长支持的,就像我文章里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有很多家长的需求是孩子听话,而不是孩子快乐。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让孩子听话地走上正轨就可以了。
(这位盟友我已验证身份证,照片等信息,他的身份几乎不可能是假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不会放出这些被采访者任何信息的原因。)
如果情况属实,那事情就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严重多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事后问责的问题了,而是救人。没有人会愿意这样一直生活在阴影中,这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无论他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我都认为应该予以制止。
那么应该如何制止?
一方面,应该让家长明白,孩子不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不能这样随意摆布。
很多人在我之前的文章下面评论说我们应该告诉家长,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地方,出来的就不是你的孩子了。但我觉得其实愿意把孩子往那个里面送的家长,本来也就不会在乎孩子的感受。
同微信,知乎,微博不同,在腾讯新闻我之前的那篇文章下面,充斥着家长对杨永信团队的感激,他们连称杨永信是伟大的,无私的救世主。
我从来不相信有哪个孩子是生下来就是无可救药的。然而在他们眼里,他们的就是天生漠视亲情,自私懒惰的混蛋。天生无可救药,必须经过杨叔的治疗才能重获新生。他们自己没有一点责任,都是孩子天生的,都是网络害的,反而是帮孩子走上了正途。
让这样的家长反思自己,其难度无异于登天。对于这样的家长,真的只能告诉他们,他们无权这么做,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然而让人明白,我们是自由的,难度也只比登天小那么一点。
我有个朋友祝佳音写得很有道理:
陶宏开也好,杨永信也好,都有一套非常自洽的逻辑理论支撑。《战网魔》一书也好,接受电视台采访也好,人家开朗自信着呢。你觉得有什么他没想到的地方吗?没有,他都知道,他会反问你,“家长说跟孩子不亲,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网瘾中心”的根本在于,大量乡镇父母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包括时间精力和知识),看着孩子“走上邪路”(的确有不少孩子在任何意义上都可以说是“走上邪路”)之后,束手无策,所以只能选择最粗糙最差劲的方法。
我当时感觉比较可怕的事情,是杨永信和一部分家长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柴静在相关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你看她问家长自己有没有问题,家长其实明白着呢,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又如何?家长可以把孩子送进去,孩子能把家长送进去吗?那你让家长自己选,能把孩子弄成这样的家长,你觉得他选管束自己还是选管束孩子?而且,你可以说孩子丧失了独立能力,丧失了快乐,丧失了随便什么——你怎么确定那些家长想要孩子有这些?他们只想让孩子“听话”。
那杨永信就给他们“听话”。
你以为他们不明白么?我觉得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心照不宣的。杨永信的戒网瘾学校,还有类似“军事化管理学校”“矫正学校”其实都是一个路子——帮家长生产“孝子”。其他的一切都是幌子,网瘾是幌子,国学是幌子,弟子规是幌子,一切都是幌子。
是啊,帮家长生产听话的孝子才是真,其它都是幌子。所谓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解决家长观念的问题可能是这一问题中最治本的方法,而且不仅仅针对杨叔一家。
另一方面,从科学,制度,伦理等多方面角度揭露杨永信的真面目,将利益链暴露在阳光下,促使政府来好好管管这个烂摊子。
柴静《网瘾之戒》那样大范围的报道,无数贴吧网友的口水都没能让杨永信停止他的戒网瘾生意。说明触及不到根本的舆论根本动摇不了他的生意,或者说他的生意经过一系列操作,看起来是“完全合法”的。
这水非常深,深水里不知道有好客的人鱼还是大漩涡的血盆大口。
特别是在知道了杨永信团队可能有“别动队”,同时曾经在CCTV12播放的《战网魔》中亮相,我就知道这件事可能已经不适合我跟进下去了。毕竟这里的水一定很深,而我只有一个人。
如果跟进下去,成功了真的可以解救不少人。但如果失败,那我就完了。
我知道凭我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像这样的事情还是得靠政府机构,专业记者去做。他们在做的时候可以保护揭发者不被威胁伤害,但坏处是也容易被钱权收买,不了了之。但出于不得不承认的怕死原因,原谅我可能只能跟进到这里,下一步可能需要靠更专业的机构了。
关于这个决定我犹豫了很久,但最后在父母,以及特警朋友的建议下还是决定放弃,因为我怕死,也怕我珍爱的东西受到伤害。但我已经将我所知道的一切都交付给了可以信任的专业记者,同时将其中一部分写在了这篇推送里。
希望他们能给力,发出一篇真的掷地有声的报道,也请原谅我,因为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写杨永信相关的文章了。
(全文完)
下页附上作者雷斯林文中提到的文章《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
《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
作者:雷斯林
那个杨永信还在办戒网瘾学院
我一直以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瘾这个词已经成为过去时。
因为整个社会已经互联网化,网络早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事业的重要部分。一个不会使用互联网的青年人将在这个时代寸步难行,反而有不少沉溺的人利用网络达成了远超别人期望的成就。毕业后的这些时间,我眼见着曾经的一个个网瘾少年少女靠着做自媒体,创业做软件或者干脆做自媒体过得越来越好。
就像最早的时候没人敢吃螃蟹,一个新事物刚出来的时候被妖魔化是正常的。然后随着它普及,越来越多面被人了解,终究会洗刷掉妖魔化的罪名。
然而就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微博认证为“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杨永信还在孜孜不倦地宣传着他的戒网瘾事业。十年前如此,三年前如此,在今天还是如此,一如既往地靠妖魔化网络,不科学的治疗方式收取巨额治疗费。真的是在作恶。
更别说几年前惨无人道的激进“电击疗法”,给无数孩子留下了无法消除的心理创伤。而至今没有任何人表示愿意为此负责。
1,杨永信是谁?
08年的时候,杨永信以网瘾少年们的救世主的姿态,突然出现在公众面前。
先是在当地人口中传开,然后上了央视《战网魔》纪录片,最后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时候有关网戒中心有这样一段视频资料,展现了杨永信近乎神迹的戒网瘾效果:
网戒中心里有一间13号治疗室,任何少年少女,无论之前多么不听话,怎样顶撞父母,怎样大声反抗。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后出来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百依百顺,声音轻的像蚊子哼,有的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听信了宣传的父母对这里趋之若鹜,纷纷用强的,用骗的,用拐的,用绑的把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孩子带到这里来,交上一大笔治疗费,指望着孩子能在这里改过自新,彻底成为“别人家孩子”。
后来的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了。面对外界的好奇,杨永信毫不讳言地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使用了“电休克治疗仪”,也就是说通过往孩子的太阳穴里通电来“治疗孩子”。
从法律上来说,那台仪器因为治疗方式过于激进,甚至没拿到生产许可证,况且这种治疗方式根本不适合用于心智正常的未成年人。从道德上来说,这种治疗方式更是和不伤害,不强迫,尊重人权等原则背道而驰。
甚至在进行强迫性电击“治疗”前,杨永信都不会给孩子做任何身体检查。上来就电,电到你求饶,电到你屈服,电到你认同我,最后成为我的一部分。
好不威风。
2,杨永信做了什么?
为了写有关杨永信的事情,今天又把柴静2009年探访杨永信的网瘾治疗中心的新闻专题《网瘾之戒》翻出来看了一遍。
几个细节处,几近落泪。
几个被“治愈”出院的网瘾少年在被问到被电击太阳穴时是什么情形时这样说道。
“就是剧烈的疼痛,然后抽搐。”
“别的孩子一起按住我。”
“那种感觉说不上来,真的经历过了才知道。”
“如果真要说的话,就像是那种特别高频率震动的小锤子一下下打着我的太阳穴,痛不欲生。”
当柴静问起这种“治疗”持续多久时,孩子面无表情冷冷地说道。
“40分钟。”
与之对比的是,之前的视频里,前来体验的记者只被电击了一秒,就惊呼出声,而“治疗”她的仪器已经是弱化了很多倍的保健级产品。
针扎一般的疼痛是孩子最大的感受。
柴静摸进学校里,采访电击治疗学院里的学员。那个接受采访的小女孩大概13,4岁。当被柴静问道愿不愿意留在这里时,小女孩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愿意。
柴静又问既然电击那么疼,为什么还愿意留在这,小女孩说因为电击是好的,让她觉得清醒。可能是觉得孩子的语气不对,于是记者又问道:
“真的吗?”
这时小女孩脸已经涨得通红,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她咬了咬牙,吸了口气。最后依然用平稳的声音回答道:
“我愿意呆在这。”
眼泪止不住,我能感觉到那种恐惧。但我更怕那种恐惧消失,变成麻木,变成认同。
孩子说着说着,流下了豆大的泪珠
当柴静直面杨永信,问他怎么治疗孩子的时候。杨永信微笑着说。
“就是电击。”
“就是借助电休克治疗仪。”
“一边电他一边问他为什么要来这啊,还敢不敢啦。如果他回答错了就继续电。一直到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为止。”
说这些话时杨永信一直是笑着的,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在炫耀着自己的功绩一样。好像确实也是他的功绩。
不只是针对未成年人,杨永信的网瘾治疗学院对成年人也一样开放。《战网魔》一书中关于在杨永信学院治疗武旭影有这样的文字:   
& &杨永信拿起仪器的两个端子,对着少女的太阳穴轻轻地点了一下。
& &“难受吗?”他盯着少女的脸问道。
& &“不难受!我没有网瘾!”少女说。
& &“那好,再来一下。”杨永信又点了一下,少女颤抖了一下,可她咬紧牙关,不说难受。杨永信在两个太阳穴上同时点了一下,少女受不了了,叫起来:“我难受,我难受,医生,你用的什么东西,我的脑袋为什么这么难受?”
& &“不是仪器的问题,是你有网瘾,有网瘾就难受。”杨永信开始心理引导,“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 &“我不想告诉你,我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想去找我未婚夫……”
& &杨永信又点了两次,少女终于挺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来……
& &“好吧,医生,我错了。”少女终于缴械了,眼泪止不住地流淌着……她与杨永信交谈了45分钟,向杨永信保证,留下来治疗,并且会向父母道歉。   这一段文字仿佛在说,“少女”真诚地“认错”了,她承认自己有网瘾,承诺要向父母道歉。
& &但首先,“少女”的身份有问题,刘明银口中的“少女”武旭影,其实已是20多岁的女大学生,并且,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所学的正是心理学,后来读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 &当时作为心理系的本科生,武旭影会怎样描述她的故事呢?她写道:
& &当其他“盟友”把我抬进13号室的时候,当我听到“嘀、嘀”作响的仪器声音,和看到一间几平方米大的狭小空间里那张凉冰冰的处置床的时候,我什么都明白了。
& &我的学识告诉我,这是“电休克”——这就是杨永信口中的简单检查,看看我有没有“网瘾”。
& &理性上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再加上的确遭受了杨永信也承认的“相当疼”的数次电击后,武旭影策略性地选择了顺从。对此,她写道:
& &我表面上服从了他的安排,可能是外面毕竟有记者,他不敢使用太过的量,我是这里所有人当中算是幸运的,只用了1到2(毫安)之间的。但是,久病初愈的身体在脚踩地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一阵眩晕。我咬牙站住了,我告诉自己:坚强,我要出去……
于是一个可能完全心理没有问题的人就被逼供出了有网瘾。这还是成年人。在杨永信的电击诊疗所里,还充斥着大量这样被逼供说出自己有网瘾的未成年人。
资料显示,除了电击,他那里还有一整套手段让孩子臣服,包括捆绑,监禁,限制自由,个人崇拜,重复洗脑,消解信任感等。
电击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员像小狗一样臣服于他。电击只是驯化过程中的惩罚措施,但却不是这个制度的全部。如果我们遍观这个制度,会发现俨然一本《1984》,一部《古拉格群岛》,一次小型极权主义实验。
为此,他制定了一共86条规定,没有学生知道他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定,他们只知道如果违法,立马进13号治疗室接受电击。这些规定具体的包括“说老师坏话”,“和家长说想回家”,“吃巧克力”,“坐杨叔凳子”,“上厕所锁门”等。抽象的诸如“严重心态问题”,“挑战杨叔权威”,“执行力不足”等。而除了这86条规定外,如果“表现不好”,自己的名字后就会被加圈,一旦加到的圈超过五个,学员将进入13治疗室进行电击。
当被问到这些侵犯隐私的时候,杨永信表示“进了这里就没有隐私了”,甚至他鼓励学生互相监督,互相举报。他给学生划分阶级,阶级高的,挨电的次数就少,就可以决定阶级低的人要不要挨电,阶级低的,通过举报他人的方式,也可以让自己尽量少的挨电。
这所学院就像是一座小小的集中营,进来了就没有隐私没有朋友没有信任感没有安全感,随时随地要遭受到生理和精神上的巨大的折磨。他们在惩罚你身体的同时,还会每天一遍一遍地告诉你你是错的。告诉你应该服从他,信任他。服从他就能得救,就能从网瘾的苦海里解脱出来,违逆他就必须在这个地狱里继续受苦。
而人类是需要依托于某样事物的,或是家庭,或是事业,或是学习,或是友情,或是电脑游戏。而杨永信的网瘾中心里的人什么都依托不了,就像是即将溺死的人,在一片巨大的虚无里只能抓住唯一的那根稻草——服从这里的规则。
于是他们从此臣服,接受现实,渐渐的竟然开始喜欢上这里的生活,开始讨厌还在反抗杨叔的人。
臣服地足够彻底,乃至于忘了究竟是谁让他们如此痛苦,是谁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乃至于要给反抗激烈的学员脸上啐上一口吐沫,还要踏上下一次按住他,给他进行“电击治疗”时再多用点力。
你就服了吧,你看我都服了,每个人都要服的。
如果你臣服地再彻底一点。
那么恭喜你,你得救了。
毫无疑问,杨永信在他的戒网所是有超过皇帝的权力的。如果真要比喻的话,更像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在杨永信对外宣传的图片里,总能看到有孩子给杨教授下跪的镜头。有的是两三个一起跪,有的是一列十几个一起跪。而那个瘦弱的老头子就微笑着站在那里,接受大家的跪拜。而在央视的采访里,杨永信说:“只要拯救了一个孩子,那他就是功德无量的。”却绝口不提所有因为他电击治疗受到伤害的人,也绝口不提这些孩子在之后究竟怎么样了。
《东方早报》有一则报道称,当某位“学成归来”的学生回家后,他第一句话就是“我剩下的日子就是为了让你们痛苦。从此我不做任何事情,让你们断子绝孙。”
而在另一篇网友的自百里,那个前学员表示:
& &到现在,每当我看到杨永信三个字时,心里还是一阵阵后怕。如果等中国将来哪天法制健全了,有人惩治他了,我将第一个站在证人席上。
让学员内斗,剥夺一切隐私自尊,用一切方法批斗。在21世纪后,如此大规模地用文革那套对付中国人的,网瘾治疗学院算是一个。
作为一部政治预言恐怖小说,《1984》里也有这么一个神秘的“101”房间,用来治愈不爱老大哥的人。那是国家对一个人的终极惩罚手段,虽然没多少人进去过,但每个人都听说那个房间里装着的是每个人心底最深处的恐惧。所有进入房间里的人都会消失不见。
主角温斯顿因为思想罪被带入房间,接受治疗。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你注定失败,党注定失败”这是温斯顿作为人类的最后一次思考和判断;“我恨老大哥。”这是温斯顿作为一个人类进行的最后一次情感。
再然后,老鼠出现了,它们尖叫着毕竟动弹不得的温斯顿。准备扑向温斯顿,撕咬他的脸,吞噬他的舌头,咬烂他的舌头。极度的恐惧中,温斯顿作为一个人的人性终于被肢解。
他被“治愈了”。
在走出101房间后,他承认2+2确实等于5,并且终于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面无表情地,由衷地,声泪俱下地说:
“我爱老大哥。”
有没有觉得情节很熟悉?
再说一个。
电影《发条橙》中少年犯ALEX以杀人罪被判入狱14年,为了缩短刑期,ALEX自告奋勇,愿意把自己当作小白鼠一样送去为一项叫做“厌恶疗法”的充当实验品。
实验开始先给Alex吃一种能让人产生各种不适症状的药物,之后把他绑在椅子上,用工具强行撑开他的眼睛,逼他看关于暴力和性的一些影像,同时还放着贝多芬的音乐。在药物发挥痛苦作用的同时,Alex接受的信息是他以前最喜欢的三种行为。
出院后,ALEX被改造成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能接近女色而永远无法危害社会的“新人”,就像是一只被上紧了发条的橙子,没有自由意志,对社会有用,但仅仅是有用罢了。
有没有觉得情节很熟悉?
确实,这些事情和戒网瘾学校里真正发生的事情何其相似。
但不同的是,ALEX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温斯顿生活在一个虚构的极权主义世界里。即使如此,小说中的这些惩罚方式也被认为是非常不人道的。而杨永信戒网所里的这些“网瘾”孩子们不是罪犯,没有疾病,如果说他们有什么罪的话,只能说是不听父母的话罢了。
只是没想到,帮助父母让孩子听话的产业可以发展地如此巨大,乃至于央视二套披露杨永信戒网基地的收入是8000万元。原来很多父母所谓的为孩子好不过是想让孩子服从,想让孩子听话,至于孩子好不好,他们没办法也不可能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你指望一群把孩子送到网瘾学校电击的父母,能帮孩子指点迷津?
日,杨永信登上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文章记录杨永信不顾被下药带到网戒中心的“患者”黄河的抗议,将已满18周岁的黄河电击超过一个小时。《科学》杂志用最臭名昭著(The most infamous)来形容杨永信。那时,中国很少有科研文章可以发到Science上。
挺光荣的。
3,杨永信无需负责,戒网瘾学院继续如火如荼是这片土地上的魔幻现实主义
杨永信的网瘾生意不合法。
主要在于他的机构没有电击治疗的权力,那是针对精神病人才能使用的手法。而网瘾并不是被界定的精神病的一种,杨永信的“治疗院”也没有收容精神病人的资质。况且他使用的电击器材即使在精神病院都早已弃用,原因是过于刺激。
因为上述前提,所以杨永信针对孩子所用的那些惨无人道的疗法可以被归类为故意伤害。必须为他所作所为负责。
然而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杨永信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就连他的戒网瘾学院都还活得非常滋润,无论是今年夏天,还是去年夏天,像下面这样的“夏令营”一直没有停止过。
发着一样的稿子,做着一样的事。
为了强调孩子进入戒网瘾学院后戒网瘾有多么成功,文章最后附上了孩子下跪的图片以及一首非常通俗的打油诗。
顺着图片的水印,我在他的微信公众号里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 &“自网瘾作为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并常态化以来,网瘾戒治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功能迅速崛起,但也因其缺乏科学成熟的治疗模式而屡屡因安全事故被媒体聚焦,很多相关机构就在这种大浪淘沙的态势中偃旗息鼓,而一路走来的临沂网戒中心之所以脚步越来越稳健,这关键取决于其领军人物杨永信和他的团队在实践中创新完善起一套安全有效的戒治模式,并保持着不断攀升的高治愈率。”
这是一段非常幽默的话,它的幽默程度让我这个公认面瘫的人差点笑出声来。如果打分的话,我给9分,仅次于“女子被卖深山挣扎无果,十年后被评最美乡村教师。”。
它的第一重幽默在于这几个关键词“科学成熟”,“安全有效”。
第二重幽默在于,上面说的那段话是正确的。
杨永信的集中营再残酷再灭绝人性,至少没有像南宁某戒网瘾学校一样把邓森山殴打致死,至少没有像郑州某学校一样把“前倒”和“后倒”作为惩罚方式,让17岁的“问题少女”活活把自己摔死。
与这些对学员进行肉体毁灭的“学校”相比,杨永信的电击疗法确实算得上是科学温柔了。但是,把这种相对的“科学温柔”挂出来,当作自己的卖点招徕顾客,又是另一件非常幽默的事情。
荒诞的是,他还招到了。乃至于看到这些事的朋友先是惊讶,然后是迷茫,最后只能恶狠狠地丢下一句“他也不怕遭天谴。
太阳底下无新事。所谓魔幻现实,在这片土地上真的不过如此。
4,我们要的,不过是程序正义。
& &同样在2009年,我赶赴山东临沂,乔装采访“电击教授”杨永信和他的网瘾治疗事业。遇到了一个试图逃跑而被抓回去的“网瘾少年”,他光脚穿着球鞋,血从腿上流下来,悄悄的对我说,“跑不掉的,这个县城的人都指望这个医院发财,家长住在外面要给他们房租,吃饭穿衣要从他们那里买,谁帮人跑掉就是不让大家发财,连警察都不管我,说我是精神病院逃出来的疯子。所以没人能救我,没人。”
这是一位知乎用户在阐述有关“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事件时的说法,这种群体性犯罪的现象确实在中国的乡村非常常见。
如果说中国的城市,政府做事相对靠谱,在外滩踩踏,上海大火等事件中迅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话,那农村离法制,文明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不知道杨永信的戒网瘾班为何还能延续至今。我也不评价杨永信给孩子们带来的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我觉得此类不由分说强制暴力戒网瘾的场所,存在一个有关程序正义的问题。
如果我不违法,就没有人可以强迫我做任何事情。如果我出事了,那就一定会有人为我失去的负责。这是让社会中的民众有安全感的前提。
这样我就不会因为“被认为有网瘾”而被送进可怕的戒网瘾学院,最后因为我已经被“洗脑”且没有受到肉体伤害就不追究网瘾治疗中心的责任。
这样就不会有人因为“我在深山里被迫和拐卖大骂我的人一起生活了20年最后原谅了他们”就不追究涉嫌买卖人口,强奸,故意伤害罪的他们的责任。
只有确保有人负责,这些危险,邪恶,违法的势力作恶前才会有所忌惮,才不会因为确信人性的软弱而肆无忌惮地犯罪。才不会有类似“反正到时候只要让他原谅我们就可以了。”这样的荒唐念头。
我不是革命烈士,我不信任自己终会改变的意志力。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只信任不会被动摇的司法。
原标题:我采访了三个从网瘾中心出来的少年,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写杨永信相关的文章了
责任编辑:赵坤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戒网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