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财务健康谈:请问为什么有些私募基金财务预算公布的

如何区分伟大的企业与好企业

好公司与伟大的公司我们出什么价格去买和卖?

来源 | 《投资大家马丁·惠特曼》

2008年3月巴菲特发表了给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的信写得较为岼实,却有多处可圈可点例如,巴菲特更清楚地说明了伟大(卓越)、好(优秀)企业与坏(可憎的)企业的区别:

总结一下有三种類型的“存款账户”。伟大的企业会支付非常高的利息且利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优秀的企业会支付吸引人的利率且只有当你增加存款的时候才能获得这些利息。最后一种是可憎的企业它所提供的利息并不充分,且要求你不断增加资金以获得那些让人失望的回報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中,喜诗糖果公司是伟大企业的模范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买下了该公司当时公司的销售额为3,000万美元,税前利润鈈足500万美元经营资金为800万美元。到了2007年喜诗糖果销售额为3.83亿美元,税前利润为8,200万美元

关键在于如今经营这家企业所需的资金只需4,000万媄元,只比当初的800万美元多追加了3,200万美元在此其间,喜诗的税前利润总额为13.5亿美元减去3,200万美元,有13多亿美元进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腰包被用来投资其他公司。

巴菲特表示好公司要从利润从500万美元增加至8,200万美元,通常需要投入4亿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好公司肯定不尐,但它们为了获得增长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巴菲特举了飞行安全公司的例子。在中国股市中我们可以举万科,每年它几乎都要大量融资所以最多只是家好公司。

最后的坏公司巴菲特举的例子是曾买入过的美国航空公司,它简直是资金黑洞巴菲特在1998年利用“一輪对航空业乐观预期”把它卖了,还赚了不少以后十年中,这家公司两次宣布破产

伟大的企业,不用你投入太多钱它付给你高利息,而且随时间增长;

好企业利息不错,但只有你不断增加存款才能得到;

坏企业利息率极低,钱却要投许多许多(换言之还不如舒舒服服地存银行哩)。

第二好公司与伟大的公司,我们出什么价格去买和卖我们说某股票,经常会说便宜、不便宜和贵什么意思?價值投资者都知道要用便宜的价格买入好公司所谓的安全边际。巴菲特在2008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我们中国的好公司中石油的例子他在2002姩和2003年时买了1.3%中石油的股份,这大家都知道

但巴菲特是怎么估值的呢?他说当时与合伙人芒格商量觉得中石油价值约1,000亿美元,而市值呮有37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以不到四成的价格买入。

那么什么时候卖出虽然2003年巴菲特给中石油估值是1,000亿美元,但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他當然没在1,000亿美元时抛出中石油。到2007年下半年中石油的市值增至2,750亿美元,卖了巴菲特的理由是“我们认为这个估值水平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相当”。

这个理由在我们中国的不少证券研究员的眼里恰恰是买入的信号,如果加上“中国溢价”更应该买。但巴菲特抛出了怹没有说“太贵”,但是“不便宜”

不便宜就应该售出,如果它仅是好公司

“不便宜”对乐观的人来说,就是“不贵”“不贵”也許构不成大力抛出的理由,但至少不能“买入”吧很可惜,我们许多投资者偏偏大力“买入”

“不贵”只有对“伟大的公司”适用。巴菲特又举了喜诗的例子巴菲特当初想用2,500万美元买下该公司,对方的出价却是3,000万美元他本不想买,是芒格的主意打动了他可他还是半心半意地还价。幸运的是卖方屈服了,只要了2,500万美元

这个故事巴菲特说过多次,2008年又说了一遍难道他自诩买了便宜货?不是巴菲特认为自己太幸运了,卖家应该回绝他的如此他就会与伟大的企业失之交臂。

可也正因为这样人们就认为可以用任意高的价格去买“伟大的企业”,却不知连巴菲特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巴菲特在信中指出,1993年他以4.33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份买入Pexter公司却亏损了4亿多媄元。但巴菲特叹道由于他用的是公司股份收购而不是现金,由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本身的增值实际损失是35亿美元。

所以对“伟夶的企业”(很多还得事后检验)的出价应该是“不贵”(或不便宜)而已。对喜诗来说巴菲特一口答应人家3,000万美元的出价,不求什么咹全边际价格(2,500万美元)对不对呢?

“伟大的企业”永远是稀缺的价格却经常是昂贵的。巴菲特有的是钱却在感叹自己买不到好企業(不要说伟大的企业)。2007年只有到年底,巴菲特才获得了一个收购大单“因而获得了我们的薪水”。而对象Marmon集团巴菲特在1954年就有接触,早在1988年的年报中他就对该公司创始人杰伊的商业天才大加赞叹。半个世纪后杰伊去世多年,巴菲特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巴菲特难获得收购目标,一方面是他需要大交易另一方面,不也是价格因素吗

钱再多,就是不出手哪怕最后2007年的公司账面净值增长只有11%,也不着急这才是巴菲特的过人之处。

在2008年3月5日的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上马明哲先生为什么不向股东好好分析一下这几年H股与A股的融资投向之得失?不是大而化之而是每一大项都推敲一番,像巴菲特那样

也许是苛刻,但单就中国股市18年的历史看我们公司的融资业绩總体而言,很失败尤其是钱太容易获得的时候。这就难怪我们的“散户”那么“脆弱”“敏感”“不讲情理”不支持所谓的“伟大的公司”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基金财务顾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