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收购大豆收购的厂吗,东北大豆收购,质量好,不贵,四屋塔选的。谢谢

为什么东北大豆质量最好,什么造成的?_百度知道
为什么东北大豆质量最好,什么造成的?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黑土是土壤中质量最优良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辽流域。黑土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长时间腐蚀形成的腐殖质演化而形成的。这种土壤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慢分解,逐步形成了南方地区多红壤、黄壤以及水稻土。层黑土。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我是河南的。我们那里的大豆长的就很好`产量也高!因为水土的缘故;东北那里气候比较干燥!适宜大豆生长。。。。东北的气候和我们那里差不多``
东北都是黑土地,特别肥沃,可能是因为营养够所以质量好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4月25日今日大豆价格最新行情走势(数据)_凤凰财经
4月25日今日大豆价格最新行情走势(数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4月25日今日大豆价格最新行情走势(数据) 中亿财经网4月25日讯,今日大豆价格最新行情走势
原标题:4月25日今日大豆价格最新行情走势(数据)中亿财经网4月25日讯,今日大豆价格最新行情走势。日山东青岛大豆价格行情山东青岛港大豆(进口)阿根廷豆的停报大豆(进口)进口的停报大豆(进口)美湾豆的停报大豆(进口)美西豆的分销报价为3720元/吨。日山东日照大豆价格行情山东日照港大豆(进口)阿根廷豆的停报大豆(进口)进口的停报大豆(进口)美湾豆的停报大豆(进口)美西豆的分销报价为3720元/吨。日江苏徐州大豆价格行情江苏徐州地区东北大豆销售报价元/吨区间,到厂价格大概3940元/吨。大颗粒7.0筛销售报价元/吨区间,东北大豆近期出货量增加,销区市场库存较为充裕价格涨跌乏力。日广西南宁大豆价格行情今日东北新豆市场销售价格元/吨,较昨日相比下跌40元/吨,大颗粒市场销售价格4300元/吨。日福建厦门大豆价格行情今日东北高蛋白大豆市场销售价格4200元/吨,大颗粒6.5筛孔销售报价元/吨,较昨日相比持稳。普通大豆市场销售价格4100元/吨;安徽大豆市场销售报价4840元/吨,较昨日相比下跌60元/吨。日湖南长沙大豆价格行情今日东北大豆市场零星售价4160元/吨,较昨日相比持稳。日陕西西安大豆价格行情今日东北豆市场中粒豆销售价格元/吨,较昨日相比持稳,大颗粒市场销售价格元/吨。日浙江杭州大豆价格行情浙江杭州地区东北产塔选豆市场销售价格4020元/吨,东北大豆滞销局面较为突出,预计短期行情稳中偏弱调整为主。日天津港大豆价格行情天津港大豆(进口)进口的分销报价为3720元/吨,和昨日相比上涨了270元/吨。日吉林长春大豆价格行情吉林长春豆商大豆净粮4.5筛的收购价格为3520元/吨;榆树土桥大豆净粮4.5筛的收购价格为3490元/吨;榆树土桥镇大豆净粮4.5筛的收购价格为3520元/吨。日吉林松原大豆价格行情吉林松原宁江某贸易商采购大豆价格1.70-1.75元/斤,毛粮,水10左右,蛋白40-41。外发装车价1.85-1.90元/斤。日安徽亳州大豆价格行情安徽亳州涡阳闸北贸易商采购大豆2.13元/斤左右,净粮,水13左右,蛋白42左右,过抛筛,少量霉豆,外发装车价在2.16-2.17元/斤之间。日辽宁铁岭大豆价格行情辽宁铁岭某粮点暂未收购大豆,该粮点反应当地大颗粒高蛋白(41-42)大豆的外发装车价在2.50元/斤左右,水13左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网财经
中国日报网
每日经济新闻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国际iMarkets
澎湃新闻网
没有更多了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840
播放数:149458
播放数:194108
播放数:5808920中国哪个地区的大豆最好_百度知道
中国哪个地区的大豆最好
哪里的大豆质量最好,最好详细点
黑龙江哪呢?还有小麦
大家帮帮忙
小弟在这先谢谢了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大豆要属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品质最佳,因为东北光照时间充足,土地肥沃,大豆生长周期长,所以大豆品质和营养成份最好;小麦最好要属关中地区(今西安地区)。
采纳率:22%
1.根据中国大豆气候区划,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种植。我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我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
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国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
大、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有的地方比较暖和,春天就下种,夏天就可以收割了。但这种麦子和秋天种的相比,没有经过四季的洗礼,有微毒。北方人种麦子用漫撒的方法,南方人种麦子用撮撒的方法,所以北方的麦子皮薄但面多,南方的麦子则刚好相反。据说,收割好的麦子和蚕沙放在一起,可以防虫。
小麦的世界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栽培谷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麦种植最广,占全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硬粒小麦的播种面积约为总面积的6~7%。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有苏联、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未成熟小麦还可入药治盗汗等。小麦皮治疗脚气病 。
当然是,黑龙江九三分局
产大豆最多了,一年一度的大豆节,也是在哪里
黑土地上的大豆和小麦应该最好吧,农业学大寨嘛
大斗是东北,小麦是河南
黑龙江的不错。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大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东北地区大豆,玉米补贴标准
黑龙江省2017年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资金发放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我省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为133.46元/亩,共补贴玉米合法实际种植面积8079.16万亩(107.82446亿);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为173.46元/亩,共补贴大豆合法实际种植面积5872.26万亩(101.86022亿)。合计209.68468亿
财政部每年给东北三省一区的大豆苞米补贴是固定的450.5亿,内蒙古96.4亿,辽宁61.3亿,吉林97.8亿,黑龙江194.9亿,
2016年黑龙江苞米补贴148.72亿,补贴面积共计9661.57万亩每亩153.92元;
2016年度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确定为118.58元/亩,面积4675.84万亩。55.44亿
2016合计210亿
2017年黑龙江大豆5872.26万亩X173.46=101.8&&玉米8079.16万亩X133.46=107.6&&合计也是210亿
2016为支持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报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拨付第一批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3003860万元,
其中内蒙古自治区662515万元、辽宁省457788万元、吉林省726306万元、黑龙江省1157251万元。
2016为支持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报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拨付第二批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900000万元,
其中内蒙古自治区204520万元、辽宁省141320万元、吉林省224211万元、黑龙江省329949万元。
黑龙江省2016年玉米生产者补贴面积共计9661.57万亩(全省玉米种植调减万亩,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11583万亩),全省统一补贴标准每亩153.92元;补贴总额148.72亿元,占国家拨付该省补贴资金的100%。
2016年,国家按照黑龙江省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8160万亩核定拨付该省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138.72亿元,此外还拨付了10亿元的不可预见经费,资金总额148.72亿元。
为尽量保障种植者的基本收益,黑龙江省将国家核拨资金全部用于推线补贴,未留统筹资金。即便如此,每亩补贴标准也仅为153.92元,比国家测算核定的补贴标准每亩170元摊薄了16元。
2015为支持做好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有关规定,中央财政拨付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span STYLE="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weight: word-wrap: word-break: line-height: 28.8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21.3333 text-indent: 42.万元,
其中内蒙古自治区<span STYLE="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weight: word-wrap: word-break: line-height: 28.8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21.3333 text-indent: 42.万元、辽宁省<span STYLE="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weight: word-wrap: word-break: line-height: 28.8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21.3333 text-indent: 42.万元、吉林省<span STYLE="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weight: word-wrap: word-break: line-height: 28.8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21.3333 text-indent: 42.万元、黑龙江省<span STYLE="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weight: word-wrap: word-break: line-height: 28.8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21.3333 text-indent: 42.万元。
2014年,中央财政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拨付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32.5亿元,向新疆拨付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资金240.3亿元。2015年大豆、棉花目标价格分别为每吨4800元和19100元,
2014年,中央财政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拨付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32.5亿
<font COLOR="#FF年,内蒙古大豆,按照全区确定的统一补贴标准36.56元/亩&&
<font COLOR="#FF年,内蒙古大豆补贴标准32.63元/亩。
2017年完成国家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任务,累计向大豆种植户发放补贴26.4亿元。
辽宁全省2015年的种植大豆面积46.72万亩,2015年辽宁省大豆目标价格平均每亩补贴150元左右
<font COLOR="#14年黑龙江省补贴标准为每亩<font COLOR="#FF元。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25.6亿元(4231万亩大豆),黑龙江省2015年度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亩<font COLOR="#FF元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亿元(3469.1万亩)&
2016年度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执行黑龙江省统一标准118.58元/亩,补贴大豆合法实际种植面积<font COLOR="#FF.84万亩(55.4461亿)
<font COLOR="#14年吉林省为每亩补贴<font COLOR="#FF元/亩,2015年吉林省补贴资金总额28434.74万元,省内大豆种植面积亩。2015年吉林省大豆种植面积204万亩,比上年323万亩减少119万亩,减少37%。由此计算,2015年吉林省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为139.72元/亩。
2014年辽宁省补贴标准为每亩<font COLOR="#FF元,2015年辽宁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1.4亿元,按照逐级核实确认的全省大豆实际种植面积计算,每公顷补贴将达3000元以上,比2014年度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大幅提高。
2014年试点地区每亩净利润和现金收益分别约为135元和450元,同比分别增加110元和120元。如果2014年仍然实行临储收购,保守估计国家财政支出至少要48.95亿元,要大于目前的支出32.5亿元。以黑龙江省为例,2014年国家核定的大豆种植面积为3865万亩,资金拨付到地方后,黑龙江省按照省农调队定的4250万亩确定本省补贴标准,由于省农调队定的面积大于国家核定面积,导致补贴标准下降。
2014投入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25.6亿元,支持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发展
黑龙江25.6亿元除以60·5=亩大豆
2014年黑龙江省大豆每亩平均补贴为60.5元,为东北三省最高,黑龙江省共计发放大豆目标价格补贴25.576亿元,补贴面积4450万亩。
2010年的6735万亩缩减到了2013年的3105万亩,四年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缩减一半
从今年以来东北三省一区粮食局公布的补贴兑付标准来看,辽宁省高达150元/亩(去年为10元/亩),位居榜首,内蒙古补贴标准则为32.63元/亩(去年为36.56元/亩)最低,而黑龙江为130.87元/亩(去年为60.50元/亩),吉林省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则为139.72元/亩(去年为54元/亩)。辽宁补贴200元/亩以上
2015 年,九三粮油累计采购大豆752
万吨,其中:国内大豆36 万吨,进口大豆716 万吨,大豆以进口大豆为主。
2015年全国玉米大豆面积及产量数据(国家统计局)
2015年玉米
2015年大豆
面积(万亩)
亩产(公斤)
产量(万吨)
面积(万亩)
亩产(公斤)
产量(万吨)
近年来,中国国家稻谷年均收储量约3000万吨,当前国储库存约1亿吨,期末库存约1.58亿吨。
截止日,吉林省累计收购新粮1144.9亿斤(5724.5万吨),同比增加442.3亿斤(2211.5万吨)。
分品种:玉米1062亿斤(5310万吨),同比增加431.5亿斤;稻谷75.5亿斤(377.5万吨),同比增加8.8亿斤;大豆3.7亿斤(18.5万吨),同比增加0.2亿斤。
分性质:政策性粮收购965.3亿斤(其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906.7亿斤(4533.5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23.4亿斤(117万吨),同比增加418亿斤;
贸易粮收购54.9亿斤;加工转化用粮收购124.7亿斤,同比增加15.8亿斤。
截止政策性粮食收购期结束,累计收购政策性粮食4647万吨,其中临储玉米4533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114万吨。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累计收购国家政策性粮食5419.4万吨,占全省收购总量6386.7万吨的84.9%,比2014年多收购693.7万吨,增长14.7%
4月30日,黑龙江省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全部结束,全省累计收购粮食1596.7亿斤(7983.5万吨),同比增加150.5亿斤,其中:水稻480.9亿斤(2404.5万吨)、玉米1088.9亿斤(5444.5万吨)、大豆21.2亿斤(106万吨)。国家政策性粮1277.3亿斤(水稻337.9亿斤(1689.5万吨)、玉米939.4亿斤(4697万吨),占收购总量80%,同比增加249.3亿斤;企业自营商品粮318.1亿斤(1590.5万吨),占收购总量20%,同比减少95.58亿斤;地方储备粮1.28亿斤(6.4万吨)。
记者在中央储备粮黑龙江分公司2016年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上获悉,2015年,黑龙江分公司收购国家政策性粮食6784万吨,占总公司年度政策性粮食收购总量的42%。
中储粮内蒙古分公司介绍,内蒙古2015年度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工作已圆满结束,全区共收购临储玉米2186万吨,创国家临储收购政策施行以来的新高,比2014年增加了899万吨,同比增长69.8%。
  据介绍,由于国内玉米市场低迷和低价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冲击,社会用粮企业开工不足,收购积极性不高,临储收购成为粮食收购主导,内蒙古玉米总产量的97%进入了临储收购库存。2013年以来内蒙古临储玉米累计收购已达4563万吨,库存压力巨大。
2015年呼伦贝尔市粮食又获得丰收,实现了十二连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498万亩,粮食产量为868万吨,其中玉米549万吨;大豆147万吨;小麦107万吨;水稻17万吨,其它48万吨。油菜籽产量27万吨。
截止到日。中储粮辽宁分公司作为政策性粮食收购主体,与辽宁省农委、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密切配合(简称“省三部门”),圆满完成了临储玉米收购任务。全省累计启动292个收购库点,收购临储玉米1123.9万吨
据统计,截至4月3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玉米17266万吨,同比增加4220万吨。
2016年,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收购国家政策性粮食3505.5万吨,为全省农民增收100多亿元。全面完成135万吨转储玉米销售任务,政策性粮食拍卖、定向销售出库658.5万吨,积极公开挂牌收购中央储备轮入玉米和一次性储备轮入玉米165.4万吨。
  2016年,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管理的中央事权粮食库存突破1.5亿吨,占用农发行贷款3843亿元(2562元吨),全年支付贷款利息150亿元。
为当地增加利息税、城建税等10亿元,拨付给地方各类收储库点收购费用、保管补贴115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中央储备粮账实相符率100%、等级合格率100%、质量达标率96.6%、品质宜存率99.1%。实施专项仓储设施维修改造项目283个,总投资2.9亿元。
完成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183万吨(大豆?),计划完成率100%,控亏减亏2.54亿元。
在新中国的粮食发展史上,没有一个粮食品种 像玉米那样达到一种市场的极致:总量超过粮食产 量的三分之一,库存超过一年的产量,价格高于国
际市场价格的60%。这种极致固然由多重因素所 致,但其中的政策因素则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 玉米临储政策必然走向终结。2008
年国家在东北 玉米上市之际出台了玉米临储政策, 8 年后,作为 玉米临储政策的替代品,国家在2016 年的中央“一
号文件”中提出了“价补分离”的政策设计,2016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进一步说明。
我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始于2008 年,其基本 政策内涵是,国家在东北及内蒙古东四盟地区按每 年一定的收购价格向农民敞开收购玉米。这个每
年一定的价格通称为临时收储价格( 简称为临储 价格) ,以区别于水稻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但就其执行的实质效果而言与水稻和小麦的
最低收购价并无本质区别。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简称为玉米临储政策) 出台的背景看有四点不可忽略:
其一,自1999 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 5 年 下降,由 1998 年的 5. 1 亿吨下降到 2003 年的 4. 3
亿吨,下降幅度为 15. 7%。2004 年以后粮食“直 补”、免除农业税等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粮食产量转降为增。虽然到 2007 年已经 达到5 亿吨,接近1998
年的粮食总产量,但由于其间人口的增长,使按人均计算的粮食占有量仍低于 1998 年的水平。因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
粮食产量仍然是政策的主要目标。
其二,此前的玉 米市场在加工业的推动下出现供给紧张态势,玉米 进入零出口状态,2007 年国家发改委叫停玉米加
工业投资项目。
其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涨价,使 玉米种植成本出现刚性增长趋势,减少了农民的净 收入。
其四,此前的水稻和小麦实施了国家保护价 收购政策,作为三大谷物之一的玉米被搁置在政策 保护大门之外。正是在此种背景之下,国家为继续
调动玉米主产区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家粮食供给,于2008 年秋粮上市之际,在东北三省及 内蒙古东四盟(
在地理区划上内蒙古东四盟属于 东北地区) 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年,内蒙古和辽宁玉米收购价格从1. 52
元/公斤上 升到2. 26 元/公斤,涨幅为48. 68%;吉林玉米收购 价格从1. 50 元/公斤上升到 2. 24
元/公斤,涨幅为 49. 33%;黑龙江玉米收购价格从1. 48 元/公斤上 升到2. 20 元/公斤,涨幅为 50.
00%。2015 年临储 价格首次下调,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均下降至 2. 00 元/公斤。2016 年国家取消了临储
玉米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具有良好的增 产性能。国家出台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主要建之于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两个目标之上。就实施效果而
言这两个目标已如期实现。首先,就增产目标来 看,2015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2008 年( 玉米临储政 策于2008 年11
月出台,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体现在 2009 年之后) 增长 17. 50%,其中东北地区的贡献 率为 40.
37%,玉米占东北地区增产份额的 93. 47%,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 44.
50%。显然,在临储价格的强刺激下,玉米成为 增产的当家作物,为粮食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 以说,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成就是在密集的价格上 调机制推动下实现的。其次,就农民增收的目标来 看,以吉林省2014
年的情况为例,玉米标准水价格 为2. 24 元/公斤,以 2007 年 1. 40 元/公斤为基期
价格,期间仅通过玉米价格上调农民实现增收就达 343 亿元,平均每亩增收618 元。 在供求市场上价格从来都具有“双刃剑”的作
用。在玉米临储价格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同
时,也释放出了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四个方面:&
第一,下游产业成本急剧提升、不堪重负。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和玉米转化产业的发展,玉米消费结构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主食型消费转变为原料型消 费。目前我国用于主食消费的玉米约占总量的
10%,用于畜牧业饲料消费的约占 65%,其余约 25%作为加工业原料。由此可见,畜牧业和加工业
的消费占据了玉米消费的绝大部分,玉米价格的高 低直接决定了下游产业的成本。 年
间,东北玉米主产区玉米临储价格五次上调,提高 幅度达 60%,这意味着下游产业的原料成本提高 了60%。因此,自2008
年以来下游产业一直承受 着原料成本逐年攀升的压力。在世界金融危机的 影响下,玉米深加工产品需求下降( 徐志刚, 2010)
,而国产玉米价格的持续上调,对玉米加工业 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2013 年以来的市场数据
反映,作为玉米加工业中主产品的淀粉和乙醇全面 进入盈亏平衡点以下,淀粉亏损200 元/吨,乙醇亏 损 150
元/吨。全国玉米加工业开工能力不50%,黑龙江省28 户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企业、吉林 省22 户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企业全部亏损,部分企
业几近破产。畜牧业在高成本的压力下也苦不堪 言,生猪市场像过山车一样,价格一年高一年低,亏 损时,生猪亏损200 元/头(
郭庆海,2015) 。高成本 带来了市场的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
第二,国产玉米完全丧失市场竞争力。在我国 对玉米临储价格连续上调期间,美国玉米连年丰 收,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呈现持续下行的趋势。东北
玉米平均收购价是 2240 元/吨,加上储存费用,销 售价大致在 2500 元/吨。而同期进口同质量玉米 的到岸价格为 1600
~1900 元/吨,有的价格甚至突 破了1500 元/吨。面对进口玉米的低价优势,国产
玉米完全丧失市场竞争力,导致进口玉米连年增加,最高年份进口玉米突破500
万吨。进 口玉米以其价格优势,不仅行销于我国南方玉米主 销区,而且进入东北玉米主产区市场。事实上,玉
米临储价格在客观上不仅对国产玉米起到了“托 市”作用,也为进口玉米起到了“让市”作用。此 外,在玉米价格居高的市场条件下,驱使下游企业
对高粱、大麦、木薯等非配额管理的替代粮进口需 求迅速增加,严重挤占了国产玉米市场消费份额 ( 樊琦等,2016)
。玉米加工业的萎缩、进口玉米及 玉米替代品的增加,三重因素迭加形成了高额的玉 米库存,截止到 2016 年其规模之大超过了一年的
产量和消费量。国家财政每年为高额库存支付的 储存费用在 600 亿元以上。如此巨大的浪费和消
耗显然已经难以为继。
第三,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失衡加剧。就东 北地区的资源禀赋而言粮食生产是其最大的优势, 但就粮食内部结构而言存在着玉米与大豆结构失
衡的问题。2008 年以来,在高位的玉米价格刺激 下,玉米与大豆之间的结构失衡进一步加重。国家 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东北三省的玉米种植面积 为840. 13 万公顷,2015 年增长到1203. 79 万公顷, 增长幅度为 43.
28%。同期,大豆种植面积由 467. 45 万公顷减少到 266. 90 万公顷,减少幅度为 75. 00%。2008
年以来增加的玉米种植面积除了 来源于新增耕地外,主要来源于大豆改种玉米的面 积。农民多种玉米、少种大豆的行为归根到底是利
益选择的结果。玉米产量是大豆产量的3. 5 倍左右,而大豆的价格只是玉米价格的2 倍左右( 郭庆 海,2010)
。这种价格与产量的不对应关系,意味着 玉米与大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效益差。值得注意 的是,2008 年以来,伴随着玉米价格的上调,玉米
与大豆之间的比价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 这种拉大的趋势正是导致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减少 的原因所在。
&第四,付出了高昂的生态资源环境代价。逐年 上调的玉米价格使玉米生产成为粮食生产中最有
利可图的产品,进而使农户以各种手段增加玉米种 植。其中一种手段就是以开荒的方式扩大玉米种 植规模,包括毁林开荒、毁草( 地)
开荒和毁湿( 地) 开荒。从东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变化看,2015 年为 2586. 73 万公顷,比 2008 年增加 219. 67
万公 顷,增长比率为 9. 28%。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均为 一季,增加的粮食种植面积除了一部分合理开荒产
生的增量外,大量非法开荒是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渠道。此外,还有为数可观的未纳入统计的耕地面 积。这些耕地面积的增加产生的是生态负效应,造
成了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
& 综上所述,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 应已经超过了正面效应,其对下游产业、对种植业
结构、对生态资源环境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以 及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使这一政策难以为 继。2015 年秋粮上市之际,在国家连续
5 次提升 玉米临储价格之后,首次下调玉米临储价格,将
年执行的 2. 24 元/公斤的临储价格下降至 2. 00
元/公斤,释放了缩减玉米供给的信号。 在201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对玉米收储 政策进行调整,基本方向是实施“价补分离”政策。
2016 年4 月,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决定 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由此,玉
米临储政策走向终结。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购霉变大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