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怎么可以赚钱赚 钱?

小赚屋:教你怎么在网上兼职赚钱
在网络上,关于赚钱的网站真的是太多了。有句老话说的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网络上的赚钱网站当中,也是有好有坏的。有一些确实是可以让我们赚到钱,而有一些不但不能让我们赚钱,甚至还...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大家如果还不知道网络挣钱这回事的话,那么就真的是太落伍了。很多人都是喜欢做网络挣钱工作,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做一份网络挣钱工作可以让我们坐在家里就能得到一份收入...
很多人都是以为说做网上兼职赚钱都是很枯燥很无聊的,所以不少人都是放弃了做网上兼职赚钱的工作。也就因此放弃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工作之余赚钱的机会。其实做网上兼职赚钱吧,也是有很多有趣的项...
由于大家都是喜欢做网络兼职工作,所以也就有不少人开始在网络上做一些个骗子行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出现,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敢相信网络兼职工作。因为真的是找不到正规网上兼职赚钱的工作...
大家在没有接触到网络挣钱工作之前,可能会觉得说网络挣钱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真正的开始做网络挣钱工作之后,就会发现说,做网络挣钱工作真的是非常简单的。就这样说网络挣...
在这个时代,我们看上去好像是很忙一样,但是呢,每天却又有不少的空闲时间可以让我们去做别的事情,但是呢,让我们正儿八经的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却又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的。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刚刚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一个熟人都没有。每当放假的时候,就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玩,这样的感觉真的是很糟糕的,可是为了生活,却又不得不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面工作...
我自己在平时的时候,空闲的时间是很多的。经常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事情会比较好。所以当我有空闲的时候呢,我就会在网络上到处闲逛,看一下有趣的新闻,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下班之后的时间就是这...
自从有了BB之后,真的是感觉家里的经济压力好大。老公的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强,一个月下来所能赚到的也是比较有限的,以前我们两个人上班的时候,倒是能够存下来一些钱,可是现在我要专心在家带...
对于年纪大一些的人来说呢,都是不会相信网络兼职赚钱的。他们认为在网络上的一切都是不安全的。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思维方式。但是对于我们年轻这一代人来说,大多数人都是相信网络兼职赚钱的。...
随着电脑的发展,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有电脑的,只要是年轻人,那么都是会上网的。可是大家知不知道上网赚钱呢?相信有不少人都是知道上网赚钱这回事情的。有些甚至已经做过这样的事情,赚到...
大家也都知道,做网赚是没有我们大家想的那么的简单的了,而在做网赚时各种各样的辛苦,都是会出现的,所以,做网赚我们一定要开开心心的做,这样才能成功的赚到钱&...
大家在网上赚钱不容易,同样的,我们这一些做网上兼职平台的也是一样,不容易的,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所以,努力吧。...
网络发展到今时今日这个程度,大家都是知道网络上是可以赚钱的。可是没有做过网上赚钱工作的,知道怎么在网上赚钱吗?我今天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大众化的网上赚钱项目。网上赚钱首先要说的肯...
说起兼职工作,大家都是有一些兴趣的,毕竟大家都是想要多赚一点钱的。可是呢,现在的网络上吧,可以做的正规网上兼职赚钱工作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因为现在的很多东西都是非常智能的,很多时候根...
现如今在网络上可以做的挣钱项目真的是非常多的。在这么多的网络挣钱项目当中呢,我最喜欢做的就是游戏试玩了。游戏试玩这个项目顾名思义就是和游戏有关的了。说的简单一点呢,就是玩网页游戏赚...
小赚屋是一个致力于网上赚钱的网站,来这里可以参与网上赚钱,真的不错。...
自从网络开始流行之后,就有了网上兼职赚钱这个事情出现了。很多人都是喜欢在网络上做兼职赚钱的,在网络上也是有很多的兼职工作可以给我们来做。其中有一个网上兼职工作叫做打码,可以说是网上...
网上兼职赚钱我选择做打码...
每一天我都在找创业的方法,每一天都是,可是尼?我就是找不到什么好方法来赚钱,哎,赚一个钱是真的不容易啊,大家说是不是?然后我就去问百度啊,搜索百度啊,问百度有没有什么好的赚钱方法,...
每页20条 / 共80页我怎么第一次在网上赚到钱我怎么第一次在网上赚到钱吴广鑫百家号早在2013年,一直受到像马云、俞敏洪等一些创业大佬的影响,所以一直在网上看这些大佬们的视频演讲。自己也萌生了在网上赚钱的想法。但是当时自己什么都不懂,一直在网上流浪。直到有天晚上我在看一个名师的视频,但是看着看着演讲还没结束但是视频已经结束了,我就试着看能不能找到视频的上传者。找了很久终于在上传者的个人资料里找到了视频上传者的联系方式。跟上传者沟通怎么才能获得全部视频,他告诉我要付费购买一个网站的会员。我就自己了解了一下,得知还可以代理这个网站,帮他卖会员。当时自己一直想通过网络赚钱,价格自己还可以接受就购买了会员并成为了网站的代理。成为网站代理之后偶尔发现上传者还在做一个项目,并且在淘宝上卖。因为之前的信任,我也就购买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在通过上传视频到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会根据上传者上传视频的播放量来和视频上传者分成。那个时候视频审核还不严格,即使不是原创的视频,只要没有水印、logo都会有分成。就这样通过不断的上传视频,我也在互联网上第一次赚到了钱。当然赚到的钱已经远远超出了我购买网站会员和购买项目的钱。而且,现在还在帮我赚钱。网络赚钱我做这个项目不久,这个项目就不能做了。视频网站审核已经非常严格了,想要加入已经非常困难了。随着后来对于网络赚钱和网络项目的不断了解,我发现其实在网上真正赚钱的都是闷声赚大钱。一旦是公布出来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到了项目的中后期。前期做项目赚钱,到了中后期,进入的人越来越多,自然慢慢的越来越难做。这个时候把这个项目出售出去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一自己还可以做这个项目,二还可以通过卖项目获得另外的一份收入。其实,当时我也是在一边做项目一边卖项目。可能你会问,谁会相信啊!既然这个项目这么赚钱你还卖出来?不相信?你不相信不一定别人就不信。有人印证过即使是骗局也会有1%的转化率。真遇到赚钱的项目,把赚钱的截图,交易记录放到你眼前你也许就信了。你不相信是因为你不知道很多时候做项目赚到的钱远远没有卖项目赚到的钱多,包括一些所谓的网赚大师,因为想要赚钱的人太多了。有需求就有市场所有的生意不都是在满足别人的需求吗?你能满足多少人的需求你就能赚多少钱。你能满足多大的需求,你就能赚多大的钱。那么都有什么需求呢?人分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男人好色,女人爱美,老人要健康,孩子要学习。除了人还有企业,企业需要赚钱。很多网络项目,都是围绕着这些需求开发的。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吴广鑫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非著名自媒体人、站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网上怎么赚钱
网上怎么赚钱,http://t.qq.com/wskjuhs、http://t.home.news.cn/wszmzqa、http://t.people.com.cn/wszmzq、http://cy.stcn.com/wsm、
http://blog.sina.com.cn/u/、http://weibo.com/u/、http://qing.blog.sina.com.cn/u/、
http://wszmzq.ys168.com/、http://www.tianya.cn/、
http://www.ys1573.com/、http://t.hexun.com/wszd/default.html、http://wszd.blog.hexun.com/
前一段时间,一位我尊敬的、有影响力的大腕呼吁人们不要贸然进入股市,因为这个东西不好玩,非一般人所能驾驭。他发这个微信时上证指数2500多点,现在是什么样子,大家自然知道。假设我写了不让人们炒股的文章,股市长了一倍,我会觉得罪过,深深的自责。
于是,给微商拍砖之前,我做了一次深刻的反省。过去我给很多事情拍砖,这些事情有没有做成的?我发现还真没有,倒是有一些我觉得可能有戏的事没有兑现。我说过,可穿戴设备没戏,到现在折腾好多年,仍然没看到有希望的产品;我还说过团购无法创造价值,事实上6000多家团购活下来的几家也是被大公司包养,折腾了这么多年,确实没创造商业价值。因为我在科技和人文之间,懂点科技,懂点商业,懂点心理学,把这些东西串起来,即可以判断一项科技和商业的逻辑靠不靠谱。
什么是微商?社交类软件通常可以在上面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等。若展示的是商品,并且目的是销售就是微商。目前,尽管微商有很多平台,主要的则是在应用广泛的微信和微博上开店。
很显然,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只有少数人才是大V,有很多粉丝。由于每个人的关注的对象有限,大部分成不了大V,不会有很多粉丝。微商1.0版目标是向粉丝或者朋友圈好友兜售产品,其基本的假设是认识的人或者粉丝比陌生人之间多了一层信任关系,更容易销售产品。
为了扩大销售,尽量加粉,添加更多的朋友圈是很重要的。微商都想法设法扩大朋友圈和粉丝数量。然而,他们不知道有一个铁律是无法突破的。
一个人到底可以有多少关系链?这样的问题早就有人研究过了。1992年,进化心理家罗宾&邓巴根据人的大脑皮层数据,计算出人类交往的上限是148人,约等于150人,这个数字称为邓巴数。用朴素的方式我们很容易想象其中的道理,每一个交往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太少,交往就会因为过于稀释无法形成“关系”。就好比我们阅读的速度取决于大脑的处理速度,人类大脑在处理交往这件事受到能力——时间法则的约束,顾此就会失彼。
社区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是120人。而与邓巴理论的是,女性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多于男性用户。不同用户好友的人数差距很大,一些Facebook用户拥有的超过500位好友。在个人好友名单中,人们经常联系的好友却非常少而且相对稳定。好友之间联系的越活跃、越亲密,这个群体的人数越少、越稳定。平均拥有120个好友的男性,一般只会与其中7位好友,通过在图片、状态信息或留言板上留言进行回应。
150是邓巴数彼此有交往的朋友上限数目,还有一系列的数目,如亲密关系数目为12~15人,上面还有一层大约有500人可以相互认识,极限是一个人能够认出1500人的长相。
由于在微信、微博上虽彼此关注,但没有什么交往。占用大脑的处理较少,因此,朋友圈和关注的人数要多一些,但再多也不太容易超过500个的上限。
尽管大多数并不知道邓巴数这回事,但商业尝试很快就探明直接向粉丝或者朋友圈推销产品没戏,命中率太低,于是,1.0版的微商宣告终结。
既然向直接的联系人销售不灵,向联系人的联系人,联系人的三次元,四次元人就多了。前一段时间流行一个六度空间的说法,意思是中间通过六个人任何人可以找到任何人,比如,我要找到比尔&克林顿或者科西嘉岛上一个无名小子,中间最多只要经过六个人就可以找到。
通过认识人再找认识人是一个指数增长模式,最理想的情况假定一个人只有150个联系人,第二跳就是22500人,第三跳300多万人,第四条可以达到惊人的5亿人口。
所有搞传销的都会给你算这个帐,而且貌似很可信。
微商2.0就是用电商的方式做传销。比如,我在微信上卖面膜,500个联系人能买几份?如果我想法把面膜批发给他们,诱之以利,只要发展几个下线就可以卖出去比较多。
传销是一个名声不好,但很火的事。没有人声称自己是传销,都包装成各种各样的说辞,比如现在都叫代理销售或者叫直销。传销和代理本来就不容易说清楚到底有啥区别。
打鸡血、晒成就是必不可少的。也肯定要拿高科技的成分说事,互联网+、全民创新应有尽有。
“微信的到来,导致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效、准确、廉价的传播,一次人类历史上传播学的颠覆足以改变人类的消费行为!”
“不要问我能赚多少,当你问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思想还停留在给别人打工的阶段,我只是你的仓库,能挣多少得问你自己想挣多少!”
微商2.0就是把线下各种推销和传销的说辞搬到网上,搬到一些社交平台上。但这一搬就造成水土不服。
传销会火,为什么微商火不了?
传销在中国一直很火,若不是有法律方面的障碍,道德困境,传销在中国是极为成功的。
推销商品是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传销则是激发人们发财的欲望。在中国,哪种欲望更强烈?所以,传销很火是很容易的理解的。
传销在中国名声不好是因为它坑害了很多人,很多传销组织都有欺骗、强制的行为。
销售和传销,电商和微商,到底有什么不同?
销售、电商都是以商品为中心的,把商品摆在货架上或者网页上,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推销和促销。而传销和微商是以关系为中心的,它的销售对象是周边熟悉的、有联系的人。传销实质上是把关系换成金钱。我也买过本不想买的产品,因为熟人卖这个,你说咋办?买点吧,但他也不会老是撺掇我买啊,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如果别人都是看在关系份上购买的,那么生意就会越来越萎缩,每个人的关系毕竟都很有限。所以,有人说传销破坏了中国人之间的人情关系并非过份指责。
我们姑且只言商业,地面的传销已经多次证明很火,为什么微商就火不了?
以前,我在深圳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若到北京一定要见面,请我吃饭,我问有啥事啊?他不说,说是没啥事,就是想我了。我来到北京之后,寒暄过后,他先给我讲健康的问题,我立马明白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传销吗?果然,很快落实到一种叫做“诺尼”的果汁上,就像普通饮料这么大一瓶大约要200多元。因为它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小岛才生产诺尼果,非常稀缺,关键是它能包医百病。
我这么说,你肯定觉得是忽悠,明显是假的。倘若你在那种情境中,商家已经把这套说辞千锤百炼,逻辑非常严密,在加上经常强化培训的传销者生动的演绎,现身说法,生动感人,很多的情况“下线”是会被捕获的。
倘若把这些说辞原封不动的搬到网络上去,或者录一个视频,效果一样吗?
为什么通信这么发达,工具这么丰富。很多的时候还是坐飞机不远万里,只为见一面或者开一个会?为什么书本明明比培训干货更多,更精炼,大家却要花钱听培训?
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群居动物天性是很难改变的,关键是现代科学说不清这种天性,就像人们很难事前清楚有邓巴数这样一个障碍一样,人们并不清楚通过网络的微商和面对面传播的传销有何不同,商业是通过不断尝试、触礁的方式才找到正确途径的。我写很多文章就是要告诉大家哪里会有礁石,不要去乱碰。
地面传销是高强度、高密度的营销方式才把关系转换成了金钱。线上这种蜻蜓点水的方式就很难做到,强度稍微一高,人家就把你取关了。
既然微商是以关系为中心做销售,那么,关系可否转换成金钱?
关系与买卖
我原以为银行只是一个有关金钱的信息中介,甲有钱,乙需要钱,通过银行这个中介机构才实现了信息沟通,存款、贷款。
后来,我发现我想的不全面。假设甲乙相互认识,而且都知道甲有钱乙需要钱,双方还是会通过银行实现自己存款、贷款的目的。当然,也有一些民间拆借。事实上,越是原始经济民间拆借的情况越多,越是现代经济,通过银行这个信用中介交易金钱的比重越大。
传销和微商绝对不会说他们实际是把关系转换成金钱,而是说给亲密的人以发财机会,使用更好的产品。但宣称的东西并不能让“下线”相信,除非商品非常稀缺,价格又严格管制,才会托人、找关系,找熟人买货,改革开放之前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假冒伪劣泛滥成灾,这时正常的市场秩序被破坏,转而求助熟人交易。
大家的钱会让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还让它吃点差价?为什么大家会上淘宝上而不是朋友圈中买东西?下线和代理到底有啥区别?想清楚这几个问题就想清楚了电商和微商,代理和传销的关系。
大家上银行是因为银行有专业的保证,把钱存到银行不担心银行到期赖账,这是银行一些列专业技能、手段和职能保证的。淘宝和微商的关系前者是广泛匹配,后者是狭窄匹配。比如买一个面膜,在淘宝上选择范围很广,但在朋友圈中就那么一款,即是是同款,购买者失去了选择权仍觉得不爽。再比如,文学作品中、生活实践中,广泛抨击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不好,而实际上自由恋爱未必就真的好,之所以前者遭到广泛抨击,当事人不爽,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失去选择权,虽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但选择范围越大越好,这是心理定势。同时,更多的选择总体上确实能导致更好的匹配。
那么代理和“下线”有什么不同呢?第一直觉的规模差异歧视不是问题,像小烟摊、零售网点也是很小的个体户,送货的人按时送货,最简单的情况甚至也没有什么合同、协议之类的。我觉得其区别关键是专业性和营销强度,以小烟摊、电子产品小卖部为例,虽然他们的销售十分简单,但是,他们对于销售的产品,尤其是销量的估计还是有经验的,他们会尽力销售,但不至于过度推销,这属于平稳商业。但传销的“下线”就不同了,上线、下线更像是一种群众运动,绝大多数“下线”对商品的销售完全是门外汉,任由上游忽悠甚至摆布,上游给他们灌输的都是疯狂的销售策略,他们也会疯狂的销售,疯狂就可能导致很多悲剧与不可控的后果。假如传销变成了一种平稳、平和、理性的销售,并没有什么不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国家是搞传销合法,在中国就不合法,也不能合法的原因。
接下来,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最典型微商平台。
苹果树上可否结石榴
低头族有很大一部分是微信造成的,微信已经成为手机上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软件。2014年2月,Facebook收购一款与微信同款,全球用户数相似的软件WhatsApp,花费了190亿美元。互联网行业内外,无不对微信神奇的成功羡慕嫉妒恨。马化腾说腾讯拿到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就是指有微信这个软件)。前两年,马云看着微信这么火,怕其购物用户被微信旁路,在阿里巴巴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要求人人推广他的同样功能的“来往”。
在即时消息类战争尘埃落定,微信全胜之后,却发现了一个难言之隐。从2011年初上线已经四年多,用户数多,粘性大,应用丰富。但微信不太容易变现,虽然又搞红包、又搞支付,在上面推手游也不错。但终觉还是没有吃到互联网最甜的那块蛋糕。微信想变成金融平台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它上面没有商家。就像阿里若没有淘宝就不可能催生支付宝一样,金融是随着商业走的。传统商业公司和金融是分离的,在互联网上可不一定这样。貌似二者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密。微信已经千万百计的想把商业这个部分做起来,因为这是互联网上真正的甜。又入股京东,通过微信给京东导流,又给腾讯入股的大众点评导流,又折腾微商,搞了很多事情。但所有这些尝试都虎头蛇尾,成效不大。
为什么呢?相信马化腾、李小龙天天琢磨这个世纪难题,叫好只是第一步,目的是为了叫座。
我只能给出我的理解,不敢叫答案。
社交类软件在发展商业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腾讯以此起家,自然对历史情况比我了解太多。
我仅说一点,社交软件的优势是用户彼此之间有相关性,比如我装来往,大家都装微信,我就没法玩。我若装一个购买化妆品的软件,你们装与不装与我无关。社交软件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粘性,令其它类软件羡慕不已。
但是,在这个神一般的优势后面有一个阿喀琉斯之踵,就是用户被区隔成一个个紧密联系的小群体之后,就消灭了商业化的可行性。用户不愿意在狭窄的范围选择商品。读者可能会说,微信也有公共购物平台啊!这我当然知道,我还知道任何一个App应用从技术上说都可以把其它的应用兼容进来,这并非难事。大家手机里面也都装了淘宝,淘宝App也是可以把即时通讯功能做进去的,不用做什么“来往”。这就像宝洁公司做纸尿裤却不做婴儿洗漱用品,而强生做婴儿洗漱用品,却不做纸尿裤一样。理论上行的事情很多,那是因为我们对更细的理论尚不清楚,总之,微信的区隔联系应用锁住了用户,也丧失了自己很多商业上的可行性。
我们都曾经历熔炉,我们都将经历熔炉。
熔炉,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对人构成极大考验,并带来显著变化的关键性事件。
一般而言,熔炉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通常是挫折性事件或不利境遇,甚至是危机乃至绝境;需要一个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度,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并使之掌握人生真正的源动力;会改变一个人,使之具备前所未有的能力与心智模式。
古 典小说《西游记》,从某种角度解读,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熔炉的暗喻小说。早期的孙悟空,象征躁动不安而又充满探索欲的青少年,在天庭恣意妄为,最终被天庭 ---暗喻为威严的成人世界---所收服,并投入了熔炉之中。孙悟空在熊熊燃烧的三昧真火中炼了四十九天后,不但没被消灭,反而炼就火眼金睛,变得愈发强 大,一鼓作气,横扫天庭。但是,孙悟空还是不敌如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熔炉---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当孙悟空再次走出熔炉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精神上的 皈依与使命感,这可以视为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最终稳定下来的过程。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和他的团队又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这象征了人生路上的种种熔 炉。最后,孙悟空历经所有熔炉,修得正果。
以熔炉的视角来看《西游记》,至少会获得以下几点启发,第一,人的一生中,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早晚会遇到熔炉;第二,熔炉会让你倍感痛苦,饱受煎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能走出熔炉,你将变得更为强大。
在 我们对熔炉的研究过程中,曾对101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调研,其中100位认为自己经历过人生熔炉。他们所经历的熔炉各种各样,有人经历了少年丧 父,有人经历了生意失败,有人经历了职业方向迷失,有人经历了性格短板带来的职场挫败……这些受访者普遍认为,自己经历过的熔炉,以及走出熔炉的过程,对 于他们的性格塑造以及人生走向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许 多中国人都会吟诵的孟子的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大意是,上天将要安排重大责任在一个人身上,一定要事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来 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在中国人的内心中,对这样的信念笃信不疑,这使得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有一种格外坚忍的精神。
在 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深处,也同样植有“历经考验,方能走向强大”的基因。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在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一词几乎已经成为了 英雄的同义词。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因其出身而受到宙斯的妻子赫拉的憎恶,后来他完成了十二项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伟绩,除此之外他还解 救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死后灵魂升入天界,众神在商议之后认同了他的伟业,他被招为神并成为了星座。赫拉克勒斯完成的十二项伟业包括:扼死铜筋铁骨的涅 墨亚森林的猛狮;杀死勒尔涅沼泽为害人畜的九头水蛇;生擒克律涅亚山里金角铜蹄的赤牡鹿;活捉埃里曼托斯山密林里的大野猪;引河水清扫奥革阿斯积粪如山的 牛圈;赶走斯廷法罗湖上的怪鸟;捕捉克里特岛发疯的公牛;把狄奥墨得斯的吃人的马群从色雷斯赶到迈锡尼;战胜阿马宗女人的首领希波吕忒,取来她的腰带;从 埃里忒亚岛赶回革律翁的红牛,途中将两座峭岩立在地中海的尽头;获取赫斯佩里得斯圣园里的金苹果;把冥府的三头狗刻尔柏罗斯带到人间,后又送回冥府。
赫拉克勒斯经历的重重考验,象征了人生中需要遭遇的种种熔炉。
总体而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其精神世界的深处,都怀有这样的基本信念:人之成长必将经历熔炉考验;人只有经历熔炉的考验才能成长。
啥叫财务自由?就是钱想花时就花,想去哪儿基本都可以去,想买啥就可可以买(当然不是天天都要买奔驰宝马),这是我们大学毕业时同宿舍兄弟的共同梦想。
而如何实现财务自由?未来十年有哪些机会?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职业-自由职业者已经来了,其实你身边的很多朋友已经是这样的了,比如自由讲师、自由咨询顾问、自由设计师,有的是纯个人单打独斗,有的则是建立一个小工作室;
“做 一个自由职业者,不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无需西装革履,自由与赚钱兼顾,可谓人生一大快事。”很多受访者表示,选择做自由职业者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自 由”--自由决定工作地点,自由安排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随着自主择业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自由职业者逐渐从保守观念中的“不务正业者”转变为令 人羡慕的“不受束缚者”。
当然,这种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职业者们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因此,这种自由并不随便,而是有计划、有安排的自由。
哪些人合适做自由职业者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自由职业者,做自由职业者最核心的前提就是你得有一技之长!同时必须具备非常好的自控力,因为自由职业者意味着没有考勤,没有人再强制你上班,没有人给你做考核;自由职业者最核心的
做 自由职业符合现在年轻人的个性,上班由,多劳多得,凭借自己兴趣去全面发展,从而得到幸福感。当然任何一个平台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对于期望不大以后打算 转行的年轻人来说,要做好知识储备,以备职业规划的顺利发展。不管怎样,给自己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即使以后想要转型,也能做到稳而不乱!
美国已拥有1600万自由职业者
在美国劳动大军中,自由职业者和独立工作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据预测,美国已经有1600万名自由职业者和独立工作者。招募机构MBOPartners预计,如果现有趋势持续,那么在2020年之前,美国自由职业者和独立工作者的人数将进一步攀升至6500万人。
求职网站FlexJob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萨拉&萨顿&费尔表示:“自经济衰退以来,那些从事自由职业的人数将开始持续攀升。传统工作给予的安全感已经丧失,这主要是因为全职工作不再给予人们充分的保证,正所谓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千禧世代的工人都开始转向自由职业,且已经发现这一职业的优势。”
萨拉&萨顿&费尔表示:“自由职业的机遇往往比人们设想的还要多。”对于那些考虑当全职自由职业的人,萨拉的建议如下:
1.这是你自身事业的开端。萨拉&萨顿&费尔表示:“很多自由职业者都并未意识到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小事业。大家所需要的是基本的商业技能。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的平面设计工作。成功同时还意味着营销自己,与客户进行交流,在项目上展开合作,向客户支付,缴纳税收。知晓自身的优缺点。”
2.合理掌控时间。“必须管理好自己。多个项目开工意味着将与截止期限赛跑,合理安排和管理技能是十分关键的。”
3.设置合理的费率。“不要贱卖自己。在需要什么东西才能物有所值方面应该更加现实。”
美国自由职业者的价格
时薪(美元/小时)
配声(声音表演)
Ruby programming
谷歌网站优化
亚马逊网络服务
建立数据库
Python Programming
Django 框架开发
用户体验设计
销售APP开发
标牌包装设计
搜索引擎营销
手机APP测试
1月1日~5月31日的数据,来自Elance.com 和 oDesk.com的数据库
20 年后,赚钱依然不重要
亚马逊又一次说服投资者,赚钱不重要。
上周末,亚马逊公布了 2014 年第四季度财报。2014 年的最后 3 个月里,亚马逊销售额达到 293 亿美元,盈利 2.14 亿美元。
对于市值 1700 亿美元的亚马逊来说,这点利润实在算不得什么,苹果同期利润是 180 亿。
但投资人已经满意了,华尔街早先的平均预期不过 8000 万美元而已。更重要的是,集合亚马逊几乎所有数字业务的 Prime 会员服务,也在全球获得近 5 成的年增长。
亚马逊最后一季度的表现打消了随 Fire 手机惨败和之前两个季度巨额亏损而产生的质疑。过去一周时间,亚马逊股价在 300 美元的高价上又涨了将近 1/4。
在亚马逊成立的第 20 个年头,贝索斯再次成功说服投资人放弃短期收益,支持自己继续烧钱。
1994 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举家搬到西雅图,在车库里筹建在线书店 amazon.com。20 年后,亚马逊已经成长为一个市值 1700 亿美元的全球电商巨头,平均每天卖出 2.4 亿美元的商品。它的商品也远不仅仅是书。过去一年里,亚马逊将开发 4 年的 Fire 手机推向市场、以 9.7 亿美元高价收购游戏视频平台 Twitch、请伍迪&艾伦拍电视剧、做了个实体的 Siri、开始 1 小时送货上门……
不过今天的亚马逊和 20 年前那家刚起步的书店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所做的一切依然围绕着卖东西:卖更多类型的商品,不管是数字还是实物;压低商品价格,即使和出版社直接冲突;更快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自行车、出租车和无人机都可以是工具。
另一件不变的事是不赚钱。20 年里,亚马逊维持着惊人的增长,和几乎可以忽略的利润。今天的亚马逊依然像一家发展初期的公司一样,不考虑赚钱,将自己的全部收入用于开辟新的市场与业务当中。
钱的去向:将送货时间压缩到 1 小时
今天,电商和线下零售业谁是未来早已不是问题。不但连锁书店已近消亡,沃尔玛、百思买也停下全球扩张步伐,回头调整经营策略。
在将零售往线上迁移过程中,亚马逊试图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是送货时间。这也是实体商店为数不多的吸引力之一。
2014 年 1 月,亚马逊的一项关于配送的专利曝光。利用多年积累的消费行为数据,亚马逊准备预测用户的购买,在接到订单之前将货物调配到临近的配送中心。
2014 年 9 月,亚马逊开始利用美国邮政的货车网络调配包括食物、奶制品、书籍、电子游戏在内的 5 万多款日常用品,确保最迟次日早上送货上门。
2014 年 10 月,亚马逊通过 Flywheel 应用在旧金山和洛杉矶召集空闲的出租车为顾客送货。
2014 年 12 月,面对监管限制,亚马逊威胁将自己的无人机送货研发迁移到海外。
2014 年 12 月,亚马逊公布第 8 代配送中心。能够自动搬运货架的 Kiva 机器人成为当中的明星。整个圣诞购物季,亚马逊在美国的 10 个配送中心共启用了 15000 个机器人。在这些机器人的帮助下,配送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一小时可以处理 300 个订单。
2014 年 12 月,亚马逊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推出 1 小时自行车送货上门的 Prime Now 服务。Prime 会员可以获得 7.99 美元/1 小时或者 2 小时免费送货上门。这项业务目前支持超过两万种商品,将会被推广到更多城市的中心区。
2000 年,亚马逊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 Kozmo 的公司。Kozmo 同样承诺在一个小时内送达书、食物、咖啡、游戏等日常用品。最终由于扩张过快、消费群体有限等原因,Kozmo 在 2001 年倒闭。Kozmo 的倒闭也是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一个经典案例。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普及,在线购物已经不再是几百万早期网络用户的新鲜玩具。
亚马逊也已经在全球建成了一个庞大的配送网络。目前亚马逊在北美有 75 个仓库,15 个在建。在亚洲则是 33 个仓库,2 个建设中。全球范围内它至少有 155 个仓库,占地约 900 万平方米,是 12.5 个紫禁城的大小。
14 年后,亚马逊回头去做 Kozmo 没做成的事。不过这一次,它有了更多钱可以烧。
钱的去向:卖更多商品,特别是数字内容
2014 年里,亚马逊一共收购了三家公司,分别是游戏制作公司 Double Helix、数字漫画服务 ComiXology、游戏视频直播平台 Twitch。当中最贵的 Twitch 是亚马逊花了 9.7 亿美元从 Google 手中抢来。
这三个公司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在提供数字内容,与实体商品无关。
比游戏和漫画更烧钱的数字内容是视频。根据贝索斯在财报中的说法,亚马逊过去一年仅仅在视频服务 Prime Video 上就花了 13 亿美元。
13 亿美元花在哪里?
亚马逊一方面自己投资电视剧制作。《透明人生》、《阿尔法屋》、《丛林中的莫扎特》都来自电商巨头旗下的亚马逊工作室,《透明人生》刚刚拿下 2015 年的两个金球奖。
另一方面,亚马逊在购买电影和电视的版权时开始坚持独家授权。1 月底,当 BBC 在续约谈判中拒绝将电视剧独家授权给亚马逊之后,亚马逊中止了合作。包括 Doctor Who 在内的大部分 BBC 内容将从亚马逊的视频服务中消失。
过去一年,亚马逊已经通过拿到《汉尼拔》、《24》等知名电视剧的独家使用权,将它们从 Netflix 等竞争对手的片库中抹掉。
当中大部分内容并不直接出售给消费者,而是打包在一起提供给 Prime 会员。
从目前来看,亚马逊的数字内容策略是成功的。按照财报公布的数字,尽管会费从每年 79 美元上调到 99 美元,Prime 会员数量过去一年在全球范围还是增长了 53%。
未来一年,亚马逊在内容投资上将更为激进。上月,亚马逊宣布签下伍迪&艾伦拍摄电视剧。几天后,亚马逊进入电影市场,宣布将在未来一年拍摄 12 部走进电影院的中低成本影片。
算上音乐、视频和游戏。亚马逊在 2014 年为数字内容花了至少 24 亿美元。
有些部分还很年轻,有些却已经老了
亚马逊去年已经为游戏、视频和音乐烧了至少 24 亿美元。这笔巨额投资是为了拯救已近暮期的业务。
“亚 马逊不断创造新的业务线。刚开始的时候,就像所有新的生意一样,会产生亏损。但亚马逊不靠什么‘神奇的按钮’扭亏为盈——他们只是继续增长、继续调整,就 像所有生意一样……换句话说,亚马逊由基于同一个平台的一大堆不同的电商创业团队组成。”硅谷投资人 Benedict Evans 在此前的一篇文章里总结道。
对于做书起家的亚马逊来说,书、音乐、DVD 和游戏构成的媒介业务便是它最成熟的业务,利润的重要来源。亚马逊将自己的收入分为三大类:媒介(书刊杂志、CD、DVD、游戏);电子设备和其它商品;其它(目前主要是 AWS 云计算)。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亚马逊的媒介业务的增长已近停滞
多年来,媒介业务赚到的钱被用于补贴刚刚起步的新业务,驱动着亚马逊进入一个又一个国家、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
但随着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发展,书、音乐、游戏、视频都在抛弃纸和光盘这样的载体,转向在线消费。支持亚马逊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的一块迟早会消失。
除了 Kindle 正在全球稳步蚕食纸书市场以外,游戏、音乐、电影和电视,亚马逊都还是追赶者。
AWS 终于不再是水下的冰山
2014 年财报营收会议上,亚马逊将从下一个季度开始,公布 AWS 云计算业务的数字。AWS 是目前亚马逊最充满活力的业务,它所在的“其它”业务在过去四年是亚马逊增长最快的部分。
在亚马逊所做的事当中,为企业用户提供计算资源的 AWS 业务是唯一一个不那么亚马逊的东西。不过它的起源也和卖东西直接相关。
“我们最初的计划是将亚马逊的商品数据库开放出来,让开发者通过互联网调用里面的商品信息。”2002 年便加入亚马逊为 AWS 做准备的亚马逊首席云计算技术布道师 Jeff Barr 在去年年底的 AWS Re:Invent 大会上告诉《好奇心日报》。
亚马逊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并未走下去,而是进化成了 AWS——全球第一个商业化云计算服务,将亚马逊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租用给其它企业和开发者。
AWS 在 2004 年发布、2006 年正式商用。但亚马逊在财报中并不公开这块业务的情况,而是将它的收入与其它业务混在一起。亚马逊的做法避开了微软、Google、IBM 等传统企业服务和云计算巨头的注意力。直到 2010 年,微软才开始调整策略和 AWS 直接竞争。而 Google 则要等到 2012 年。
直到 2014 年,AWS 是云计算的游戏规则制定者,Adobe、NASA、Netflix、中央情报局都是。它最核心的计算和存储服务依然维持着接近 100% 的年增长率。
数字入口没有起色
一年数十亿美元投资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数字消费的入口。
收购数字漫画应用 ComiXology 之后,亚马逊对外宣布的第一个改变便是拿掉 ComiXology 在 iPhone 应用里内置的商店。读者如果想购买漫画,必须登录网页下单。
这项调整的背后是苹果的限制。2010 年,苹果调整付费政策,要求所有通过 iOS 应用销售数字内容的公司必须使用苹果 App Store 的支付流程,并将收入的 30% 付给苹果。卖书、音乐、视频甚至连新闻都包括在内。
对于自身需要花钱购买版权的亚马逊来说,分 30% 意味着无利可图。在苹果新政策启动后,亚马逊拿掉了 Kindle 应用里的商店。之后它的所有数字内容都只能在网页上购买。
Google 自己的 Android 应用商店 Play Story 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分成方法,从任何应用销售或应用内数字商品的购买中提 30%,只是目前没有苹果那么严格。
因此我们看到亚马逊在 Android 基础上拿掉所有 Google 服务定制了 Fire OS 系统。并在过去一年先后推出 Fire TV 电视盒子、新款 Fire 平板以及 Fire 手机。
特别是 Fire 手机。对亚马逊来说,Fire 就是一个入口、苹果和 Google 无法染指的入口。
根据 Fast Company 早先的报道,过去 4 年里,贝索斯自己控制着 Fire 手机的所有细节和功能的研发。
但亚马逊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次努力还是失败了,上市第一个季度便造成 1.7 亿美元损失。面对苹果的精致产品,Fire 手机既不够好、也不够便宜。
现在看来,失败的还不只是手机。曾经一度表现不俗的 Fire 平板同样境况不佳。根据 IDC 最新公布的数字,2014 年最后一个季度,亚马逊仅仅售出 170 万部 Fire 平板,大约一年前的 30%。
此次下滑发生在亚马逊拿出 99 美元低价平板之后,标志着亚马逊在平板市场持续多年的低价差异化策略失败。
未来:积累 20 年的护城河正被手机购物填上
Fire 手机和平板的失败暴露出的一个问题是亚马逊不知道如何带来好的交互体验。
随着购物从网站转向手机,这将会成为一个问题。
作为在线购物的先驱,亚马逊在输入网址的时代通过搜索、分类、评价系统、机器算法调整价格、导流提成等细节建立了难以追赶的先发优势。
但手机不同,用户不再需要记一个新的网址、往往看不了几条评论、更不会在几寸大的小屏幕上设置复杂的排序规则。
用户会更快更冲动地根据照片、定价和品牌下单。
在这样的环境下,亚马逊的防线不再坚不可摧。比如在亚马逊最为稳固的美国市场,亚马逊 2 月 2 日在整个 iPhone 应用商店免费应用的下载排名是 47。离它最近的新兴移动购物平台是一个名为 Wish 的应用,在总榜排 64,二者相差 17 名。
Wish 只是一个成立 4 年的新兴移动购物应用,通过一个简单、清爽的用户界面将中国等地的便宜商品卖到美国。它没有一个庞大的搜索引擎团队、也没有积累 20 年的评分系统、甚至不能保证 3 天送货上门。
但这并不妨碍 Wish 靠着不足 8000 万美元的融资快速缩短自己与亚马逊的差距。仅仅一年前,Wish 在 iPhone 应用商店距离亚马逊还有 100 多名。
不久前,库克在苹果营收会议上称 2015 年将是 Apple Pay 之年。去年 9 月推出以来,已经有 750 多个银行及信用合作社支持 Apple Pay 的服务。在这项服务推出的 72 个小时,就有 100 万张银行卡在它上面激活。
即便按照比较乐观的估计,Apple Pay 对于苹果来说也不过是一个 10 亿美元的生意,对于苹果来说是个小生意。
但 Apple Pay 对于亚马逊却是个坏消息。Apple Pay 的推出意味着 iPhone 上的移动应用,不再需要自己构建复杂的支付平台、验证信用卡信息——这一切都被苹果解决了。
在 Apple Pay 的支持下,手机购物被简化成按一次指纹就能完成的简单操作。任何一家手机电商创业公司在支付便捷方面,都可以和亚马逊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支付曾经是亚马逊通过 One Click 专利构筑的护城河。
一切才刚刚开始
“线上零售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一系列公司将从中获利。我们对目前的进展感到满意,对即将去做的事更是激动万分。”
1997 年上市后,贝索斯在给投资人的信的结尾写下这句话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
Forrester Research 估算,在电商起步最早、互联网早已普及的美国,2014 年线上销售额达到 2940 亿美元,占整个零售业的 9%。
对于想要取代实体经济的亚马逊来说,还有 91% 的市场尚未攻克。如果 1955 年,刚开了第 9 家店的麦当劳选择停止扩张、好好赚钱,那将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在过去 20 年里,亚马逊将赚到的每一分钱投新业务,在消费从线下转向线上的趋势中抓住尽可能多市场份额。
实体零售商已经走向衰落,但亚马逊的挑战并未变少。旧金山湾区大大小小的一小时快速送货服务、耕种十年未见起色的中国区业务、早已霸占智能手机市场的苹果和 Android 厂商。
一切才刚刚开始。
所谓的职业玩家,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就是指专职游戏者,以参加游戏比赛获得奖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也有人认为职业玩家,就是以游戏玩家的身份来获利,其收入包括出售虚拟财产收入、获取比赛奖金等。 职业玩家:分官方、民间两种
所谓职业玩家可以被如下分类:官方的即指包括游戏测评人员、游戏代言人等等领取官方工资或者说报酬的职业玩家。民间的即指与官方无任何经济关系,仅仅依靠自己在游戏中的地位或者说造诣,从游戏中谋取经济回报的职业玩家。 现状:收入可达5000元/月
职业玩家在国外并不算新鲜,但绝对是一个吃香的职业,它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而出现。职业玩家要负责公司游戏软件在上市前的游戏测试,然后撰写测 试报告,测试时间多是3个月,在外国为半年,每天大概工作8~10个小时。一般来说,软件公司的职业玩家都是兼职的,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但有一个共同 的嗜好———玩网络游戏。玩家们在乎的不是报酬多少,而是新游戏让他们先玩是一种很“炫”的感觉。
记者采访了职业网络游戏玩家和网络游戏工作室。据了解,由于网络游戏装备有价有市,一般有钱但又没时间的狂热玩家就会来买职业玩家的账号、装 备。这催生了一批以玩网络游戏为生的职业玩家,通过在游戏中“练级”再售卖自己拥有的虚拟角色账号、货币及装备,转换成现实世界的人民币。网络游戏玩家中 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从代练、销售游戏账号,到专门靠卖游戏中的装备赚钱,再到点卡、游戏币交易,游戏中的每个环节都产生经济价值。
据记者了解,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每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元,而一些专门靠赚游戏币为生的游戏工作室甚至月收入过万元。
其实,职业玩家不光是做测评,还可以参与策划、开发,撰写游戏心得、管理游戏论坛、编写游戏软件程序、代理游戏公司销售活动、充当游戏形象代言 人等。将其算做是一项职业无可非议,它给挖空心思玩游戏的人创造了另一种职业生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工作、娱乐两不误。做人要有“人品”,而玩 网络游戏同样要有“游品”。 局限:不能作为终身职业
现在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你不可能靠做职业玩家过一辈子。职业玩家的存在,有个人自身的价值和市场的需求,这一行业知识和技术更新太快,有精力、 有体力、有激情的年轻人才能做得好。即使是现在选择了从事职业玩家的工作,最多也就干两三年,因为会有技艺更高的人把你打败。这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不 可能一生都在紧张的气氛中度过。
2015年1月下旬的一天,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1931剧场内,红毯、灯光和尖叫不断的粉丝团,俨然一个明星云集的盛典。这场由YY娱乐主办的全国 网络草根艺人年度颁奖典礼,吸引百余名网络主播出席。除了主播与粉丝现场互动外,颁奖典礼还在网上直播,逾200万用户实时观看。
光鲜、热闹、土豪,是这场颁奖典礼的标签,背后却有许多心酸和无奈,“心中还是有一个明星梦,最大的希望是能站在现实的舞台中央,享受灯光和尖叫。”一位90后主播道出不少人的心声。
公务员辞职当主播
80后“土哥云姐”靠着“夫妻档”的特色,在网络草根歌手中脱颖而出。
“土哥云姐”是网上粉丝送给两人的外号,“我们只是两个喜欢唱歌的年轻人,因唱歌结缘,也因唱歌有了现在的生活。”32岁的“土哥”说得实在。
2010 年之前,“土哥”是四川的一名公务员,“闲暇时就在2080公会排麦唱歌”。“2080公会”是YY语音平台上的一个演艺运作组织,网络主播分别属于不同 的公会。比“土哥”小一岁的“云姐”则是北京的一名白领,两人在公会相识,“互相有了好感,开始了异地恋”。在南京长大的“云姐”漂亮精致,“当时两地 跑,父母坚决反对我去四川,没想到他就过来了”。
就这样,时年28岁的“土哥”丢弃“铁饭碗”,成为众多“北漂”当中的一员。“土哥”在北京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工作辛苦,赚得却少,“有一次她想吃饺子,超市里28块钱一袋的饺子,我买不起,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过了近两年的苦日子,夫妻俩双双辞职当起网络主播。
平均每天唱歌30首
2013 年8月23日,“土哥云姐”首次以“夫妻档”形象坐在了电脑前。“那一天只有200多人在线听,现在高峰期有29000人同时在线听。”“土哥云姐”开始 全职当主播,“赚得比以前多,但也够累”。每晚9时至12时是夫妻俩开唱时间,平均唱20-30首歌,对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挑战。“所有新歌都得学,粉 丝点歌如果不会唱就很尴尬。再雷人的歌都得唱,还得唱得好,没准有人喜欢。”
除了唱歌外,还得跟粉丝们交流互动。“我俩就是普通人,不太会聊天,只会说‘谢谢’。”但正是他们这种淳朴不做作,吸引了不少“铁杆粉”。“我们每次都穿情侣衫唱,许多人喜欢这种温馨的风格,这也许是我们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云姐”坦言,当主播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一开始经常被骂,各种声音都有,关了直播就大哭。”但必须直面这样的“攻击”。如今“土哥云姐”脸上已经有了演艺圈明星般的笑容。
一天“三宝”:吃睡直播
吃饭、睡觉、直播,这是90后男孩小水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每天的直播时间只有3-5小时,但闲暇几乎全部被练歌、排舞和想段子挤占。
网络主播路,小水走得曲折。出身农家的他,从小就爱唱歌,可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我爸希望我能去考公务员,过安稳日子,可我不愿意”。父母终究拗不过孩子,靠跑货运养家的父亲同意让他去北京学音乐。
机遇终于来临。在一次韩国SM公司的选秀中,小水有幸入选,成为一名练习生。“去韩国得先交16万,我压根没那么多钱。”姥姥把所有的积蓄偷偷给了他。
网络开唱走出抑郁
命 运总是爱开玩笑。一个月的封闭式练习,小水吃尽苦头,没跟家里联系,家里也没来电话。“直到公司又通知交钱时我打电话回家,才知道父亲出了车祸。”他赶紧 回国照顾父亲,韩国练习生的名额被人替代。真正压垮他的是不久后姥姥的离世,“当时她就那么躺在那里,一直握着我的手,她始终不放心”。
接二连三的打击后,小水被诊断为重度抑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络平台上开直播间唱歌,效果还不错,“心情顿时就开阔了许多,下决心走这条路,说不定哪天就出道了。”年轻男孩心中的火焰重燃。
飙高音邻居多次报警
羽毛、亮片、假发,这是小水直播的必杀技。凭着娴熟的男女声转换,加上夸张的动作,小水很快成为直播间里的“红人”,每天都有一大群粉丝等他上线,收到的既有真诚的鼓励也有恶毒的咒骂。“有时为制造效果,我得啪的一声摔地上,又得突然往后倒,腰和膝盖上全是伤。”
艰难不仅于此。小水告诉记者,因为晚上开播,唱高音时会扰民。邻居对他的意见特别大,甚至多次报警,“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搬了3次家。”如今的小水住在一个地下车库里,自己花钱装了隔音板。
小水现在已是拥有300万粉丝的“人气主播”,在他心里,明星梦一直都在。他告诉记者,不久前他曾花15万自己做了一张专辑,里面有三首翻唱歌曲,“我最大的希望是拥有一首自己的歌,实现那个我盼了很久的梦想”。
网络主播是啥?
网络主播是通过视频聊天软件同步在线表演才艺,如唱歌、跳舞、主持,或者游戏竞技直播、解说等。观看视频的网友可以为主播购买网站提供的虚拟礼物,主播按照虚拟礼物的价格与网站、公会分成,以此谋生。粉丝中“土豪”越多,主播收入越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怎么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