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纺织产业的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正在进行深入调整,有了解情况的嘛?

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四川纺织工业发展探讨--《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四川纺织工业发展探讨
【摘要】:
我国纺织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纺织工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制约了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的经济结构与之适应。我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通过调整将使我国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对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研究,有助于对纺织工业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对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对纺织工业的发展有坚定的信心。
本文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状况的回顾,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目标和国外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情况,就我国正在进行的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进行探讨,并就我国纺织工业以及四川纺织工业的发展提出参考性的建议措施。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分析了纺织工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出口创汇、就业和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我国纺织原材料、纺织工业的产量和规模、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矛盾与问题。总量失衡是突出的问题,而导致纺织总量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低水平生产能力长期过剩。纺织行业生产能力长期过剩也与行业自身的一些特点有关。
第二部分,我国纺织工业的SWOT分析。在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地位与作用和纺织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对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从外部宏观环境看,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增长,全社会对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予以充分WP=3理解和帮助,有着宽松的外部宏观环境。纺织工业的调整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政府的政策扶持,纺织品需求稳步增加,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等。但同时国内买方市场格局初步形成,需求结构出现剧烈的变动,高档次纺织品需求猛增,低档次纺织品需求急速下跌。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纺织工业的竞争力,正加强高新技术对本国传统纺织工业的改造,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纺织工业面临着全方位的竞争。随着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的发展,我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在减弱。
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纺织工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具有上中下游结合配套的生产能力,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对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能够生产棉花、羊毛、蚕茧、苎麻、亚麻等各种纺织原料。我国有12.5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村人口,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同时我国纺织工业还存在着开发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不高等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我国纺织工业的竞争力。
第三部分,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思考。结合前面对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状况和纺织工业SWOT的分析,首先论述了我国纺织工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要求,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国企脱困的要求。不同的产业结构状态实质上代表着不同的资源配置状态,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资源是稀缺的,要使有限资源充分发挥效率,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结构作为基础,通过结构的不断优化和高级化达到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我国纺织工业在规模上已是一个纺织大国,但纺织工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整体效率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减弱。因此,从着眼于对纺织工业进WP=4行结构调整,使之合理化和高度化来促进经济发展,就会避开外延式的数量增长方式,实现结构不断升级、效益逐步提高的经济发展。
其次,从横向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达,高新技术领域层出不穷的状况下,传统纺织工业的调整与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启示:纺织工业是永恒产业,但是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使之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技术进步是纺织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为纺织业的发展拓展出新的空间;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显示出纺织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从纺织工业的产业政策、技术进步、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对纺织工业的调整与发展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纺织产业政策涉及财政、金融、外贸、土地、人员等方面。产业政策为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今世界纺织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0【分类号】:F426.8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培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阚莹莹;[D];黑龙江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万鹏;[J];中国纺织;1998年01期
陈红卫,邬关荣;[J];中国纺织;1999年02期
,曹霞;[J];中国纺织;1999年11期
杜钰洲;[J];纺织信息周刊;2000年06期
吴广峰;赵峰;;[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1999年04期
窦钰;[J];江苏纺织;1998年Z1期
吴震世;[J];江苏纺织;1999年Z1期
张魁城;[J];天津纺织科技;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晓虎;;[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2期
陈蓉芳;;[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李小梅;成爱武;姚璐;;[J];山东纺织经济;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亚平;闫俊;;[A];中国入世湖北怎么办——加入WTO对湖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C];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玉;[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刘迤涓;[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陈蓉芳;[D];东华大学;2004年
许可;[D];吉林大学;2004年
毛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张莹;[D];吉林大学;2006年
盛杰;[D];吉林大学;2007年
徐皎;[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李海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谢晓鸣;[D];南昌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邹长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胡德仲,唐淑娟;[J];纺织信息周刊;2001年24期
谢立仁;[J];纺织信息周刊;2003年09期
张巍;;[J];纺织服装周刊;2006年41期
许益存,韩树明,张立明;[J];中国农机化;2003年04期
林如求;[J];福建轻纺;2002年03期
周秋红;[J];黑龙江纺织;1997年03期
孙培珍;[J];黑龙江纺织;1997年04期
李淑华;[J];黑龙江纺织;1998年01期
李淑华;[J];黑龙江纺织;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宏曼;[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黄振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田戊戌;[D];重庆大学;2006年
张连清;[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李祥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赵晓倩;[D];吉林大学;2007年
徐浩;[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研究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16:19:0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听说现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正在进行转型升级,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有了解的说说看嘛?_百度知道
听说现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正在进行转型升级,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有了解的说说看嘛?
我有更好的答案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以全面创新为动力,推动高质量供给,满足高质量需求,实现高质量配置和高质量投入产出,创建具有专业市场特色的“高品质、多品种、创品牌、快反应”的体制机制。
还有其他更加具体的信息吗?
你可以看看尚善德资讯,或者百度一下。
采纳率:74%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纺织服装产业结构 调整与升级的六大途径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付保宗
  我国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动因包括来自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的压力,近期调整与升级需要从强化产业链合作,转变发展方式,借力奥运、世博等国际活动加速品牌建设等六大途径共同努力完成
  文/付保宗
  尽管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行业发展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以数量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粗放模式,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日渐突出。
  我国纺织服装业横向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市场呈现一定程度的供求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失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其一,初加工产品增长过快。从纺织产业细分行业结构看,首先表现为纺织、化纤等产业中初加工能力相对过度增长导致产业过度竞争的风险。2000年到2006年,我国纺织工业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速高达50%左右。部分地区和企业片面追求规模、产值的高增长,盲目铺摊子,“同构性”发展。从投资结构看,纺织产业链中的棉纺、化纤等上游初加工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75%以上,使同期棉纺、化纤产能迅速扩张,到2006年底,棉纺能力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聚酯、化纤产能增长3倍左右。
  其二,染整行业水平不高影响高档面料供应。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纺织品深加工的很多关键领域仍然处于劣势,部分高档产品仍需进口,如高档面料、高档地毯和无纺布等纺织制成品。目前我国出口的中高档服装中60% 的面料依赖进口,2006年进口面料金额达89.5亿美元,同时进口面料的平均单价总体上高于出口面料,如2006年我国棉布、化纤、毛织物面料的进口平均单价分别比出口平均单价高0.34、0.38和2.17美元/米。面料的外观主要取决于染整环节,而染整环节一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瓶颈,存在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后整理水平低等问题,致使面料外观缺乏特色,档次低,功能差。目前我国印染行业中,仅有少数企业在色差3-4级以上的产品合格率能达到80%,大多数企业只有50%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已经达到90%。
  横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第三方面是,三大类最终纺织品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纺织品从用途角度可分为衣着用、产业用和家用。从长期看,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的需求增长也日益加快,而我国当前的产品供应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大约3/4的产品是用于衣着生产的,只有不到1/4是后两种用途,装饰类、产业用纺织类产品供应相对不足。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出口类别可以看出上述结构状况。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服装出口占64.47%,产业用纺织品占22.91%,而同期的进口则呈相反趋势,在进口中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则达到了84.26%。
  纵向产业链结构不利于产业效益提高
  从纵向产业链条来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的各部分发展不平衡,整体架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即在中间的生产加工环节优势较为明显,而在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能力相对薄弱。在现阶段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日益专注于纺织产业链的两端,即前端的原材料生产和产品研发以及末端的深加工和市场渠道。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利润附加值、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部,受到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更多的是用OEM生产方式,生产商在全球纺织品价值链中仅占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大多被进口国垄断,都落入位于产业链两端的发达国家手中。
  此种产业优势结构的可替代程度很高, 市场竞争激烈,很容易为其他国家取代, 引起“微笑曲线”的下移,也就是利润率呈现下降。从世界名牌的发展轨迹来看,要实现产业升级应该采用原创设计生产(ODM) 和自有品牌生产(OBM) 方式。
  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进入关键时期
  根据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下世界纺织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原因如下:
  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国际市场上,全球纺织品市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跨国产业链中制造国低端地位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产业价值链内,“微笑曲线”不断下移,也就是利润从产品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销售环节等上、下游环节的转移将会继续。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正在以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挤占我国纺织品的海外市场。
  中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更廉价劳动力和贴近主要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已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纺织品原先以劳动力和土地等作为国际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在国内市场,纺织服装业也面临考验。低端产品供给相对过剩的矛盾始终存在,另一方面,出口压力的增大将迫使企业转向内销,从而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
  来自资源环境和要素的约束。首先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增强。在国际上,环保、绿色、循环经济现在领先的发达国家都已经起步。在国内,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与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纺织服装产业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粗放型发展有更大约束。其次是原料及要素成本上升的趋势难以逆转。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近年来,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工资成本上升压力很大,给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我国纺织服装业在OEM 阶段,国外贸易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的同时,给我国带来了能耗、污染等大量的负“外部性”,而国外公司却未能承担这些成本。
  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六大途径
  我国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问题涉及诸多因素,需要从不同角度共同努力完成。
  第一,要顺应市场潮流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国际国内需求的变化,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应以“多渠道、多元化”发展作为应对市场需求调整的思路,保证既有内销也有外销,并在国际市场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和开拓内销市场。
  第二,提高技术和人才供给水平。国内方面,应着力提高技术和人才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 在国际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去”战略,充分运用国际要素资源提升产业水平。如目前,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土耳其等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成为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建厂的起始目的地。
  第三,强化产业链合作关系。企业、协会、政府应积极打造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发挥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协同作用。
  第四,转变发展方式和企业竞合关系。纺织服装企业必须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方式,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产品的贸易增长方式上应该由过去过多依靠价格竞争向依靠质量、品牌、设计占领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份额转变,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加快经营管理创新,实现纺织服装业由量向质的转变。
  第五,政府着力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着力改善由于劳动保障、环保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平衡,而造成的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状况,避免地区间低水平层次竞争和不规范市场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和合理疏导,引导、规划和培育纺织服装市场的成长。
  第六,借力奥运、世博等国际活动加速品牌建设。
  总之,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纺织服装企业、各相关中介组织和政府等主体需要共同努力,从不同的侧面不断探索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途径。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孙琛)
08-06-06 15:39·
08-06-06 07:34·
08-05-29 08:43·
08-05-21 10:10·
08-05-21 07:40·
08-05-12 11:18·
08-05-06 10:13·
08-02-20 12:54·
08-01-04 11:21·
07-10-30 18:29·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纺织工业发展规划(年)内容是什么?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明显提升,在全球纺织产业中地位进一步巩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成纺织强国的冲刺阶段。为促进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创造竞争新优势,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
1.规模效益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8.5%、9.2%和11.5%,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70714亿元,利润总额3860亿元;全行业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5.1%,2015年达5300万吨,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5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6.6%,2015年达到2912亿美元,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同类贸易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持续深入。2015年,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调整为46.6:28.1:25.3;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化纤比重达84%,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由2010年的74%提高到2015年的76.9%;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新兴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达到23.2%,比2010年提高6.4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持续加快,纺织工业技术、标准、产能、设计、品牌、营销渠道等国际合作全面开展。
3.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4年,大中型纺织企业研究与试验(R&D)经费支出257亿元,比2010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为0.67%;有效发明专利数5381件,是2010年的2.3倍。“十二五”期间,人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左右;1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碳纤维、间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海洋生物基纤维等实现技术突破;信息化集成应用及智能制造形成若干试点示范。
4.品牌建设有效推进。“十二五”时期,全行业品牌意识进一步提高,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与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服装大奖、中国国际时装周、各地服装节等活动连续举办,纤维、面料、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和发布,《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品牌发展报告》发布等,推动了行业品牌发展。目前活跃在国内市场的服装家纺品牌约3500个,全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00多个。一批服装家纺品牌在海外建立设计机构和销售网络,中国设计师作品在国际舞台展示交流。服装家纺网上销售额年均增长超过40%,高速增长的电子商务扩大了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广泛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5.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十二五”时期,大量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百米印染布新鲜水取水量由2.5吨下降到1.8吨以下,水回用率由15%提高到30%以上,全面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取水下降以及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再利用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2015年的11.3%。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捡和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启动,“旧衣零抛弃”活动推动了旧服装家纺规范回收和再利用进程。
“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行业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创新投入偏低,创新型人才缺乏,综合创新能力较弱;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国际比较优势削弱;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部分行业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棉花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国内棉花质量下降。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1.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呈现新格局。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和品牌渠道方面优势明显,在高端装备、高性能纤维、智能纺织品服装等领域的制造能力仍将增长。亚洲、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代表的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实施将降低有关国家贸易成本,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纺织业呈明显上升趋势。“十三五”期间,全球纺织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调整,尽管我国拥有全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但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紧迫。
2.国内外纺织消费市场蕴含新空间。人口增长和经济复苏将支撑全球纤维消费需求继续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球纤维消费量年均增速为2.5%以上。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等发展红利和改革红利叠加,将推动升级型纺织品消费增长,预计国内居民服装与家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左右。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医疗健康等方面投入稳步增长,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纺织与互联网融合催生新变革。“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深入应用,将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数据、云平台、云制造、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纺织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
4.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局面。“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为促进纺织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机遇。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以及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一系列政策实施,将推动新疆纺织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将增强中西部纺织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球纺织分工体系调整和贸易体系变革加快,将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提升纺织工业国际化水平,开创纺织工业开放发展新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环保技术与标准成为发达国家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围绕化学品安全控制、碳排放等内容的技术性壁垒将有所增加。我国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执政理念和国家整体战略层面,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对印染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要从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度推动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纺织经济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纺织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总体看,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纺织工业将保持中高速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初步建成纺织强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坚持市场导向,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把握个性化、时尚化、健康安全消费新趋势,形成有效供给与消费升级良性互动。
2.坚持创新驱动。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推动技术、管理、生产和经营模式创新,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增强行业软实力,提高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贡献率。
3.坚持优化结构。加快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质量管控和品牌运营能力,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提高产业用纺织品比重,推进纺织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升级。
4.坚持协调发展。坚持行业发展与资源、要素、环境相适应,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行业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国内区域优化与国际化发展相协调,坚持培育骨干企业与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推进,促进行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三)发展目标
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生产制造和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地位,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品牌效应明显、国际合作加强的纺织工业发展格局,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初步建成纺织强国。
1.行业增长目标。“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科技创新目标。“十三五”末,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化融合能力增强,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3.结构调整目标。“十三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比例达到40:27:33;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高品质、功能性、智能化产品比重大幅提升,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快速发展。
4.质量品牌目标。“十三五”末,纺织服装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品牌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品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国际运营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
5.绿色发展目标。形成纺织行业绿色制造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普遍应用,到2020年,纺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循环利用纺织纤维量占全部纤维加工量比重继续增加。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纺织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建设和完善纤维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服装家纺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和应用、军工和民用之间的协作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推进纺织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及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升为企业服务能力。
2.加强行业关键技术突破。把握全球纺织发展趋势,跟踪前沿和高端技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研发。进一步突破高性能纤维高品质低成本技术以及生物基原料和纤维绿色加工技术,突破新型非织造、多种材料多层复合、立体织造等关键技术,推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建筑交通、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技术研发。研究无水少水印染、高速低成本数码印花技术,功能性面料整理技术,大幅提高纺织绿色制造技术及应用水平。加大纺织智能装备(生产线)及智能产品的研发推广,开发纺织专业应用软件.
构建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信息物理系统,推进纺织机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和生产。扩大数控智能加工设备应用,加强制造过程质量监督与检验,提高纺机装备加工质量。围绕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开展纺织加工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开展纺织装备中的专用传感器、纺织装备的多单元协同控制系统、纺织装备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的研发,提升纺织智能装备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加强纺织装备用新材料、机加工、表面处理、热处理等基础工艺研究,提高机器装配水平,提高专用基础件制造精度、性能、寿命。推进纺机智能制造体系架构、评价规范等基础共性标准研究制定。
制定规划任务实施分工方案,落实责任,加强部门沟通协调,保障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加强规划宣传,增强社会各方面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实施效果动态评估,及时掌握实施进度和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推动落实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确保“十三五”末初步建成纺织强国。
       我们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最专业的国情知识互动社区。与你一起分享中国的基本情况。
       我们用知识为中国代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