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二线城市的房产投资进行房产投资,可是,你为什么要追涨

很多大V、楼市专家,都曾分析过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含金量这个问题,包括聊宅小编也不止一次的发文建议大家切勿盲目跟风投资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似乎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但是很奇怪,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库存也去的差不多,也没有出现掉价这些问题,有在老家生活的同学告诉聊宅小编最近WZ哪哪的房子可火,从他描述的语气看来,和生活在二线生活城市的小编对当地的楼市感受没什么两样,一样的对自己脚下那片土地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想象。

既然三四线城市的房子没有投资价值,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打开了这两代人的思维模式,并衍生出其他的投资模式。钱不一定死存银行,也可以存支付宝。大笔钱不一定非要用来炒股和买黄金。从北上广深无数个流传下来买房致富的故事已经润物细无声影响到这些寻常老百姓。买房就是对抗人民币含金量下降的一个简单又粗暴方法。

我们说三四线城市以及再往下的城市没有人口和产业的支撑,购置房产投资从中赚取一笔大差价从此走向人生巅峰有点痴人说梦。但是并非人人都选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远方,他们更愿意相信眼前的事实,这个小城市日新月异,房价也是只涨不跌的,别人都说房价要跌了,其实还在涨,于是抢购商品房。

他们才不会管二手房市场有没有去买?成交量活跃不活跃?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人民币含金量变化的情绪失控。

不知道这次春节回乡的你,有没有发现老家的城市和前些年相比房子像韭菜一样蹭蹭蹭的冒,但是空置率又超高。小到村里,又发现大大小小的地方都开始拆迁,农村的乡镇要大规模拆迁,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大政策引导下,不知不觉城镇化就在进行着。在小城市给父母辈买一套房子,或者寒门子弟读了大学之后,确实在大城市工作,奈何大城市的房子伤不起,结婚的对象又要求市里有婚房,只能就当地的城市买,对于未来是回来还是再置换,走走看吧,农村的贫穷和黄土让人只想进阶。

而目前的三四线城市城镇化仍有很大的空间,于是用购房补贴去抢人,但一二线城市资源和就业机会更丰富。有人如果明白城镇化的轮动逻辑,或许在哪里买房也不至于太为难,也或许就不会在当地买房。

有些三四线城市确实有利可图

同样是三四线城市,挨着省会城市,挨着国家中心城市,挨着北上广深,前途就不一样,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环一线的三四线城市也存在投资价值。

以郑州为例,中牟、荥阳、新郑在全国来看,排不上名次,但是总有些嗅觉敏锐的投资商看到了其中红利,从开发商抢地王,到郑州市区到郊区房价的轮动上涨,每一次事件都让这些不入眼的小区域得到一次加固,直到现在真的撤县(市)改区。

针对一二线楼市的调控政策导致资金溢向三四线,三四线房价上涨,这是这些三四线仍有人抢购房产的逻辑。

过去的一年,领导出面,恐慌性购房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仍然存在。一二线被限购,在这群城市打拼的中产阶级无房人群,有里有钱,怕贬值怕涨价,加之本身老家就在三四线城市,只好回去买,一传十十传百。

本身三四线生活的人挺安乐的,也没有购房计划,结果一群一二线消费能力的人涌过来,毫无防备的也恐慌了。虽然我家小孩才上初中,但是你们这样搞,我小孩以后该买不上房了,赶紧存一套。

包括那些刚入行,准备大干一场的投资者,追涨不追跌。

最后,小编说说自己的看法:三四线城市,涨多涨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把这些涨价变现,进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给你个金砖,一辈子不能花,你也智商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身体却很疲惫。

如果你有一些非买不可的理由,无论三四线还是县城,请你尽量选择地段好,有学校,交通好的房子,即使将来的房价回落,这些房子依然最保值。

在这个时代中,买总比不买好,好的买不起也不知道退而求其次,那么当初你看不起的地方,或许未来有一天你会高攀不起。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收手吧!不要追涨三四线房产了

三四线楼市前景的讨论,越发激烈

乐观派认为,当前三四线楼市需求的释放有其大背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持续;

悲观派则认为,三四线城市是没有未来的,除了留一套房自住,其他的还是及早出手为妙。

和一线、二线楼市相比,三四线楼市一直是沉默的大多数。

直到2016年三四线房价开始快速上涨,媒体的聚光灯才照到这里。在棚改货币化安置、地方去库存、一二线限购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7年三四线楼市持续升温,风头甚至盖过了一线、二线楼市。

三四线楼市关注热力迁徙图(来源:90度地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今年6月底,国开行要把棚改审批的权力收到总行的新闻被广泛报道后,引发了强烈反响。虽然国开行否认了“棚改”全面“叫停”的传闻,但还是收回了地方审批放款权限。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能通过棚改进入三四线的钱,会越来越少。

在这背景下,关于三四线楼市前景的讨论越发激烈。乐观派认为,当前三四线楼市需求的释放有其大背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持续;悲观派则认为,三四线城市是没有未来的,除了留一套房自住,其他的还是及早出手为妙。

割韭菜效应下,三四线楼市能火多久?

在百余个三四线城市中,关注度最高的有哪些?

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三四线热门关注城市TOP10中,5个分布在长三角地区,3个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其他地区仅廊坊、合肥两个城市入围。

三四线热门关注城市TOP10

从分布图可以看到,长三角的楼市影响力在持续扩大。而随着城市群概念的清晰和壮大,未来人群的聚集效应将更加明显,特别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生活水平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

价格方面,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来看,2017年7月之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涨幅长期跑赢70城平均值,远超一线和二线城市。 最新公布的7月70城房价指数显示,在一线、二线新房环比涨幅回落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的涨幅仍略有扩大。

三四线城市还在微涨势头中,而经过一轮普涨,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豫北小城安阳,四川小城眉山,苏北小城淮安,西北小城咸阳等……至少有上百座三四线城市房价超过8000元,直逼万元大关

成交方面,来自上海易居的报告显示,2018年年初至5月15日,一线和二线城市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1%和6%,三四线城市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上升13%。在其重点监测的75个典型城市中,三四线城市的新房成交占比约为37%,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土地供应方面,三四线城市也是逆市而行。数据显示,前8月有20个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金超过了200亿,50个三四线城市超过百亿,且在土地频繁流拍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土地溢价率同比保持平稳,没有出现下降。

近年来,大型房企的拿地重点正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以拥有“三四线城市之王”称号的碧桂园为例,据其2017年财报估算,公司近58%的销售来源于三四线城市。中梁地产、保利地产等,也都成为重点布局三四线品牌房企的代表。

数据下,三四线城市楼市的风头似乎还在继续,不过,随着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利好的逐渐褪去,房企的销售压力也随之提升,转型势在必行;投资者们也不会十分乐观。

业内专家认为,三四线城市在购房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割韭菜效应”,即房地产市场需求释放是没有持续性的。市场容量有限,需求也有限。

三四线楼市房价的这把火还能烧多久?确实需要打个问号。

三四线城市房价这一波上涨,似乎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度推动下的必然。

纵观全国的投资市场,无论基金、股市、P2P、期货、数字货币、甚至是VC等等,绝大多数的投资方向,都是赚少赔多。

而实体投资的房地产业,经历了一二十年的持续上涨,房子不会跌的心里预期已经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如车轮惯性一般推动着房地产前进。不由自主的吸引着大量的资金在这个大池子里沉淀。

只要没有出现严重供大于求,小城市的新房市场很难转冷,加上地方对房地产、土地出让的资金依赖,夹杂着开发商和投机粉丝的操作,共同一步一步推动着房价上涨,可能某一刻他是停滞不前,但拉长线看,上涨是必然

换句话说,因为通货膨胀,因为锚定理论,因为价差,因为大城市的收入远跟不上房价的上涨,因为很多很多,希望房价不涨也是绝对不现实的

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会长久停滞不前,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县城。

只不过是时间、周期、节奏的问题罢了。

抛开周期和对比谈上涨,就是耍流氓

周期是买房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无论一二线,抑或三四线,你都不能无视周期。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王守义十三香闻名的中部小城驻马店,2018年8月的新房房价已经冲击到元/平的区间。次新房虽然普遍在6500+,但相较于16年底3700左右的售价,也着实涨了不少。按照比例来算,甚至达到70-80%的涨幅。

但这令人咋舌的数据背后,隐藏的是持续几年的横盘和下跌。

要知道早在2012年,同片区接近的楼盘已经卖到了3500元,而14年更是涨过了4000元。

细心的人肯定发现了,这小城的房价12-16年4年间几乎没涨过,甚至还出现过回落。没有人能预料2022年的价格是否会和2018年持平。就像没有人预料到,2016年的价格竟然和当初2012年几乎持平。

我们把周期拉长到十年以上,还以这个城市为例,2007年的市区主干道新房均价2500元上下。

换到今日,其中几个品质位置尚可的楼盘二手房售价维持在6000元出头,较差的甚至不足6000元。对比该省的省会郑州,2007年主力楼盘售价基本维持在元左右。如今这一批楼盘,虽有区域价差越来越明显,但低则一万四五,高则一万八九两万。更不用说涨幅逆天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可以说,无论大周期抑或小周期,只要把数据、回报率呈现对比。一切,高下立见。

这座中部小城可能不是三四线城市最经典的代表,但他一定是三四线楼市最真实的缩影。

新房火热,而二手房门店冷清

在三四线城市,流动性是房产利润最大的杀手。

国内的中小型城市,疯狂卖地造城,新房供应量大,产品新,规划新。加上各种政府、单位向新区搬迁,传统城区的二手房出手难度价格远低于二手房。

一面是新房火热,售楼部人头攒动,一面是二手房门厅冷落,尴尬的不行,用冰火两重天形容都不为过。

我们拿二线城市省会郑州为参考:

这是2018年前7个月的新房二手房成交套数详细数据。新房和二手房的平均比例竟然高达4.6:1,三四五线城市的数据可想而知。甚至,某些四线甚至更低阶的县城、县级市,几条街都难见一家二手房中介。

一定有人说,没有流动性都是伪命题,降价就有流动性,二手没有市场,那降价就是了。

但是,你要清晰一点,不少城市二手房均价本就低于新房超过15%,想要快速脱手又要比挂牌均价再低10%以上。连续几次挂牌价格下调,房子出手。本来房价就不算高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县城,算上几年下来的首付本金成本、以及利息,各种税费杂七杂八,时间成本等等,已经把利润抹了一次又抹一次……

种种分析看来,三四线城市楼市目前棚改热度退却,房价已经过一轮普涨,开发商寻求转型,二手市场鲜有问津,而且在经历楼市大环境的政策严控……

还在追涨三四线城市的韭菜们,该停住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线城市的房产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