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核心提示:新政权在推翻旧政权之后,一般都会善待“旧皇族”,而“旧皇族”限对国家不再的哀伤,以及对“成王败寇”的事实无法进行消化的心理,往往都会导致陷在思想的死胡同里无法释怀。杀尽前朝皇族,确实是从刘裕开的先例,皇权对自身法统道统都不够自信。

在有据可考且有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共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奴隶制,二是封建制。不过, 虽然国家体制不同,但是,一个国家的衰亡被一个新的政权或者国家所取代的话,不光是在中国,甚至是在整个世界上都存在着会将“旧皇权”赶尽杀绝的现象。不过,不同的是,“仁”这一思想,自始至终都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之中,所以,新政权在推翻旧政权之后,一般都会善待“旧皇族”,而“旧皇族”限对国家不再的哀伤,以及对“成王败寇”的事实无法进行消化的心理,往往都会导致陷在思想的死胡同里无法释怀。

因此,每个王朝的末代,基本都不能够善终,所以,他们的司法无非两种:一是羞愤而死,一是被新皇族诛杀。前者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末代朱由检,后者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时期的陈国陈叔宝以及五代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也许,中国的这一历史特征,也能够由小及大,可以反映出世界历史在这个方面的特征吧。

夏朝:履癸(桀)被流放,夏王室一些姒姓后裔被迁到杞一带,建杞国

:帝辛(纣)自尽,其子武庚封在殷国。周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诛。周另立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建宋国

周朝:周赧王崩,翌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东周灭亡

:秦二世被赵高所杀,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

:孺子婴(刘婴)被废为定安公,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在临泾被李松杀死。

刘婴(5年-25年2月),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国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公元8年,时机成熟,王莽毒死了汉平帝,逼迫孺子婴让位给他,改号为“新”。王莽随后将刘婴封为安定公,把京城的大鸿胪府改建为“安定公府”,将他软禁在府中。他怕外人以刘婴为幌子起义造反,所以下令不准任何人与刘婴联系,连奶妈都不能和他说话。在漫长的十五年的囚禁生涯里,没人与他说话,没人与他联系,没人教导他读书认字。这就导致刘婴长大后,变成了一个六畜不识什么都不懂的白痴,他连话也说不出清楚,成了一个傻子。

公元24年,刘玄带兵杀入长安。与此同时,平陵人方望聚众数千人起兵想要拥立刘婴为天子。刘婴傻乎乎地在临沂做了几天皇帝。

公元25年,刘玄派丞相李松等人攻入临沂。年仅20岁的刘婴被乱兵斩杀,连尸骨都不知埋在何处。

纵观中国古代帝王历史,谋权篡位者不少。但像孺子婴这般一出生便被人控制,甚至把他逼迫成了一个白痴的事,实属罕见了。

: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商人杜吴所杀。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被起义军战士(商县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就向杜吴问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吴告诉他在“室中西北陬间”,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

:汉献帝禅位于魏,封山阳公,善终。山阳公爵位共历四代,传承的时间比曹魏还长。

最后一个刘协被曹丕贬为山阳公,食邑1万户,位在各诸侯王之上,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一名青阳城,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东南二公里处)。这样,灭亡后,皇室遗民便从洛阳徙居浊鹿。山阳公刘协贬封为公后14年即魏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去世,葬于禅陵(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北),追谥汉孝献。刘协去世后,因太子刘冯早逝,改由嫡长孙桂氏乡侯刘康嗣袭为第二任山阳公。刘康在位51年,代魏后仍旧袭爵为山阳公,直至晋太康六年(285年)去世,他的儿子刘瑾袭爵为第三任山阳公。刘瑾在位4年,于太康十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刘秋袭封为第四代山阳公。刘秋袭爵20年,永嘉三年(309年)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至此灭亡。

魏:魏元帝禅位于晋,封陈留王,善终。;

陈留王国(265年—479年),公元266年冬十二月丙寅,魏帝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邑万户,即宫于邺。己巳,又授予陈留王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永嘉之乱时,陈留王国随晋王朝衣冠南渡,公元326年冬十月,晋成帝司马衍封魏武帝玄孙曹励为陈留王,以绍魏。之后世代相传,历经、刘宋,直至南齐,陈留王国才被废除。

蜀:蜀后主出降于魏,封安乐公,善终。安乐公传两代47年。

蜀汉刘禅:邓艾破蜀,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依汉献帝例,被魏帝封为安乐县公,邑一万户,建安乐国。子孙五十余人皆封乡侯。晋武帝泰始七年,刘禅薨于洛阳,谥“思”。子刘恂袭位,晋末永嘉之乱,被诸胡灭族,安乐国灭。   

吴:吴末帝出降于晋,封归命侯,善终。

吴孙皓:晋武帝太康元年,孙皓降,被武帝封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子瑾封中郎,孙封郎中。太康四年,孙皓卒。

到此是一个分界线,魏晋之后,道德风气败坏,末代帝王皇室几乎无一好下场,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晋怀帝被刘聪俘获,封会稽公,被杀;晋愍帝被刘聪俘获,封怀平侯,被杀。

冉魏悼武天王被前燕俘杀

成汉末主被俘获,封归义侯,善终

前凉悼公降前秦,封归义侯,后南归,善终

前燕幽帝降前秦,封新兴侯,被杀

南凉景王降西秦,被毒杀

西凉末主被北凉围困自杀

北燕昭成帝为北魏所攻,出逃高句丽,后被杀

桓楚:悼武帝篡,败于刘裕,被杀

:晋恭帝禅位于宋,封零陵王,被杀

晋司马德文:元熙二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宋王刘裕。刘裕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位在三公之上、陈留王之下。后,诏零陵王位在陈留王上。居于秣陵,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行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其旧,有其文而不备其礼。宋永初二年九月,刘裕派遣亲信弑司马德文于王府内室,时年三十六。谥恭,葬冲平陵。刘裕又对司马一族痛下杀手,夷全族。之后,刘裕命司马元瑜袭零陵王爵位。零陵国传国至南朝南齐。

宋:宋顺帝禅位于齐,封汝阴王,被杀

宋刘准:升明三年,齐王萧道成命部将王敬率兵入宫逼刘准逊位,刘准泣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随后禅位于齐王萧道成。建元元年四月,萧道成即位,封刘准为汝阴王,全食一郡,以汝阴郡建国,位在三公之上。迁居丹阳,为齐宾,行宋正朔,上书不为表,答表不为诏。宋诸王皆降为公。

建元元年五月,丹阳汝阴王府门外马蹄声杂乱,奉命监视刘准的卫士以为有人欲劫持刘准叛乱,遂将刘准杀害,时年十三岁。萧道成闻听此事后大喜,赐谥“宋顺帝”,刘宋诸王宗室皆被诛灭。十月,封刘胤嗣刘准后为汝阴王,奉宋祀。汝阴国传国至陈。

齐:齐和帝禅位于梁,封巴陵王,被杀

齐萧宝融:中兴元年,萧宝融禅位于梁王萧衍。天监元年四月,萧衍即位,封萧宝融为巴陵王,迁居姑孰,全食一郡。载天子旌旗,乘五时副车。行齐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用齐典,位在汝阴王上。齐室诸王皆降爵。当月,萧衍派亲信郑伯禽到姑孰,送萧宝融一大块生金,逼他吞服自杀。萧宝融朗声说:“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郑伯禽一看废帝如此“配合”,也很高兴,便弄来一大坛美酒。萧宝融神情怡然,大碗大碗狂饮,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郑伯禽上前,掐死了这位年仅十五岁的逊帝。萧衍谥萧宝融为“齐和帝”。

随后,萧衍另立谢沐县公萧宝义袭巴陵王,以奉齐祀。齐宗室诸王在萧衍登极前就以被萧衍杀的差不多了,因此,即位后并没有太大的诛戮。萧宝义因为年幼有残疾,不能说话,因此躲过杀劫,得嗣王爵。巴陵国传国至陈。

梁:梁敬帝禅位于陈,封江阴王,被杀

梁萧方智:梁太平二年,萧方智禅位于陈王陈霸先。陈永定元年十月,陈霸先即位,封萧方智为江阴王,全食一郡,以江阴郡建国,行梁正朔,车旗服色,皆如汉魏故事。

永定二年,陈霸先派亲信刘师知去杀萧方智,萧方智被士兵追杀,绕床而跑,边跑边哭喊:“我不愿当,陈霸先非推我入帝座,现在又要杀我!”刘师知上前抓住萧方智的衣裳,把他一刀砍死。时年十六岁。萧方智薨后,被谥为“梁敬帝”。陈霸先命武林侯萧谘的儿子萧季卿袭江阴王。江阴国传国至陈末。

陈:陈后主出降于隋,封长城公,善终

北魏:魏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

东魏:魏孝静帝禅位于北齐,封中山王,被杀

西魏:魏恭帝禅位于北周,封宋公,被杀

魏元廓:恭帝三年十二月,宇文护逼元廓禅位于侄子周公宇文觉。周闵帝元年正月,周公宇文觉即天王位,封魏帝为宋公。二月,元廓被宇文护所杀。谥“恭”。唐天宝七年,唐玄宗封魏孝文帝十代孙元伯明为韩国公,世袭,为唐三恪。韩国公传国至唐末。

北齐:齐后主被北周俘获,封温国公,被杀;齐幼主被北周俘获,被杀

北周:周静帝禅位于隋,封介国公,被杀

北周宇文衍:大定元年二月,宇文衍禅位于随王杨坚。开皇元年二月,隋王杨坚即位,封宇文衍为介国公,邑五千户,为隋室宾,车服礼乐一如周制,上书不为表,答表不称诏。周氏诸王,尽降为公。开皇元年五月,宇文衍被杀,时年仅九岁。谥“静”,葬恭陵。以族人宇文洛嗣公爵。介国公传国至五代晋。

:隋世祖(炀帝)被杀;隋恭帝禅位于唐,封

《赘婿》这部剧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剧情也是非常吸引人,而电视剧中虽然对于赘婿的时代很模糊,但即便当时被称为“武朝”,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作为古装剧,就必然会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年代,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细节来推断出他的历史背景时期。那赘婿这部剧的背景是什么年代呢?赘婿的故事背景是在宋朝时期吗?

1、赘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电视剧《赘婿》说的是男主宁毅穿越到古代的故事,在古代利用现代人的思维将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故事背景有交待发生在武朝,很多朋友好奇这里的武朝是什么朝代,下面来一起了解下。

宁毅穿越到古代之后做了上门女婿,还成为了当朝响当当的人物,和驸马、丞相做朋友。他不仅帮助苏檀儿创业,还帮助身边的好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主角光环的人物。

开篇第一集宁毅穿越忘记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后问丫鬟小婵是何朝代,有交待故事背景是武朝。但是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一个叫做武朝的朝代,可见是虚构的。另外本故事为作者虚构,不单单以古装为元素,更是添加了很多现代思维和用词,非常吸睛,通过这点也可以看出武朝是不存在的。

不过从故事各个细节来判断,宁毅所谓的武朝和南宋非常相似。武朝表面上看是一个很富饶的朝代,百姓安居乐业,实际上已经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赘婿的身份低下,做错事还要被送到男德书院去进行学习,在这里无非就是学习一些男子的三从四德和下厨的技艺。在当时赘婿盛行,但做了赘婿就要承受别人的冷眼。

宋朝时期赘婿盛行,宋太宗的父亲留宿在宋太祖母亲的家中,做了赘婿,后来就有了宋太祖,从那时起赘婿才慢慢的发展起来。赘婿基本上是男方家庭不怎么样,或者是男方想要得到女方强大家族势力的支持,才不得已入赘,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生活。

在剧中宁毅在男德书院结交了一些好友,陆续的又有很多人加入到宁毅创业当中来,这一幕和《水浒传》中人物故事有些相似,《水浒传》背景皇帝就是宋朝皇帝宋徽宗。但是我们要知道武朝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只是能从中找到一些影子而已。

什么是赘婿?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上门女婿,颇有一番吃软饭的感觉。在我国封建历史,一直信奉的都是男尊女卑。可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入赘成风、以妇为纲。

这个国家就是宋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的开国皇帝就是赘婿生的。据说宋太祖的父亲赵弘殷,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成为了宋太祖母亲家里的上门女婿。

开国皇帝的父亲都是一个赘婿,赘婿这个身份开始变得不再尴尬!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为了得到女方家族势力的加持,而自愿成为女方的上门女婿。《赘婿》当中的男德学院,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所以让大家纷纷猜测,其实赘婿的原型就是宋朝。

武朝皇帝叫周喆,南宋的开国皇帝叫赵佶,两个人的名字看上去就特别像。而且他们还同样非常宠爱自己的太师,从而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乘武则天患重病期间发动政变,恢复唐国号。

......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唯一挂钩的 似乎就是 武则天 当朝的时候了

《洪武大案》是单元剧,讲的是明朝洪武初年,皇帝朱元璋判案的故事,是中国第一部古装反贪剧。

《赘婿》 武朝的原型是哪个朝代?

《赘婿》是一部由宋轶、郭麒麟、蒋依依等人主演的电视剧。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架空的时代,主要讲述的是男主穿越过去,扭转了女主家族发展的轨迹,从此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 这是一部诙谐幽默的轻喜剧,里面的很多剧情都特别有意思。古今穿插的情节,让人代入感特别的强。一口气看了12集之后发现,这部剧的解压效果真的很棒! 现在不少影视剧都是根据历史改编的,所以有不少网友在揣测,《赘婿》中的武朝,是不是也是有原型的呢?其实剧中多处细节反映,武朝的原型其实就是南宋。 历史上唯一一个入赘成风的国家什么是赘婿?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上门女婿,颇有一番吃软饭的感觉。在我国封建历史,一直信奉的都是男尊女卑。可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入赘成风、以妇为纲。 这个国家就是宋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的开国皇帝就是赘婿生的。据说宋太祖的父亲赵弘殷,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成为了宋太祖母亲家里的上门女婿。 开国皇帝的父亲都是一个赘婿,赘婿这个身份开始变得不再尴尬!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为了得到女方家族势力的加持,而自愿成为女方的上门女婿。 《赘婿》当中的男德学院,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所以让大家纷纷猜测,其实赘婿的原型就是宋朝。 剧中有多个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经历相似武朝皇帝叫周喆,南宋的开国皇帝叫赵佶,两个人的名字看上去就特别像。而且他们还同样非常宠爱自己的太师,从而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剧中有这样一个角色,出场次数不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很深刻。这个人就是刚正不阿的李相,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的名字叫做李纲,历史上有个李冈,与他的存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两个人的思想主张很像,都希望能够去攻打金朝,也都提倡通过变法的方式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和宁毅一起下棋的秦老,剧中曾经对他的背景给予介绍。阿九惊喜的发现,秦老与历史中的寇准都曾经因朝廷不发军粮,兵败而遭到朝堂排挤被贬。 这么多相似的人物和名字,说宋朝不是原型,估计都没有人相信。 时代背景和政策都神似宋朝武朝是一个虚构的朝代,可是其中的很多时代背景和政策都与宋朝很像。他们管皇帝的也都不叫陛下而叫官家。剧中的中的南北对立,很像宋朝的“晋绥政策。” 根据剧中的设定,这个时候的武朝正在忙着攻打梁朝,目的就是为了收复自己的失地。这一行为与宋朝历史上的收复燕云十三州简直是如出一辙。 其实仔细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武朝其实就是宋朝。而梁国对应的就是历史上的大辽。靖国,也就是历史上的金国。 除了朝代特别像以外,剧中的武朝经济特别发达。而在宋朝时期,经济也同样特别好。当时鼓励市的发展,GDP最高时候达到了上亿贯。 小结:由此可见,《赘婿》中的朝代,其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宋朝。原著作者虽然有些女权倾向,但是在知识掌握方面还是挺强的,当时为了写下这部作品也用了不少心。 最近两集的剧情真的是太解气了,乌家和苏家二房,都先后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教训。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瞧不起宁毅了,原来赘婿也是可以扭转乾坤的。 接下来最期待的情节就是两个人圆房了!很明显这个时候苏檀儿已经对宁毅动心了,不知道这个剧情会安排在何时呢? 我是阿九,一个爱说话的小胖子,和你一起吃瓜追剧聊综艺。对《赘婿》中的朝代原型有何看法,也可以留言和大家交流一下。

《赘婿》 武朝的原型是哪个朝代?

《赘婿》是一部由宋轶、郭麒麟、蒋依依等人主演的电视剧。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架空的时代,主要讲述的是男主穿越过去,扭转了女主家族发展的轨迹,从此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 这是一部诙谐幽默的轻喜剧,里面的很多剧情都特别有意思。古今穿插的情节,让人代入感特别的强。一口气看了12集之后发现,这部剧的解压效果真的很棒! 现在不少影视剧都是根据历史改编的,所以有不少网友在揣测,《赘婿》中的武朝,是不是也是有原型的呢?其实剧中多处细节反映,武朝的原型其实就是南宋。 历史上唯一一个入赘成风的国家什么是赘婿?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上门女婿,颇有一番吃软饭的感觉。在我国封建历史,一直信奉的都是男尊女卑。可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入赘成风、以妇为纲。 这个国家就是宋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的开国皇帝就是赘婿生的。据说宋太祖的父亲赵弘殷,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成为了宋太祖母亲家里的上门女婿。 开国皇帝的父亲都是一个赘婿,赘婿这个身份开始变得不再尴尬!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为了得到女方家族势力的加持,而自愿成为女方的上门女婿。 《赘婿》当中的男德学院,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所以让大家纷纷猜测,其实赘婿的原型就是宋朝。 剧中有多个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经历相似武朝皇帝叫周喆,南宋的开国皇帝叫赵佶,两个人的名字看上去就特别像。而且他们还同样非常宠爱自己的太师,从而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剧中有这样一个角色,出场次数不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很深刻。这个人就是刚正不阿的李相,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的名字叫做李纲,历史上有个李冈,与他的存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两个人的思想主张很像,都希望能够去攻打金朝,也都提倡通过变法的方式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和宁毅一起下棋的秦老,剧中曾经对他的背景给予介绍。阿九惊喜的发现,秦老与历史中的寇准都曾经因朝廷不发军粮,兵败而遭到朝堂排挤被贬。 这么多相似的人物和名字,说宋朝不是原型,估计都没有人相信。 时代背景和政策都神似宋朝武朝是一个虚构的朝代,可是其中的很多时代背景和政策都与宋朝很像。他们管皇帝的也都不叫陛下而叫官家。剧中的中的南北对立,很像宋朝的“晋绥政策。” 根据剧中的设定,这个时候的武朝正在忙着攻打梁朝,目的就是为了收复自己的失地。这一行为与宋朝历史上的收复燕云十三州简直是如出一辙。 其实仔细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武朝其实就是宋朝。而梁国对应的就是历史上的大辽。靖国,也就是历史上的金国。 除了朝代特别像以外,剧中的武朝经济特别发达。而在宋朝时期,经济也同样特别好。当时鼓励市的发展,GDP最高时候达到了上亿贯。 小结:由此可见,《赘婿》中的朝代,其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宋朝。原著作者虽然有些女权倾向,但是在知识掌握方面还是挺强的,当时为了写下这部作品也用了不少心。 最近两集的剧情真的是太解气了,乌家和苏家二房,都先后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教训。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瞧不起宁毅了,原来赘婿也是可以扭转乾坤的。 接下来最期待的情节就是两个人圆房了!很明显这个时候苏檀儿已经对宁毅动心了,不知道这个剧情会安排在何时呢? 我是阿九,一个爱说话的小胖子,和你一起吃瓜追剧聊综艺。对《赘婿》中的朝代原型有何看法,也可以留言和大家交流一下。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乘武则天患重病期间发动政变,恢复唐国号。

《洪武大案》是单元剧,讲的是明朝洪武初年,皇帝朱元璋判案的故事,是中国第一部古装反贪剧。

武朝是武则天统治的吗?

不是,中国历史上没有武朝。武则天是唐朝的,她建立政权后,叫武周,她死后,唐朝李氏重新掌权。

......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唯一挂钩的 似乎就是 武则天 当朝的时候了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乘武则天患重病期间发动政变,恢复唐国号。

明朝跟清朝中间有没有其它小朝代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推翻了明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正月建立,建立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持续时间很短。
没别的了,按理说,明后就是清,中间过渡很短,不会出现五代十国或南北朝时的小朝代。


清朝过后是没有朝代,是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是孙中山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时正式和公开提出来的。 1904年秋,孙中山在美国发表的英文著作《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当中旗帜鲜明地率先提出: 中国未来新生的共和国当以“中华民国”为国号;只有“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统一之后,民国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扩展资料: 清朝灭亡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保持帝王气派,与民国政府分庭抗礼,俨然国中之国,史称“逊清小朝廷”。 1917年6月,盘踞徐州的清朝将领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史称丁巳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但依旧被部分清朝遗老旧臣尊为皇帝,在北平什刹海、天津张园、静园等居住地内依然继续维持着的一个微型小朝廷,史称“后逊清小朝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满洲国。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 1934年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称“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8月,日本战败。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满洲国”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

......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唯一挂钩的 似乎就是 武则天 当朝的时候了

《洪武大案》是单元剧,讲的是明朝洪武初年,皇帝朱元璋判案的故事,是中国第一部古装反贪剧。

皇帝 年号 时长 起止 干支 备注
太祖朱du元璋 洪武 31年 1368——1398 戊申zhi  三十一年闰五月惠宗继位沿用
惠宗朱允炆 建文 4年 1399——1402 己卯 建文四年成祖废除建文年号,万历二十三年神宗下诏恢复
成祖朱棣 永乐 22年 1403——1424 癸巳 二十二年八月,仁宗继位沿用
仁宗朱高炽 洪熙 1年 1425——1426 乙巳  元年六月,宣宗继位沿用
宣宗朱瞻基 宣德 10年 1426——1435 丙午 十年正月,英宗继位沿用
十四年九月,代宗继位沿用
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英宗朱祁镇 天顺 8年 1457——1464 丁丑  八年正月,宪宗继位沿用
二十三年九月,孝宗继位沿用
孝宗朱祐樘 弘治 18年 1488——1505 戊申  十八年五月,武宗继位沿用
武宗朱厚燳 正德 16年 1506——1521 丙寅  十六年四月,世宗继位沿用
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世宗崩,二十六日,穆宗继位
六年六月,神宗继位沿用
神宗朱翊钧 万历 48年 1573——1620 癸酉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光宗继位,一月而崩
光宗朱常洛 泰昌 1年 1620 庚申
九月天启帝继位,以本年的八月至十二月为泰昌元年
熹宗朱由校 天启 07年 1621——1627 辛酉  七年八月,思宗继位沿用
思宗朱由检 崇祯 17年 1628——1644 戊辰  十七年五月,安宗继位沿用
安宗朱由崧 弘光 1年 1645 乙酉 绍宗即位后又将这个年号取消,改为隆武元年
绍宗朱聿键 隆武 2年 1645——1646 乙酉 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七日即位,当年即改元
文宗朱聿鐭 绍武 -  1646 丙戌 该年号从未正式使用
昭宗朱由榔 永历 37年 1647——1683 丁亥 永历十六年昭宗被杀,台湾郑氏沿用该年号至三十七年

明朝跟清朝中间有没有其它小朝代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推翻了明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正月建立,建立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持续时间很短。
没别的了,按理说,明后就是清,中间过渡很短,不会出现五代十国或南北朝时的小朝代。

历史的各个朝代的排列顺序?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公元891-979年;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明朝:公元年,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公元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扩展资料: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中文所谓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义。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者政权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 ” 的观念。 因此“朝”类似现在所说的“国家统治政权”,而并非等同于现代定义的“国家”;“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 “朝代” 理论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老柳先给大家讲段顺口溜,之后再简单解释一下——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我们把历史封为三个时期来解释,分别是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现代时期。 上古时期 中国之初有三皇五帝时期,有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有黄帝、炎帝、帝喾、唐尧、舜帝;夏禹的儿子接班后建立了夏朝,从此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延续了四百多年,由于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夏桀昏庸无道,被商汤灭掉而建立了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商朝延续到盘庚时期迁到殷墟,又称殷商王朝,又传了几代帝王,殷商王朝延续了六百多年后,商朝又出了一个无道昏君商纣王,被西北的周国国君武王姬发所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社会王朝周朝。 东周时期诸侯渐渐的都强大起来,周朝国力衰弱,诸侯都不拿周天子当回事儿了,诸侯之间互相征伐,互相吞并,到了后来只剩下七个实力较大的诸侯国。这时期中国历史已进入封建社会社会了。奴隶社会已经分崩离析了,中国进入战国时代,后来秦始皇一扫六国统一华夏,建立了秦朝,上古时期由此结束。 中古时期 接下来中国历史上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农民出身的刘邦经过艰苦卓绝的熬战,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汉王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时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皇帝,主要表现在对匈奴战争方面。后来西汉时期出了野心家王莽,篡夺了西汉的江山,建立新朝,王莽篡权不得人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光武帝又中兴汉室,之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陆陆续续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 近现代时期 清朝入关后共有十个皇帝,其中康熙、雍正、乾隆是比较有作为有雄心的皇帝,剩下的都是碌碌无为之辈,要么是傀儡皇帝,清朝后期统治者是是慈禧太后。她死后清朝被辛亥革命给推翻了。接下来就是民国,民国开始是北洋军阀统治天下,后来是老jiang,再后来就到我们现在了。

武则天统治时期称作什么?


武周。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称之为武周。 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武周一朝结束。 扩展资料: 武则天自立为帝后,重用武氏族人,重用酷吏,严重打击了李唐宗室和关陇贵族,削弱了关陇贵族为代表的世家对政治的影响,提高了妇女在社会的地位。 武则天在位期间善于治国,为了打击以关陇集团为主的公卿门阀,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以便选用贤士。并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但也为了巩固统治提拔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 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被称为武周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周

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一、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遗风。
贞观遗风又称小贞观之治,《资治通鉴》认为唐高宗在位初期的永徽之治有贞观遗风,中国学者郭沫若认为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是唐朝的盛世之一。
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以武家为首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例如名相狄仁杰、魏元忠、张柬之、姚崇等,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开垦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升迁。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贞观遗风基本内容:
永徽之治指的是唐高宗李治统治初期的一段治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年—683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徐懋功)、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朝令夕改、兵略多有失地、文化承贞观之模、百姓尚称富庶。故享“贞观遗风”之誉,亦及于其孙唐玄宗(其母死于武后手)的开元盛世。
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之治的模子,而又继承享受了唐太宗的统治遗产,便叫“贞观遗风”。
武则天前后执政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她首开殿试,破格选用人才;不计门第,一律量才使用。她奖励农桑,发展经济;她提升官员的标准就是能够致“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则予以升迁;否则,不以农为本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增加很快。据当时统计,高宗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武则天执政的最后一年,全国户数已达615万户,几乎翻了一番。
武则天统治的缺失主要是丢失领土,她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对内,因此对外军事,屡有失策。首先在686年主动丢弃了安西四镇,在692年才派王孝杰收复。另外又在696年激起孙万荣、李尽忠的叛乱,使武周期间契丹奚落入突厥人手中。安北都护府在高宗死时尚处在中国统治,而滥杀程务挺、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东突厥复国。安北始终没有再收复过。她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了。契丹的壮大崛起导致了后世北宋的灭亡。唐肃宗之后的皇帝也几乎不立皇后了,主因就是因为要削弱后权。结果因此造成了宦官坐大,这也是武则天称帝间接造成的结果!
虽然在她统治时期,任用酷吏,但她打击的是自己的政治对手,培养效忠自己的新门阀,新门阀在李唐复辟后备受打击,新门阀没有有培养起来,旧门阀又元气大伤,因此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她能知人善任,有容人纳谏之量。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的文臣为其效命,恢复周礼扭转了李唐六镇八柱草原武士传统的政治风气为宋朝政治打下基础。古代出将入相的军事传统导致武官拥权极大,武则天设立武举开创文武分家的先例。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因此才保持了贞观以来的辉煌,并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武则天统治中国50年,是承上启下的50年,他连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黄金时代,把大唐帝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史称“贞观遗风”

武则天的统治是被谁推翻的?

一、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则天皇后。天宝八年(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武则天主要统治措施是什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二十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业绩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上承“贞观之治”。 ①她在位期间,继承和发展了贞观以来的制度和措施,使国家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为大唐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②大力推行科举制,选拔贤能之士,为困家招揽了很多人才,如徐有功、狄仁杰等。③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深受百姓欢迎。(2)下启“开元盛世”。她的奋发有为,造就了国力强盛的“武周政治”时代,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她实行残暴统治,诛杀反对她的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手段之残忍实为罕见。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遗风。 贞观遗风又称小贞观之治,《资治通鉴》认为唐高宗在位初期的永徽之治有贞观遗风,中国学者郭沫若认为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是唐朝的盛世之一。 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以武家为首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例如名相狄仁杰、魏元忠、张柬之、姚崇等,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开垦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升迁。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武则天 1、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2、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通典》引) 3、陆贽:后收人心,擢才俊,当时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廿二史札记》引) 4、李绛:后命官猥多,而开元中名臣多出其选。 (《廿二史札记》引) 5、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宋史》引) 6、欧阳修: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新唐书》) 7、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则天

刺史,司马哪个大各几品刺史是几品官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孝成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秦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中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刺史并没有官阶,但是刺史往往都是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虽然是小官却能和皇上说上话。这就是古代的官场特点 小官管大官。
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大宋朝的刺史是几品官啊?

唐朝刺史是有固定品级的,每个州的刺史是几品官,就按照这个等级来分。这个等级的划分是这样的。全国除了府外,所有的州分为七
级。刺史的品秩也从正四品下到从五品下。七级为,四辅,八雄(这都是因为近畿内的十二个州),望,紧,上,中下后面的五级主要以户口为定夺,当然也考虑一些其它的原因。这一制度为宋朝沿用,但已经和知州的官品没什么绝对的关系了
官名。汉武帝废除了沿秦而置的监御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又称部),各州任免刺史一人。此时的刺史为监察官,受御史中丞管辖,以六条诏书监察本州郡县官,秩八百石,较太守的秩比二千石为低。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汉哀帝初,改归旧制,不久复称为州牧。东汉初又复称刺史。汉灵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位居太守上,掌握一州军政大权,成为一级地方行政长官。魏晋南北朝,以刺史领州,多带使持节、持节、假节、都督诸军事衔。隋文帝废郡,以州领县,则刺史与前代太守无异。隋唐时期,炀帝、玄宗、武则天都曾经废州改郡,不久仍其旧。晚唐五代时,节度使、观察使所领诸州不得径自奏事上计,节度使甚至自署刺史,导致刺史职任渐轻。宋代以朝臣充知州,刺史成为专供武臣迁转的虚衔。

是四品官员。 基本信息 1: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2: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秦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中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大清刺史是几品相当现在什么官

汉朝时有刺史一职,本来是帮助朝廷了解各地的民情、吏治的 “无任所钦差” ,后来变成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汉朝时,还没有 “品级” 一说,吏禄是 “两千石” ,相当于现在的 “省委书记” 。
唐朝的刺史就件比较小了,是四品中宪大夫,月奉米 34 石,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委书记,

现在中央的一个部长,如果在古代是几品官

  中央的部长,相当于古代的尚书,尚书在隋、唐正三品。尚书在明正二品。在清为从一品。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战国时亦作“掌书”,齐、秦均置。秦属少府,秩六百石,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武帝时,选拔尚书书、侍中组成“中朝”(或称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因系近臣,地位渐高。和御史、史书令史等都是由太史选拔。在汉宣帝时期权势就已经很高,《汉书》盖宽饶传记载,担任卫司马的盖宽饶向尚书投诉卫尉不合理差遣,尚书责成卫尉废除弊端。卫尉是中二千石,仅次于三公的品秩,尚书在当时已经是有实权的职务了。《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注解:《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成帝置尚书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东汉政悉归尚书台,各曹尚书地位更见重要,其主客尚书令至成为总揽事权的贵官。时尚书分掌各曹,官名只称尚书,不冠以某曹名义。汉灵帝任梁鹄为选部尚书,始用曹名。魏有五曹,晋增为六曹。后尚书台改名尚书省,曹改称部,列曹(各部)尚书遂为贵官。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的部长)

狄仁杰办过什么奇案? 急求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武周神探狄仁杰什么时候播出?

现在在拍摄中,估计还要等几个月,但愿不要过早出来,因为听说李大将军挂掉了……

神探狄仁杰第四部怎么只有银车奇案?

神4比 1 2 3 差远了·特别是结尾太仓促·太糊弄人了·就感觉还差一集·

武周神探狄仁杰为什么换台了

上海东方电影频道临时改播《聊斋3》。上海东方电影频道7月22日开始播梁冠华主演的《神探狄仁杰》(第四部).

神探狄仁杰银车奇案几集到几集

烦恼,指令人不顺心或不畅快的人或事;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指不顺心不畅快,烦闷苦恼。语出《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五阴亦尔,烦恼因缘合成此身。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

梵语Klesa的意译。据《大智度论》卷七解释:“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解释:“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众生),故名烦恼。”经上关于“烦恼”的分类、解说很多,如根本烦恼、随烦恼、分别烦恼、俱生烦恼等。最主要的烦恼,即贪、嗔、痴“三毒”。南朝梁·宝志《大乘赞》认为:“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后因以泛指忧愁苦闷,心绪不宁。如《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我恁地一个人,许多房奁,却嫁一个白须老儿,好不生烦恼!”又如闻一多《红烛·时间底教训》诗:“昨日的烦恼去了,今日的还没来呢!”


【拼音】[fánnǎo]【解释】烦闷苦恼:自寻烦恼。不必为区区小事而烦恼。 【出自】闻一多《红烛·时间底教训》。 【原文】“昨日的烦恼去了,今日的还没呢。” 【近义词】忧愁、懊恼、烦躁、苦恼、苦闷、郁闷、烦扰、发愁、烦闷、不快、纳闷、烦懑、麻烦、纷扰。 烦躁 【拼音】[fánzào] 【解释】烦闷急躁:烦躁不安。 郁闷 【拼音】[yùmèn] 【解释】烦闷;不舒畅:郁闷不乐,排解胸中的郁闷。 扩展资料 【反义词】安宁、愉快、写意、快活、惬意。 安宁 【拼音】[ānníng] 【解释】1.秩序正常,没有骚扰:地方安宁。边境安宁。 惬意 【拼音】[qièyì] 【解释】满意;称心;舒服:惬意的微笑。树荫下凉风习习,十分惬意。

什么叫烦恼,其实让自己开心的事情,都是可以叫做烦恼。这个烦恼就是让人不开心。所以,当你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就是烦恼来了

烦恼让人心情不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感到困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佶草书千字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