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睿华沪港深适合多买吗

1月19日,南下资金净流入265.92亿元,再次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之最!而就在前一个交易日,南下资金刚刚以230亿的净流入额打破历史纪录。拉长时间来看,开年不足三周,但南下资金已经净流入超过2000亿港元。

与此同时,港股相关的场内基金也集体放量大涨,港股通LOF、港股100ETF、互联网QD、港股精选、恒生H股等涨停,还有一大批场内基金涨幅超5%,市场上有不少声音直呼:港股的牛市来了!



在各大机构普遍看好港股的情况下,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参与?

整体来看,国内公募基金配置香港市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港股通绿色通道投资香港市场,即港股通基金;另一种通过QDII制度,即主要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两类基金各有优劣,也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1、主要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

在中国资本市场并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2007年诞生的QDII制度满足了国内投资者进行海外资本市场投资的需求。但是,由于发行QDII基金需要受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和外汇额度的限制,所以QDII基金的数量和规模都并不大。

据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共有300余只QDII基金(按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其中,截至2020年三季报时仅有60余只投资港股的仓位在30%以上,且规模较大的头部产品主要以ETF为主,例如易方达的H股ETF、华夏的恒生ETF、易方达的中概互联ETF等。

这三只ETF中,又以中概互联ETF(513050)尤为特殊。该ETF跟踪的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选取的是50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作为样本股,前十大权重股有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W、拼多多等知名中国互联网巨头,与以金融地产为主的恒生指数大相径庭。截至1月19日,中概互联ETF近一年场内涨跌幅49.5%,而同期跟踪恒生指数的H股ETF、恒生ETF涨跌幅仅分别有0.79%、-1.98%,业绩表现相差极大。


相比ETF产品,主动管理的QDII基金超额收益更为明显。

截至1月15日,余昊的广发全球精选、常亚桥的华夏新时代两只基金的近一年收益率超100%,南方香港成长的收益率为92.89%,此外还有富国蓝筹精选、国富大中华精选等基金均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长时间来看,近三年收益率较高的有:刘平的华夏移动互联、黄亮和王士聪的南方香港成长、余昊的广发全球精选、徐成的国富大中华精选、周寒颖的景顺长城大中华等。


综合来看,上述名单重合度很高,其中重复出现且港股仓位较高的有黄亮和王士聪的南方香港成长、何琦的华泰柏瑞亚洲企业,还有国海富兰克林的徐成、富国基金的张峰等等。

蓝鲸财经曾经与南方香港成长的基金经理王士聪进行过一次深入交流,他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新锐基金经理,不仅传承了南方基金深度研究驱动的投研文化,而且对新兴事物、行业前沿有着很高的敏感度,投资风格偏向成长。

而富国基金的张峰、国海富兰克林的徐成,则是港股投资领域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其中,张峰是富国基金海外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先后供职于摩根士丹利、里昂证券、摩根大通、美林等国际大型机构,深耕港股市场近20年,在香港买卖方圈里被亲切地称为"老大哥"。

*需要注意的是,QDII基金有申购赎回效率较低(T+2)、管理费较高(1.8%左右)、QDII额度受限等缺点,投资者需要根据需求自行考量。

自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以来,不受QDII额度限制的港股通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

该类产品的名称中多有"沪港通"、"沪港深"、"港股通"等字眼,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场共有220余只港股通基金(按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东方红沪港深、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等基金。

从收益率来看,截至1月18日,近一年收益率较高的有:曲扬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崔莹的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汪孟海等人管理的富国研究优选沪港深、张峰等人管理的富国民裕沪港深精选、徐成的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等,近一年收益率均超过了70%。


拉长时间来看,近三年收益率较高的有:曲扬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张仲维的宝盈互联网沪港深、崔莹的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徐成的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詹成的景顺长城沪港深领先科技、孙伟的东方红睿满沪港深等。


上述基金中重合度较高的有曲扬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张仲维的宝盈互联网沪港深、崔莹的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徐成的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孙伟的东方红睿满沪港深,其中徐成的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港股投资比例最高,截至2020年三季报的港股仓位近43%。

徐成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港股投资老将,他有着5年多的公募基金投资经验,擅长在大的宏观背景下通过比较行业景气度进行投资,且有着非常广泛的行业和市场覆盖范围,曾在光伏、教育、物业、新能源汽车、科技、海运、建材等众多领域都有过不错的投资案例。

此外,近来还有许多沪港深ETF正在密集发行。继1月18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和银华中证沪港深500ETF发行后,1月19日,工银瑞信、华泰柏瑞和嘉实旗下的3只中证沪港深互联网又开启了认购,且都只卖一天;而在1月20号和25号,还有汇添富中证沪港深500ETF、国寿安保中证沪港深300ETF等2只沪港深ETF即将开售。

3、陆港互认基金和陆港互挂基金

除上述两类基金外,国内投资者通过基金投资香港市场还有两个比较小众的条渠道:陆港互认基金和陆港互挂基金。

陆港互认基金,即符合条件的香港基金可以直接在大陆接受申赎;反之,符合条件的大陆基金也可以在香港接受申赎。

首批陆港互认基金名单公布于2015年12月,分别是分别是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行健宏扬中国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类型分别是股票指数型、股票型、债券型。但五年多来,获批的互认基金数量合计仅有20余只,仍然较为小众。

在2020年9月,证监会又新批准了另一个创新产品——陆港互挂ETF。简单来说,就是在内地发行一只ETF,其中不少于90%的资产投资于在香港上市的某只ETF,反之同理。

此次内地发行了两只ETF,分别是嘉实H股50ETF(159823)和银华新经济ETF(159822),分别投资于香港上市的恒生中国企业ETF(2828)和工银南方中国ETF(3167)。以银华新经济ETF为例,该基金全名银华工银南方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ETF,其中银华基金是内地基金管理人,工银资管是香港投顾,南方东英是香港基金管理人,跟踪标的是标普中国新经济行业指数,样本股选择了内地、香港、美国市场的消费、科技公司,主要权重股是阿里、腾讯、友邦、美团、平安等。

两只ETF已经于2020年10月23日上市,但上市以来的日均成交额仅有2000万元左右,和上文提到的恒生ETF、H股ETF的成交活跃度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眼下震荡不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市场。

都说港股估值低、投资稳健,但想要在这个没有涨跌停限制、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上前行,对我们这些连A股都不太玩得转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又谈何容易呢?

牛妹梳理了一下,目前便于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的基金有QDII基金、沪港深基金,还有香港的互认基金。这些基金收益到底如何?内地“出海”的QDII和沪港深基金比得过香港本土基金吗?

公募基金投H股:被动型QDII业绩最突出

一位主要投资境外市场的基金经理告诉牛妹(微信号:buerniu5188),短期来看,港股市场可能会受到A股震荡的波及,另外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可能出现高位震荡,这也会对港股的走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出现短期调整的可能也不是特别大。总体而言,港股还是相当值得关注的。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公募市场上都有哪些基金投资港股市场?他们的业绩表现又如何?

首先要说的就是最近大热的QDII基金。Wind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市场上的203只QDII基金中,27只主要投资于港股市场,其中绝大多数为股票型基金,有25只,包括主动型和被动的指数基金、ETF、分级基金,另外还有2只混合型基金。

从业绩表现来看,这27只基金今年以来都取得了正收益,截至5月31日平均涨幅11.1%。涨幅靠前的大多为被动型,尤其是带杠杆的分级B,如恒生B与H股B,今年前5个月分别上涨了26.29%和22.13%。追踪的华夏恒生ETF、南方恒生ETF今年以来也上涨了15%。而主动型的基金中,表现较好的工银瑞信盘、精选、等,年内收益也在10%以上。

再来看看近来频现基金收益榜前列的沪港深基金。

与QDII基金可通过QDII额度直接投资港股不同,沪港深基金主要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参与港股投资,因此投资范围也限定在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标的内。目前市场上有110只沪港通基金,其中有55只是在2016年成立的,还有31只是今年内成立。

上述基金经理告诉牛妹(微信号:buerniu5188),相对QDII基金只能投资境外市场的限制,沪港深基金可同时投资A股和港股,相对能更灵活地配置和调整。

业绩表现上,虽说大多数沪港深基金成立时间还较短,但业绩表现已经出现较明显的分化。今年前5个月,所有沪港深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5.87%,涨幅前三的是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和嘉实沪港深精选,年内收益率分别为20.66%、20.19%和19.60%;而表现较差的沪港深基金,已经出现了15%的跌幅。

不难看出,公募领域投资于港股的QDII基金和沪港深基金,前者的被动型业绩表现最为突出,最高达26.29%;且主要投资于港股的27只QDII年内平均收益11.1%高于沪港深基金的5.87%。

香港本土基金:香港互认基金今年来均录正收益

选择公募基金投资H股的产品之外,其实香港本土的基金产品也是内地投资者可以纳入参考的投资标的。那这些本土的产品又有哪些?他们的表现又如何?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单位信托以及互惠基金共有1904只,总资产规模达到1.26万亿。其中股票和债券基金最为主流,数量分别占比54.1%和21.2%,两类基金的资产净值占比分别为32.78%和48.78%。除此之外,主要的类型还有多元化基金(即混合基金)、货币基金、FOF、指数基金、保证基金和对冲基金。

从基金类型和规模看,似乎与内地市场差异不大,但香港本土基金可投资范围更宽广——投资于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市场的主题基金遍地开花。晨星(香港)数据显示,按照投资区域划分,截至4月30日,近期表现较为突出的基金类别主要有欧元区中型股票基金、欧洲小型股票基金等,今年以来收益都超过22%。此外按照Wind数据统计,其中主要投资于港股市场的234只基金,今年前5个月的平均收益为11.8%。

除此之外,别忘了还有一类基金是内地投资者可直接投资的,那就是2015年底获准“北上”的互认基金。

目前获准在内地市场上销售的香港互认基金共有6只,包括2只债券型和4只股票型基金。这6只基金表现都十分稳健,今年以来全部取得了正收益,截至5月末今年来平均收益达10.17%,也难怪能从众多申报互认的基金中脱颖而出了。

表现最好的是摩根,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2.11%。这只基金主要投资亚洲和大洋洲市场,其中日本和亚洲新兴市场占比较大,重仓股中也不乏腾讯、等科技行业大牛股。

看过这么多投资于港股的基金业绩,QDII、沪港深基金、互认基金......谁的表现更胜一筹呢?咱们还是用图回顾一下。

那么这些基金究竟怎么买?

一、QDII基金和沪港深基金

在各大基金公司官网、网点以及第三方销售平台都可以直接进行申购,一般来说官网和第三方线上销售平台还会有一定费率优惠。其中的ETF和LOF基金,比较方便的投资方式就是直接在交易软件中进行场内交易。

此外,QDII中的分级基金受到的投资者适当性新规的限制,需要满足“账户前20个交易日内日均资产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且风险承受能力为激进型投资者”等条件才能开通交易权限。

需要一提的是,沪港深基金虽然名称都有“沪港深”,但基金到底投了多少港股还是要仔细辨别的。据牛妹了解,有不少基金只配置了较低比例的港股,甚至全仓A股。仅从基金公告披露的业绩比较标准来看,就有25只沪港深基金未包含港股相关的指数标准。

香港互认基金进入内地市场也有一段时间了,牛妹查阅了这6只基金对应的内地基金公司,官网上已经都有了申购的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只行健弘扬中国,由天弘基金代理销售。这只基金除了常规的申购、赎回、管理费、托管费之外,根据基金的业绩情况,还会在达到一定基准水平时对差额部分收取一定的表现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红睿华169105净值沪港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