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德意志远征意大利?

核心提示: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你有没有好奇过各国国名是怎么来的?或者世界国名的起源是什么?其实,起国名也是相当有讲究的,而且当中还有一定含义,其中很多国家的名字来源是极其有趣的,对这些历史也相当感兴趣的话,可就要好好收藏起来了哦。

?你有没有好奇过各国国名是怎么来的?或者世界国名的起源是什么?其实,起国名也是相当有讲究的,而且当中还有一定含义,其中很多国家的名字来源是极其有趣的,对这些历史也相当感兴趣的话,可就要好好收藏起来了哦。

公元7世纪以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国家,称大和国。公元607年(即中国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小野妹子出使,向递交了国书,国书上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由此启发,于是在公元7世纪70年代,出现了“日本”这个国名。

印度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又有“天竺”、“忻都”等称。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巴基斯坦,意为“纯洁的国土”。这个国名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旁遮普学生创造的。

印度独立前后,它西北部和东北部有许多穆斯林,占当地居民人数的50—60%,分布在旁遮普、西北边、信德、俾路支等省份。由于他们的风俗礼教与印度教徒有分歧,要求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1930年,旁遮普学生乔图里.拉麦待.阿里把旁遮普、西北边、克什米尔和信德各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再加上俾路支斯坦名词的词尾,组成一个新的名称“巴基斯坦”,声称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

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提出实行印巴分治,建立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的要求。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成立。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改自治领为共和国,取名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朝鲜古代称为高丽(Korea)。公元4世纪,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

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政府改安南为越南。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

蒙古位于亚洲中部内陆。蒙古一名最早出现于中国《旧唐书》,称其为蒙兀室韦。自唐以来的汉语文献上用各种名称:蒙兀室韦、蔑劫子、梅古悉、谟葛夫、蒙古里、盟古里等,大都为蒙古一名的谐音。自元代以来才正式用蒙古之名。其名称来源于以下说法:

日本学者的说法是蒙古一名的读音与蒙语中的银和永恒相近,则解释为银或永恒之意。中国学者近年来考证,认为Mongol一名是由mong(意为我们的)和gol(意为火)组成,意思是我们的火。因蒙古为游牧,每至一处,大家共同煮炊,并推选一有经验的长者当伙头儿掌管此事,因而有这种称呼。

缅甸,中国古称掸国,唐时称骠国。称缅甸为蒲甘,同时也始称缅甸。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菲律宾位于碧波浩瀚的太平洋的西部,由吕宋、棉兰老等7000多个岛屿组成。1521年3月17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航行到这里,称它为圣拉扎拉斯。1543年,西班牙占领整个群岛并移民定居。当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比利晋洛沃斯将莱特岛及其附近岛屿,以西班牙王储即后来的国王菲力普二世的名字命名为“菲律宾”。后来,这个名字扩展到整个群岛,并在1898年菲律宾独立时成为国名。1946年7月4日,该群岛第二次独立时,仍定名为菲律宾共和国。

柬埔寨位于印度支那半岛南部,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古老而又美丽富饶的国家。柬埔寨国家的名称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史书上。称“扶南”,意为“山地之王”;隋代称“真腊”,称“吉蔑”。8世纪初,真腊分成两部,其一居内地,其一临海,故又有水陆真腊之称。仍称“真腊”;元代称“甘孛智”或“澉浦只”;万历后,始称“柬埔寨”。

“伊朗”这一名称是从“雅利安”一词演变而来的。古代雅利安人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或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波斯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雅利安纳”。

梵文中,“阿里亚”一词即“高贵的、高贵的人”,所以“伊朗”这个国名亦有“高贵的、高贵的人”之意。

伊拉克在西亚中部。其名称在阿拉伯语中是海岸、陡崖和低地的意思。因为其位于美索不达米亚低地。另一说法是血管的意思。因为两河流域的水网,就像人体的血管。

卡塔尔,在阿拉伯语中表示“点、部分”之意。1916—1971年为英国保护国,1971年9月独立。

科威特,阿拉伯语意为“小城堡”、“小要塞”。17世纪时,科威特这块地方称为“古赖因”(小犄角之意),因为此地好似月牙中的一汪碧水,月牙的两端犹如一对牛角。1760年,从贾赫腊到海角修起一道土墙,将陆上三面围住,墙外有一条护城壕,以抵御附近部落的侵袭。当地人特别喜欢这座城堡,将其亲切地称为“科威特”后来,“科威特”就成了这个城市的名称。1961年5月19日,科威特作为国名被确定下来。

孟加拉国是1971年12月从巴基斯坦独立的,它原是东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中的“斯里”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兰卡”是“光辉灿烂”之意。

“阿富汗斯坦”是“阿富汗人之国”的意思。阿富汗族约占阿富汗的54%。1747年阿哈马德沙赫.阿布达里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后,就采用了这个国名。

不丹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龙之国”,而国民则为“龙人”。“不丹”这一名称是梵文中意为“西藏”的“波特”和意为“终端”的“安塔”的合成语,表示“这个国家在西藏之端”。

阿曼原名马斯喀特.阿曼,卡布斯.宾.赛德王1970年7月推翻了其父的政权,成为苏丹,将国名改为“阿曼苏丹国”。

也门即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是阿拉伯语的“南国”之意。南也门南也门即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包括亚丁港及由原南阿拉伯联邦的17个州、3个小酋长国、3个大酋长国组成的东亚丁保护领地和索科特拉岛。

“巴林”是“两个海”之意,因为卡塔尔半岛与阿拉伯本土的海域被这个岛分成两个海域,所以巴林附近被称为“两个海”,于是“两个海”也成了该岛(巴林)的名称。

约旦原名特朗斯约旦(Trans jordan),意即“越出约旦河(巴勒斯坦地区的内陆河)的土地”。

以色列以色列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2世纪开始聚居在巴勒斯坦。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统治巴勒斯坦,大部分犹太人被迫流浪世界各地。

19世纪后期,英、美等国和犹太资产阶级鼓吹“犹太复国主义”。1897年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表示英国“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之家”。

1922年7月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之家”的提议。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大批流入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

法国又译作法兰西。公元前5世纪,今法国境内大部地区为高卢人(凯尔特人的自称)所居住,所以学者将这一地区称为高卢。公元3世纪末,散居在莱茵河下游一带的日耳曼族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入侵高卢。5世纪末,法兰克一部落首领克洛维占领了北方高卢,成为法兰克王国(Frankreich)的首任国王(481—511年在位)。法国国名来源于法兰克国名。Frank在日耳曼语中原意为“自由的”。今France是从拉丁文Francia演变而来的。

“德意志”是从古代高地德意志语的“同胞、”一词(diot)而来的。当时,萨克逊、法兰克、阿勒曼等日耳曼部族正处于从移动到定居之时,“德意志”名称有“我们是同胞,属相同”的意思。

在远古的时候,意大利其南部的卡拉布利亚区被人们称作艾诺利亚,或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Vitalia);其中威大利亚的意思是:小牛生长的乐园。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地居民根据读音的习惯把字母“V”省略了,这样就成为Italia,即意大利亚。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这个名字传遍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把亚平宁半岛正式命名为意大利亚。在英文中,Italia作Italy;中国译名是从英文转来的,所以写作“意大利”。

意大利的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古希腊人从海路到达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普利亚地区附近后,把这里的维图利部落称为Italoi。后来罗马人沿用了这个名称,并用它作为意大利半岛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称呼。因此,ltalia(Italoi的拉丁文写法)这个名称产生了。1870年实现统一,“意大利”一词正式成为统一王国——意大利王国的国名,1946年6月2日成立意大利共和国。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古希腊人称Liberia,古罗马人称Hispania。一种说法是它的名称来源于腓尼基语Shaphan,意为野兔。因为古迦太基人在半岛海岸一带发现很多野兔,所以以此命名。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希伯莱一腓尼基语Espana,意为埋藏,转义为矿藏、埋藏的财富。因为伊比利亚半岛盛产黄金、银、铜等,腓尼基人远道来此是为了掠取金银财富,因此命名。

罗马尼亚是以名称命名的国家。原为达契亚王国,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富饶的边陲省分。以后,本地的达契亚人和罗马人以及后来入侵定居下来的部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混居,并相融合,到10世纪末形成罗马尼亚,他们大多自称罗马尼人,意为从罗马来的人。

在1222年的一部历史文献中,首次正式提到罗马尼亚人国家的存在。14世纪罗马尼亚人建立了瓦拉几亚国(最初的罗马尼亚国)。但这仅是现在罗马尼亚的一部分。1526年后,罗马尼亚的两个公国臣属奥斯曼帝国。19世纪20年代出版的《罗马尼亚历史》和《罗马尼亚地理》,进一步确定了罗马尼亚这一名称。1859年罗马尼亚的两个公国合并,在1861年最后统一后,才出现罗马尼亚国家。

圣马力诺共和国是西欧最古老的共和国,建于公元301年。这个国家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圣马力诺国家的名称是因一个名叫马力诺的基督教徒而来的。公元3世纪末,在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群岛的阿尔欠岛上居住的马力诺,由于反对封建压迫,他只身驾一叶扁舟横渡亚得里亚海,藏身于意大利境内里米尼的蒂塔诺山中。后来,在他居身的山中,又来了一批不堪忍受封建迫害的避难人。马力诺便将这些避难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石匠公社。

马力诺隐居的蒂塔诺山,原是一位贵族夫人的领地。有一天,这位贵妇带着儿子到此休假。她的儿子发现马力诺站在他修建的教堂旁边,便弯弓搭箭,瞄准马力诺。谁知少年箭未射出便晕厥倒地。这时,贵妇人见儿子不省人事,苦苦哀求马力诺救救儿子的性命。马力诺把昏死的少爷救醒后,又治好了他的病。为此,贵妇人一家人改信了基督教,并把她领地内的蒂塔诺山送给马力诺。

公元301年9月3日,马力诺逝世。他死后被人们尊为圣人,所以人称他“圣马力诺”。从此,这个国家将他的生日定为国庆日,取他的圣名为国名。

挪威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其名称由Norreweg转来,意为北方航道。早在1000多年以前,挪威人的祖先就扬帆远航。来往于斯堪的纳维亚诸地的航道有三条:东路经波罗的海,西路经北海,北路沿着半岛的北岸进出。挪威处半岛北岸,因此得名。

葡萄牙是从杜罗(Douro)河口的“波尔图”(Oporto)港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芬兰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苏奥米”即沼泽地之国。

瑞典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斯维里埃”(Sverige)。传说最初占有这片地方的部族名为“斯维”,“斯维”即“同胞们”之意,“里埃”是“王国”之意。所以,“斯维里埃”即“我们自己的王国”之意。而英语名则为“瑞典”(Sweden)。

丹麦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丹马尔克”。英语是根据这一自称而来的,即“丹麦”(Denmark)。“丹麦”是“丹麦族之国”的意思。丹麦族是从瑞典南部移居到日德兰地区的移民,“丹”即“谷地”之称,也有“边境、交界地”之意,后来发展成表示“土地、国家”的词汇。

“摩纳哥”的国名是从“殖民地”(摩涅哥斯)一词演变而来,因为古代这里是希腊人的殖民地。

冰岛的自称为“艾斯三德”,即“冰之国(岛)”。这个国家称为“冰与火之国”或“绿岛”也很贴切。

马耳他的国名来源于这个列岛的大港湾。公元前10世纪左右,腓尼基人称雄地中海,在经商航海时发现了位于地中海中部的马耳他列岛。列岛的几个深水港湾,是停船避风的天然良港。腓尼基人便把这些新发现的岛屿称为“马莱特”,意思是“避风之地”。“马耳他”一词,就是由“马莱特”变化而来的。1964年,马耳他挣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改君主立宪制为共和制,国名全称为马耳他共和国。

我们知道U.S.A.是美国国名的缩写,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最初美洲是被称为“AMERICA”,这个词是1507年德意志地图学家兼地理学家M.瓦尔兹缪勒根据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戈.韦斯普奇的名字,给新大陆起的。韦斯普奇是出生在佛罗伦萨的探险家,于1497—1503年间四次远航新大陆。其实新大陆应以哥伦布命名,但当时哥伦布的探险活动还是西班牙的国家机密,世人知者甚少。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政论家托马斯.潘恩在《》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美洲13个联合洲一致通过的宣言”的副标题。其中的字头是:“T.U.D.T.U.S.A”,直到1776年写入时,才写作:“The UnitedStates”。后来有人干脆将其缩为“The States”。1791年,华盛顿把它缩写为“U.S.A.”1795年“U.S.A.”的缩写正式见诸记载,含义是“美利坚合众国”。

海地是加勒比海岛国,与多米尼加相邻。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这个岛,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西班牙把该岛据为殖民地,开始种植甘蔗。欧洲列强都想把它攫为己有,在1697年的《路格维克条约》中,该岛的西半部被划为法国殖民地。当地印第安人把岛西部叫做“山地”。1804年,海地(山地)宣告独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

墨西哥的国名是从当地阿兹特克族的守护神“墨西特里”的名字演变而来的。1325—1521年,阿兹特克族在现在的墨西哥市建都,建立了“墨西哥.特诺契提特朗”国。

危地马拉是中美洲国家,也叫危地马拉。这里是古代玛雅文化的一个中心,以后属于阿兹台克文化。1524年,这里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现在的危地马拉是把原来的阿兹台克地名加以西班牙语化。它的原名阿兹台克,语意是“鹰族人之国”。1821年,危地马拉成立共和国,国名由危地马拉城名而来。

萨尔瓦多为中美洲国家。在西班牙人占领以前,美洲的阿兹台克族把这里称为“产玉石的地方”。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越过山脉侵入这个地方,建筑了堡垒,并将堡垒命名为“救世主”(指耶稣)。以后堡垒的名字逐渐转用为这一带的地名,又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名称。这个国家的是“圣萨尔瓦多”,即神圣救世主的意思。

秘鲁在南美洲西北部,为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国所在地。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从巴拿马地峡来到这里,并称之为秘鲁(Peru)。关于其来源,有几种解释:一说秘鲁一词即盖丘亚语皮鲁阿,意为玉米之仓或大玉米穗。因为当时这里的农作物主要为玉米。一说是以秘鲁北部注入太平洋的小河Biru或Piru的名字命名,其原意在印第安语中可能是河。一说来自一位印第安酋长的名字,他曾领导当地群众同西班牙殖民军作战。

巴西位于南美大陆东部和中部。1500年,葡萄牙人卡布拉尔奉王室之命,率船队远征印度,途中到此登陆,立了一个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并命名为圣十字架地,宣布归葡萄牙所有。

后来,在海岸附近发现一种纹路细密、色彩鲜艳、坚固耐用的树木,可提取宝贵的染料。这种染料纯粹为白色,曝露于空气中变成红色。当时便借用东方一种相似的树木——红木的名字来称呼这种树木,葡萄牙语红木称“巴西(Braza)”。以后,巴西一名逐渐成为这块陆地的正式名称。

智利是南美洲国家,16世纪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称为“新西班尼亚”。到了18世纪,这块地方被分别称为秘鲁和智利。但智利这个地名的发音音素在西班牙语里没有,是来自于印加系语言的;另外,“智利”的语源是从居住此地的阿劳干人的“寒冷”而来的,因为这个地方比印加帝国纬度高,所以称为“智利”(寒冷)。

阿根廷是南美国家。1526年,意大利探险家塞巴斯蒂安.卡伯特考察南美大陆的河流,把巴拉那河与乌拉圭河的汇合部分命名为拉普拉塔河,即“白银之河”。这是因为他在考察探险中,遇到的印第安人都用白银和他交换物品,卡伯特由此断定这里出产白银,故命名为“白银之河”(但实际上这一带并不产银)。后来,这条河流域的肥沃草原,成了西班牙的拉普拉塔殖民地,有大量的殖民者移居。1810年,殖民地人民掀起了独立运动,于1816年独立。新的国名是把旧名拉普拉塔用西班牙语形容词“白银的”替换而成。现名“阿根廷”,直译是“白银之国”,而其内容的意思是“拉普拉塔河之国”。

委内瑞拉也是南美洲国家。1499年,意大利人亚美利哥和西班牙军官奥海达的探险队,在这个地方的马拉开波湖岸边,发现沼泽地上有一些印第安人村庄的房屋是建筑在很多木桩上的,这和意大利威尼斯街道的形式很相似,因此把这里称为“小威尼斯”。西班牙语的“威尼斯”加上“小”的后缀就是“委内瑞拉”。不久,人们就把它当做地名。1830年,委内瑞拉独立,仍以此为国名。

哥伦比亚是南美洲国家。在19世纪以前,南美大陆北部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19年,委内瑞拉出生的革命家玻利维尔率领起义军击败了西班牙军队,建立了大哥伦比亚联邦。新国名是用哥伦布的名字加上拉丁语的地名后缀而成,意思是“哥伦布之国”。1886年,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

“马里”是中世纪非洲黑人国家的名称,语意为“王之住所”。这个帝国的领地曾经从大西洋海岸扩展到乍得湖一带。

加纳原名“黄金海岸”,它是根据16—19世纪,西欧人在这个地域与当地人作黄金交易(实为掠夺)而命名的。“加纳”这一名称为5—12世纪苏丹人王国的名称,语意为“最高统治者”。

苏丹国过去是由埃及的苏丹统治的地方,即“苏丹”(的土地、国家)之意。“苏丹”原是阿拉伯语的“权力、统治权”之意,后来成了专指“统治者”的名称。

原名“法属刚果”。“刚果”是从刚果河得名。“刚果”即当地居民土语的“山”。刚果河穿越山脉,故当地人以此为河流命名。

“利比亚”是希腊神话女神的名字,它还曾是地中海沿岸整个非洲陆地块的名称。后来,“阿非利加”之称取代了“利比亚”。当时“利比亚”成了北非意大利属地的名称,现在则只是作为利比亚共和国的名称。

肯尼亚是东非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在它的中部,非洲第二高山——肯尼亚山巨人般跨越赤道,耸立入云。班图语的“肯尼亚”意为“鸵鸟”,象征这座大山黑白相配。肯尼亚就因为这座大山而得名。肯尼亚1963年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成立肯尼亚共和国。

卢旺达于1962年7月1日宣布独立,同时将国名由“卢安达”改为“卢旺达”。“卢旺达”是当地语“人民、人们”之意。

乌干达的主要两大是巴布干达族和布索加族,“乌干达”即是从“巴布干达”的族名转化而来的。乌干达独立的第二年由王国改成了共和国,国名也从“布干达”改成了“乌干达”。

“几内亚”一词在几内亚的苏苏语中是“妇女”的意思。早在几百年前,一个法国航海家乘船来到几内亚。他上岸之后遇到一个妇女,连忙用法语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个妇女不懂法语之意,便所答非所问地用苏苏语回答说:“几内亚”,意思是说她是个“妇女”。这位航海家同样不懂当地的土语,以为她说的是地名,便把“几内亚”这几个字记入他的海图中。从此“几内亚”便成了这个国家的名字。

关于几内亚国名的由来,还有下列说法:

1、由英奈一词(苏丹语中意为魔鬼)演变而来。

2、由一个叫斋内的妇女的名字演变而来。

3、源于一种靛蓝布(这里的几内亚一词是“靛蓝色”的意思)。

“尼日利亚”是因为尼日尔河流经之地称为“尼日尔”,为“黑色”之意。

阿尔及利亚的国名是根据阿拉伯语的“Aljezira”(岛、半岛)而来的,因为这块地域向地中海突出,呈半岛状态,所以阿拉伯人称它为“半岛”。

“坦桑尼亚”是“坦喀尼葛”与“桑给巴尔”的合成语。“坦喀尼葛”是由湖的名称转化的,形容水积蓄貌;“桑给巴尔”是阿拉伯语“黑人的海岸”之意。

“布隆迪”的“布”是当地语“王国、国”之意。

古代希腊人认为非洲内地住着一种近似猿人的人,这种人叫做“埃塞俄贝斯”。希腊语中,“埃塞俄贝斯”是“晒黑”(埃特)和“脸”(俄比斯)的合成词,即“晒成浅黑色的人”之意。

“毛里塔尼亚”这一国名是“毛里人之国”的意思。“毛里”出自希腊语的“Mauros”,即“黑肤色”。

“澳大利亚”来源于拉丁文austra1is,意为“南方的”。古代人认为北半球有大陆,推测在地球的南半部也会有一块陆地。1531年法国制图学家奥尤斯.菲纳在他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也设想南方有个大陆,称Terra Australis,意为“南方的陆地”。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佩德罗.德基罗斯率领一支探险队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今瓦努阿图)登陆,误认为是南方大陆,并命名为Australia del Espiritu Santo,西班牙文意为圣灵的南方陆地。

在南半球南纬5—10度,东径155—170度的太平洋海面上,有一个由6个大岛和数百个小岛组成的岛国,这就是所罗门群岛。所罗门群岛国名的来历是这样的:早在3000年前,这个群岛上就有人类生息劳动。公元1568年,西班牙王国驻秘鲁和智利总督的侄子门达纳,在一次远征航程中首先发现了这群岛的最大岛屿。他认为这一大群岛屿便是西班牙国王一直派人寻找、传说蕴藏着可与所罗门国王财富相匹敌的地方。为了使这次远征和发现能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赏识,门达纳就把这群岛屿命名为所罗门群岛。

高中历史知识点比较: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试比较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统一的历史背景基本相同: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较大发展而政治上又四分

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着手统一。

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大势力奥地利。

都采取了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

统一战争都有一个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德意志是普鲁士和俾斯麦,意大利是撒

都达到最后目的,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但

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德意志的统一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俾斯麦一方面推行铁血政策、依靠强硬

的军事、武力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展开了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

各个击破。而意大利统一除了通过王朝战争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

义,加里波第领导的志愿军远征,他们在统一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意大利统一前的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在很大程

度上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完成,借助了优越的国际环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之机,

收复了被奥地利和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部分领土。

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格局

德国后来发展成为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考生们只要加油努力,就一定会有一片蓝天在等着大家。以上就是历史网的编辑为

大家准备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比较: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 1618年 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 1625年 英国、荷兰、丹麦缔结反对爱地理哈布斯堡王朝的同盟。 1628年 曼图亚遗产之战。 1630年 瑞典参加“三十年战争”。 1635年 法国参加“三十年战争”。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三十年战争”结束。 1651年 英国国会通过《航海条例》 年 第一次英荷战争 1654年 英国和荷兰签订《威斯敏斯特条约》 英国和瑞典签订和平同盟条约 英国和葡萄牙签订《温莎条约》 年 俄波战争,双方签订《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 年 波兰和瑞典战争 1657年 瑞典和丹麦战争 1659年 法国和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1660年 瑞典和波兰签订《欧利伐条约》 瑞典和丹麦签订《哥本哈根条约》 1661年 俄国和瑞典签订《卡尔迪斯和约》 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之后签订《布雷达和约》 年 法国和西班牙、荷兰发生“遗产战争” 1668年 法国和西班牙签订《亚琛和约》 年 第三次英荷战争,之后签订《多佛尔和约》 年 法荷战争,之后签订《奈梅根和约》 年 俄土战争,签订《巴赫奇萨赖和约》 1686年 荷兰、奥地利、瑞典、勃兰登堡、西班牙、萨伏依及德意志各邦形成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 年 法国与奥格斯堡的“九年战争”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年 俄国彼得一世两次远征亚速。俄土处于交战状态。 年 彼得一世组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697年 法国与奥格斯堡同盟各国签订《里斯威克和约》 参考资料:《近代国际关系史》施行和 主编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 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 1517年 欧洲宗教改革开始 1521年 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出现 1555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新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1566—1609年 尼德兰革命 1588年 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失败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03—1868年 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1618—1648年 欧洲三十年战争,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国际关系大事年表(二) 1640-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3-1715年 法国路易十四在位 1644年 中国清军入关 1659年 法国和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1682-1725年 俄国彼得一世在位 1683—1699年 奥土战争 1688年 反法的奥格斯堡联盟成立,英国光荣革命 1701—1714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参战各国签订《乌得勒支和约》 1709年 俄国在波尔塔瓦会战中打败瑞典 1718—1721年 英西战争,签订《马德里条约》 1733—1735年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签订《维也纳和约》 1740—1748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签订《亚琛和约》 1756—1763年 七年战争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793年3月 英、普、奥、西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5年 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灭亡 1796年 拿破仑远征意大利 1798年 拿破仑远征埃及,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 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执政 1801年2月 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 1802年 英、法签订《亚眠和约》 1804年 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1805年 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6年11月 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推行大陆封锁政策 1807年7月 拿破仑与沙皇来历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上会晤,法国同俄、普签订《提尔西特条约》 1808年3月 法国入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开始 1809年4月 英、奥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1812年 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1813年3月 英、俄、普、瑞典、西班牙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 1814年 4 月6日 拿破仑退位,波旁王朝复辟 9月 维也纳会议开幕,战胜国重建欧洲秩序 1815年 9月 俄、普、奥签订《神圣同盟条约》 11月 法国与反法同盟国家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英、俄、奥、普签订《四国同盟条约》 1818年 亚琛会议 1820年 特洛波会议 1821年 莱马赫会议 1822年 维罗那会议 1823年 美国提出“门罗主义” 1827年 英、俄、法签订《伦敦条约》 1828-1829年 俄土战争,签订《亚德里亚堡条约》 1830年 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 1832-1834年 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 1834年1月 英、西、葡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840-1842年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1846年 美墨战争,美国吞并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法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爆发革命 1851-1864年 中国太平天国革命 1852年 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3年 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迫使日本向西方开放 1854年 3月 克里米亚战争开始 3月31日 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 1856年2月 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国签订《巴黎和约》 1857年5月 印度民族起义 1859年 苏伊士运河开工(1869年完工)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1年 意大利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4年 普奥联军向丹麦开战 1866年 普奥战争 1868年6月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年7月 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1月18日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德国统一 1873年10月22日 三皇同盟成立 1874年 中日签订《北京条约》 1876年2月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10月7日 德奥同盟成立 1881年6月18日 三皇同盟重新订立 1882年5月20日 德奥意三国同盟订立 1887年6月18日 德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1894年 1月 法俄签订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 8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4月17日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1898年4月至8月 美西战争 1899年9月至12月 美国向列强发出关于“门户开放”的照会;布尔战争 1900年6月10日 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2年1月30日 《英日同盟条约》签订 1904至1905年 日俄战争 1905至1906年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7年8月31日 《英俄协定》签订 1908年10月7日 奥匈吞并波黑,波斯尼亚危机爆发 1911年 7月1日 阿加迪尔事件,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0月10日 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 10月15日 意土战争 1912年10月9日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3年8月10日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4年 6月28日 萨拉热窝事件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 1月18日 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7年 3月12日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 4月6日 美国对德宣战 11月7 日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国际关系大事年表(三) 1918年 1月8日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美国关于战后世界和平的“十四点纲领” 3月3日 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1月11日 德国与协约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 1月18 日 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开幕 5月4日 中国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1920年 1月10日 《凡尔赛和约》生效,在日内瓦成立国际联盟 4月23日 以凯末尔为首的安卡拉国民议会政府成立 1921年 1月24日 协约国举行巴黎会议,讨论赔款问题 3月16日 英苏签订“临时贸易协定”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 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 4月10日—5月19日 热那亚会议 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年 1月11日 法比军队占领鲁尔 10月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执政 1924年 1月 列宁去世,斯大林接任苏联领导人 2月至8月 英国、意大利、挪威、奥地利、希腊、瑞典、中国、丹麦、墨西哥等国先后同苏联建交 4月9日 《道威斯计划》公布,16日德国接受 1925年12月10日 《洛迦诺公约》正式签字 1926年 4月24日 苏德签定友好和中立条约 9月18日 德国加入国联,并占有常任理事国一席 1927年5月27日 英国政府宣布与苏联断交 1928年 8月27日 《非战公约》签字 1929年 6月7日 杨格计划公布 10月24日 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标志着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开始 1930年4月22日 英、美、法、意、日在伦敦召开海军会议 1931年 9月18日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1月 英镑集团组成 12月11日 《威斯敏斯特法》通过,英联邦建立 1933年 1月30日 希特勒任总理,德国开始向独裁体制过渡 10月14日 德国退出国联 11月16日 美苏建交 1934年 4月17日 日本发布企图独占中国的“天羽声明” 8月2日 希特勒任国家元首 9月18日 苏联加入国联,并担任常任理事国 1934-1935年 中国红军长征 1935年 3月16日 德国宣布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单方面撕毁《凡尔赛和约》 6月18日 英德海军协定签订 10月3日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 1936年 1月16日 日本退出伦敦海军会议 3月7日 德国宣布废除《洛加诺公约》,并重新占领莱茵区 7月 8日 西班牙右翼军人叛乱,内战爆发 8月 德意对西班牙内战进行武装干涉 1937年 5月1日 美国国会通过1937年《中立法》,即《永久中立法》 7月7日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11月6日 意大利参加德日“反共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1938年 3月 1日 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29-30日 慕尼黑协定签订,法、英同意德国吞并捷克西部苏台德区 1939年 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 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开始 1940年 3月30日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5月26日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 6月14日 德国攻陷巴黎,雷诺政府倒台,贝当组阁。7月1日,迁都维希 8月1日 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方案 9月27日 德、日、意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941年 3月11日 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 13日 苏日签订《中立条约》 6月22日 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意大利对苏宣战,英美声明支持苏对德作战 8月 12日 罗斯福、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 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1月1日 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5月 日本侵占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泰国、缅甸、菲律宾、关岛、威克岛及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一部分 6月3日 美日中途岛海战,美国获胜 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苏军获胜 10月8日 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 1943年 11月22-26日 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 28日-12月1日 美、英、苏德黑兰会议 1944年 6月6日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7月18日 东条英机内阁倒台 8月19日 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25日盟军进入巴黎 21日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1945年 2月4-11日 美、英、苏三国雅尔塔会议 4月12日 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 5月8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 7月17日-8月2日 美、英、苏三国波茨坦会议 8月6日 美国在日本广岛,9日在长崎先后投下两颗原子弹 8日 苏联对日宣战,次日出兵中国东北 15日 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停止战争行为 10月24日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12月27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 整个欧洲的楼上的朋友说的很多了, 给你英国 法国 德国的 英国的: 公元前年,古印欧人的一支——凯尔特人(罗马人称其为高卢人)西进。 公元前年,日耳曼人迫使凯尔特人继续西进到了不列颠岛。在他们之前在岛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加冕仪式。直至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直到诺曼征服后,苏格兰仍有皮克特王国。 史前英国(凯尔特英国,史前—43年) 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与54年:朱利叶斯·凯撒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率军征服不列颠【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置了行省,不列颠岛被分为军事区(西北部山区)与行政区(东南部平原区)两部分。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了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与西部的威尔士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罗马人为了防备他们的反抗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长城”】 中古时期英国 盎格鲁-萨克逊英国与七国时代(约440年—850年)与丹麦律法施行区时期(850年—1066年) 4~5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逐渐放弃对不列颠的控制,罗马人从407年开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结束对不列颠400年的统治。 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832~860年: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 诺曼底王朝: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金雀花王朝: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宪章》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 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公元13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兰卡斯特王朝:1399~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约克王朝:1461~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玫瑰战争时期(1399年—1485年)】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 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 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 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请愿书》 1628年,解散议会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大利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