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中的夜宴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转载自公众号“腾讯野狐围棋”)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改编自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名作《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时代背景设定在北宋真宗年间(997-1022),讲述了赵盼儿(刘亦菲饰)、孙三娘(柳岩饰)、宋引章(林允饰)三姐妹由钱塘(今杭州)至皇城东京(今开封),赵盼儿与皇城司“活阎罗”顾千帆(陈晓饰)间发生的感情故事。

虽然关汉卿自称“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一枝花·不伏老》),但在《救风尘》杂剧中并未出现围棋相关内容。不过围棋在宋代已广泛流行,宋真宗之父宋太宗是当时的围棋高手,创作出“对面千里”、“独飞天鹅”等死活题,冠绝历代帝王。北宋中晚期,棋待诏刘仲甫在钱塘成名,称名一代国手,宋徽宗诗“忘忧清乐在枰棋”则成为中国第一部传世棋谱《忘忧清乐集》的书名。

所以,《梦华录》中频繁出现围棋情节,是正常不过的安排。第11集赵盼儿等人计划如何与“陈世美”欧阳旭周旋,就由“神仙姐姐”刘亦菲开口,以围棋攻防为喻确定思路:“对弈讲究的是坚持自己的棋路,不为对方的攻防所扰。”

第12集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说了一句有关围棋的名言:“落子无悔”。接着这句台词的,是塑造主角性格形象的“我在哪儿,我的背后就是退路”。颇有同样使用过“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台词的电影《一代宗师》女主角宫二先生(章子怡饰)名言“或许我就是天意”之感。

如果说以上围棋内容在影视剧中还算屡见不鲜,那么全剧第1集开头,陈晓饰演的顾千帆在皇城司问案时以背景出现的棋盘棋子,就要令人惊讶了。固然远景镜头较为模糊,从盘面形状中也可看出,摆放的是1670年(日本宽文十年)御城棋,二世安井算哲执黑与本因坊道策破天荒的“初手天元之局”。

此局在日本棋史上非常有名,两位棋手分别代表两大水火不容的门派安井家和本因坊家,又是幕府将军亲自观战的最高等级赛事,二世安井算哲第一手下在天元,意味着离经叛道和向传统挑战,对道策来说更是极大的挑衅。不贴目的时代,初手天元未必亏损很多,然而道策的实力还是明显强于同时代棋手,一番厮杀下来以9目之优大胜。

围棋史家评论,本局下到白56拐头时,黑1天元一子效力被严重消减,遂成败局。而在人工智能绝艺看来,黑53是跌了40个胜率点的恶手,不过到白56时,黑棋仍有34%的胜率,局势尚早。

接连败于道策,痛感“既生瑜何生亮”的二世安井算哲后来改名涩川春海,退出围棋界,用他数学方面的天才投身天文研究,制定日本第一部历法《贞享历》,得享大名永垂史册。在这个意义上,涩川春海堪称棋手转型成功第一人。虽然道策春海之局晚于《梦华录》的时代背景半个多世纪,可是能够选用古代著名棋谱并一子不差地摆放正确,足见剧组人员的认真程度和细节用心。镜头中显示,棋谱恰好到关键时点第56手。

无独有偶,2012年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天地明察》,以涩川春海为主角,电影中出现了春海(冈田准一饰)与道策(横山裕饰)对决御城棋的一幕。但《天地明察》对涩川春海的人生经历做出了戏剧化的改编,御城棋的表现方式也与历史事实有所差异。

电影浓墨重彩地拍出了涩川春海第一手落子天元的震撼一刻,可是为了配合“日食”的情节,《天地明察》安排道策第二手直接碰在天元旁边,作为黑白图案,与日食情景形成呼应。此后双方立即从棋盘中央展开激战,敷设出一个全新局面,舍弃了五百年前的真实棋谱。

以春海和道策为主人公的日本电影没有使用天元之局的棋谱,反而在中国古装剧中得到完美呈现,这称得上是围棋与影视结缘的一段小小插曲。

  我们在上一集猜测性的讲了《夜宴图》的秘密,这一集就来讲讲目前掌握这幅画作的人,在欧阳旭和杜长风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夜宴图》是被德叔送给了老师,而且老师被罢相后去了江南,这里又出现一个疑惑:这个老师是谁?他是清流派还是后党?掌握《夜宴图》的他,出现后会决定朝堂的三方势力的成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这个老师是谁?第一、我们就要先搞清楚老师在剧中叫什么名字;第二、老师从一开始就被隐藏起来,这也说明了老师的重要性(在剧中的重要人物,肯定不会让一个无名的演员去演);第三、找出没有出过场的重要演员。那我们来看一下演员表,谁最符合这样的条件,就很容易找出欧阳旭的老师是谁了……

  《梦华录》已经播了十四集,故事也完全铺展开了,看演员表不难发现,没有出场的女性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葛招娣,另一个是皇后,而男性主要人物只剩下那位老师没有出场了,再结合前面的条件找出老师就容易多了,他就是卢勇饰演的柯政,何况他在演员表中的排名都排在了皇后的前面,这些线索足以说明柯政就是欧阳旭的老师。

  杜长风说过老师罢相外放,也就是说柯政是当朝丞相,欧阳旭不是在钱塘读书吗?怎么就成了当朝丞相的学生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他们的关系,一个远在天边的寒门学子,不可能是当朝丞相的学生,但是欧阳旭进京参加科考时的主考官是柯政的话,在他考取探花后拜在当朝丞相的门下,这样就顺理成章了,这才有了他送老师《夜宴图》的机会。

  虽然说谣言与《夜宴图》的秘密对皇后非常不利,但作为后党奸首的萧钦言,会不会从中阻止顾千帆查案呢,这期间还有宦官雷敬向萧钦言示好,这也说明了作为副指挥使的顾千帆,在查案件的过程中,虽然有清流派暗中帮助,但他遇到的阻力是非常大的,当《夜宴图》的秘密成为公开的秘密后,前丞相柯政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

  还有柯政是属于清流派呢,还是后党的人?他又会把那幅《夜宴图》给哪一方呢?如果是自成一派的话,他会不会在受到来自双方的压力后,直接把画烧掉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前丞相柯政回到京城之日,绝对是《梦华录》故事中,另一个腥风血雨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原标题: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背后的那些事

《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五代时期大画家顾闳中的作品。这幅画从表达主题思想到绘画的艺术技巧,都显示了我国人物画高度的成就。

这幅杰作创作于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后主(李煜)时期(961—975),距离现在已经将近千年的历史。

大家知道,在我国历史上,五代的五十几年,是一个干戈扰攘、战乱不息的时期。

尽 管如此,各地爱好艺术的风气并没有因战乱而陷于停顿,因为当时战争是局部的,这一国里有战争,那一国里却太平无事,何况在继承唐代之后,绘画作家很多,实 力非常雄厚,特别是人物画作家,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韩熙载夜宴图》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最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第二段

自 937年建国,地方富庶,经济生活又比较安定,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相应地文化艺术也就发达起来,又因开封、西安许多地区不安定,中原的许多画家都逃到金 陵来,由此金陵便形成了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了翰林图画院,出现了不少有才能的画家,《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的作家顾闳中,江南人,是李后主时期画院的待诏(最高的画官)。据《宣和画谱》记载,他的作品,宋徽宗的御府只收藏了5件,《韩熙载夜宴图》是其中之一。从·但据另外的书记载,《夜宴图》还另有几个摹本流传世间。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本是原作真本,也是体现顾闳中高超绘画水平的代表作品。

这幅画的主题是描写南唐的中书舍人韩熙载在做官时期,平常生活中富有戏剧性的一段故事。

《韩熙载夜宴图》第三段

我们欣赏这幅画,对于画里的主人公——韩熙载的身世,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欣赏起来就更有兴趣。但是,关于这个人,历代画史上记载很多,说法也不一样。

韩熙载,山东人,后唐时期(朱全忠的朝代)即中了进士。他父亲在后唐做官,后因争权被杀,韩熙载在山东站不住脚,辗转逃到了金陵(南京)。南唐的主子李,对他不加重用,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养成了放浪形骸、耽酒声色的生活习惯。李即位,迁中书舍人,据说曾做过太子师(教过李后主)。李后主赏识他的才学,曾想提拔他做宰相,但由于他是从北方逃去的,被当地的大官僚排挤,又不得志,不能发挥才能。

韩熙载才学渊博,身体魁梧,美须髯,通音乐文学,从画中描写的丰姿,便可以看出来,又因郁郁不得志,面部表情流露出双眉深锁的样子,画家把一个富有才华而又不得志的人物的内心都刻画出来了。

《韩熙载夜宴图》第四段

据原画班惟志题跋“……嗣主颇疑北人,多以死之,且惧,遂放意杯酒间,竭其财致妓乐,殆百数以自污……”这样一说,他家中养着近百名乐伎,也是另有原因了。

韩熙载的浪漫生活出了名,被李后主知道了,“后主每欲相之,闻其猱杂即罢”。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也就是说,李后主老想自己亲自去看看他这样浪漫的生活,又不好意思去,就派了画家顾闳中暗地里去到韩熙载家,把他大宴宾客、狂歌醉舞的瞬间形象画出来,看了画,就如同身临其境了。

后来,李煜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免去了韩熙载侍郎的官,降为左庶子,这个命令下达之后,韩熙载失去生活上的保障,当然,这种奢华的生活维持不下去了,于是他立刻遣散了百十个乐伎,雇了一辆小车,一个人走上荒凉的路程。然而,意想不到,后主知道了这种可怜的情景,又不让他走了,恢复了他的官职。没有几天,百十个乐伎又都回来了,每当华灯初上,狂歌醉舞、觥筹交错的浪漫生活又和往前一样了。李煜听说这种情形叹曰:“孤不得熙载为相矣!”这一叹息很可能包含着惋惜。可以看出,李煜一直没有放弃让熙载为相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到,后来看到韩熙载真的颓废了,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韩熙载夜宴图》第五段

970年,韩熙载死在他的金陵宅第(907—970,活了63岁),后主哭之恸 ! 死后谥韩熙载为韩文公。这个戏剧性的故事,就这样完结。

根据美术史料记载,画家顾闳中之所以要画这幅画,是受了李后主的派遣(自然,画家也乐意描写这个题材)。从这种记载中,可以想象,顾闳中绝不能支上画架子,在韩熙载的客厅里“写生”,而是经过了仔细地观察,细致地记忆,把形象从脑子里带回家,然后,全凭着他过去几十年锻炼的创作经验,把当时的饮宴、击鼓、跳舞、游乐……种种复杂的幕景,经过了思考、分析、研究、经营、布置,所以“闭目如在目前,下笔如在笔底”,生动地完成了这一幅杰出的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是画家描写的当时的真人真事,不仅是世间稀有的艺术品,而且在美术史、文学史、社会风俗史、考古学史上都有极高的价值。有人说,中国画只是古人摹古人,今人摹古人,摹来摹去的一套公式,若他们看到了《韩熙载夜宴图》,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了。我国的人物画不仅五代如此,在它以前的晋唐,在它以后的明清,也是如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美夜宴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