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块钱的白莲菩提是真的吗?

  • 由于我记性差加上已隔数日对导游的讲述只能根据模糊的回忆粗浅地记录一些。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区东太白山麓是“中华五刹”之一,尤其是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遐迩。舍利塔安放在金碧辉煌的舍利殿内,这是国内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我这个孤陋寡闻之人,对舍利的了解仅仅只是从电视神话中获得的一点点粗浅的认识,只知道它是很神的宝贝,听导游说这个阿育王寺内藏有舍利,我觉得很是新鲜,原来天下果真有这神奇宝贝。夏明天导游是一位不错的导游,很能抓住游客的心理,像说评说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起有关舍利的知识和传说故事。他好像是说那舍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牙齿……经过几道门,来到几层殿,便有一个瞻仰舍利的如何如何神圣的仪式,瞻仰舍利,几为进香、参访、游览阿育王寺者必求之礼瞻。据传,瞻仰者所见舍利之色泽,因人而异。如南宋淳熙时明州知州魏王赵恺所见舍利为青红色;明万历间知府吴安国看到的是金色;郭子章所见到的原为白色,再看又变成红色;清初黄宗羲见到的是琥珀色……夏导游说得神乎其神,我听得神魂颠倒,彻底唯物主义的我也对阿育王寺很是向往。

  • 垒高自己要在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例如;有个故事是这么讲的。从前有个凡人非常讨厌释迦牟尼,有一天他见到了释迦牟尼,并没有回避他对佛祖的厌恶之意,反而走到他面前指责他的不是,其实这都市他对人生不满而间接发泄愤怒。足足骂了一个时辰,释迦牟尼并没有表现出愤怒之意。反而和蔼的说到:你说完了?没错!凡人答道。如果你送你的朋友许多东西你朋友不要,你会怎么做?释迦牟尼问道;我当然会带回去!凡人不假思索的答道;很好!很好!刚才你对我所送的礼,我一样也不要,请你带回去!释迦牟尼说道。凡人茫然···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出如何垒高自己,同时也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释迦牟尼是如何高人一等的。与其说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知识来填充自己的大脑,从而做到精神上垒高自己。

  • 星期天,蒋老师带我们去了石门山。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把大扇子,上面记载了石门山的简介,石门山又称龙门山、云山,因为两山对峙如石门而得名。在扇子的后面是一个三角形的水池,池中一条条颜色鲜艳的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池四周的树木、花草都倒影在池水中,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因为释迦牟尼大佛常常把一些鱼类的小动物都放到这个水池里,给他们生命和自由所以取名放生池。在放生池的左边是释迦牟尼大佛的塑像,他是古代印度释迦部落的一个王子,他出家修行了六年,后来终于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佛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他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国。大佛站在一个莲花座上,他身材高大,神态庄重,好像在给人们传授佛学知识。

  •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仙之前,为寻求人生的道理,曾遍访名山大川。一天,由于旅途劳累再加上饥渴交加,释迦牟尼昏倒在人烟稀少的尼连河边。后来,一位牧羊女发现了他。牧羊女将随身带来的各种杂粮,连同采集来的野果,再加上清澈甘甜的泉水,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将他救活。苏醒过来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深思,终于在农历12月8日这一天修成正果。寺院的僧侣们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从此以后,每到农历12月8日,便用五谷杂粮煮成粥供奉在佛祖像前。民间也纷纷效仿,长此成俗。到清朝的时候,吃“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皇室还在雍和宫煮粥供奉,制粥和供奉的礼节都非常讲究。雍和宫的腊八粥是由内务府主办,一顿粥要用十万两银子!煮好后先恭呈给皇上,然后再分别赏给王公大臣。谁如果得到这么一碗粥,会认为是非常体面的事。

  •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说法有很多,其中有这么一个美好的传说最有意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羊女童,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粮食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出来,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

  • 莲花诗佛国的象征和圣花.大家都知道寺庙里通常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他身穿通肩大衣,手持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通往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引导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净土。在翻读佛经典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有的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做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 我们首先去参观了梵宫。一进大门,首先印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殿堂。殿堂的四个角分别放着四只白玉雕刻成的白象和四幅以净。善。慈。孝为主题的东阳木雕画。殿堂的四面墙上挂着八幅描写佛教传说的油画。殿堂的正前方有着一幅350平方米的琉璃巨画,画中镶嵌着猫眼石。玛瑙。珊瑚。翡翠等珍宝。上面描写的是众生膜拜释迦牟尼佛的场景。其中,释迦牟尼佛的身体就是由纯金打造的,异常奢侈。顺着楼梯往上走,我们就会进入一个大厅,这个大厅比殿堂小一点,叫“圣坛”。圣坛的顶上是由149007块1平方米的巨型汉白玉莲花瓣拼接而成的,它的灯光五彩斑斓,一层层叠加上去非常美丽,那种震撼同样是无法描写的。走过圣坛,就是走廊了,走廊里有着用翡翠打造的十二生肖像,十分生动。梵宫真是太奢侈了!单单打造梵宫就用了8亿元呀!怪不得被称为“中国卢浮宫”呢!

  • 上海龙华塔建于五代吴越末年,相当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是上海最古老的建筑。塔为楼阁式,七层八角,连塔刹高约40米。龙华塔为砖木混合结构,塔身砖砌,塔檐木结构。中国的佛塔以木塔最多,但木塔不易保存,现存极少。为了保存久远,从北朝开始这种砖身木檐的塔就已出现,外观似乎就是木塔。五代北宋以后江南地区更多,是江南的代表塔型。与山西释迦塔(应县木塔)相比,龙华塔较为细高,塔刹更挺然高举,体型清丽玲珑,秀美可爱,和江南风物非常和谐。其他江南各塔,也大都具有这种特点,是江南艺术地方风格的体现。龙华塔和释迦塔是南北建筑风格两个最典型的代表,同属于中国建筑艺术最优秀作品之列。

  • 再往里看就是西方三圣殿,正中央供奉着阿弥陀佛的丈六金身,阿弥陀佛站立在一朵大莲台上,身披朱红色袈裟,露着半个肩膀,方面大耳,两耳垂肩。微睁双目,两道月牙儿眉,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拖着一个小莲台。左边是南无观世音菩萨,也站在一朵莲台上,瓜子脸,鼻直口方,微睁二目,两道月牙儿眉的中间有一颗红痣。右手托着净瓶,左手拿着杨柳枝,右边是大势至菩萨,她身着金色袈裟,脚踩莲台,手执莲花,莲花上有一朵小太阳,上面冒着火。虽然塑像两旁前来膜拜的人络绎不绝,大殿内仍是一片肃静。再往里走,就是大雄宝殿了,大雄宝殿的正中央,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长2。8米,高3米。释迦牟尼佛坐在莲台上,面容慈祥,身披金色袈裟,两只脚脚心朝天,右手自然下垂,左手托着玉钵,身体放着金光,十分庄严肃穆。大殿里香烟缭绕,来往香客数不胜数,好一片佛门净地!

  • 首都博物馆共六层。第一层是长江文明展,那里展示了东方古国----中国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有金缕玉衣,T字锦布……。金缕玉衣由无数块新疆和田玉和金线组成。一个玉人身穿镶着金丝的玉衣,躺在铺好的白布上,灯光照的他华丽无比;第二层是瓷品展,一个个名贵的青花瓷在为它精心准备的位置上摆着,青花瓷那栩栩如生的花纹给人的感觉是华丽,高雅。不同形状的青花瓷在展柜上诉说着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历史;第三层是佛像专区,有释迦牟尼金像,铜像。他的一只手五指并拢,放在胸前,另一只手则捏着兰花指,放在离胸前五厘米处;第四层是古希腊竞争专题展,那里有智慧女神雅典娜,海神波赛冬,神后赫拉的竞争。有竞争谁是最美的女神的,还有竞争谁的法力最大的。看着古希腊的神,听着古希腊的音乐,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神,与她们同台竞技。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勤奋学习,以后成为现代的勤奋女神!

  • 下一个景点是莲花洞,于北魏孝昌年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莲花而得名。正壁为释迦摩尼立像,北侧迦叶手握锡杖,似经长途跋涉。南壁上方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最后一个就是最大佛的建造地——奉先寺。唐高宗初,咸亨三年,皇后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工毕,卢舍那佛高米,头高4米,丰颐目秀,仪表堂堂。迦叶持重、阿难温顺、二菩萨盛装艳服、天王雄伟、力士勇猛,是我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徜徉在精美的佛像之间,我没有预期的激动,反而哑然失语,这是龙门石窟的艺术震撼力带给我的心灵的澄静。石刻艺术让时光凝固了,我需要的只是细细阅读历史在每一块砂石上留下的印迹。走过一个个洞窟,仿佛翻阅着一幕幕的历史,大大小小的洞窟都是历史的定格。这里是佛的世界,特别是置身于一洞万佛的万佛洞,真就享受到了"天使乐伎舞翩翩,若不成佛就成仙"的感觉。

  • 我便急忙去买了两张门票,进了华岩寺的大门,在我眼前便是宽宽的、高高的几十步台阶,我们拾级而上,太高了,我便搀着奶奶慢慢的走上去,上完台阶,我的眼前突然一亮,首先跃入我的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金身大佛,这金佛金光闪闪,高高的坐在莲花台上,一双慧眼远眺重庆,近观华岩,双眼欲睁似闭,神态慈祥,真是神形兼备。据了解,位于华岩寺的这座露天金佛为佛祖释迦牟尼圣像,高16米, 内部以钢架结构为支撑,佛身为2毫米厚的铜板锻造而成,通体贴附24K纯金金箔。金佛共用去黄铜100吨。为解决日晒雨淋,风化锈蚀的难题,金佛贴金时还用上高科技的纳米技术吔。可以保证,在10年内,佛像金身不坏。

  • 沿着不算太陡的坡道往上走,没多远就登上了蜀岗,这里可是扬州的制高点,但它还算谦虚,只称是座“岗”,其实它比脚下的“小金山”要“高大、雄伟”得多。座落在蜀岗上的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这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寺院,寺内布局也是传统的格式,其主建筑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与杭州的灵隐寺相比其规模与气势都要差得多,它的名声主要是寺内曾出过一位大德高僧——鉴真和尙。远在唐代,鉴真大师在五渡日本失败后,终于在双目失明后以66岁的高龄第六次成功抵日,将中华文明传播至异邦,后在日本十年,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日本人仍将他奉为“文化恩人”。寺内建有鉴真纪念堂,是一座仿日本唐招提寺的式样的建筑。堂前的纪念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堂内有一尊鉴真和尙的楠木雕像,神态安祥而坚毅。

  •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 “没错,那一种水果叫释迦,也就是它的水果长得很像释迦摩尼佛的头,因此得名释迦。”爸爸看出了我的疑问,解释道,这是多么奇特的水果啊!爸爸又说,他的一个台湾朋友给了他几个释迦果,他和船员一起吃,味道很甜,很好吃喔!听到这句话,我也好想好想吃一口哦。因为爸爸本不是那种爱吃水果的人。

  • 释迦牟尼修成佛后,有人因嫉妒心不断攻击谩骂他,而每每这样,释迦牟尼只是微微一笑,心如止水不起波澜,终于有一天那人骂累了,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如果一个礼物送不出去,那他属于谁呢?”那人说:“当然是送东西的人自己了,”

  • 佛祖释迦牟尼曾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么才能不干涸呢孤零零的一滴水,一撮土能把它吸干,一阵风能把它吹没,其寿命能几何”弟子们答不上来,释迦牟尼又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释迦牟尼的话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涸,那么,一个人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健康成长。

  • 在第一次听见释迦牟尼的故事后,我便爱上了那如诗的菩提树。释迦牟尼超脱凡尘,做到无牵无挂,无羁无拌,终于乐得自在。我们人,也不是该一样吗?对于我们无法想出来的事物,我们何必执着?而我,什么时候才会像释迦牟尼一样,翻过人生的一页。纵使无法像他那样,但也求走出生命的雨季。

  • 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所以,离我们最近的、最熟悉的,往往是我们最难认知的,这里面包括我们自己。

  • 心灵,本来就是至尊无上的自由之王,为何要沦为卑贱的奴隶?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谁唯我独尊?——自性。你的自性就是佛,除你的自性之外,再也无佛。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因为除你的自性之外,都是幻觉!包括释迦牟尼,包括观世音,包括阿弥陀。他们只是渡船而已,并不是佛。真佛只有一个,就是你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玉菩提值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