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企业合作对于发展电商经济有帮助吗?

编者按:政协全会期间的“大会发言”是发挥政协协商民主优势和作用的重要平台,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有关人民团体及政协委员履职建言的重要舞台。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共汇编“大会发言”38篇,其中15篇作会议交流。这些“大会发言”围绕中心、贴近民心,调研深入、准备充分,反映情况比较客观,剖析问题比较深刻,意见建议比较精准,得到参加会议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现将15篇作为会议交流的“大会发言”发布如下,以供参考。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新型经济形态。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对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数字经济正成为带动经济的核心动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达55%。二是数字经济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通过推动产业数字化,“互联网+”“机器人+”“云计算+”等不断为传统实体产业提供新动能、新路径。三是数字经济正为城市间的发展提供一次公平的竞争机会。落后地区凭数字经济也可实现弯道超车。比如:近几年贵州的经济增速能排名全国第一,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为贵州的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

当前,我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一是缺少顶层设计。对数字经济认识不深刻不全面,没有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工作机构、扶持政策。二是缺少龙头骨干企业。没有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兴这样的技术引领型龙头企业,缺乏国家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和国家重点规划布局企业。三是缺少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少实体企业对数字技术掌握不深,挖掘加工不够,应用的路径不清。数字技术企业缺乏面向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难以满足实体企业的需求。四是缺少专业人才。高端人才缺乏,尤其缺少既有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又懂得工业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问题固然存在,但是机遇同时并存。泰州近年来已制定了智慧泰州顶层设计纲要和大数据发展规划,不少园区、部门、企业也已经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一定成果,这些都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我市医药产业和制造业相对发达的优势,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了充分可能。为此,我们建议:补足短板,重点突破,以扎实措施促进泰州数字经济发展后来居上。

1.后来居上,需要有更高的顶层设计。建议邀请顶级专家,组织专业团队对我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针对我市实际,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3.后来居上,需要有更强的企业方阵。支持京东、浪潮、九次方、易华录等国内知名数字经济企业在泰州的发展。推进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兴这样的技术引领型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培育和壮大泰盈科技、北斗天汇、联迪信息等一批本土数字经济企业。

4.后来居上,需要有更好的产业融合。建议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数字化融合,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实施“工业互联网”“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和“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大力推广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制造”新模式,打造无人车间、智能工厂。同时,在船舶及海工装备生产、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方面培育一批示范企业。

5.后来居上,需要有更深的战略定力。杭州的数字经济,早在2003年就开始起步,到2014年7月,成为杭州“一号工程”,推进力度更大,其发展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对比杭州,我们更需要有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只有通过接续不断的努力,才能让数字经济发展在泰州开出绚烂之花。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领域。泰州作为国家级金改试验区,全方位多角度引导银行等金融企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建议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以“大走访”的真情,促进银企合作共赢。当前,我市银行投向制造业的信贷规模占贷款总规模的比例正在下降。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5.9%,比2017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制造业社会融资总量占全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为15.6%,较2017年同期下降0.62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局面,各级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应当充分借鉴和利用“大走访”的机制开展工作。政府要充分掌握企业现状,将符合政策的优惠、奖励尽快落实到位,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适当对冲银行面临的风险,调动其放贷积极性;金融监管部门要深入一线,为银行和制造业企业“把脉”,及时发现融资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做到“对症下药”;银行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走访企业,了解其需求,制定长期的金融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实现银企共同成长。

二是以“大对接”的真功,推动服务严丝合缝。支持制造业发展,不能仅靠一家单位单打独斗,要依赖全社会共同协作,形成合力。政府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银企合作提供政策依据、搭建服务平台。具体措施包括:发改部门要及时发布重大投资、重点技改项目和新设高技术企业的信息,帮助金融机构筛选出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经信部门要会同金融监管部门举办银企融资洽谈和授信活动,不断提升银企对接成效;人民银行要发挥货币政策的“控制阀”作用,有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银保监局要制定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综合考评办法,从信贷发放、资产质量、重点项目支持、金融创新和企业减负等多方面提出要求,引导银行服务制造业企业;有必要牵头建立包含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银行机构的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情况、部署任务。

三是以“大创新”的真挚,实现服务提档升级。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银行针对制造业并购、研发及贸易等活动,大力发展并购融资、投贷联动、贸易融资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担保方式上,除不动产抵押、第三方担保外,要引导银行发展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收益权、股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对融资金额大的企业,要引导银行通过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分散风险、提高效率;要鼓励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引入专利质押、软件著作权质押、股权质押、个人信用保证等担保方式,并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单列小微信贷计划,完善尽职免责制度等,提升服务质效;在制造业企业集聚的地区,要引导银行建立专门的支行或团队,合理压缩审批流程,高效率地为制造业企业服务;金融监管部门要通过开展“一行一品”金融服务创新项目评选活动,不断营造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氛围。

四是以“大整治”的真效,防范风险蔓延传导。风险是决定银行信贷投向的最主要因素。对此,要引导制造业企业坚持“五要”,即:要强化诚信意识,切实履行承诺;要合理制定投融资规划,避免过度负债;要聚焦主业,不挪用信贷资金;要按时还本付息,不逃废银行债务;要加强内控,不涉足高利贷活动。政府要推进“五加强”,即: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吸引金融机构来泰发展、增加信贷规模;加强政银企沟通合作,及时帮助暂时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加强与司法部门沟通协调,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加强民间融资管理,防止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加强企业担保链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通过“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等帮助遇到暂时困难的行业、企业渡过难关,真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关于加大力度培育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高企申报数年均增幅达到55%左右。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不足:

一是高企数量仍然偏少。2018年,我市高企数量少于周边的南通、扬州、盐城,列全省第8位,水平指数、发展指数综合打分列全省第9位。此外,医药高新区内高企数量偏少,在全市份额中占比不高。

二是高企源头培育后继乏力。增加科技型企业一靠新项目招引,二靠小企业的孵化培育。但目前部分市(区)、园区对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的力度不够大;同时,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力量薄弱,更缺少大院大所,创新生态系统不够完善,难以吸引到高端领军人才,高端项目孵化能力不强。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只有1/3,全市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位列苏中末位。大部分企业缺乏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仅为了满足高企认定时的数量要求,含金量不够。

四是高企享受税收优惠率较低。高企可以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但部分地区出于税源和财政收入考虑,政策兑现不到位。近几年,我市高企享受税收优惠额度虽逐年增加,但享受优惠的企业数仅在30%左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税收优惠主要集中于规模较大企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感不强。

五是高企服务指导力度不够。科技服务市场发展不充分,总体上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够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经常导致企业跑冤枉路、花冤枉钱,影响了企业申报的信心和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加强高企培育的组织推动力度。将高企培育纳入对各市(区)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大权重,推动各市(区)把高企培育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建立高企培育协调机制,强化科技、财税、环保、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一方面,推动各地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产业孵化能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中小企业孵育体系,加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建设,提升能力,积极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大力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承接高校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在泰转化培育。

三是完善高企培育全过程政策支持体系。结合企业发展过程,将政策措施向前端延伸。推动各地设立高企培育专项资金,一方面用于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工作,实现与省资助资金的配套激励;另一方面用于市、县联动建立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企业自主创新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加大对入库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后端政策落实落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做到应享尽享,增强企业获得感。

四是突出园区高企培育主体作用。将新增高企数纳入市级以上开发园区的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各园区将高企培育贯穿到园区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新区内高企比重至少达到30%—40%,以高企培育推进园区转型。

五是全程服务助推高企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放管服改革,推行全程服务指导,综合运用项目、技术、资金、服务、平台建设等支持方式,推动企业在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授权、人才队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大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市场,发布全市中介机构服务高企成效红黑榜,规范科技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企业申报成本,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近年来,我市各地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大幅减轻了低收入建档立卡人群的医疗负担。但是在调研中发现,疾病仍然是低收入人口最为突出的致贫因素:

一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绝对值下降,但相对值不断增长。全市因病致贫人口已从2016年的3.79万户、5.91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1.25万户、3.03万人,但因病致贫人口占建档立卡未脱贫总数的比重却从2016年的50.4%上升到2017年底的61%。

二是慢性病及其并发症是因病致贫主要原因。高血压病、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导致贫困,而且使贫困人口失去脱贫能力。据姜堰区蒋垛镇调研数据显示:因病致贫人数1043人,其中慢性病及其并发症755人,肿瘤115人,严重精神障碍91人,其他疾病82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患病率将越来越高,潜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的基数十分巨大。

三是政策与实际报销比例有差距,医疗费用实际负担仍然较重。虽然贫困人口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但很多医疗费用难以纳入。“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高额医疗费用仍然是导致低收入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

四是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不足。建设陈旧,设施老化,不符合卫生要求;同时由于基层卫生人员待遇较低,导致基层卫生人员招聘困难、年龄老化,后继无人。

五是少数地区健康扶贫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对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缺乏补助,未落实健康体检经费;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后,部分欠费由医疗卫生机构垫付,影响机构运行;少数地区沟通协调不够,贫困人口基础数据未能完全做到同步更新、及时共享,部分地区尚未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数据互联互通的“一站式”结算平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为此建议:

一是做好精准医疗救助识别,让患病贫困群众“不落一人”。健康扶贫的前提是找准扶贫对象。建议重点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精准到户,精确到人,详细掌握有关情况,并实行全过程监测、动态管理,力争实现全覆盖。

二是做好精准医疗救助管理,让患病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关键在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合规费用比例。建议建立精准医疗救助“贫困人员库、健康档案库、首选药品耗材目录库、首选检查治疗目录库、首选定点医疗机构库和技术合作单位及专家库”,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耗材,实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同时扩大重大疾病救治保障病种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慢性病门诊报销水平,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努力降低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支出。

三是整合医疗救助资金,让更多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由政府成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基金,整合相关医疗救助资金,加强接受救助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好救助资金的信息共享,防止和减少多头救助,重复救助,保证应救尽救。

四是制订精准卫生帮扶政策,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是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基础。建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任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待遇,定向培养基层全科医师,引进基层医疗技术人才,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定期组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卫生扶贫、卫生下乡、巡回医疗等活动,帮助贫困人口在当地就能看好病、看大病。

五是实施精准健康管理,让贫困群众“少生病”。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根本在于减少疾病。建议对贫困人口积极推进“防未病”工作,做好贫困人口的健康体检,开展疾病筛查,早期发现疾病,加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率。通过“防”“治”并重,强化健康干预,从源头上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高质量生态绿美泰州

国家森林城市是反映城市生态整体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最高荣誉,是展示一个城市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特别是当前机构改革逐步深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资源统一扎口管理的新形势下,这一招牌更显珍贵。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掀起了创建热潮,截至2018年10月,全国共165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自2004年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已有无锡、扬州、徐州、南京、镇江、常州、南通等7个设区市创建成功,盐城、连云港“创森”申请和规划已获批准正在积极创建中,宿迁已经提交创建申请,全省仅苏州、淮安、泰州3市暂未行动。沿江8市有6市创建成功。在城市绿色发展名片上,泰州已被拉开了差距,尽快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迫在眉睫。

一、我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现状分析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5大类40项内容,受益于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我市已完成或者基本完成的指标有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等6项指标,接近或完成难度不太大的指标有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市树市花等29项指标。受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完成难度较大的有“市域森林覆盖率”“村屯绿化”“道路绿化”“水体绿化”“郊区森林自然度”等5项指标,其中市域森林覆盖率要求达到35%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截至2018年我市森林覆盖率为24.3%,没有一个区、市达到35%。完成难度较大。但参照邻近的扬州、南通、盐城三市,基础条件接近,扬州2011年创成,南通2018年创成,盐城正在创建,实践证明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二、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建议

1.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成立“创森”工作班子。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直接参与。“创森”期间,要求各市(区)党委、政府把“创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实行目标绩效考核管理。

2.舆论先行,全市范围大力宣传发动。线上线下全媒体联动,开展“创森”宣传,以植树节、国际森林日、爱鸟周、湿地日、森林城市建设等为主题,开展电视专场、党报专刊、广场宣传、户外徒步、骑行活动,开展征文、绘画、摄影、LOGO设计、歌曲大赛及宣传演出等,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森”、支持“创森”、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公众支持率、满意度力争超过90%。

3.科学规划,“创森”各项指标落到实处。“创森”工作规划先行。规划设计单位的选择尤为重要。借鉴省内已经创建成功的城市经验,可邀请国家林业局下属的规划设计院承担,该设计院在“创森”政策把握、关键点把控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最终创建通过率高。按照“总体规划、分区突破、分年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创森”重点工程。持续开展“绿满泰州”工程建设,推进绿色通道、生态廊道、江河湖渠生态防护林、绿色村镇、农田林网和以造林绿化为载体的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重点工程建设。要突出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市场化造林机制,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造林,有效破解用地、资金等制约瓶颈,确保栽得下、保得住、长得好,实现政府得绿、企业得利、群众得益的多赢局面。

4.提前谋划,确保各项保障措施到位。调研显示,“创森”工作工程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各兄弟城市都组建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投入资金量在数十亿至上百亿之间。常州市投入资金量在90亿元左右,南通市投入约86亿元。在严格控减政府债务背景下,资金筹措压力大,需要运用多种机制加以谋划保障,确保“创森”成功。

聚焦民企关切  优化营商环境

奋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占据了泰州经济的大半壁江山。截止2018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数达43万户,注册资本7千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0%的GDP、投资、税收,90%的企业数。近年来,党委政府在打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一直有着众多亮眼的创新举措,如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举办企业家沙龙、制定助企惠企政策等等,对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随着发展条件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遇到了“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主要表现在:

一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还不够足。据调查反映,48%的企业家认为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公平,37%的企业担忧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发展要素制约的矛盾仍较为突出。随着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80%的企业认为负担重,65%的企业认为税费高,56%的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人才招引难、企业用工难、用地紧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企业的政策获得感还不够强。近年来,党委政府制订出台了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仍有28%的企业家表示感受不明显,59%的企业希望党委政府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

四是有效的政商沟通渠道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商关系中反映最为强烈的是缺少政商交往的途径,企业家表达诉求渠道不够顺畅,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事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企业的合理诉求未能得到真正的重视解决,政商关系清了但不亲了。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聚焦民企关切,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建议:

一是营造大力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适时召开“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的成就感、自豪感、使命感,坚定发展信心。建立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体系,用良好服务铸就“党委政府是民营企业的坚强后盾,民营企业是泰州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一品牌。

二是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方面,拿出硬招、实招,制定出让企业看得见、够得着、易操作、可享受的政策举措。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多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政策执行特别是在监管执法过程中,既要依法办事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坚决避免对市场活动的过度干预。

三是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要着力在创新、融资、用工用地、降成本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如融资方面,建议做强市级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由政府对担保公司增资,支持龙头企业发债、贷款融资;设立民营企业风险代偿资金池、转贷互助基金、纾困基金,稳贷续贷,防止盲目断贷停贷。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要为民营企业增氧造血、强体健体,既解决当前难题又兼顾长远发展。

四是构建“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形成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与企业交流机制,建立民营企业家约访市领导机制,推动工商联、商会发挥好在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过程中联系协调、维权解困的积极作用。加大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安排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授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实施民营企业家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进入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外顶尖商学院学习培训。

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加快实现泰州乡村振兴步伐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省有关方面部署,于2017年起精心组织规划设计,快速展开建设布局,形成了“1+5+4+10”梯次推进、联动塑造的高质量建设格局,推进机制、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全省领先,试点建设成效明显。

但对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呼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改革红利需进一步释放等。对此提几点建议;

一是发挥规划的牵头引领作用。以超前的思维、科学的规划设计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规划中要凸显乡村的个性与特色,展示乡村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本底,努力提高规划水平,确保不留遗憾、不留败笔,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

二是发挥人才的聚拢带头作用。要造就一批基层组织掌舵人。紧紧抓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个乡村振兴的“关键少数”,通过结对挂钩、组织培训、换岗锻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基层事务治理能力、社会矛盾处置能力。要扶持一批涉农企业家。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降低创业创新的门槛限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的领航作用。要发掘培育一批科技推广专家。通过机制创新,积极发掘和培育本地乡村建设技术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拓宽发展理念,帮助他们将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深度契合。

三是发挥产业的经济助推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培育。充分发挥农村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产业优势,统筹使用农业发展相关项目资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带动本地农业现代化,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另一方面,加强产业振兴载体建设。把握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趋势,运用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聚集现代生产要素,依靠自身基础设施、优质服务、劳动力优势、空间地理优势等,使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能够顺利承接大中型城市高科技产业转移,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从农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全面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一二三产有效融合、产业体系与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相互配套的立体产业格局。

四是发挥资金的多元保障作用。目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省、市奖补资金,市级部门项目整合资金和社会资本。全市面上即将推动更多的乡村创建特色田园乡村,需要创新资金筹措方式,例如可以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担保试点,以解决乡村发展资金问题。同时,各级政府仍需继续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向创建村庄倾斜,并着力研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务实举措。

五是发挥改革的创新驱动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难题突破。对方向明确、实践有基础、认识比较一致的改革,可以在特色田园乡村加快推进、率先破题;对认识上仍有争议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可以在特色田园乡村一定范围内先行试点、趟出路子。要突出要素集聚,激发乡村活力。加强对农村“三块地”改革的研究,学习盐城市盐都区等地经验,盘活农村空闲和低效用地,盘活闲置的农房和宅基地,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重点围绕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合作经济组织、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运作方式,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度,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助力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动力”人才

新生代企业家是民营经济最有朝气、最富创新精神的群体。从分布结构上来看,我市40周岁以下的新生代企业家分成两类:一是第二代青年泰商,约占35%;二是自主创业青年企业家,约占65%。从个体特征上来看,学历层次高端化、教育背景国际化、知识结构专业化是共性特征。此外,这个群体更多体现出决策风格更趋理性、经营思路更为开阔、市场洞察力更强、善于进行跨界整合、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发展信心很足以及社会责任感更强等具象特征。从面临问题上来看,一是习惯单打独斗,找不到“娘家”,寻不到“伙伴”,组织归属感不强;二是缺乏系统培养,大多依靠父辈指导或自我摸索,有很强的学习和提升欲望;三是政策支持有限,有些政策支持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不强;四是交流平台相对单一相对枯燥,缺乏政企沟通、行业交流、代际传承的有效渠道和良性机制。

当前,泰州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视新生代企业家就是重视泰州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建议启动实施新生代企业家“新动力”培养计划。

一是创新培育模式,培养“能力强、有内涵”的新生代企业家。重点聚焦“1+5+1”现代产业体系涉及行业,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方式来探索新生代企业家培训体系,实行“季度训+半月谈+在线学”模式:“季度训”即按四个季度开展集中培训,提供“菜单式”服务以供选学,重点解决新生代企业家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升宏观思维与大局观念;“半月谈”即每半个月举办一期沙龙交流,按照资深、专业、实战三个标准,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担当沙龙主讲嘉宾,重点解决新生代企业家面临的微观具体问题;“在线学”即充分利用企业家碎片化时间,开设在线学习课堂,为新生代企业家提供随时随地学习交流的视频影音课程。

二是聚焦服务升级,培养“实力强、有分量”的新生代企业家。根据新生代企业家成长需求痛点,建议采取“联席会议+服务联盟”的模式,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打造资源支持的“链接器”,协调部门资源共同发力,同时围绕政策、金融和人才组建新生代企业家服务联盟,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落实、落细:政务服务联盟致力于推动政策对接与实施,定期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发展恳谈会,广泛听取新生代企业家的需求和心声,切实解决政策实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金融服务联盟致力于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集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发专项金融产品,为培育对象所在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发起成立“新动力”伙伴基金,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对青年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进行股权投资,扶持全市广大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服务联盟致力于解决新生代企业人才招引难题,在知名高校探索建立青年人才驿站,建立高校驿站与优质企业常态联络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来泰发展、回泰工作。

三是打造交流平台,培养“活力强、有担当”的新生代企业家。要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成立行业发展共同体,建立常态化内部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互学互访、论坛沙龙、项目洽谈等活动,促进行业整体发展;要搭建跨界交流平台,组织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界游学活动,帮助新生代企业家开拓视野,鼓励新生代企业家向标杆看齐、向先进学习,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搭建代际交流平台,成立由老一代企业家、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组成的导师团,定期组织导师团成员走进企业“问诊把脉”,加强“一代”和“二代”之间思想理念和实践管理的代际沟通,帮助新生代企业家提高经营能力、提升责任担当、履行社会义务、实现精神传承。

关于泰州尽快启动建设5G网络的几点建议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4G相比,5G网络具备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物联和低时延高可靠三大特点。具体来说,在人口密集区域可提供1Gbps(千兆)用户体验速率和10Gbps(万兆)峰值速率,可实现每平方公里内百万台终端同时在线连接,能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

2018年12月1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工信部已明确表示今年将发放5G牌照,第一批5G频段划分工作已经完成。预计2019年下半年5G将进入预商用阶段,2020年规模商用。

目前,5G核心设备产业日渐成熟,制造商主要以华为、中兴和诺基亚为主。由于新建基站数量多、难度大、投资成本高、能耗高等因素,运营商对5G网络建设主要以分阶段的方式逐步开展,预计2-3年内呈爆发态势。中国电信正在我省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开展试点,测试5G网络规模组网,其他运营商也在部分城市进行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在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构建全新的信息化基础网络,是对原有基础通信网络的全面升级,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真正实现万物互联。从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智能交通、智慧农业到工业互联网、智能物流,5G可提升实体经济融合能力,大幅度提高社会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同时,5G将引发新一轮投资高潮,促进信息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信息消费的有效供给,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带动经济增长。尽快启动5G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智能制造企业落户泰州,促进泰州与周边城市在各领域间的合作与交流,真正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从泰州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来看,拥抱5G,通过智能传感、智能检测等技术实现生产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工业智能化,促进制造企业提质增效;依托5G技术优势,可促进能源互联网扁平化、协同化、高效化和绿色化,确保泰州在新能源使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新的社会效益;利用5G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崛起的突破口,进一步推动5G、物联芯片模组等核心技术在泰州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

基于以上,加快5G网络建设,尽早实现5G规模商用,是泰州弯道赶超的重要战略选择,建议政府层面加大5G建设支持力度,具体建议如下:

1.统一规划,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一是把5G基站站址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分步骤、分梯次推进5G网络部署。二是协调城建等部门,积极推动基站资源与社会塔(杆)资源、居民区楼面的双向开放、融合发展。三是协调环保部门,对5G基站环评进行专门研究。四是协调供电部门,在基站耗电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2.瞄准商机,着力引进5G配套产业链。立足泰州实际,聚焦引进、扶持关键芯片、放大器等上游和下游配套器件的研发和生产,填补泰州5G制造产业的空白,培育泰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核心技术优势,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社会高质量就业,从而提升泰州综合竞争力。

3.加强应用,实现5G规模商用。一是加强试点示范,尤其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建立5G试验网,探索形成综合解决经验做法复制推广。二是创新5G与交通、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融合应用,满足社会各领域5G信息化需求。三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充分发挥泰州高新园区科研优势,着力培养5G高端智能制造人才,为构建开放产业生态、协同创新集群、深挖行业需求提供智力支撑。

加大药品进口口岸申报力度

助力我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泰州有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有千亿级的医药产业规模,有作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的宝贵机遇,但泰州没有药品进口口岸。近年来,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药品进口需求旺盛,仅医药高新区内企业年进口药品就上百种,价值超50亿元,进口量居全省前列,这些药品只能从上海、南京等口岸入境,大大延长了物流周期,增加了企业商务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的功能发挥,与打造“健康名城”的目标定位不相称。有鉴于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于2015年启动了药品进口口岸申报工作,但与周边城市相比,进展缓慢,医药园区内已经建成的华为医药8000平米进口专用指定库利用率极低。目前,与我们同期申报的苏州已经获批;无锡后来居上,已于2018年12月14日申报预验收,从有关方面传来的消息看,评估验收已基本通过。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交流与贸易合作,在周边城市竞相发展医药产业、纷纷设立药品进口口岸的情况下,我们在这方面功能的缺失,无疑将对泰州的医药产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有关方面着眼现实和长远,将建设药品进口口岸作为减轻企业负担,更好服务医药企业国际技术合作与贸易流通的务实举措,作为推进“健康名城”建设,持续集聚高端医药健康产业的有效抓手,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展示城市开放创新形象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申报力度,力争早日获批。具体提四点建议:

1.提升申报工作的组织层级。药品进口口岸资质申报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前由食药监局牵头。但从中检院透露的情况和外地经验看,所有申报地皆是政府主导而非一部门牵头。建议我市提升申报组织层级,由市政府牵头,统筹各方资源,紧盯关键环节和关键指标,以目标必成的信念,挂图作战、倒排时限,扎实推进申报工作

2.健全药品口岸申报联动机制。在政府统一指挥下,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寻求支持;要准确掌握政策标准,齐心协力完善口岸查验设施功能,完善相关药品进口单位进口指定库的建设。对申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请政府协调解决。

3.加快必备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申报药品进口口岸,口岸药品检验所是必备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我市的口岸药检所正在施工,将于春节前完成地下工程封顶,但原计划的市级资金尚未到位。建议市有关方面加以协调,确保其早日竣工。

4.强化进口药品监管、检测能力建设。有关部门要及早介入,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的工作规程及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进口药品的科学监管;及早谋划与进口药品备案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岗位,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推动检验监测中心及网络建设,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为药品进口口岸的获批通关做好准备。

泰州学派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少有的以城市命名的学派,长期以来受到国际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第一个启蒙学派”“亚洲觉醒的第一阶段”,创始人王艮被誉为“早期启蒙思潮的先驱者”。为了弘扬泰州学派、纪念王艮先生,地级泰州市成立以来,围绕泰州学派做了许多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梅兰芳文化品牌相比,对泰州学派文化品牌的挖掘和利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也是时热时冷。一是泰州学派研究会长期没有换届,相关研究工作基本停滞;二是2012年、2017年两次发出泰州学派学术研讨会开会通知,都未能如期举行;三是泰州本土的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氛围不浓;四是泰州学派纪念馆体量不足、展陈简单,王艮讲学处——“社学庵”2003年左右被拆毁。

泰州学派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最为重要的遗产之一。当前,我市正在实施《老通扬运河(盐运河)文化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弘扬泰州学派优良基因,发掘泰州学派文化价值,将泰州学派文化打造成文化名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品牌,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实泰州学派基础研究,打造弘扬传统文化的学术高地

要加强学会建设。对“超期服役”的泰州学派研究会领导班子进行改选,为常态化开展学会工作奠定基础。要开展专题研究。对泰州学派著述、人物年谱等进行整理,立项出版《王艮全集》《王栋全集》《韩贞全集》等,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对“汤显祖与泰州学派”“徐光启与泰州学派”“泰州学派和欧洲文艺复兴启蒙思潮比较”等进行专题研究,引领学术研究潮流。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泰州学派研究会为纽带、泰州学院为基地、江苏社科院泰州分院等为支撑,加快培育、引进专业优秀研究人才,鼓励本地高校开设泰州学派课程。要加强经费投入。建议市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保障,在课题申报、论文评选、表彰奖励、专著出版等方面对研究者予以资助。

二、做强泰州学派文化品牌,构筑文化名城建设的宣传要地

泰州学派应成为泰州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切入口。发挥泰州学派在海内外影响较大的优势,将其文化元素与我市梅兰芳艺术节、旅游节、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结合起来进行推介和展示,逐步形成具有“国际范”的文化名片,并可围绕“一制”“一会”“一库”“一刊”“一网”开展工作。“一制”,建立泰州学派文化品牌建设领导机制,成立市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每年召开年会,研究制定规划,部署年度工作。“一会”,举办泰州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可每两年举办一次,出研讨论文集,久久为功,形成长期效应。“一库”,建立泰州学派专家学者库,聘请张岂之、杜维明、龚杰、陈来等业内“大咖泰斗”加入,定期组织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一刊”,每年出一本年刊,与中科院、北大、南大等学术重镇合作,向海内外征集论文。“一网”,高水平建设泰州学派国际学术研究网,使之成为面向世界的泰州学派研究资料中心和外宣窗口。此外,2021年,是王艮逝世480周年、王栋逝世440周年、王襞诞辰510周年,可策划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和泰州学派国际研讨会。

三、做大泰州学派展陈载体,拓展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阵地

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和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和扩展泰州学派纪念馆(崇儒祠)规模,移建社学庵(王艮讲学处),形成崇儒祠、社学庵、泰州学派纪念馆“三景叠加合一”效应;对安定书院有关王艮的板块内容进行调整充实;规划建设“泰州学派名人文化园”,纳入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汤显祖、徐光启等泰州学派传人,彰显泰州学派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放大和促进旅游效应。加强泰州学派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继续开发蒲轮车等系列产品,开拓网络营销市场。开拓泰州学派“民生日用”“心学寻宗”等研学旅行线路,与王阳明故乡绍兴、王艮出生地东台等联合促销,开拓市场。借鉴《乔家大院》《大清盐商》等成功经验,策划推出反映泰州学派的经典影视作品,扩大学派影响力。

四、做活泰州学派当代文章,建设践行文化自信的教育基地

新时代新形势,要深入挖掘泰州学派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和胡瑗的“不以一已为忧,而忧者天下;不以一已为乐,所乐者天下”、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一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可利用“百姓大讲堂”“百姓大舞台”“百姓名嘴”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泰州学派与当今时代联系起来,使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与泰州先贤联系起来,最大化地发挥社会教化功能。

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

加快推进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园林绿化,作为一座城市的颜值所在和生态担当,在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空转绿”行动、“绿满泰州1213项目”等系列工程建设,持续增加绿量,提升品质,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应看到,泰州园林绿化还存在着“重数量轻品质、重形式轻功能、重绿色轻彩色”的短板,景观单调、分布不匀、功能单一、特色不明显、综合效益不高等软肋亟待突破。为此,我建议: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全方位对标找差,跨越赶超。

一、创新规划思路,以高质量的绿地系统规划为引领,锚固城在绿中、天人合一的空间格局

按需划绿、按规建绿是建好城市园林绿化的前提。建议以第四轮城市总规修编为契机,超前谋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让风景园林规划师全程参与总规谋篇布局。要大幅提升绿地数量,按照有关规定,将当前建成区绿化用地6%的占比提高一倍以上,规划出大小搭配、结构完善、功能复合、相得益彰的系统,并化零为整,通过“人行绿道、生态廊道”将点、线、面状绿地有机串联,成廊、成环、成网,尤其要加快形成“以树为本”的道路规划、“以河为本”的河流再生规划和“以人为本”的绿道规划。

二、创新“公园+”模式,以高质量的公园游园建设为核心,塑造一园一品、各有千秋的生态绿核

公园绿地常被誉作城市“绿肺”。建议创新“公园+”模式,以公园为中心,沿周边有机叠加商业居住、文体教育、环卫停车、防灾避险等功能,使公园成为汇聚各种生活要素的美好引擎,变“园在城中”为“城在园中”。公园方案设计,既要保证设施功能的多样性,更要讲究艺术性和情趣性,突出园林作品的文化内涵。当前稻河、草河复兴和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项目的规划实施中,应将具有泰州特色的历史人文元素充分融入滨河空间、桥梁、房屋、小品设计,使之形神兼备、引人入胜、各有千秋。

三、创新“路绿一体”理念,以高质量的一路一景绿带建设为载体,架构四通八达、路绿相随的生态绿脉

沿路建绿,势如破竹。当前,应牢牢抓住城市路网快速建设的契机,以“一路一景”为目标,将S231高架、东风路、永定路等二十多条城市干道,分别建成榉树大道、法桐大道、紫荆大道等,高标准架构起四通八达的城市绿脉。在实施中,建议把握好四点:一是绿地率达到20%以上。二是沿线单位退让空间优先用作绿化。三是优化道路断面设计,将市政慢车道、人行道和绿地中的园路统筹规划,形成无机动车干扰、绿荫如盖的慢行系统。四是在道路交叉口要开辟空间建设节点绿化、街头游园,提高廊道的景观性、实用性、艺术性。

四、创新“水绿一体”理念,以高质量的亲水透绿空间建设为依托,编织星罗棋布、水绿相依的生态绿网

沿水建绿,事半功倍。但水利“蓝线”、绿化“绿线”、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项目常各自为政、互不兼容,且蓝线和红线内的绿化大都为整齐划一、机械呆板的防护林,不能满足市民的休闲游赏需求,也不利于生物、水、土壤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建议要打破条块分割、专业藩篱,建立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水系、绿化建设。

五、创新行业统筹机制,以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审查为抓手,增强园林作品的民本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要按照《泰州绿化条例》规定,落实有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绿化方案审查的机制,同时,建设中要建立工程质量监督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并有竣工的规划核实形成闭合管理。此外,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公示、开门纳谏,使方案更接地气。

关于推动旧厂区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的建议

随着城市转型不断升级,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创意产业作为城市转型的重中之重,能够从不同层面满足社会及人民的需求。

将旧工厂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在国外早有先例,国内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但发展速度快、质量高、成效佳。如上海的M50、8号桥,北京的798,深圳华侨城OCT等,这些项目已成为饮食、娱乐、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成功案例。

泰州工业经济起步早、实力强,有一定的工业旧址留存。将旧工厂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对于泰州经济以及城市发展具有正面推动作用:既可以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留住城市记忆,又可以通过不断注入文化、教育、餐饮、娱乐等综合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既可以节约拆迁成本,改善城市面貌,又可以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极高的商业价值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人气,带动旅游业发展;既可以减少因拆迁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又可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提高园区的可进入性以及增加园区内的停车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既可以促进数字传媒、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创产业加快发展,又可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日常化、具象化、生活化传播,用更多正能量温暖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既可以为本地市民提供高品位的文化娱乐生活,又可以吸引外地游客促进相关周边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增加收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因此,将旧厂房改造成创意产业园是一项具有多重效益的好事情。

目前,泰州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拥有极少将旧工厂改造成为文化产业园的案例。导致发展不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尚未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旧工厂改造提出规划,缺乏引导,未能将支持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缺乏专业团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特点、地位、规律系统研究不够,无法充分把握地块文化特色,无法找寻到准确切入点去激活城市文化记忆。

为推动旧工厂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挥综合功能,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强政府引导,将创意产业扶持落到实处。建议政府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旧工厂改造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实施全域旅游为抓手,将其打造成特色创意产业园,助力泰州“文化名城”建设。与此同时,建议政府对旧工厂改造给予税收、融资、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亦建议政府对具特色、具发展空间、新型高端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创意产业园区给予支持。

2.引入专业团队,提高规划运作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而专业团队的打造需要时间和经验。在当前情况下,建议做好引进的文章,请他们给予专业化的意见,同时帮助做好项目运作,在项目承接、客户群体定位、设计改建、招商、后续管理等环节给予指导。

3.加强部门协调,解决后顾之忧。旧厂房的改造涉及产权、房屋安全、消防、城管、市场监管、公安、文旅、市政等多个方面,建议政府帮助做好协调工作,为创意产业园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政策环境。

发展农村电商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泰州市仅供销系统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到55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市农村电商发展还面临着不容小觑的短板和瓶颈:一是“农产品上行”困难。大部分农业生产主体仍采用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与农产品品牌规模都较小,农产品的口感、形状、大小、颜色等难以保证,标准化程度低,竞争能力弱,出口主要采取贴牌方式。二是电商服务体系有待提升。大多数农村电商处于低水平模仿阶段,领军企业少。500多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不少都是政府主导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不够清晰,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建成后持续运营困难,甚至处于“空关”状态。同时,淘宝、京东、邮政、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纷纷布局农村市场,建立各自的服务网点,客观上也造成重复建设。三是电商人才匮乏有待突破。多数电商从业人员不具备图片编辑、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推广等专业技能。四是配套金融服务设施不足。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精准扶持政策偏少,且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较为分散,针对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贷款难,融资难现象比较普遍。

为推动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议:

1.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依托优势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电商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兴化、泰兴、靖江)、现代农业示范区(海陵)、食品质量安全等建设工作中统筹推进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泰”字号区域公共品牌,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规范,统一包装标识。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打造“三品一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发展支撑电商发展和网店建设。同时建设覆盖面广的农产品检测中心,为农产品电商交易提供有力的质量安全保证。

2.加快实施电商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农村电商的发展本质上说是市场化行为,政府主要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应本着“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搭建和完善村级电商服务站。一方面,坚持“内生外引”,聚力攻坚电商龙头项目招商,推动知名电商与本市电商相结合的大平台+小平台形式。另一方面,推进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强与淘宝“村淘点”、京东配送站、邮政邮乐购、苏宁易购服务站、供销e家电商服务站的联系,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

3.加强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通过人才租借、专家咨询等方式解决短期人才需求,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让农村电子商务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引得来”、“留得住”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整合资源,在培训对象、内容、方法和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形成系统化、分层次、有针对的培训体系,真正培育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此外,还要对培训企业和机构进行必要的资质审查,并对培训对象和内容做一些定期回访,以评估培训效果。

4.强化农村电子商务政策扶持。加强财政支持力度,重点在农村基层冷链物流、通信、人才培养、电商网点(站、社)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比如,对电商企业实行适当的税费减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建立面向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开发适应电商发展需求的惠农金融服务产品,切实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关于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的建议

村规民约是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土社会有较强的生命力,在符合国家法律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出遏制社会不良风气、改善邻里关系、文化传承发展、使乡村内部更加和谐稳定的功能。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村规民约在制定环节、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执行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村规民约治理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制约村规民约的主要原因

一是制定程序不规范。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是村规民约合法的制定主体。但事实上许多地方的村规民约基本上都是由少数村民或村两委成员拍板决定,没有充分体现出全体村民的真实意愿,不是民主集中的结果,同时制定过程中缺乏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必经程序。

二是一些内容与法律政策存在冲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经过会议讨论制定的规范村民行为的一些规章制度不可以和宪法、法律法规等相悖,也不允许规定对村民的人身财产权益有害的事项。然而有些村规民约存在与国家法律政策相抵触的现象,如含有重罚轻教、越权处罚、男尊女卑、封建糟粕、侵犯村民正当合法权益的内容。

三是实施效力不够、流于形式。当前村规民约的执行主体一般都是村两委干部,但有些村干部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模范带头作用不强,只约束普通村民,对自己和村里的“能人”则网开一面。有些村干部缺乏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意识,执行手段不够规范有力,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简单粗暴,难以得到村民的信服,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和改进村规民约的建议

一是要强化和体现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对于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上党的领导只能强化,不能削弱。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村规民约中,在制定与实施中均要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使乡规民约成为贯彻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乡村脉络。

二是要严格规范制定程序,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要了解村民的需要,听取群众的声音,征求法律事务人员的意见,组织村民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要在村务公示栏张榜公布、广泛宣传,让全体村民知晓。因为村规民约体现了全体村民的意志,村民就会由之前的畏惧规避转变为自觉信仰和遵守。

三是要自治、法治、德治全面结合,确保内容全面、体系完整。依据法律法规规定,与时俱进调整村规民约内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诚信理念、善良风俗、明礼法治等精华引入到村规民约中,不断修改传统村规民约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抵触的内容。要根据法律精神、法律原则、法律条文和法律要求进行调整充实,把关切村民利益的规定写进去,让村规民约焕发新的生命力。

四是要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通过村民民主选举出本村有威望、群众基础好的人来担任村规民约执行和监督委员会成员,并制定出详细的监督规则,明确监督主体和监督职责。要坚持人人平等原则和有约必依、执约必严、违约必究的方针,采用表扬奖励、警示教育等多种手段,提升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实效。

  3月18日,2019年中国农产品电商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在研讨会上发布了《2019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是农产品电商融资高峰年,农产品B2B电商具有规模大、机会多、风险小等特点,成为资本争相追逐的焦点,2018年,汇通达、美菜、望家欢、农信互联等十大农产品B2B电商平台融资总金额超100亿元。

  该报告共分为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背景、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回顾、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问题、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趋势四部分以及系列专题分析。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包括网上农产品期货交易、网上农产品衍生品交易、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实体企业O2O交易、农产品网上交易会等,即所谓农产品电商的“金字塔”(“Pyramids”)结构体系。

  第一章 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网上交易

  一、农产品期货交易

  2018年我国大连、郑州、上海三个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交易达到9.28亿手、交易额达到47.37万亿元。具体来说:

  郑州商品交易所1990年现货起步发展期货交易,现有农产品期货品种有:强麦、普麦、棉花期货、棉花期权(2019)、白糖期货、白糖期权、菜籽油、早籼稻、油菜籽、油菜粕、粳稻、晚籼、棉纱、鲜苹果品种。

  大连商品交易所现有农产品期货品种有:玉米、玉米淀粉、黄豆一号、黄豆二号、豆粕、豆油、棕榈油、胶合板、纤维板、鸡蛋品种、豆粕期权、玉米期权(2019)。

  上海期货交易所现有农产品期货品种有:天然橡胶期货、天然橡胶期权(2019)品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恢复的期货交易与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同,也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没有交易池打手势的交易方式,均采取电子撮合交易的方式。

  近几年来,中国期货市场先上市了鸡蛋(2013年)、鲜苹果(2017年)两个生鲜农产品,特别是鲜苹果期货在全球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农产品网络期权交易

  大连、郑州两个期货市场农产品分别有期权交易品种豆粕、白糖,均采取网上撮合交易的方式。2018年交易1711.46万手,交易额127.27亿元。

  第二章 2018年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

  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是B2B电子交易模式中的一种类型,1998年我国粮食网上交易就是B2B交易,1999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也是B2B交易,都是采取电子交易方式的批发交易方式。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是大宗电子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1/3左右。如图:

  2018年我国各类农产品大宗商品实物交收额超过20万亿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777家,约占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总数2461个的31.5%,其中种植品类市场555家、林产品类市场(含木材、纸浆等)85家、畜牧禽类市场(含肉类、禽蛋、草业等)64家、酒类产品市场40家、渔产品类市场33家。

  2018年B2B创新交易模式有:广西糖网交易中心、重庆荣昌猪交易所、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沁坤股份、渤海交易中心等,在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后公布了一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山东省的威海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寿光果菜品种交易中心、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东亚畜牧现货产品交易中心、贵州黔中生态茶资源交易中心、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贵州酱香酒交易中心、河南省有郑州肉类商品交易所、郑州棉花交易市场、白酒交易中心、陆羽茶叶交易中心等。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1999年12月成立,有交易商近4000家,交易市场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1999年成立以来累计交易量9923.62万吨,交易额17261.57亿元。2017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交易量554.48万吨,交易额803.57亿元。2018年上半年交易量333.63万吨,交易额466.23亿元。

  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2018年9月7日正式开业运营。自正阳花生登陆BOCE以来,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以先进的P2C理念、全新的交易方式让政府增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2018年底,正阳花生累计交易突破万吨,达12674吨,交易总额8644.16万元。

  湖南沁坤现货市场电子交易股份公司采取“电商平台+批发市场+产业基地”供应链模式,具体采取多元复合集成“5+1+1”商业模式:5个电商平台(沁坤商城、沁坤微商城、沁坤大宗网、沁坤订单网、沁坤农旅网)。1个批发市场。1个产业基地(含农旅特色小镇)。其目标: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支持,专事农业服务的“多元复合型”第三方平台。

  第三章 2018年农产品B2B交易

  2018年我国农产品B2B交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以拼多多、网库、美菜、一亩田、社员网等为代表的农产品B2B交易平台模式。

  2018年是拼多多最亮丽的一年,成立不到三年时间,2018年7月26日成功上市,2018年拼多多的GMV是4700多个亿,用户数是4.185亿,2018年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653亿元,较2017年的196亿元同比增长233%,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经营类目以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预计带动当地物流、运营、农产品加工等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累积触达并帮扶17万建档立卡户。

  基于新电商的需求聚集效应,拼多多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覆盖产区的产品结构,以技术为支撑打造契合新消费需求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创新了以农户为颗粒度的“山村直连小区”的农货上行模式。

  拼多多“农货中央处理系统”框架图

  基于“最初一公里”直连“最后一公里”的产销模式,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已累积带动6.2万余名新农人返乡,平台及新农人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超过700万人。通过精简农产品供应链,拼多多持续提升留存价值链的附加值,推动生产要素尤其是人才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有效激发覆盖产区的内生动力。

  网库1999年成立,至今近10年,是一家建设不同的单品电商的服务性电商平台,属于B2B模式,网库平台有1900万企业数据,分布有全国各地的会员,有200万家注册会员,有30万活跃用户,构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生态系统。为县域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如中国燕麦网、中国苹果网、中国大米网、中国黄花菜网、中国天麻产业网等垂直性的电商平台。2018年成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先锋,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也具有较好的县域农产品电商助农的效果。

  网库截止2019年3月,在全国281个县域建设了319个特色产业的垂直平台和落地运营服务中心,共整合了662家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通过各产业网平台服务了20多万家中小企业,2018年累计通过产业电商实现近1500亿的企业间增量交易,其中农产品及农副产品交易占60%比例。

  (1)在600个县域建设产业带基地,推动600个县域打造区域品牌、开展产业招商,其中60个产业总部基地。(2)利用600个基地,打造单6000个单品产业网平台,推动6000款各单品领域的优秀单品成为主导品牌。(3)利用6000个单品产业网平台,推动60万款单品利用单品通获得单品的在线供应链价值和定制批发价值。

  一亩田成立于 2011 年,至今已经8年,是一家深耕农产品产地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成立 7 年来,着眼于农产品的原货市场,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农产品 B2B 诚信交易平台。

  2018年一亩田采用App+B2B移动网络模式,拥有1100万用户,其中专业采购商300余万,深入到2800多个县,其中824个贫困县,对接1.2万种农产品,4.2万个信息采集点实时发布信息。

  1、B2B的买家和卖家的无缝对接

  一亩田立足于产地,采取B2B电商业态,促进了商家之间、公司之间、机构之间在的农产品交易。其所形成的业务规模效应,有助于实现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和分散的市场资源的整合。

  2、充分利用移动APP网络技术提升交易效率

  每天从价格采集点高频次发布行情信息,行情覆盖蔬菜、水果的主要品类。

  订单发布、抢单报价、信息展示、在线商谈、智能排名、精准匹配等一系列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买卖撮合服务功能。提供电子订单、资金结算、信誉评价、纠纷处理等环节的服务,全程支持买家和卖家交易。提供物流、农资、农技等周边服务。

  3、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发展

  在电商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B2B能更好的促进产地的规模化,提升组织与效率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依托专业化用户、全国性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助力各地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产品品质,做中国农业产业升级的推动者。建立优良市场环境,发展传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集中在五个方面:即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上行、品牌建设、市场推广、培训。

  美菜网成立于2014年6月,隶属于北京云杉世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食材B2B自营电商——生鲜移动电商平台,致力于帮助全国近千万家餐厅做采购,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商户供应链成本,减少供应链人力。旨在打通流通环节,以流通串联生产者和渠道,降低损耗,提高效率。自2014年以来获得多轮融资,2018年1月再次获得融资,融资4.5亿美元,累计融资超过8亿美元。2017年美菜网的业务覆盖全国近50个城市,2017年果蔬产品销售超过8亿斤,农产品销售超过100亿元。2018年底,果蔬销售量是18亿斤,收入220亿元。平台每天销售鸡蛋1500万枚,北京鸡蛋销售四分之一来自美菜,土豆一天销售100万斤(500吨),大米一天200万斤。

  电子商务业务也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8年,2018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9万亿元、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8.7%和6%。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998亿元,同比增长28.5%。目前全系统电子商务企业有1571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3354家,电商对系统销售增长的贡献率为14.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整合线下物流资源,打造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供销社特色的全国农产品电商“一张网”。“供销e家”全国电商平台入驻商户1.5万家,带动300个县上线销售特色农产品,建设300多个县域电商运营和仓储配送中心,改建3万多家乡村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农产品年销售额58亿元。

  中国供销社员网(以下简称社员网)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供销集团,是中国供销集团2010年成立的二级子公司。2015年,社员网经集团批准重组后转型为供销系统唯一混合所有制的专业B2B农业互联网公司,混改后实现市场业务和社会效益双增长。

  社员网定位于“成为引领中国农业升级的百年龙头企业”,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卖的农产品”,主动契合国家“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致力于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的重塑和改造。中国供销社员网以“大宗农产品交易”为核心服务,扎根地头、供应城市,以销定产、倒逼生产,线上订单、线下运营,建立全国性农产品网上批发市场;并且打通销售、加工到生产的整个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环节,增加农民就业(生活富裕)、加快产业发展(产业兴旺),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通过三步走战略(大宗农产品上行——产地标准化运营——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订单农业,推动县域农业现代化。

  社员网注册地在北京市西城区,注册资金2,000万,大量市场推广人员在全国中大城市开发全国大型批发市场、连锁商超和品牌店,已经建立起包括900多家一级批发市场、近4万名批发商、上百家连锁商超和品牌店的采购商渠道体系;项目和执行板块的数百名核心骨干长年驻扎在陕西、海南、湖北、云南、贵州、内蒙古、广东、河南、天津等14省(自治区、直辖市)30多县域的子公司或办事处(每县约驻5-15人),全国精准产销对接水果、干果、中药材、杂粮杂豆等产品,品种超1000个。

  这种服务模式的最大特色是把大量农民的农产品用大卡车大量交易到全国市场,到现在为止社员网已经实现上行近40亿农产品(基于批发市场端价格),一个县年均交易额从五千万到三个亿不等,解决了大量县域政府最头疼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通过大宗农产品上行大量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同时,中国供销社员网会为各大县域提供整套农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新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其中包括大宗农产品上行、产地标准化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主要业务和电商示范县建设、本地人才培养、农业大数据、品牌打造、农资下行,把全国渠道固化在一个县域打造销售体系。

  社员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

  陵水县:截止到2018年12月18日,历时558天,农产品上行数量已达到6461.58万斤,销售额突破32198.93万元。主要上行品类:芒果,圣女果,荔枝,木瓜,香蕉,火龙果,豇豆,哈密瓜,椰子等。

  洛南县:截止到2018年12月18日,历时219天,农产品上行数量已达到937.79万斤,销售额突破7740.46万元。主要上行品类:核桃仁,丹参,鲜香菇,核桃,干香菇,桔梗种子等。

  禄劝县:截止到2018年12月18日,历时145天,农产品上行数量已达到1140.74万斤,销售额突破6152.65万元。主要上行品类:板栗,药用魔芋,核桃,南瓜,辣椒,土豆等。

  乐村淘采取B2B2C模式,截至2018年10月底业务已经覆盖全国25省,接近1000个县和10万个村的基础上,乐村淘继续将乐六集和特色馆作为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互行的两个基础规模业务,提升UI的界面友好和订单运行的流畅体验,从农民消费群体特征入手,将村级体验店合伙人的“五懂”优势发挥出来(懂县情、懂村情、懂民情、懂商情、懂农情),技术升级和供应链优势通过在区域与全国结合的资源沉淀,继续在解决“买难”和“卖难”问题中不断创新。

  乐村淘平台突出“县域优品、规模互行、南北流通、买农惠农”的十六字经验。2018年已经累计上线特色馆县域精品主推活动逾30场,预期2018年度农产品上行规模同比保持平稳增长,并且在行业当中继续引领“农产品上行结构占比最高”的地位,目前年累计上行占比仍然超过19%。

  宋小菜从2014年至今已经五年了,宋小菜的模式是反向供应链,简单说就是从下游城市里的批发市场收集订单汇集到上游,由供应商根据需求安排生产。这几年来,把生产端和最终的消费端,更好的连接起来,真正形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变成食材供应链的管理公司。

  第一是做了一个蔬菜的标准商品数据库,从自然属性、商品属性和服务属性三个维度,把蔬菜从产品变成商品,这样,上下游对于订单中的商品究竟是什么,有了一个统一的认知。

  第二个是采用APP预售形式,下游客户下订单时已是全额付款、锁定订单,有了足够的量,才能撬动上游的生产组织者进行按需生产。这也就是行业里通常所说的“吨位决定地位”。

  有了集单、集采后,就可以实现从上游产地到下游销地的集送。这时候送的不是初级农产品,而是经过了分级、加工的商品。流通环节的链条被缩短、加粗,效率大大提升。宋小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率,2018年做到了0.2%。现在宋小菜在山东和河南等供应商集聚地改造、运营了100多个冷库。

  到2018年现在的销售量超过了30万吨,有3万用户,1万供应商。是全国蔬菜垂直领域销售规模最大的B2B交易平台。

  自2000年起,中农易讯开始建立综合型技术研究与服务平台,并逐渐涉足生鲜、板材、白糖、茧丝、冷链等多个领域,建立起了多产业、多维度的供应链网络;2010年中农网成立,依托多年的资源累积,中农网在2010年便获得了农产品A轮融资1.2亿,此后B轮、C轮融资也顺风顺水;2017年6月,卓尔智联入主中农网,为其后续发展带来强大助力。

  中农网目前已服务B2B企业10760 家,服务新批发商户70124 家,同时服务B2C客户471182个;2018年中农网全年GMV突破887亿元。

  中农网基于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打穿农产品单品垂直领域的深耕细作和价值重构,中农网开辟了一条产融共建之路。以农产品单品撮合平台为起点,中农网借力区块链+AI+大数据,向多品类大宗农产品产业互联平台不断演变。

  2019年1月,以中农网为核心组建的大宗农产品区块链联盟正式启动,联盟整合了各企业在行业中的资源和优势,是中农网的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创新应用。

  农产品集购网是布瑞克农信集团旗下的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B2B垂直电商平台,以变革大宗农产品流通贸易模式、助力农业转型升级为愿景。针对大宗农产品交易当中的供需两难、储运成本过高,以及交易风险高的痛点,农产品集购网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目前平台采购注册用户已超过4万余家,长期有采购行为的大型农贸商数量达1万余家。迅猛的发展势头令农产品集购网在短短几年内已发展成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第四方物流服务两大领域的标杆企业。农产品集购网电商平台自营销售额2015年10亿,2016年40亿,由于企业进行经营战略调整,聚焦利润增长业务领域、精简规模,2017年自营销售额为26亿,实现利润增长过千万。截止2018年9月份,农产品集购网GMV突破300亿元。

  十一、其他B2B网络平台

  还有有菜、链菜、宋小菜、优配良品、海上鲜、良田、鲜易网、比菜价、果酷网、好鲜生、玉米通、农厂汇、丰收侠、良田谷市、惠农网、菜库、分分钟等具有创新模式。

  第四章 2018年农产品网络零售

  农产品电商由B2B交易类和网络零售类构成,其中网络零售所占比例只有20%左右,但是农产品网络零售的模式多、社会影响大、具有广泛性和敏感性。仅就农产品网络零售模式具有多种多样(如图所示)。2018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采取多种模式和多种网络购物节的方式来实现。

  一、2018年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2300亿元

  2018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同比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7.3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18.4%。

  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交易额

  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电子商务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由商务部指导,29家单位成立的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帮扶对象覆盖351个贫困县,推动企业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品牌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产品上行取得新进展。

  二、2018年“双十一”全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90亿元

  (一)淘宝天猫网购交易额达到2138亿元

  “双十一”在众多网络购物活动中的影响最大,被称为“全球网络购物盛宴”。2018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为2135亿元人民币,超过2017年的1682亿元人民币,再次创下新纪录。从2009年到2018年,淘宝“双十一”的数据一年比一年好看,“双十一”网购大促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2009年淘宝“双十一”交易额仅为0.5亿元,2018年达到2135亿元,超过1978年我国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天猫“双十一”农产品成交45亿元

  2018天猫“双十一”农产品成交45亿元,农村淘宝拉动脱贫示范县产业增长100%,其中千万单品超过21个,电商脱贫的效果愈加明显。2018年“双十一”,农村淘宝打造的500余款、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产品,通过阿里线上线下渠道进入城市餐桌。2018年,水产蔬果更受消费者喜爱。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消费者在零食坚果类农货的花费超过14亿元,在所有品类中排名第一,粮油米面的消费额超过12亿元位居次席,排在三到五位的分别是茶饮酒水、水产蔬果和传统滋补营养品。

  买家的热情,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流向全国近30个省份。数据表明,广东人对美食的喜好仍然领先其他省份,“双十一”当天,将近2000万笔农产品订单来自广东;江浙沪包邮区在农产品购买力上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三个省市当天产生的农产品订单均在1500万个左右,山东、北京、河南、湖北、福建和安徽排在4到10位。

  “双十一”当天,淘乡甜旗舰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便卖了100万斤,全天累计卖出300万斤;来自黑龙江中俄边境的珍宝岛大米一天就卖了100万斤;产自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了2019年9月。

  “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打造的云南元阳、甘肃礼县、福建长汀、重庆奉节、内蒙古敖汉、新疆吉木乃等10个脱贫样板县得到了实惠,通过阿里巴巴线上平台销量同比翻倍。

  湖北秭归脐橙是首次参加天猫“双十一”,11日当天,100万斤秭归脐橙被抢购一空。4万颗长汀百香果、10万斤奉节脐橙、50万斤礼县苹果也被全国各地的城市买家装进购物车并下单。

  其中,内蒙古科右中旗的兴安盟大米一天销售近20万斤,当地农民韩军辉感慨,“今年是大丰收年,本来还有点担心,现在能通过阿里巴巴在网上卖,心里踏实多了。”

  此外,四川乡城的8万斤苹果也将在”双十一”后的几天,陆续送到买家的手里。

  2017年8月,阿里巴巴启动兴农扶贫频道。一年时间里,49亿件农产品从农村流向城市,累计销量过亿的单品达到22个,销量千万的单品近千个;十大脱贫样板县的累积销售额达到1.5亿元。

  农村淘宝2017年开始“一县一品”试点,并确立了“农产品直供直销新链路”模式,从种植、采摘到销售全链路介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品牌化、标准化、品质化。同时,兴农扶贫频道为各地开通官方品牌服务站,目前已经覆盖16个省、352个县。

  2018年3月,农村淘宝推出“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其中结合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未来农场,已在全国12个县域落地,利用数字化赋能农业,成为电商脱贫新模式。

  (三)“双十一”全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93亿元

  2018年“双十一”,全网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其中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达275.9亿元,网络零售量达3.77亿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3.5亿元,网络零售量达2.17亿件。

  2018年“双十一”(1-11)电商全社会GMV(成交总额)首度超过4000亿元

  三、2018年“6.18”网络零售

  1998年6月18日,京东公司成立,每年6月18日是京东店庆日,在店庆月京东都会推出一系列的大型促销活动,以“火红六月”为宣传点,其中6月18日是京东促销力度最大的一天。与“双11”并称两大全民网购狂欢节 。

  2018年6月18日京东将把送货无人机、无人车、AR 化妆镜、电视大屏边看边买、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柜、全自动的“么么照”抠图合成、店内热力图分析工具等投入运用,送货无人机将在北京城区开通航线,无人车则会走出京东园区,在北京中关村和上地地区进行配送。2018年京东加强了网上网下融合发展,京东携手沃尔玛、步步高、鸿星尔克、良品铺子等超过50万家线下门店开启了2018年“6.18”“无界狂欢”。

  其他各电商平台也借势促销,如天猫、淘宝、一号店、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唯品会等均已加入。

  2018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京东全球年中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1592亿元。销售农产品占有较大的份额。

  京东加大“618”无界零售的国际化步伐

  四、2018年7.17网络购物节

  2013年7月,一个被网友捧红的网络节日——“7.17回家吃饭日”(717,谐音“吃一吃”,特指7月17号这一天),引发了全民对“717回家吃饭日,不加班、不应酬,回家吃饭”这一公益话题的热烈讨论,随后,7月被吃货们认定为“吃月”,又叫“吃货节”。2016年7月15日,本来生活网联合南京各大企业、媒体、社群等机构共同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回家吃饭发布会。2014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本来生活推出“717生鲜购物节”。

  2014年7月,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率先向全社会发出“中国食品安全节”倡议。在2015年1月15日召开的“中国食品业诚信建设高层研讨会”上,设立“中国食品安全节”的倡议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国家军用食品动员中心、中国诚信建设促进会、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北省农业经济商会、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北京新发地集团、以及中国安全食品电子商务平台——龙宝溯源商城入驻的三百多家诚信食品企业作为共同发起人,正式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将每年的7月17日确定为“中国食品安全节”。

  2018年7月17日,首届全国“供销节”于2018年7月17日在东莞揭幕,同时正式将每年的7月17日(7.17)作为庆祝日进行狂欢。“供销节”由深圳市供联天下发起,东莞泽果鲜、深汕印象狮山及相关单位协力共建,旨在打造属于传统供销好物的狂欢。供联天下致力于用高新科技和品牌塑造呈现优质好物;泽果鲜专注于打造成熟的园区体系,保证水果的鲜达美;印象狮山潜心于发掘具有人文匠心的特色产品,将小漠丰厚的历史味道传递到消费者手中。

  五、2019年春节黄金周农产品

  2019年春节假期,农产品网络零售十分活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

  一是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超过万亿元,与网络支付超过万亿元、并称“双超万亿元”。

  二是各地重点监测企业的销售额增幅中河北保定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增幅超过了40%,湖北潜江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超过了20%。

  三是2019年春节销量增长量最快的生鲜年货分别是智利车厘子3216%、红颜草莓1053%、黄心土豆975%、厄瓜多尔白虾731%、鲜鸡蛋579%。

  四是2018年水果进口首次出现逆差,-12.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信息显示:2018年,我国水果进口总量约485.56万吨,进口额近69.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91%和36.48%。

  六、2018年年货网络购物节

  2018年年货网络购物节有:2018年京东年货节、2018天猫年货购物节、2018淘宝年货购物节、2018苏宁年货节、2018聚划算年货节、供销e家“好食节”,还有地方年货网络购物节,2018广西电商年货节、2018年“铜货出山·思货出彩”年货节、2018年新县网络年货节等,这些年货节通过网络购物的形式,将特色、品质、优质农产品上行到城镇,进入市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只松鼠在2018年12月入驻每日一淘,在随后一个月的年货节大促中,销售额达到1600万元。其中,三只松鼠“巨型零食”成为平台上零食单品销量最多的爆款商品。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透露,上述“巨型零食”年货节销售580万元,占到三只松鼠在每日一淘年货节销售额(1600万元)的36%。

  七、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的总体安排是“1+6+N”,即1个主会场活动,6个分会场活动,若干系列活动。其中,主会场活动和分会场活动将于9月23日丰收节当天举办,若干系列活动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开展。

  全国各地还将推出“5个100”的活动,即100个特色村庄、100个品牌农产品、100个乡村文化活动、100个乡村美食、100个乡村旅游线路。这“5个100”涉及乡村美景、美食、文化、品牌,涵盖生产、生活、生态,包括生命、康养等内容。

  丰收节当天举办购物节。线上,阿里巴巴集团牵头,会同各大电商企业,以农产品相关食品、生鲜为主,把庆丰收全民购物节打造成一个农特产品领域的“双十一”。据不完全统计,阿里促进近1000亿元农产品产销对接,新零售帮助农产品开拓新市场,100个农产品地标品牌脱颖而出。线下,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牵头,组织全国批发市场、带动商超,开展南北丰收大集促销活动。

  八、中国品牌日网购活动

  “中国品牌日”指的是国务院鼓励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平面、网络等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安排的自主品牌公益宣传,旨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2017年5月10日是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品牌日”的第一个庆典日。许多网站借助品牌日开展促进销活动。

  九、邮乐购919丰收欢乐购

  邮乐网919丰收欢乐购,2018年网站新用户数增加约100万,9月入驻商家超2017年同期5倍,产生订单480万单,最高单日线上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商品数激增到35370款。

  第五章 2018年农产品(含食品)新零售

  一、中国零售业态进入智能零售革命时代

  2016年马云提出了“新零售”,2017年张近东提出“智慧零售”,刘强东提出“无界零售”,洪涛按零售业态革命的划分提出第五次智能零售革命,即:第一次是百货店革命、第二次是连锁店革命、第三次是超市革命、第四次是网店革命、第五次是智能零售革命。至今新零售业态不断涌现,并且出现模式泛化现象,即不仅仅零售、而且批发、餐饮、生活服务业、物流配送等,不断创新出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的交易方式、新的产业也随之不断地涌现出来,并且推动着我国现代流通的创新。所以洪涛教授将其称为“流通革命”时代。

  二、京东、阿里、苏宁、小米“四大巨头”加快线下线上布点

  2018年,新零售已成为各大电商巨头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刘强东表示,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将在农村。阿里零售通2017年宣布,将在2018年覆盖100万家天猫小店,苏宁小店也宣布,计划2018年在全国开出1500家门店。小米也曾表示2018年要开出超过1000家小米之家。 2018年苏宁开新店8000多家,是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

  (一)阿里巴巴:盒马鲜生行引领智能店

  目前阿里旗下着重布局的线下实体店有盒马生鲜、F2便利店(fast & fresh)、盒小马、机器人餐厅、淘宝心选和天猫小店。盒马生鲜和淘宝心选致力于打造双线融合,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2018年底,盒马生鲜有122家门店。

  2018年初,阿里巴巴零售通和饿了么宣布战略合作:将附能近万天猫小店。到2018年9月3日,阿里巴巴零售通方面宣布,覆盖的零售小店数量已突破100万家,已成为快消B2B第一平台。

  零售通将推出新产品,帮助百万小店精准组货、拓展服务边界、连接线上阵地。让小店生意更容易的同时,打造300米便利生活圈,搭载众多便民服务。

  2017年8月底的时候,阿里宣布要打造1万家天猫小店,到2018年8月天猫小店就达到了100万家,而全国千万家天猫小店日均营业额都达到了元,和改造想比日均营收额增长了超过30%。

  (二)京东集团:加大京东便利店步伐

  京东从单一的电商之路,扩展到今天的京东金融、京东物流、京东商城、京东汽车等等。自从刘强东提出无界零售以来,京东从线上走到线下,纷纷布局线下实体店,比如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之家、京东专卖店、京东便利店、7Fresh等。据统计,京东2018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布局50家7Fresh(没有达到目标)、超过200家京东之家和3000家京东专卖店,它们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2018年计划开设5万家京东便利店则分布在全国各地。

  2018年京东的黑科技包含了智能监控、人脸识别、刷脸支付这些耳熟能详的技术,而且还包含诸多京东独家的技术,其中“TAKE技术”和“电子价签”更是亮点。

  除了黑科技,京东之家目前拥有五大优势:

  (1)全品类优势,打造一站式服务:相比其他一些友商的单品类线下布局,京东之家全品类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2)打通线上线下:京东之家确保了和京东商城价格上的同步,利用电子价签实时更新,保障顾客能够实时享受优惠;

  (3)黑科技加持:京东黑科技为顾客带来了切身的购物便利,也为零售业实现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解决方案;

  (4)更懂消费者:京东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为全国不同区域京东之家的顾客提供了定制化服务,更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实现千人千面;

  (5)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依托京东传统电商平台的优势,京东之家拥有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从最初的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整条链上的资源整合。

  通过供应链赋能的升级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推进,京东基于线下门店,实现了线上线下库存打通,线上订单线下门店就近生产,给用户带来更极致的消费体验。而基于无界零售云POS的京东会员码,则可以实现京东与品牌会员体系横向打通:京东会员可以通过会员码入口申请开通成为入驻品牌的会员,同时可以在京东APP上查看最近的零售门店,同时可以享受线上线下同步的全域的活动,最终实现真正的会员体系的互通。

  (三)苏宁集团:“一大、两小、多专”迅速布店

  从2015年开始布局打造智慧零售,截至目前,苏宁小店已经在全国79个城市有了布局,在2018年他们的目标是开设1500家,未来三年将新开1.5万家线下苏宁小店。苏宁实体店的布局比较系统,除了对苏宁小店的布局外,苏宁易购将加速推动“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继续落实“一大、两小、多专”(“一大”是指苏宁易购广场(共15家);“两小”是指苏宁小店、苏宁易购县镇店;“多专”是指苏宁易购云店(共1600多家)、红孩子(共近100家)、苏鲜生(共8家)等业态产品)的店面业态产品,持续向三、四线县镇市场下沉,大量开店。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苏宁易购各类自营及零售云加盟店面共5578家,较2017年年底净增加1711家店面。

  资料来源:极客智库2019

  数据显示,2018年苏宁新开店面近7000家,其中包括2900家苏宁小店,创下开店速度之最。同期内,此外,盒马鲜生、瑞幸咖啡、苏鲜生等“新物种”的开店速度在2018年也达到新高。“苏鲜生”是苏宁在2015年推出的线上生鲜品牌,并曾在上海、杭州试点营业。2017年4月,苏鲜生在徐州推出首家精品超市,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9家门店,分别位于北京、成都、滁州、南京、西安、徐州、广州等。

  资料来源:联商网2019

  (四)永辉超市:超级物种发展面临挑战

  永辉超市计划于2018年新开超级物种100家、永辉生活店1000家,2018年开店46家,未完成年初计划,并因投资过高和理念差异导致公司创始人兄弟“分家”。

  (五)小米集团:探索小米生态

  小米集团旗下的小米之家、小米有品和小米商城是小米打造小米生态的“三驾马车”。小米有品致力于打造精品电商,它和淘宝心选、网易严选、京造、蜜芽妈妈甄选等精品电商同分一杯羹。

  三、无人店仍然在探索中发展

  (一)无人超市鲜有盈利表现

  阿里无人超市、苏宁无人超市(苏宁易购Biu)、京东X无人超市、EAT BOX怡食盒子、天虹商场WellGo、缤果盒子店、便利蜂、F5未来便利店、小麦铺、Take go、24爱购、小E微店、Amazon go、缤果盒子、淘咖啡、Moby、百鲜Go无人微超、智能微超神奇屋、每日优选便利购、供销总社的CO-OP MART(供销快闪店)、京东无人便利店等都在探索中发展,鲜有出色盈利表现。

  (二)无人面馆突破政策限制

  2018年12月18日,经过30个月的秘密筹备,马云家的无人酒店——“菲住布渴”( FlyZoo Hotel )开业了。这家由阿里巴巴建设、运营的酒店就在阿里西溪园区旁。它紧挨阿里员工宿舍,阿里员工可能就是第一批住客。

  2018年5月29日,上海噜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称“卤豆”)宣布,正式推出无人中式快餐贩卖机——卤豆无人移动面馆。但是在2017年10月,这家“无人面馆”被叫停,原因是其营业执照中没有无人经营的营业范围。而2018年5月,经营者从虹口区市场监管局申领到了“热食类食品制售”营业范围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此外西安无人面馆也被批准开业。

  四、无人货架出现巨额亏损和倒闭

  无人货架在经历2017年的投资狂潮后开始陷入裁员和倒闭潮,包括果小美、猩便利、七只考拉、GOGO小超、便利蜂、小闪科技等多家平台都遭遇麻烦。据Trustdata发布的《2018上半年无人货架领域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无人货架企业的数量从高峰期2017年9月的41家,下降到2018年6月的21家。

  2018年以来,京东农场(含京东植物工厂)、阿里未来农场等智慧农业项目迅速在农村展开,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与升级。2018年11月19日,京东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京鸿无人货运大飞机首飞成功。

  中国邮政加大冷链物流步伐,2018年中国邮政水陆两用送货车在湖北荆门试飞成功,可来回湖北至上海,2018年可以用于运送大闸蟹,以前太湖的大闸蟹汽车运出来可能需要一天,以后运送大闸蟹、小龙虾就方便了,100公里只需1小时,连冰和水都不用放,更新鲜,更快捷。

  第六章 2018年中国农产品跨境电商

  一、我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达到35个

  我国正由注重量向注重质转型、物质产品向服务消费转型、由模仿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型。自2015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达到35个,这对于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起到促进作用。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预计达到9.0万亿元,生鲜农产品市场渗透率不足10%,在线购买生鲜产品不足30%,发展空间较大。

  二、首届进博会主要电商签大单

  2018年11月6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我国主要电商签署了相应的订单,如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在五年内完成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涵盖旗下天猫、天猫国际、B2B、盒马、云象等多个业务板块,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京东集团为主体签约并采购总金额近1000亿元的进口品牌商品,苏宁采购订单额达到千亿元,其中生鲜农产品订单占较大的比例。2018年有40多个国家的水果进入中国。京东卖泰国榴莲曾经一天卖11.5万个,66万斤,每个卖到89元人民币。加拿大龙虾全程冷链配送能够做到24小时送达。

  三、供销e家启动“一带一路产品馆”

  2018年作为农村电商的国家队供销E家的战略定位:公司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聚焦于发展农业产业链,依托供销社系统丰富的线下资源,以B2B+O2O为主要方式,开展仓储配送、交易、金融、大数据等综合业务,努力发展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2018年11月供销E家“一带一路产品馆运营”上线,内设韩国馆、马来西亚等国际馆以及中国优质农产品出口馆。

  四、京东农产品跨境电商

  2018年京东跨境电商是高品质、新链路、全透明的跨境电商智能供应链。京东卖泰国榴莲曾经一天卖11.5万颗,66万斤,每个卖到89元人民币。加拿大龙虾全程冷链配送能够做到24小时送达。2018年6月1日-3日是京东7FRESH 6.18购物嘉年华的首个的超级单品日,泰国金枕榴莲、美早樱桃、波士顿龙虾等爆款商品全部劲爆促销。其中,9.9/500g超低价格的泰国金枕榴莲,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蜂拥而至,店内销售场景异常火爆! 第一天榴莲促销活动上架3小时内,7FRESH亦庄大族店与海淀五彩城两家门店29500斤榴莲销售一空,整体销售规模相当于一个标准集装箱的容量。三天活动时间内,榴莲总计销量高达80吨。

  五、菜鸟国家智能骨干网建设启动

  2018年菜鸟网络健介绍了阿里全球智能骨干网建设的情况,自2018年5月31日马云提出智能骨干网建设的目标后,阿里加快了步伐,先后在杭州、香港、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和列日(比利时)布局六大eHub(数字贸易中枢)。现在明确提出了“一横两纵”战略,即“一横”是指横向推动数字化,通过运用新型技术、科技去帮助物流行业进行数字化升级。这也是进入“科技+新零售+全球化”的新物流赛道的关键驱动力,菜鸟通过IoT技术,把仓储、干线、末端、车辆、人员、包裹、门店等全物流要素连接起来。“两纵”是指:(1)提供面向未来的、基于新零售的智慧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2)搭建一张全球化的智能骨干物流网络。

  六、国有企业探索跨境新模式

  2018年海航冷链介绍了海航冷链“商流物流”一体化:全程+冷链+增值+供应链的生态循环,其天地合一的网络,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真正的“全冷链无缝对接”。以越南的巴沙鱼、加拿大龙虾进行了案例分析。

  2018年4月,海航冷链公司探索了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龙虾全程冷链增值供应链。海航冷链+金鹏航空业务协同、海航冷链冷藏车、空地业务协同、打造全程冷链增值供应链。

  总之,2018年将是中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大发展的一年,主要依据是2018年11月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以及中国新消费的兴起,中国国内市场国际化,大量的农产品进入中国,中国农产品也在进入其他国家,电商渠道是未来贸易发展的创新渠道,海外仓建设、智能骨干网建设、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联动发展、网上与网下交易联动发展、城市与乡村电商联动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区块链正在联为一体,农产品跨境电商的生态圈建设、生态链建设正在形成。

  2019年春节进口水果销量暴涨,年货方面,每日优鲜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假期,价格不菲的智利车厘子成为年货爆款,销量比2018年春节同期增长3216%。

  七、天猫农产品跨境电商

  2018年4月17日,天猫平台上举行了一次泰国金枕头榴莲的专场销售。短短1分钟内,就有8万个榴莲被一抢而空,这批重达40万斤的榴莲,装满10个集装箱,从原产地直达中国,菜鸟空调车全程护送。全国1000多个区县买泰国榴莲可以次日送达,而原来的时间是120小时。2018年天猫农产品跨境电商具有如下特点:

  1、新型消费阶层崛起,使消费升级呈现趋势

  线上生鲜消费者集中在1-2线城市,以35岁以下年轻用户为主,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愿意尝鲜及网购餐桌食材,其中,19-22岁的95后消费群体增速飞快——新型消费阶层正在崛起。跨境生鲜电商特点:

  一是生鲜消费升级趋势-挑遍全世界,进口生鲜快速增长,飞入寻常百姓家,表现为:

  (1)品类多元化:市场上越来越多品类涌现,满足消费者不同口味需求;

  (2)产地多元化:一品多地成为趋势,消费者足不出户可挑遍全世界各种生鲜;

  (3)受国家政策鼓励,进口生鲜销售额增长较快,越来越多消费者尝试在线上选购进口生鲜。

  二是进口生鲜飞入寻常百姓家,由一二线城市向下线城市渗透。3-4线城市的进口生鲜消费者占比上升,同时4级以下城市用户数增速显著,进口生鲜消费普及化步伐加快。

  三是有更多新兴品类增长加快,进口生鲜品类多元化趋势显著。

  品类多元化满足不同品种满足消费者不同烹饪需求。牛肉品类中,除了牛排之外,消费者也开始选择其他进口牛肉品类,如牛腩和牛腱。牛键子与牛腩更加适合炖煮,除澳大利亚产地之外,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巴西及阿根廷的产品销售增长迅速。

  品类多元化:佳肴配美酒,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带动更多餐桌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食用牛肉之时佐以红酒,近几年进口葡萄酒的销售额稳步增长;全球各地区中,除法国外,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地的红酒也逐渐受到消费者欢迎。

  产地多元化:2017年最受欢迎的生鲜原产地,美国、英国、厄瓜多尔、智利、巴西、南非、泰国、新西兰、马来西亚、中国港澳台。

  原产地多元:消费者可足不出户挑遍全球。以冻虾为例,冻虾近几年颇得消费者喜爱,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购买到来自全球各地不同产地的冻虾,阿根廷红虾,越南/马来西亚黑虎虾,厄瓜多尔白虾,文莱蓝虾近几年强势增长。

  原产地多元: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到全球各地的车厘子,如美国,智利,新西兰等。

  2、跨境生鲜全产业链

  生鲜行业整合解决方案覆盖全产业链

  链接全产业链,可以解决行业痛点。对于日常食品的来源和可追溯性,消费者知之甚少,导致消费者对食品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对于消费者的偏好和反馈,供应商识之甚少,且在产品策划、销售策划和营销方向方面掌握的信息不足。冷链物流的覆盖范围有限,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对于之前和之后发生的状况,产业链参与者得到的信息有限,且很难积极合作共同减少低效率的情况。

  全球采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生鲜品类的全球领先供应商。

  采购量:每日1500吨。

  采购范围:6大洲,39个国家,147个原产地区。

  SKU:4000 个全品类的生鲜商品。

  第七章 2018年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

  一、2018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背景

  1、2018年一号文件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指出: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商务部开始“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

  商务部2018年1月公布了4个“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厦门市、成都市、潍坊市、烟台市。商务部公布了“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9家):山东中凯兴业贸易广场有限公司、山东喜地实业有限公司、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希杰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山东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神州姜窖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名称:潍坊艺德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省三江集团商品储备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新疆海联三邦投资有限公司。商务部在2016年以来在10个城市进行冷链物流试点,2018年1月在青海举行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市试点现场会。

  3、农业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年”活动

  2018年农业部建设100个果菜茶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个现代化示范牧场,50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场。质量监测覆盖全国150个大中城市基地和市场的5大类产品110个品种。选择10个省份开展追溯示范试点。继续加强32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在100个果菜茶生产大县大市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150个县开展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在200个生猪、奶牛、肉牛养殖大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150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在100个县开展农膜回收试点。发布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农业品牌建设。再创建100个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4、商务部等8部委开展供应链城市和企业试点

  商务部等8部委《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推进“5个一批”、“3大作用”。2018年9月21日,商务部网站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与试点企业评审结果进行公示,55个试点城市及269家试点企业。

  5、商务部、财政部开展综合示范县达到1016个

  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后参加)自2014年以来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至2018年9月,累计开展综合示范县达到1010个。对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商务部推广产地公用型预冷库和推广使用冷藏集装箱

  商务部《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通知》提出积极推广标准化冷链,推动建设产地公用型预冷库和推广使用冷藏集装箱。

  7、继续加快农产品冷链标准化建设

  地方政府、各行业协会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建设。2018年3月北京市地方标准《食品冷链宅配服务规范》征求意见,该“规范”对冷链宅配的易腐食品贮藏温湿度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北京市商委出台了《2018年北京市蔬菜零售行业标准规范》、《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社区菜店设置与管理规范》、《生鲜超市设置与管理规范》、《综合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技术条件和管理规范》、《社区蔬菜(肉类)直通车设置和管理规范》,山东2018年8月出台了《蔬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及生产、产品、加工、流通。质量追溯、管理服务等6个标准子系统。

  二、2018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特点

  (一)2018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3.9万亿元

  2018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农产品物流总额占全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的1.37%。增幅减缓0.4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比例也下降0.09个百分点。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进入整合期

  2018年,伴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作为冷链物流基础的冷库市场也顺势而上。据统计,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1.8亿吨,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3035亿元。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冷链物流产业保持每年15-20%的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冷库保有量将突破5000万吨。

  2018年是我国冷链市场开始走向集群、联合的一年,这一年冷链行业发生了多起大型企业收购、并购、重组、升级,例如:3月13日顺丰与夏晖正式推出合资公司新夏晖;6月12日招商美冷、中外运上海冷链等4家企业成立中外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7月9日万科物流并购太古冷链等。

  (三)菜鸟物流生鲜电商物流体系的建设

  1、加快智慧物流发展

  阿里菜鸟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发展,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发展迅速,2018年5月30日,马云宣布启动“国家智慧物流骨干网”建设,6月13日,北京工商大学与菜鸟网络在北京举办“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络研讨会”。菜鸟并且加快了前置仓的建设(如安鲜达收购好邻居作为前置仓),菜鸟投资20亿元的智能物流枢纽在西安启动,2018年将在全国开设100个原产地生鲜仓库,覆盖全国生鲜主产区,沣东新城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分多期开发,2018年动工,2019年投入使用。

  2、坚持数字化智慧物流平台理念

  阿里菜鸟是“以数据化为驱动的社会化协同物流平台”。在全国有11个中心仓,通过平台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提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全国建成有多个智能仓。阿里易果旗下的冷链物流安鲜达,专门对接各种B端的冷链配送,安鲜达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成都、西安、济南、福州、沈阳等10大城市有11仓个冷链物流基地。2018年6月,菜鸟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首批在全球布局了6大eHub节点,分别位于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和香港。

  (四)京东加快生鲜智慧物流模式创新

  1、推出“无界物流”服务

  京东通过自营物流体系建设,建设覆盖了300多个城市的冷链物流网络,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建设有15个亚洲一号,物流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在宿迁、西安两个无人机场已经常态化经营。深冷、冷冻、干线冷链、冷藏、控温全程冷链发展迅猛。京东提供“无界物流”服务,即短链 Short-chain、智慧(Smartness)、共生(Symbiosis),在SaaS(提供软件的服务)、PaaS(提供平台的服务)、IaaS(提供基础性的服务)的基础上,提出RaaS(提供新零售服务)。

  2、建成10个全国性冷仓

  目前,京东的全国冷仓10个,分布在七大区域10个城市:北京、沈阳、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武汉、成都、郑州、西安、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仓网布局网络覆盖近300个城市,其中次日达及当日达城市超过220个,全温层覆盖 82个城市。整体生鲜冷链覆盖全国京东站点超50%。京鲜达与京瞬达、京准达、京尊达成为京东物流的四大亮点之一。

  3、加快京东物流机器人应用

  京东物流加快发展,2018年5月24日,上海市郊,在京东“亚洲一号”无人仓的分拣车间里,300个“小红人”(分拣机器人)正以每秒3米的速度往来穿梭,分拣数十万个来自多个地区的包裹,该速度相当于3小时跑完北京二环,这是全世界最快的分拣速度,也使得无人仓的日处理订单能力超过20万单,整体运营效率较传统仓储提升10倍。京东现有的无人仓有亚洲一号、武汉亚一小件、华北物流中心AGV仓、昆山无人分拣中心等。

  4、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

  2018年5月,京东成立了“物流+区块链技术应用联盟”,阿里在跨境电商中采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秀水品牌的进口追溯中,UPS加入货物区块链联盟,沃尔玛申请区块链专利等。

  (五)苏宁冷链物流发展正在加快推进

  苏宁在全国范围内拥有8大全国物流中心、47个区域物流中心、60个平行仓、4000家门店仓。截止2017年9月,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686万平方米,配送网络覆盖2866个区县。

  (六)顺丰果蔬全业态冷链物流模式

  顺丰在冷链干线上,拥有4条省际干线,6条城际干线,在冷链运力上顺丰拥有120辆自有冷运车,7733辆外包冷运车,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七)多种生鲜冷链物流模式探索

  1、河南鲜易供应链是一家温控供应链企业,提供三大平台(冷链物流平台、集采分销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六大体系(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冷链城配、流通加工、集采分销、供应链金融)、四网融合(云仓网、运输网、城配网、信息网)的冷链物流服务。

  2、中国邮政加大冷链物流步伐,2018年中国邮政水陆两用送货车,可来回湖北至上海,2018年可以用于运送大闸蟹。以前太湖的大闸蟹汽车运出来可能需要一天。以后运送大闸蟹、小龙虾就方便了。100公里只需1小时,连冰和水都不用放,更新鲜,更快捷。

  还有黑狗物流、快行线、码上配、九曳供应链、安家宅配、极客冷链、冷联天下、易流物流、越好冷链、闪电狗城市智能配送平台、信良记“秒冻锁鲜”等。

  3、好邻居“红标店”。2018年5月14日,鲜生活控股的好邻居宣布,包括金宝街店等在内的10家门店已完成改造,开始对外营业。这是继全渠道会员店推出后,好邻居“红标店”最大规模的一次推新举措。好邻居发展成一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便利店是目前必须要走的路,这也是此次全力推出红标店的原因之一。好邻居的“绿标店”属社区型便利店,是好邻居首次尝新“便利店+生鲜”的模式,除了销售传统便利店副食,还覆盖了周边3公里内居民一日三餐的生鲜产品需求,这背后是易果提供的生鲜供应链支持,以及天猫对线上流量导入的支持。

  4、顺心捷达。2018年顺心捷达计划通过两年的时间,搭建一张国内零担快运网络,在2020年实现1.2万家网点规模,使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值得注意的是,顺心捷达主要采取加盟制方式运营,而此前,顺丰推出的重货运输产品以自营为主。

  5、顺丰优选。顺丰优选正以“快递+便利店”的加盟模式在全国跑马圈地,计划未来一年要达到4500家线下店,2-3年内建立上万家线下店,这可以说是顺丰集团向加盟者释放的短期红利。

  6、顺丰“丰e足食”。顺丰推出无人货架品牌“丰e足食”,切入办公室无人零售领域。这是继京东(京东到家Go)、阿里的盒马鲜生、饿了么(e点便利)之后,切入无人货架的又一巨头。

  7、丰趣海淘。丰趣海淘共有三种业态:大型体验店、无人货架、智能无人便利店,其首家智能无人便利店“Wow!”

  (八)冷链专列继续开发新的品种

  2018年7月,从上海杨浦站始发的长三角铁路首个冷链专列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该趟班列运载由海运进口的冷冻肉类,打通了长三角地区与四川的冷冻、生鲜物品铁路运输通道,运输价格比公路降低约20%。该趟班列最高时速达120公里,挂运40个满载海运进口肉类的集装箱,全程运行时间约38小时,比普通铁路货物列车缩短约22小时。同时,该趟班列实现了单个自带发电机冷藏箱制冷运输,突破了“1节发电车+8节冷藏集装箱”编组模式,解决了冻肉批量运输组织难和编组难的问题,降低了冷冻产品综合物流成本,使成都冷链运输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成都铁路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批并正式运行后,搭建了口岸场站运营服务平台和多式联运公共平台,2017年4月5日,成都18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口肉类企业联盟”。

  近两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将以签发全程提单为前提,推动进口肉类联盟企业常态化开展海铁联运肉类进口,充分满足冷链市场客户需求,逐步形成成都地区辐射全国的冷链铁路运输网络,助力四川构建低成本、高时效的国际冷链分拨集散中心。

  从2018年8月起,上海至成都冷链运输班列将每周三固定开行1列,2019年计划每周常态化开行2列。

  (九)电商+冷链+中欧班列使10万只小龙虾成“世界杯网红”

  2018年全国小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有望达到3500亿元,对比2017年增长30%;2018年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预计超过160万吨,较上年增长45%;2018年全国养殖面积有望达到2000万亩,较上年增长800万亩。全国从事小龙虾生产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近5000个,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520万人。

  2018年小龙虾发展,离不开生鲜农产品电商、“秒冻锁鲜”的冷链科技、以及中欧班列,使得中国的10万小龙虾成为世界杯网红。

  三、我国电商冷链物流模式类型

  当前我国果蔬电商冷链模式主要有:(1)智能生鲜店、无人生鲜体验店(货柜)、智慧农批、农贸市场;(2)我买网上线宅配平台“顶英生活”;(3)首农电商宣布推出宅配服务“首农HELO宅鲜配;(4)“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5)盒马鲜生、超级物种、7Fresh、 “冷链共同配送”;(6)“生鲜电商+冷链宅配”;(7)美菜网“两端一链一平台”的F2B的模式。

  近两年来,我国在冷链供应链模式上的创新有“智能整合型”模式、“共同体”模式、“托管式”模式、“闭环形”模式、“即时即控”模式、供应链“并联型”模式等。

  2018年纵观我国农产品冷链服务商,共有运输型、仓储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和平台型等七种模式。

  第八章 2018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扶贫

  一、2018年我国电商消费扶贫的模式创新

  1、政府推出多项政策

  自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扶贫政策。如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工程列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等16个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2017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提出,重点推进电商扶贫,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2017年12月27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并将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

  2、明确了消费扶贫概念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各地将消费扶贫的内容扩展为实物产品、服务产品、体验产品。不仅仅是农产品,还包括服务产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体验产品,即与实物产品、服务产品相关的餐饮、休闲、观光、娱乐等产品。包括贫困地区的青山绿水好空气,以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电商扶贫是重要的方式

  2018年,电商扶贫又引入了社交电商扶贫的模式,即采取社交电商的方式进行扶贫活动,包括微信、微博、网红、直播、快手和抖音等短视频、小程序等诸多形式。这种模式更能体现农村电商的特点,因为许多农民没有座机电话,但是有手机,这符合农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

  4、消费扶贫的效果

  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实物产品、服务产品、体验产品的销售范围,消费贫困地区的商品可以起到较好的扶贫效果。如果想要更好地实现消费扶贫,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做到协同消费扶贫;二是一二三产业协同消费扶贫;三是社会各界协同消费扶贫;四是形成完整的以消费为导向的供应链,也就是“拉式供应链”,实现消费扶贫的目标。

  二、我国消费扶贫的方式

  一是政策扶贫。比如商务部不断扩大综合示范对贫困地区的覆盖,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8年我国新增了260个示范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38个,占比达91.5%。自2014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以来,商务部已累计支持示范县1016个,覆盖国家级贫困县737个,在全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占比达88.6%。2019年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将做到全国贫困县全覆盖。

  二是企业参与扶贫:

  近年来,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均大力投入扶贫。例如2018年,拼多多推行“以拼代捐”新公益,替代传统捐赠。2019年,各大电商平台将会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将农产品销售这一纯经济行为转化为集公益慈善和个人消费为一体的社会行为,促进消费者群体形成扶贫意识,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

  (1)企业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如京东、苏宁、阿里巴巴都与国务院扶贫办开展了合作项目;

  (2)企业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以推动扶贫项目落地,例如央广网和中国工商银行与安徽省六安市、京东与江苏省宿迁市、阿里巴巴与河南省光山县等地方政府合作打造的电商扶贫案例等。

  (3)京东跑步鸡等消费扶贫模式。通过养殖“跑步鸡”扶贫。

  (4)贵州消费扶贫三年计划等模式。以贵州消费扶贫三年计划为例,在三年时间里,采购单位将1亿元消费扶贫专项资金对口帮扶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进行消费扶贫;同时帮助贵州省所有贫困县共打造了100个以上农产品品牌并进行了推介;用大数据手段为每个深度贫困县消费1000万元优质生态产品;以“现金支付、门店消费”为模式,助推深度贫困县区农产品“泉涌”和产业扶贫。

  (5)海口市9大消费扶贫模式,包括单位长期定向认购、订单式生产认购、自驾车“后备箱”公益旅游认购、协助购销对接、单位临时团购、个人爱心认购、参与贫困地区“共享农庄”、商超及电子商务助销、旅游带销等形式。

  三、商务部等部门消费扶贫的模式创新

  1、消费升级和商务扶贫是商务部八大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两项。消费升级在当前主要表现为新消费,新消费包括新的品质消费、新的特色消费、新的健康安全消费,贫困地区的产品、服务、体验正体现了这些特点。正是由于许多贫困地区的工业比较滞后,因此青山绿水好空气以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许多产品一经过商品转化就可能变为“网红”“名品”,从而具有了新消费的一些特点。

  2、消费扶贫一方面满足了新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新的消费方式实现了扶贫的目标。如中央电视台与京东集团合作组织的“星光在行动”扶贫活动,一些明星到贫困地区推介当地的优质产品,或采取直播的方式介绍当地的人文和山水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类活动就较好地实现了消费扶贫的目的。

  3、深化电商扶贫,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2018年中国农产品协会组织几百场/次对接活动。

  4、推进“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组织109个城市的247个家政企业与国家级贫困县对接。开展对外劳务扶贫,确定97家企业开展对外劳务扶贫试点。

  5、落实产业扶贫,三届广交会共为贫困地区企业免费提供2813个展位。

  四、消费电商扶贫应该注意问题

  其一,在买方市场态势下,应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的市场销售;

  其二,完整地销售新农产品,即实物农产品、服务农产品、体验农产品;

  其三,注重以品质、特色、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品牌运营,尽可能做到优质优价;

  其四,注重产品的追溯体系建设,特别是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其五,真正落实商务部提出的“农商互联”,做到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珠海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的提案》(第号)收悉。经综合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创新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构建珠海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是珠海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珠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构建珠海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根据2021年4月市政府发布的《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0年珠海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9.6%,由此推算我市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约为334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市该项指标占GDP比重将达到20%,约1200亿元。根据2021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珠海市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为1569亿元,占GDP比例约为45.1%,规模居全国第58位,全省第5位。

  我市通过狠抓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全市工业增加值逐年提高,代表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的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实现较快发展,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9.37亿元,增长8.8%;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765.45亿元,增速8.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7.1%,占比较2011年提升了13.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474.9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5.5%,占比约与2014年维持同等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412.82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8%,占比较2011年提升了6.2%。

  (一)在“推动珠海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方面

  1.进一步做好前瞻谋划

  将“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本地信息通信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云平台,引进国内领先的云平台,打造服务全省全国的云服务体系。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强化智能化基础制造与成套装备、智能制造服务等高端供给,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化工厂”写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珠海市培育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结合行业前景和我市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网络安全八大细分产业,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提升、打造平台载体、加强数据管理为目标,提出十项重点任务。

  2.强化工业互联网资源供给

  近三年,我市格力电器的“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中央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互联网APP”、知业科技的“勤政云工业互联网APP”和维度电气的“用能服务APP”共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商;共培育联云科技和派诺科技等16家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企业和7家广东省“上云上平台”服务券供应商,服务券供应商的云产品涉及研发设计、生产管控和经营管理等环节。

  3.持续打造信息技术应用标杆

  我市大力推进建设工业互联网,推动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轻工家电、能源、汽车、打印设备耗材、医药等行业树立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鼓励企业对生产设施、网络设备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在生产中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共培育45个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项目(含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9个),省市合计扶持7014万元。格力电器联合华为、广东联通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5G专网改造项目,建成并测试成功了国内首个基于MEC边缘云+智能制造领域5G SA切片的专网。推荐格力电器5G示范工厂项目参加国家发改委2022年数字经济5G应用示范项目申报,目前项目已经省发改委评审通过上报国家发改委。

  4.支持“上云上平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支持工业企业购买公有云、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来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降耗。2019年-2020年,我市共扶持139家企业实现172个业务“上云上平台”,合计金额2386万元。企业“上云上平台”主要涉及供应链协同、进销存及仓储管理、能耗、环保、安全监控及优化、设备远程运维及服务、设备智能调机、生产品质管控、生产设备状态监控、项目管理协同、研发管理协同、智能排单调度等多个领域,其中嵘泰金属入选工信部“2019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企业”。

  (二)在“提升珠海数据治理效能,营造数字生态治理新环境”方面

  1.数据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于2019年10月印发《珠海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统筹推进数据资源管理顶层设计,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整合、归集、共享、应用和开放全面实现,初步形成公共数据在部门间规范有序流通的新格局。

  于2021年10月印发《珠海市引入和使用社会数据管理办法》,首次规范了引入和使用社会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首次将社会数据管理与信息化项目管理相结合,首次明确社会数据引入使用和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推动社会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高效应用,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和数据治理变革。

  同年11月,印发《珠海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开发利用的制度框架、创新引领跨境数据服务能力体系、加快培育特色数据产业和市场,全面发挥数据要素助力特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作用,推进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有力支撑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2.数据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持续推进首席数据官试点。积极探索构建首席数据官制度体系,明确职责范围,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创新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模式,提高数据治理和数据运营能力。2021年5月,我市所有区和10个部门纳入首批试点,2022年3月,推动首席数据官制度全市推广,全市已累计完成登记299个系统,梳理形成2288类数据资源。

  二是首创公共数据资源治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PDMM),创建“数据治理行军布阵图”。形成各部门数据能力评估报告,详细描述部门数据治理“长短板”,通过数据治理能力评估,首席数据官能够切实掌握本部门数据治理的基本情况,并依据部门的三定职能,明确方向,制定方案,真正实现“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和“挂图作战”。

  三是加快推进主数据入湖,依托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平台,以主数据治理为地基,通过主数据认责,将主数据各类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统一主数据口径,夯实基础,打通经络,解决各部门系统之间的主数据共享问题,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资产价值,支撑跨部门协同应用需求,达到“统一标准、集中管控、专业负责、动态优化”的管理效果。

  3数据共享底座不断夯实

  按照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全省一盘棋的要求,我市已建设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珠海分节点,建立了省、市、区三级数据共享渠道,实现省市两级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互联互通。截至2022年3月31日,各区各部门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珠海分节点发布2495个数据资源目录,汇聚60个部门14亿多条数据,发布数据服务接口115个。各区各部门通过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珠海分节点累计申请数据2289个,共支撑41个业务系统,数据服务接口累计调用量约2433万次。

  (三)在“着力构建珠海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筑牢数字安全新屏障”方面

  1.规范数据使用管理

  推进全市部门数据安全自查,数据使用部门须在数据管理部门进行数据业务场景备案,明确数据使用范围,并严格按照申请的业务场景使用数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按要求及时填报数据安全自查表,并报送数据管理部门。

  2.落实常态化数据安全检查

  加强疫情期间数据安全保护,积极贯彻落实疫情期间数据安全保护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个人隐私数据和重要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大检查和整改,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3.着力提升工控安全防护水平

  支持珠海南方软件网络评测中心建设珠海市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工控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近两年,我市对电力能源等12个重点行业合计1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工业互联网安全检查和安全风险预警工作,摸清市内工业企业及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安全状况并督促企业实施整改,逐步提升市内工业企业安全防护水平。通过举办宣讲会的形式,向企业宣贯工控安全方面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及时利用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自查平台开展安全自查,全面提升市内工业企业的工控安全意识。

  (四)关于打造珠海数字生态合作平台,构建数字生态合作新格局的建议

  1.培育数字产业创新主体

  我市创新主体不断扩大,高企数量从2015年的397家跃升为2021年的2075家,增长超4倍,其中民营企业约为1600家,占比超过70%。2021年,我市完成了 1669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且遴选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107家企业进入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科技企业稳步成长为创新主力军,其中:97%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在高企,75%以上的专利授权在高企;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高企81家,占全市80.2 %。

  2.支持数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支持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核心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在我市近年来市级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专项项目中,共14个集成电路领域方向项目获得4000万元支持。积极发动我市企业参与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其中2021年在芯片、软件与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有6家企业承担了省重点领域计划项目,共获省财政资金支持合共6300万元。

  3.金融助力科技腾飞

  市科创局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设立科技天使投资基金,鼓励社会资本、银行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目前基金已完成对22个项目投资,其中股权投资项目20个、合组基金2支,总金额21259.45万元。2022年1月出台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将民营科技型企业纳入支持范围,自该政策实施以来,已有22家企业的科技信贷项目经审核入库,累计推动新增科技信贷总额1.12亿元,拓宽了科技型企业发展空间,帮助科技型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4.跨境电商规模持续壮大

  2018年,我市获国务院批准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珠海综试区”), 在市综试区领导小组领导下,珠海跨境电商发展呈业务增长快、模式覆盖全、后续劲头足的态势,进出口货值逐年增长,从2018年的1.7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139亿元。依托港珠澳大桥联通港澳国际机场的国际物流通道优势,我市在大桥珠海口岸建设港珠澳跨境电商作业中心,为跨境电商商品通达全球创造更为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了30余家物流型跨境电商企业在此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大桥场站从2020年7月运营以来,跨境电商业务逐步攀升,2020年不到半年时间,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2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5%,2021 年更是突破100亿元,在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比提升至72%。

  5.平台经济发展迅速

  我市以平台经济为核心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涌现出60余家本土电子商务平台,行业领域覆盖商贸零售、家装建材、大办公、文体旅游、家用电器、知识产权交易等,其中不乏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一是首创C2M电商平台。随变科技公司创新C2M(用户直连制造)的商业模式,通过用户先下单、工厂再生产模式,砍掉生产到销售中间加价环节,凭借高质低价的商品,吸引了广大用户和制造商。2021年,“必要商城”和“必要”手机APP 实现交易额16亿元。二是B2B平台站稳脚跟。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乐活公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挥我市打印耗材、造纸行业优势,积极响应政府、军队、企业电子化采购的需求,打造大办公B2B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其中:乐活公社“妥了网商城”上线两年多以来,已整合国内300多个城市的3万余家办公零店,服务30多个国家、省、市和军队集采项目,2021年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20亿。三是创新供应链协同平台。高新区建采网科技公司创新建筑行业供应链管理运营,推出“建采易智能供应链协同平台”,为建筑施工企业和下游供应商提供在线销售、采购管理等功能,通过提供大宗货物招投标、集采和在线对账业务等功能,推动企业创新供应链管理,形成采购、物流、销售环节智能供应链协同。该平台自2017年上线以来,平台交易量和营收均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实现平台交易额超83.83亿元,同比增长48.8%。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统筹

  发挥珠海市加快数字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机制效用,统筹全市数字资源要素,研究制定全市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我市数字经济提速发展。

  (二)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我市着力打造的产业新空间载体,做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领域的空间布局,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数字产业化生态。

  (三)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

  贯彻落实《珠海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示范推广与技术服务,鼓励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开发应用,打造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集群。结合我市战略性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系统性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推动斗门区PCB产业集群、香洲区家用电器、打印耗材产业集群申报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快推进以“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为核心架构的新制造生态系统建设。

  (四)启动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

  向企业推广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3))国家标准,引导企业从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数据生存周期8个方面完善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加强数据管理、提升数据管理能力。组织评估机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开展宣贯和培训活动,2022年完成面向10家企业,不少于200人的贯标培训。

  (五)深入实施数据共享

  按照省数字政府建设“全省一盘棋”要求,推进新版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珠海分节点部署,构建省市一体化数据共享机制,打通上传下达的高速数据通道。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珠海分节点,根据各部门业务需求,持续推动政务数据共享。

  (六)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完善公共数据管理体系,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建立健全首席数据官管理、评估和培训机制。提升公共数据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周期性普查和常态化登记机制,制定部门主数据对象清单,推动主数据汇聚。创新公共数据运营模式,探索推动公共数据多渠道运营,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运营规则;加快公共数据资产凭证规范化运营管理,持续推进省公共数据资产凭证试点工作,拓宽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应用场景。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境电商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