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莲绮的意思?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资料

一《氓》《诗经·卫风》

1.理解本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诗中自叙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爱虐到被抛弃的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说明本诗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的艺术表现特点。《氓》诗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1)人物自身思想行为前后变化运用了对比:氓的“信誓旦旦”和“二三其德”、“言笑晏晏”和“至于暴矣”作对比,把氓结婚前后判若两人的虚伪狡诈揭露得淋漓尽致;女子的“载笑载言”和“躬自悼矣”、“泣涕涟涟”和“亦已焉哉”作对比。

(2)弃妇与氓的态度形成对比,前者单纯赤诚,始终如一;后者始乱终弃,虚伪冷酷。揭示了男女主人公个性的善恶美丑以及彼此间的巨大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前后变化;以结婚为界,分析氓这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情状,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则以她被休弃为界,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示出两个人物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4.认识诗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如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二《蒹葭》《诗经·秦风》1.把握此诗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著与追求未得的哀惋惆怅相互交织的情感内容。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2.分析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显示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

3.简析文中“白露”这一不断变化的意象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蒹葭》是一首思慕情人的恋

歌。本诗运用重章复沓的方式,借助对深秋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烘托出诗人无限惆怅的情思。“白露”这一意象在诗中被反复咏叹:“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白露从凝结为霜到消融为水进而逐渐干涸,这三种状态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则在这时间中徘徊瞻望,进行着无尽的求索与探寻。意象的设置不仅提供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构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而且随着意象的变化,诗人因可望不可及

产生的情感逐层加深,愈加惆

怅而无法自抑,怀人之情表达

得愈发飘渺,耐人遐想。

4.认知诗中的比兴手法及其作

用。文章中由秋景起兴,“蒹

葭”、“白露”、“秋水”的

意象既点明了节令,表现出秋

意的萧瑟,又渲染出全诗朦胧

迷离的情感氛围,这种具有飞

跃性与呼唤性的起兴正是民谣

语言诗化的早期形态,是中国

文学借景抒情传统的萌芽。

5.认知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

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此诗

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

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

叹不能尽其志意。由于在重复

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

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

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

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

之中,上下求索,排徊瞻望,

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

三《晋楚城濮之战》《左传》

1.识记这次战争的大致经过及

晋楚双方的主要人物。城濮之

战是晋楚两个大国为争夺霸主

地位在城濮所爆发的一场大

战,最终晋国胜利。战争的主

要经过有:(1)宋人被楚所围而

向晋国求救;晋争取齐、秦的

支持,决心救宋,与楚交战;

(2)晋楚在交战前夕楚国君臣不

和,意见不一,晋国则拉拢曹、

卫以孤立楚国,以避退三舍,

占取道义;(3)晋楚交战,晋军

士气旺盛,将帅用命,战术运

用得当,取得了胜利,楚军则

因子玉骄傲轻敌,导致失败。

晋军的主要人物有:晋文公、

先轸、子犯、栾贞子、胥臣、

狐毛、栾枝、孤偃等,楚军的

主要人物有:子玉、伯棼、宛

2.归纳晋胜楚败的主要原因。

一是晋国君臣协力,上下同心。

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不同意

见,但大家的目标是共同的,

故能经过讨论取得一致。不像

楚国楚成王与子玉各执己见,

互相掣肘,抵消了力量。二是

晋国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

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

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

舍”,后发制人,使自己处于

理直的地位。三是晋国在交战

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

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

战术。四是晋国君臣的个人素

养也起了作用,晋文公谨慎稳

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

意见,知人善任。先轸,子犯

等人克尽其职,富有见识,善

3.论述本文描写战争善于将双

方的政治、外交活动及民心、

道义、士气等因素与战事发展

紧相结合,以揭示战争胜负之

必然的艺术特点。城濮之战是

春秋时重要的战役,而本文对

战争的记述,并不仅限于对战

斗过程的描写,而是把战争与

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

,从而展示出战事发展的因果

关系和战争胜负的原因。本文

战争描写的艺术特征之一是文

章的绝大部分笔墨用于双方战

前的准备谋划和善后工作。文

章首先叙述晋、楚、宋、卫、

曹等诸侯国之间结盟与对抗的

关系。晋军首先攻打楚的同盟

国曹、卫,削弱楚国力量,又

进一步联合齐秦参战、争取同

盟,从而壮大了己方的力量,

使楚国陷于孤立。文章还写到

晋国采用“退避三舍”的方

法,以退为进,占取道义的策

略准备,这些都为晋胜楚败的

战争结局作了铺垫。艺术特征

之二是作者借人物之口阐发了

一些发人深省的军事思想,如

“有德不可敌”、“师直为壮,

曲为老”、“少长有礼,其可

用也”等等,表现出春秋时的

政治军事观念。艺术特征之三

是文章对双方决战的描写精炼

传神,只用寥寥百余字,已清

楚地交代出晋佯装败退、诱敌

深入,进而击溃楚军的战斗过

程,同时又能逼真地传达出战

场上的壮观场面和非凡气势。

城濮之战涉及众多的人物事

件,头绪纷繁,但作者能在内

容上有所侧重,条分缕析、详

略得体地记叙,在描写上又简

4.分析子玉、先轸、晋文公三

个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子玉意气用事、刚腹自用、态

度傲慢、狂妄轻放;先轸理智

冷静,克尽其职,富有见识,

善于谋略,作战英勇;晋文公

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

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

四《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1)了解“狡兔三窟”的具体

内容。“一窟”为冯谖去薛地

为孟尝君收债,而将薛地百姓

所欠之债券悉数烧毁,名为

“市义”,实为赢得薛人的好

感和信赖。“二窟”是指冯谖

西游于梁,利用魏王抬高孟尝

君的身价,赢得梁惠王“虚上

位”,而冯谖又使孟尝君坚辞

不往,在诸国中赢得名声。“三

窟”是指孟尝君用冯谖之计而

赢得声名之后,迫使齐王又以

重金巨财返聘孟尝君,冯谖借

机请齐王在薛地立宗庙,使孟

尝君可借宗庙以自重,赢得了

永久安宁。“三窟”的开凿充

分显示出冯谖深谋远虑、善于

审时度势的奇士风采。尤其是

他表面上看似无赖,这样对比

更显其才智。先前的“无

好”“无能”,行为荒唐怪异

与后来的大智谋形成鲜明对

比,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一方面使冯谖的形象得到更充

分的展现,另一方面情节的变

化使故事充满曲折,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对冯谖的命运和举动

充满了悬念和期待,又增强了

(2)分析冯谖的性格特色。冯

谖是战国形形色色策士中的一

个典型。他愿为知己者效力,

有其卓识,深谋远虑,审时度

势,利用诸侯间错综关系为孟

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其

焚券市义之举客观上为民众解

(3)论述“欲扬先抑”的手法

对突出冯谖形象,增强文章趣

味的作用。本文刻画冯谖的形

象,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然后层层深入,愈转愈奇。开

始写他“无好”“无能”,却

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待。一

旦有了车又像小人一样向朋友

炫耀。后来写他自告奋勇为孟

尝君收债“市义”,行为出人

意料而又荒唐奇特。直到孟尝

君去相归薛时,方才看出冯谖

的高明。而此时冯谖却又有更

远的谋虑,要为孟尝君“复凿

二窟”。到全文结束,冯谖深

谋远虑的奇士风采才充分展现

出来。另外,文章还通过孟尝

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

“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

义”之举“不悦”等描写,来

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

(4)认知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

行对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最

初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的

行为“笑之”、“恶之”,但

事态的发展证明众门客的碌碌

无为,而体现出冯谖运筹之深

远高妙。而孟尝君对冯谖先是

不识其才、对其“市义”之举

“不悦”,但后来又心悦诚服、

真正从中得到了安身无祸的好

处。这些描写都起到先抑后扬

的作用,反衬出冯谖性格的奇

1.分析文中的孔子形象及子

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四人

的个性。孔子是一个和蔼可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形象。

他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育,引

导他们畅所欲言,充分显示出

他既是一个温厚的长者,又是

一个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通过

他对四位弟子的才干和个性所

做的评价可以看出孔子以礼乐

治国的理想及向往淡泊的心

情,反映出其思想的丰富性与

子路个性率真豪爽,“率尔而

对”显示出他不假思索、不拘

礼让的耿直性格。答语中他侃

侃而谈,论说了他的志向和治

国纲领,显示了他的豪爽和磊

冉有和公西华,个性则较为谦

逊有礼,行动上不抢先,言谈

中留有余地;而曾皙是得到孔

子认可的人物。他的弹瑟、回

答的神情动作及言志可见其性

格淡泊而又知礼,充分显示了

2.理解本文善于通过人物的语

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个

性的特点。文章善于从对话及

神情举止的描绘中刻画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如子路的

“率尔而对”可见其性格的直

率、豪爽和不够谦让;曾皙的

弹瑟、放下瑟、起立回答的动

作以及他的言志,可见其性格

淡泊而知礼。此外,孔子的和

蔼可亲、循循善诱,冉有、公

西华的谦让,都表现得栩栩如

六《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

1.说明孟子“仁政”主张的主

要内容,并作辩证评价。本文

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

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

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

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

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

众,加强伦理道理教育,这样

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

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

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

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

的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但

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一

是战国时期,由分裂趋向统一,

战争难以避免。孟子往往笼统

反对武力,显得脱离实际不合

潮流。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

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以

为只要国君具有仁心,能推恩

于民,即可实现王道政治,未

免过于天真、简单。孟子的理

想虽然值得赞许,与当时的现

实却有很大距离,自然行不通。

2.以“以羊易牛”为例,分析

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

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

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

析,说明“王之不忍”,有推

3.认知文中所用的比喻及其喻

义。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

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

末,而不见舆薪”比喻“王之

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用

“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

者折枝”比喻“不能”与“不

为”的不同;用“缘木求鱼”

比喻以武力为手段去称霸。

1.说明荀子所谈学习的重要作

用。(1)可以增长人的知识才干,

君子善于学习才能具有常人所

不具备的知识;(2)可以改善人

的修养品性,通过向有知识之

士学习,可以防止邪僻;(3)学

2.评说荀子倡导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持之以恒,

用心专一,重视积累。荀子所

主张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其儒

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

说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别带有

明显的偏见。但他强调学习的

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

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

心致志等等,都是学习经验的

总结,值得后人借鉴,具有普

3.评说荀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以端正的态度向贤者求

4.简析本文长短句并用、对偶

排比句兼行、整饬而错落有致

的语言特色。本文在语言的运

用上具有较高的技巧。文章采

用了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

兼行的句式,把相关的和相对

的内容,用对称或错落的句式

在和谐的音节中表达出来。比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长

短相同;又如“骐骥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采用了整齐的对偶句;

文章中还有大量的对偶句连

属,构成排比句。这种句式的

运用,具有错落有致、整齐划

一的形式美;又有匀称流畅、

节奏顿挫、易于上口的音乐美;

同时,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还

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另外,本

篇在文字上,浅显朴实,如“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说理晓畅自然而

5.认知本文所用的比喻及其喻

义。本文在论说过程中,作者

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道

理,使人易于接受。如第一段

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

学习之重要,第二段以“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

1.认识屈原写《国殇》的意图

是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

并以此感召楚国人民同仇敌

忾,雪洗国耻。本文是一首追

悼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歌颂

为国捐躯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

国精神,表达雪洗前耻的愿望,

抒发作者热爱祖国的崇高精情

感。诗写敌胜我败,反映了楚

国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危殆。

2.具体分析本诗第一段写激

战,将动态描述与静态刻画相

结合、全景鸟瞰与局部特写相

结合、外形描绘与精神赞美相

结合等特点。《国殇》是一首

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

诗篇叙写了楚军一次覆灭性战

争的全过程。诗歌的前半部分

是对战场上激战情形的铺陈。

作者在描写时,将动态过程的

描写和静态事物的描绘紧密结

合在一起,在动态过程的描述

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

结合起来。如首句“操吴戈兮

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从静态的形象一跃进入战争的

紧张气氛;诗歌中有“旌蔽日

兮敌若云”的宏大场面,亦有

“矢交坠兮士争先”的细部刻

画。在这种结合中,战斗的场

面逐步展开,诗人的情感也愈

发激昂,谱写出一曲场面壮观、

气氛紧张、情感深挚的悲歌。

(1)了解《哀郢》写作背景的

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屈

原被流放时所作;另一种说法

认为是屈原为哀郢都被秦将白

(2)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既

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

沉沦的凄怆。此诗直抒胸臆,

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

屈沉沦的凄怆。言辞质直激切。

作者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在

一起,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

同时,不断抒发自己对故都的

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3)分析本诗叙事与抒情紧相

结合的特点。屈原在《哀郢》

一诗中寄寓了忧国忧民的悲愤

之情,又表达了自身委屈沉沦

的凄怆之感,而这些情感是在

与叙事的紧密结合中得到表达

的。全诗以“哀”字为基调,

以流亡的行程为线索。诗的开

往首先是作者对苍天的质问,

展现出一幅混乱悲惨、风雨飘

摇的图景,而其中夹杂着“思

蹇产而不释”的忧虑。接着,

诗人叙写自己流亡的过程,以

郢都为起点,由近及远,清楚

地写出行程路线,同时又不断

地抒发自己对故都的思念和对

楚国命运的担忧,可谓一步一

感叹,一行一呜咽,去国之悲

与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中有对昏君佞臣的指责,即

如“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

而鄣之”,在忠奸善恶的对比

之中,揭露了小人当道,君子

失位的政治现实;其中又有自

己复杂情感的表达:一方面

“惨郁郁而不通兮”,有郁结

于心的愤懑,一方面又“鸟飞

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对

故国怀着深深的眷恋。《哀郢》

一诗将叙事与抒情熔于一炉,

在其行程的叙述中,处处有喷

薄而出的激切情感,作者的忧

思与悲愤在叙事中得到了充分

的展现。(4)认知诗中所用的

对比及比喻手法。诗中运用了

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如“外

承欢之汋汋兮”到“美超远而

逾迈”这一段,忠奸善恶,对

比鲜明,揭露了当时楚国小人

当道、君子失位的政治现实。

最后一段以“鸟飞返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为比喻,表达了

诗人对故都家园至死不渝的深

1.《君子于役》《诗经·王风》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

其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

深切而痛苦的怀念之情,从日

常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

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

全诗分为两章。第一章写她强

烈的思念,第二章写她深沉的

忧虑。通过思妇的怀念与忧虑

之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本篇全以思妇的口吻写出,语

言明白如话,如泣如诉。

辛丑条约未敢忘  中华屈辱令人伤

外国欺我无还手  人民鲜血涌流淌

不屈儿女抛头颅  前仆后继斗豺狼

精卫填海永不屈  寻找光明在何方

十月革命闪光芒  送来马列神州扬

划分阶级认敌我  深入农村找力量

井岗之火燃中国  人民终建已武装

社会主义建中国  牛鬼蛇神一扫光

尽管道路多曲折  革命初心从未忘

党指挥枪奔现代  人民军队扫魍魉

红色江山我保卫  人类前途永光芒

八一军旗飘扬,战鼓擂响耳旁,

俺是共和柱石,俺是民族脊梁。

民族又届危亡,美日舞爪张狂,

主权岂容染指,国家安危掩扛。

军号已然吹响,战士血脉贲张,

高举血染红旗,奔赴杀敌疆场。

举枪起义,南昌八一。武装独立,举旗反击。

民众觉醒,秋收起义。朱毛合璧,井冈会师。

开天辟地,工农枪持。主张正义,高举军旗。

突破围剿,胜利出击。五次围剿,被动转移。

北上抗日,长征万里。围追堵截,红军垂危。

遵义会议,出现转机。联合抗日,坚决反击。

打击倭冦,主动游击。平型关战,胜利出师。

百团大战,令敌尸遗。抗日救亡,最终歼夷。

解放战争,战略反击。辽沈战役,两军对峙。

分割围堵,歼灭战敌。平津战役,蒋军绝棋。

和平改编,胜利奠基。淮海战役,赢在战机。

灵活机动,人民支持。三大战役,我军胜利。

十一建国,国旗升起。抗美援朝,反击熊罴。

五次战役,将敌南移。夏秋战役,逼敌协议。

金城战役,促战终止。三八线界,继续维持。

枪林弹雨,千万烈士。金戈铁马,血染军旗。

人民军队,听党指示。手握钢枪,飒爽英姿。

保卫祖国,军魂慑敌。威武之师,铜墙铁壁。

经济建设,和平可期。抗灾救灾,群众仗依。

守护疆土,强势出击。国际维和,亮我雄师。

年轻志远同盟入,投笔从戎为初衷。

率领南昌军起义,工农会师旌旗红。

统军征战巧运筹,红军之父美名崇。

元帅第一名归至,德高望重贯长虹。

平江起义涌涛浪,创建苏区鄂赣湘。

立马横刀刚武劲,临危受命保中央。

百团大战歼倭冦,抗美援朝神勇扬。

赤胆忠心存浩气,叱咤风云五威将。

无所畏惧,强军战歌号结集。

而今迈步从头起,敢叫日月换天地。

据说《冰雪长津湖》即将上映,里面肯定不会说我阿姨和一件大衣的事,她自己本不愿提及而在阿姨90大寿时,看到她撑着在长津湖冻伤的腿,颤颤巍巍捧出那件珍藏的破大衣,老泪嘀嗒嘀嗒淌在上面。

我突然想:长津湖一个女兵和一件大衣的故事,不被岁月尘封,必须告诉子孙,这是我们上承前辈、下启后代,对国家、民族、人民和家庭的责任。

1949年,三野9兵团(华野9纵)突破长江、解放上海后,作为中央军委解放台湾计划主力部队,阿姨的27军文工团正在进行台湾解放后政治宣传工作集训,突然奉命入朝作战

首战就是在长津湖狙击并歼灭联合国军,包括所谓战无不胜的美王牌军陆战1师和7师。美军相当于一个军,一分钟齐射火力超过我们七八个军,而且有海陆空军运优势,后勤补给充分,在阵地甚至能吃到热汤火鸡。当时长津湖温度已降到零下40度,而准备对台作战的27军严重缺乏御寒装备,战士多数还穿着夏秋装,少量棉衣也很单薄,战斗还没打响,就已经出现大量冻伤减员。为鼓舞士气,9兵团宋时轮司令和27军彭德清军长要文工团为前沿部队表演节目。阿姨唱《南泥湾》,战士喝彩不断,非要再唱一曲。阿姨没有准备,因为太冷,就临时抱佛脚颤抖着唱了自己有点改编的《摇篮曲》:好宝宝,快快地睡觉,不要闹,让妈妈摇一摇。弯弯的月亮挂在柳树梢,小鸟儿都睡着了,嗯嗯嗯,嗯嗯嗯,爸爸打仗回来了。

节目演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战士,背着吊了大红绸穗子的冲锋号,可能是司号员,突然冲上来对阿姨说:姐姐,听口音你是淮安的吧?我是听唱《摇篮曲》长大的。阿姨见小老乡,刚要握手,小战士把身上棉大衣脱下来递给她,说:这是我打摆子团长给的,破了一点,今天要上去,前面的都打光了,我也回不来了,给姐姐吧!阿姨连连摇头拒绝,但小战士一溜烟跑了。阿姨几个女兵一边轮流穿着这件破大衣御寒,虽然冻伤,但还能坚持;一边牵挂前沿战事。有消息说,前沿潜伏的一个连,在阵地上全部冻成了冰雕,阿姨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战斗一结束,阿姨迫不及待跑到前沿山头阵地,看见震惊世界的一幕:那个连队战士全部以战斗姿态冻僵在阵地上,小战士冻得面目全非,看不出五官,但手上还紧握冲锋号,号上红布已经与身躯连为一体。阿姨哭了,一边撬着他身上的冰凌,一边轻唱那首《摇篮曲》:好宝宝,快快地睡觉,不要闹,让妈妈摇一摇。弯弯的月亮挂在柳树梢,小鸟儿都睡着了,嗯嗯嗯,嗯嗯嗯,爸爸打仗回来了。

长津湖战役9兵团伤亡19202人,但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阿姨是幸存者回国后,阿姨特地去淮安,希望把大衣交给他家人,才知道小战士叫宋贵,小时候父被日伪杀害,母和姐被还乡团点了天灯。从此,无论哪里,阿姨都珍藏着那件破军大衣,却从不对人说起这件事,只是在腿痛难忍时,默默地一遍一遍抚摸着,泪水嘀嘀嗒淌在上面。

小战士9兵团先烈的长津湖告诉世界,这就是志愿军歼灭美国王牌军的秘密,就是解放军以弱对强不胜的军魂,就是革命军人的血肉亲情。面对美国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图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长津湖军大衣的故事永永远远传承给子孙后代。

烟花万马奔腾疾,电闪雷鸣暴雨驰。

龙卷风吹抛万物,海涛巨浪拍岸基,

吹枯拉朽千军过,洪水漫淹道变池。

灾害重重频叠现,世间环境当研思。

延陵宝地木星神,风暴亲临眷顾身。

呼啸吼声掀巨浪,雨倾如注鼓槌抡。

烟花气旋穿城过,盘曲蛟龙缭绕循。

城市处于焦点带,居然避过暴风巡。

怒卷黑云漫九天,雷鸣电闪露崢嵘。

昨日坦途潮奔涌,今朝桥洞变水泓。

虐树狂风驱鸟雀,摧花骤雨撼青松。

田园果菜整荼毒,亟盼转晴七彩明。

风声怒啸过烟篁,此景催人意着忙。

听闻雨骤顿生斁,眼见竹摇心恐慌。

山边翠色刹那暗,水上安宁顷刻丧。

昏天黑地倾盆下,盈怀忐忑留他乡。

飚风来兮掠陆边,辗转腾兮未抢先。

才济时兮台前雨,阖闾无兮海气偏。

淞沪囚兮青烟幕,平湖翻兮卷东阡。

卧听窗兮风雨作,始悟道兮凡人间。

不期台风挟雨临  折叶摧枝太绝情

璀璨烟花露狰狞  直教世人忒伤心

惊雷炸响不夜天,瀑雨洪水噬中原。

千年不遇灾难重,舵手发令闯难关。

八方兄弟赴豫州,武警消防急救援。

童叟小手牵大手,驱赶恶魔整家园。

云浓压顶檐下瀑,水溅楼头恐燕飞。

惊雷打扰逍遥梦,暴雨关闭世外扉。

绿树滿园憔悴瘦,红花半架枝不肥。

闲人乐遇清凉夜,任尔妖风烈烈吹。

河南省城首遭殃,千年一旦洪灾殤。

通衢大道成湖海,满目宝车饺入汤。

地铁内涝如涨潮,百人悬命神兵祥。

七省驰援多英豪,抗争天灾斗志扬。

南京疫发众心惊,波及多方国不宁。

万里寒光严设站,一边曙色映旗旌。

无烟烽火连江月,有霭云山拥危城。

华夏遍含仁爱志,党员个个请长缨。

新冠无孔不入  静候有人疏忽

欲问众多专家  有何妙法驱除

千万不能有疏忽  做好自身防护

夏日荫盈柳丝長  果蔬飘香舌尖忙

新冠肆虐雨成灾  叶绿花红赛红妆

中国军团参奥运,凌云壮志第一冲。

赛场告捷神枪女,小将扬倩首冠中。

女子举重频传喜,世界纪录两连升。

英才志慧将山举,勇夺金牌记大功。

奥运英豪孙一文,剑龙在手虎光贲。

移挪闪步风如电,出击须臾力万斤。

宝剑凭谁占斗气,锋争狭路电花分。

一招光影争胜负,摘夺冠军立懋勋。

春属唐人,宋人秋。宋词里,秋天最美。范仲淹的秋色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王禹偁的秋景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东坡唱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程垓干脆说:一年只有秋光好全不顾春的牡丹夏的芍药冬梅的感受。

之美是承夏启冬逐层次第渐进的。初刘克庄说:忆昔浮江更涉淮,早秋天气最佳哉。塞垣榆落蝉初少,泽国芦疏雁已来中秋晏殊说:更漏乍长天似水。银屏展尽遥山翠。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庆人间瑞王安石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贺铸的秋可远萧萧江上荻花秋……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陆游的秋需近观:乌柏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诗情也似并刀快,翦得秋光入卷来晏殊兼而有之碧海无波,瑶台有路……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梧桐叶上萧萧雨。”朱淑真聚焦大家闺秀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浮云尽逐黄昏去,楼角新蟾挂玉钩周密的秋充满人文关怀: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辛弃疾的秋则是多媒体,听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是春的成熟,蒋捷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春的丰收范成大说: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是夏的惜别,是晏几道眼中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红笺为无色是夏的离愁柳永笔下杨柳岸、晓风残月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是冬的使者,是李清照看见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心里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秦观笔下,则喜忧参半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而今,为两个百年目标奋斗,我们更欣赏黄山谷秋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恒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颥渌?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醉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岂非笑傲江湖豪情万丈

天际彤云戏夏荷,槐阴无处不蝉歌。

怱怱未醒池塘梦,已报秋临第一波。

薄雾轻盈笼小村,家家早起半开门。

炊烟袅袅鸡群叫,许是晨餐喂满盆。

重阳回望叹流年,草木经霜更自坚。

往事随风成历史,知青秋韵早华颠。

终成退者亦心欢,世态炎凉冷眼观。

诗墨书茶余最爱,东流闲水不回盘。

明月半照残灯秋,影桂扶临登小楼。

庭院映沉深夜暮,鸣虫闻坐空余愁。

暑月草萋萋,心尘逐物迷。柴门闻吠犬,深巷立鸣鸡。

菡萏迎归客,芙蕖拂晓堤。淤泥总不染,追忆周濂溪。

独立亭亭底气盈,精神样貌初长成。

避俗离尘本性见,真情入世冰轮升。

经炎夏,见修行,瑶琴一曲述前身,

琐事繁芜渐远去,且剩枯蓬听雨声。

十里荷塘碧叶鲜,双双紫燕舞翩跹。

蝉鸣蛙鼓绿水中,蝶立魚游红花间。

忽有牲禽来搅闹,河池刹那乱云烟。

风平浪静还先景,菡萏亭亭更美艳。

粼粼碧水润池荷,小小青蛙唱夏歌。

低头彩蝶亲菡萏,仰首蛤蟆思嫦娥。

绰约丰姿深谷藏,名同竹菊人褒扬。

清高未肯入庸队,素雅由来飘郁香。

庄周旧梦观幽兰,郑燮缘悭叹情殇。

皆称尔系真君子,忘却浮沉且放狂。

不借花开弄风骚,胸怀壮志登九霄。

容颜靓丽寻常见,别样衷情份外娇。

依藤蔓,渐扶摇,身轻何惧路迢迢。

芳华不借他人顾,自惜光阴夺暮朝。

只影孤枝立野荒,羞容滿面弥芬芳。

绿摆轻摇盼欢聚,粉髻低垂转愁肠。

抬头极目思君甚,杳杳无讯泪珠藏。

嗟叹念断天涯路,寂寞佳人伴玉房。

娇蓝日夜伴星辰,勿忘声声爱意真。

艰难困苦甘守候,携手终生情谊深。

惊雷破土蛾离壳,一步登天高位得。

不思盛极秋风至,日夜无休唱赞歌。

耳闻蝉鸣树梢头,声嘶力竭为何由?

最恨凡尘蛮横事,喝断斜阳意难休。

俗世何曾得梦圆,休由琐事将魂牵。

杯中有酒图酣醉,树上花开荫下眠。

歌声放,舞翩跹,一阙鹧鸪赛丝弦。

而今且做闲散客,皓月清风度余年。

开怀一醉却为何?屡倾金樽杜康多。

举杯欲扫烦心事,愧对沧桑且自歌。

再入深山觅酣眠,红尘俗世刮狼烟。

晨听鸟转青林下,暮赏斜阳碧水边。

翠竹临风拥自在,修心养性得悠然。

把酒高歌对月饮,也效先贤不问年。

夏夜风凉易入眠,油然梦境悄悄现。

光阴瞬逝几十年,少小音容呈面前。

同窗景,最思牵,互助相扶在心田。

翘首再盼重逢日,把酒言欢友情添。

年逾古稀追思多,寂寞之中忆蹉跎。

不羡他人得富贵,唯忙自己吟诗歌。

徘徊山中闻鸟鸣,流连池畔赏莲荷。

休求利禄平平过,养性修身免病疴。

人老欲安宁,心绪当平静。乐观豁达加合群,头脑须清醒。

朝对青山唱,晚与绿水吟。首首诗歌求意新,此刻情如倾。

柳岸晓风芳草近,残红点点无愁。

倾盆洗绿雨初休。尘换皆滌尽,小涧水长流。

粉蕊娇柔兰枕被,危岩耸翠高堂幽。

夕阳托晚霞,笑比花羞。

绿荫遮天白云轻,闲游木榭亭台中。

水畔苔痕通曲径,堂前树影掩花丛。

竹有千竿织围障,藤生万道成绣笼。

皓月当空照彩阁,高楼一夜沐南风。

菡萏清香暑已浓,余晖染彩晚霞红。

翠柳蝉鸣怨日炎,雷声雨过虹悬空。

腐草滋萤绕柏松,鸳鸯起波戏芙蓉。

络绎游人兴未尽耳闻蛙鼓月朦眬。

远访清泉品茗茶,轻斟慢酌人人夸。

林幽细径生苔藓,怒吼林涛逐雀鸦。

碧水飞流三万尺,斜阳夕照一丛花。

悠然赏景登楼阁,任意凭欄眺晚霞。

人间天上在何处  世人皆指纳木措

绿地蓝天云为伴  雪峰皑皑凝眼眸

牛羊散作满天星  银河疑似落涧谷

欲问缘何游人涌  只因神俗可飞渡

我是一片云  一片特立独行的云

上海里弄修琴人,别离老宅情深深。

名曲《鸽子》瑟瑟奏,如切如诉流水咽。

气冲霄汉随云去,吴刚也懂琴丝声。

路人默默疑欲语,留作倩影祈余生。

我有一壶酒,借酒浇新愁。恍见动迁屋,扼腕却无语。

陈迹地标店,琴师难营业。质朴以为本,凭艺谋计生。

晴雨世难料,时代推年轮。发展是硬核,新扉换柴门。

我有一壶酒,邀敬跟党人。倾盏对明月,此去念故人。

老宅友聚爷叔群,上海里弄将绝影。

玩伴愁绪寄《鸽子》,哀哀琴声恋深情。

年届花甲萌童心,孩提鱼水骨肉亲。

枯藤嫩枝同根树,久别相逢暖三冬。

昔日时光无限好,岁月催人悄无声。

一轮明月照古今,相思不改别样情。

静坐园中亭,凝望星月明。流莹足下光,树上蝉声萦。

清风拂面过,撩醒梦中人。五更钟声荡,十年乡愁情。

重足沉步离槡梓,千里之行为后生。

广廈千万租一间,弃之威严融自身。

老体笨手熬三冬,养得娇孙入托门。

每每迎來暑期日,熏风不摧人自归。

附安然:读苍松《情结》有感

树高千尺叶落根,天涯海角忆亲人。

故土情深割不断,魂牵梦绕陕西人。

苍松原来是老乡,抽空回来聚一堂。

烈日暴晒天地烧,高温灼烫沸油浇。

热浪滚滚扑面來,万物求生待超脱。

狂风突起乌云翻,大雨倾盆高空泼。

久旱甘霖降吉祥,百鸟齐鸣对天歌。

一抺晨曦横南北,乾坤渐渐显生机。

满目晚霞红似火,祥云高处染金色。

俯瞰古城望新区,栉比鳞次乔山依。

喷泉玉水吐银柱,丹鸟翩翩周原飞。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岁月匆匆带欢喜,撂下旅程来回忆。

无论归宿去何处,信念不灭澄唯一。

莫道桑榆近昏夕,远路迢迢壮志齐。

而今我且做此誓,不负如来不负兹。

全真仙境释诠真,青城洞天亦倾城。

远眺重峦青烟嶂,云环仙逸隐天峰。

结友相伴缘山径,诸荒徐行笑长风。

虔心攀山觐圣宫,合拳朝礼向天君。

深沟渊涧笔架槽,凌波玉砌通武桥。

真武伏魔护正道,马王决判定阴阳。

常道司神天师殿,慈航普渡北七真。

仙宫宝阙神仙路,险崖千寻人间途。

漫道无端何为路,两崖苍颜有青云。

口燥烟火雪莲解,汗雨狂霖清泉和。

驻步轻问老妪径,仙宫还在那山边。

仰息难提双足断,俯观无尽徒生叹。

大赤天上上清道,东华碧海化无极。

不见君阁三才意,函关紫气五千言。

未问老君道可道,冀梦长心叙天听。

霞光初现天晚矣,另辟蹊径欲云腾。

奈何漫漫心猿动,欲得暂歇又丈隔。

空见清林闻鸟迹,终遇人烟喜形色。

长叹千阶五洞天,乐山真道逍遥生。

何惧山高水穷处,还盼轻登蜀青城。

天地无心人有极,风火雷电入须弥。

最是通透混沌时,踏破虚空窥太一。

修道乾坤灭三尸,造化万千破空去。

贪将功名广寒宫,须信太上色是空,

金玉满堂迷眼相,榜花一到满城红。

记得与卿少初见,几重心字怡衣垂。

琵琶弦上轩辕见,此时明月怎何追。

相伴前行擎天炬,曾照彩云与君归。

次韵柯国良先生《古稀感怀》

勤动忧劳不计年,悬壶济世自悠然。

才高早已蜚声远,身正何须顾影怜。

作赋吟诗追四杰,娱亲课子冠群贤。

晨歌夜曲皆天籁,尽领风骚各百千。

附:柯国良先生《古稀感怀》

转眼光阴七十年,几分脾气尚依然。

牛刀未有凭谁识,马齿徒增只自怜。

膝下儿孙差可慰,身边古旧足称贤。

虽云已觉桑榆晚,一曲新吟意万千。

为你开成一朵莲  绽放在佛的面前

我是出淤泥而不染  对你的爱信誓旦旦

为你开成一朵莲  许下我今世诺言

始于月老终于孟婆  你是我今生的情缘

为你开成一朵莲  给你我最美的笑脸

一草一木一菩提  轮回里我的心不变

为你开成一朵莲  你是我最美的流年

一花一叶一世界  心中有佛步步生莲

 金秋银月挂窗望,庭院珠英溢桂香。

枫叶丹红瓜果绿,田原缀满菊花妆。

池塘翠盖舒清影,戏水鸳鸯对对傍。

独茗杯茶思对仗,吟诗作句自研芳。

古柏青松隔水豪,柳条垂下翠丝绦。

涟漪波影浮明月,娇艳芙蓉赛玉桃。

鼓噪蛙声歌夏乐,蝉鸣疏断咏叹高。

风吹蕸舞鱼游动,夜赏荷塘醉绿醪。

六盘峰顶观夕照,几道霞光罩脊绒。

灿烂裙裾翩起舞,余晖绚丽贴苍穹。

残阳变幻飞驰过,万马千军一扫空。

金线镶嵌天地际,似邀来日再相逢。

黄土高原大地隆,山高势峻岭叠崇。

蜿蜒绵亘甘宁陕,遁世秦关二百重。

险路曲折盘旋上,渭泾楚界两边雄。

悬崖峭壁峡深处,瀑布飞流奔马骢。

七峰挺拔插天寒,四壁披衣雪绕盘。

圣母耸身天界立,瑶池仙境俗难观。

珠峰日出通天立,碧水神池载地灵。

皑雪披衣山靠傍,白峦终古插苍冥。

岁月精雕历史城,沧桑镂刻遗文明。

元时贸易通瀛海,梯渡西洋泉港嵘。

渠达八方来客路,浪潮声中万商迎。

航标六胜招船入,见证曾经景盛荣。

注:1泉州港在元代就是贸通四海的东方第一大港。

2六胜,指六胜塔,是古代泉州湾船舶入港的重要航标。

泉州申遗功成就,历尽沧桑文化城。

山中无崖不刻字,东西石塔孪生荣。

兼容并蓄诸文化,各种宗教寺庙呈。

红砖古厝民建筑,精超工艺誉声名。

注:1、孪生石塔,指镇国塔和仁寿塔(亦称东西塔),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2、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及海神真武大帝、妈祖等。3、精超工艺,指石雕、木刻、彩画、剪粘于一体,工艺精湛、布局规整、装饰华美、名扬天下。

峰峦雄峙危崖立,高峡平湖碧海承。

始祖轩辕临三次,秦皇汉武慕名登。

文人墨客来无数,崆峒求仙望永恒。

自古人生希长寿,德行天下胜祈僧。

崆峒古刹如山众,庙宇堂阁遍各峰。

苍莽林中荫建筑,梵宫宝刹古晨钟。

夜居山间涛声阵,萦绕湍流古瑟风。

峡谷奇幽林碧翠,恍惚穿越道家中。

一条玉障银龙架,气势磅礴石柱擎。

十三利峰纵向列,宛如骏马满天倾。

云蒸雾涌峰忽现,万里无云玉液清。

旭日晨曦峰顶罩,溶溶月色夜如莹。

秦岷两脉相交连,峭石千姿竞秀殊。

水气蒸腾烟缭绕,山青碧木薄纱糊。

上天高奏惊雷乐,瀑布狂欢吐玉珠。

峡谷幽深徐远去,行云散尽净空臾。

甘肃天水藏石窟,坐落秀丽麦积嵩。

数百洞窟千米画,存藏麦垛独峰中。

金刚罗汉浮山壁,菩萨沙弥坐屈宫。

石佛镌雕崖壁上,万龛千窟似神功。

南渐两当居其半,崛起孤峰麦垛山。

石窟远扬名华夏,文珍瑰宝佛崖攀。

涛林旖旎风光秀,古寺荫藏雅静间。

斗转星移弹指过,禅心积善自悠闲。

夏日炎炎缓缓收,和风阵阵彩云稠。

未及细赏荷香季,又待秋叶簪满头。

  枝杪鸣蝉声震远,院墙草密蛐虫唱。

  儿时村野趣闲多,秋夏清歌最嘹亮。

袅袅轻烟绕指柔,万千秀色几盅瓯。

馥兰精粹濡唇齿,此物素来最解愁。

醍醐茶韵香,花影动幽凉。淡远潜心静,悠悠夏日长。

铺砌研文同进步,百家风采共争鸣。

随作清兴无杂念,和赋闲诗唱月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 维】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斗天使绮莲博士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