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什么中介绍马克斯主义

职业技术学院第7期分党校培训班学员测试题库

1. 入党申请书正文包括个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和社会关系的基本情况、入党动机、理由入党的认识、入党决心五个部分。

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4. 党的基本纲领包括.

13. 发展是党执兴国的第一要务。

14. 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15.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6. 坚决防止和惩治腐败,搞好

18. 2005年5月20日,小明同学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2006年5月20日按

期转为正式党员,请问截止到2008年5月20日,小明的党龄是___2__年。

1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

2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1.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

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22.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_民主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打开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画卷,总有一个闪光的名字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他热情讴歌十月革命胜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他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他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奋斗终生,播撒的革命种子已在中国大地根深叶茂。他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传播马克思主义“火种”

  李大钊,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青年时代,他目睹国家危亡和社会黑暗,立志要为苦难深重的中国寻求出路。

  24岁那年,李大钊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药方”。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求学期间,他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二十一条”的斗争。由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无垠的天际,耀亮神州大地,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1916年,他从日本回到国内,参与创办《晨钟报》,后担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此时的北大已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因主办《新青年》而享有盛誉的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已从上海迁到北京。李大钊在日本学习期间就与陈独秀相识,他一到北大,就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青年》编辑工作中。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李大钊敏锐地察觉到俄国革命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开始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经验,并将自己的思考与结论诉诸笔端。

  7月1日,《言治》季刊发表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那时,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正处在最困难、最复杂的时期,帝国主义把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描绘成充满暴力的人间地狱,把布尔什维克党说成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李大钊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俄国十月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区别,他认为俄国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他希望中国人民“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11月,持续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跻身战胜国行列。为庆祝这次胜利,段祺瑞在紫禁城太和殿前举行盛大阅兵式,并宣布放假3天。北京大学师生在天安门前和中央公园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演讲活动。面对新闻舆论对协约国胜利的歌功颂德,面对知识界对“公理战胜强权”的盲目乐观,李大钊始终保持清醒。他以《庶民的胜利》为题发表演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次战争中获胜的“究竟是那一个”?我们大家“究竟是为那个庆祝”?他断言: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而是全世界的庶民。紧接着,他又在《新青年》发表《Bolshevism的胜利》,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欢呼,并大胆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正是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李大钊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此后,李大钊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责任。《新青年》每月出版一期,已不能适应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1918年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共同创办周期短、侧重针砭时弊的刊物《每周评论》。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第一篇社论——《新纪元》,指出:这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他号召:我们应该趁着这一线的光明,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做出一点有益的工作。

  觉醒的“新纪元”到来了。1919年5月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5月5日,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01周年,《新青年》轮值主编李大钊,把第6卷第5号定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发了8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其中分量最重的,就是他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为了集中精力写成下篇,暑假,他带着即将分娩的妻子赵纫兰,回到乐亭老家。安顿好妻子后,他一头扎进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埋头写作,完成了文章下半部分。11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在《新青年》第6卷第6号发表。

  李大钊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义”。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他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三个方面。他明确指出,这三方面“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与以往一些人对马克思学说所做的片断的、不确切的表述不同,李大钊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做了完整的介绍和确切的阐释。这样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尚属首次,尤其是李大钊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解读人类历史,更是一个伟大创举。

  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绝非易事。马克思主义被北洋军阀政府和保守势力视为“过激主义”“洪水猛兽”,遭到严厉禁止。就连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同在北大教书且私交很好的胡适,也出来与李大钊打起了笔墨官司,史称“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适用性,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针对胡适的观点,8月,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旗帜鲜明地宣称:“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主义的。”他确信,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宣传主义与研究问题交相为用、并行不悖。怎样实行“主义”呢?李大钊认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应用两面,社会主义也是如此。社会主义者要使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发生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思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这次论争是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裂痕、内部分化的标志性事件,实质是中国需不需要马克思主义、需不需要革命的一次论争,它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到1921年7 月中共一大召开的3年时间,李大钊共发表文章181篇,大部分是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

  李大钊还通过授课、演讲等形式,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北大首次将马克思主义正式列入中国高校课程并全面讲授。1920年7月,李大钊被正式聘为北大教授,仍兼任图书馆主任。他先后在政治系、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开设“唯物史观研究”“工人的国际运动”等课程。他讲课系统完备,条理明晰,旁征博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深受学生欢迎。李大钊还在高等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处兼职授课,并应邀前往武汉、上海等地高校讲学。为了有组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他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多个社会团体,推动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活动。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建校25周年纪念日,校方做了一次民意测验,其中问:“现在中国流行关于政治方面的各种主义,你相信哪一种?”结果是,相信社会主义得票最多,高达291票。

  正是李大钊系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得一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星耀东方,日照千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最早在中国酝酿创建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19年9月,在五四运动中被捕的陈独秀获释,但他仍处于被监视的状态。为避免再受迫害,1920年2月,李大钊扮作商人,亲自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经天津前往上海。途中,两人商讨了建立党组织的相关事宜。

  两人分手后,分头在上海、北京积极开展建党筹备工作。1920年3月,李大钊指导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马克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如邓中夏、王有德、高君宇、刘仁静、黄日葵、王复生、罗章龙、范鸿、何孟雄等,日后都成了北京党组织的主要成员和各地党团组织的创建骨干。正如李大钊所说:“革命种子已撒播在广大的土地上,必然会开花结果。”

  正当李大钊积极开展建党活动之时,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派出全权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情况。1920年4月,维经斯基以俄文《生活报》记者身份来到北京会见李大钊。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与北京各社团活跃分子接触,请他在欢迎会上演讲,介绍俄国革命后社会政治状况,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介绍欧洲各国建立工人政党的情况。

  维经斯基同李大钊和一些进步青年讨论在中国建党问题,他们都认为这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为加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李大钊修书一封,引荐维经斯基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等人的帮助下,上海、北京建党的步伐加快。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筹备建党时,对党的名称拿不定主意,写信征询李大钊的意见,是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李大钊明确答复叫“共产党”。8月,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率先成立。

  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在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秘密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底,北京共产党小组举行会议,决定将其命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这是北京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党支部。

  1921年3月,李大钊著文《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公开呼吁创建全国性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他指出:“中国现在既无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C派(指共产主义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的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

  6月初,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指导下,上海早期党组织代理书记李达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确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遗憾的是,李大钊因担任国立专门以上八校教职工代表联席会代理主席,负责组织向北洋军阀政府的索薪斗争,无法离京,未能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李大钊未能出席党的一大,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历史地位。

  马列为旗悬日月,南湖扬帆搏风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李大钊为建党所作的至关重要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火种燃秋月,斧镰汇洪流。李大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到民间去”,知识分子必须到工农群众中去,切切实实地做些事。

  早在1919年,李大钊就指导学生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起初主要在城里庙会等场合开展反封建宣传。后来,为“和劳工阶级打成一气”,同学们将讲演团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京郊农村和工厂。

  当时,北京产业工人约有两万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官办铁路和铁路工厂里。万事开头难,讲演团初次到长辛店铁路工人中讲演,第二个同学还没讲完,听众就所剩无几了。有个同学在讲演时问工人:“生活丰富不丰富?”工人听得一头雾水,就转身走开了。有的同学深感挫败,再也不肯到工人中去。李大钊鼓励邓中夏等虚心向工人学习,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很快,同学们改变了做法,开始用生活化的语言与工人交谈,宣传革命道理,慢慢赢得了工人的尊重和喜爱。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传播的步伐。李大钊派邓中夏、张国焘、何孟雄等去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1921年元旦,劳动补习学校在长辛店祠堂口1号正式成立。教员们从读书识字入手,结合工人生活实际,讲解工人为什么受苦受穷、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外国工人怎样与资本家斗争等革命道理。工人们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明白。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是一大创举,它不仅为知识分子指明了一条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还在铁路工人中培养了一批开展北方工人运动的骨干。

  李大钊先后派人到天津、山西、唐山、济南等地,指导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传播革命道理。1921年春,他亲自到郑州等地考察,在铁路职工夜校,他鼓励工人们:“工人可不矮呀,工人够上天那么高呀!”随即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工”字,又在下面写了一个“人”字,两个字连在一起,就成了“天”字。他接着又说:“你们好好学习吧,好好努力,工人的前途远大得很呢!”这些道理像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工人心中的阴霾,马列主义开始在工人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进一步凝聚工人力量,有组织地开展斗争,这年5月1日,在李大钊和北京党组织的领导下,长辛店及应邀从天津、保定来的工人代表1000多人,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宣布成立京汉路长辛店铁路工人会。工会成了工人的“娘家”,通过组织开展斗争,工人的薪酬待遇得到了提高;大小工头看到工人抱成了团,再也不敢随意欺压工人。各地纷纷派代表前来取经,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上海党组织创办的《共产党》月刊称赞长辛店铁路工会是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北京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负责领导北方地区12个省及京汉、京绥等铁路沿线的工人斗争。这一时期,李大钊担负起领导党在北方地区全面工作的重任。当时,除了长辛店、唐山等地,党在北方工人中的工作还处在开创阶段,李大钊和北京党组织成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发展壮大党组织上。

  1921年夏,李大钊领导北京党组织创办了早期重要工人刊物《工人周刊》,深入浅出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上海迁到北京,《工人周刊》便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刊物。

  李大钊非常关心在铁路工人中建立党组织。1922年,他指派张昆弟、何孟雄、安体诚、陈为人等6名共产党员以密查员身份,到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发展党员,先后建立中共张家口铁路工人小组、中共京绥铁路支部及正太铁路总工会等一批工人组织。

  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迎来了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8月长辛店工人罢工,随后唐山铁路工厂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绥铁路全路车务工人罢工,正太路石家庄机器厂罢工……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像一场暴风骤雨,席卷了北方的铁路和矿山。

  1922年年底,京汉铁路各站已建立16个分工会,为统一京汉铁路工会组织,党组织决定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这一正当要求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极力反对和无理干涉。2月4日,京汉铁路全线3万工人举行大罢工,1200公里铁路线陷入瘫痪。2月7日,大罢工遭到吴佩孚血腥镇压,52名工人壮烈牺牲,300余人被殴受伤,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发生前几天,李大钊应邀到武汉讲学。在武汉,他一直关注着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情况。得知惨案发生的消息,李大钊悲愤交加,他立刻写信给吴佩孚的帮凶、曾是同窗好友的白坚武,予以强烈谴责,从此与他永不来往。

  二七惨案后,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针对一些人的悲观失望、意志消沉,李大钊鼓励大家:革命的道路、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京汉铁路工人的流血已“埋下第二次革命的种子”,“将来不久是要爆发的”。他在黑暗之中看到光明前途,在困难面前充满胜利信心,动员鼓舞工人群众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同孙中山商谈,奔走于大江南北,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声援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

  李大钊说:“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李大钊的道是求真理之道,是为人民之道,此道最壮美,也最艰险。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因从事革命活动在北京被奉系军阀逮捕入狱。他始终坚守信仰、英勇不屈,4月28日遭反动军阀绞杀。

  “播火者”李大钊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8岁,但他为中国引来的“救世天火”,已在神州大地绽放出璀璨夺目的伟大光芒!

作者系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第二研究处副处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大钊文写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