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课文被删了吗



  本报讯 最后一位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老人21日不幸病逝。随着英雄的离去,人们对《狼牙山五壮士》已在部分地区淡出小学语文课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狼牙山五壮士》退出上海教坛

  据了解,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已被正式删除。而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

  据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介绍,当初选择这篇文章是出于与时代接轨的考虑。徐根荣告诉记者,在当时,教材中革命英雄主义占主要成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20世纪70年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共鸣。而且那个时候,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从小都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这些战争题材的故事有较深刻了解,甚至有些老师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动情,学生听得也动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同样,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徐根荣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就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湖南新编小学教材也删除该文

  不仅是上海市的新版教材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而据记者了解,湖南教育出版社新编小学教材也删除了该文。

  记者昨日采访了湖南教育出版社,该社编辑室一位姓罗的编辑明确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新教改的小学教材只出到2年级,但送到国家教育部审核的5年级教材,已经没有收录《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了。他告诉记者,新时期的英雄很多,比如袁隆平、任长霞等人的英雄已收录到新课本中。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在和平时期,新英雄用新的方式付出与奉献,这些方式很贴近生活,与孩子们的环境接近,这对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英雄主义,怎么做到英雄主义有很大帮助。

  长沙孩子还在学《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一篇教育学生非常好的题材。对现在的孩子,那段历史是一段空白,通过学习可以对孩子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芙蓉区蓉园小学五年级(3)班的肖利军老师昨日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语文老师,她上学期还教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课后孩子们积极收集有关五壮士的材料。不久前,当听说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病重,孩子们纷纷拿着报纸告诉她,这位爷爷的事迹我们在课本中学到过,可见孩子们没有忘记这位英雄。

  据了解,目前我省大部分学校上学期选用的教材中,还保留着《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不少师生都表示,学习这篇课文,他们为五壮士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感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祖国。

  教材改动引出不同声音

  《狼牙山五壮士》该不该退出课本?

  芙蓉区蓉园小学五年级(1)班的班主任谭莹老师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写作角度看《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写的非常精彩,文章很有气势,文章渲染的氛围、情绪非常浓。” 谭莹老师认为,不应该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教材中删除,有保留《狼牙山五壮士》的必要。“教材选择是多元化和多类型的,有壮烈的美,也有震撼人心的感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就是如此。”一位叫“xiaozhong”的网友说,他是一个大学教政治课的教授,虽不熟悉和研究中小学教学,但总觉得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不妥。他说,他并不反对增加新的、赋予时代性的新内容,但决不能完全删除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古代的许多英雄人物也早已离我们远去,不也仍然在激励着我们吗? 我们今天不也还牢牢地记住他们吗?(周小华王洁)


有的课文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

你知道这些经典的插图都是谁画的吗?

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飞夺泸定桥》 ——雷坦

《飞夺泸定桥》插图 

这幅油画作品的作者叫雷坦(),中国美协会员、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特美国画廊”艺术顾问。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7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美术工作,1985年转业到广州画院。

刘国枢 《飞夺泸定桥》

除了这幅画之外,还有另外一幅比较知名的《飞夺泸定桥》。这幅画诞生时间更早,由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刘国枢于1957年创作,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

还记得《狼牙山五壮士》印在课文最后的配图吗,虽然画质不一定清晰,但是画中纪念碑式的坚毅悲壮成为5位英雄在人们心中的最终定格。

1959年,28岁的油画家詹建俊接到一个任务,为刚刚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一批军事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在众多创作主题中,詹建俊选择了“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186×203cm

完成《狼牙山五壮士》的过程并不顺利,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詹建俊深入狼牙山山区考察写生,走访当年跳崖的幸存者葛振林。还有,当时一些领导不认同这种静态构图,要求一定要表现战斗场面,经过反复争论,这幅画才得以审查通过并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周总理的睡衣》——华克雄

《周总理的睡衣》作者是军旅画家华克雄。华克雄1947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解放军战士》社美术编辑等。

这幅国画描绘的是七十多岁的邓妈妈戴着老花镜给周总理补睡衣,旁边的小护士捧着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密的针脚湿润了眼睛。

1977年,华克雄完成这幅画之后,把它赠送给了画中的邓妈妈邓颖超。邓颖超收到画之后非常喜欢,把它挂在了中南海西花厅的家里,并回赠给华克雄一方砚台。2014年国庆期间,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还曾经把这幅画和砚台组合展出过。

《我们也要当红军》——蔡亮

《我们也要当红军》插图

课文《我们也要当红军》,描写的是在荒野茫茫的崎岖山路上,两个历尽辛苦、长途跋涉的贫苦少年,终于赶上红军队伍并要求参军,而毛主席微笑着答应他们参军的场景。课本里有一篇配图,这幅画原名《贫农的儿子》,作者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画家蔡亮。

蔡亮(),福建厦门人,1949年入北平艺专,1955年由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班毕业后,到陕西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和革命历史画。

《贫农的儿子》以略微仰视的构图,重点刻画了两个背负着简而又简的行囊、衣衫褴褛的农家子弟的背影,尽管含蓄了两个孩子的面部表情,但孩子坚定而有力的双脚,仰头向“首长”极力请求的姿态,已经体现了两个贫农的儿子要求参加革命的迫切心情和他们倔犟执着的性格。

他们看得出那位长者的“首长”身份,然而却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的戏剧性情节,赋予了这一严肃题材以令人感到轻松和亲切的气氛,此画之妙亦在于此。

作品以浓重的青灰色调统一了全画,并把我们带入了那段峥嵘岁月。

《为人民服务》——杜滋龄

 《为人民服务》插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在《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里,毛主席对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插图里的张思德出自国画家杜滋龄之手,杜滋龄从师于叶浅予、李震坚先生。

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南开大学任东艺系主任、教授等职。

张思德这个题材杜滋龄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画,为了创作好这个题材,曾数次到陕北,在张思德当年工作过的地方体验生活,访问过张思德的战友,搜集素材。

课本里的插图是他1976年的作品,2011年他还创作了另一幅《张思德同志》。

《武松打虎》——刘继卣

这幅工笔重彩的武松打虎图其实是连环画《武松打虎》中的一张,作者是著名连环画大师刘继卣。

刘继卣(),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动物画、人物画一代宗师。

刘继卣《武松打虎》系列连环画

刘继卣的《武松打虎》一改过去重彩画的呆板面孔,人物设计生动、景物强调透视,色彩有虚实明暗变化,精道的工笔线描与水墨写意有机结合。尤其是他笔下的虎被画得栩栩如生,是他整个作品中最出彩的地方。可以说后来的各类作品中,多少都有他《武松打虎》里的痕迹。

除了《武松打虎》之外,我们熟悉的《鸡毛信》《东郭先生和狼》也都是他的作品。

50年代初期,刘继卣创作的连环画册《鸡毛信》出版,颇具匠心的构图,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小放牛娃的英雄故事。这部连环画一出版,立即轰动了美术界,使刘继卣的声誉大振。1957年还曾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捷克斯洛伐克。

下面介绍的一批插图,想必也会勾起不少人的回忆,可是你知道吗?它们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像戴着银项圈在月光下刺猹的《少年闰土》

看到它脑海里就会自动播放旋律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恨不能每次看见都要掉眼泪的《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会了我们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将相和》

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的《苦柚》

让陈赓将军狠狠打了自己一个嘴巴的《倔强的小红军》

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被冻死的《丰碑》

让我们看到周总理有多么辛劳的《一夜的工作》

知道了世界上有个物理学家叫伽利略有座塔叫比萨斜塔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了解到了贝多芬给盲姑娘谈钢琴无意中创作出了《月光曲》

用这些插图承包了我们语文课本的人叫王惟震,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人民体育出版社美术编辑,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顺便提及一下,英语课本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李雷、韩梅梅,同样出自王惟震之手。

《挑山工》插图作者育华

《黄继光》插图作者张洪赞

《绿色的办公室》插图作者刘克敏


《少年闰土》插图作者黄金祥

《金色的鱼钩》插图作者田友根

《草船借箭》插图作者王炳炎

回味当年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读,

愿现在的你,还能如当年的少年一般,

虽多一份成熟,却始终纯真如初。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很多人对五位壮士折断枪支、英勇就义的画面记忆犹新。很多观众认为这五位战士全都牺牲了,其实不然。 五壮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脱险后返回部队。 (《读书》 董保存 《陆战之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被踢出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