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不是每天都有的下一句怎么接?

脑筋急转弯顾名思义:脑筋泛指思维、思路。转弯是指当前面有障碍物使车不能按照直线行驶时要往别的路线开,急转弯通常是有特殊情况的时候,需要很快的离开习惯路线,从别的路线走。脑筋急转弯就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的智力问答题。

小孩多猜脑筋急转弯可以使思维更敏捷,反映更快,爸爸妈妈多陪孩子猜猜脑筋急转弯,一起想出答案,不但可以培养智力,还可以培养亲子感情,好处多多哦!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脑筋急转弯,有240道,一起玩起来吧

1.一个人在沙滩上行走,但在他的身后却没有发现脚印,为什么?

2.一位卡车司机撞倒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卡车司机受重伤,摩托车骑士却没事,为什么?

答案:卡车司机当时没开车

3.早晨醒来,每个人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4.你能用蓝笔写出红字来吗?

答案:写个“红”字有何难

5. 汽车在右转弯时,哪只轮胎不转?

6.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

答案:孔子的子在左边,孟子的子在上边

7. 为什么小王从初一到初三就学了一篇课文?

答案:初一到初三,两天学一课,算不错了!

8.一个人空肚子最多能吃几个鸡蛋?

答案:一个。因为吃了一个后就不是空肚子了

9.当哥伦布一只脚迈上新大陆后,紧接着做什么?

10. 毛毛虫回到家,对爸爸说了一句话,爸爸即场晕倒,毛毛虫说了什么话?

答案:毛毛虫说:“我要买鞋。”

11.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没有一个受伤的?

12.太平洋的中间是什么?

13.世界上最小的岛是什么?

14.把一只鸡和一只鹅同时放在冰箱里,为什么鸡死了鹅没死?

16.用什么可以解开所有的谜?

17.什么样的人死后还会出现?

18.专爱打听别人事的人是谁?

19.谁说话的声音传得最远?

20.什么东西的制造日期和有效期是同一天?

21.小咪昨晚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在历史课本上,可第二天妈妈还是骂她不用功,为什么?

答案:她用历史课本当枕头睡

22.能否用树叶遮住天空?

答案:只要用树叶盖住眼睛

23. 一头牛,向北走10米,再向西走10米,再向南走10米,倒退右转,问牛的尾巴朝哪儿?

24. 为什么黑人喜欢吃白色巧克力?

答案: 害怕咬到自己的手

25.把8分成两半,是多少?

26.口吃的人最吃亏的是?

27.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

28.身份证掉了怎么办?

29.有个人走独木桥,前面来了一只老虎,后面来了只熊,这个人是怎么过去的?

30.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儿子,大独生子叫大明,二儿子叫二明,三儿子叫什么?

31.猫见了老鼠为什么拔腿就跑?

32.大象的左边耳朵象什么?

33. 针掉到大海怎么办?

34.有一个人走在沙滩上,回头却看不见自己的脚印,为什么?

35.一只候鸟从南方飞到北方要用一个小时,而从北方飞到南方则需二个半小时,为什么呢?

答案:两个半小时不就是一个小时吗

36.什么人骗别人也骗自己?

37. 李先生到16层楼去谈生意,但他只乘电梯到14层楼,然后再步行爬楼梯上去,为什么?

答案:李先生个子太矮,按不到16楼的电梯按键

38.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在漆黑的夜晚走路,小孩是大人的儿子,大人却不是小孩的父亲,请问为什么?

答案:因为他们是母子关系

39. 什么字全世界通用?

40.一个人的前面放了一本又厚又宽的大书,他想跨过去可怎么也跨不过去,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答案:因为书就放在墙角

41.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答案: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42.什么时候看到的月亮最大?

43.什么人一年中只工作一天?

44. 什么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较好?

45.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

46.盆里有6只馒头,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只,但盆里还留着1只,为什么?

答案:最后一个小朋友把盆子一起拿走了

47.你能以最快速度,把冰变成水吗?

答案:把“冰”字去掉两点,就成了“水”。

48.冬天,宝宝怕冷,到了屋里也不肯脱帽。可是他见了一个人乖乖地脱下帽,那人是谁?

49.老王一天要刮四五十次脸,脸上却仍有胡子。这是什么原因?

50.有一个字,人人见了都会念错。这是什么字?

51.小华在家里,和谁长得最像?

52. 鸡蛋壳有什么用处?

答案:用来包蛋清和蛋黄。

53. 不必花力气打的东西是什么?

54.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做;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这是做什么?

55.什么事每人每天都必须认真的做?

56. 什么人始终不敢洗澡?

57. 小明从不念书却得了模范生,为什么?

58.什么车子寸步难行?

59. 哪一个月有二十八天?

答案:每个月都有28天

60. 你知道上课睡觉有什么不好吗?

62.什么蛋打不烂,煮不熟,更不能吃?

答案:考试得的零蛋"0"

63.打什么东西,不必花力气?

64. 火车由北京到上海需要6小时,行使3小时后,火车该在什么地方?

65. 时钟什么时候不会走?

答案:时钟本来就不会走

66. 什么东西不能吃?

67.一个人从飞机上掉下来,为什么没摔死呢?

68.一年四季都盛开的花是什么花?

69.什么英文字母最多人喜欢听?

70.什么人生病从来不看医生?

71.小明知道试卷的答案,为什么还频频看同学的?

72.用铁锤锤鸡蛋为什么锤不破?

答案:铁锤当然不会破了

73.拳击冠军很容易被谁击倒?

74. 为什么刚出生的小孩只有一只左眼睛?

答案:人本来就只有一只左眼睛

75. 哪颗牙最后长出来? 答案:

76.蓝兰并没生病,但她整个晚上嘴巴一张一合?

77.什么最会弄虚做假?

78. 有两个面的盒子吗?

79. 铁放在屋外露天会生锈,那么金子呢?

80.拿鸡蛋扔石头,为什么鸡蛋没破?

答案:左手拿蛋右手扔石头,鸡蛋怎么会破?

81.“新华字典”有多少个字?

82.超人和蝙蝠侠有什么不同?

答案:一个内裤穿里面,一个穿外面

83.什么人心肠最不好?

84.客人送来一篮草莓,贝贝吵着要吃草莓。可妈妈偏说家里没有草莓为什么

答案:客人送来的只是一幅画

85.从来没见过的爷爷他是什么爷爷?

86. 2对父子去打猎,他们每人达了一只野鸭 ,但是总共却只有3只,为什么?

87. 什么东西没吃的时候是绿的,吃的时候是红的,吐出来的是黑的?

88.为什么太阳天天都比人起的早?

答案:因为:人比太阳睡的晚!

89.一只狼钻进羊圈,想吃羊,可是它为啥没吃又没吃羊?

答案:因为:羊圈里没有羊!

90.有卖的,没买的,每天卖了不少的。

92.山坡上有一群羊,来了一群羊。一共有几群羊?

93.有一只公鸡在屋顶上下蛋,你说鸡蛋会从左边掉下还是右边?

94. 大力士永远也举不起的东西是什么?

95. 为什么青蛙跳得比树高

96.三心二意的人是什么人?

答案:多心的人,因为那个人有三颗心.

97. 80厘米长的红螃蟹和30厘米长的黑螃蟹比赛跑步,谁会赢?

答案:黑螃蟹。因为红螃蟹是煮熟的。

98.元帅比将军高一个等级,什么时候元帅和将军平等?

99.什么东西掉进水里不会湿?

100.小王是个司机,有一天开车出了车祸,当警察赶到时,发现车上有一个死人,小王确说不管他的事,为什么?

▲文章转自小学科学库,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太阳》是小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那么这个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3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1课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3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1课 《太阳》


  3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1课 《太阳》教学设计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学习使用“如果……就……”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一)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解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没有中心句的第5、6自然段的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菌(j&n)”不要读作“(j(n)”的音。

  2.防止读错多音字读音。

  3.注意不要读错以下带点字的读音:

  4.“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投影幻灯出示: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一)“一边读,一边想”,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二)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并初步学习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方法。

  (三)学习用“如果……就……”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一边读,一边想”,通过阅读,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理解词语和重点,认识数字和比较说明的方法,做好词语、句子的练习。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日的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

  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5.指名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看看这两个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要求学生把数字填在“思考·练习”第2题的括号里,然后归纳:

  (这一小段不仅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表现太阳很大、很远,还用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进一步说明太阳很大,就更加具体、鲜明了。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6.齐读第一段,做课堂练习:

  ①用数字说明天气很冷或很热,火车行驶很快,塔楼很高,树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运动员身材很高,用数字或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很高。

  ③公园有一棵老槐树,树干很粗,用数字或比较的写法,说明它很粗。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小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归纳:这一小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和雪。

  7.做课堂练习,用课堂讨论形式模拟第5小段句式,说几句话。上句末尾和下句开头使用同一个词语。出示第一句:“走进公园大门,迎面是一个圆形的花坛……”,接下去,要求学生用“花坛”开头说出第二句。如“花坛里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朵围绕着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喷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着阳光,闪着七色光彩”。

  (如有同学问起这种说法叫什么,可以说明是“顶针”辞格)

  8.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从段中指出的,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

  (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

  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

  (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为什么空气有冷有热就会流动呢?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膨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

  9.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太阳光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同举例)。

  提问:第8自然段共写了三句话,哪一句是全文的?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再谈谈“第一句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可以替换它?

  (总之、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

  10.回忆一下第4自然段的学习,再看看这一小段前两句的意思和说法上有什么特点?

  (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是假设的,也用了“如果”。)

  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吗?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它?

  (当然、理所当然)

  (三)通读课文,结合板书总结:

  《太阳》这篇说明文,通过阅读、分析,我们获得了有关太阳的特征的知识,明确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课文两大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距离我们又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通过课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数字”和“比较”的说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问题,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1.朗读课文,会背最后自然段。

  2.做模句练习如下。

  仿照第1、2句,做第3~5句的模句练习:

  3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1课 《太阳》教学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重点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了解太阳的有关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2、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方法,初步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3、初步学会利用现代化网络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积累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根据本课教学需要,我利用网络课件。紧密结合课文而不局限于课文内容,对课文作了准确、生动、详实的说明及补充,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及难点。整个课件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富有童趣,富于启发性,操作简便,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

  在此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网络课件的优势,利用网络课件提供的大量网页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上课伊始:我以亲切的谈话切入课题:同学们,说起太阳,我们一定感到十分熟悉、亲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世间万物在阳光下生活、生长。那么,你对于太阳有哪些了解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稍作小结,直奔课文内容:看来,大家对太阳看似熟悉却又不够了解。想更深地了解太阳吗?在教师富于感情地导入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课文网页,直奔自学要求(点):1、2、3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查阅网页理解课文的方法,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于网络课件提供的资料极为丰富,学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一一查阅。所以,我提醒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课文内容,我们可以进入网页细细查阅资料,而对自己已经清楚了解的知识,就只需对网页进行大致地浏览,甚至可以跳过不读。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针对自己学习实际,从丰富的网页中各取所需,真正体现了着眼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了因材施教。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热情洋溢地鼓励学生进行多向讨论交流。学生可以生动地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收获,也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有效地推进学习进程。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我不是组织学生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的交流,而是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让学生挑自己最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最有把握的一点、两点课文知识进行交流。此时,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人会谈风的形成,有的会说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有的则会说太阳杀菌的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谈得尽兴,听得专注,他们在课堂交流中的各展所长以及质疑问难中的思维碰撞,已足以涵盖课文知识的全部。学生对课文的体会是深刻的,所以,随着学生的随机交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就显得特别到位。

  从个人自学到互动交流,学生头脑中有关太阳的科学信息陡然增长,这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借此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累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而在学习本文说明方法的过程中,富有童趣、生动形象的网页资料使学生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三大说明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材只是一种凭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探索太阳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尽情遨游,为学生打开了更为辽阔的窗口。

  总括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教学流程分为课文学习和课外延伸两大模块。在课文学习中,基于本课课文的性质以及此次研讨课的主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阅读教学),我利用大量网页资料来充实、丰富、阐述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在上,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课文。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致力于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宝贵的。而课堂教学的第二部分课外延伸则意在为学生打开更为辽阔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也借此初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收集的3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1课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意思题目是"那一件反穿的T恤" 我看不懂啊 当校长宣布由杨老师接手那个班之后,她的心窝上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热情本来像正午的向日葵一样,现在仿佛已经到了日落时分。她迈着不太畅快的步子走进教室。 “同学们,你们好———”话才出口,她突然发现底下的一双双眼睛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太阳一样,照耀了自己,那一刻,她突然醒悟,所谓慢班,其实并不比快班的学生差多少,因为从这些眼神中,她已经再次获得了向日葵的引力。 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杨老师开始上课。学生们也乐意捧她的场,布置的作业都能够很认真地完成。直到有一次,杨老师发现作业本老是少了一本,一查,是一个男孩的名字,杨老师默默地记着。 第二天放学,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作业本拿回去做,而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孩,却做好了从后门溜出去的准备,这一切都被杨老师看在眼里,她一把揪住了男孩的衣襟,等大家都走了之后,杨老师很亲切地跟他做了交谈。男孩也答应要把作业补上来。末了,杨老师轻轻拍了一下男孩的肩膀,说:“可得注意形象哦!瞧!你的T恤穿反了!”杨老师才说完,男孩脸一红,丢下一句:“我会穿好的!”然后就溜走了。 过了一天,趁着晨读时间,杨老师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她一边数讲桌上的作业本,一边往最后一排扫视。等她数完了,发现还是少了一本。放学后,杨老师把男孩叫进办公室,拿出一本作业本要男孩带走,并且提醒男孩把T恤穿回来。看着男孩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杨老师轻松了许多。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杨老师迈着轻松的步伐,哼着小曲儿,进了教室。她轻轻地走近男孩,向男孩伸手,男孩怯生生地从书包里掏出本子。杨老师一翻开,脸上的阳光一下子被乌云给遮住了,那本子分明还是崭新的,上面一点笔爬过的痕迹也没有。杨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她呼了一口气回到了讲台。 放学后,教室里,只剩下杨老师和男孩在互相对视着。“哼!你看看!一点都没变化,T恤又穿反了!”杨老师开口了,她的口气带着火药的味道在教室里弥漫。男孩突然瞪了她一眼,甩手冲出教室,这让杨老师很意外,她急忙一伸手。 “哧———”男孩的T恤在教室门口发出了一声沙哑的尖叫。一刹那,男孩呆住了。杨老师也呆住了,她看见了那件T恤正面上的内容:举报有奖,如发现此小子上网,请拨打其家长电话135××××××××,当场奖现金100元。 杨老师全明白了。看着眼前不断落泪的男孩,杨老师伸手抹去了他的泪水,然后很郑重地对男孩说:“对不起!”之后,杨老师吩咐男孩别动,过了一会儿,杨老师匆匆赶来,递过一件崭新的T恤要男孩套上,然后发动摩托车,她准备做一个临时家访。 之后,教室里那件反穿的T恤消失了,又多了一个漂亮的作业本子,上面那些笔爬过的痕迹清晰而明亮。杨老师欣慰地笑了。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当空照,下一句怎么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